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130 美國博士申請: 站上世界的舞台,只要用盡全力,就沒有遺憾 ft. 煜修

EP130 美國博士申請: 站上世界的舞台,只要用盡全力,就沒有遺憾 ft. 煜修

2025/6/19
logo of podcast 留學大小事 - Linda 的聊天室

留學大小事 - Linda 的聊天室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L
Linda
煜修
Topics
煜修: 在雪城大学的两年博士生涯,我面临了许多挑战,包括适应新环境、资格考试的压力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为了留在美国,我必须全力以赴,就像一个亚洲球员挑战NBA一样。雪城大学的资源还算丰富,但经济系的规模相对较小,师资力量也有限。资格考试主要考察个体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难度很大,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通过。尽管过程充满挑战,但我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结交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Linda: 雪城大学是一所值得去念的学校,排名很好,资源也比较丰富。在美国留学,吃好住好很重要,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学业。博士期间会面临课业压力和孤独感,要及时寻求帮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读博的学生越来越少,需要更多人愿意在学术圈深耕,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Deep Dive

Chapters
本集邀請到煜修分享他在美國雪城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的真實生活體驗,涵蓋適應環境、資格考壓力、異鄉孤獨等面向,並分享他如何克服挑戰,以及在學術與心理健康之間取得平衡。
  • 分享在美國雪城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的真實生活體驗
  • 適應美國生活環境的挑戰與克服方法
  • 經濟系第一年資格考的壓力與應對策略
  • 美國與台灣求學環境的差異

Shownotes Transcript

我们接下来要讲到的第二个部分呢就是

既然我们现在经过了我们的努力要出去念 PhD 了我们怎么样针对说我们在 PhD 的这一条 career 的过程中我们有什么更清楚的知道博士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一个生活

然后可以跟我们分享这一个部分吗也就是说在 2023 年的 6 月你到了雪城之后那学校的资源啊教授啊环境治安啊消费饮食啊住宿啊好多好多很细微的一些事情就是也陪伴了您两年的时间可以跟我们细数这一个部分吗谢谢

今天跟丁达录我们在 podcast 的时候大概现在已经是 2025 年的 6 月初这样子那经过两年的努力呢我也刚好很幸运的就是成为 PhD candidate 这样子那我们在前面我们上一集我们分享了就是

关于准备申请学校的一些心路历程那这边这一集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在目前就是这两年 PhD Career 的过程中的一些想法跟心得然后能够对于未来如果想要也有兴趣想要念 PhD 的学生也能够

有一些哦对于未来的 PhD 的生活有些了解以我这几年的经验下来就是蛮多人对于 PhD 的领域是蛮陌生的所以我想说那趁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PhD 的生活这样子其实刚来美国的时候虽然我们在台湾国际化全球化的程度蛮高的我们用很多东西甚至很多思想都是跟美国引进的有关就是美国进口货很多这样子那就是你去 Costco 就其实

台湾的 Costco 跟美国的 Costco 几乎长的是一模一样对那但是你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你还是会感到紧张跟压力那加上经济系在第一年结束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淘菜机制的资格考试那

你不知道你会不会通过你也不知道系上会不会再继续给你第二年的 offer 因为你没通过他就给你 mess it out 我当下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去尽我的所能去想办法留在美国前面花了 5 年那么多的辛苦那么多的时间好不容易踏上美国我总不想要一年就回家对所以我当然就要想办法留下来这样这段过程其实我那时候想成

我是一个一个亚洲球员就你就你在想的就是你是林书豪这样子或是可能王建民或是谁这样子就是你一个人去美国去挑战 NBA 或是你挑战 MLB 我们在在美国的社会那种白人黑人为主我们亚裔亚洲人就是会是一个 minority 那你要挑战 NBA

MBA 或是 MLB 你会是很难这样子你要想办法去站稳你的脚步又是更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会把我在美国的这一段学术的旅程我当做就当做我在挑战 MBA 这样子那我不知道我能够走多远我只知道说我只要我尽了我的全力那我就算我最后的资格考我挑战失败了我也不会有遗憾因为至少

我曾经来到美国我去挑战了这个世界的舞台这样当年从 2023 年 6 月来到雪城之后那

想说趁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雪城大学这样子因为 Syracuse University 好像在台湾并不是在一般大众的好像并不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学校这样主要就是第一个在资源的部分因为 Syracuse University 它是在一个纽约州的他们叫 Upstate New York 就是在纽约的上州的一所一所失地的学校那

他距离纽约 NYC 大概就是搭飞机要一个半小时开车五个小时那经济系上一集有分享经济系所属的那个 Maxwell School 他在 Public Affairs 就是公共事务领域是全美的排名全美第一这样子所以我觉得在资源的部分上雪城的经济系应该并不会太过于资源缺乏这样子但是因为毕竟

我也没有其他美国的学校的经验可能这边就是没办法比较可能 Linda 这部分会相对比我了解更多这样子对你你讲的没有错这一所是值得去念的学校所以对嘛你也去念了嘛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他的他的 ranking 是很好的那再来就是呃

faculty 的部分就师资的部分的话那其实雪城大学的经济系它相对于其他学校的经济系它的规模算是比较小的 faculty 的人数不像可能你如果拿 Harvard 或是 MIT 比的话可能他们好几五六十个因为我们系上来我们

我们系可能就是大概 30 多个老师这样子而已所以他变成他没办法说他在每一个职领域就是每个更细节更细的经济学领域去做每个领域都去做很好的那种发展我们这边就是会比较是去着重在某一些领域去做发展像把他的资源集中在个体经济学还有计量经济学上面他的资源分配其实从我们

一年级结束的资格考就是可以很明显的就是看出来他的这个分配方式因为雪城大学经济系的资格考他主要是考个体经济学跟计量经济学那其实美国绝大部分的经济系都是考个体经济学跟总体经济学这样所以就是从这边就很明显的看到他的

经济系的资源分配是这样子那环境的话我觉得就是雪城它是一个 city 但是它的它在美国它在纽约州的人口数量是第五多的但是也才 15 多万人所以其实跟我们台湾相比你会觉得这好像是一个村子的感觉

