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T Gonglun podcast introduced a membership plan to generate income and sustain the show. Each episode requires significant time investment, including research, recording, editing, and maintenance. The membership plan aims to create a sustainable relationship with listeners who enjoy the content and want to support its continuation.
Members receive a written summary of each episode one week before it is publicly available. These summaries provide a quick overview of the episode's content and include links to additional articles that the hosts have found valuable. The primary benefit is supporting the podcast's sustainability rather than exclusive content.
WeChat discourages direct linking to external content to prevent high-traffic websites from easily converting their traffic into WeChat followers. Instead, users must scan QR codes or search for names to follow accounts, leveling the playing field for all content creators. Recently, WeChat allowed third-party apps to link to public accounts, but this is still restricted compared to web links.
In the US, apps like Facebook are unbundling, separating features like Messenger and Groups into standalone apps. In contrast, Chinese apps like WeChat and Baidu Maps bundle multiple functionalities into one app, creating an all-in-one solution. This reflects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user experience and market strategies in the two regions.
Mozilla switched Firefox's default search engine to Yahoo after their contract with Google expired. They claimed that the new partnership with Yahoo offered improved economic terms. This decision was not due to Google refusing to pay but rather a strategic choice by Mozilla to explore better financial opportunities.
Firefox's decision to use WebKit for its iOS version is significant because Apple requires all iOS browsers to use the WebKit engine. This marks a compromise for Mozilla, which traditionally uses its own Gecko engine. The move aims to reach iOS users, despite the limitations imposed by Apple's policies.
The IT Gonglun podcast treats games as a serious medium, focusing on their cultural and artistic value rather than just entertainment. The hosts aim to demystify games by avoiding jargon, emphasizing correct spelling, and exploring games from various eras, including older titles. They view games as a form of art and a medium for storytelling.
The game-focused section in the Curiosity Daily aims to provide a more inclusive and serious discussion about games. It avoids industry jargon, focuses on correct spelling, and explores games as a medium and art form. The section will feature long-form articles and in-depth analyses, avoiding the typical focus on new releases or hardware.
欢迎收听第 137IT 公论,我是李如一今天仍然是 Rail 和我为大家主持
可能有听众已经在上周五的时候通过我们的社交网络账号知道我们推出了 IT 公论的会员计划然后有很多朋友很多听众已经加入了会员非常感谢这些朋友当然也感谢所有关心会员计划的人无论大家有没有成为会员或者准不准备成为会员我们仍然欢迎你继续收听 IT 公论 IT 公论所有的节目仍然是免费对所有人开放的对
这里可能大家我们要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会员计划 Lawrence 要不你先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对当然你要直接说目的的话肯定是希望有一些收入一方面就是我跟 Rail 每期做这个 IT 功能我们每一期每个人大概要投入 10 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就是当然我们一方面平时我们需要大量的阅读各种网站啊新闻啊还有各种长文章啊之类的然后接下来我们要报选题我们要讨论选题然后我们要剪辑在后期要做 mastering 做各种东西吧
另外就是说有时候我们要邀请嘉宾我们要给他写信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去教这个嘉宾怎么来录音保证尽量好的这个录音质量另外就是说 realreal 自己大家可能知道 real 给这个 ipm 播客网络是有写一个 cms 的然后要做各种常规的平时的维护
此外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费用像网站啊流量啊就是此类的所以就是我们希望我们很享受这个过程我们并不是说做了一年已经这个马上要见底了就是就是撑不下去了就是不是这样的情况但是我们觉得呃
就是如果大家一直听我们的节目应该知道我们是鼓励那种就是你付钱然后获得好的东西我觉得这样一种关系是比较可持续的吧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我们享受的事情我们知道有一部分听众也很享受这个节目所以我们希望这种关系能够一直的维持下去
我发现这个会员计划其实还是引起了大家的一些疑惑就是其实可能我们看到最多的一个反响是说这个好像会员没什么好处就是你成为了会员感觉也没有得到什么东西就是如果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我们那个会员的页面是 rtgonglun.com-member 这个界面然后这上面有详细的解释但我简单说一下就是
从这期开始每期 IT 公论会搭配一篇文章然后这个文章呢它的内容是对整个这期的一个归纳这件事情其实很早之前有朋友提过了就有人说这个因为播客是没办法搜索的嘛对因为语音嘛对所以就是有人说哎能不能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比如说我要找某期你们谈过某一个话题我怎么能够快速的找到它嗯
文字版至少有这样的一个价值然后另外一方面呢就是说我会在写这个文字版的时候写的尽量把它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然后你可以看到它是一个完整的叙述比如说哪天你最近你加班非常的这个忙没有时间真的花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去听的话你扫一下这个文章可能五分钟十分钟你大概也知道我们讲的一些什么东西对吧但是我同意就是这个价值它不是一个很大的价值就是你
或者这么说吧这篇文章其实是这个音频版的一个复制品而且会员能够得到的好处目前来说是你可以比所有的其他人提前一周通过电子邮件收到这篇文章然后同时我们在一周后我们会把这篇文章发在我们的网站上换言之就算你不是会员你只要等一个星期你也可以看到这个文章
对所以我觉得这个我们说能够你成为会员能够给你带来什么额外的好处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你成为会员会觉得是
支持我们把这个节目更加持续稳定的做下去对当然我们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是有一些节目里没有的东西就是我们会放一个这种就是我跟 real 平时有读到的一些文章的链接放在这个文章的末尾那么这些文章可能是我们在这个节目里还没有来得及讨论或者说节目的这个时间的限制我们没有讨论的一些东西
