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強者我朋友】她從文組出身,如何當上 Google 台灣總經理?Google 如何看5年後的 AI 發展?ft. Google TW 總經理 Tina|強者我朋友

【強者我朋友】她從文組出身,如何當上 Google 台灣總經理?Google 如何看5年後的 AI 發展?ft. Google TW 總經理 Tina|強者我朋友

2025/6/15
logo of podcast 強者我朋友 by 志祺七七

強者我朋友 by 志祺七七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Google 台灣總經理 Tina 分享在 Google 工作最爽的三件事,包括免費餐廳、完善的育嬰假和教育補貼制度。她還提到 Google 非常重視員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各種資源協助員工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 Google 提供免費餐廳、18 週育嬰假 (適用於男性員工)、每年 20 萬元的教育補助。
  • Google 重視員工身心健康,提供 EAP 計畫,包含醫療、心理諮商、法律諮詢等服務。
  • Google 的福利制度旨在提升員工身心靈的健康,以利他們更好地工作。

Shownotes Transcript

因為我覺得台灣其實我自己也是台灣土生土長長大我就發現說我在這個經歷下其實我們是在一個資源比較有限的生長環境所以很多事情你在思考的時候我不會去想這件事情我如果要做 10 倍或 20 倍去想那種很大的事情就認知本身就不存在對 因為你很容易會受限你生長環境那我覺得這個也會是台灣比如說你第一個就會說這個要多少錢

做这件事要做很久就是这个事情是一个文化的新术那我觉得他就进到 Google 的工作环境里面可能就会有一点点说啊 Dream Big 什么东西讲大话但他不是那个意义不是在于要为了讲话而是他是希望说你先很无限可能去想我们可以有产生多大的在机会探寻的时候就是要踩油门就是要踩下去对然后也许最后落到不会是十倍最后落到是两倍三倍那也远比你原本只有做一倍

打這個是我覺得跟台灣一般的這個有什麼做什麼的那種思考模式是很不一樣嗨吼大家好我是志祺歡迎回到《強吃我朋友》就算不是 Google 人你一定也聽說過他們號稱打工人天堂的各種福利什麼免費餐廳吃到飽按摩師打遊戲之類的

但也有不少人說,Google 的面試超級難要回答出很奇怪、刁鑽的問題才能進去!Google 真的這麼神秘嗎?今天我們邀請到了 Google 台灣總經理 Tina 一起來聊聊!Tina 在台灣土生土長、大學畢業之後從新創團隊起家,展展在科技界已經有超過 20 年的豐富經驗 2019 年的時候,她成為了 Google 台灣的總經理

而來自超過 45 國的同事共事也帶領台灣成為 Google 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硬體研發基地之一今天我們會跟 Tina 聊聊 Google 的職場文化到底有多神奇什麼樣的人才能夠進入 Google 還有在 AI 時代我們該怎麼準備自己的未來呢?好,那一開始就請 Tina 跟我們的觀眾簡單自我介紹一下吧!大家好,我是 Google 台灣的 Tina

今天很開心能夠參加志祺七七的頻道跟大家分享科技新知好 那今天除了我們之外呢鏡頭外也還有我們的計劃關傑會跟我們一起來聊聊大家好 我是關傑我覺得一開始可以來聊聊一些 Google 的迷思啦因為很多人想要 Google 他們第一印象呢可能就是員工福利超級好啊打工人天堂這樣子聽到你自己在 Google 上班你覺得最爽的三件事情是什麼然後有沒有哪件事情是你進去之後覺得最驚訝的因為志祺剛剛問說打工人天堂因為我這邊現場有同事

我觉得他们可能不见得会觉得是打工人天堂他们觉得这个打工人要求标准很高的一个地方这样子讲到福利的话大家最为所知的就是食物嘛就是我们的这个呃员工餐厅然后有各种各样的食物然后公司也会需要说从健康的角度提供很多很健康好的食物给同事这样子哦另外一个的话因为我今天为了这个我还访问了几个同事他们觉得从他们角度觉得占的是什么

