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这里是一航西飞我是老池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了前阿里的屁食就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玉帛
跟我们做一个产品相关的一个播客那玉柏先跟大家打个招呼我叫玉柏这种自由介绍环节一直可能都是不知道怎么自我介绍对我之前的话在阿里待了好长时间然后有之前做技术做什么员然后做产品做语趣现在的话就出来做点事情
处于目前比较的自由的状态处于默问创作者的状态对对现在就是默问的应该是初阶的创作者对对玉博的话其实我们刚才还聊了一下就是我们之前应该见面挺早在 15 16 年的时候当时我在锤子科技玉博应该是作为阿里的技术人员去支持过我们
对当时两个人印象都不是特别深后来这个郁博开始做雨雀就是作为阿里的雨雀这样一个产品的创始人因为我后来从锤子科技出来基本上就是从技术转到了产品我开始做极客时间然后我们俩就有了更多的接触包括去年的时候当时郁博还没有离开这个应该没有离开支付宝是吧蚂蚁那蚂蚁吧
反正都是一个集团对当时还在负责这个雨雀的这个产品当时他们在做一个雨雀相关的活动我当时还去做了一个分享就和玉博聊了挺多那到了今年的话玉博应该是四月份是吧对就离开这个蚂蚁
那非常的期待它未来会有一些新的产品所以今天呢我们就从它最重要的一个产品因为之前上它的一些产品是技术产品是吧做了很多好多开源项目对对开源项目另外就它的职场也是从技术开始从一个阿里的小屁快速的升到了这个阿里的屁时然后技术上面有非常深的造诣
他后来就转了产品了所以我想第一个问题先问一下就是你其实在技术上已经做得非常深入了你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而且收入呀这个前景都非常不错的一个技术的高 P 然后你为什么从技术转到了产品呢对这是个好问题那这个问题的话其实我自己可能
所以感觉整个过程会比较自然吧真的如果要去站在当下去看当时的选择更多可能还是那个内心里因为最早从业的时候其实当时先从北京这边去杭州实际上是第一次跳槽吧但当时其实跳槽就是想做跟用户体验相关的而且当时在 08 年曾经面过威罗尔
对面的是微软的用户体验的一个岗位但是面到最后周面的时候面挂了然后去哪里然后去哪里然后去哪里之后的话最开始其实也是淘宝 UED 当年是很有名的也是用户体验相关的对有个专门的网站对就是淘宝 UED 在当年是很火的一个网站对然后我也是笨拙当时淘宝 UED 应该是整个中国我觉得做 UED 这一块做 UX 用户体验这一块
应该是数一数二的所以就以这个当然是一个界面设计师的身份加入的但加入之后很快发现我会写代码然后就转做那个钱多了就是你大学的时候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也不是学的是物理学的是物理对就是大学和研究生学的都是那种物理确实在过程中的话
最早从物理转 CS 转计算机更多是当时在北京这边做一些科研研究生节奏要做很多实验处理很多数据然后这时候就要用 Fortune 或者是 C 语言要写很多数据处理的一些函数就开始变成了对然后开始觉得计算机这个东西很神奇然后
反而跟做实验相比的话更喜欢写代码对所以就是这个经历会让自己从本来的人生规划是应该做科研吧做科研然后到做优异然后突然发现自己写代码上面很有天分也不是天分就是有热情还是有天分就很少人说就是我一开始什么都不懂最后开始写代码能够写到阿里屁时的是吧这个我觉得还天分是很重要那你最后就是
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级别然后怎么突然就想去然后做做产品就当时做前多工程师包括有段时间也做了家务工程师就是前工程应该都做了都做过然后这过程中应该最早想做产品是源自于当时阿里淘宝那边有一个活动就是淘宝赛马当时赛马的话是阿里内部非常鼓励
各个内部做一些创业小团队做产品创新然后当时就有和一些同事一起做这种创新产品但当时那个产品现在已经只剩下一个域名了就是湖畔其实当时应该最早探索阿里做这种社交的一个产品但这个都是
就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我在那个团队里面待了大概不到半年时间发现自己还是做研发可能会更合适更得心应手一些然后就又回去做研发了但确实在当时那段经历那种下了做产品的一个种子觉得做产品还是非常有趣的对就在阿里内部这个赛马创业上失败之后然后就又回归做技术那过程中的话后来
后来就到了珍珠宝和蚂蚁这边慢慢的就开始自己有机会去做一些的技术产品然后就发现越做技术产品越有感觉所以到后来 17 18 年开始做语雀基本上自己将近有一半的经历就开始放在产品上了真正真实的做产品我自己觉得应该是到了 20 年之后才算是自己真正把自己的一个身份从研发转成了一个产品经理对
对我自己是去了锤子科技之后开始想要去做一款产品因为之前的话实际上一直在做研发包括在去锤子之前其实我做了一些 2B 的产品包括当时在做一些这个叫
低代码的一些平台对对对它也是一个技术产品其实当时就是我们要帮客户做很多项目这样的话你要搭建一套开发平台一些低代码的工具一些组件让开发者更好地去用好多 SaaS 的用友包括现在 C++
对对对那会不是早吗对都会走向 pass 对对对那会其实很早就还没有这样的产品我们就自己做当时在做那样的东西也培养了一些产品的感觉但是真正到我觉得我想去转产品是进入锤子科技因为你看它的各种软件的东西设计感然后你就想去做一款自己的产品后来就去极客帮我是实现了这个
这个理想吧做了几个时间对就做了几个时间所以你其实是 17 18 年的时候开始做语雀对吧对然后当时稍微看了一些语雀的东西有一段时间你就会比较重点的去提说语雀要构建你个人的一个数字花园
包括语阙我记得他是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包括极客对吧我们程序员对我们本身是之前就是写代码的然后喜欢比如说用 vim 去编程用很多极客东西觉得很酷包括我做极客时间的时候其实也有这样的情怀也好倾向也好就比如说在极客时间你去看文章的时候你可以通过键盘去翻译就是通过那个