他的其他的 downtown 蛮漂亮的因为毕竟好像在听说在一一两百年前他因为陈寅这边有一条运河经过所以大家都知道有运河的地方就会蛮发展繁荣嘛经济繁荣所以他但是他现在后来就是有点萧条了所以但是他的建筑物都是蛮典雅的那种建筑物对

那我觉得治安的部分的话我觉得就是其实美国大部分都是差不多就是你会在路上看到一些 homeless 这样就是一些流浪汉但是我觉得整体来说我觉得我住的地方算是 college town 所以我觉得那整体来说算是蛮安全的就像我有时候晚上 11 点多可能我会从我的 office 回我住的地方我用走路回去大概走个 15 分钟也是蛮安全的样子对那

消物价水准的部分我觉得大概就是美国的物价大概就是跟我这边大概就是台湾的三倍这样子对但是可能你会觉得说可能我这个小地方都要三倍是不是纽约市更高但是我发现其实雪城跟 nyc 的物价好像差不多都是大概就是他们的三倍但是相对的美国的失误也比较大就我们都说美国就是 big food big man 所以就是什么都很大

但是所以我觉得其实算下来就是以我们经济学常说的他的 real price 大概可能就只有两倍吧就是你的物你的物价然后除以你的食物分量他就是大概我的物价是只有两倍这样子吃的部分的话我觉得其实就是这边就是他是 couchtown 该有的都还是有就是

不管你要吃 Chinese food 或是什么 Indian food 或是白人那种西式的东西其实这边都是还是蛮多的当然就是选择就不会像纽约市这么多的样子但是还是可以接受那住的部分我觉得大家蛮关心住的部分的话那我觉得

因为我现在住的是 2B2B 就是跟另一个人 share 那个 kitchen 跟 living room 那我有自己我有自己的房间跟自己的厕所那是一个新公寓他不到两年的屋龄那我的租金一个月大概是美金 1500 块左右然后是这个公寓是就是我们学校附近就是有大概有三四个公寓像这种新盖的公寓大家就是大家都这个价位这样子那

这些新公寓它里面的 4B4B 大概就是可能会相对比较便宜就是在一个人 1000 块美金左右那如果你想要在租金上面能够再把预算降低就是你想要再花更少租金的话可能就是你要住 house 就是跟其他的 share 厕所厨房那些

那这种可能大概每经一个月的六七百就可以搞定了最后我想要补充一点就是大家可能会很担心就是雪城的天气就是顾名思义就是从他的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下雪蛮多的城市对因为毕竟他靠近五大湖所以就是会有湖啸雪效应所以就是可能会有时候会下蛮多雪的但是其实这一两年下来我觉得其实

并没有到很夸张就是还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就是以我们这种亚热带国家的人去其实还算可以接受的程度所以我觉得这个天气大概可以不用担心因为现在六月嘛有很多学生也正准备今年出发然后呢他们都面临到一个问题就是在纽约市租金的部分真的是蛮惊人的所以

你这个一千五百块应该是挺实惠的你只要去讲到消费就一定是跟台湾就是两三倍起跳这个是蛮真的这个投资算是蛮大的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吃好住好因为这个部分才可以让你继续把这个书把这个学业顺利的念完

我自己没有煮饭那我就就像琳达讲的因为吃好住好最重要那我因为我不会煮饭我就想那干脆花钱解决最快第一年的 PhD 是很辛苦的那我觉得我都花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出去了那我觉得我还为了每天省个二三十块然后自己在那边煮饭我觉得不划算所以我就都我都是吃完面食

对很好这个男生嘛大概状况就是这样接下来你可能会有需要的时候你可能自然就会该主的就会打个牙祭这样对没错你在念博士班的时候呢现在已经是第二年已经念完了那期间你最大的挑战有遇到什么吗不管是课业压力孤独感之类的

好我觉得其实这两年下来我觉得读经济 PhD 最大的挑战就是就像我前面有提到的就是在美国经济系读博士最大的挑战就是他第一年课程结束的 summer 他会有一个 qualification 就是资格考那他涵盖的范围就是从你

刚去美国开始第一个学期前那个 Summer Math Camp 的时候他会教你一些数学的东西那个人会考试那后来就是你的 Fourth Semester 跟 Spring Semester 就是秋季春季两个学期总共六门课的课程内容加上 Summer Camp 的数学的东西这些东西会在

你第一年暑假就是你要参加这些科目的考试虽然它就是一个考试但是它比较残忍的地方就是说这个考试会有淘汰的问题就是你是 win or go home 你要通过这个考试之后你才能够继续去读你后面第二年第三年的考试

的 PhD 的课程这样子对那如果你没有通过的话可能就是你你的二年级上学前你在修完必修课他就给你 mester out 这样子以 PhD 的后面的我会再细分成针对课业啊或是面对的压力还有孤独感去做讨论首先第一个课业的部分的话因为

雪城大学他是属于 semester 制就是他是分就是像台湾这样子就是分上学期下学期就是秋天春天这样子那其实美国蛮多学校是 quarter 制这样子对那其实我觉得 even 他是分他是 semester 制的话他也是一个学期只有 16 周那其实这个节奏是蛮快的因为可能我像我那时候刚来的第一个学期我还在适应老师的口音啊或者他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其实

那时候才刚开学没有多久就我发现才刚适应完老师的那些教学的方式之后才他要期中考了跟我当初在台湾念因为我那时候念大学的时候大概是一个学期有 18 周的节奏相比是蛮紧凑的再来压力的部分我觉得这部分的压力主要是来自于自己

自己本身还有你的同学从此才会给你这些压力因为我觉得读 PhD 不同于读大学或是读硕士因为其实我们在台湾可能很多人念大学或是他读硕士都是可能他爸爸妈妈去要求他或者就是他可能追求社会的潮流趋势因为可能很多人就说你没有硕士可能你找工作不好找或者你薪水不够高那他就想那就再继续念个硕士好了

我们在大学或是硕士阶段遇到的都是可能有些人一部分是自己想念一部分人就是被逼着念的那可能

他们就是没那么积极那但是会现阶段会想要念 PhD 的人其实蛮大一部分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或是他做研究有兴趣他才会去念 PhD 在其实在 PhD 的 program 里面他的学习的氛围是非常浓厚的对就是大家都蛮积极的所以我觉得但是也因为这样子大家都很积极也会让你自己压力蛮大的你会觉得说

