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今天不讀稿】Dcard 的黃金時代已過?!Dcard 現在的狀態如何、流量到底好不好?現在都是誰在用?|志祺七七 Podcast

【今天不讀稿】Dcard 的黃金時代已過?!Dcard 現在的狀態如何、流量到底好不好?現在都是誰在用?|志祺七七 Podcast

2025/5/17
logo of podcast 強者我朋友 by 志祺七七

強者我朋友 by 志祺七七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志祺
Topics
志祺:我认为Dcard目前面临多重挑战。虽然表面上流量数据仍在增长,但相较于竞争对手Threads,Dcard的成长速度已经放缓,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Dcard的流量结构可能存在问题,搜索流量占比较大,而创作者的互动和文章的曝光率有所下降。Threads凭借与Instagram的联动以及更精准的算法,正在迅速追赶Dcard。Dcard的商业模式也面临挑战,主要用户群体是消费能力较低的大学生,难以吸引高利润的广告和导购。尽管如此,我认为现在就断言Dcard不行还为时过早。创业公司经历失败是常态,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新的增长点。Dcard还有资本进行尝试,如果能成功转型,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希望Dcard能够找到新的出路,继续保持其在台湾社群媒体领域的影响力。

Deep Dive

Chapters
探討 Dcard 是否正在殞落。從流量數據來看,Dcard 每月仍有 3000 萬左右的流量,但與其他平台相比,成長速度可能放緩。文章瀏覽量和用戶互動方面,也可能出現下滑趨勢。
  • Dcard 每月流量約 3000 萬
  • 流量成長速度放緩
  • 與 Threads 等競爭對手相比,排名下降
  • 年輕族群滲透率仍高達 90% 以上

Shownotes Transcript

分享财经情势与投资故事

帮你提出不敢问不会问不懂问的投资理财心声不论你在什么样的人生阶段对于投资理财有什么样的想法解锁从容理财为你创造从容投资品味理财的态度生活

所以我覺得或許 Dcard 流量不一定真的變少了但是在商業的世界裡面成長不夠快就是一個非常非常危險的訊號嗨吼大家好我是志祺歡迎回到今天不讀稿在這個系列裡面呢我就會用比較聊天的方式來討論網紅圈啊 YouTube 或者是網路上面的一些熱門話題跟大家分享我的觀察還有想法好那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 Dcard 真的要不行了嗎

因為 Trash 在開始爆紅之後其實很多使用者或是創作者都有討論到這個議題好像感覺 Trash 已經開始把 Dcard 整個壓過去了然後 Dcard 流量感覺大不如前那我自己其實對於 Dcard 應該也算是蠻有想法的所以今天這集我們就要來討論看看 Dcard 現在到底遇到什麼樣的困境然後被 Search 打敗是真的嗎為什麼會這樣子等等但我想強調這個比較是我從創作者還有商業上面的一些觀察不敢完全說是 100%正確的那就請大家參考參考就好

好 那我們一開始就先來問問看第一看是真的有在殞落嗎真的有在殞落嗎我覺得這個其實是蠻有趣的我們如果單從它整個網站的流量來看的話這個說法好像從數據上面來講是有一點點可解讀空間的因為從他們的官方還有第三方的數據來看的話他們的流量其實有持續的在成長而且以目前來說他們至少每個月是有 3000 萬左右的流量那對比於 SIRS 在台灣他們大概是 1000 多萬左右我覺得還是有一段差距

不過這邊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我不太清楚說他們這個流量定義到底是怎麼去計算因為你看喔 Dcard 它是一個頁面一個頁面的它上面只有標題嘛跟簡短的可能文章的概述所以你看進去的時候你要得到一個內容你一定要點進去可是 Strix 不用點進去 Strix 在同一個頁面一個流量下面可能就有好幾篇至少我猜 3~5 篇一定是有

所以講這個 3 到 5 天那他是用 1000 多萬左右去算的話那是不是他其實已經超越了 D 卡這個地方我覺得是值得討論的但是我並不確定他到底是流量怎麼樣不好去講不過我覺得這邊有兩個角度就第一個事情是我們覺得 D 卡在殞落或許並不是他實際的數據的殞落