Vim 的那几个科学件对去翻译因为你觉得很多程序员在用这个产品当时其实语雀也做了一些类似的东西包括对排版还有它的 markdown 的支持对 markdown 的支持对它的工具性就很强调对其实你现在已经从语雀彻底的抽离出来了是吧是的你现在再去看语雀这个产品你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
或者你的思考已经升维了还是非常不一样的谈不上升维只是说视角有一些不一样的吧就是说 4 月底出来之后的话
就当时在五月份五六月份吧还是内心会非常舍不得的包括自己可能也还在日常还在使用语气但后来发现离开工作之后自己日常生活或者兴趣上反而用语气变得越来越少然后在这个阶段就开始在思考说再重新去审视它的话它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我在想这个问题然后我自己的一个答案就是
可能会更清楚与确它的工具属性从看它的发展阶段从 1718 年然后到了在 22 年 23 年当时在蚂蚁阶段应该我觉得它的定位也是经历过两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的话它就是一个对程序员对产品经理产业这个人群吧非常友好的也追求体验的一个偏极客的一个工具文档协同工具所以这是
现在重新看就是语雀它其实是一个产言协同的文档工具其实就干这个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庞大的一个定位就是虽然可能当时我们谈一些愿景定位的时候会谈语雀是新一代 office 或者是一些定位但它真的就是拨开那种宏伟趋势的话它其实很简单它真的是一个产言的协同工具
是在这一块然后到了爱你爱撒婴之后的话当时语雀会偏个人一些就是开始比如说提数字花园的概念个人版对这个当时也是来源于一个在阿里内部的一个使用的观察在阿里内部其实很多人用语雀除了用来做这种项目或者团队协同的话还有一个用途其实就是
建很多私密支持库就是他建了很多支持库只是写给自己看的给自己建的给自己建的建了很多然后同时很多人会用当然是我们在内部支持库是可以对公司设置全面的公开的相当于公司内部的一个自己的博客
一个专栏所以就就很有意思居然发现这个用法是语趣的用户自然爱难那个用起来的就用语趣的知识库完成了个人笔记加公开博客的这个定位嗯然后后续我们就是只是把这个个人笔记和个人博客的这个定位把它融合起来提了一个新概念叫数字花园嗯
本质上速度花园应该是包含着私密化笔记加公开专栏的这两部分它本质上是这么一个工具这个有点和莫问有点像对其实我觉得莫问当时应该是一年前对吧对刚刚出来的时候试用的时候我感觉应该也是这个方向对对对是的对但可能在那个
产品的比如说跟微信的结合性小程序化在移动体验包括一些就是怎么说呢就是说承载那个街市上会一些不一样比如说因为语雀它那个文档还是很重对很重对还是强调很多格式和功能对但是莫问更多强调的还是从
创作本身和分享这是我的那理解那不一定对是对的那这个是我觉得是宇雀现在回头来看感觉宇雀的第二个阶段吧是更偏这种个人数字花园的一个定位它从产业文档协同就走向了个人数字花园但这个确实相当于是 2B 走向 2C 对那他就是说他定位上会有一些变化另外就是你做一款产品在大公司
尤其是在蚂蚁这样的大公司其实你
耗费公司的资源去做一款产品它肯定对你是有要求是的对吧而且你这个产品如果说规模性或者是你的营收跟其他产品比非常小的话做起来就会很困难你是不是遇到这样的困难其实营收也还好特别是如果算上我们最大的客户比确最大的客户就是阿里和蚂蚁就是算上这两个大 K 其实营收才是
还是挺不错的然后我们其实目前之前宇阙有个空间版相当于前面第一个定位就是一个文档协同空间空间版还是卖的不错的主要营收是来自于宇阙空间版就 2B 的这一块 2B 一开始做 2B 对吧对所以就靠 2B 在养 2C 对你们后面 2C 其实也没怎么发展对后来不是就开始做付费了吗对吧个人工具付费当时还在
这个网上弄得沸沸扬扬的说以前是免费后来付费从免费到收 99 吧然后大家都觉得这有那个对对这个当时有个还改定价分分多吧对这个是就比如说你把一款产品本来是做 2B 的那你 2C 的话可能就是更多让更多的用户进来嘛就互联网大厂不是经常这种打法对
然后突然 C 端开始做付费这个是集团的考虑还是你自己的考虑这当时是宇雀团队的考虑公司倒没这个要求公司更多还是把宇雀当成一个 2B 的定位
有 2B 的话就是第一个要服务好公司内部这个是很重要的对就跟飞鼠一样飞鼠也得服务好那字节这是一块然后还有更多的话目前当时语雀的一个发展也是在探寻一种新的可能性因为在语雀的 2B 客户里面也有很多是那种 SMB 也就是中小企业而且甚至当时我自己有一个观察或者判断就觉得目前
整个社会应该在颗粒化就是有很多独立个体独立品牌
会再涌现这个可能就是我自己的一个观察就觉得这个趋势下女企业也许有可能为这些叫做一个人或者是三个个人个人创作者对个人创作者或者小团队去服务然后刚好又很多人因为中国这种小企业其实平均时间也就是两到三年对其实很多个体的生意反而更强
他可能带过很多公司但是他作为个体他其实一直需要一个工具去陪伴他当时有这个想法但是也是偏理想主义对这个观察其实和我们做莫问的初衷就很像因为我们其实就是想服务这样的用户但我们是个小公司你可以慢慢做这个我觉得不急对就是语趣的话可能就是你
有这样一个动作那可能公司就要看到结果是吧在大公司你现在出来了相对就觉得
因为大公司毕竟都是非常双切化的所以它必须还是得阶段性得有结果这个阶段性虽然我觉得也还是比较有耐心就比如说它可以给你半年一年时间以这种半年半年来看但毕竟我觉得目前应该 19 年之后我觉得可能很多产品以半年为时间
都太急了对对对是的以前太快嘛以前大家弄很多东西因为之前我跟那个微信读书的那个创始人就是那个 NikoNiko 杨对因为他是相当于是一直是那个赵耀龙的那个老团队后来他自己说我想做个产品
然后开始做微信读书一开始微信读书因为它版权也比较多也是不太注重这个营收因为大家都知道一开始在微信读书上基本上是可以这个你只要去看你就可以用时间去换那个
阅读权限所以就是大家就一直可以看一直看一直看对一直看后来他们也是开始做商业化就一直坚持下来因为他们现在就是收会员嘛会员一年一百多还是两百多那还挺好的对对可以读很多书他也是公司有要求就是你不能说光有用户的增长然后你也得有营收每个团队都应该有营收对这一块对
当时语雀应该公司就是在大的层面上有要求当然也不会管得这么细对那你现在比如说跳出了语雀实际上离开一个自己从零开始做的一个产品还是非常不舍得是吧咱俩都有相同的经历