有一个同事跟我分享说因为他是爸爸所以他刚好去年刚有宝宝

那他说我们公司提供了 18 个礼拜的这个育婴假好多哦我刚刚说的是男生哦就是他如果是爸爸刚好有新生儿他是可以 up to18 个礼拜他可以申请育婴假就是照顾刚出生的宝宝所以他就在他太太出院子中心之后他就请了这个育婴假但他好像没有全部请完

但他就希望说他可以在他宝宝刚出生的半年内就是比较好的去跟太太一起去学习怎么照顾宝宝这个是一个我今天有问同事他觉得这个很棒因为这是台湾其他公司他们都没有的然后如果是问我的话我其实很 amaze 的一个是我们公司对于员工的教育补助

然后我们其实每一年如果是台湾员工我们大概有快 20 万左右的教育补助就是你可以上我们有一个申请的网站就是你去报如果这个是跟工作相关的技能的话我们其实你只要把那个课然后你的主管 approved 的话他其实是可以补助三分之二

然后如果你是个人学习比如说我现在就突然就想学个西班牙文但因为你的工作跟西班牙文没有关系但是你也可以用那个补助它可以补助你三分之一

然後我們台灣員工化我們其實是有上限到一年是 20 萬的額度然後我每一年都把它用完哇超讚的這個超讚的欸這個假設說我今天想要學個攝影學個任何的東西都可以像我們有同事就是什麼他們也去報那個什麼上什麼紅酒課啊只是那個紅酒課可能是三分之一申請不是

但是热身请假因为他工作无关这样那根据你的观察就最受同事们欢迎的福利是什么就是有哪些是只有你们才有的特殊福利吗刚刚我们讲到这个育婴以外还有什么我觉得食物这块是通常就是大家最喜欢的一个然后当然我今天就是问了几个同事他们有跟我讲了一些他们觉得从他角度他觉得好其中有一个是我们每一年有一个针对要保健你视力的补贴哦对啦因为可能每天大家

大家在那个电脑前要看然后所以他每一年都会用我们那个眼睛保健的补贴去比如说买蓝光眼镜啊然后就是这个相关的比如说闪光眼镜就是他是补贴说你针对眼睛保健相关的所以这个是好像其他公司没有我们有一个这个

然后第二个是其实台湾蛮多公司有一个 program 它叫做 EAP 叫做 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 那那个主要是我记得应该是劳动部它针对每一个公司因为大家在身心上不只是你把工作做好可能你自己身为一个员工但是你还是一个人那你有可能会有一些比如说

我在财务上面可能有一些遇到一些比如说财务上规划的困难或者是我遇到一些法律纠纷或者是我有一些健康上面的问题我需要找到一些咨询那通常其他公司的做法可能他就会找人家来公司办奖座对但我们全球是有跟一些我们协力的一些像这样专业的合作伙伴

我们会去提供让员工他一年有一个额度他比如说我今天需要一个法律资讯那我就可以去用我自己员工的身份上去申请这样子的一个资源就是比如说我有一个什么

家里可能有一些法律上面需要咨询的事情那我就可以去申请这个因为通常像律师都是要论小时嘛然后有一些像可能有一些人是我现在心里有一些我想要找人谈的那他可能就可以用那个额度去做比如说心理諮商等等所以他其实是一个还蛮照顾员工就是除了你工作以外你自己有很多一些困难的时候你可以有一个窗口可以去做一些讨论因为有可能公司其他

同事有些有時候這種私人事你不想要跟他討論但是公司有提供這個資源那台灣公司裡面我知道有一些公司也有但是我覺得這一個是我問過所有人裡面我們公司提供的那個廣度就是它有可能有 Medical 的啊然後有心理支持啊有健康的啦有法律的就它的那個面向是很廣的我可以想像就是有這些福利它會非常非常的花錢為什麼 Google 會這麼看重這件事情的投資啊