我觉得这边有几种可能第一种是 Dcard 实际上并没有陨落因为它的数据看起来有在成长第二种可能是 Dcard 它其实真的陨落了但是我们从数据上面为什么看不到是因为这中间有例如说有更多公安公司进来这也是有可能的它撑起了很多空白的流量第三种是它的确成长放缓了

可是它過去累積的被動流量非常非常的多所以呢導致這個數據看起來比較不明顯然後另外我覺得假設它真的有點點殞落了但是我們還是要注意的是它在年輕族群的滲透是非常廣的他們滲透率還是有 90%以上這件事情是很強的幾乎所有某個族群的年輕人都一定會有在用 D 卡的感覺對對對

那可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為什麼大 S 會有這種 Dcard 正在走下坡的說法呢我想到原因可能有蠻多個因為大家習慣講的流量可能比較是一篇文章到底有多少人看這樣子的一個感覺那這個跟商業裡面所講的流量我覺得他定義有的時候會有一點點不同啦確實那第一個呢我覺得他就有可能是因為 Dcard 現在蠻大部分的流量是所謂的搜尋流量

畢竟他們可能之前累積了很多很多的文章的優勢而且明顯有取代以前的這個 PDT 的一些功能所以我們大家想要去買東西或是查評價的時候其實真的還是蠻多人會在 Google 上面去查東西然後找到上面文章這個時候過去他們平台長期累積的這些內容我覺得就有一定的優勢而且他們 SEO 真的做超好

對就是 但是現在 Source 也做了還不錯你插很多東西其實 Source 就跑上來對對對對對但是平台過去長期累積的事情我覺得不是在短期內就那麼容易被打敗的啊但我覺得這個東西就不一定能夠反映出現在大家發一篇文章然後很多人看的那種流量的感覺

那再來我覺得第二點就是這種走下坡的印象很可能是跟競爭對手做比較的在 Dcard 打下 PPT 之後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年齡層沒有什麼其他的選擇但是現在明顯的就是被剛剛跑出來沒有幾年的這個 Thirds 快速的拉近了距離

比如說像是去年 11 月底這個台灣網路資訊中心他們就有發布這個 2024 的台灣網路報告裡面台灣人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排名調查前年 Dcard 他們是第 6 名然後到 2024 年就被 Threads 給擠下去變成第 7 名然後 Threads 目前的佔比有 1.26%Dcard 是佔 0.64 就明顯的是有被追上的而且 Threads 還出現一兩年吧

真的非常短的时间内毕竟他是直接架在 IG 然后直接强硬的导流过去科技巨猴优势可是我们刚刚在这里面可以看到它只是一种相对的就是它相对于其他的竞争对手所以我觉得或许 Dcard 流量不一定真的变少了但是在商业的世界里面成长不够快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危险的讯号嗯

我其實另外想要補充一個我覺得對我們這種一般人來說最有感的是在我剛開始用 DK 的年代其實很容易看到所謂的紙報文就雖然後來大家在講那個紙報到底是多少有點不太清楚但那時候很明顯是大概日文版上的就是要一萬或是接近一萬左右的可是你現在去刷的話你會很明顯看到日文可能破千就會上了甚至有的就幾百個愛心它還是會在日文上面我有挖到蠻多創作者就會抱怨說那個文章數值越來越少那麼以前二三十萬現在可能兩三萬

我覺得對我們來講流量變差的感覺是來自於這裡而且我覺得很多時候是一些事件發起變了以前你很多時候的炎上事件是從 D-card 開始冒出來的但現在大家會直接選擇在 SIR 上面因為它的傳播就是比較廣然後你像之前的 Andy 老師事件基本上大部分是在 SIR 上面開始爆發對我覺得其實跟它速度真的差很多因為你的 D-card 你要累積一定人的看之後它是有辦法被推到 RAM 們被更多人看到可是 TRAZER 是馬上對它就是給你嘛

