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434|年輕人為何離開都市去種田?青年農民從土地學到的事(生命轉彎處)

EP434|年輕人為何離開都市去種田?青年農民從土地學到的事(生命轉彎處)

2025/3/6
logo of podcast 迷誠品

迷誠品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李承轩
Topics
盧傳期:我從台北長大的都市小孩,放棄房仲工作的高薪,毅然決然南下務農。一開始對農業一無所知,從最基礎的農活學起,例如除草,慢慢累積經驗。我發現農業中最複雜的是人際關係,需要與人合作,才能順利銷售農產品。農夫的工作時間並非固定,而是根據天氣和作物生長情況調整,需要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選擇種植作物時,要考慮季節、市場需求和銷售渠道等因素,例如我一開始種植苦瓜失敗,後來改種玉米筍才成功。有機農業的困難在於病蟲害防治,因為不能使用農藥和殺菌劑,我們透過建造溫室等方式來控制環境,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我建議想從事農業的年輕人,最好先從學徒做起,累積經驗,而不是直接當老闆。租地務農也並非易事,需要與地主良好溝通。隨著規模擴大,需要組建團隊,分擔工作,才能持續發展。我的人際網絡是從互助開始建立的,透過幫助他人,認識了更多資源和人脈。我當初選擇務農,是為了證明年輕人即使沒有農業背景,也能在農業領域取得成功,並希望複製我的經驗,幫助更多年輕人。現在我的工作圍繞著農業展開,包括生產、銷售、推廣和食農教育等方面,也與其他農業從業人員合作,進行直播和農產品推廣等活動。 李承軒:我訪問了青年農民盧傳期,他分享了從都市小孩到務農的轉變過程,以及在農業中所學到的寶貴經驗。他提到農業不僅需要與植物互動,更需要與人合作,良好的人際關係至關重要。農夫的工作時間彈性,需要根據天氣和作物生長情況調整。選擇作物時,需要考慮市場需求和銷售渠道。有機農業的難度高,需要克服病蟲害防治的挑戰。他建議想從事農業的年輕人,最好先從學徒做起,累積經驗,並強調人際網絡和互助的重要性。他當初選擇務農,是希望證明年輕人也能在農業領域有所成就,並將其經驗複製,幫助更多年輕人。他現在的工作涵蓋農業生產、行銷、推廣和食農教育等多個方面,並與其他農業從業人員合作,拓展農業事業。

Deep Dive

Chapters
本單元講述了台北青年盧傳期放棄百萬年薪的房仲工作,毅然決然南下務農的故事。他分享了轉職的契機,以及從都市生活到農村生活的巨大轉變。
  • 放棄百萬年薪房仲工作
  • 南下務農
  • 時間管理的挑戰
  • 都市與農村生活的差異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觉得农业很单纯好像只是跟农作物对话可是其实不然就是农业最复杂的就是人际关系蛤我一直以为很适合 Iron 欸农业如果 Iron 去做的话会很痛苦的原因在于说第一个你要卖东西的话你一定要跟人沟通你不沟通卖不动那你如果你是用很一般的方式在沟通的话除非你今天遇到的是好时机啊要不然 Iron 基本上是卖不到好价钱的

欢迎收听《迷城品 Podcast》放送观点《生命转弯处》在这个单元我们一起聆听不同的生命故事看见工作与生活的不同可能找到前行的方向与勇气

大家好,我是成轩放送观点这个单元最大的特色就是我们经常会邀请不同领域的职人分享百功百业的人生故事我访问过医师、律师、厨师甚至理医师和渔饭但仔细想一想我们似乎还没有深入谈过种田的人

今天生命轉彎處的來賓很特別喔他明明是一個台北長大的小孩可是卻毅然決然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選擇南下務農開啟人生的不同篇章究竟背後有哪一些故事為什麼他會做出這樣的選擇讓我們聽聽他的分享

一开始先让我欢迎今天的来宾卢传奇小卢小卢你好主持人好各位迷成品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农夫小卢卢传奇我觉得小卢是一个很特别的农夫他不是我们传统想象中只有做耕种而已他其实刚刚在开录前有跟我分享他还有做其他不同的事情那今天在短短 30 分钟的节目当中我想要听小卢帮我这个农业小白哦