我觉得有几块一块是如果是纯粹是在办公室里面的话比如说像我们的那个咖啡的话他其实最主要是希望说我们营造一个让大家可以互相交流的一个空间所以他认为说我这个比如说餐厅办得好那大家就会很常在餐厅里面遇到就会有很多讨论啊真的有发生吗讨论啊交流是啊是啊是啊我们现在每次有时候餐厅 pick hour 的时候有要抢座位对这个是这个是有的但

刚刚我讲的有几个其他事情我觉得比较是从照顾员工的身心灵比如说像我刚刚提到我同事的那个运营假虽然你也是个员工但是当你的人生进到一个重要的阶段你想要在这几个月里面多一点时间陪伴你的家人照顾孩子然后或者是像我刚刚讲的如果你突然有一些人生上遇到的一些你需要找人讨论的

那我们这些提供资源其实都是让他可以在他自己身心灵上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照顾那当他身心灵稳定的话他就可以好好的工作对所以我觉得是我们是用这个角度出发去思考说我们要提供哪一些福利去帮助我们的怎么办就听起来是蛮天堂的

等下问一下同事但我蛮好奇说现在 Google 因为大家都觉得进 Google 非常困难那依你的观察说 Google 现在可能海归学霸什么硕博士的比例是真的很高吗我不知道我们有没有什么很多海归学霸因为像我就是土龟

就是我就是像我本人就是台湾土生土长长大的然后我自己也就只有念到大学毕业但是我想要讲的事情是可能大家会对于像海归啊或是一些有一些迷思但我觉得我想要说的事情是因为 Google 其实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工作环境所以

我觉得重点不是说你是不是要在国外工作或国外生活过但是因为我们的工作环境会需要跟很多不同文化的同事或不同背景的同事交流所以或多或少比如说你的这个语言沟通的能力或是可以跟不同类型的这个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就会很重要所以

它的本质不是说我一定要海归但是如果假设你在台湾虽然土生土长但是你有能力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去交流的话也是我们会希望可以有机会可以招募的人才

因為這個是一個我們工作環境裡面常常必要的一個技能核心不是那個學歷本身我自己有朋友他是在海外讀書現在也在那邊工作然後他說他遇過最困擾的都是通常都是很多的口音他說像是英文其實英國有英國的口音然後他自己是在美國所以他說有時候他光去英國然後糟糕對方講太快他自己都不知道在講什麼然後甚至有些用詞也不一樣

然后或者像我哥他常常讲到说他的印度同事有时候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一开始真的是听不懂这个 Tina 有遇过吗就是在台湾遇过哇糟糕听不懂那这时候该怎么办听不懂就就请他再讲一遍但我觉得刚刚志祺讲的一个点是因为我们可以等一下也许会聊到就是因为我们刚好上周才刚有我们那个 Google

然后其实我觉得现在接下来科技其实应该是会帮助弥平这个语言的落差对但我觉得我后来发现语意了解这件事情可能还不是最难的但是如果是跨文化不同人的思考模式不同比如说你可能是东方的或台湾的或日本的我们对一些事情的想法会要比较学

以何为贵可是有一些文化它其实是以一个比较是冲突式的方式去沟通的时候你就发现说我跟这些不同文化的人在交流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它怎么那么 push 啊对不对通常就是必须要透过很多次的合作去了解说这样来的文化他们的做事方式是这样那我们台湾人的做事方式的文化是怎样但是语义上不了解的部分我觉得就是如果是问我自己我就是问

然后但我也相信接下来的这个科技一定可以帮助去就是弥平这个中间的落差立峰老师之前遇到他的时候他就有在讲说蓝牙耳机的下一个世代基本上应该就可以具备这样子的能力直接帮忙翻译对对对直接把它翻掉而且那会是非常同步的那语言的隔阂被打开了之后或许过去我们讲中文的这个劣势可能就瞬间就被打掉了

