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特別集|這次國會又在吵什麼 ft. 法律白話文珞亦

特別集|這次國會又在吵什麼 ft. 法律白話文珞亦

2024/12/21
logo of podcast 敏迪選讀

敏迪選讀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洛毅
Topics
主持人:本次立法院修法,特別是選舉罷免法和憲法訴訟法的修改,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迅速的反应。与五月份国会扩权事件相比,此次修法更迅速、更令人震惊,公众反应激烈。此次修法涉及复杂的法案,尤其与宪法相关,需要法律专业人士解读。主持人将对本次修法提出质疑和反驳,并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解答。 洛毅:本次選舉罷免法修法主要針對罷免規定,包含三個主要方面:聯署需提供身份證正反面影印本;選舉後一年內不得進行罷免連署;罷免通過門檻提高。要求提供身份證正反面影印本,增加了連署成本,降低了民眾參與罷免連署的意願。要求提供身份證影印本既能降低偽造風險,也能降低連署意願,這是一個事實。需要討論的是否有必要提高連署成本,以及現有查核機制是否足夠有效。中選會仍然會進行查核,程序不變,現有機制是否需要改進值得討論。洛毅個人認為現行機制沒有太大問題,無需改變;而另一人則認為,如果真的想罷免,身份證並非問題。黃國昌委員過去主張下調罷免門檻,與國民黨和民進黨的立場不同。民眾黨在罷免門檻修法中的立場至關重要,因為它將決定修法能否通過。選舉罷免法規定選舉後一年才能進行罷免,其背後精神是給予當選者一年的觀察期。一年內允許罷免連署可能導致社會資源過度消耗,一年後進行連署更為合理。罷免得票數必須大於選舉得票數加一,忽略了投票率的差異,導致罷免難度過大。洛毅本人並不喜歡罷免制度,認為選舉本身就是一種自作自受的過程。過去七年來,真正成功罷免的全國知名人物只有三次,罷免制度並未造成社會動盪。 洛毅:憲法訴訟法的修法,將對憲法法庭的運作產生重大影響。憲法訴訟法規範了誰可以申請釋憲以及大法官的運作程序。根據限訴法第40條,大法官評議需要三分之二出席,且過半數同意才能做出結果。大法官通常不會隨意缺席會議,除非有迴避的必要。將評議人數固定為15人,可能導致憲法法庭無法開庭。洛毅不認同將評議人數固定為15人的說法,認為應該想辦法補足大法官人數。台灣大法官的提名制度分為總統提名和立法院同意兩個階段,總統提名需符合特定資格。藍白陣營延宕大法官人事案審議,導致大法官人數不足,加上修法可能導致憲法法庭關門。值得討論的是否需要設定憲法法院判決的最低門檻人數。每個國家的憲法法院最低門檻設定都應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而定,不能簡單照搬其他國家模式。台灣大法官的任期為八年,不得連任,這與美國大法官終身制的制度有很大不同,導致台灣大法官人數可能出現大幅波動。台灣大法官人數可能出現大幅波動,因此需要考慮設置最低門檻,但不能簡單地將人數固定。立法委員有權延宕人事案審議,但沒有法律可以阻止這種行為,這可能導致憲法法庭無法開庭。各機關都有憲法忠誠義務,必須遵守憲法規定,不能讓國家機關長期處於無法運作的狀態。立法委員可以否決人事案,但不能無限期延宕。有些國家規定,當大法官出現空缺時,需由代理人繼續工作,直到新大法官選出,避免出現空缺狀態。台灣大法官任期為八年,是否可以考慮在特殊情況下延長任期,需要進一步討論。需要關注的是,如何看待對大法官提名人選的審核和評價。修法後,憲法法庭宣告違憲的門檻提高,未來宣告違憲將更加困難。憲法判決雖然與人民日常生活距離較遠,但對人民權利和生活有重要影響。司法權相對獨立於政治場域,保障人權。修法可能導致國家進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一部分原因是人民對國民黨的不信任。國民黨在執政初期提高罷免門檻和憲法訴訟門檻,是為了鞏固自身權力。國民黨更關注權力鬥爭,而非解決民生問題。最糟糕的情況是國民黨在立法院為所欲為,無法受到監督。目前幾乎沒有有效的煞車機制來制衡立法院的權力。復議機制無效,提起憲法訴訟是制衡立法院權力的關鍵,但目前憲法訴訟機制已被削弱。機關爭議的憲法訴訟方式與針對特定規定的訴訟方式不同,前者是針對不同國家機關在相同職權上的不同意見進行釋憲。在總統公布法案之前,立法委員可以申請釋憲,並要求法院做出暫緩執行 的裁定。新法規定立即生效,但總統是否簽署仍存在爭議,可能存在灰色地帶。憲法訴訟法第47條規定,國家最高機關行使職權適用法律時,可以申請釋憲。在判斷法律是否違憲之前,需要先確認該法律是否生效,以及是否對大法官產生拘束力。大法官可以對自身適用的法律進行釋憲,這並非首次發生。國民黨此舉是對大法官的報復,歷史重演。大法官有權對自身預算法案進行釋憲。目前可能存在兩種創新的煞車機制,但效果仍有待觀察。

