药品集中采购通过增加竞争者数量和取消50%降幅可入选条款,导致降价失去防护网,使得降价幅度超出预期。
抗感染、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自免疾病等多个领域的62种共385个药品,最高降幅达到99%以上。
跨国药企的进口原研药几乎全军覆没,失去了市场主导地位,部分本土龙头企业也丧失了优势。
集采促成435种药品降价,为新药和技术腾挪出近5000亿元空间,使更多患者用得起药,医保基金有更多资金鼓励创新。
国产仿制药企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需早布局并挑战专利,否则可能被淘汰,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价格过低可能导致利润太薄,增加企业风险,如华北制药曾因供货问题被通报,尽管规则成熟,但断供对企业和患者仍有切身影响。
最终目的是铲除代金销售,引导产业结构改变,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创新,部分企业和产品势必被淘汰。
药品的疗效和质量将成为新的赛点,企业需提升突破专利壁垒的能力和创新研发能力,以站稳脚跟。
上百药品降价超 90%谁的财富梦碎了一地本文来自虎岫科技医疗组作者陈广京你好我是法兰卓博金涛
没想到都 2024 年了医药界还会为集采降价幅度感到震惊赶在双十二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代量采购又刷新降价记录了从公开出来的拟重选结果看来自抗感染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自免疾病等多个领域的 62 种共 385 个药品杀出重围这些产品来自 234 家企业最高降幅达到 99%以上
而且降价 90%以上已经从前些年的最大降幅变成了如今的普遍现象
insight 数据库显示至少有 220 个产品降价 70%以上其中又有超半数降价幅度超过 90%甚至有产品降价 90%以上却还是没能中选比如竞争最激烈的尖本三分注射液从报价情况看西安安建药业的产品从 39.80 元每只降到 0.68 元每只降价幅度超过 98%但是还是比你中选的最高价 0.58 元贵了一毛钱还有一家企业直接给出了两毛二分钱的价格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这简直就是自爆式的降价了同样的阿斯匹林 帕拉米维派白西利等知名药品也都降到了意想不到的新低尽管仿制药成本很低是业界共识但是这样的低价特别是需要无菌生产的输液产品爆出如此低价还是令业界内外感到担忧实际上
本轮集采是市场规模最小的一轮有行业人士测算称整体规模不到 86 亿元多款降价凶狠的药物只有 10 亿元甚至更小规模而在医药行业人士因降价幅度震撼时集采等新政所建制的行业旧模式也走到了尾声那些注定会被淘汰的国产纺织药已经再没有推路了
从拟重选结果看本轮集彩中许多国产龙头企业成为了大赢家其中石药集团及其子公司一口气拿下了 15 个药品的拟重选资格成都贝特和杨子江药业分别有 10 个和 9 个产品拟重选而在此前也有行业人士统计发现此前重选的药品主要集中在七路制药正大天晴 杨子江药业石药集团等少数企业手里了此次集彩无疑又巩固了这一格局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相应的原本占据市场主导的企业也丧失了优势地位其中最主要的输家就是跨国药企进口原研药几乎全军覆没被从霸主地位上拉下来的不止进口药也有本土龙头比如抢绿盔在积采前上药占据了这种药 80%左右的市场空间但是从拟重选结果看他们没能入选上药此前全网最低挂网价是 1.4 元每片积采后最低价已经不到 4 毛钱
业界分析 本轮集彩虽然市场规模小 但是每个品种竞争者多加之规则取消了 50%降幅可入选条款 导致降价失去了防护网这也是降价幅度大大超出预期的原因可以说 落选的霸主们再想要保持原来的市场规模已经不可能了从以往经验看 降价后 药品使用频次增加 但是总费用是降低的趋势叠加替代效果 原有主导产品的市场悬崖也就来了
国家医保局公开信息 2018 年以来共 10 批集采已促成 435 种药品降价为新药新技术腾挪出的空间近 5000 亿元在抗肿瘤药领域一家医院就能省下 3000 多万元而这些挤压出来的空间让更多患者用的洗药也让医保基金有更多真金白银鼓励创新客观上说也不可避免挤压了纺织药企业的利润让很多畅销药的财富梦碎了一地
说回纺织药 实际上跨国药企对专利悬崖 也就是过专利期药品价格市场双双跳水的情况并不陌生 不过在中国市场遇到的挑战可能也是始料不及的有些产品降价是必然的 比如阿斯匹林 这一药物上市已经有 200 多年了 长茸片也是 1990 年代就上市了的 迄今也用了 30 年了 是技术稳定 临床应用成熟的产品
而第十批集彩涉及的药品中除了这类成熟药也还有很多原研产品专利保护期刚过甚至还有没过的在其背后是原研药与纺织药的激烈竞争当然中国纺织药企业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只能早布局不惜挑战专利才有机会抢到生存的机会参加此次集彩的药品中就有不少刚刚获批上市没有挂网销售的光脚产品他们就是为了集彩而生的例如