从带八十龙的角度来跟你请教一下你在农业领域看到的听到的还有你的这些经验跟观察一开始我想要好奇问的是说你本来也不懂农业那后来怎么会踏入这一行

當初我去了中南部讀書讀的是嘉義的中正大學所以那時候才知道說原來鳳梨不是長在樹上那時候念書的時候才知道說原來鳳梨是長在田裡面的這樣子所以小時候我們在讀書的階段就因為在鄉下嘛所以就看了很多田然後就覺得說這樣子的生活好像還不錯就是中南部的生活的步調比較緩慢

然後後來回了台北當了房屋總介房屋總介也不錯但是就是很忙然後再來就是因為我們工作的因素關係通常客人有空看房子都是假日嘛那我們六日就一定不能休息一定要工作久而久之你就沒辦法跟朋友出去玩啊沒辦法有自己的家庭的時間或者是說其他的規劃久了就會覺得說是不是可以找一個有比較多自己時間的事情來做這樣子

你大学的时候是学什么的我大学读的是中正历史系那你那时候对历史是有兴趣的吗也不算是有兴趣就像那个吕杰有没有那个就是我的学长嘛读历史其实我觉得他是训练到一个人的观察跟总结吧因为历史太多了只是说小时候书看比较多然后历史书看比较多所以就历史比较好一点就选择了这个科系这样子对

那后来你毕业之后我很好奇因为你刚刚讲说房仲的工作做了一阵子之后觉得说好像没有这么喜欢但其实我之前在相关报道看到其实那时候做房仲的收入也不差那后来为什么会想要放弃这一件事情然后来接触农业因为你农业那时候等于是完全没有相关的背景经验甚至你家里也没有人是务农的对不对

对我们全家都没有人是务农的那农业背景我是完全没有当初仲介做了大概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那为什么会想说要离开仲介其实主要还是时间上面的因素就是他的时间太长然后变成是客户随时 on call 你就要处理即便你在休假的时候客人有什么问题你就要第一时间处理然后其实自己的时间就变得很少

再加上因为没有什么时间跟朋友出去玩或干嘛的因为年轻人一定要有朋友所以想说那是不是换个工作自己当老板

有一个这个想法对就是自己当老板然后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时间然后自己分配时间这样子再加上说仲介有时候就是在外面跑来跑去其实很累就是我们在台北市穿梭啊骑摩托车也蛮危险的说真的其实台北市的仲介很危险有时候赶然后又找不到停车位所以三不五时还会被开单被开单对那个带看个房子回来可能车上就是一两张违规停车的法

所以后来就想说那休息一下子好了来尝试不同的跑道因为你聊到很多关于时间这个关键因素那我很好奇我们现在来讨论你转行之后开始务农之后大家听众朋友可能很陌生的是那农夫的时间怎么安排他的一天他一年四季大概是怎么规划时间的呢

好主持人讲到时间这个问题好了当初我们做仲介的时候想说时间很长想要自己有自己的时间做别的事情当我当农夫之后我确实可以自己规划自己的时间但是我的时间是永远不够用的你一开始先做学徒对不对对一开始我先学嘛那学是比较简单就是按照我师傅我老板规定的时间出现那平常一天工作基本上是说 8 小时

那 8 小时的话我们如果以正常上班族的观点来看的话可能就是早 8 晚 5 早上 8 点到下午 5 点但是其实农夫的形态就不是这样子因为我们在很热的时候我们是不会在田里面工作的像现在夏天很热我们 9 点前就要休息然后到下午两三点之后才会再回去田里面工作所以我们有时候 9 点要休息早上 4 小时你往回推 5 点至少要开始对你 5 点就要到田里面了嘛

那你 5 點到田裡面你可能 4 點多就要起床準備了所以正常的情況下是這樣子的作業程序就是早上可能 5 點到田裡面然後 9 點 10 點就回去休息那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了你要補眠啊你要吃東西啊你要打電動啊甚至去 social 去聊天然後到下午大概 2 點過後太陽才會慢慢的減緩那這時候你可能 3 點才要去工作

