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介绍了活体机器人的诞生,它是由非洲爪蛙的胚胎干细胞培养而成,具备运动、自我修复和生物降解等特性。这种机器人虽然由生物材料构成,但其形态和功能是经过人工设计的,因此在定义上存在争议,它既不像传统的机器人,也不完全符合生命的定义。 我认为,活体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医疗和环境治理领域。在医疗方面,它可以精准地将药物输送到病灶,减少副作用;在环境治理方面,它可以清理水体中的塑料颗粒,解决海洋污染问题。然而,这项技术也面临着伦理和安全方面的挑战,例如,它是否应该被视为生命体,以及它是否可能被滥用或失控。因此,我们需要在发展这项技术的同时,加强对其监管和伦理评估。
我补充说明了活体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包括第二代机器人的自组装能力和自我复制能力。这些进展进一步模糊了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也增加了潜在的风险。 我强调,AI在活体机器人的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帮助研究团队选择了C字形结构,实现了机器人的自我复制。然而,AI的参与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例如,我们是否能够完全理解AI的决策过程,以及AI是否可能做出对人类不利的选择。 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对AI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保持警惕,加强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评估。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