所以这个有点相当于就是说你可以知道我跟 real 平时在读些什么东西然后或者有可能比如说本期的一些链接会成为我们未来某一期的这个讨论的结果对这个的就我们做这个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我是觉得现在不是就说什么信息爆炸你天每天要接收那么多的事情你还要上班然后学习工作对吧你有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多时间因为实际每个人每个天都只有 24 个小时嘛
那么怎么去保证能够你最高效的去利用到这些时间去读一些有价就我们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那就说我们先去比较大量的广泛去阅读然后就筛选出来我们认为值得你花时间去读的然后我们会把它作为一个列表然后如果这个列表的内容是跟我们某一期的节目是直接相关的那么可能就直接在那一期就讨论了
那如果那个期就是那个列表里面文章可能如果跟那期节目的关系不是那么大的时候呢那我们就把它单独放在这个就会员能够提前一周收到的这个文字版本里面然后如果你说到之后你可以加入你的这个什么 reading list 里面去可以有空的时候再阅读我觉得信息爆炸时代一个特点就是说每个人都有
不为内容不为信息付费的正当的理由就 curation 嘛不我觉得这个其实很明显大家都有体会但我觉得这个理由其实就是说我不看你的我可以看别的就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非看不可的所以我们就其实我跟 Rio 我们没有我们无意把 IT 公论的信息包装成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卖给你我们不是咨询公司也不是什么独家信息的
就算是独家信息你知道我们以前讨论过那个 The Information 它是 40 美元一个月然后当然它都是美国以前一些主流媒体的一些比较资深的记者出来做的或许它确实能够采访到一些别人采访不到的人对吧但是 The Information 你想 Information 做了差不多一年了吧真正有多少料是从他那里独家爆出来的对
对 而且我觉得这个其实也跟我们那个就是刚才讲的那个目的相反就是我们不是要给你提供更多的信息我们是要想帮你我们的目的是提供给你更少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是觉得我们觉得值得的值得你花时间去深度阅读去消化理解的对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认为我认为就是
已经付费了的朋友们还有就是我觉得你们不是为了我们的信息付费的因为我们的信息你是可以获得或许比如说你读英文还是比读中文慢或许你平时就没有那么多时间读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的报道你听我们说一说
可能这有一点点效率上的提高但我觉得我认为你不是为了这个效率来付钱你付钱是为了维系我刚才一开始说的那种关系就是我们很享受这个事情你也享受这个事情然后我们希望这种关系能够一直持续下去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好吧说了这么久还要说我们的会员的价格我们费用是每个月 30 块钱人民币
real 在他的知乎的一个答案里有提到他打了个比方就是说如果你你的比方什么来着喝咖啡其实是 5 美元先说一下大概是 30 块 7 毛 5 的样子如果你年付的话我们有个年付我们只收 10 个月的费用就是 50 刀然后大概是 307 块 5 毛
人民币的样子但根据汇率有一点变化然后每个月 30 块钱大概能做什么呢就是我觉得吧就他给能够在星巴克请我们喝一杯咖啡对吧然后看喝什么咖啡了或者是一杯 espresso 加一块蛋糕就差不多吧就是对这个就是这么一个价钱然后其实现在出去随便和朋友找一个什么茶馆坐来聊一下可能人均也不消费也是三四十四五十的样子吧
然后我觉得如果你认为每个月花 30 块钱请我们喝杯咖啡然后听我们闲聊我们每个月有四期多一点的节目然后每期是两个小时算起来可能有七八个小时的时间你觉得每个月花 30 块钱请我们喝杯咖啡然后听我们闲聊这七八个小时是值得的可以请你加入这个会员计划表示非常感谢
或者你有机会来到我跟 Rios 在的城市真的请我们喝咖啡也是没问题对或者下次回国的时候我们可以搞一个什么听众见面会啊之类的聚会活动对好吧所以再次提醒大家我们的会员页面是 it 公论.com-member 然后我们使用 stripe 的支付你可以用所有主流的信用卡以及支付宝来支付我们的费用对不需要跳到任何其他页面去对对对
再次感谢已经交了钱的会员以及所有关心 IT 功能会员计划的朋友希望大家可以支持我跟 Rio 一直把这个节目做下去
我们现在就开始今天的正式的节目在开始之前我们同样也是做一下听众反馈我们在前一期讲了微信的事情然后上一期反馈非常的热烈然后其实这两天还是有人不断的寄反馈来然后我看到其中有一位任先生他是通过 email 发来的反馈他说了一件我们之前我们朋友都不知道的事情而且我觉得挺重要的给大家读一下
他说他从某一个渠道听到微信之所以因为上次 Rio 说那个微信没有办法外链就公众号没有办法直接外链
我没有办法在比如 IT 功能的网站上放一个微信的链接然后点了之后我直接在浏览器就打开微信公众号然后这位朋友说他说如果直接可以通过外部的网页或者 APP 来打开微信公众号然后去关注它将会导致流量大的网站将其流量优势转化为公众号的关注
而微信是鼓励大号的产生的所以他们将关注的方式统一做成繁琐的刷二维码或者搜索名字之后才能够关注这样可以让大家拉回到同一起点不过有趣的是最近微信通过其开放平台开放了第三方通过 APP 拉起公众号的接口所以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没有我觉得可以理解就是它
他希望把这个原来的战场抹平因为就是在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时候有很多这种媒体的网站它已经是很高流量的网站了比如说当然我们都知道像比如新浪新闻网易新闻这种不用说了当然还有别的一些传统媒体网站流量也会比较高那如果大家可以
用这种导流量的方式使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一开始就获得很多流量这是微信不愿意看到就微信希望能够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微信是在鼓励独立的媒体对吧这个就是强行这叫什么英文里面有一个说法叫做 leveling the playground 就是清扫战场不叫清扫战场叫强行拉回起点对啊
你觉得这样不好吗这里有两个概念就是说我们常讲一个是过程的公平和起点的公平对但微信现在追求的是说为了起点的公平我们把过程搞得很繁琐
不是我觉得你混淆了两个过程吧你说那个过程是就是最终用户使用那个过程你刚刚讲的那两个就是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他都没有追求结果他只追求起点公正始点相对没有他的起点就是他的结果他的结果就是让所有的人重新开始进步对没错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微信是做了一件正义的事情就是
就是他们相信这种你知道腾讯他肯定是相信就是庶民的力量对吧所以他的这个方向肯定是觉得说所有人都可以做媒体但这件事情不是这样的我觉得首先那个结论就不对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媒体的当然不是但是我们现在说的是腾讯相不相信这点我觉得他一定腾讯是相信 UGC 的这个没错吧好吧
我觉得互联网公司这句话其实是废话就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或者说目前为止成功大部分成功的就真正大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是相信 UGC 的他们是不相信说你有别人比不上的某种天赋和能力所以你可以做我不可以做那如果长期听我们节目当然知道我我是不相信 UGC 的但是我们现在讨论是微信想不相信吗
我觉得他们是相信的我觉得其实现在的结果来看他们也自己认识到这是有问题的 UGC 的结果是什么朋友圈里面各种什么鸡汤我们转发这就是 UGC 的结果这是结果但是这对于微信一定是一个坏的结果吗那起码如果它不是一个坏的结果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吐槽他
真的有很多人吐槽吗我觉得我们在吐槽不代表很多人在吐槽而且还有一点很多人吐槽他还在不停的用这个没有关系你用不用他和你爱不爱他是两回事对但是你用了微信就爽了微信不在乎你吐槽的如果是这种这个的话那确实但这个有两个层面的问题因为如果
你是一个产品经理的话你要产品你用不用微信和你安排他这两个事情确实可以割离来说的因为他先有这么一个市场的地位来说你很多人就好像我们也有很多听众指出了这一点他没有办法必须要用对吧但是他其实很讨厌用他的
你是那种人是吧那我是其中一个吧但是我相信我绝对不是 I'm not aloneOK 我觉得不是唯一的一个人你不是 alone 但是你是 minority 我觉得这个是确认的吧对你甚至可以说吐槽微信体验不好的人包括我们的听众还有包括其他有持同样观的人在整个微信用户群里面的绝对比例是相当相当微乎其微的那当然不过另一方面你觉不觉得嗯
至少有人在吐槽但是 QQ 有很多人吐槽吗我觉得要吐槽的人以前已经不用了 OK 对我们我们说回说回微信的事情就我觉得这位听众提到的那个就是微信最近最近开放了那个就是你可以比如说你有个 app 你可以在 app 里加入那个微信推出的一套这个通讯的 SDK 然后用户可以在你的 app 里比如点一个按钮然后就跳到你的微信公众号
也就是说你仍然不可以在网页上链微信公众号但是你可以在 app 里链所以这又是出于什么目的那我是一个假设我是一个微博为什么我不可以再通过这个接入这个 SDK 那把我的流量导到公众号上去一样的可以啊
我不知道微信是怎么想的不过就是这个让我想到最近 Ben Evans 的文章就是他讲了那个结榜和捆绑的区别他首先观察到一点是说美国的各种 app 现在都开始在结榜就 Facebook 是最典型的 Facebook 最近他甚至把他那个 groups 都单独做了一个 app 叫什么
就叫 groups 还是叫 Facebook groups 最早你看到是他是把他的那个 messenger 私信的那个东西把它单独做了一个 app 现在连 groups 都是这样所以那个 groups 还挺怎么说就是我一开始看到他的那个软件的说明的时候他说你可以把一个 group 拉到桌面我心想我一直以为只有 Android 才能够做这样的事情然后我进去看了之后这个功能反正我没有试成功但是反正他通过某种
某种手段好像至少他是说可以这么做的反正就是这说差了就是说美国现在经历美国的 APP 正在经历一个结绑的过程然后中国其实是反过来的