然后少一点你可能会做到大概我们都会做到天黑啦因为凉快的时候做事是最舒服的但是也要看得到所以我们通常就是跟着太阳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结束的时间来调整啊当然有时候下午突然来个午后雷震雨那今天下午就不用工作了那你就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这个是早期一开始的时间规划配合太阳日出而作日落而行但是我们不会做那么久的时间中间一定会休息会自己调配这是学徒时期的时间规划当然有时候也要半夜那细部来讲那个工作的内容是什么比如说播种翻土或者是他后面的菜手就是他的这个一天的细部因为像如果你原本做办公室的话你会很明确知道说我这个月这个礼拜我有一个 schedule

那像我们在农田里面的时候我们的这个 schedule 是长得怎么样呢其实农业小白我永远记得我去当学徒的第一天就是我师父给我一根镰刀然后指着一条大概 300 公尺长的田梗然后上面都是杂草叫你除草就说你先开始除草好了

我印象很深刻我那一条田梗应该花了两天才把它搞定那中间的话我记得我没有带手套也没有带帽子甚至连水都没有我就是小白毛我根本不知道准备什么东西那我师父就跟我说是不是戴个手套比较不会受伤那是不是要戴个帽子才不会被太阳晒到昏倒那是不是该带个水不要说做到一半要喝水又从头再跑一遍浪费这个路程

甚至我連不知道要做到幾點才能休息中午很熱了我還是在那邊除草所以其實就是從做中學是農業最快的方式當然農業你看是很難然後一個小白他可能鋤頭不會拿刀子不會拿

然后很多观念都没有我觉得这都不会很困难而是说农业那个最基础的架构你要去懂它就是农业它从来都不是速成班不是说我今天学的明天马上就独立就可以做了那台湾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想要从事农业他回家或者是某些原因他是直接当老板就是他可能家里面有田他就回去开始当老板

所以才会发生很多人就是出现到种的东西卖不掉啦或是种不好种种因素那因为我是从学徒开始做所以在这我学徒生涯大概两年左右加上我师父的田很大所以很多作物至少我都经历过两次到三次的成长

所以我有經驗值農業我就覺得說他是要一個累積的經驗那如果你只靠自己累積經驗很慢你只要耕的面積夠大他可能每兩個禮拜他就要種一批菜哦頻率是這麼高的對像我自己的菜的話是每週都要種一批菜你如果自己的面積小你就不可能一直種嘛你就會種完就要等可是如果你像我們在學的時候面積夠大的田他可能每一週種一批菜所以我一個月就學了 4 批

所以我就是一直这样累积累积累积累积的很快这个农业经验才会出来那我很好奇你种过哪些东西那一个农人他怎么决定自己要种什么东西其实要种什么东西第一个一定是看季节

春夏秋冬什么季节适合长什么样的东西我举例好了以高丽菜来说台湾人都爱吃高丽菜那高丽菜我们在台湾算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得到可是像夏天的高丽菜是属于山上的高山的那高丽菜它就是要够冷它才好吃所以像我们中南部我们大概是从国立的 9 月 10 月就开始种高丽菜那可能会一路种到国立的 3、4 月那这时候除了可以种高丽菜还可以种什么

冬天的作物都可以种比如说青花菜白花椰菜甚至白萝卜芥菜这些都是属于冬季好那你先知道说有这么多东西可以种的时候你要怎么选那你就要想说你要怎么卖然后你要想这个市场需求大家常说种高丽菜就很像赌博

那像现在这个时候高丽菜一公斤可能剩不到五块钱所以一棵高丽菜只要十几块钱可是贵的时候高丽菜一棵可以到两三百块在台北市里面那有些人他觉得说我想要拼我想要赌这个东西所以他就选择种高丽菜但他其实在种的时候他都完全没把握他要卖给谁然后跟价格会怎么样他不知道从种到采收这个时间间隔多久

