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者10号选择使用核电池是因为木星轨道距离太阳太远,太阳光太弱,无法为太阳能电池提供足够的电力。核电池利用钚-238的自发衰变放出热量,通过温差发电,确保探测器在远离太阳的环境中仍能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
先驱者10号被加速到14.4公里每秒,远远超过了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每秒),使其能够脱离地球引力并飞向太阳系外。
先驱者10号通过自旋稳定姿态,初始转速为每秒一圈,随后降低到每分钟4.8圈。这种自旋稳定方式不需要对准太阳,只需确保天线对准地球即可。
先驱者10号出发时核电池功率为155瓦,预计飞到木星时衰减到140瓦,30年后衰减到80%。然而,热电偶老化更快,预计只能提供60%的电力,导致仪器只能选择性开启。
镀金牌子旨在向外星智慧生命传递信息,内容包括氢原子能级图、地球位置、太阳系行星分布、人类形象等。设计者希望通过这些信息展示人类的存在和计时方法,并表达友好态度。
先驱者10号探测到木星的辐射强度是预期的十倍,并拍摄了500多张照片,包括清晰的大红斑图像。此外,它还发现了木卫2和木卫3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导致其反射率极高。
先驱者10号借助木星的强大引力,绕木星拐了一个类似发夹弯的轨道,利用引力弹弓效应加速并改变方向,使其能够继续飞向土星,而不是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
先驱者10号在小行星带探测到的尘埃颗粒和微流星体信号频率很低,表明小行星带非常空旷,远非科幻作品中描绘的密集小行星群。
1972年的3月3号,先驱者10号发射升空。这一次用的还是擎天神火箭+半人马座上面级。但是为了增加推力,在半人马座上面级上边又装了一个Star-37E固体火箭。用这个家伙完成先驱者10号的最后加速,就靠这东西临门一脚,足以把探测器送出太阳系。 火箭发射很成功,探测器被加速到14.4公里每秒远远超过了第二宇宙速度。11个小时之后,先驱者10号就已经路过了月球,由此可见这家伙飞得有多快。为了稳定自身的姿态,先驱者10号以每秒转一圈的速度快速旋转。等到三根拉杆伸出来了,转速也就降低到了一分钟4.8圈。这个过程符合角动量守恒。反正先驱者10号使用核电池,不需要太阳能电池,因此也就没有对准太阳的必要。只要轴线上的那口大锅能对准地球就行了,可以采用自旋稳定。 先驱者10号需要的总能量是100瓦左右。出发的时候,电池的功率是155瓦。根据计算,等飞到木星的时候,功率会衰减到140瓦,依然是富富有余的。30年后,大概会衰减到80%,但是用来把热能转化成电能的热电偶老化更快,估计只能提供60%的电力了,到那时候,仪器只能选择性的开启,无法同时开启了。不过呢,这已经远远超出了NASA当时的计划。NASA觉得能坚持两年就够用,当然时间长了更好。但是没想到坚持了那么久……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