就是什么都要做到一个 app 里面对吧对这个其实是 real 你在前一期我们讨论微信的时候你的主要的一个抱怨的一个点然后后来有很多听众表示同意就是说白了就微信里什么都有然后 Ben Evans 其实他是拿两个中国的 app 作为例子一个是微信还有一个是百度地图嗯
然后他提到一点就是说其实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这个上网的这个行为一直是相当的稳定和怎么说停滞的就是我们的我们和我们上网我们就是用浏览器一个浏览器打天下我们干什么事情都是在浏览器里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之后一般来说我们会觉得好像我们觉得浏览器是一个这个
遥远的西部就是三不管地带是吧随便什么都可以干任何事情然后乱七八糟的收费也没有一个好的这个简单的收费的渠道然后我们觉得移动互联网出现了 iPhone 出现了啪一下很多东西变得有秩序了对吧盗版的难度增加了然后这个收费的难度降低了很多东西它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对吧但是我觉得 Evans 它的这有一个比较
特别的一个视角就他觉得其实是移动互联网使得原来的那种稳定的状态被打破了因为对用户来说你以前上网就是上浏览器你现在的话有各种 app 然后你得去你怎么找到那些 app 你怎么知道一个 app 的存在所以这里有一个所谓发现的成本对吧然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这一点很多人都想到了就是 app 之间没有办法
方便的互联就至少在那个就是 iOS8 的那个 extension 之前在 iOS 世界里面是相当困难的那安卓他很早就有那个 intention 那个机制吧是吧 intent 还是什么这个我不太清楚但是就是如你所说 iOS8 之前的话其实你可以互联但是他就说你得两边都去支持他对吧你是需要需要那个开发者显示的支持才可以
对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 real 有一个 app 例如一有一个 app 那 real 的那个 app 它可能可以做一个叫我们称之为这个 custom url scheme 的东西对比如它支持这个 real 冒号斜杠斜杠然后一个链接那我在我的 app 里我可以就是我只要把我的链接的开头做成 real 冒号斜杠斜杠我就可以让你在例如一的 app 里点一个链接然后跳转到 real 的 app 但这个前提是 real 它那边它得有这部分的代码
对他得支持 real 写个冒号写杠写杠这样的一个 url scheme 所以所以这件事情显然就很不现实你因为你不可能指望世界上所有的人对吧所有的 app 都支持这个这种 custom url scheme 对
而所以其实有了这种 LS8 的这个 extension 机制还有包括安卓一直都有的那套东西之后其实反而是让解绑这件事情变得更加可行了就是哪怕你有多个 app 假设你都是这个 Facebook 上面的那么他们之间的协作和互通会变得更加容易一点那么你作为这个 app 的开发者那你也有更强的意愿去说那为了体验那这个假设就是说每个 app 单独出来之后它的体验会比杂油在一起要好
对吧那么如果降低了这个 APP 之间沟通的难度的话那肯定是能够增强大家解绑的意愿对其实把一堆功能捆绑到一个 APP 这种做法其实是相当于让 APP 时代回到了
浏览器时代回到了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吧就是以前你是在一个软件里做所有的事情那个软件叫桌面浏览器对吧 IE Firefox 什么都好 Netscape 但是现在你是在一个 app 里做所有的事情一个软件里做所有这个软件可能叫微信可能叫百度地图可能叫什么就是至少我们看到中国的移动软件都希望成为新的浏览器有这样一种感觉
对 我觉得跟做软件有一种思潮吧我觉得就是我们所谓的这可能类比不是很好但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共通处的就之前就我们讲那个什么 UNIX 的一些种哲学叫做什么 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 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然后把这个事情做好 Kiss 对 翻成中文的大博花卷叫做我们可以把它这一方归为小而美吧
然后另外就说我要做一个 monolithic 就是所谓的巨无霸然后什么东西都包括什么东西都可以搞定这个归为中文我们叫做大二全吧然后现在就说美国那边的一个潮流是做小二美哪怕之前它是大二全它现在拆分出来拆解成几个小二美的应用然后中国那边还在做大二全
说我打个岔有没有可能小而不美然后大而不全对肯定现状都不是那样子的但是我觉得至少它是一个两个目标大的目标它是这么奔着这个目标去的你解绑的时候你需要做一个小而美的目标没有人说我要做一个小而丑的 app 对吧
但行为艺术除外因为本来那个 bundle 和 unbundle 这个说法是中性的嘛然后你改成小而美和大而全的时候我就会想我马上就想我说小的一定美嘛那就小而精小而专对我这是在抬杠了对对对这挺好的这个说法就变得更加中性嘛小而专和大而全对这也是两个只是两个价值观的取舍并不涉及好坏的问题
我不知道有的时候大家会把很多时候会把这个中美的 app 的设计理念的区别归功于文化或者归因于文化嗯
这个问题其实我想不通我不懂我也没有答案就是比如说大家会说很多中国用户还是喜欢用号 123.com 那样的页面就他会需要一个导航页面他不习惯输入网址当然不习惯输入网址这里确实有语言障碍的问题就是不管就是正在听这个节目的朋友你会觉得可能输入网址是一件多么稀松平常的事情那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网址并不是由汉字构成
你得首先解释什么是 URL 的概念对吧这个就很难了对不过我觉得有一点我觉得可能是要讨论一下的就是大而全的不好的地方在哪就大而全好和不好的地方在哪小而美好和不好的地方在哪这个我觉得要想清楚就我能想就我先说一下立场这个什么先说屁股绝对脑袋我先把屁股摆出来
我觉得小而专的是更好的一种结构不管是从开发者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讲为什么我是会有这种想法就是大而全的对我来讲最难的问题就是它的可组合性很差
就是说如果比如说微信它里面有包括那么东西要么我全部舍弃它比如我对里面个别东西不爽对吧我不喜欢它的游戏东西我不喜欢它的表情我没有办法说我只不要你的游戏部分我只不要你的表情那一部分这是个 whole package 要么对我来说这个选择就是一个是与否的问题
但是如果你是小而专如果你把它这个这个这个几个拆分结绑出来之后那我可以选择我只需要这个微信的通信的那一部分我可能只需要这个朋友圈这一部分那我不需要你给我推荐游戏我不需要你推荐这个什么什么表情符号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说小而专的东西它给用户的选择是更灵活的然后从开发者的角度来讲我觉得
任何做过产品经理或者做过程序员的朋友都知道你做一个小儿专的应用和软件肯定是比你要做一个大儿全的东西做的难度要低的不叫难度叫复杂度要低的因为你要关注的点很少你要关注应用场景也更加独特所以我觉得从这两个来讲我肯定是更加偏向于小儿专的那种情景的当然大儿全它有它的好处就是
就这个经常在企业应用里面会会会用到就说我这个什么叫 total solution 就是我给你一个完全的解决方案我给你就一站式我们经常讲的一站式通常讲一单是觉得哎好方便我什么都不用搞就一个东西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 cover 掉了但我觉得这个对呃
那种功能性的软件或者是不是很常用但是你又需要它你就需要它 works 你不需要有些感情的属性在里面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适用于那些什么企业软件的场合可能会比较好但是对于一个消费级的产品对于一种有情感诉求的东西你是要追求用户对你这个东西有一个感情的纽带我们经常讲的一个词我觉得大全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我这里对你说到情感我刚突然想到我有一个朋友这其实就是那个说那个我以前老引用他的话嘛他说其实听广播和听播客是为了有一种有人陪着你的感觉这个人他还说过一句话就当时小米不是一直在扩张吗前两年开始他一开始只做手机后来什么都做对然后后来他就变得很讨厌小米他广东人嘛然后他他说讨厌的一个原因就是抹都走
什么意思什么都做他说我最讨厌这些什么都做的这个公司了好像就是生怕哪儿这个有钱赚然后他错过了大概是这个意思这个其实挺微妙的如果你是广东人你会能够比较更加直观的理解他的意思吧
但是我刚才听你讲完我想问你你知道英文有个词叫 holder 就是当你形容松鼠会把那些什么都拉在自己那里对对对把松果都储存起来都保存在那里你是 holder 吗就你家里会堆很多东西吗还是你会很果断的扔东西的那种人这个事情要插一个旁边的一个小故事就是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说有什么简单一行的方法让能够瞬间提升幸福感吗有的人我记得有个人是谁我忘了他回答了就是说定期扔东西就为什么就是把那些你觉得你觉得可能会有用但实际上你看一下已经半年没有碰过东西你把它要么捐掉要么卖掉要么就是或者直接丢掉好了如果价值不是很大的话
我之前不是刚搬家吗我就践行了一下他这个说法然后觉得家里就是神清气爽对我前两天我也是看到一个有一个人的说法是说你在家里准备一个纸箱然后呢
平时你如果看到哪个东西是你比如说几个月没有碰过的你就把那个东西扔到那个纸箱里然后呢每个月的月末你去清理一下对你去仔细去思考那样东西是不是需要的如果不要的就果断把它扔掉对对对这是一种比较我觉得这是一种 GTD 了这就像我
我不信仰这样的一套就是怎么说啊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就像我并不是一个非常忠实的一个 GTD 的践行者但是我能理解就是说大家有时候会觉得我觉得这在美国是很常见的美国人传统美国人喜欢把各种东西往家里堆嘛对因为他本来房子也大他是一个 house 那种结构对但我觉得这里这其实是一个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问题对精神状态这个很重要就是我的认知是这样子就是
你的认知能力它每天是一个固定的一个就相对稳定的一个常数然后如果你要每天看到你家的东西它实际是因为你哪怕你没有在看它但是你只要它进入你的视线你自觉不自觉你大脑会去处理这个信息它会消耗你的认知的能力
如果你一旦东西多了之后你会觉得每天觉得筋疲力尽但如果你把你周围的东西都清得很空清得很干净之后你会有一种突然一种有一种就刚才讲的神清气涨的感觉其实就是认知能力的消耗没有被过度的消耗掉
