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ig McNeill: 我认为世俗人文主义提供了一个更优越的伦理基础。它建立在理性、同理心和对人类福祉的共同承诺之上,而不是依赖于神圣的诫命或古代经文。世俗人文主义随着我们对彼此和世界的了解而发展,适应变化。它在推进人权、废除奴隶制和同性婚姻合法化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这些进步并非由宗教机构推动。基于神明任意诫命的道德观并非客观,因为如果神明宣称有害的事情是好的,又该如何判断?世俗人文主义的道德观简单而普遍:减少伤害,最大限度地增进所有人的福祉,而非基于对地狱的恐惧或天堂的承诺。世俗社会在幸福感、安全感和平等方面通常优于宗教社会。《圣经》充满了矛盾和过时的道德教条,基督徒常常选择性地遵循与现代价值观相符的部分,而忽略其余部分。世俗人文主义不声称拥有所有答案,但它愿意提出难题并适应新的挑战。世俗人文主义具有包容性,它以人人平等为前提,不关心宗教、种族、性别或性取向。世俗人文主义为伦理提供了一个普遍的基础,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自主性,而植根于单一宗教的伦理体系则排斥那些不认同该信仰的人。世俗人文主义为伦理提供了一个理性、适应性和包容性的基础,它建立在同理心、理性以及共同改善世界的愿望之上。基督教伦理体系存在矛盾和局限性,它要求我们将道德与一部认可奴隶制、压迫妇女和惩罚思想犯罪的古代文本联系起来,而世俗人文主义则要求我们做得更好。
MadeByJimbob: 我认为基督教提供了一个更优越的伦理基础。世俗人文主义的道德基础依赖于一些假设,例如自由意志和正义,这些假设在纯粹的经验主义框架下是无法解释的。从纯粹的经验主义自然范式来看,谋杀行为与飓风一样,都是确定的结果,因此,人格是一个形而上学问题,无法通过纯粹的理性或经验来解释。从纯粹的自然主义立场来看,很难解释自由意志、意图和人格等概念,因为在自然主义中,我们都是化学反应的产物。世俗人文主义缺乏规范性的权威来界定其本身,其道德观基于个人偏好,而这些偏好是会改变的。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历史上发生的暴行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而非道德错误。一个世俗人文主义者可以接受基督教的道德准则,但否认上帝的存在,这与世俗人文主义的观点并不矛盾。世俗伦理体系归结为个人偏好,那么集体偏好使用武力来实施其偏好是否错误?从纯粹的自然主义观点来看,没有不公正可言,那么世俗观点如何解释使用武力来统治所有的人和事?世俗人文主义必须诉诸于自然之上的东西,例如正义,才能解释道德的善恶。世俗人文主义缺乏对正义和善的定义,而基督教的正义观是与神圣秩序相一致的。世俗人文主义无法解释正义和善,而基督教可以。世俗人文主义无法解释尊严,而基督教可以。世俗人文主义缺乏规范性的权威来判断道德的善恶。世俗人文主义无法判断哪个世俗体系是正确的。一个运作良好的社会必须愿意使用武力来维持秩序。如果暴力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秩序而被证明是合理的,那么暴力也可以用来维护世界的秩序。世俗人文主义缺乏义务和责任的来源。基督教有明确的义务,而世俗人文主义没有。世俗社会普遍认为生育是一种自私的行为,而基督教则认为生育是一种义务。世俗人文主义的道德观基于个人偏好,而基督教的道德观基于连贯的体系。世俗人文主义者将道德等同于个人偏好,这与基督教的道德观形成对比。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