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 Duckworth:人们购买自己从未使用过的物品,例如健身器材、健康食品和书籍,这是一种复杂的消费行为,可能与身份认同、自我提升的愿望以及童年经历有关。她认为,人们有时会购买一些物品,并非因为他们真正需要或想要使用这些物品,而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成为某种类型的人,或者希望体验一种拥有比需要更多东西的奢侈感。这种行为可能与人们在童年时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有关,也可能与人们对自我提升的渴望和对理想自我的追求有关。
Stephen Dubner:他以自己购买大量从未使用过的藜麦和书籍为例,探讨了这种“愿望型消费”行为背后的原因。他认为,这种行为可能反映了人们对自我提升的渴望以及对自身身份认同的追求。同时,他也指出,这种行为也可能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因为人们明知自己不会使用这些物品,却仍然不断购买。他认为,这种行为可能与人们的乐观主义和对未来的期望有关,但这种想法也可能导致自我否定和挫败感。
Stephen Dubner:他认为,人们的行为可以用两种模型来解释:一是理性的成本效益分析;二是基于身份认同的“适当性逻辑”,即在特定情境下,符合特定身份的人会做出什么行为。他认为,James March提出的“适当性逻辑”模型更能解释人们为什么反复购买自己从未使用过的物品。这种行为并非基于理性的成本效益分析,而是基于人们对自身身份认同的认知和对特定情境的理解。广告商经常利用这一点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Angela Duckworth:她同意Stephen Dubner的观点,并补充说,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身份认同的影响,广告商经常利用这一点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她认为,愿望型消费可能源于乐观主义,人们抱有希望,认为自己将来会改变,但这种想法也可能导致自我否定和挫败感。她还提到了“虚假希望综合症”,是指人们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导致最终失败并产生更大的挫败感。
Stephen discusses his habit of buying aspirational objects, such as quinoa and books, that he never uses, questioning whether this is just a waste or if there's an upside to aspirational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