应该是蛮期待的一个未来那再来我觉得在网路上面还有一些人对 Google 的迷思呢是他们会觉得说 Google 面试的时候会出一些假设情境的这种 random question 比如说可能问你怎么开一家甜点店之类的或是怎么样把大象塞到冰箱里面就这个是真的吗这个可能以前也许是有一些像这样类型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的问题比较不会是这样问但是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我们是想要去了解一个人接触到陌生情境的时候他会怎么解决这个陌生情境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可能会问说你最喜欢的 Google 产品是哪一个那如果你是这个产品的 PM 的话你会怎么样比如说改善或加强它的功能那我们就会透过像问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去了解这个人的思考路径跟他对这个事情的洞察是什么

所以他就会比较不像一般其他公司在问的时候你做这个工作怎么样怎么样因为你很有可能你在问像这样问题的时候他是把一些过去经验又复制回答但是我们想要找到的人是因为我们一直要创新嘛然后我们也会一直遇到新的挑战那

如果你不是每次遇到新的全身陌生问题的时候你知道要怎么样去解构那个问题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然后找方法等等的话那这个类型的问题才是我们想要去了解这个面试者是否他的思路是怎么样的那你有没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特殊的这种面试情境题啊如果你问我话有时候我会问说我们才刚这个财报周你对我们的这一次的财报你的看法

是什么那我看了很细耶那总经理就会超可怕的但我说那个问题比较就我刚刚讲的他重点是在于一个是我会想要了解这个人对我们公司的了解程度然后另外一个是他在看待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可能有一些自己的这个见解对对

对那不然你不是本来就是来公司面试你不是对这个公司要有一定了解然后你也可能会觉得说哪一些事情是你觉得你会觉得想要多投入的让我们就是问透过问像这样问题的情境去了解比如说上周我可能还遇到另外一个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很注重合作

精神的一个团队氛围那我们可能也会问一个问题就是说当你发现这个合作团队里面有人被排挤那你可能会怎么做这个真的要先预想过对对可是如果假设你是因为我们要找的那个特质的人是你会发现到说如果今天团队是要协作那你有感受到说现在其实有人被排挤那

如果你身为一个团队的一份子你要怎么样去促进合作跟帮助那个被排挤的同事那个排挤的同事有可能是因为他很心他不了解这个状况那你身为一个团队的一份子你会怎么帮助这件事那会有想到这些事情的这种特质的人才是我们公司想要找的人因为我们希望那个团队之间的那个氛围不会是说今天做这件事情是公司规定要我做而是我有一个希望让团队更好的

一个主动的一个这个思维对然后我们可能就会问一些像类似像这样的问题去了解说这个人的那个特质是不是我们要的那个所谓在 Google 文化下我们希望的那个合作氛围的那个特质

那如果我们今天想要用三个词来去形容典型的 Googler 你会选哪三个第一个是我觉得是好奇心就是 curiosity 就是因为科技的演进一直在变化然后我觉得能够在这样的环境生存的人他必须要对这些新的事情要有兴趣要有兴趣然后要有无止境的好奇心而且那个好奇心知道之后你要去想了解更多等等我觉得在工作环境又要同时大家都具备的一个很大的特质然后

然后第二个的话我会觉得是同理心就是说同理心就我刚刚前面有讲到说因为我们其实是一个非常跨团队协作然后没有很讲究说我们希望团队是有很多多元类型的不论是专长啊跨文化啊这些等等然后我都发现说同事在追求技术的这个突破的过程中其实他也要有一定的这种人文素养的同理心去

然后我觉得这个也是我看到跟其他一般的公司的我觉得这个也是很不一样的然后第三个的话我会想要讲的是 courage 就是勇气这件事情我会想要讲勇气这件事情我觉得现在老实说是有一点点困难的

当然这个困难里面有很多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公司的包袱或等等但我觉得那个勇气是我们每一次想要去挑战新的事情的时候我还是会看到一些同事他们在这一块是愿意每一次比如我们明明做同一件事每年都做一样的事但是我们也还是会希望每年都做不同的做法

去做这件事情那这个其实我觉得也是一定的要有那种创新的这个勇气因为通常会这样做大概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你每次换新做法不见得都结果是很棒很棒但是大家都很愿意去尝试的话那团队才有一个创新创意的动能那我蛮好奇就是如果要集齐这么多的这种特质就是整个团队其实就是一个非常聪明又很强的团队