高麗菜的話冬季的話這個時候我們大概要抓 70 天到 80 天所以他等於是在賭他兩三個月之後的價錢是不是對他在賭的是台灣整個市場行情的狀態

那我就遇过很多农民就是每个人都觉得我会赌成功那我也看过很多人试了一次试了两次试了三次他不愿意再尝试了我说为什么他说每次都遇到崩盘就是不太可能在台湾这么小小的地理环境里面我的会好别人的会死基本上不太可能可是他们没有试过他们不知道所以我就遇过很多年轻人这样试过一次试过两次试过三次之后他选择了别的作物或者是别种做法

那我们市场上面有一种卖的方法叫做契作就是所谓的契约合作的概念那通常就是会在你种之前就先跟你讲好他需要多少数量然后价格多少会先讲好那当然这个价格就不会是你去市场要跟他赌那个高价来的这么漂亮他就是一个基本价在那边那很多人会觉得说这个基本价吃不饱但也饿不死

但他是很稳定那有些人后来就愿意选择走器座的模式那器座就比较简单就是装盘商需要什么你就种什么给他照他的时间点种这个最简单那还有一种模式就像我早期做宅配就是座屋要自己选客人要自己找那我们先不管客人在哪边好了我们先讲怎么选择座屋好了

最早期我很多作物都嘗試過像我嘗試的苦瓜宅配我想說苦瓜很養生啊這個台北人一定會很喜歡啊殊不知無人問津賣不動原因是什麼因為這些媽媽們不會買苦瓜給小朋友吃即便媽媽們愛吃小孩不吃媽媽也不會買

所以我會知道是小孩子市場主要是要煮給小孩吃然後接下來我就開始種玉米黃玉米那黃玉米我種了一段時間也賣了一段時間是還不錯可是到時候我就思考一個問題我說玉米有多少種品種

有黄的有白的然后有糯玉米然后有甜的然后又有那种不甜的传统的又有双色太多了那我就问主持人好了你一餐玉米可以吃几根了不起一根吧对啊有时候一根有时候两根然后再加上大家喜欢吃的品种不一样所以我种一个玉米没办法满足所有人我要种很多种而且我也不知道我的客户到底喜不喜欢那后来在姻缘机会下人家就推荐我种玉米笋

那我算一算來主持人你一餐可以吃幾根玉米筍應該可以吃個 8 根有些人吃 8 根有些人吃 5 根然後再像玉米筍有幾種就一種只有喜歡跟不喜歡所以我這樣子盤算了以後我就從玉米改做玉米筍所以我的客戶就很多

因為第一個玉米筍小朋友都喜歡吃又可以吃很多所以我原本賣一根玉米的我可以賣十根玉米筍所以我的量會增加我的客戶群也會增加他們只會分喜歡不喜歡那喜歡的這十幾年來到現在都還有客戶持續的在跟我買玉米筍所以我覺得在選擇作物上面就是你要怎麼看這個市場

那當然對一開始從事農業的人來說他不懂可是對我來說我的好處是我是台北人所以我的生活周遭跟我的環境是在消費地我們等於是用消費地的觀點來看生產力那這樣就會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所以选择大概是这样的选择我觉得你刚刚讲这个最后一个点很有趣是说因为你是一个台北人过去我们觉得说你从小到大都在台北生长要转去务农好像是一个劣势可是我从你的身上看到另一个优势是因为你的观点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所以你在选择要做什么的时候你可能也有一些不同的做法

那这个就要聊一聊你的成长经验因为我知道你后来务农之后你会去走所谓的有机农法这跟你小时候你们家里面有关系吗你们非常在意比如说养生这一块吗

小时候因为我父母他们都是在福治体系工作所以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有机农业这一块那其实就是因为小时候就开始接触了那我小时候我记得我看过一本漫画叫做夏子的酒那像这个东西就影响我蛮多的其实我小时候有一个理想就是我想要开一个农场

开一个很大片的农场然后养一些动物啦然后可以朋友来玩这样子但是这个农场跟我现在的农场的规模实在是不一样就是我想很美好就是一块地然后上面有牛啊有马啊然后你想的是 Facebook 那个开心农场吗有点像飞牛牧场那种感觉啦

这是大概是我小时候想做的事情那有机的话因为小时候都接触有机嘛所以就知道说怎么样的种植方式是对人比较好的也没有特别选择就是因为本身接触的就是有机的所以我选择就是我只会做有机的我其他的也没有去考虑过