关于认知能力是不是有限这点我不是那么确定这是一个说法这是一个科学家要来解决的问题然后我觉得你其实你跟福尔摩斯是一种人就是说你知道福尔摩斯在第一集的时候那个故事里就这么描写的说他不知道很多常识比如说他不知道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然后华生就问他说怎么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不知道明明是个很聪明的人他说这跟我没有关系而且他说我觉得我的认知能力我要全部用来判案
来思考案情所以我觉得如果我脑袋里塞很多他当时的比喻说脑子是一个阁楼嘛跟你的比喻其实挺像的就阁楼里你不能塞太多东西塞太多东西其他东西就没有呼吸空间了就是这样这个听起来像伪科学但是
我个人感觉还蛮贴合我的感觉的就是我是希望经常把桌面都清理一遍干干净净的会比较好对就是有很多或者说我们现在暂时不知道我们未知的一些就是在科学上找不到根据的一些事情你能够很直觉的去体会到它比如说我觉得最简单的就是你当你的桌面清理的比较干净的时候你的工作心情会好就这个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有体会的对了
为什么说这个 holder 的事情就是因为你刚才说解榜和捆绑我就觉得如果一个人他更喜欢用那种大而全的这种 app 的话其实跟往家里堆东西有点像就是说你会担心很多时候有一个功能我想用这个 app 没有然后我还得下另外一个 app 好麻烦对吧
然后如果你是用这种小儿专的这种软件的人的话呢你就你就我觉得你相对来说你是对自己的需求更加清楚然后你也是一个更加果断更加可以对当你需要说不的时候你可以很果断的说不的这么一个人所以所以我觉得从用户这个使用习惯来看哈这件事情是不是跟用户的性格和他的生活方式有关
很有可能哦这个这个要做个调查才能发现但是我觉得这个说法还是蛮有这个就根据的感觉就是一直你知道一直以来我们会说那个用户需求用户需求然后比如说我们说要符合中国用户的习惯我这件事情我没有答案但是我总是对这个说法是有一定怀疑的就是说
很多时候究竟是我们预先说知道了说中国用户有这样的习惯还是说这些工具促使了中国用户产生这样的习惯这个我不知道不过下面我要说一个可能听起来相当政治不正确的东西就这个会不会跟经济水平有关系这个我要解释一下才能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就为什么我们说有这个习惯会不舍得把东西丢掉就因为穷嘛
比如说你看这个东西这个杯子可能已经半年没用了但是他还好好的为什么要丢掉为什么要浪费对吧但是如果你觉得如果你的收入水平达到了一个层就是说我把家里全大部分东西都掉我再买一个我也觉得无所谓的时候你会有更加好就是更加不会去惦记那些东西就是 holder 的心态可能会是根据从过去物资匮乏的时代那种累积过来的一种行为模式我觉得
我觉得这个解释不是特别有效因为就首先我相信有很多中产阶级他也是 holder 对对对这个肯定是这样子但这个只是就是说之前我也看过很多这 holder 还有一个名字叫做 pack rat
对这个就是有这么一些东西去研究它然后这只是一种就是我们等于是什么事后诸葛亮去分析它但是我觉得如果用来描述这些点的话可能在某些种程度上是不是有说可以去理解这种宏观的这种社会心态的问题去考察一下它的一些客观产生的原因我觉得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嗯但是大家讲了这个是相当可能这就是政治不正确的东西但是只是提出来大家可以自己去去去分析一下就是揣摩一下我不认为这个东西这个说法是全对但我觉得他有一定的这个这个呃意义吧我是觉得就是我我我一向是很强调就是人的这种嗯主动性吧
以及就是说我很难去接受这样一种想法就是说某一个族群的人或者某一个地理位置的那些人他具有一个这个共性而这个共性是可以一条一条的用这个条目列表的方式列出来然后说我设计产品的时候照这个做其实我觉得这个肯定是双向的就是说一方面工具一方面工具
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求被设计出来但另一方面工具也会影响工具会塑造人就是对对对这个我觉得不是什么新鲜的理论像迈克鲁汉那人很早就说过了吧应该是那我觉得这一点不会改变所以就是
可能就是平时有看我在网上写东西的朋友会知道我不是特别喜欢就是说所有工具都要符合国人习惯这样的说法但是我之所以不喜欢其实我更介意的就是说当你是一个工具的设计者的时候你有没有考虑你的工具对于国人或者说任何人产生了他说那句话的时候他其实已经放弃了他就已经不想着说你要通过这个工具去改变一些这个社会怎么样而是说只是说被动的去适应这个社会怎么样了
对我觉得这个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可以说互联网不是工具就是我跟你显然都属于很喜欢互联网的人我觉得互联网我们都觉得互联网的开放性让我们得到了很多以前得不到的东西但是在这种意义上其实互联网由于它的这种极度的开放性就它甚至是你可以说它过于开放以至于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工具了工具是还是有一个特定的
公用特定的用途才能叫工具而互联网其实是一个 kit 就是让你来组建工具的这么的 Meta 说到这个其实可能最近很多人看到了一篇文章是有一个叫 Dan Grover 的一个美国人他以前在旧金山的然后最近他搬到了广州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文章里面有解释他加入了微信团队
所以呢他就写了一篇很长很详细附了很多截图的文章来解释就是他眼中看到的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产品在 UI 设计上的差别然后我觉得这篇文章其实比较就是他有很多那种观察是一个就你一看就是一个初来乍到的一个外国人然后
你可能觉得很 amusing 但是有些东西比如他提到像输入法那些事情对于中国人来说太稀松平常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稀奇的吧但是我觉得有几个地方还值得聊一聊就是首先他提到二维码就是
他说美国那边他问了几个朋友很多人说不知道这是干嘛的有的人说扫了这个会不会让我手机有病毒有人说这个东西是不是让我拍个照就行他去打开相机软件他的美国朋友去拍二维码
然后拍完之后他说怎么什么都没发生这个不就是二码码最要命的问题吗就是说所谓的扫一扫你用什么扫对吧就是尺码 iOS 上是没有默认的扫二码的功能不是系统级别就有的东西你拿了系统相应对待一个二码码什么也不会发生
安卓上我不知道是怎么样子这跟各家厂商有不太一样对起码 Google 版本的也是默认没有一个你把相机对着二维码就会发生什么东西的事情对吧它不是一个但是在安卓上有一个很流行的 app 就有很流行的二维码 app 就像几乎可能我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曾经可是所有的安卓手机上面都会有 ES file explorer 还是什么就相当于资源管理器那样的东西 OK
就是它有一个这种市场占有率非常高的二维码扫描软件所以安卓上是有一个什么瑞士军刀的
也不是就是是解了绑的瑞士剧道对我是觉得他说到二维码这个事情就是以前的知乎有一个问题我当时我抖了一个机灵就是大家说那个什么如果你的那个墓碑上要有一个二维码然后你希望它扫出来之后是什么我就说这个已经是我就说那个二维码扫出来应该是这样一句话就已经是 2060 年的你还在用愚蠢的二维码就是这样
我觉得二维码有一个问题是它被滥用的太厉害了因为那个你知道我最早我不知道你我最早听说的二维码的使用场景可能它最早是在日本用的比较常见就是比如你去公园里然后那个树上面贴了一个二维码然后你拿手那是在 iPhone 没有出来的时代就有了你去拿手机去扫一下你可以看到这个树的名称还有它的各种这种
相关信息吧我觉得这个很有用啊因为很多人去公园里我就是不认得这个树是什么这就是替代了那个以前那种名牌的作用嘛对而且这个很有用的原因是在于那个名牌上面的字往往是小到你看不清的你后来要走很近对我觉得这个艺术馆其实应该用的但是你知道吗那个场景就很合适就是因为你在公园里可能你手机已经拿在手上了甚至你相机已经打开了是吧你最后就切换一个软件切换到扫二维码的这种状态甚至我不知道以前的 feature phone 可能
拍照和扫码是同一个界面都有可能吧日本的手机行业我们就是很外界很难猜测的对但就是说那个场景是很无缝的但是你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中国的 APP 使用二维码它是一种很别扭的一种状态比如说举个例子你如果是你运营一个微信公众账号你现在在每发一条信息之前你都要拿你的手机去对着你的电脑屏幕扫一下然后
然后才能够发出去当然这个它的目的是为了两不认证对它为了确认你不是一个 spammer 你不是发垃圾邮件的人你是个活人对吧但是这个体验就很割裂因为整个微信公众账号你写文章编辑加图片什么全都是在桌面电脑上进行的然后在最后一步你要去找到你的手机来对着电脑拍一下就是这个我觉得不是一个好的体验就这个是被用坏了
对啊就是因为我觉得这可能这应该可以解释为懒惰吧就是因为它是一个 good enough 是一个足够好用的东西而且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中国的用户都很熟悉了那么我们就这样来实现这个应该比账号和密码安全是吗可以这么说两不认证肯定要比单个的这个就 two factor 它肯定是比单一 factor 的这种认证方式更加安全不过
其实二维码其实你如果换个角度从他们产品经济的角度来讲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二维码是一个叫做什么要讲那个词又忘了 common denominator
最小公倍数还是最大公约数 whatever 你们自己去想吧就是这个东西是所有的手机都有因为只要需要一个摄像头就可以了对吧而且不管对像素要求都不高你拿个什么前置摄像头 30 万像素都能搞定
说它是一个相当廉价而且就是 Universal 很普遍的方案如果你要说你要种体验肯定说如果你有什么 NFC 然后你店里也支持通过 NFC 判断一下你这个是不是在电脑旁边你再按一下键确认这个方案肯定是更好的不过它对这个
硬件的要求就比较严苛了就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支持所以如果你像那种所谓的那种刚才讲的那种通用的平台来讲它肯定它能够选择的去做的东西它也只能选择那种所谓 universal 的方案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又是 worse is better 的一个例子是吧对就是现实就是这样子那有什么办法呢
对你事实上你说 Words is better 你可以看一下那个 Touch IDTouch ID 这种东西显然它属于 Better 但是我知道很多它更贵啊不是就是我知道很多使用 iPhone 5s 以上的这个机型的 iPhone 用户到今天仍然不习惯用 Touch ID 它有些体验上还是有一些就是叫什么有点小小的问题需要搞