但我覺得你剛剛在講的這個創作者的事情可能也蠻違反一些直覺的因為理論上面他的使用人數應該是越來越多的

畢竟他們從原本只能鎖定大學然後到後來就是有開放給公眾用車這樣子對你剛剛那個說法是你在暗示 D 卡上面的這些流量是網軍或是公關公司嗎我覺得不能夠完全排除這個說法但是我也不覺得說這就是 D 卡的錯因為你老實說網軍就是每個平台都有而且都非常非常的多但為什麼會感覺到這件事情或許也有另外一個問題是因為他們就是真的開了很多的看板但是他們就把流量給分散掉

然後又剛好沒有一個真的很大的創作者出現所以大家就會覺得說這個互動就被分散的更少了其實這樣看起來一看可能還是蠻強的但我們至少可以保守的講說它的創作者跟觀眾之間的互動變得比以前更弱了你覺得這個可能的原因會是什麼我覺得自己從創作者的角度的話可能會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我覺得是他們演算法的設計就是跟 Meta 比起來比較沒有辦法那麼精準的把讓你感興趣的文章推給你

這個機制其實也是比較後來才推出的啊這幾年才有的對對對 早年的這個主要流量還是來自於熱門看板上面嘛但因為呢這個看板有大有小嘛比如說感情啊時事啊 YouTube 這種就是稍微像是大看板的這種文章你比較容易被看得到那可是你其他類型的看板或是你的個版就算你發了這個文是大家感興趣的但它就是不容易被推出去你看相比於你在 ZARE 上面我們是隨便打一個關鍵字

而且他掌握的是什麼他是掌握的是你連端音你滑到什麼樣子的東西然後你在 Facebook 上面收過什麼 IG 收過什麼他全部都知道所以這些事情他就影響很多很多這就是監控嘛就基本上就是從監控得到更多東西然後來預測你的需求所以我覺得在先天上面這邊就有一個很大的劣勢那這些機制呢就會導致有些小的創作者他很難有機會長大

然後大的創作者可能也會覺得另外的地方更容易得到因為它真的就是一個逐水潮而居的一個狀態所以它就會慢慢地離開一個那個狀況我覺得你這個講法讓我想到之前講的 Paul Kesselman

因為 PowerCats 是一個沒有什麼演算法可言的平台所以後來我就記得大家的做法反而是變成是靠很多的大型創作者把自己的流量帶進去那邊讓這個平台可以一直運作下去那你覺得這件事情在 Dcard 上面有發生嗎我覺得沒有太發生這樣子的事情至少我身邊的這些大型創作者來說整體也不會把 Dcard 當作是主要的發生品

我自己的感覺是我看到大部分一些大的 YouTuber 去 Dcard 發言都是為了發陳青文他不是真的在發什麼東西我先說這個我真的很難證實但我自己的觀察 Dcard 使用者在很多時候比較兇一點真的蠻兇的有可能就只是他呈現出來最後導致的這個氛圍的關係然後對於大創作者的一些態度不見得比較友善所以你會上的基本上都是因為被罵

然後就不是什麼好事所以你沒有想要把自己放在一個一直被罵的環境對對對對對而且你在那邊發了最後你就會導致一個事情是那為什麼你這個東西不來回我你不是常常發嗎你為什麼這個都不來回我那大家就覺得可是我在這上面做這些事情好像確實也不會得到更多的商業合作

那為什麼我要把自己 曝顯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呢我覺得這是很多創作者會想的事情啦我也覺得 Dcard 現在的這個機制它的留言區的風向確實蠻容易受到前幾樓的這個留言所影響的所以呢你就看到按讚數最高的都會跑到最上面但是有時候留言的資訊又不一定是正確的

所以如果被討論的人不上去趕快回的話最後就會產生輿論一面倒的一個狀況所以我覺得大部分的這些 KOL 或是 YouTuber 大家真的會用但是就像你說大家是去澄清一些事情但是不見得會在上面做內容的創作因為這對他的商業生涯來說幫助不大

这个其实就代表说 DK 也很难靠这些大创作者把流量带进去那其实它有一种可能性就是 DK 靠自己去养出一些大型的缘分的创作者好像以前 PowerCast 会有古埃然后会有台通这一类的那为什么 DK 上好像也比较难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其實我覺得之前也是有一些就是他們有辦創作者的一些活動聯會啊 試習啊 等等的我覺得這邊涉及到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就是說累積聲量的大創作者要是什麼除了自我實踐之外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名貨之前嘛那這兩塊其實真的可以在其他的平台經營就好