没有谁比较好没有谁比较不好而是个人选择的种植方式因为你知道这几年就是很流行讲什么 ESG 环境永续这些那我很好奇可能可以帮大家科普一下有机的农法它跟一般传统栽种它差在哪那难度难在哪

有機農業的定義上面就是他不使用農藥然後也不用除草劑化學肥料所有化學的製品基本上都不會使用這是最基本的那他還有很多的要素比如說不能被汙染到啦然後他的種子種苗的來源也是要穩定的然後必須做很多的田間紀錄可是可追溯的跟現在產銷履歷一樣意思他是可追溯的

那一般的农法的话基本上就是生病或是长虫的时候就一定会用农药或是用一些药品去处理这个植物它才会长得好那我觉得最差别是差在农药的部分因为有一部分真的是要牺牲给虫来吃掉你说如果种有机的真的是连一个虫洞都看不到的这个要真的很厉害所以有机困难的在于就是说第一个是虫的问题

那再来就是病害的问题像这个季节好了可能就会起雾那我们都知道雾里面其实会有很多的菌今天你的农地上面起雾了代表这个菌就已经附着在你的作物上面那一般来说冠型的这时候就会喷杀菌剂他就会把菌杀掉让这个作物可以正常的长

可是有机的没有杀菌剂所以这个菌它就会附着在植物的表面上面然后因为可能植物都会被虫咬或者有些伤口这些菌就会进到植物体内它就会烂掉所以为什么有机的东西比较容易烂原因就是因为它没办法杀菌

那其实杀菌因为它是化学的所以在有机的里面就把它排除掉就不能使用所以我觉得困难大概在这边那面对菌跟虫有机的方法要怎么对抗所以我们会盖温室就是用环境保护对像我们种植的有机蔬菜大多都种在温室里面

那温室里面我们就可以比如说我们把帆布放下来所以雾气就不会进来或者是我里面有电风扇所以我早晨起雾的时候我可以快速的把雾气给吹掉可以让它排风

只要少了那种潮湿的环境菌的增长就不太会有那我们会往此保护它所以虫就不太会进来了解因为你刚刚分享这些其实都是你慢慢慢慢累积的经验那你在开场的时候有聊到说有很多年轻人他可能直接返乡去接原本家里的务农工作的时候他缺乏了这一些经验那我也想要帮就是比较年轻的听众朋友问的是说假如今天啦有一个人他本来在台北上班然后他很豪迈的说好了不做了我要回去种田了

第一個 田從哪裡來啊如果有家業的人跟沒有家業的人他怎麼樣去找到一塊田可以種如果有這樣子的年輕人如果他沒有地 他想要來我真的會良心建議他千萬不要因為你一開始是這樣吧不是啊 我有師父啊我一開始找好師父我才去的啊

所以如果说你自己没有一个跟的人你觉得一开始这样是没有办法的千万不要这样做你大概三年内你就会被一屁股栽然后再回台北去工作

除非你們家裡面有很龐大的土地如果你是沒有土地的人那你要租田地其實沒有那麼容易啊你一個外地人如果到鄉下甚至你回家好了其實這些地主都是長輩們那長輩其實他雖然可以把土地承租出來可是他們也希望他們的土地是被良好的對待

所以他们会三不五时的去看他们租出去的土地你有没有认真做有没有长很多草啊或是种乱七八糟因为人家知道那块是他的他就会没有面子他就会在这个村里在乡下里面他就会被人家讲话所以通常遇到这种状况长辈就会把土地收回去然后再加上说你可能人生地不熟或者是你没有经验那基本上长辈是不会把土地随便的租给你的

因为在乡下哪块地是谁的大家都知道那你的地被搞得很乱土地的价值也会下降所以是面子之争所以也不好租当然我们中南部还有一种地也可以租它就不是看面子它就是台塘的土地公家的感觉对 但台塘的土地它的条件就没有那么好条件是指什么耕作条件台塘土地就是很大块然后都没有规划

你要必须投入很多的成本所以你投入成本会太大不像我们在一般民间跟长辈租的土地马上租马上用和台长租的土地可能也要花个半年以上的时间那成本高然后加上种种条件的因素所以不见得新手会建议这样走