大家都很拼好像我不跟着拼好像不行但是这种压力就很大而且我们又是亚洲学生就前面讲我们是亚洲学生就是你会觉得说我们就是前面那种我讲的我们精英体教育体系出来的幸存者你怎么我们就觉得我不能输给别人他那么拼我要跟着拼所以我就有这种从小培养那种不服输的个性好像就是

在美国这种这种 PHD 的 program 的环境里面反而会相对会给你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你会一直想要跟别人去比较竞争这样子再来孤独感的部分我觉得就是不管你是内向或是外向的人好像这种

只要你身处异乡这种孤独感都一定会一定会存在的对因为就像例如我以前在台湾念大学的时候因为我台湾的老师大部分就是海归的他们都会分享一些他们当初在美国一些有趣的事情对那我觉得可能这也是让我对于美国有些憧憬吧就是他我就想要来体验看看这样子那我记得当初

他有一个老师他分享一个他的故事我蛮印象深刻就是他说那时候是那种下大学的晚上他一个人准备从他的 office 研究室要回他住的地方他的宿舍这样他就走在那个他就走在那个雪地上然后

他就走一走他就回过头一看整个地上雪地上只有他自己的脚印而已他就说当下是他很想哭那种孤独感马上涌上来这样那其实后来是我大概就是我来美国的时候就是因为雪城蛮常下雪的然后有一天我大概 11 晚上 11 点多的 weekend 就假日 11 点多晚上 11 点多我从我 office 走出来然后要回我回我宿舍回我公寓的时候然后

因为一直下雪所以那个已经晚上 11 点都已经把那个大雪一直下已经把那个地上的那个都已经足迹都覆盖掉然后我变我也是我自己走一走那我回过头一看全部只有我自己的脚印在那个雪地上的时候其实我就当下有蛮能体会那个老师那种孤独感的对所以我觉得雪地上的脚印其实也是一种象征代表就是很像是

我们读 PhD 你要未来成为一个学者他的人生轨迹吧因为其实就是我们像我们在攻顶这个学术之路的时候其实

因为这是一个很少人走的路那所以他是一个就是算是一种披荆也很就他是一种很少人走人机罕至的路那他也很困难中间很多挑战所以这种披荆斩棘的感觉就是说他是一条我觉得是一条就是披荆斩棘人机罕至的道路所以我觉得就算你前面好像一路都是很黯淡无光但是你还是必须要义无反顾的继续往前因为你就是为了追求你的梦想嘛所以我觉得

這個孤獨感是一定的這樣子儘管這個過就是 phe 的這個求學過程是蠻孤單的但是其實我覺得

背后还是有蛮多人支持我的我想问一下你周遭有没有就是一个 family 出去的就是夫妻啊带着小孩啊然后他们的那种孤独感应该比较不会这么严重对不对你应该有碰到这样子的状况的哈有有有像我们我们系上有些就那种美国蛮多那种三十多岁才能念 PhD 的他们就是有结婚有小孩这样子对嗯

我们接下来了解一下就是说你在跟教授跟同学的互动的方式跟你在台湾念硕班的时候有什么样的不同吗在美国跟在台湾我觉得其实差异性没有很大因为但是我不确定这个是不是只是刚好我这边差异性不大这样子因为我觉得可能是因为

我在台湾读大学或是读硕士的就是我北大或政大的老师他们几乎大部分都是从美国海归的老师这样子所以我觉得他们可能也是间接把他们在美国学到什么那种美式的学术文化就把它移植回台湾其实我觉得读不管你是读什么阶段你读大学你读硕士读博士只要你自己有问题你愿意

主动去找老师寻求帮助或是同学帮助他们都很愿意帮助你例如我觉得这边我可以讲一个我在这边第一年的一个小故事就是

我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是我前面講過資格考必須要考劑量經濟學但是我的劑量經濟學真的是超級爛的所以但是要考試沒辦法那我真的我不太會我真的讀不來那我就沒辦法了我就去找教我們的一個劑量經濟學一個韓國老師他也同時是我們研究生的 director 那我就問他說老師我真的

这几个月下来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真的好像我觉得我计算经济学还是我我还是读不来这样子但是我也不想要因为就一个计算经济学让我不能继续我的 PhD career 就因为这样而放弃了我整个 PhD 的

那个球学那个 career 的球学过程这样子那我现在真的已经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那可不可以请你告诉我钥匙让我去打开剂量经济学之三门这样子那时候我觉得那时候蛮感人的是那个老师他就直接告诉我说你不需要放弃我们可以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子他说你不需要现在就放弃了现在放弃太早了他就说

我们一起解决他就开始告诉我说你可以怎么读书他教我怎么样去读技能经济学那些方法然后怎么去做笔记那些有的没的方法后来我就是照他的方法去复习然后也去跟他去不断的去讨论要怎么去精进这些学习的方法后来刚好但是就是刚好就是现在大家从结果面来看的话刚好就是我也幸运的通过这个考试了对所以我觉得就是

其实不管你在美国或是在台湾不管你是读 under 或是读 graduate 我觉得就是只要你愿意开口去寻求帮助我觉得大家都会愿意帮助你所以我觉得这点在台湾跟在美国没有太大的不同对

我们这次就是五月的时候我跟我们的同事在加拿大待一个月去了很多的学校我们其实看到这些学校提供的这些辅导啊就是资源上面还蛮多的我觉得就如你所说的有问题就提

出來因為有的人他可能念書念到可能就是變成沒有朋友或者是不知道求救就是讓事情就是可能越來越糟所以我覺得

你刚刚提到就是说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总要找出一个适合自己继续学习下去的一个动力寻求帮助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好那接下来我们想要问一下我每次在问博士班的学生的时候我都一直想问的一个状况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国力要能够

强大真的要需要很多人愿意在学术圈里面去深耕教育下一代那但是呢读博的这些学生呢越来越少了大家都不想就是再继续念书了那在这种状况下你认为说你未来的前景或者是你的学术的规划是什么呢

我這邊我覺得我蠻認同琳達的說法就是我們想要讓台灣變得更好的真的只有更多的人走向世界台灣才變得更好我覺得這個就像是我我在台灣念大學的像北大或是政大老師們這樣他們可能二三十年前他們去美國讀 PhD 那他們讀完畢業之後他們就是