这就是 better is worse 的案例就是它是 better 但是还不够好对还是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值得改进的就是说如果你把目标要定在好的话你就得不只是 better 你得是 best 你得要 significantly better 对如果你不是这样的话你就只能去追求 worse is better 对让人好沮丧啊 死了呗
然后这个 Dan Gruber 还说了几个事情一个是那个我觉得值得一提的是他对那个 assistive touch 就是很多人会你知道吧就是有国内好人对国内有人称之为残疾人小球他是给残障人士使用的然后 Gruber 就说其实也不是了就很多人 home 键怕按坏或者已经坏掉了他用开那个能够把他 iPhone 的生命延续个一年半载的也是不错的
对但那个不是设计者设计这个东西的用意那设计者也没有想到 home 键会坏吧我自己去用过一阵当时我是那个 sleep 键坏了那当时就是我不用他没办法我没有办法锁屏你知道吧然后 Dan Grover 就说他说为什么一个四肢健全的人会要用这个东西然后他就问了一圈然后大家因为穷嘛
又政治不正确我不在乎政治正不正确但我觉得就是说我觉得经济就是在现在中国大家很愿意用这个经济水平来解释很多问题
我总是有一点怀疑当然这个肯定有但这不是吗这个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的解释如果你不是因为穷你说我换个不一定不一定我认识很多不穷的人也会有人是跟风有的人就觉得好玩很萌很 cute 就是 Dan Grover 他有一个朋友也跟他说没事我可以玩他 OK
我在无聊的时候我可以玩它就不是一个 assistive touch 这是一个 fun touch 这是 entertaining touch 你知道很多人在看网页的时候他有那种各种小动作比如说我把有一段小文字选中然后把它反选再选中对吧就跟那转笔是不是有类似的效果对啊对啊对啊就是这种小习惯不转笔了转那个球
你我觉得可能可能是这样不首先你有一个朋友然后他的 home 键坏了那么他不得不用这个那这个很可能跟经济问题没有关系对吧你就算是就是比如说中产阶级他也不一定说一个坏了我马上就买一个新的对吧但你还不是因为这个什么手机贵吗就哪怕我刚才这个穷那个只是开玩笑的就是说你现在不管你怎么样你买个新的 iphone6 还是好几百刀对于
只要你不是所谓地球上前 1%的那些人还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对吧你不可能说我一个按钮坏了我 8 帧了我再买个新的这也不现实所以肯定是有这种因素在里面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讲这个东西就 5 块钱了你还会这样吗或者说换个角度来讲就是你跟 home 店换了你就跑去苹果店修苹果他不收你换主板的钱他说你一个什么 10 块 50 块 100 块的你还会这么介意吗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觉得你解释不了一个事实就是有很多中间没坏的人也在用这个他就不哈坏吗
对这你等于说你在猜测他的想法了这个就不知道了我认识的人但你说那种玩转笔然后玩转小球这种出于娱乐目的去开大的情况出但是我其他我见过的应用场景都是要么是怕要么是已经坏了要么是怕它坏了然后这两个都可以用这个硬件成本包括购置和维修成本高来解释嘛
我觉得这个解释太方便了不过暂时就接受它不过这个小球还有个笑话其实对这个小球对小球有什么不好呢就是它占地方特别是以前在那个 3.5 寸 iPhone4 或以前机器的时候它就是那个球还是蛮大的非常占地方对然后现在不是有那个 6 加了吗现在就说那反正
我屏幕够大空间够多没事就开一个有空间就是这么任性的对对对这个挺好玩的一件事情总之这个 Grover 这篇文章我觉得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他好像在各处传的还挺广的如果你对美国和中国任何一方的那个 app 的 UI 的这种设计差别有兴趣或者说暂时还不太了解的话这篇文章应该可以给你一个
一个私人的一套观点就是这样对您现在收听的节目是 IT 公论今天是 IT 公论的第 137 由 Ryo 和李如一为大家主持有几个小新闻可以过一下有一个报道是说 Google 的这是跟国内用户没什么关系但是可以讲因为跟苹果有点关系
就是苹果在美国的教育市场上的 iPad 的销量是在第三季的时候是低于 ChromebooksChromebooks 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一个 Google 做的上网本然后它只能用 Google 就是它整个操作系统就是一个浏览器
然后他现在是卖给美国的一些学校什么小学中学这种作为什么教育电脑的话它的销量是现在是超过在第三季度的时候超过 iPad 这个事情就跟我们之前提到的 iPad 的销量降低还有在受众的接受上的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你怎么觉得他们一个说法就是说你给做正事用你还是得需要一个键盘
然后你知道我们之前也吐槽过 iPad 搭配键盘的体验是蛮糟糕的我觉得正事需要键盘对于你我来说毫无疑问这个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了但我看到这个新闻我想到的是其实教育市场对电脑的需求是非常的怎么说无差别就是 commoditize 对吧不光是 commoditize 它是越便宜越好
对而且它不需要它没有什么特定的需求它就是需要一个能上网的电脑然后剩下就越便宜越好对而且他们这个管理上来讲他用这种纯浏览器的方式来管理就对学校的这个
管理者来讲是更加容易的因为你要管理就只是几个服务器和网页而已如果你发 iPad 给小学生的话你可能还得担心一下什么权限每个 app 安装也控制还是挺麻烦的然后他从这个角度来讲他说这个学校的采购者也倾向于说采用这种 Chromebook 而且它更便宜因为它最便宜 200 美元就可以买得到了然后你这个 iPad 最便宜怎么一个 350 几百块钱的
这让我想到之前 Ben Evans 贴过一个漫画就是他说有一个人说他说现在装软件比以前容易了好多整个过程非常的流畅他说如果能够再流畅一点就好了能不能做到让大家都不用装软件然后比如我买了一个电脑或者一个什么设备天下所有软件上面已经装好了我拿来就直接用就可以我也不需要什么升级什么的然后他想了一会说我刚刚重新发明了网页
就其实在网页上一直都是这样对对就是网页是一个什么每次访问都重新安装一遍的 App Store 对所以 Chromebook 就是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然后我觉得
iPad 想打教育市场有一点就是这里我觉得有运气成分有机缘成分有时代精神成分吧就是可能当年就 80 年代 Mac 刚出现的时候让教育市场以及这种专业用户非常的兴奋然后
他们可能觉得现在你看我们已经启动了下一次的这种计算设备的革命了对吧那么 iPad 是不是也能够重显那个辉煌但是这样的逻辑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对吧你没有办法说之前发生过的那样的故事在今天一定会发生而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 iPad 你找不到一个
无论是在教育市场还是在任何市场有一个非他不可的这样的一种用户需求的存在对不过说到这一点我觉得中美这方面差别还是蛮大的就是你看美国它很多这种小学都开始给学生提供人手一台嘛
基本上这个概念一台什么一台 iPad 不管是 iPad 也好就平板电脑还是笔记本也好它有很多学校计算设备对它有这么一个说因为这个确实如果你在美国去过一下的话你生活中现在来可以很负责任的讲就绝大部分的事情是离不开网络来做了嘛
那么你作为一个下一代的这个社会的人你培养的时候你肯定要先教他们去用这些东西这个是我觉得是还没有问题不过中国在这方面特别在中小学这个阶段好像抓的还不太够吧
这个完全不懂了对我有这种印象但现在可能也我们自己也不是那个年龄大点人也不在市场上里面这个就是很好奇的一点不过 Chromebook 因为 Google 在中国已经测就是没办法再运营了这个产品其实在中国已经没有什么概念好像
没有听说就包括也没有在中国卖吧是吗就 Chromebook 联想有做但我不确定它在中国市场上有上应该没有因为你 Chromebook 它要绑定 Google 的服务才可以用但中国又用不了所以肯定是没有的不过这个事情我觉得倒是一个契机这种东西在中国这种市场上如果有人来做会是谁
这个难道没有让你想起以前的上网本的风潮吗这大概零但是这个上网本他只是把这个东西做便宜但体验是蛮糟糕的但 crumble 我不知道你没有用过我之前是有用过就在在 google 总部的店那个总部他们那里有一个有个体验的地方可以玩一下然后之前在我包括在卖场里面有去玩了一下
我觉得整个体验还是蛮不错的对于我想特别是像没有墙的问题的美国人民日常的使用他就是真的就是在用网页而已真的完全够用了
你我觉得首先卖场的体验不算不算那肯定我做准吧我没有很长时间去用过它因为我就我个人是没办法在上面用到主力设备的因为有很多这种特殊的需求啊然后没有办法通过一个网页来满足但是我觉得对于你程序员肯定就不管你们了对对肯定不管你们程序员就是其他人的话其实主要是写 email 然后啊
文档那 google docs 了然后就是看视频对对对这至于它整个体验怎么样我觉得其实是跟比如说你开了十几个 tab 之后会不会很卡硬件是对吧还有比如说电池续航力这些问题这个问题就你非得是至少用个一两个星期才能够发现的电池续航力这方面你看一看网上的测评他们这些都还做的不错但是这性能是比较糟糕的因为便宜嘛
是吧对但是我觉得这个场景是一个挺好的就我想到教育市场是一个然后其实有很多包括这个企业企业市场企业应用啊你看你包括你现在去中国那种很多门店去办那种手续你看到他们用的那个所谓的这个这个客户端其实也就是一个 IE 的那个窗口而已然后所有的东西都是去访问那个啊
那个叫什么就是他们有一个中央服务器去做办理业务的东西其实这种场景就蛮适合用 Chromebook 这种场景因为它的整个简单安全但是中国因为 Google 走了没有人做这件事情那国内厂商我还不知道有谁有这个能力或者有这个意愿去做这件事情
对然后 Mozilla 要出一些动作了 Mozilla 中文叫什么? 制 谋 制 制谋 谋 制对吧谋 制 谋 制网络然后他们说要做一个 iOS 上面的 Firefox 浪器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啊原来还没有的对这个事情其实是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是一个大事就是
苹果在 iOS 上面的政策是说你可以做浏览器你可以做第三方浏览器但是你必须要用 webkit 浏览器的引擎然后 Firefox 它是有自己的一套浏览器叫做 Jekyll
