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 《三体》电视剧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群现代科学家对抗外星入侵的故事,该剧首周观看量达1560万。2023年中国科幻产业收入近160亿美元,同比增长29%。《三体》小说于2008年出版,成为全球现象级作品,其销量超过中国所有出口文学作品的总和。
Jing Su: 科幻小说受到中国政府重视,并得到扶持,催生了科幻产业的兴起。中国科幻作品获得了政府、大众读者和知识分子的支持,这在文学作品中非常罕见。中国经济对科技的依赖促进了科幻小说的发展,有利于人才招聘。中国科幻小说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在20世纪经历了多次起伏,20世纪50年代,中国受到苏联和美国太空竞赛的影响,开始重视科幻小说的普及,旨在激发人们对科学的热情,促进科技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西方科幻作品被翻译引进中国,激发了中国本土科幻创作的繁荣。1949年革命后,中国科幻创作受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20世纪50年代,科幻创作与科学发展存在冲突,引发了关于科幻作品与科学真实性关系的讨论。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科幻小说再次获得发展机遇。80年代初期,中国对市场化改革的担忧导致科幻小说再次受到压制。刘慈欣的《三体》小说推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复兴。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并非连续的,而是经历了多次重生。新一代中国科幻作家与西方科幻传统有所关联,同时也尝试从中国文化语境出发进行创作。《三体》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科幻作家创造了创作空间,促进了中国科幻的本土化发展。19世纪末的中国科幻作品具有实验性和创新性,展现了独特的文化融合。Netflix版《三体》的改编引发了争议,一些中国观众认为其对中国历史的刻画存在问题,并将其比作“西式中国菜”。中国观众对Netflix版《三体》的不满,部分原因在于其对文化大革命的处理方式。《三体》的改编反映了中西方社会对彼此的认知差异。电影《流浪地球》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科幻叙事的影响。中西方在科幻作品中对“英雄”形象的理解存在差异。科幻小说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交流,但不能提供最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