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怡真: 作为资深医药记者,我关注到中年男性往往忽视自身健康,尤其在泌尿道健康方面。许多男性对于无痛性血尿等症状不够重视,延误就医,错失治疗良机。
而本期节目邀请到苏柏荣医师,他将为我们讲解中年男性容易忽略的泌尿道相关癌症,特别是诊断相对困难但治疗效果不错的泌尿道上皮癌。我们将探讨新的治疗趋势,以及参加国际临床试验的条件和利弊。
苏柏荣医师: 我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分享关于泌尿上皮癌的见解。无痛性血尿是泌尿上皮癌最主要的早期症状之一,但许多其他疾病也会引起血尿,例如感染或结石,这些疾病通常伴有疼痛。而无痛性血尿则更令人担忧,因为它可能是癌症的信号。
因此,一旦出现无痛性血尿,务必及时就医。首先应咨询泌尿科医生,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果排除其他疾病,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例如病人检验、膀胱镜或输尿管镜等内视镜检查,以及电脑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肿瘤或癌症。
血尿的出现可能一开始并不持续,这与肿瘤的位置有关。上段泌尿上皮(肾盂和输尿管)的出血可能不明显,而下段(膀胱)的出血症状通常更明显。即使血尿颜色较淡,也应引起重视,并进行进一步检查。
在台湾,泌尿上皮癌的诊断平均年龄约为60岁,但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膀胱癌相对容易早期发现和诊断,但上段泌尿上皮癌的诊断通常较晚,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在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台湾上段泌尿上皮癌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和新加坡等地,这可能与致癌化学物质(如吸烟、染发)、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以及环境污染有关。此外,台湾洗肾患者较多,也与上段泌尿上皮癌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
膀胱癌的诊断相对容易,因为膀胱空间较大,内视镜操作方便。而上段泌尿上皮癌的诊断则较困难,因为输尿管细小且空间狭窄,内视镜操作技巧要求较高,切片也较难取得。
过去泌尿上皮癌的治疗以化疗为主,特别是顺铂类药物,但其肾毒性限制了肾功能不佳患者的使用。近年来,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抗PD1或PDL1药物,已成为一线或二线治疗的选择。
免疫治疗可以与化疗结合使用,提高疗效。此外,新型ADC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也为泌尿上皮癌治疗带来了突破,它能将化疗药物精准地输送到肿瘤部位,减少全身副作用,提高疗效。
国际治疗指南推荐ADC药物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作为一线治疗,临床试验显示疗效显著。台湾患者对免疫治疗的疗效普遍优于全球数据。
参加国际临床试验是获得新治疗机会的好途径,患者可以优先使用新药,并获得更密集的追踪和更好的照顾。虽然临床试验的药物并非标准治疗,但其设计会顾及医疗伦理,并经过多重审核,安全性有保障。
虽然台湾的健保系统在努力引进新药,但由于资源有限,健保给付仍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对PD-L1表达量的要求,这与国际标准有所差异。
总而言之,对于中年男性来说,关注泌尿道健康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无痛性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并考虑参加国际临床试验,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