回台湾去教书去贡献他们在美国所学的知识那我觉得也因为他们回来回来台湾教书让我们去缩小我们跟世界在学术上的距离这样那我觉得例如就是像我在这边念第一年的时候那时候老师教的一些东西因为

剛來美國的時候老師講用英文上課那我在台灣我們都是中文上課雖然我們在台灣可能老師用的教科書或是他的投影片都是英文的但是嘴巴還是講中文所以其實剛來美國的時候對我的挑戰蠻大的就是你要聽英文然後要讀英文要同步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是不太能夠跟上腳步的那我覺得也剛好很幸運的就是台灣的老師他們教的東西

都是他们当初在美国学到的那些理论知识他回到台湾就是教给我所以变成说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我的适应的过程会相对比较容易一点点因为我会就是透过我以前台湾所学的知识能够让我比较快速的去跟

现在在美国老师教的东西去做一个结合像我来自于其他国家的同学他们很多东西就是他们没有学过即使大家都是读经济系但他们没有学过那个东西但是那些东西我在台湾的时候我的老师都有教过我所以我觉得这点让我的当在这边第一年还在适应很多东西的时候我的学习的困难度是下降很多的那

當然我覺得這個也是目前我們台灣高等教育的一大優勢當年的海歸學者回到台灣但是現在越來越少人回來是真的對那我覺得就我目前的學術規劃的話當然我第一個就是最重要就是能夠先順利準時的畢業其實我一直都蠻傾向就是畢業後就是往學術界發展但是目前就是

还不确定就是要最后要去哪边就是不知道是哪个城市或是哪个国家就还不确定但是可能就是等最后一年就是上了 job market 之后就是去全世界找工作嘛那如果最后谁哪个学校需要我那我就最后就去哪个学校这样子嗯所以

你还有三年所以你可以思考这个问题那我们再问一下博班是一条值得考虑的选择吗对你来讲你已经经过了两年觉得你通过了资格考之后然后等待着这个结果的这个过程中然后这个这一条路是值得考虑的吗好我觉得

这个是不是值得考虑的选择吗其实我记得那时候我去年就是 2024 年暑假我刚考完资格考然后我回台湾放暑假然后我那时候在等结果还不知道有没有过的时候蛮紧张的我一回家我先跟我妈讲的第一句话就是说我们不要再让我们家往后下一代不管是谁不要再让任何一个人去读美国读

竞技 PhD 的我说那个过程真的是真的是太辛苦太残忍这个资格考试是我这辈子从在台湾这样的考高中考大学考研究所一路考下来我真的觉得这个资格考试我目前经历过真的是难度考试难度跟考试压力真的最大最大的一个考试就是你刚到美国你很多东西都要重新适应这样子那但是你

大概不到一年就是你大概六七月来你五六月就要再考一个资格考试等于不到一年的时间你要把所有的你在这一年学到的所有的东西然后还要你去适应你一些生活上很多的不一样

这些东西你只要在一年之后就要考出来那我觉得这个过程真的是很辛苦当初我在考这个资格考的时候大概考试前三天我就开始睡不太着觉因为我其实我本来我都是一个蛮好睡觉的人但是就是这三天前三天开始我开始每天都睡就是睡就是没办法熟睡这样子然后甚至我在考试前一天晚上我

整个晚上睡不着觉就是我甚至我吃了 melatonin 就是吞黑素然后或者是我吃那种像我们感冒会吃那种让我想睡觉那种抗阻止安的药

我都还是没办法睡着所以我那天整晚没有睡觉我后来隔天没睡觉我去考了一个四个小时的考试那真的是一个很累很煎熬当下考试我只告诉我自己撑住撑住所以我后来就是只能靠意识力告诉我自己撑四个小时就好了所以我就是或者只能说这考试是一个蛮真的是一个很残忍的考试对

就像我美國同學他們都會說他們因為他們畢竟在美國他們可能沒有像我們接觸過那麼多這種考高中考大學考研究所的考試他們也會覺得說這個真的是一個太 crazy 太殘忍的考試了對那我覺得整體而言的話

是不是值得考慮的選擇我覺得留給大家自己衡量但是我以我個人而言的話我覺得我是不後悔我當初這個選擇的對如果現在你讓我再選一次 2023 年 23 年的暑假我要不要來美國的話

我还是会选择我再来一次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所以不管多困难就会坚持往这条路继续前进这样听起来就是很多挑战但是你都一一的克服了所以两年的博士班的学习的过程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呢我觉得其实这两年在美国的生活的经生活跟学习的体验下来我觉得

让我学到最多的事情就是很多人会觉得是文化的 cultural shock 或什么但我觉得那个都还好那个其实我觉得在台湾都差没有知道差异性很大我这两年下来我学会了两件我觉得最重要的 idea 就是想法我觉得就是说第一个

没有标准答案第二个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那我觉得第一个没有标准答案这个问题这个想法的话我觉得就是说因为我觉得就是一直以来我们在台湾我们的教育体系就是那种考试教育就是它都有标准答案但是呢台湾是这个体系这个制度但是在美国它其实从一开始我们

申请学校学校要不要录取我们这件事情来说它就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过程例如说我当初被排名 80 多的学校被拒绝被 reject 甚至像第一部分林达提到的就是说我申请陈香梅老师的 Georgia 的母校她拒绝了我但是反而

我被 Circus 他排名 50 多更好的学校接受了我其实这个真的都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事情当初就是去年我们在考资格考的时候老师直接告诉我们说我们不需要每一题都去算出

明确的标准答案出来他说我不 care 你最后算什么结果就算你计算错误也没关系我只要知道你看到这个题目你的想法是什么你能够把你这一年来所学到的知识去运用到这个题目上

那就 ok 了我不 care 你最后有没有算出最后的标准答案来这样子所以我觉得在美国让我第一个让我体会到的一件事情就是说抛开我们过去在台湾甚至很多亚洲国家的那个思维就是很多事情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个事情对那第二个就是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觉得就是过去在台湾毕竟那种考试教育体系下你要追求完美因为你有一个标准答案所以也养成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如果我来到美国像我前面讲的来到美国很多事情都要重新调整重新适应如果我继续追求完美的话可能