极客时间对就极客时间然后我做了五年然后就出来了当然出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然后我就觉得我自己要做一家公司我要做一个产品就是这个产品只要不做谎我就不会离开它那你其实离开雨雀是不是也有这种
现在可能还在寻找但是回头来看语雀的话我觉得第一块就刚才提到的可能更看清楚语雀作为工具它的一个工具属性就更清楚当你看清楚它的定位之后也就没那么纠结因为市面上的工具很多比如说其实我最近是在用大 Craft 包括 Notion 当然也用过但最终我会选择目前是大 Craft 加了默问是采用到这种组合就是一些
真正非常碎片化很私人的还是记在那 Clav 上的然后需要分享的就记到墨文上需要分享的会也不是从 Clav 处置到墨文而是其实直接在墨文上写对就直接是这是两个就跟萝卜和青菜一样对我觉得这个定位就从你这儿体现的话至少我们这个产品就墨文编签这个产品的定位
它是比较准确的体现在你的这个用法上面事实上我之前最初做这个东西的时候就你比如说你在用任何一个笔记软件你不需要切换过来
只有这个有分享的需求和欲望的时候需要的时候使用你去用这个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说你这个别的软件你也不想用你就想记在这儿也没关系也可以记我记得去年我们 12 月份吧 12 月底发布这个产品的时候我还做了一个产品发布会当时的主题就是创作及分享就我们提倡的是你如果觉得自己有价值的东西你把它分享出来
这个确实是一个对然后私密的东西你自己你觉得哪个工具好你自己存哪因为私密的东西我后来就发现工具太多了对工具真的非常多所以之前上一次跟陈老师聊也聊过语缺的一个话题当时说语缺最大的基因对手其实就是系统自带的即使北核变迁对对对
就是其实像苹果手机自带的介绍本其实已经足够好用也还好是记私密的东西其实它是它很方便它是够用的就它的性能呀打开速度呀和私密性和一些同步功能你认真去想的话你发现它功能其实都满足了就除了分享对其实我当时做默认这个产品的时候就是你根本不是去取代或者是从这个笔记市场上去生意备购因为
这样的工具就像你说的太多了我自己的需求呢其实就三点一个是呢我需要很好的语音功能这个你现在还用的比较少我现在还不需要对对对我用的其实很多我需要很好的语音功能然后呢在微信里用就不用出去了第三个就是他能很好的分享
比如说我会设计他分享卡片的样式然后他可以通过这个小程序直接分享朋友圈然后可以和群很好的结合对后来发现市面上就没有这样的产品我说就做一个先做一个这个笔记然后呢我们再去做付费啊等等其实就慢慢的发展过来其实最早一开始想的是先做个小程序练练手
结果坐着坐着你发现它这功能越来越强然后包括 PC 端你 PC 端你应该也用对吧 PC 端它是一个就可以全屏的一个东西其实 PC 端我还没用过你没用过是吗目前我写东西可能也是目前我的一个习惯就更习惯直接用手机写了那是你的习惯我的习惯其实短文
会在手机上写长文的话还是用这个 Mac 会用的比较多目前我在 Moeb 有开了两个专栏你有一个写长文的对有个长文的有个短文的那个短文的更新还是 OK 的比较拼核心原因就是因为是手机上写对那个长文的话
更新一点慢核心原因就是发现现在手机上写那个床文还有点费劲对有点累有点累对所以其实我们就提供了桌面版你发现很多其他的小床去它在电脑上打开它是一个小床条对其实我们那个打开就是一个 APPOK 这个我去试用一下对它就是一个 APP 你可以调它的
这个长宽笔然后你可以把它最大化去写东西所以这个其实就是微信对小程序的强化在 Mac 或者 Windows 上
变得更好用,他把这两个场景都覆盖了,对,那我们做着做着发现,哎,我不需要做 web 了,你需要在电脑上用,你就用这种方式,对,这种挺好的,对,就可以,所以其实我们刚才聊到这个,比如说基于知识管理的这种笔记类的软件就非常多,包括丁丁现在也有这种很强的这种文档的功能,对吧,然后
像音响笔记现在大家都说衰落了但是其实它的用户量还是挺大的还是不错的对包括 notion 其实我还会用一些写作软件就我除了在博物院上发表的东西我还在知识星球或者写公众号写那个时候我一般会用一个写作软件去写就是写诗
对 尤里希斯或者是比尔对 就那个叫什么小熊对 就会有很多这样的工具这些工具像 notion 其实在国内访问是有点问题的它的速度还是有点慢然后音响笔记的话有点特别重
然后像比尔还有这个尤里希斯我觉得它更适合写作是的对它也没有什么分享功能啊等等像那个尤里希斯我有段时间也在用来写东西很爽对它真的会让人就是专注在写这件事情上是的然后没有打扰就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对所以像这种笔记软件包括语阙
从某种形态上来说它也是一个笔记软件就这个笔记软件其实像语阙已经做到几千万用户了你觉得它的天花板是很高吗还是很低还是只能支持一个小而美的公司我是觉得这种笔记软件可能整体还是会分成两大趋势吧就第一种是偏这种个人的记东西写东西的
平安创作的我觉得是一类这种工具或者笔记的工具然后这是一类然后电力的话其实就是平安像 notion 包括谷歌道斯包括丁丁文档或者语雀的空间版本这些应该都是平安的协同属性对
就偏 2B 了对偏 2B 或者是就是协同吧协同很多时候它也可能是个体与那个人的一个人的协同所以这两者还是很不一样的然后第一种的话纯粹的那种笔记工具给个人自己使用的我觉得作为创业公司去做停画板是比较低的是比较低的对因为这个第一
除非你能够变成苹果的供应商就做一个真正能够把苹果的记事本或者变迁给替代或者给他华为对吧给他做一个更好的这种笔记工具但这个我觉得因为这个门槛也没那么高
而且很多用户其实很多时候用的真的深度用户其实不多很多就是简单用一用就导致这里面的深度用户不多然后就导致真正愿意付费的用户也就更少了嗯
而且这个产品总是不停的出新的对是吧这个出新的我觉得这个就跟那种叫做时间管理软件一样这是好事情对永远有新的东西甚至很多之前我开玩笑说做研发的时候做客户端的第一个练手的就是做一个内幕管理系统那
对这有点像我们编程的工具对吧对一开始大家用 edit plus 用 vim 对然后出来 eclipse 然后又出来什么 intelligent 对