那他没办法在 iOS 上面用那么也就是因此这个谋志 Mozilla 从 2007 年 iPhone 发布到现在都没有能够进到这个 iOS 这个平台上面去的但他有那个桌面版那个是另外一回事所以他现在是决定妥协然后使用 WebKit 然后再做一个等于说专门的换掉内核的一个版本给 iOS 用对他那个人的这个人叫什么 Ease
Lucas Block 他说 we need to be where our users are 就是我们得去用户在哪里我们得去哪里对吧那就是他那这潜台这就是用户在 iOS 上面去我们没有办法在 iOS 上面触及到我们用户那我们得改变这一点
我想问一下你你作为一个或者说你作为半个前端开发者你对于 Firefox 这个浏览器整体不管是桌面还是移动你是什么态度现在他没有移动吧移动安卓上我没用过然后他自己有出一个他跟中兴合作了一个叫做 Firefox Phone 然后跑的是 Firefox OS 其实跟 Chromebook 那个意思差不多就是把一个浏览器整个作为操作系统对
但是我就说整体包括比如说桌面的不好比如说你现在做一个页面的时候你在多大的程度上你会考虑对 Firefox 的支持我现在基本已经不测试 Firefox 了
OK 当然这跟我做的事情有关系我做一些比如说一些东西是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用户里面不会有很多什么 Firefox 用户的比如说这样一个如果你是目标市场是移动市场你可以直接忽略 Firefox 因为移动市场上 iOS 只能用 webkit 然后安卓上虽然也有但是大部分人还是用 Chrome 或 Chrome 那种 DWebkit 乱七七多所以你做移动开发的时候测试的时候你真的是可以忘掉 Firefox 存在的事情
但是真正纯移动的产品我觉得是不多的除非你是做一个 app native 然后一切东西比如说你是 path 可能对对但是接下来我讲另外一件事情就是 Firefox 的标准兼容做得还不错起码比 IE 要好然后导致一个什么结果你针对 webkit 写的一个网站或者是网页应用
只要你不用太古怪的 webkit only 的东西的话它有十有八九的情况下它在 Firefox 上还是能正常显示正常使用的所以其实你也不需要特别的去兼容它就注意一些小细节就好然后测试的时候可能再用 Firefox 再跑一下大体上还能通你其实是作为前端的你是相当乐于用各种
Cutting edge 的东西因为昨天我帮人处理一个很老的 MacBook Air 我意识到因为它那装的是 10.6 在 10.6 上面的 Safari 里 ipn.li 这个网站的那些原型图标是没有办法正确显示的 10.6 的 Safari 是几啊
五点几那没办法他那个时候还不支持他是要加钱坠的我有钱坠吗就是说我相信现在还是有人在用 10.6 不管多少我没有看过数字但就是说你如果是一个就是敢于用那是一种怎么比较新的 CSS 的技术应该是吧我觉得我相信我们的听众里面用 cutting edge 技术的应该还是多数吧我觉得
对这个是了我觉得我并不是在说你做这样的决策是不对的但是就是说敢向你走这么前的人其实是那你要做你要做一个针对大众的网站你可能还要支持阿一六呢那确实是挺难的就哪怕不说阿一六这么古老的东西但就大部分的前端是没有你这样的奢侈的对对对小众嘛我们
Mozilla 其实最近事还挺多的就是他们还有一个事是他把他的这个其实有几个星期了他把他的默认的搜索引擎从 Google 换成了 Yahoo
对因为在美国对他之前是跟 Google 签了合约然后是就 Google 每年支付他多少钱具体数字我忘了然后就是这个发放式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是 Google 然后如果大家也就不怎么改的话也就是用它了然后现在他是上个月吧应该是宣布说他在美国去把这个搜索引擎切换成雅虎搜索但雅虎搜索后台现在是那个微软的那个 Bing 的搜索引擎在驱动的哈
这个待会再说但这个事情还是蛮有意思的为此我们如果你听到这么一个消息你是不是想是不是 Google 不给钱了对吧对我们肯定会有这种正常的怀疑所以他们在公布这件事情的那篇博客文章里面是占足有这么一句很古怪很扭捏的话可能要跟听众交代一下就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以前 Firefox 主要的收入就是来源于 Google 给他的这个钱
就是因为他不用以前现在也是他不用以前对他把 Google 作为默认的 Firefox 的默认的搜索引擎然后每发生一次搜索 Google 是要付一笔钱给 Firefox 而且他就是 Google 把它预支成这个就好像要支付一个固定的费用一切
OK 对然后 real 你的意思是说大部分人会觉得他们换成 Yahoo 是因为 Google 不愿意再给这个钱了但是因为你想一下这个事情是蛮合理的现在你可以看到首先 5G 在移动上是没有市场的基本上可以这么认为然后它在桌面的市场其实是比例是已经比较低的我现在最近看到是 20%
对就是说那个 Firefox 刚出来的时候是大概什么 04 年的时候吧就那个时候 Google 还是很因为那个时候 Firefox 就相当于今天的 Chrome 的地位就是它是属于就当时大家已经早就受不了 IE 了然后 Firefox 凌空出世对吧你记得当时还有很多好用爆了
对很多用户是自己就众筹啊 04 年的众筹啊他们花钱买下了一整版的那个纽约时报的广告然后说我们叫我们要这个 take back the web 然后就是一个 Firefox 的一个 logo 所以当时 Firefox 不仅是这个是扮演着这个红脸然后同时它的产品质量也确实是对好用的主流产品也就是 IE 要好得多所以那个时候 Google
那时候 Google 跟今天还是完全两回事他很看重这个渠道所以他愿意付这个钱但是在今天确实主要 Chrome 现在这么强对吧他要推广他自己大把渠道对啊现在我看到最近说是 Chrome 已经是半壁江山了就是乱七十上里面这个应该是北美的数字国内大家因为知道一些原因不是这样子但是精神能在好
那就是说如果在这给定这种市场环境下比如说你作为一个旁观者你肯定想 Google 它有那么强那么好的浏览器干嘛还要付钱给发放这么小众的一个东西其实也不小众 20%的但长远来看它肯定还是不太好的不过反正他们就为了打消我们的这种疑虑他在发布这件事情的博客文章里面说了这么一句话
他讲到这个语境是说他们说这个更过的合约到期了要重新谈然后他们就看了周围一圈有哪些选项他说是 in the endeach of the partnershipoptionsavailable to ushad strongimproved economic terms 就是说他现在他当时在要重新谈的时候他有好几个选项比如说肯定 Google 也有给他出一个价然后这个雅惠给他出一个价可能别家还给他出了一个什么价
他们看了一下都比以前要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选择到这个雅虎的这个林婷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不是因为 Google 不给钱或者怎么样然后我们被逼无奈被逼无奈才选择这个雅虎我们是自己独立自主选择的这个雅虎
但我觉得可以假定一点就是说他就雅虎给的钱更多我猜是吧因为他后面还扯了一堆什么什么什么 strategy 什么之类的屁因为雅虎现在肯定是需要这样一个一个入口或者一个渠道去推他们的东西对对对
对那么你除了 FiveFox 其实对于雅虎来说没什么别的可以选 Chrome 肯定不会给你用对吧那是 Google 的产业然后 Safari 这种以苹果的脾性估计也很难很难去谈所以估计他也谈不下来吧那个量级不一样了我觉得要的钱的量级可能不一样是所以这里面就是还是挺好玩的一件事情就是中间的一些异物大家可能要自己去看了他的那篇博文之后才去揣测一下但是我觉得
我猜是我是不太看好这个谋志的长远的一个道路的因为他的一些最近几年的一些求突破的尝试看起来都是非常难以成功的刚刚讲的那个发 vox os 他跟中兴合作那个发 vox phone 啊那东西都不是太靠谱
但你从一开始看 Firefox 它就是它一开始主打的牌是开源嘛然后是这个安全啊或者品质啊还有这种可扩展性啊就一度你知道有很多这种 Firefox plugin 的爱好者对就是它你
去观察整个历史其实他并没有他从来就不是一个特别会赚钱特别会做生意的一个公司我看到很多人就是赞扬 Firefox 说比如他对于 web standards 支持的特别好然后他是在这方面是一个良民守规矩而且他会去参与很多推动不知道是 W3C 标准还是什么就是他在这个
网页网络就 HTML 的这个基础设施这方面他做了很多贡献但是你
你甚至可以说当时 Google 的横空出世是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这个是 Firefox 壮大运了刚好有这么一件事情使得他们可以这个常年在这么多年里来每年有这个几千万的这样的收入让他这个支持下去对啊对啊就是这样子的其实这件事情就是 Firefox 要做 iOS 版这就评价那个 John Gruber 他有一个很好的评价就是说
他说 firefox 就谋志的人是其实是从来都没有意识到为什么 firefox 是能够打败 IE 的他们总是认为这个引述的是 Gruber 的话他们觉得是不是 firefox 的理想主义更好开源什么又不要钱然后又是又支持这种各种的这种标准化
但这大概这他这其实这些不是主要原因所以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更好的产品就是他比 IE 是一个更好的产品但是其实到 Chrome 出现之后这件事情就已经不是那样子了就是包括你讲的 Chrome 也是开源的当然 Chrome 也是开源的就 Chrome 的一些大部分的底层技术也是开的当然 Chrome 它有一些跟 Google 服务相关的东西它是必然的然后 Chrome 也是不要钱的
但这个区别就在于我觉得在在 marketing 上你知道 chrome 一开始出来他是说快啊你知道吧一个是快一个是他的那个每一个 tab 是个单独的现成他说有这些实际的东西他他没有打情怀牌但是 firefox 的话很多人以为他打的是情怀牌但是这是我觉得我理解 google 那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情怀从来从来都不是一个卖点的对从来情怀从来没有办法
让你的产品成功就是说我们真的想的话当初 2004 年左右我们为什么放弃我们为什么开始用 Firefox 是因为其他浏览器太差了而 Firefox 他们要好得多是这样的一个原因对到今天为止这件事情已经不是这样子有比 Firefox 好得多的浏览器存在了对而且他们也都是免费的对而且某某制打情欢牌经常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件事情最核心最集中的体验就是前几年的视频的格式的问题这件事情我在 Apple first 上有篇一个系列文章解释在 HTML5 标准的制定的过程中要制定一个网络视频的标准当时有几个选择一个是我们现在有说 H.264 标准