我觉得我没办法考过当年的资格考我也没办法完成到我目前第二年的学业因为可能我已经压力过大已经可能心理出问题已经就是回台湾养病了吧对就是回台湾养身体这样子

这件事情我那时候本来只是我自己想一想是不是真的要放弃我的不完美了呢直到我这一学期我上一堂我们 Urban Economics 的课那个老师他不断的提醒我们一件事情就是从开学甚至到学期末最后他给我们 take away 的那个 message 他就告诉我们说别让完美成为你的敌人他那时候讲的就是说 Don't let the perfect be the enemy of the good

反正就是不要让别让完美这件事情困扰着你自己我觉得我认识蛮多 PhD 就是不管是别的学校别的科系的 PhD 他们就是很多人当然就是因为这个过程因为毕竟五年的相前面来压力很大很孤独他们其实都有些人都间接有一些生理或是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出现了对那我觉得这个目前这个过程甚至未来往后的三四年我其实

我不断的告诉我自己就是说可能我要开始学会接受我自己的不完美这样子我才能够去做到一个 study and life balance 因为我不希望

可能读个 PhD 把我自己的身体搞坏掉或是把我的心理可能变忧郁了或是变躁于那些问题出现我希望就是 PhD 只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我不想要就是说为了这个 PhD 我赔掉了很多我本来拥有的一些生活或是家庭因为你是经过硕班经过工作经验然后在做出的准备留学考试等等

那我们也知道就是说现在初去念博士班的学生平均的年龄在我们接触的学生里面大概是在 35 岁上下也就是说有一些都是 30 岁以上甚至军标大概 35 岁那我们想请问说你是怎么样去调试说我又重新成为一个学生的这一个身份的转换好好的工作放弃了嘛然后去出来受罪

然后接下来呢不知道未来是如何重新当学生的这件事情是怎么样子的心情这样子的一个年龄在出来念书这件事情会不会太辛苦了不管说我们在讲说比较年轻的时候记忆比较好啊比较有冲劲啊但是你当年记忆

大一点的时候你的想法也比较多就是念完之后不知道未来是什么那这一个部分你的想法是什么呢还有就是你认不认为出去念博士之前必须要先工作几年再回到再去念博班的这件事情对你来说它是一个优势或者是它可能会产生什么样子的一个落差那我自己觉得这个问题啊

蛮有趣的因为你跟你的教授的年纪的落差应该就不会差太远也就是说或许你们都有一些相当的一些共识一些想法我们听到一种说法就是博班的这些教授他要收的学生的时候他首先要帮你去找经费然后呢他要必须要在你没有经费困扰的状况下然后让你在研究的这一条道路上面然后顺利的

拿到 PhD 所以他事实上他也必须要做出相对的努力那我现在提出的这几个问题那你的看法是什么呢我要来美国前我蛮多朋友就是他们听到我要在那边考试就读 GRE 啊读牙师啊在申请学校那他们就去蛮压抑怎么工作起一两年之后你竟然还想要再回去念书这样这样之类的对那我觉得

可能就是這種想要再回學校的想法可能因為我曾經工作過所以我知道有時候你要從職場再重返校園真的是蠻需要一股勇氣的因為第一個你要再花時間去讀書你下班不能休息你要讀書然後你

你可能真的你回学校之后你真的你的薪水就是你钱会少很多甚至把你的存款都花完可能甚至需要一个很大的勇气那我觉得第一个就是怎么样去调试重新当学生那个身份转换的问题的话我觉得就是我来美国 23 年 6 月的时候是大概是我刚 30 岁的时候就来美国了那那时候我觉得再次回到学校生校园生活其实蛮美好的就是

我觉得这个让人会保有一颗年轻的心这样但是我觉得这种几岁几岁这个年纪的问题好像其实只在我们华人的文化里会比较在乎而已像我那时候当初 30 岁准备要来美国念 PhD 的时候我蛮多朋友都问我说你这样子读完都几岁了不会太老吗或是说

怎麼樣就是說你那麼大了還要出去這樣要讀幾年啊不知道不知道之類的問題出現那我覺得其實以我現在在我跟我的同學就是跟我我這個同學比較的話我們我這一屆總共我們系最後留下來的有 8 個人

如果依照我们的年纪去排序排序的话其实我反而不是最大的我才排到第四大我前面还有三个没有大那如果以整个纵观我们以我们整个经济系的学生来看的话其实那些学长甚至学弟之类的

蛮多学生是可能他在外面工作了十年左右他才回来念 PhD 就像我们刚好有一个学长刚好我现在有一个学弟他们各自国家的金融业可能工作了十年然后才回学校念 PhD 其实几岁这个年纪问题好像不太需要在意只是我们好像我们华人亚洲人台湾人会比较在意这种这个年纪的问题对

那我觉得要怎么样去调试这种身份的转换我觉得主要就是我觉得除了就心态问题就是你的身健康也要保持一个好的健康的体态吧我觉得就像例如说那我们现在有时候我会跟一些台在这边的台湾朋友我们会一起去打球打篮球这样那就是

我他就会说哎我们蛮厉害的我们我们 20 他他他大概 26 27 岁然后我大概 30 岁他就说哎我们这个这个年纪我们还可以跟那些 18 20 岁的那个美国大学生在这样子打那个

发扬发就是 5 打 5 的那种全场篮球比赛他说我们也不会说跑到最后跑不动我蛮多我的高中或是我的大学朋友同学其实他们你会看到他们现在在那个 instagram 社群媒体上面发文你会看到他们的身材其实都已经蛮多都走一样就是那个肚子都已经大就是那种肚子都出来了都是脸都已经圆圆不少这样子对所以我觉得就是这种

你维持一个好的体态也是你会有助于你重新回到学生身份的一个转换吧对那我觉得另一方面就是保持一个你要必须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就是像很多很其实蛮多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他们都不太喜欢去参加那种有 under 的就有大学生的活动对他们都会觉得他们就是小孩子会但是我觉得这种会让你

反而会限缩你的交友圈你会让自己跟他们产生隔阂你反而认识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少因为我觉得你