IDEA 这样的工具然后 VS Code 对对对然后像最近又有基于那个 AI Native 的一些 IDEA 对它应该不停的在更新换代你很难说一个产品一直黏住一个用户我觉得很难对吧对因为它是个纯工具产品那工具的话我觉得是因为跟这个群体或者这个社会的用户的需求在变嘛我觉得就是
人家需求其实还是在变的虽然最本质上的东西没有变比如说创作本身可能是创作的欲望写东西的这种东西需求没变但是形式一直在变比如说现在我甚至觉得现在最好的创作工具可能就是短视频了很多短视频工具比如说像剪影或者是像这一类工具在替代变钱
对 就是它的表达在像视频化对 对 就它的形式都变了这个时候它必然这个工具就要发生变化我觉得这个还是真的是有很大的不一样你觉得像这种笔记软件它有可能说比如说笔记上也去支持这种视频的发表我觉得有可能呀有可能对 比如说目前微信上我觉得龙哥在干一件事情就是把
视频原子化变成视频号对对它这个想法还是挺厉害的就重新定义了视频甚至这个视频后续应该比如说在默问或者在公众号在任何地方应该都是可以就跟
插入一个图片是一样的对它其实在公众号上已经实现了这个功能嗯所以这个然后在小程序上也可以做这样的东西但是呢它必须是目前小程序的限制就是你只能插入自己的那个视频号的视频因为它需要两个信息一个是视频号的 ID 还有那个视频的 ID 这个只有你自己能获得嗯
他会有很多的限制现在那些安全或者是各种其他因素对我记得有一次当时是发布视频号多长时间有一次微信公开课龙哥就讲说他把视频就是你不再是一个文件对吧你不是再是一个 file 有多大的尺寸然后播放多少时长而是变成一个视频号里面的一个
一个元素相当于视频号重新定义的视频比如说这些过程中的弹幕评论都是当年文件的一部分我觉得它是等于是以这种方式在把视频文件变成了一种视频号的一种新型的这个还是挺厉害的
所以回到这个的话我老觉得笔记工具可能踏出到一定阶段也许会进入一个稳定期但是感觉目前还在进化包括这一波 AI 的发展我觉得可能会对笔记工具会带来很大形态的一个改变
比如说我们之前很多笔记工具都会提供一些标签管理功能但是实际上我觉得这个是有更好的解法的有了 AI 之后我为什么还要加标签呢所以它会把很多之前的一些产品功能以一种新的技术可能性以新的方式去实现对 这种其实我之前用 Mac 的时候就有这种体会
就是以前最早的时候大家不都用 Linux 或者是用 Windows 用 Windows 比较多 Linux 更多是在服务器端大家用 Windows 的时候特别喜欢在 Windows 上通过文件夹去整理这个知识库对吧然后一个文件夹这个是什么 C 元的这个是 Java 的这个是什么后来我开始用 Mac 之后就基本上有点懒得去做整理因为它有个 Spotlight
你想要什么东西你大概记得它的一个名字你一搜就能直接定位过去后来 Windows 也把这个给抄走了对这个我觉得技术进步上导致你其实反正你弄一个文件夹都扔进去你大概也能找到除非你对那东西完全没印象我之前也在观察这个事情也挺有意思的我觉得那个 Mac 电脑中间有一个基础的一个变化跟 Windows 相比它是把磁盘给干掉了
之前我们在问的 C 盘 D 盘 然后系统盘 然后 D 盘可能是乘一些软件 然后怎么样分功能吧 当你后来发现这种分类其实是一种
人为或者是要强制的一个分类用户要思考他就整理的然后后来到了 Mac 上我觉得他第一步往前演化其实是叫做文件或者是这种资料跟应用者
你打开某个应用这个应用你之前打开过的东西都在里面其实你要找东西应该第一反应比如说你是做 PPT 还是写卧的还是打开一个网页比如说打开网页你就不会有个感觉说我的网页是在某个磁盘上是的对吧其实看起来好像是很自然的但实际上我觉得它里面是有一些思考它其实之前有句话是谁说的就是叫做产品设计就是分类
是的这龙哥说的龙哥说的张耀龙说的对其实这个分类我觉得也是就是你怎么分类其实很有讲究可能目前我自己的一个认知就是也许最好的分类是不用分类是的就是你需要的时候那个分类就在那对对他这种方式就更好所以其实我是
2008 年就开始用这个 Mac 我就发现这个确实是给了大家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这个操作系统但那时候我用 Mac 的时候 Mac 的市场份额非常少就公司里面就只有我一个人在用上千人的公司当然在拥有
就我一个人在用 Mac 然后这个隔阂呀什么传文件什么的都会有问题就很麻烦包括 word 文档
然后直到后来你看苹果通过这个 iOS 这个强大的这个呃产品能力然后慢慢把这个 Mac 也带上去了但 Mac 好像现在也就占百分之十几十几吧好像不多可能是十几嗯就它从百分之一一直追赶到百分之十几你看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嗯就说这个产品的先发优势有多恐怖哈哈
就是微软它通过 Windows 那套东西把人的思维就圈定你就应该这样你上来就是说买个电脑你先划分个 C 盘 D 盘然后你所有文件应该怎么怎么去摆所以这个先发优势其实很恐怖对先发优势我觉得确实包括我最近都在想一件事情也是从宇区出来之后我后来甚至五六月份的时候
那种难受感或者是写东西还是习惯性用影雀嘛但是后来到了七八月份不怎么用之后后来发现真正在跟自己对抗的是习惯或者是那种就是其实我们说的先发优势很多时候也是这种 windows 它因为先发带给用户的一种认知习惯嘛对我发现影雀或者这种选择某个软件或者工具产品本质上也是在
做一种习惯的迁移就干这个事情然后这个习惯的话就是很多时候又回到对自身的一个认知就是我出来出了对语趣的一个认知我觉得有些变化还有一个就是对自己的认知有些变化嗯就会去更多观察自己的很多各种使用软件或者是一些工作或者日常的习惯然后尝试在这些习惯上让自己觉察然后做改变然后在这过程中反而能够发现更多好玩的东西
对所以我现在读你的东西其实你之前也很少公开的在外面发表东西嘛对吧当时做开源的时候在 GitHub 还是挺活跃的写过一些就是曾经把 GitHub 当博客然后这一次我觉得是在默问上做了一些付费的公开的这种分享然后看你东西其实感觉上好像写的内容更有禅意
就是你会去跳出来就像你刚才说的跳出来会自我的觉察去观察自己对
这个我觉得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这个也是自己最近几个月一个收获点吧这个收获点就是更加清楚自己的一些东西怎么来的而且也更加清楚又回到龙哥一句话人是环境的反应器对龙哥确实很牛这句话我觉得真的很厉害就很多时候真的去去自查观察自己的话你发现可能以为自己有一些独特认知或者是一些
