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Dubner:一项新研究表明,追求快乐和自我控制都能带来幸福感,这与传统的‘成就感带来幸福感’的观点相悖。这引发了对目标导向型生活方式的质疑,即是否所有努力追求目标的行为都值得,或者单纯享受生活是否更令人快乐。
Angela Duckworth:许多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比成就更能带来幸福感。这项研究并非完全否定自我控制的价值,而是提出了一种新的视角,即追求快乐的目标与自我控制并不对立,两者甚至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中使用的‘享乐主义’并非指放纵享乐,而是指个体追求快乐的能力和活在当下的能力。
研究者设计了一份‘特质享乐能力量表’,其内容侧重于个体追求快乐的能力,而非单纯的物质享受或娱乐。这份量表更像一份专注力问卷,关注的是个体能否活在当下,而非单纯的享乐。不同科学家对享乐主义的定义可能存在差异,导致理解上的混淆。另一种幸福观量表将幸福分为享乐主义、投入和目标感三种取向,其中享乐主义更侧重于物质享受和娱乐。在该量表中,这三种取向并非零和博弈,人们可以在多个方面得分较高,但由于时间有限,人们仍会对它们进行优先排序。
研究指出,如果能无罪恶感地享受快乐,那是一种很好的状态。延迟满足感源于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人们需要学会延迟满足某些冲动以成功生活。然而,人们也会找到方法让好的行为变得立即令人满足。这项研究基于调查数据,存在局限性,但调查问卷是目前比较好的获取人们想法和感受的方法。追求当下欲望的行为本身就能带来快乐,但关键在于如何避免长远代价。即使是短暂的享乐,也能带来其他方面的益处,从而提升整体幸福感。这项研究与Angela Duckworth的自身经验相符,许多目标导向型的人容易忽略享乐,而她享受快乐的原因在于它能带来多方面的回报,不仅仅是当下的快乐。能够在做事情时不感到内疚很重要,但对目标导向型的人来说,这往往很难做到。自由意志的关键在于协调自己的愿望和想要愿望,如果既想做某事,又想想要做某事,那就去做。
Angela Duckworth:这项研究结果与我的经验相符,许多目标导向型的人容易忽略享乐。我个人享受快乐的原因在于它能带来多方面的回报,不仅仅是当下的快乐。能够在做事情时不感到内疚很重要,但对目标导向型的人来说,这往往很难做到。我自己的愿望就是工作和长远目标,所以我不需要刻意安排休闲时间。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目标,并为此感到良好。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