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AC332完成高温试飞,难度和意义何在?

AC332完成高温试飞,难度和意义何在?

2024/9/24
logo of podcast 看航空早读|竖耳朵!来听航空新鲜事儿

看航空早读|竖耳朵!来听航空新鲜事儿

Shownotes Transcript

前不久,我国研制的四吨级双发多用途直升机AC332在蒲城内府机场,圆满完成一系列高温科目试飞任务。 此次试飞验证了AC332直升机动力装置、滑油系统、发电机、通风系统、液压系统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试飞验证表明该机在极端高温天气下,依然能安全高效地执行飞行任务。相关试飞科目包括直升机完成EECU测温、动力装置冷却、滑油系统冷却、发电机冷却、液压系统和通风系统高温等,共计试飞19架次12小时6分钟。 AC332直升机在设计研制中,一个核心目标是令其具备出色的高原高温飞行能力,即:在海拔4500米高度、标准大气(ISA)+25℃的起降条件下,依然能够实现飞行高度6000米、航程600千米、商载600千克的性能指标。 而标准大气(ISA)+25℃,如果是在海平面高度下,就是40℃的高温。也就是说,这一要求不仅要求直升机能满足在高原地区的运行标准,也要求直升机能够正常运行在热带沿海地区。 在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中,是否考虑到了复杂运行环境的相关指标,尤其是直升机在极端条件下的运行情况,是产品能否获得市场成功的关键之一。 有多款苏联设计的飞机,由于设计和制造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境外用户的运行条件和需求,因此在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求上,只要求产品适应其国内低海拔、偏寒冷的气候。这使得这类飞机在进入俄罗斯时代、销售到其他国家后,遭遇了很多市场困难。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部分型号飞机电传系统的飞控计算机匣由于没有设计专门的冷气通道,在地面状态下开机的时候,不能通过地面空调车等外部设备实施强制冷却。 该设计在苏联本土运行时没有问题,但若飞机运行在热带或亚热带国家的夏季,就会由于散热能力不足,飞控计算机处于积热高温状态而产生一系列问题,如模拟电路器件的电气性能漂移和故障概率显著高于本土,需要更频繁的维护检修等。而在进行地面维护和检修时,又需要严格限制系统的运行时间以防止器件烧毁。这种缺陷一旦出现在民用飞机上必然会导致客户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