好那搞定第一个问题第一个是先厘清有没有地可以种第二个假设有地可以种一个人他要开始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要做的准备是什么他会面临的工作环境是什么因为我很好奇在职场工作在办公室你有同事有主管有老板可是像回去种田这件事情他就是一个人的作业吗还是像走到现在其实你会有团队会有所谓的伙伴吗

當初大家務農一定都是自己一個人在你有限的面積跟你有限的時間裡面把它發揮到極致那當然你一個人也不是說就是一個人這麼簡單啦因為有些大型的農機具是需要靠別人幫忙所以打電話請專業的人來那個你可以定義他為合作夥伴但他們就是收錢辦事他們不會跟你一起承擔風險

那到某個程度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面積你養不活自己就是可能面積太小然後你可能做不完事情那時候你要抉擇是你要請工人花 part-time 的錢然後再來就是你要不要花全職的請另外一個員工換你當老闆那我一路走來一開始我是自己一個人然後但是我發現我的面積想要再擴大的時候我一個人的時間已經不夠用了

可是如果我請一個人好像我賺的錢全部都要給他我就沒有錢賺啊這時候你就要抉擇就是一件事那我那時候悟到一個道理啊就是說你要成長之前你要先犧牲

尤其是农业就是我今天我要扩大我不是说我已经赚了很多很多钱了之后我才来雇员工帮我分担因为你没有这些员工没有这些团队伙伴你根本没法赚到这些钱所以他就是一个过渡期所以一开始这个点有些人就是挣扎会过不去那我是一开始想好因为我知道我一个人虽然我现在年轻但是我慢慢的会老

我的能力会衰退所以我需要有团队伙伴来弥补这个不足的地方这样我才能够走下去要不然我在原地如果不前进就是衰退对我而言就是这样子的概念所以我就很快的找人然后训练自己团队的伙伴那我的工作就变成是我要负责全部的管理当然这种一级最劳累的事情我可能就不用碰那么多

除了工作伙伴以外我也想要多聊这个人际网络的部分就是你刚刚讲完你们早上工作然后中午可能可以去休息去 social 一下然后下午再回来这个所谓在农业社会里面的这种 social 它是什么比如说像我看报道说你也要去参加一些公庙吗然后认识一些不同的人吗

呃农业大家觉得农业很单纯好像只是跟农作物对话可是其实不然就是农业最复杂的就是人际关系蛤我一直以为很适合 Iron 诶农业如果 Iron 去做的话会很痛苦的原因在于说第一个你要卖东西的话你一定要跟人沟通你不沟通卖不动是

那你如果你是用很一般的方式在沟通的話除非你今天遇到的是好時機啊要不然 Iron 基本上是賣不到好價錢的那你要去做那個 Banana 是什麼就是說我們就是打好人際關係嘛所以我們會一開始幾個好朋友可能有人會需要幫忙就人手不夠其他的農民互相幫忙對第一個一定是以幫忙為主就是從幫忙開始做嘛

那你要想喔今天我的作物跟他的作物别不一样最需要帮忙的时候就是采收那你去帮忙他的时候你可能就会认识到来帮他运货的货运业者那你是不是可以认识到来收购他的盘商然后你是有可能认识到帮他来采收的采收工人

所以农业的人际关系就是从帮忙的路上开始认识不同的资源的人那你认识了一次人家知道你会出去帮忙然后沟通接触之后你的人脉就打开所以他是从一个互助开始对我的理解他是从一个互助然后去帮忙出去的那农业社会就是这样子啊就是你认识的人越多你能够得到的资源就会越多

那如果你只是想要从别人身上得到好处可能就路走不宽可如果你是从互助的观点先出发的话你自然而然人家就会来帮你所以人际关系我觉得在农业里面很重要我觉得这样听起来其实这个互助啊或者是这种利他的心态也许部分业态各行各业都要有这样子的种子在自己的心里那回过头来我最后想问你假如说时间倒流回到社会新鲜人那个时刻