例如流感神药马八洛沙维刚在国内上市石药集团就已经拿下首访了虽然按照规定该产品还不能上市销售但是作为一张王牌这也对罗氏形成了威胁该药 2031 年化合物专利到期恐怕其市场也会瞬间变成红海而印度制药企业加入集彩让中国纺织药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随着年销几十亿上百亿元大品种开发殆尽年销过十亿元数亿元甚至一亿元的产品都成了香饽饽
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医药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本土企业的实力更强了此前中国常用药品也往往有很多批文高峰时曾有近 20 万个批文这些产品多为简单重复的低端产品往往是早就过了专利期多年的产品只能凭借贷金销售保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不仅企业小散乱产品质量也差很多进口药专利保护过期多年都没有能打的国产纺织药上市
如今 集采倒逼企业提升了突破专利壁垒的能力增强了创新研发能力在成本压力下大到管理能力小到包装材料的迭代升级本土药企都有不小的进步而这些也被认为是国产纺织药下一步大规模搏击海外市场的基础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部分本土要企没有跳出旧有发展逻辑还在死死抓住旧财富梦一脚不撒手不愿做出真正的改变这种惯性思维碰上力度大的改革措施让很多企业受到重创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期待政策转向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接受积采中标也许并非唯一出路
客观来说药企疯狂挑战还在热卖的产品也确实让老百姓吃上了至优价廉的药品一项研究显示在用奥美拉座治疗优门罗感菌感染中服用集采纺织药的患者根除率是 88.61%服用原研药的患者根除率是 93.04%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二者根除率的差异无异议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也无异议而集采纺织药的价格要低得多
经由其采多款抗癌药乙肝药的治疗费用量级都变了比如恩提卡维 提诺福维等乙肝药年治疗费用从 4000 到 5000 元降到 100 元到 200 元
但非理性的过低报价也给产业带来了威胁按照国家医保局 12 月 10 日发布的新规重选药品的价格也将决定非重选药品的定价价格太高的产品就要被踢出以公立医院为主的主流市场降价的重选药可以凭借规模效应形成商业模式上的闭环但如果没重选药品的市场规模本来就很小这样的降价很可能是毁灭性的
而对于重选药品来说也是危险的因为重选只是第一步保质保量保障供应更重要价格太低利润太薄会增加企业的风险华北制药这样的大企业都在供货上踩过坑在各地采购平台的公开通报中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品种因无法及时供货而上榜
虽然积采规则越来越成熟一旦断供都会有产品及时补位没有给临床用药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对具体企业和没有用到药的患者来说其影响都是切身之痛实际上积采主导者一直在强调降价只是代量采购的目的之一其最终目的还是要铲除代金销售引导产业结构改变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创新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企业甚至有一部分产品势必是要被淘汰的原本按照行业预计 4000 家药企最后只能留下一千多家但是从现在情况看预想中的大规模淘汰潮并没有出现因为生物药的崛起药企数量反而增加了对此早有行业人士指出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要做从研发到生产销售全产业链布局完全可以只做擅长的部分如果都不擅长在还有子弹的情况下尽快转行或者直接退出不视为明智之选
长远来看药品的疗效和质量势必成为新的赛点那些已经抢占了市场先机的企业和产品也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让中国纺织药站稳脚跟
如果随意透支信誉很难真正成为市场新主导根据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的要求第十批米重选结果将公示三天正式重选结果此后公布这意味着部分重选结果仍有变数但是无论如何纺织药的淘汰菜已经到了动真格的时候找准自身定位已经刻不容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