自己的一些什么优势之类的你后来发现可能不是更大的一个来源是你所处的环境比如说之前在阿里其实在阿里那个环境下它那个造就了或者是让我身上养成了很多习惯然后这个习惯有些可能成为一个好习惯可以持续保持下去但有些离开那个环境之后其他可能就不适用了对可能就得小心把它给摘除掉对你就会觉得我以前为什么会这么做对对以前觉得很就是感觉
怎么以前会有这个习惯或者之前当时身处那个环境中是意识不到的对但是出来之后你才会发现有一点不对劲对因为人需要自洽嘛就是其实大公司它有各种各样的优势对吧有各种资源可以用但是它肯定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如果说我想在这大公司发展下去那我就要
让自己自洽就劝自己说这样也可以会被环境裹挟对但是出来之后的话就变成了更多的环境是自己的选择的意识会更强对就主动选择意识更强就是环境还是真的蛮重要的对因为语雀其实就是典型的一个从大公司生长出来的这样一个产品对吧那你现在就回一块就是如果说
这个小安品是你独立创业去做然后包括你比如说有人给你拿到了一千万给你这个一千万的融资然后你说我想去做一款你缺这样的产品然后你自己比如说回到 2017 18 年那你觉得这个产品会有什么变化吗或者你会把它做得更好还是说肯定会有变化嗯
因为就是如果真是独立拿融资出来创业做的话那很多市场环境包括一些想法一定会发生变化但这个很难假设啊只能是说去设定吧对其实就是一个思维实验就比如说你自己现在你想创业你想去做一款产品你会怎么去做的创业的思路因为我在三岁份一直在想这个事情就是最近也在想啊
更多层面上我会目前也在寻找就是如果我出来创业我会做款什么样的产品会选什么样的领域对但是我自己的答案可能已经不是语趣了对语趣我觉得是有些东西叫做既过不练对让它过去就让它过去了更多层面上可能真的面向未来要去看的话又去创业做的话我个人可能第一个依旧可能会做
那个生产力工具这个领域还是会做生产力工具对但那个生产力工具可能又会更加关注于线下而不是纯粹线上的一个东西因为目前我自己的一个体感就是感觉就是最近几个月跟很多朋友也都会去聊天就是有些可能是在做农业的可能有些在
打小工或怎么样的就是各行各业的但有个体感就是整个社会每个个体拨开看都特别孤独就会有这个体感在里面但这个孤独感我个人会觉得线上未必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最好的解决方案线上应该当然也有帮助可能怎么样做一个产品能够
能够在线下去做一些事情当然跟线上有的结合有的利用线上的优势以这种方式可能是偏那种打引号的那种哲学社区的工具目前我初步是有这一块的一些思路和想法但这个还目前没有想清楚比如说我说打引号那哲学社区可能都让你感觉会很虚对 大家都晕了不知道要干嘛但在我内心里是它是很实在的
它就是解决每个个体的就是如何通过线下线上产生更多链接这种链接会让人活得更自洽或者活得更平静但确实目前的思考还处于叫做思维实验或者是说在调研的阶段吧对你刚才提到这种就是人很孤独这个确实是这个样子就现在我觉得各个层面的人
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就像我们这个年龄在不断地长大对吧然后你就会面对这种问题而我们小时候其实是很少去思考这些问题的对就你小时候的时候你可能更多想的是怎么过更好的生活而且那时候信息来源没有这么密集大家无非是看电视对看几本书对
现在我觉得这种趋势从小孩子又开始就是他在比如说十五六七岁有了手机之后他会承接特别大量的信息就会导致他会过早的去思考一些哲学问题比如说人为什么活着我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还挺有趣的我之前还跟一个初中生聊过都在聊这种问题这个还真的是有些震惊的特别神然后我记得我看那个
馒头大师就是一个公众号的创作者馒头大师他自己有一个系列就是写的历史的温度他一共写了七本其中有一本写的是那个日本的作家就是那个蔡载志他不是自杀了吗他那本最著名的书叫什么就是他有一句话就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我有点印象对然后就看那个百度贴吧还是什么东西有个小孩就出小学了还是什么就说哎呀这本书我看不太懂然后另外有个人回复说我现在已经出二了我居然也看不懂就那本书其实挺丧的一本书就这些小孩他们会思考这些问题反倒是比如说这个
二三十岁的或者是三四十岁的人可能相对我觉得会正常一点因为这些人已经开始面临真正的现实的生活压力很大可能这种哲学或者是他就不太去追求什么生命的意义就好好活着然后你年龄再大一点然后就会面临着你的父母慢慢走了就是你会发现
你和死神之间的那个屏障没了就你要直面死亡因为人都慢慢会变老他又会去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因为我和一些心理咨询师也聊过就是现在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就很多所以现在做心理方面创业的人
也挺多的这个挺多的之前胜利有 VCA 也找我聊过这块也包括有些朋友也在赛道这个领域我其实也在关注这一块但是自己可能未必会往这个方向去对就不知道我现在也没有想到说有什么好的办法包括现在其实做心理咨询师也还就是挺好的一个行业但是不是一个好的职业因为心理咨询师其实要接受很多负面的情绪
心理自行是我觉得肯定是我觉得后续越来越重要对它会越来越重要就这个人他要接触很多比如说你不开心了你自己有各种问题你要你自己心理上出了问题你要找我我是个心理自行师我就得去消化和吸收你这些东西我还得去看有什么方法去特别强大帮你走出来其实就相当于你的负面情绪全到我这了如果我一天要接待 10 个这样的
心理上有问题的人那其实我的内心得足够的强大或者我有消解这些东西的其实像看美国之前我就知道他是有一个行业还是非常兴盛的就是那个 coach 行业那个教练他是专门比如说对美国很多高管都会配一个那个教练
帮他做日常的一些心理咨询甚至说一些心理疏导一些疏导好像都变成了标配对但在中国这个还非常的匮乏但对我自己来说可能走的方向可能不会往这条路走更多可能还是会回到
