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 Duckworth: 本期节目探讨了人们独自思考的频率以及父母对青春期子女影响力的大小。她个人可以独自思考数小时,但承认这可能是高估。她认为人们难以独自思考是因为现代人过度依赖手机和其他刺激物,难以忍受独自思考的寂静。她还讨论了正念冥想,认为正念的定义是'对当下的非评判性觉察',这与思维游荡很相似。她还谈到,研究表明,心血管运动对执行功能有益,但并不一定意味着运动过程中大脑功能更好。她认为,人们会适应当前的环境,例如,她不记得自己女儿的电话号码,因为这些号码都保存在她的手机收藏夹里。她还谈到,心理学中存在'坏比好更强大'的概念,养育孩子时,首先要避免伤害孩子。她还提到沃尔特·米歇尔认为情境比个人特质对人的影响更大,但这是一种有争议的观点。她认为,父母对青少年的建议可能不会立即被采纳,但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她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说明即使孩子表面上不听父母的话,父母的影响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选择。最后,她提到她丈夫给孩子们写信,这是一种避免直接冲突的沟通方式。
Stephen Dubner: 他认为人们难以独自思考的原因可能是进化使然,人类天生就倾向于与他人互动,而不是独自沉思。他提到,研究表明,很多人宁愿遭受电击也不愿独自思考。他认为,人类大脑拥有比现在更强大、更深入思考的能力,但现代人没有充分利用这种能力。他认为,为了避免过度依赖手机,可以尝试一些有益的思维方式,例如设想场景、回忆往事、讲故事或进行反事实思考。他还认为,写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思维游荡,因为它可以延伸人类的记忆。他还讨论了散步,认为散步可能比人们想象的更有益于思维,许多历史上的创造性人物都是散步爱好者。他认为,独自在城市里散步可以激发他的思考,这比坐着思考更有效。他赞同Angela的观点,并认为写作或散步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对廉价刺激的依赖。他还讨论了父母对孩子影响力的问题,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在孩子10岁后会显著下降,但并非完全消失。他认为,养育孩子就像领导、教学或教练一样,更容易造成伤害而不是取得成功。他认为,父母可能会无意中伤害孩子,因此最重要的就是避免伤害孩子。他最后总结说,米歇尔认为那些会主动寻求育儿建议的父母通常不需要建议,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好父母。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