所以我們來比較就是在名的部分你可以在 Google 你可以在 YouTube 你可以在 Search 上面發這些東西看起來都比較容易被看到我覺得 Search 跟 IG 的聯動確實影響很多事情因為我很常在 Search 上面看到有一個人發了一個有趣的文然後我看到他的頭像覺得這個人好像蠻有趣的或是他講了很多有趣的東西的時候我就點開然後跑到 IG 然後就看一看然後就追蹤所以 Search 的確讓我多追蹤了非常非常多的人

那這就是名的部分這邊給你更多的流量然後讓你跟平台之間的跨平台交流變得更加的順暢所以它可以導致你一個人變得更容易有名那再來就是錢的部分在 Meta 或者是在 Google YouTube 上面你的商案確實比較多因為這是一個主流的形式今天廣告商他們的默認的成規就是我在短影片很多的時候我就是發 reels 我要長影片我就是跑到 YouTube 那 Dcard 這邊可能會嘗試可是它就不是主流然後 Dcard 本身的分類機制也是比較低

所以在這個狀況之下創作者沒有什麼動力在 Dcard 上面發文或者是投入一些資源來進行一些創作那這就導致上面的內容或者是它上面的發展性可能在相比之下就覺得我用別的東西來做好了因為 Dcard 它的內容的格式它是類似部落格型的這種圖文文章在 IG 在 SER 上面它其實不是這個邏輯

那這的確就是等於說你今天你在 IG 這些主流平台你做的東西你不能夠直接的搬到 Dcard 那邊去使用那這樣子就會導致大家覺得那我要額外花心力創作但是我得到的回饋又不一定多那還是比較好但我覺得這邊有個蠻奇怪的地方是因為其實 Dcard 畢竟已經是台灣同類型的社群裡面最大的嘛那理論上應該是蠻賺錢的那為什麼不要多費一點錢看創作者就好

我是覺得沒有那麼簡單啊因為 Dcard 最主力的客群就是主打大學生族群然後後來呢也是有慢慢進其他的年齡層但整體來說他們就是以年輕人為主的一個平台這樣子的這個客群的特性就是他的消費率就是比較低嘛你可以想像我在大學的時候我不知道其他人但我在大學的時候我的一個月的生活費就是五千嗎還是六千塊就是這麼低

我還記得那個時候我就真的沒有什麼錢所以你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能夠做出的消費選擇就是有限所以 Dcard 我覺得它在廣告變現上面它必然比較值虧年輕的用戶對於價格就是相對敏感的我還記得那個時候我買 50 塊的珍珠奶茶或者是 70 塊的珍珠奶茶對我來講是有差的因為我一天就是 200 塊這是我 10%的預算

然後甚至是我今天要不要多吃一碗冰這個事情也是影響很大可是對於一個可能已經有 30 歲以上 20 塊 50 塊確實沒有那麼大的影響我可能為了好他一點點我付他 20 塊我覺得 OK 對對對而且在那個時候大家的時間是 free 的所以你可能很願意花很多時間去找到 A 品項但是你可以跑到蝦皮你可以跑到任何一個地方找最便宜的對對對我就是慢慢滑然後找到一個最便宜的然後就把它買

所以它會導致很多很複雜的事情甚至是一些高單價的商品它不會在 D2 上面投資

可是作為一個廣告或是導購相關的一個生意模式的話你會非常非常需要這些高貿力的商品所以這就導致了它的一些困境如果我們一個平台它沒有辦法賺那麼多錢那它當然就是要分給創作者更多錢它就會更困難那當然最後就會跑成一個循環就是創作者分不到有感的錢那流量跟互動感覺又還好那很多人可能就更容易離開或是單純把這邊當成是一個多觸及的地方