你还是会做一样的选择吗那另外是我知道你现在也有小朋友了对不对如果说小朋友他之后在职涯的路径上你会鼓励他或者是请向他往哪个方向去发展吗如果再一次的话要不要从事农业开端我应该还是会从事农业开端因为当初我选择要走这条路其实我不是要当农夫当一辈子

就像我当初其实是想要证明说年轻人什么都不会农业都不会的情况下面一样可以在农业上面做出一番的作为那现在应该我有做到这一点那如果重来一次的话我还是会选择原因是因为到现在我也没有接触过别的东西所以这个对我来说已经算是还蛮驾轻就熟的事情了

那你说我当个爸爸之后我儿子我会不会想要他来从事这一份行业其实我觉得就看小朋友自己选择吧现在最好的就是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让我儿子吃得很开心他会跟他同学介绍说这是我爸爸种的那至于说他未来要不要走这一行我觉得就慢慢看吧呃

氣候的變遷然後再加上現在的環境的變化所以農業其實遇到很多的挑戰跟以前像農民力大家都說種田要看農民力你下去看農民力跟現在的時節已經對不上你也沒辦法照著古人的智慧然後你也不能用別人的經驗判斷你必須每一年每一年的去調整所以其實農業蠻困難的

那他必须要有经验像我的经验还算够所以我还有办法这样子做可是未来小朋友如果是下一代的要投入那我还是希望说他要有这个基础对当然我们可以传承可是像我们当初看过很多年轻人回家之后跟父母的沟通也是不好所以这个我相信以后也会遇得到对所以小朋友想怎么样就让他去吧哈哈哈哈

因为刚才最后你有提到说你一开始投入农业的时候你没有觉得一定要一辈子务农你觉得他是从基础学起但你之后会有其他的成长或者是发展好了那我好奇那时候你看到的那个愿景蓝图还有未来是什么因为我们这个单元叫做生命转弯处我觉得大家在转来转去的过程中总是会希望说可以看到一个轮廓或样貌我才有那个信心转过去或走下去嘛

我当初想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当初台湾其实缺乏农业人口然后那时候政府也还没有开始在推说年轻人要返乡务农那我看到这一块就是说我如果是台北人没有农业背景可以在农业上面成功那我的训练的过程一定是有办法复制在别的年轻人身上

那這個時候政府如果想要讓更多年輕人務農那是不是他們就必須把資源投入給我讓我來帶領這些年輕人來做當初我的想法是這樣子那我做起來了可是政府並沒有把資源投入給我他們有其他的管道在做但是也是因為這樣子我在很早期我就確定我要做的方向那我知道農業未來是年輕人要做的事情就是老年人只是會慢慢的離開農業嘛

那台湾人一定要吃我们台湾的很多的农产品不能只靠进口要靠在地生产的所以我当初的框架其实我现在想一想也没有错那只是我换一个跑道就是说我没有办法无限的训练年轻人但是我可以训练一批年轻人跟着我一起成为一个团队然后把农业产值跟这个农业的做法往上拉

就我现在不只做农业生产我也做农业的行销销售推广包含现在最夯的食农教育这一些对就是其实我做的所有事情都围绕着农业这两次在跑然后都没有离开农业那这也是之前有扎根做农夫超办法到现在这个框架

听说现在开始还要做直播跟经纪人了是不是也不是经纪人就是做合作像现在 IG 的这个西部农场大家如果有看过的话博贤这个他其实跟我很像他也是农业小白然后从台北回到云林那我们大概一年多前认识之后就开始慢慢合作嘛

就是我们会探讨说农业议题要怎么做那我们也一起来做直播然后一起来做严选的台湾的农产品那直播已经播了两三次了那效果也都不错然后刚好就有点很像我当初去云林那种感觉

所以就换我现在就是他遇到问题我教他怎么解决然后我们一起探讨因为他们现在短影音的时代也是我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我们算是互相的学习合作农业的专长在我那多媒体的专长在他我们互相合作

我聽今天小盧分享的故事我真的覺得路是人走出來的就是以前我們講什麼比如說地方創生啊 ESG 啊或者是什麼直播帶貨這些東西在十幾年前可能都不存在可是你就是從那個時候你就開始投入然後慢慢慢慢一步走到現在然後開花跟結果

拜拜拜拜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