就是刚才说的哲学社区或者是说以这种工具甚至很类似于莫问这种形态去让人与人之间产生更多的一些连接因为我觉得莫问对我来说最大的一个价值是有几层吧第一层价值其实是让自己跟自己有一个正式对话的场合
所谓比如说一般的纯粹私密的笔记是我写的比较随意对这个随意的话我觉得当然也是一种那个记录或者是一种清穴也是需要的但是莫问的好就是说写的本身就是在想着分享所以这个时候你会还是会比较严肃认真的去对待这件事情首先是跟自己有个
非常严肃的一个对话哪怕写一个小短文你其实是跟自己的一个对话然后把这个对话用文字呈现下来这是默认我觉得是第一层价值真的写完之后不分享也都是 OK 的他已经完成了跟自己的对话然后分享出去的话我个人觉得是叫做默认的其实对我来说的第二层价值就是
他可以与他人对话其实之前一年前我就想查试但是一直没写是因为当时一直没有付费功能对对但是付费是个很重要的点当然付费功能其实核心在乎的又不是那个费在乎的是叫做与他人对话那个他人或者是
那读者的一个筛选对它是有价值的对它是有价值的就是你无论是设一个 9 块钱还是 29 块钱其实只是一个读者群的筛选然后这个筛选就会使得你不会去发推特或者发朋友圈一样比如说我们发推特会发微博吧发微博或者发朋友圈其实它们感觉是不一样的而且你会其实什么东西发朋友圈什么东西发微博
和什么东西发墨问这种感觉感知是很不一样的这个是我目前在感觉墨问的对我的那个第二层价值与他人的一个对话他人是一个高质量的是你自己通过付费这种门槛经过筛选的对喷子他也不会说专门为了看你来骂你说给你付费你就不会像微博一样发发发的东西结果引来可能
有好多负面评论你还得去消化这是好像没必要去这么做对然后第三层的话可能目前初步会一些体感的其实我觉得是叫做它更多就是当你在墨尔上写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它会有一种那个积累性其实是一种那自我的沉淀和奖赏
因为觉得就像自己比如说我从 10 月 23 号到现在其实已经写了快 30 篇文章了对但如果没有莫问的话我可能在这个阶段最多只写一篇对是这样的对就它其实是一个
背后的就能够因为这个形式它是会那个让你就是有时候我们说形式不重要但实际上不是形式很重要就是对媒介机信息嘛对对对就是媒介会会驱使你去做很多动作然后这个动作就会改变你所以那个这个我觉得这个价值是挺大的就是就是我觉得这款是挺有意思的对其实我们设计默问的时候
最早的时候其实想一上来就做付费对后来就是说当时也没基础就先做一下免费的东西付费不好做对其实我们第一次迭代做完之后去做付费大概花了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才把这个上线莫问其实和
比如说及格时间和得到它比较大的不一样的地方一个就是及格时间和得到其实它是要求是课程是一个有体系的有要求的非常准的定时更新的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就相当于你要去完成一样工作那个还是很强的工作压迫感对工作的压迫感另外的话就是
嗯比如说当时极客时间如果说郁博说我来写一些这样的东西那极客时间说这样肯定不行对吧对你要改你要前面写什么你要后面去写什么然后你的整个这个
文章给用户的获得感是什么你说我这栏目名称叫玉博在树上这啥意思啊对吧这不行对对对所以我最早的时候我们还聊这个左耳朵耗子就耗子哥当年我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左耳听风我觉得这个是唯一一个在那个专栏里面很文艺的一个挺好的名字对左耳听风因为他会听到很多东西然后讲给大家对但其他的都是什么什么
My Circle 35 奖这样的东西对就是他需要有获得感所以三波问这块就是他创作上更自由让更偏创作者本身对更偏创作就让创作者能够获得很好的掌控的感觉其实我们也是在突破一个东西因为之前微信的小程序更多的是用完几种对
就是他有个码我一扫点餐或者这要排队我扫一下要排队了或者说我那要去买一个什么东西我点买出来买完就走了其实我们这个东西是说你写完之后用户打开他要看他要看一遍对有个那个阅读的过程对他有阅读的过程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在想这小程序在做的过程中小程序能够怎么去更好的
利用微信的一个生态对吧它比如说我分享到群里我分享到朋友圈它是比较容易让人打开因为它是一张卡片你要是分享一个公众号文章它反而打开率没那么高打开率没那么高对所以这样就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就想如果我们做了付费这样的功能
那一个 nobody 一个完全没有影响力的人他只要有自己的群有自己的朋友圈有欣赏他的一个熟人那他就可能获得一个付费用户是的确实是有这样的比如说我们这儿有个孩子失业了他就写了一系列的失业日记然后我就发现他那个很便宜是六块还是九块嗯
现在也快两百人订阅了那很不错了对然后我就去看他写的这个文笔还非常好就描述了他失业之后的心情这个孩子还有点设恐啊就他写了一系列这样的他找了两个月工作了还没找到一直在也是从阿里这个毕业的阿里毕业的对然后我就觉得这个东西就很好我就把它分享出去嗯
就是你完全不知道这个孩子是谁然后你看了他的文字他可以获得被别人付费看见的这样一个价值其实这个就是我们想做的东西就一直就是你想做一个容器能够把
这样的创作者和读者能够连接起来当然我们肯定也会为你这样的大 V 服务是吧也不是大 V 对比如说大辉也在用高少兄也在用等等就是我们圈子里的一些人也在用但是也有一些完全不是这个圈子的人比如说他是个医生医生也在用他是个律师律师在弄一个什么海外的
小饭桌就是帮助一些海外出海的人去怎么规避一些法律上的风险这挺好的对然后呢还有这个比如说邓安庆是这种作家他也来了对他也来做这个付费的这种专栏他现在又不工作了嘛就自由职业不去上班就专门开始写作我说你可以来我们这写我们希望比如说哪一天于华莫言也能来这写
那就太爽了对那就太好了对所以他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希望能够连接越来越多的人包括那个编辑器其实很多人吐槽确实我们那个编辑器太简单了
还好还好我觉得还挺好用的对对你这种创作率来说很好用那其实我们在不影响它的简单用法的情况下未来可能也会增加一些还差一个东西图文图文混排对图文混排肯定是把提现做完嘛现在你账户上已经小十万块钱了是吧我们得让你提走对这个功能其实还没有完全完成应该是这周就完成了
