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 Duckworth:人们在感到疲惫或沮丧时,倾向于寻求熟悉的舒适感,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与心理学中的“单纯接触效应”有关。该效应表明,反复接触某事物会增加对其的喜爱程度,即使最初并不喜欢。此外,恐惧和悲伤等负面情绪会让人退缩到已知领域,而快乐、安全和满足感则会让人更冒险,这与“扩展与建构理论”有关。在压力下,人们倾向于寻求熟悉和舒适的事物,以降低风险。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对新事物的开放性会降低,但这是一种进化解释,在如今安全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尝试打破这种模式,即使在感到不冒险的时候。探索与利用之间存在权衡,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倾向于减少探索,更多地利用已有的知识。青少年时期是冒险和寻求新奇的时期,因为这是适应性的行为,有助于学习。
Stephen Dubner:在不舒适时,人们倾向于寻求舒适感,而熟悉的事物通常比新事物更舒适。在压力下,人们倾向于寻求熟悉和舒适的事物,以降低风险。少量知识可能比完全无知更危险,这与亚历山大·蒲柏的观点一致。作者本人也承认自己有时会对不了解的事情给出建议,这可能是“少量知识”的体现。达克效应是指能力不足的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强的人则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少量知识可能会导致人们高估自己的知识,从而给出错误的建议。研究表明,在学习新技能的初期,人们的自信心会先上升后下降,这与亚历山大·蒲柏的观点一致。人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并非线性关系,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会先上升后下降。人们不仅对显而易见的事物视而不见,而且对自身的盲目性也视而不见,这与丹尼尔·卡尼曼的观点一致。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的“已知已知、已知未知、未知未知”的观点,说明了人们对自身无知的无知。“未知未知”是指人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是一种难以克服的认知障碍。少量知识和大量知识都可能导致错误,重要的是区分无知和误导,以及无意和有意。Dan Kahan的研究表明,在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上,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观点往往越极端,这与确认偏差有关。大量知识并不能避免犯错,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一点,并避免过度自信。完全无知不好,但少量或大量知识都不能保证避免错误,重要的是认识到自身可能存在的盲点。克服达克效应的方法是经验,但获得经验需要时间。阅读丹尼尔·卡尼曼的著作并不能让人免受偏见的影响,但可以帮助建立更好的系统来避免偏见。克服达克效应的方法是成为自己辩论的对手,质疑自己的假设。匹兹堡钢人队主教练Mike Tomlin认为,在压力下寻求舒适感是错误的,应该积极面对挑战,承担责任,寻找解决方案。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