这个是一个工业标准全部的厂商都支持但它唯一的问题就是它是要付专利费的那好的东西不是免费的对吧谋志他说那我没钱那你要我们去给我们本来是免费的又不是用户钱你要我们为每一个浏览器发行一个版本还得再给你贴五块钱那我们做不到那我们不干
我们不支持这个所以这个事情后来就被搁置了到目前为止那个 HTML5 的标准里面对视频格式的就视频编码这个格式的标准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的就当时他就是说打前排当时我们要开源我们要开放的无专利的这个格式那后来怎么样结果后来还不是因为
移动爆发了然后你在移动上你放视频不可能用那些那个就不经过硬件加速的东西那能够进行硬件加速的有 H.164 这个现有的就现成的工业标准而且这所有的手机都支持
最后他怎么样最后还是不得不通过一些机制不被打脸的那么狠的方法去实现了最后玩家当然还是像我讲的还是那个什么思科拯救世界思科说那没关系我们来出这个钱我们提供这么一个付费过的解码的解码 H.264 视频的这么一个软件酷你们就直接用就好了然后那个模子这才找到一个台阶下下来对吧
之前还有就说我们不要自己之前他就不应该这么搞你自己不愿意出钱你就默认给操作系统因为操作系统大部分还是要为此付费的因为他就是其他的一些应用场景然后这个事情就打自己脸然后什么出 iOS 版的 Firefox 也是一样的问题那你早干嘛去了对吧对
就是你如果真的去看一下好像你还真的很难想出哪个产品是因为情怀而获胜的因为这个锤子手机算了
他没有获胜吧,就是锤子刚好是支持我这个观点对,就是打清还打不下去了对,包括像 app.net,像这个那些想就是做一个开源的 Facebook 对吧做一个尊重用户隐私的 Facebook,尊重用户隐私的社交网络那几个产品什么 Diaspora 还有什么包括 Ello,就所有这些你
你最终发现他们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够好就像 Allo 我们上次我上次好像在哪个地方说过就他的 UI 完全就是乱糟糟的让你没有办法用下去的一个东西对这个我们是有可以单独来吐槽一次不过对对他就确认了我的那点就是艺术家做不好 UI 想得太天马行空
不过这里有个风险我们刚才讲了这么多打情怀牌打不下去的有人会批评我说你们这个 IT 公司什么会员计划不也打情怀牌吗我不觉得我们是打情怀牌我也不觉得是但是会有人这么讲吗就已经我已经有看到这么说法了但是我觉得我们是有干货的其实我就今天把话搁这吧你要自己打自己脸
我不用打脸啊因为首先有用户这么说有听众这么说过他说你别看他们老说失货失货其实是有干货的然后只不过就是说有些有的时候我们提供的干货和大家期待的干货不一样比如说
最常见的就是说这个程序员群体会觉得我们已经没干货那没问题所以我们准备了内核恐慌对吧大家可以去听内核恐慌那个是有真正的干货的虽然吴涛也会说自己没干货我觉得大家会倾向于不要说自己有干货给自己留掉后路对就降低预期不过我觉得怎么讲干货说这种判断还是因人而异的刚刚我们讲
有人觉得我们刚才讲那么多的论述不够专业但也有人觉得说他们讲的东西我怎么都从来没听过对吧这个是一人而一的东西就看你自己判断我觉得干货不在于你听得懂或听不懂很多人说喜欢干货其实他们喜欢的是我能够听得懂的干货
因为每个人知识都是有界限的对吧比如说我刚好我击中了那个 sweet spot 我现在讲这个东西不会让你觉得太浅然后你就觉得我能听得懂但是又有一点点不懂这时候你会觉得是干货但是你怎么比这个干湿度呢对吧我比你更干我讲理论物理比如说反正不懂的话那你可能完全听不懂有时候你完全听不懂也会觉得很干货就像我很早之前我就买了那个高德纳的那个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 完全不懂
对啊我觉得很有干货啊你看我的书架上有三本干货就是所以怎么说呢就是最干的干货你一定要是付出大量努力的所以我们有一期的那个节目我们叫要干货读教材嘛教材一定是最干的所以
我觉得我们的节目就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聆听我觉得就是你如果听过几个月一年之后我觉得那个时候你应该能够体会出他给你带来了什么然后到那个时候如果你觉得还是没有干货那只能说明这个节目不适合你对或者我觉得这么讲吧就是
如果我们把干货定义为知识性的就是你听完或者读完之后觉得就能够有所知道了什么事我觉得那个可能就没什么意思但是如果你把干货定义为一个启发性的你读完之后有所思考然后有所你自己的想法就是能够让你去探索一些东西我觉得这个它是具体是干事是我已经不重要但是我觉得这样就是蛮好的一个结果
没错我很同意这个说法就很多时候大家把干货理解为行业内幕或者是比如说只有经历了这种第一手的这种经验比如我干过这行我才能够知道的一些信息就是
且不说这里有很多信息是不能说的或者说是你必须付费才能够获得的更重要的是你比如说我我对于在海上勘探石油这件事情我的了解是零那么如果有一个关于勘探石油的博客出现了我听了我会觉得很干然后但这种干货能够让我干些什么事呢它最多能够让我比如说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显得我很有知识但我觉得显得自己很有知识这不是一种
值得追求的理想我觉得这不一定写得显得很有知识也可能变成一个所谓的 nerd
Nerd 现在很性感但就是说我觉得最终是还是今天节目开头我们说到的那个就是你得付出努力而且只有在你通过我们这个指针性的节目然后去付出了努力然后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干货之后我觉得你的这种怎么说就个人的这个修养或者说能力的提升才能够真正的实现
你光是想通过比如说听某一个行业的内幕的人说了一些内幕或者说了一些听起来很 nerdy 别人听不懂的一些话这个就让我想到王小波当时说王小波说他的父亲希望他读理科因为理科的那些东西看起来是别人不懂的很厉害他觉得文科大家都懂这个其实是一个我觉得不要这么想我觉得这样对你是不好的好吧今天最后一个话题就是我
在周末的时候就是我在那个因为大家可能知道我一直有给你一个好奇心日报 qdaily.com 写那个设计词典这样一个专栏然后最近我跟他们开了一个新的计划就是我们准备在未来一年做一套这种关于游戏的策划我觉得这件事情我们值得说一下就是我们的长期的听众应该注意到 IT 公论在
我们现在也播了一年嘛然后在这个后半年其实游戏的内容是有增加的我们有请过吴涛和这个 CBVB 王小光来跟我们专门的谈游戏然后同时我跟那个 Rio 我们也聊到了很多游戏比如说当然可能 Monument Valley 是我们聊过的最多的游戏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话题本身在科技圈就它已经超越了游戏界了对吧
然后它超越了一些成为一个科技圈共同关心的一个事情包括它的新出的关卡的定价问题诸如此类的这种溢出性其实是溢出是说水满出来了漫到了别的领域这种溢出性是我们做好奇心日报游戏专版的一个目的周末我的一篇相当于是游戏专版的一个开篇词
他们贴出来了然后这篇开篇词它有为游戏证明的意思但是我觉得我主要的目的还不是在于试图说服谁说这个玩游戏不是一种跟西大麻一样的事情它不是一种这个家长需要视之为这个什么洪水猛兽这样的东西当然这是其中之一了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强调一种就英文叫 inclusiveness 就包容性你知道
之前有 gamergate 这种事情这个很多人也都关注了那 gamergate 我觉得告诉我们的像我们说明的一件事情就是游戏界一点都不 inclusive 这反映在什么反映在就是说我们目前看到的大部分或者说相当多的关于游戏的报道和讨论里面有大量的黑化
Rio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就是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要进入一个游戏的一个新的领域或者是你有一段时间没有玩游戏你现在再来回头看这些报道跟不上了看不懂因为他们有很多比如说奇怪的缩写或者说就比如他们不会把游戏的名字好好的给你写出来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对吧对什么 LOL 各种拼然后还有各种就是变种啊乱七八糟的
我能理解这种做法的它背后的目的就是说我们是一个 community 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一套游戏习惯但是我觉得比较遗憾的或者说阻止更多的人加入这个 community 不管这些人本身有没有这样的目的当然我觉得我肯定如果我是一个喜欢游戏的人那么我肯定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玩阻止这件事情发生的恰恰是这种黑化的流行
所以在我们的这个游戏专版里我们是希望我们所有的文章我们少用黑话用正常人听得懂的话用人话来写而且我们会强调正确的拼写我们会遵守一个具有专业性的媒体所需要遵循的一切东西我们会有自己的 style guide 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对吧所以你们这个叫做什么 Demystifying games 我觉得不是
这个事情怎么说呢就首先比如说对于现成的玩家社群它不需要 Demystification 因为它本身游戏对它来说就不是什么谜团对吧就是他们每天接触的东西你可以说对于所有其他的人是有这种 Demystifying 的这种目的在因为我在那文章里其实有一点就是说我想把游戏当成一种媒介和一种可阅读的文本来看待因为你知道就是说
我们如果把它当媒介来看待的话那么游戏电影戏剧广播小说书对吧这些都是一样的东西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比如知识知识群知识社群这帮人通常是不玩游戏的那其中可能有有的人是没有兴趣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他是想玩的没有时间为什么因为就是我们知道媒介之间他对你的时间的占用是独占性的嘛对你花了一小时读书你这一小时就没有办法读游戏那么
知识阶层他本身已经是输这种媒介的一个重度消费者了正如一个 gamer 他可能每天会花至少两个小时在游戏上那么一个知识阶层的人可能他每天本来就会花至少两个小时在读书上那他一天只有那么多时间他没有办法再去玩游戏但是我觉得这背后可能还有一点就是说会不会是他们对于游戏本身有一种刻板印象的想象就是我跟很多就是这个
怎么说知识阶层人聊天的时候他们都会说觉得这个没有什么好玩的觉得这个东西不适合我
你知道知识阶层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希望自己在消费媒介的时候一定要学到点什么这个跟我们刚才说的干货失货有点关系我看完一本书我会产生一种我学到了东西的感觉这个时候有时候是这个感觉有时候是幻觉但我们今天先不说这个但至少他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会觉得时间获得了有效的利用但是他看玩一个游戏之后他会觉得这时间浪费掉了那当然当然我觉得有相当多的游戏确实是有
