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我今年没有参加任何比赛的计划,更别说出国比赛了。我个人认为,随着大家跑步年头越来越多,在国内参加的比赛也越来越多,慢慢地,眼光应该放眼整个世界,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跑一跑,看一看。
我去年参加了巴塞罗那半程马拉松和塞维利亚马拉松,这让我对出国参赛有了很多经验。我的出国参赛经验比普通人多一些,但与那些几乎不怎么在国内比赛,天天都在国外跑比赛的专业选手相比,可能还不足。
将跑步与旅行结合,特别是出国旅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规划长假比较困难,一年能有三次海外旅行已经很奢侈了。选择与家人还是朋友一起出国参赛旅行取决于个人情况。更倾向于与朋友一起参加海外越野赛,因为越野赛地点通常不在主要旅游目的地,家人可能会觉得无聊。如果与家人一起参加海外马拉松比赛,需要为家人安排一些活动,或者将家人发展成后勤团队。更倾向于带家人参加海外马拉松比赛,而不是越野赛。不要给家人或朋友施加过多的压力,安排简单的应援即可。海外马拉松比赛中,家人的加油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寻找海外马拉松比赛的方法:关注知名赛事、日本runnet网站、寻求当地跑友帮助。日本和韩国的比赛相对容易报名,交通成本也相对较低。去日本参加比赛的成本可能比想象中低。
机票和签证要尽早安排,材料要真实。关于住宿,可以考虑距离起终点较近或交通便利的地方,但要提前预订。比赛日当天,要带现金或信用卡,手机和充电宝也很重要。
嘉宁:我下个月计划去日本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我的出国参赛经验比普通人多一些,但与专业选手相比还不足。
除了疫情期间和2023年,我每年至少参加两场海外马拉松比赛。2024年我参加了巴塞罗那半程马拉松、塞维利亚全马、阿兰山谷BioTMB赛事(三场)、UTMB MCC组别和柏林马拉松。我最早在2015年开始参加海外马拉松比赛,当时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参赛门槛较高。2015年,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出国参赛门槛较高。2015年,我观摩了巴黎马拉松,并参加了柏林马拉松(我的首马)。2016年,我参加了布拉格、芝加哥和神户马拉松。2017年,我参加了东京和卢尔岛马拉松,以及慕尼黑马拉松。2018年,我参加了名古屋女子马拉松和纽约马拉松,并参加了佛罗伦萨半程马拉松。2019年,我参加了东京、柏林和伦敦马拉松,以及波士顿马拉松(观摩)、海军陆战队马拉松和纽约马拉松。2020年至2023年,由于疫情原因,我没有参加海外比赛。近年来,参加海外越野赛的人数逐渐增多。
我很少采用“特种兵式”参赛旅行方式,更倾向于将跑步与旅行相结合。参加海外马拉松比赛可以选择自由行或跟团游,各有优劣。国内跟团游通常并非完全包办所有行程,更多的是提供酒店和参赛名额。国内很多人对跟团游存在偏见,认为会强制购物或安排不好的团餐。国内马拉松主题跟团游主要针对热门赛事和大满贯赛事,其他小众赛事较少。有出国旅行经验的人更倾向于选择自由行。希望大家能够对服务买单,才能提升服务质量。现在信息获取渠道众多,自由行也比较容易。可以使用AI规划行程,但需要核实信息。自由行灵活,成本可控。自由行需要自己安排所有行程,存在不确定性。要拥抱自由行中的不确定性。旅行中迷路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海外马拉松比赛行程安排,比赛放在前半段还是后半段取决于个人目标。如果目标是PB,比赛应安排在行程前半段;如果目标是体验,比赛可安排在后半段或中间。
日本马拉松比赛主要在runnet网站报名。关于装备,建议带两套装备,一套比赛用,一套日常用。可以带一件旧外套,比赛后可以扔掉。可以带一件雨衣。存包问题要提前了解。关于饮食,建议吃自己习惯的食物。胃药要常备。比赛日当天,要带现金或信用卡,手机和充电宝也很重要。如果可以存包,建议把手机和充电宝一起存起来。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