好不容易来到美国我觉得你不是只有在读书而已我觉得你是要去了解这个文化去融入这个社会我觉得是比较另一个重要的事情对所以我觉得透过这种社交啊交友吧会让你去体验当地的一些文化或是去了解他们更多的事情我觉得是好的但是很多人反而会去

把自己囚禁住去不跟他们做交流但我觉得这点会这样会不太适合因为

像我觉得像我就会蛮常跟我当 TA 的时候我就会蛮常跟我的学生他们来我 office 结束讨论完功课之后我会跟他们他们愿意跟我聊天我就跟他们一起聊聊天就是会去我觉得这种会去你会跟那种大学生去聊天或是交流的时候我觉得会让你的想法也会保持比较年轻的形态甚至你去参像我会去参加一些像 TSA 就是像台湾学生会的活动

我觉得这种都是会让你有助于你从职场重返校园的一个身份转换会是比较有帮助的这样子对那卫生请问一下你刚刚说 TSA 那目前的学生来讲台湾学生大概有多少大概可能

累积就是从 Under 到 Master 到 PhD 可能总人口大概总人数大概有将近 100 个有在活跃的可能就是五六十个人这样那也不少对但是当然就是跟那种西岸或是那种 NYU Caribbean 那种比起来真的是少很多是没错的

你还算走得到台湾伙伴啊对这个大龄的学生最常问的问题就是说去念书还值得吗因为你一定碰到一些同学嘛有问过你这样的问题嘛对不对对没错你的答案是什么呢值不值得这个问题我觉得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我觉得就是看你自己看你自己在乎的是什么东西对因为我觉得

就是可能你哦你在乎的就是哦我想要越来你的想要银行存款越多越好你想要买房子越多越多或者你想要可能结婚生小孩你喜欢你喜欢小孩你想要越多小孩越好我觉得或者是你只是在追求你自己的自我成就自我实现我觉得这个就是哦我觉得这个这个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对所以我觉得就是我而且我记得我那时候我说说我的例子就是像我那时候我要来准备来美国的时候我那时候我有一个朋友他就跟我说

你不如把就是你去美国花的这些钱你不如拿去买一间房子可能几年后房子涨价的那个价值还比你去美国读了五年书之后回来的价值还要高其实他讲的也没有错就是其实我本来就有预估就是可能我这个五年读完之后可能我当初在台湾工作赚的两三年的钱可能差不多被我花完了对那

就是算我有拿全额奖学金但是其实还是怎么讲因为可能我住的房子比较贵所以或者我都吃外面所以其实我花的钱其实 Cybert 是不太能够去完全 cover 我的花费的所以我还是有花一些自己的钱所以可能

最后都那些都会花完了但是其实我觉得甚至可能就是等我 PhD 毕业之后可能就是一切就是从零开始那时候我还是决定来美国就是因为我知道说如果我现在不来美国追这个梦的话可能我以后也不会有机会了所以我知道说现在就是 I know it's the right time 所以我知道说我就是现在我就是要

来美国值得吗我觉得就我个人看法我觉得就是说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后悔其实我在这边也交了蛮多好的就是蛮好的朋友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甚至是美国当地的就是我的朋友就我交了蛮多好朋友所以我觉得这点我觉得至少我蛮开心的然后我觉得也

也让我看到更多未来的可能性对就是可能你到一个不同的环境你接触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情不一样的东西你会有更多不同的想法出现但是我觉得另一方面其实有时候我看

我在台湾就是我的高中大学就是跟我差不多年纪的朋友其实他们有时候按照他们就是那种我们一般既定的那种人生轨迹就是买房啊买车啊结婚生小孩其实好像也并没有说不好或是什么其实就是个人的选择当然就是有时候我看到这种在美国你有时候晚上一个人滑手机就是滑 Instagram 或是 Facebook 你看到谁又买车买房子啊或是生小孩的啊结婚的你有时候会觉得说哎

我这样子跑来美国就是我走一条完全跟别人不一样的选择一个不一样的路我是对的吗或是我这么做值得吗有时候其实虽然有时候还是你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会感到焦虑或是怀疑自己当年那个决定对不对甚至两年前该不该来美国七年前就是两年前的加五年前七年前到底该不该

选择读 PhD 因为其实我如果我当初不选择读 PhD 的话可能就是我就照一般人就是去金融业工作就是赚钱然后就是这个人生就是这样子轨迹走下去但是我就是在 2018 年的时候一个大转弯直接转到读追求 PhD 所以我觉得就是没有没有对错就是是不是你想要的我觉得就是一样跟我前面我们提到就是说有时候你在考虑一个事情的时候就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以后会不会后悔如果你会后悔的话那你就是应该做那我觉得我就是这样子我就想要做这件事情我不我觉得我不做我我会后悔其实听到这边哦嗯蛮感动的就是像你有这样子的决心然后

有这么多的故事然后有这么多的想法然后还有嘉然的支持等等能够走到现在听起来是很健康的你在工作多年再回到学术圈的这一个部分你认为你的优势是在什么地方还有就是你的你会觉得你的落差在什么地方

我記得就是我剛來美國是 2023 年的 6 月多嘛他說因為 7 月要上 Math Camp 那其實就像 Linda 前面有提有講到的其實雪城大學是一個蠻漂亮的學校對這點我非常同意就是雖然他的冬天他的冬天大雪紛紛的辛苦但是他的夏天真的很舒服很漂亮所以那時候我記得

我那时候刚来美国那时候还没开学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就是要熟悉环境我就走在学校然后我就坐在那个大树下的草地吃午餐氛围感让我马上涌上心头一个想法就是我觉得很不真实就是你知道吗就是我两个月前才收到 offer 然后不到两个月就飞来美国然后

这种感觉真的很不真实就是我突然可能两个月前我还在我的办公室还在工作然后两个月后直接回到学校变成学生然后从上班族变成学生然后住在这个校园的草地然后野餐吃午餐那个感觉是很不真实对那我觉得如果就我现在来看的话我觉得从一个上班族然后转换成学生的优势我觉得是在于说

你会比那种就是一路念上来就是可能大学读完读书的世界读博士的那种学生比起来我觉得你会比他们更清楚你会比他们更清楚知道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东西然后你也会更珍惜这一段就是从职场再回到校园的学习的时光对因为我觉得例如就是像呃