所以这样整个听下来你会觉得 Dcard 前景会非常不好吗因为我也听说他们最近做了很多的尝试嘛什么去日本啊然后之前有开电商嘛然后电商也失败收掉了嘛那你怎么看他们的前景我觉得还是要看你怎么定义这个前景我觉得在创业这个很长的路上你不会单就几个指标性的事件就直接说这个人失败

就例如說我不會因為他電商失敗了或者他進軍還會失敗了我就說你沒救了我比較不會這樣講因為我覺得創業是這樣創業會有一群投資人投資人他會給你很多的錢給你很多錢目標是什麼就是要讓你去瘋你可以想像他就是給你錢就是要當作你的保護傘鼓勵你去做更多更多很瘋狂的事情

而不是說我今天給你中間程度的錢但是我要你做中庸的事情穩紮穩打對穩紮穩打這不是錢就不是這樣用的所以你會在投資的人身上很容易看到很大量的失敗

可是就是因為這個大量的失敗然後他中間可能就是說他給你一億好了然後你每次的失敗你可以燒爆兩千萬所以你就得到了五次就是燃燒然後滿血復活的機會那你就要在這五次裡面找到我可以再成長下去的那個做法所以他現在你說電商沒了去海外看起來好像也沒有很順利但是他應該還有足夠的資本

可以再去做下一個嘗試只要他的資本還撐得住這個嘗試我就不會說他今天可能是前景不好的邏輯本來就是該讓你去試做的他就是要拿錢來給你瘋的當然你說這件事情好不好我覺得見仁見智所以我會覺得大家直觀的直接去講說

啊 D 卡又被打爆了啊 D 卡又怎么样这个现在有点太武断了毕竟我觉得一个公司它真正的不行是来自于它的流通性问题就是它今天的现金已经支撑不住它要付掉的这个钱这是这样子的一个状态但是公司有很多方法可以把流通性撑高嗯

不管是抵押不管是裁员不管是整病各式各样的对对对都可能所以我没有想要在这个时间点就直接讲说他快不行了然后我也觉得有一家公司在做这样子的尝试是蛮好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会说他们现在正在经历他们的痛苦然后以及他们正在面对这个故事当中的这些磨难跟挫折那他们能够撑得过去的话这个故事应该会很好看

要怎麼樣把現在的這個挫折轉變成一個英雄之旅的過程我覺得還是需要經營創業故事好看就在這裡對對對就是你如果你就平步我就默默走就走到很大啊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是什麼就不好玩對就不好看嘛每個公司都要有遇到嘛你說他在現在的股價之前他之前也是暴跌嘛他之前在劍橋事件的時候就被噴到不知道要拿來去嘛川普也是破產了六次嘛還是七次黃仁君也要再破產幾次

是嗎?對啊,中文書也是有差點就爆了嘛那個時候應該每個人都會說他前景不好但是他能不能撐得過去我覺得這是這個人的能力所在啦

我就拉回來了像我們今天可能講了很多的他的問題啊但是我們之所以還願意討論他就是因為他值得被討論他還有他的影響力如果他今天一點影響力都沒有了那就只會我們根本沒有要討論他被忘記才是最可怕的那我也覺得他們要做到現在這樣的事情其實真的是蠻不容易的

那我是作为一个曾经的 Dcard 使用者我当然还是希望 Dcard 能够找到一些性的出路然后继续的前行我觉得另外一个我蛮好奇的是你怎么看 Dcard 现在最大的竞争者 Trez 我觉得 Trez 自己也会面对他的问题因为就是很多人就讲说上面很多人爱吵架然后很多人用一用就心理负担很大然后我知道蛮多创造者也后来就也不想待在上面他也会遇到一样的问题

SIR 上面的衝突當然是蠻明顯的像我記得久編也聊過了葉陽吉這樣子甚至還有一些創作者就因為這樣子直接退出所以我覺得接下來我們也是可以來討論看看就是 SIR 為什麼特別容易炒壓這件事情那就直接再聊一集了再聊個 20 分鐘好啦也是可以但我覺得好像可以用會員影片來試試看好那放個會員影片

那最後也想來問問大家就是你們最近還會用 Dcard 嗎?那有觀察到什麼樣子的變化嗎?歡迎在留言區跟我們大家一起討論喔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就明晚再見囉 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