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未来新一代空中作战系统的难点,是雷达还是AI?

未来新一代空中作战系统的难点,是雷达还是AI?

2024/10/17
logo of podcast 看航空早读|竖耳朵!来听航空新鲜事儿

看航空早读|竖耳朵!来听航空新鲜事儿

Shownotes Transcript

目前,全球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关于下一代战机,或者说下一代空中作战系统的研发项目。 从技术上来看,对于空中作战系统在未来10—30年的发展,有两个核心问题是必须面对的: 其一,是如何有效的应对各种隐身飞行器,在阻止对手获得战场单向透明、单向打击优势的同时,使我方获得该种作战能力优势;其二,是如何有效避免人员损失,尤其是战术飞机飞行员的选拔培养成本高周期长,一旦出现大量损失,很难在战争期间完成高质量的补充。 针对这两个核心需求,各个下一代作战系统提出了多种思路。目前比较主流的一种技术方向,是通过少数传统载人飞机与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多数无人机相互协同,由无人机承担最高风险的探测和攻击任务。同时,这些无人机能够形成空中作战信息化网络,能在保持隐蔽性的情况下有效探测对方的隐身目标。 尽管这一思路看似清晰,但在工程实现上依然存在大量挑战。 以机体平台的隐身化设计和多功能射频系统的综合化设计为例,目前战机隐身技术只有少数国家能独立掌握,仅被应用于全球不多的几款五代机。而后者则涉及军用电子领域前沿技术,甚至超越了传统五代机的技术体系。因此,重视电子战的各个国家对该领域的研究情况普遍进行了严格的保密。 理想的网络化反隐身空战协同体系应该建立在先进的隐身高速数据链基础上。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具备基本覆盖全向、高带宽、精确区域指向、精确功率控制的特性,并且必须能同时与主动探测互不干扰同时工作。 从技术层面来说,这种功能必须以高性能的电磁波T/R收发组件小型化、多种类型高性能芯片的成熟为基础。当技术上,能够在宽阔的频谱范围内精确控制电磁波束成型并进行高速调整,反隐身空战协同体系才有落地实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