确实你会觉得你时间浪费了但是 Candy Crush 哈哈
有一个重要的事情 QQ 农场对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游戏然后有些游戏它是会让你产生精神上的 uplifting 的感觉的就它跟你比如说看了一出好的电影或者读了一本好的小说之后那种感受是非常非常类似的说到这个 real 我知道你最近玩那个 portal 嘛你玩完这个游戏你的感受你有觉得时间被浪费掉了吗没有我觉得那个游戏首先它设计的挺精巧而且它
里面的它整个场景和设置还有它的一个游戏的主题背后的所蕴含的哲学我觉得是蛮有意思的就是启发你去想一些其他的一些事情比如说就跟什么 AI 人工智能和人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主题在那里所以你会觉得你玩完这个游戏之后学到了点什么吗嗯
我没有抱着这种目的去玩所以我也没有太大的太深的这种感触不过但是我觉得他就像刚才讲的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平等的就好像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平等的样有一些游戏会让你觉得是有一定的价值或者就是所谓的给你更深刻的意义让你启发去想一些其他东西的我觉得
就是 Porto 算是我在我心目中它是属于这一类的但刚才讲我也有吐槽像什么 Candy CrushQQ 农场那一类就是属于那种呃 You know
对我觉得恰恰你刚才说那个不是游戏不是所有游戏都是平等那很重要就是这件事情说明了第一是游戏这个种类的这个繁多第二就是它具有了一种可审美性就你像我们比如说我们有 Taylor Swift 我们有很主流的乐队我们有 Eagles 有各种有 Beatles 但是也有各种地下音乐对吧那么本身你
就像有的时候比如你找男朋友女朋友你会先考虑一下他是听什么的是吧他跟自己的听觉口味是不是一致那么以后我们其实可以问的问题是他玩什么游戏什么你玩 candy crash 绝交你不要老黑 candy crash 我听说是很难的我只是举个例子那个什么 farmvilla 你现在已经没有了但是只有一个这个例子可以想得起来能够举的
最近其实有一个例子叫那个一个小鸡过马路的那个叫什么 Crossy Road 就是他也是那种我玩了两天就会删掉的那种游戏吧对就大家肯定明白 real 的例子 real 的意思了就是就是你玩什么定义了你自己对这个有时候你会觉得不公平就是因为人的口味可以是很宽泛的但是你看我也听 Taylor Swift 对对啊
对但很多时候你通过就像你去朋友家观察他的书架你可以对他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你去问他你听什么音乐你有个基本的判断我觉得当我们开始正视游戏的时候游戏也可以这样来用可以作为一个判断一个人的性格情趣品味的一种工具它一定不是完美的但是它是有效的所以
我一直觉得就是很可惜就是知识阶层或者说愿意去比较严肃的去思考作为一个媒介作为一种可阅读的文本的游戏这样的媒体至少我没有看到所以我们现在准备自己来做一个这样的东西它不是一个独立媒体它会是好奇心日报下面的一个专版我会担任这个专版的这个客座主编
我们会有专栏性的文章然后我们也会有操作周期比较长的这种专题性的比较深入的专题报道我们这不是一种编年体的一种做法我们也不会说追各种什么比如说各大主机的性能还有
同时我们也不会提供这种以导购为目标的这种游戏评论就是我们不是来告诉你说 PS4 最新本周有哪些新游戏值得买这不是我们的目的同样我们在时间上也会有比较大的跳跃性就是我们不会介意去谈一个比如说 10 年前的游戏甚至比如说 80 年代 90 年代的游戏
事实上这个游戏的保存和归档就是 archive 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你还得翻出那个时候的主机来才玩得了对最近那个之前我在推特上发过就是有一个 kickstarter 的项目是 90 年代有一位女性的游戏开发者她做了三款就是当时是以那种多媒体 CD-ROM 这个词今天听起来好老但在当年是非常潮的用多媒体 CD-ROM 的方式做了三款游戏然后
当时他是作为那种他完全是女性视角就是女性是主角而且所有的这种趣味和这种 approach 都是以一个女性中心的这样一个角度在思考的那几款游戏最近有一个叫 Ryzone 的一个组织试图把它以这种 web based 的方式
把它重现出来那这样的话就是你得找那个前端和开发者设计师得去做嘛对吧所以呢他就在他希望在 Kickstarter 上能够筹到 2 万美元如果筹到的话就会去做这件事情我觉得这种工作就很重要啊就是说
这也是游戏跟其他媒介有很大的区别你比如说音乐的话 60 年代 50 年代的音乐今天你都可以买到 CD 你可以下载到 MP3 对吧但是游戏的话你今天想找一个 PS2 游戏如果说这个厂商没有去给它翻新做 PS3 PS4 版本你很可能就玩不了了 software is hard 当然我们知道更老的游戏会有很多那种什么模拟器对有那个叫什么就叫 ROM 吧对吧
就叫 ROM 就是某一个游戏的 ROM 像这些问题可能是我们比较关心的比如说 50 年后 2050 年的时候我们还能不能玩到 1980 年代 1990 年代的经典游戏对吧或者比如说那个时候要写游戏史的人他去哪找资料呢那时候会不会有个游戏博物馆还是怎么样 2050 年代的人会翻出他会拿他的手机跑一个虚拟机运行一个 Windows
然后再在 Windows 8 里面再跑一个群体去模拟 Windows XP 然后里面再跑一个群体去模拟 DOS 以此内推下倾这肯定不用等到 205 对反正就是呃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个这个这个游戏准版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也可以可以再通过 IT 公论的管道向我反馈呃我承认我跟 real 都不是这种非常专业的游戏玩家但我觉得这恰恰也是呃我做这个客座主编客座编辑的一个一个优势吧就是呃
我不是职业玩家我不是非常熟游戏的人但是我同时也不会假装我是就是我会用我比较熟的那样的视角来看待游戏就是还是像刚才所说的把它当成艺术把它当成媒介把它当成一种可阅读的文本就这样是好的你可以就这样的话你就不会假设很多东西
对一个是这个一个就是这个是跟我刚才说的少用黑话有关另外一点就是说我觉得这个怎么说呢虽然我的主要的目的不是为游戏证明但是我觉得这可以让就还是跟 inclusiveness 有关可以让本身不玩游戏的人对游戏有这样一种别的看法就是他不再只是跟
好玩和娱乐相关就是我文章最后一句话我就说嘛就说你的孩子一定会玩游戏的所以你最好做好准备因为我不想比如说等我们有了孩子之后我们作为家长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是那种充满了紧张感的就是然后我们一下成为了这种
老学揪或者说跟不上时代的人然后小孩玩那个游戏我们觉得这是什么鬼东西你们赶快去学习好不好多看看书好不好没事玩什么游戏啊就是现在游戏已经不是这样了很多时候游戏能够带给你的小孩的情感体验以及包括在知识上的这种扩张是这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件事情对所以就这样我们这样讲成了寓教于乐嘛所以说以后你要所以真的是要关心下一个怎么样你可以想一下能不能发现一些那种有娱乐意义的不是像 candy crush 的这种游戏去去给你的小孩玩对吧就是说寓教于乐我的理解是说你你
你先得调动起被教育者的兴趣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这就是说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可能不及比如说我们在网上碰到了某个人对你的影响大或者某一个网站或者某本书对你的影响大是因为那个人那个网站那本书先调起了你的兴趣所以在那种情况下你就是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并不是说我一定要做一个什么七彩缤纷让儿童觉得有兴趣的东西我觉得那是一种对寓教于乐的很肤浅的一种理解
一笑一乐的意思就是你先得让大家能够觉得 motivated 对对对他有动力去做出这样的努力说到这一期的 South Park 南方公园又在黑了是吗又在黑现在不是小孩子他们说就那些黑的内容是就 Twitch 嘛就 Twitch 现在就说很多人都
连玩游戏都懒得玩他看别人玩也可以很奇迹那样这期的应该是第九啊第八
就又在黑这个事情有空可以去看一下对啊我觉得他说我还没看那我我听你的叙述我觉得说的很对啊就像很多人你你篮球你懒得去打就看别人打了对啊对啊但是就是他是把那个事情啊就其实跟跟你讲要玩游戏这一件事情还是有点关系但是其实走到另外一个方向上去了嘛就还有点启发的意思在哪里对嗯
OK 那么本期节目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的收听 RT 公论的会员应该已经收到了这期节目的文字版在你们的会员邮箱里应该可以看到会员的邮箱如果你在听到这期节目的时候还没有在邮箱里收到我们给你发的文字版的话
请先检查一下你的垃圾箱或者是有可能被拦截为垃圾邮件了因为这个毕竟是第一次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请你把它拖回你的收件箱里面并且把我们发给你们的地址就是 [email protected] 这个邮箱地址标为你的联系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下次的时候就不会被拦截了
如果你做完这些之后还是发现没有收到的邮件那请给我们来信联系也是这个 hi.ipn.com 这个地址让我们来确认一下 hi.it.com 对 hi.it.com 这个地址我们看一下是不是有这个邮箱地址出错了呀或者是其他什么问题导致的
是的那么没有成为会员的朋友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希望我们把这个 IT 公论可以一直做下去的话也请考虑成为会员支持李如一和 Rio 我们的会员费用是每个月 30 元人民币如果一次性支付一年的费用还可以获得 85 折优惠只要访问 it 公论.com-member 即可加入我们的支付是支持支付宝以及各类主流信用卡的
同时也欢迎大家在社交网络关注我们我们在新浪微博叫 IT 公论公平的公论点的论在 Twitter 和 Instagram 都是叫 IT 公论的全篇也欢迎大家收听 IPM 博客网络旗下的其他节目太一来了未知道内核恐慌流行通信以及无次元谢谢大家我们下周一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