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美国太空探索(SpaceX)公司的“星舰”火箭(Starship)进行了第四次飞行试验,取得了很大进展。
此次试飞的任务规划并不包括在轨燃料转移、二次点火、舱门开闭等内容,而是聚焦在“星舰”系统的“发射—回收任务”操作能力上,主要验证从发射到可控回收的完整流程。
简要总结,前三次“星舰”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以下两点:
首先,超大发动机数量、超大总推力、超大起飞吨位的超重型火箭总体布局路线是可行的,尤其是噪声振动、动力失效冗余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在当前工程水平下能够被克服;其次,在最大动压等条件下,验证“星舰”基本结构设计的有效性,证明“星舰”具备入轨飞行能力。
具体到“星舰”近期的第四次试飞,其主要目标包括:
一级“超重型助推器”成功发射;
基于热分离环结构,二级“星舰飞船”与一级实现成功分离并点火;
一级返回地面完成可控软溅落(模拟回收);
二级完成亚轨道飞行;
二级再入大气层,并完成可控软溅落。
在试飞过程中,起飞阶段(T+00:00:04秒)一台发动机失效,该发动机此前正常点火成功,并导致原定的主发动机关机时间(T+00:02:41)向后推迟6秒。
直至一二级分离(T+00:02:53)为止,箭体飞行平稳,分离顺利,而且二级隔热瓦的剥落脱离情况相较于星舰第三次试飞有巨大改善,在摄像头视角中基本看不到表面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