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Dubner:我们经常购买一些自己实际上从未使用过的物品,例如书、健身器材等“愿望型物品”,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些物品的购买行为背后反映了人们对自我提升的渴望和对拥有更多资源的向往。反复购买自己从未使用过的物品(例如藜麦)是一种非理性行为,但其背后可能反映了人们对自我提升的渴望和对拥有更多资源的向往。购买未使用的物品,可能是为了满足两种愿望:成为一个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或者成为一个经济富裕的人。对自身未能改变习惯的挫败感,可能会导致“虚假希望综合征”,即对改变的期望过高,最终导致更大的失望。
Angela Duckworth:反复购买自己从未使用过的物品(例如藜麦)是一种非理性行为,但其背后可能反映了人们对自我提升的渴望和对拥有更多资源的向往。购买“愿望型物品”的行为与自我提升和努力有关,人们购买这些物品是为了体验一种“拥有更多”的感觉,即使实际使用率很低。购买未使用的物品,例如藜麦,可能反映了人们对“奢侈”的渴望,这是一种在资源匮乏时获得心理满足的方式。重复购买未使用的物品的行为,可以用“身份认同”理论来解释,即人们通过购买这些物品来塑造自己理想中的身份形象,这是一种快捷的认知捷径,广告商也经常利用这一点。未能改变习惯可能会导致“虚假希望综合征”,但这并不一定比从未尝试过更糟糕。她购买了但未使用多种维生素,这反映了人们在自我提升方面的愿望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
The hosts discuss the phenomenon of buying items with the intention of using them, such as exercise equipment or health food, but never actually doing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