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威奇托市刚被冠以“世界航空之都”的年代,劳埃德·斯蒂尔曼曾选择在加州创业,沃尔特·比奇掌舵的旅行航空公司推出了飞机定制化服务……原因是,他们都将眼光瞄准了好莱坞明星、商人、社会名流等高价值客户群体。 30多年后,比尔·里尔和他专门制造私人飞机/公务机的公司,则将这一市场带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对比他在威奇托的前辈们和几家竞争对手,里尔喷气式飞机公司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收获了更高的媒体曝光度和知名度,乃至里尔公司的喷气式飞机一度成为那个时代私人飞机/公务机的代名词。 这其中不得不说的是比尔·里尔的又一重身份:极其出色的推销员。 出色的推销员,纽约夜生活的热情参与者 根据里尔公司高管、员工和媒体记者的回忆,里尔“非常善于交际”,而且这一点“让他在媒体面前占据了优势”。里尔在媒体镜头下打出的第一张“王牌”是“速度”,凸显里尔23是当时飞得最快和爬升率最高的私人飞机,是第一款实用的高性能私人飞机,更是“富有战斗精神的商人的首选喷气式飞机”。 一篇篇报道下来,“速度”这一性能标签在里尔飞机身上足够鲜明且独家了,让人过目不忘。以今天话术来说就是“刷屏了”“成功占领用户心智”。同时,里尔喷气公司也持续围绕“速度”这一标签制造话题,不断强化市场对该机“飞得快”的印象。比如,在里尔23的改进型里尔24于1966年年初首飞成功后,就在同年5月23日至26日进行了环球飞行,并一举创造、打破了22项国际航空速度纪录。 但单凭极致的速度,还不足以让里尔喷气公司的品牌声望和订单销售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起飞”。这时,就要加上里尔作为“纽约夜生活的热情参与者”的身份了。 从公开资料来看,比尔·里尔与美国演艺界、好莱坞的关系颇佳,同时他的爱人莫亚·奥尔森·里尔(Moya Olsen Lear)和岳父奥勒·奥尔森也是好莱坞的“圈内人”。后者在大萧条时期创作了百老汇历史上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Hellzapoppin》。在这些人脉基础上,比尔·里尔进行市场开拓的一个重要“据点”就是毗邻好莱坞的“范奈斯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