提前做完的话我们会做同温混排包括编辑器上我设想的就是比如说你打一个反斜杠它就会跳出一些可以排版的东西你愿意用就用不愿意用你用现在简单的方法也没问题是的对所以就是主打叫什么就是相对自由的创作然后你能
通过群或者是通过你的朋友圈或者通过你的公众号你可以很好的找到你自己的受众其实这个是我们想做的事情这个还挺好的因为我当时
选择用默问去写东西嗯中间也有一个小的一个因素其实就是编辑器反正是因为这个编辑器比较简单和那个原始对就会很原始啥都没有只有一个加黑对加黑就已经可以表达很多含义比如说标题比如说强调对对它其实已经是的因为有时候你反过来想这件事情的时候什么叫标题什么叫加粗对无非就是一个样式嘛是的对那这个样式
有一个样式就好了对所以你这个就哎呀和我想的东西真的特别的契合因为我当时说我们是要做一个朋友圈那样的一个完全干净的一个纯文本的编辑器还说我们要稍微做一些样式后来的话其实我做了两个样式一个样式是什么呢就是加黑嗯
加了黑之后我就发现我的大部分的内容都可以表达比如说我的标题我标题只要写的短比如 30 字以内我就认为它是标题如果你超过 30 字我就认为你是句子我就不再给你在外面显示的时候加黑了
然后比如说子标题我可以加黑我还可以通过 1234 大写的 1234 小写的 1234 这种去做章节对章节就有了对就都可以有大部分我几乎我所有的写作需求大部分都能满足因为我也不想写代码了对也没有代码块当然有人人家可能需要代码截图就好了对截图也能用然后还有我们做了一个什么功能就做了一个时间戳
谁说我都还没怎么用到你没用到我觉得这个东西就很有意思然后我写了一篇文章
写完之后呢我在结尾会给他加一个实验车我就觉得这个很有仪式感因为当时他连那个时刻的秒都记录上来了我就一般会只会用最上面那个实验车我曾经有这个习惯甚至说叫做什么心情下写作于什么地方对我就用了一个这东西我觉得这个还蛮有仪式感可能有人会喜欢所以当时就加了这两个东西我就觉得
暂时是够用的这边其实最近我应该写了有个十几天结果发现其实一直在迭代可能是之前我们发现也可能是新增的功能比如说
插入那个子笔记对对这个是应该最近加的吧对我突然发现可以直接写了可以直接写只是让之前的步子少一步少了一步但是实际上会感觉整个更顺畅就这种东西还是挺好玩的然后还有一个可能是我最近才发现可能以前有双击进入编辑是的这个一直有这个一直有但是我是最近突然有一天我就双击一下就可以编辑了对对对对
对这个其实是一些设计一些小的设计就是你没发现也能用但是像这种也是做茶给乐趣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来
就是用户慢慢他们发现发现之后他发现就特别好用这个叫 Aha Moment 是的是你看你看双击编辑我现在就特别喜欢因为之前还要手挪到上面点那个编辑对还是会有点觉得就是多挪一步对在手机上其实有一些软件其实是支持这种双击编辑对有支持对因为在电脑上当然电脑上好像也可以我们也做了电脑上也有一些对然后
然后包括这个你做这种小程序的时候其实它的一些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就是你没有一个说我要去下载一个软件比如说微信是发了一个新版本我必须要从 App Store 上去更新它它这个更新有时候会提示有时候它连提示都不提示小程序更新不提示吗我好像从来没提过小程序在那个
安卓上更新是一般都会有提示在安卓上有提示对在 iOS 如果你经常用的话它在某一次用的过程中就给你更新了它应该好像是静默更新了对
反正他也会下载东西就是更新掉你现在这个版本然后他的这个审核速度也很快就有时候我们一周一天可能会发两个版本甚至最多的时候一天会发三个版本你会发现有一个问题修复了又发现别的问题又修复了就会很快所以做小程序
他有很多优势很有很多优点但他的缺点也是你就必须要遵循微信的规则在他的游戏规则下玩对就比如说你我订阅了你的付费专栏这时候我们才会给你推那个模板消息
否则的话我如果说任何人有个什么更新或者有个什么付费上线我光都给你推模板消息一投诉我微信就封掉了对所以他的通知机制是完全依赖于微信的一个通知包括他比如说小程序里面你去写一个链接如果这个链接是非公众号的链接根本就打不开你只能点击复制嗯
它还有一些这样的限制这样的限制还有就是其实小程序有一个问题就是人们有可能想不起来去打开它因为大家还是习惯于小程序的用完即走对现在还是主要是这个习惯
对我们现在比如说增加了这个付费功能之后我就可以给你推一个模板消息这样的话你会发现你什么都不干你发了一篇文章你的阅读量慢慢都会涨起来因为它就会对对它会有这个勾子之前的话其实是没有的
之前就必须要你去分享到群或者是更多是通过莫问服务号再出达我自己的体感是莫问的那些就是那个服务号他的那些消息就经常从那里进去对对是这样的就是因为他比如说你在手机上你说我这儿有一个 app 你只要打开手机你可能看到这有个读库
不可能会点开一下打开看一下对因为小程序是藏在微信里的就是你打开微信如果你不想着要去我去看看预博更新了没有这个一般都不会对你可能就不会去打开一个小程序这个是小程序的一个弊端对但是呢目前微信也在想一些办法比如说你可以把常用的小程序添加到桌面上
对他应该有这个功能对 iOS 也有这个功能不然就是也得绕一下对他们在逐步的去解决这种问题所以我觉得目前使用微信的人比如说你还有一个叫李建德的也是我们的一个早期的用户当时他没有付费就一直在用他就是之前完全没有自己的粉丝受众的一个用户但是他就真的很适合
挖掘这个产品的功能比如说他现在开了三个专栏有一个是写这个职场的那个是普通的用法还有一个是什么他是做音乐他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或者是音乐人吧就是他对音乐的理解
还有自己弹吉他弹琴就很资深的一个音乐人然后他就做了一个乐评的一个专栏会点评各种各样的音乐因为这个东西现在可以录制播客录制声音录制好之后然后他传上来然后再去做解读嗯
就对音音品这块用的很好还有一个是什么呢就是他在做那个英语口语的教学然后他来做这个因为他在外企他的英语就是外国人评价非常非常好所以他怎么去做英语的教学呢就是因为我们在评论里面做了可以通过音频的方式去做评论所以他就要求你你来听我这课你就用音频的方式去做这个口语练习练习完之后我听一下我就给你点评嗯
