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只要肯下功夫,任何人都能像我一样,在家独立进行股票投资,管理自己的投资组合,而不是简单地把钱投进那些买入就忘的指数基金。我始终强调要做好功课,以前我的原则是每支股票每周至少花一个小时研究,但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一个包含5支股票的投资组合,每周花几个小时就足够了。如果你持有的股票超过10支,除非你加入了投资俱乐部,否则管理起来会很困难,因为投资俱乐部会帮你一起做。当然,如果你没有时间或兴趣自己选股,那么最好把钱放在追踪标普500指数的低成本指数基金里。但如果你愿意付出努力,只要有纪律并且遵守规则,普通人就能战胜市场平均水平。
这个节目的目的就是教大家如何投资,提供市场运作的终极内幕视角,帮助大家赚钱,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些股票建议。我想赋予大家力量,从教大家如何挑选优质股票并像专业人士一样投资开始。我会分享我40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以及我曾经管理对冲基金时获得的年均24%的收益(扣除费用后),这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出三倍。这些技巧不仅指导着这个节目,也指导着我目前管理自己的慈善信托基金。
我将分享一些我常用的选股技巧,帮助大家像我一样独立选股。首先,观察每日公布的"新高股价榜单",这是发现潜在股票的一种简单方法。"新高股价榜单"上的股票通常具有上涨潜力,尤其是在市场低迷时,因为只有最好的股票才能在大盘下跌时创出新高。关注"新高股价榜单"上的股票是赚钱的好方法,不要听信空头言论而错过历史性上涨行情。但不要盲目追逐所有新高股价的股票,要谨慎选择。
我通常建议等待"新高股价榜单"上的股票回调后再买入,回调幅度理想为5%到8%。5%到8%的回调提供了较低的买入点,而低于5%可能为时过早,高于8%则可能预示着问题。只有在你确信股票会因自身原因而非大盘走势而反弹时,才应该购买从新高股价榜单回调的股票。确保卖出是因为外部原因,而不是公司自身出现问题。区分受损公司和受损股票的关键在于基本面是否发生变化。
IPO后要谨慎,因为很多分析师会倾向于说积极的话,而忽略了批判性思维。我会根据股票的基本面对股票进行1到4的评级,并乐于在任何上涨行情中卖出4级甚至3级的股票。我认为量化分析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但不能完全依赖它。我更喜欢购买那些拥有优秀管理团队、良好长期发展趋势的优质公司,而量化分析不一定能捕捉到这些因素。
通常情况下,不要直接在新高股价时买入股票,而应该等待回调。很少有情况可以在新高股价时买入股票是合理的,要有耐心。但如果股票非常热门,可以在任何时候买入,但不要一次性买入所有股票。如果看到内部人士在新高股价时买入股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不要理会大多数非实质性的内部人士买入行为,因为这可能是虚张声势。大量的内部人士买入行为是一个强有力的背书。内部人士在新高股价时大量买入股票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他们对股票未来的走势非常有信心。
对公司管理层保持健康的怀疑态度很重要,但不要完全不相信任何积极的事情。内部人士可能在股票上涨后买入股票,因为他们听到潜在收购方的消息。理想情况下,应该在内部人士买入后股票下跌时买入,但这并不常见。
当一只股票有大量的做空头寸时,如果内部人士开始买入股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当一只股票有大量的做空头寸时,如果出现利好消息,可能会导致空头回补,从而导致股价飙升。如果一只股票有大量的做空头寸,并且管理层开始大量买入股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如果一家做空头寸很重的公司宣布进行大规模的股票回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做空者有能力摧毁一只股票,即使该公司的基本面非常好。内部人士买入加上大量的做空头寸可能意味着强劲的牛市买入信号,但要避免做空者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压股票的情况。
如果你进行日内交易,应该将部分资金投资于Vanguard Total Return Fund和Vanguard S&P 500 Fund。了解如何交易可以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投资者。交易围绕核心仓位是一种基本且有用的策略,尤其是在市场波动剧烈的时候。建立核心仓位的方法是分批买入,而不是一次性买入所有股票。当股票上涨5%时,可以卖出部分股票以获利;当股票下跌时,可以买回股票。交易围绕核心仓位是一种谨慎的投资组合调整方式。
了解何时卖出热门股票很重要,以免在股价下跌时被套牢。判断热门股票何时见顶的一个方法是观察分析师的覆盖情况。当一只股票被很多分析师关注时,它的上涨行情可能就要结束了。当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时,投机性股票通常会表现不佳。决定是获利了结还是持有股票以获得资本利得税优惠是一个艰难的决定,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股票的未来走势和税务规划。不要害怕税收,要害怕损失。如果股票持续上涨,你买入的时间可能太晚了。分批买入可以避免一次性买入所有股票后股价下跌的风险。债券抛售会影响股票,因为这会提高无风险利率,降低股票的吸引力。如果只持有少量股票,并且建议获利了结,最好是清仓。对于指数基金,如果一个月的跌幅超过10%,我会增加投资额。对于指数基金,更重要的是投资时间,而不是试图把握市场时机。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