我为什么会愿意回学校读 PhD 就是因为我非常确定的知道我想要做的是老师我想要做学术的工作我不想要做一般那种金融业啊财务啊甚至税务分析那种工作因为就是我工作过了之后我才确定说我还是比较喜欢的是什么东西所以我才会

决定重回学校当一个大学老师是我的目标这样子所以因为我我工作过之后让我更坚定我确定非常确定我想要的就是走学术我想要当老师那我觉得这个就是相比之下我会从我一些同学们身上看就是我现在的同学会看到就是他们很多就是不管是美国人或是中国人大陆人他们就是来美国他们就是

大学念完接着念硕士甚至有的人是没有念硕士直接就是大学职工博士他们没有那种工作经验那有时候这种人我就会发现到他们可能就是不知道是比较年轻还是怎么样就是会觉得他们就是不太清楚知道他们自己未来想要干嘛所以他们就会有点这个读书的过程就是有时候会有点怎么讲就是有点会迷茫吧就是不知道这里要干嘛就是感觉是为了读而读他们可能就只是哦

当初硕士毕业的时候还不知道未来想要做什么事情也还不想要去工作那就继续念个 PhD 吧我觉得这个优势就是在于说我工作过之后我有一些社会的历练之后会让我更清楚我自己想要做什么事情那你当你更清楚知道你自己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会更认真更积极的去更努力的去做这件事情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优势对那如果我觉得一个落差或是一个

比较劣势的部分就是我觉得就是花了我中间从我硕士毕业到我重新来到美国读 PhD 已经五年的时间那过去这五年其实我完全没有读任何经济学的东西所以就是

刚回来读一年级的 PhD 博士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老师上课会讲那些理论的那些名词啊那些专有名词那些知识的时候我都知道那个名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字我都听过什么意思但是你问我说哎那这个理论的细节是在讲什么东西我全部都忘记了这是可能我当初刚回来读书跟我那些一路从大学硕士念上来的同学相比的话我在那个地方会比较落后他们一点点但是我觉得这个没有关系这个就是

随着时间你回来学校之后你开始读书开始复习功课预习之后预习复习之后我觉得这些都会慢慢随着时间都会慢慢去追上来我觉得这个所以说我觉得这个不是问题对这样子好那我们刚刚提到说那个年龄的问题以亚洲人来讲

比如说三十而立啊四十而不惑啊之类的就是说好像我们的人生都被安排好了你应该是什么时间念到什么样的学位然后走到职场然后成家立业等等

那现在的情况就像我们我自己接触到的一些女生来讲很多都是未婚的然后也都讲了一句话我今年要是不出去我就不会再出去了因为我已经 35 岁了也就是说他们都已经预留了国班要念完的话就是 40 岁之前但是你刚刚讲了说那些大学毕业职工 PhD 的当然是因为有些

科系的关系他可以职工 PhD 但是他们也因为有他们年轻嘛有本钱嘛所以他们也不需要想太多那所以状况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就讲一个情况就是说什么时间出去是

有需要担心是太慢或者是说这个年纪再出去有必要吗我的学生里面有一位年纪最大的是 48 岁 47 岁的时候出去念博班那你说都已经这个年纪了或许他的指导他的教授年纪都或许比他年轻但是是什么样子的因素就是每一个人都有个故事不知不觉就是很感动为自己的这个一路走来的这个过程会

感动到自己那所以我想你身边应该有一些例子就是说你遇到的一些人啊他们当初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工作了然后又突然想出去念书可以跟我们分享几个这样的案例吗这几个例子也是当初蛮鼓励我让我

比较勇敢去坚持说就算一本 30 岁也没关系就是还是能够出去念书的一些我身边的例子这样子对就是我觉得第一个就是她是一个女生她是我她跟我年纪一样大就现在可能也是 30 多岁那就是她是我在大学的时候认识的一个朋友那她后来我觉得我们都是读台北大学那后来她就是去念政大商学院

对的研究所那他毕业之后他就是先进一个台湾的外商公司工作这样子那就是工作几年之后我就发现他怎么突然有一天 Instagram 的动态突然跑到 NYU 的那个商学院的 MBA 这样子对另一个例子就是我那时候要准备来美国签的时候

我去因为我之前 GRE 是补那个 MessengerGRE 他会举办一些活动让他的学生就是准备出国的学生去一个交流的活动我也认识的一个一个男生他是台大的大学加台大的硕士然后他是毕业之后他在台湾的金融业他这种证券那种投资的他已经

工作了十多年我记得那时候他跟我聊到的时候就是 35 岁以后了那时候他跟我同一年 23 年的暑假他用了他自己的存款再加上贷银行贷款因为大家知道读 MBA 真的超贵而且是 NYU 的 MBA 听说好像一年要可能读完八九百万台币跑不掉他就这样子用他的十年工作的存款加他的贷款然后去一样去

NYU 念 MBA 所以我觉得从这两个例子让我更确定就是说其实好像年纪不是问题只要你心里有你想要追求的梦想我觉得就是你就要把它转把这个想一想的想法转换成一个行动因为毕竟人就是这一生就这一辈子他不可能重来所以我觉得就是

只要你有梦然后你的现实的情况允许你的话我觉得你就是应该要勇敢的踏出那一步对所以我就不要管你现在几岁了只要你有想这个想法然后你愿意你也可以你就做吧那我觉得我想问最后一个问题了嗯

家人朋友的支持对你来说应该是很重要嘛走到今天这个部分呢对你的帮助怎么样去克服你的压力或者是你在继续再去想说这 PhD 这条路都已经走到一半了再怎么继续走下去还有眼看呢再经过三年或许就是未来的 PhD 了那家人跟朋友的支持对你来说的影响是什么

第一个我觉得因为毕竟要不要念 PhD 这个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我觉得我不需要去管别人是不是支持这件事情只要我自己够坚定我觉得就够了对那所以这也跟大家一样就是跟大家想法一样就是如果说你你现在在犹豫要不要出去念硕士我觉得就是你不用管别人怎么说你只要自己想那你就去做就好了我现在我能够在 30 岁

