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人來說,清明節是一個祭拜祖先的重要傳統節日。下面我們就來聽一段泰國學生楚堤瑪和台灣學生俊傑關於清明節的對話。
楚堤瑪:俊傑,你上星期六去哪裡了呢?怎麼都沒看到你?
俊傑:那天是清明節,所以我跟家人去(1)掃墓了。
楚堤瑪:什麼叫掃墓?我從來沒聽過耶。
俊傑:掃墓是華人的一種(2)習俗,在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通常要(3)祭拜(4)祖先。
楚堤瑪:祭拜祖先?那你們都怎麼做呢?
俊傑:那天我們會到祖先的(5)墳墓去除草、(6)獻花,接著擺放事先準備好的蛋、雞、鴨、魚肉或水果來祭拜,這樣子叫做「培墓」;然後將(7)墓紙用小石頭壓在墳墓上,就叫做「掛紙」。
楚堤瑪:哦~原來那天放假是有意義的。
俊傑:那…泰國是怎麼祭拜祖先的呢?
楚堤瑪:泰國沒有清明節,但是我們也有祭拜祖先的習俗,我們叫(8)功德(9)迴向)。
俊傑:要怎麼做呢?
楚堤瑪:泰國的作法是蠻簡單的,就是要先修功德,通常我們會去寺院(10)供養師父食物或用品,然後師父會(11)誦經祝福我們,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把功德迴向給我們的祖先,這樣就可以了。
俊傑:喔~什麼時候可以做功德迴向呢?
楚堤瑪:其實隨時都可以,但是大部分的人會在節日做,像潑水節、新年或重要的日子。
俊傑:喔~華人與泰國人祭拜祖先的方式,果然真的很不一樣。
生詞
到祖先的墳墓打掃、祭拜。
某地區內的人們長期養成的習慣、風俗。
向神明或祖先行禮。如:「每逢年節時,媽媽都會準備鮮花、水果祭拜祖先。」
家族過世的長輩。
埋葬死人的地方。
呈獻鮮花給賓客或特定的對象,以表示敬意或愛意。
掃墓時,壓在墳墓上的紙錢。
佛教的一種修行方法。將自己的功德迴轉給別人。
佛教把做好事所產生的利益叫做功德。
提供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或金錢。
念佛經。
今天的主題清明節,我們看到了不同國家,不同祭拜祖先的方式,你們是不是覺得有趣呢?
我們下一集見囉, 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