Deep Dive

Key Insights

為什麼這次國會通過選舉罷免法的部分內容引起爭議?

這次選舉罷免法修法的主要爭議點包括:1. 聯署時需提供身份證正反面影本,增加了聯署的難度;2. 選舉後一年才能進行罷免連署,限制了罷免的時效性;3. 罷免門檻提高,得票數需超過當初當選票數加一。這些變化被認為會增加罷免的難度,降低民眾的參與意願。

為什麼提高罷免門檻的措施會引起擔憂?

提高罷免門檻的措施會引起擔憂,因為這可能會導致選舉後的監督機制變得更加困難。例如,要求聯署時提供身份證影本增加了聯署的複雜性和成本,一年內不能進行罷免連署限制了選民的權利,而罷免門檻的提高則使得罷免更加難以成功。這些措施可能會削弱選民對不稱職公職人員的監督能力。

憲法訴訟法修法的主要內容和影響是什麼?

憲法訴訟法修法的主要內容包括將大法官會議的出席門檻固定為15人中的10人,且宣告違憲需要9人同意。這會導致大法官會議的難以召開,並且提高違憲判決的門檻。這可能會使大法官在處理重要憲法問題時變得更加困難,影響司法獨立和憲法保障。

為什麼國民黨推動這些修法?

國民黨推動這些修法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未能取得行政權,因此希望通過立法提高罷免門檻和憲法訴訟的門檻,以限制對立黨派的影響力。這些措施被視為是國民黨在立法院擴權失敗後的反擊策略,以確保他們在立法院的優勢地位。

這些修法可能會對台灣的民主制度產生什麼影響?

這些修法可能會對台灣的民主制度產生以下影響:1. 限制選民的監督權力,降低對不稱職公職人員的罷免能力;2. 影響司法獨立,使大法官在處理憲法問題時變得更加困難;3. 增加立法機構的權力,可能會導致行政權和司法權的制衡機制失效。這些變化可能會削弱民主制度的運作。

一般民眾可以做什麼來應對這些修法?

一般民眾可以採取以下行動應對這些修法:1. 上街抗議,表達對這些修法的不滿;2. 打電話或聯繫立委,表達意見和支持;3. 關心和參與政治議題,提高公民意識;4. 支持理智的立委,推動更合理的立法。這些行動可以幫助維護民主制度和公民權利。

Chapters
本段討論選罷法修法的三個重點:身分證影本、一年後才能連署、罷免門檻提高。探討這些修改的優缺點,以及不同政治人物和專家的看法。
  • 選罷法修法包含身分證影本、一年後才能連署、罷免門檻提高三項規定。
  • 提高門檻可能降低連署誘因,但也能避免偽造。
  • 一年後才能連署的規定,旨在讓選民有更多時間觀察政治人物表現。
  • 罷免門檻提高,使得罷免成功更困難,但相對減少社會動盪。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集錄音時間是2024/12/20 19:30】

本集內容 00:01:40 選舉罷免法 00:16:40 憲法訴訟案 00:32:05 最壞的狀況會是什麼 00:35:48 沒有任何煞車機制了嗎 00:46:43 一般民眾可以做什麼 00:54:21 一個法學人的說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