抛下一切东西然后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出来美国去美国念 PhD 我觉得我说实话我觉得我已经相对比其他人生的幸运蛮多了虽然可能就是像我爸爸妈妈可能没有那种像我们认熟知那种像大家会遇到那种大陆那种土豪富二代可以让我在美国就是

大手大脚花钱然后不用担心钱不够用或什么之类的然后东西看到想要就买的样子对但是我觉得就是我真的觉得我蛮幸运就是以我 30 岁的时候还能够不用去担心那些生活上那种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情然后让我就是

大胆的然后就是去美国追求自己的梦想我真的觉得我还蛮感谢我爸爸妈妈他们让我能够相对跟其他的比我真的幸运很多能够让我去追求我的梦想这样子那我觉得因为我觉得很多人例如可能像其实我身边的蛮多跟我年纪差不多的朋友因为我们的父母可能大家都已经六七十岁有了他们可能已经一些身体状况产生呢所以他们可能就会有一些不能离开台湾的理由或者

或者是他们可能有时也已经要开始去肩负其他的养家的责任了对但是我觉得我到目前我都还不需要去担心这些事情我真的很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还有我的哥哥嫂嫂就我的家人们他们无条件的在背后支持我然后让我来美国去追求我的学术梦想有人支持的话我觉得知义的声音肯定也是有的你还要再去

读书这样他说你不如赶快去赚钱啊然后工作赚钱然后可能就是结婚生小孩还比较实际吧然后现在你这样子念完都念几年了对不对你也不然都几岁了这样子所以说我觉得嗯这种质疑我觉得都一定会有但是我觉得就像

我前面提到的你自己要够检定我觉得因为在我们追求这个梦想的过程中不可能一路都是非常顺遂非常平坦没有任何阻碍的别人他就只是嘴巴这样说也说他也不可能为了你的梦想去负责啊所以我觉得我们根本不需要去管别人怎么说只需要做你自己然后只要听你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只要

就是你要坚持在你愿意坚持的事情上面就像我前面讲到的读 PhD 是一个很漫长孤独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很多也会你会怀疑自己的选择到底对不对所以我觉得就是你要保持一颗坚定的心要必须够坚定才能够去克服那些阻碍我觉得如果没有我的爸爸妈妈或是我的哥哥嫂嫂或是陈香梅老师正大的陈香梅老师我觉得

我今天不可能会在美国读 PhD 然后甚至我不可能在这边跟 Linda 分享这几年的心路历程对所以我真的蛮谢谢他们的对

我觉得今天让你勾起了好多的回忆跟好多要感谢的人我刚刚讲最后这段话真的有点就想要哭了感觉得出你是很有心的最后有没有什么你觉得今天我们的谈话里面还没有讲到想要跟大家再分享的部分呢我觉得我也不是在考试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所以我就想说那我跟大家分享一些

上班族该如何运用上班后的时间然后去准备这个考试我的上班时间大概是 9 点半到早上 9 点半到晚上 6 点半我会利用上班前的时间可能就是

上班前一两个小时我就可能例如 6 点多或 7 点起床那我就读个一两个小时的书因为那时候刚起来精神比较好我就先读个书然后下班之后我就可能休息一下可能晚上 8 点开始再读个一两个小时的书这是我让自己每天就是

至少这样子早上一两个小时加晚上一两个小时大概加起来就有四个小时的时间然后让我自己每天都还是有接触到那些考试的东西至少你读到 10 点那可能你 12 点睡觉你还可以在睡前这一小段时间那个你自己的一些 me time 就是你还要去放松自己的压力对所以

我觉得这是一个蛮不错的安排那至于假日的话我之前有一开始有试过就是假日就是从早念到晚然后假日六日两天这样但是我觉得这个会很疲劳你一到五都要工作那你六日又不能休息等于说你会让自己累积的压力跟累积的疲劳是没有办法释放的所以我后来我发现假日的话我就是维持上班的节奏可能我就是

一样早上起来然后就是九点半就是上班时间然后念到中午然后休息一下然后下午继续念念到可能五点

那就不念了晚上就不念书就可能就是晚上就是休息看你要自己在家看影片啊或是看电影啊或是跟朋友出去吃饭聚餐这种的生活的方式我觉得是可以一种达成 work study life balance 的状况那我觉得也会对于你在准备这个上班之后你要继续准备申请出国读书会是我觉得这种安排的节奏会是一个比较有效率然后也不会让你压力这么大

我觉得考试这种东西就是迟早会考出来只是要考几次那也有人考到八次或者是 GRE 考到八次就是及上限不能再考的状况下我们就非常去佩服这些学生就是考试这件事情可以考到他的上限那他是怎么熬过来的真的是

他是有什么样子的那个理由去支持他去做这件事情就是没有考到那个标准不放弃其实你今天的分享也跟我们接触过的这些最后都很成功的学生都有一个相同状况就是你的决心决定了你的结果这个是很好的那最后呢我们想说

你可以用两句话来针对我们今天的 podcast 在讨论你的博班的这个准备到目前念到博士第二年结束的这个部分做一个小的结论吗

今天这样子一路分享下来我真的非常谢谢我的家人还有学校的老师们朋友们对我的一路的陪伴跟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话我觉得我没办法走到现在这一步另一方面我也蛮谢谢一直以来一路一直坚持下去的自己对那我觉得

这样子也让我知道其实从这样的生活下来其实我觉得我们其实我们不需要去管别人怎么评价你怎么衡量你我们就是应该就是不要去在乎那些世俗的看法就是只要你心中有梦的话我觉得只要条件允许的话我觉得大家都应该

勇敢的去追逐自己想要的梦想最后当然我也要谢谢 Linda 在我最最不知所措的时候她能够陪我一起走过那一段对不确定性的深情的道路对谢谢

今天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感谢玉修跟我们分享了最真实的自己的故事那这些的内容呢我相信也会陪伴到很多正在挣扎的人也祝福你接下来在学业啊研究啊生活啊甚至在感情上面都能够一切的顺利贵人无处不在

如果未来还有机会也欢迎你再回来节目跟我们分享新的旅程以上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对于留学的相关议题希望能带给您不同的思维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订阅并持续的关注我是 Linda 非常谢谢您的收听我们再会玉修也谢谢你今天的分享再会谢谢谢谢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