就特别逗各种各样的用法就出来了目前我这感觉目前最好模式提供了一些基础能力但是那个玩法是非常多的对就是你可以自己去设计对所以这个就是凡是产品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好我们今天已经聊了一个多小时了我们看最后一个问题抛给郁博
就是你觉得大模型就 AI 相关的技术它会给类似的产品或者说给其他的产品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可能性这个我不知道你最近因为 AI 这个最近是最火的一个话题对
目前 AI 确实很火也一直在保持关注但是我自己的话就是回到跟这种笔记或者文档产品就先谈这个领域对这块的一些观察就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可能跟业界流行的有些不一样更多我会觉得目前 AI 对文档产品没啥用没啥用对这个没啥用的话是
是两块就是第一块的话我觉得是叫做它在一些之前文档的传统领域是很有用的就比如说翻译
通过 AI 做翻译其实已经可以把很多之前的翻译功能整个品质感跟准确度都提升很多这个场景依旧是一个很好的场景然后包括像第二块我觉得也有用的除了翻译之外其实就是某些特定领域的
那种文案创作比如说例如说那个 JASCO 或怎么样的我去写一些这种就是营销文案其实在内幕上我都觉得可能是降低门槛的方式让非专业的营销创作者通过 AI 能够创造一些这种特定领域的一些这种文案比如小红书体或什么体但这个我自己也是打个问号因为真的质量也就那样对因为他创作的东西还是非常的套路
当然一旦用的人多了就意味着这个套路也就失效了至少到目前为止要让 AI 创作一种比如在小红书或者在某个平台上快速流行起来的一套东西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到案例更多还是在
把过往的一些套路通过 AI 又创作一篇文章这两个领域我觉得还是有点有用的特别是翻译翻译还是真的是很赞的包括 GPT-4V 出来之后比如昨天我还看了一个视频是他把视频的每一帧传给 4V 然后他让 AI 去直接配音配出来之后然后再把它合成视频
感觉整个足球的解说元都不需要了它可以直接根据图片自己创造文案然后自己合成语音对 就是它的多模态能力现在也越来越强对 它的多模态能力和这种就是图像感知跟文案创作和语音表达这款是真的是挺强的对 然后谈电话的话我觉得其实没啥用的就是目前比如说很多文档产品很喜欢做的
比如说做一个润色做一个沙漠类总结润色基本上它就是叫做我自己的总结就是叫做把短的变长把长的变短就是这两个领域就是这两个领域看起来都会去试一下但是试完之后反正据我所知很多产品其实这类用法都是有一个波峰
大家都会试一下试完之后其实就没了也没了真的写篇文章你也不会写完之后说让他论色一下对也没有这个习惯也没有这个习惯对前面那个我觉得有用的除了翻译之外还有一个强场景就是纠错
纠错也是还是对 错别字对 错别字有部分产品实现之后我觉得这个能力很强但这个纠错和翻译我觉得都是在 GPT 之前就是已经有类似的功能只是有了这一届 AI 之后把这两个功能会做得更加强了对 但是场景其实没变
这个场景依旧是翻译和纠错包括特定领域的这种文案那个创作这三块我觉得还是挺强的但是其他的其实我一直在想还有哪些领域是真正的叫做 AI 的真场景或者是强场景而不是说只是说去玩一下或者怎么样的现在很多 AI 产品都喜欢给 AI 就为了增加它的一些场景的丰富度还有的没有的加一堆功能但是我觉得可能
加完之后迟早要下线他现在还有人就比如说他要创作一个写一篇文章或者是写一个教程他也会让 GBT 给他写一堆东西然后自己再去改对这个我觉得可能整个质量是下降的其实我觉得是下降的嗯这个东西就是
虽然好像听下来是降低门槛我觉得它起到的作用更多还是搜索的价值我们去自己要创作一盘东西的时候可能通过 GPT 先去搜索相关的领域知识然后再转成你的素材然后你再去写作不是直接让他去写直接让他去写的话基于他的改这个也是我自己的一个思考很多时候形式会决定一个产出质量当你习惯用它去生成大纲或者
让他先生成粗稿自己再去改的话可能对子是限制很可能对子是限制不是什么释放是反的他不是激发最好的激发是反而是一张白纸像丁丁今年不是纳入了很多大模型的对丁丁这块一直在观察我觉得他是魔法棒还是挺强大的但是我觉得目前
可能有少部分产生了我说的第一类是真需求对但是我觉得可能绝大部分都是第二类对就大家用一用觉得挺好玩对但这个东西我觉得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对因为它是很早期其实很早期如果不去做这种那个第二类功能也很难发现第一类是的
是的对可能这个也很正常就是一定说这些也是一个尝试吧我觉得目前只是回到我自身的话目前肯定要去做一些 AI 相关的因为资源有限吧所以还是会非常想去先做一些深度思考真的说去各方论证之后如果它是个真场景可能才会去做但这也是可能也会错失很多机会啊是的是的对
其实我前一阵跟那个刘炯还专门聊过 AI 这个东西就是比如说移动互联网其实它从有了 iPhone 对吧有了 iPhone4 这个算是大家这个真正的智能手机出来了然后后来才有了这个这个微信的支付支付宝的支付就支付这块打通了然后整个中国的供应链
跑得越来越好它的整个商业其实是通过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才形成了移动互联网其实就是说现在 AI 这个东西可能连 iPhone4 那个时刻都没到感觉没到还在很早期可能是刚写出了互联网的协议写出了 3W 协议的那个阶段可能还在 iPhone2 iPhone3 对很早期的那个阶段好我们今天和玉博就聊到这儿
雨雀肯定不会是你的最后一个产品是吧对雨雀我会相当于是我曾经的一个老朋友了对保持观众你未来肯定还会有自己新的产品出来对这个是会一直在探索但是目前确实还在思考的路上嗯好
好再尝试好非常感谢啊玉博啊来到我们莫文其中的办公室啊跟我们有这样一次长谈分享了非常多的有意思的话题那我们也期待那个玉博的下一个产品问世吧啊
另外就是大家要去订阅莫问上语雀的这个玉帛的两个专栏一个是玉帛在树上玉帛在树上还有一个是岁叶集对岁叶集其实都是跟树叶有关对都是跟树叶有关他很喜欢树对我很喜欢爬树好那我们今天就聊到这儿那玉帛跟大家再见好的 OK 那就再见好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