可是在这样的组织里面你要去怎么建立一个比较良性写作就大部分会变成恶性互相竞争的情况我觉得因为一开始刚刚前面有谈到招募的部分我觉得有一些人的特质其实是要在招募的时候就要先发现了

对因为像那种你会想要立他或是想要为团队好如果你是一个从头到尾都会只想自己的人大概进来你也改变不了多少他其实就已经是那个是一种习惯对不只是习惯我觉得那个是一个思维方式跟价值观那那个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变的那我觉得那个就会是在我们面试的过程我们希望在这个 cultural fit 上我们就可以找到像这样的同事这样那

进到公司之后我们在这个用人上或者是在做考核上其实我们很强调的一些点就是比如说当今天你做了一件事情你知道这件事情不是完全都是靠你自己的你是要跟很多人协作的

那你会不会可以跟别人一起 share 这个光环对那这个是我们在内部一个还蛮我觉得是还蛮大的一个氛围我们所有事情都要几个个不同的专业的人一起做到然后你知道这个事情不是只有靠你自己然后另外一个是当你这个事情做得好之后我们其实内部也很鼓励一种叫做 share with pride 的文化就是说

可能在其他公司可能会说我做这件事情它就是我的独门秘方所以我不想要让别人知道但是在我们公司里面其实还蛮鼓励你有一个好的做法

你试了一次不错之后你就把它写成一个案例分享给其他同事那如果其他的比如说其他市场或其他办公室的同事用了这个做法它产生了更大的 impact 的话那我觉得它其实是一个类似像学习型组织的一个很重要精神就是说对

然后可以把这些好的案例是更快的去复制的话那整个公司都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进步就会更快所以这个是一个团队里面就是你要能够跟别人一起共享这个成果但同时间又会有一些好东西不会藏私你会想要去分享但之前偶尔也会有人说那这样的话会不会都是大锅饭

对就是因为你可能弄但是因为里面会有不同的这个专责的人他都有各自不同的话那我们也会是在不同的比如说在做绩效考核的时候我们也会去看这个同事他基于他的职能知己他应该要做出什么样程度的贡献然后我们必须要在绩效考核的时候很明确的给他我们叫做 two by two 的 feedback 就让他知道说有哪些事情做得好跟哪些部分你还是可以再加强的

我好奇你们是非常量化的在做这件事情吗这个烤鸡的这种打法有办法被非常的数字化或是量化吗

因为不同单位的工作可以被数字化的程度是不同的对那当然比如说业务单位啊或者是有一些其他单位它可能可以量化的指标是比较明确但是有一些工作的内容比较难以量化但是我们因为我们是一个很数据导向的公司所以我们通常在你写你的这个目标设定的时候我们通常还是会希望你要好好想想是你这个东西要怎么被量化

比如说你做了五个 OK 啊那你五个 OK 啊的时间分配跟你影响到的人有多少或者是说你影响到了多少生意或产品就是你还是要找到一些可以做到数据支撑的一些数据去尽可能去量化你的

这个所谓的硬盘我好奇另外一个就是跟矽谷的总部相比就台湾团队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在地的文化然后会怎么样去看待台湾的在地人才的这个优势或者是劣势我觉得这题很有趣的点是说我觉得我的我在 Google 因为我今年已经 11 年了我的观察是因为我们在 2018 年的时候有加入了这个新的手机的硬体团队

然后在这个团队在台湾演进的不同的过程中因为我们有不同的产品部门的团队不持续的在加入然后我发现在这个过程里面我发现我们的整个台湾的这个团队文化其实有一个很有趣的一个叫做 Hybrid Mix 的一个氛围我要怎么讲这件事情就是说因为在矽谷的文化里面其实它是一个很美国导向的

一个文化然后再加上我们公司基本上它还是一个软体出身的网络公司对但是呢因为我们现在在台湾的团队因为我们现在是美国以外最大的硬体研发中心所以我们其实有蛮多的硬体团队在做的工作是在台湾做的那我就发现台湾我们这个就是有美国跟

台系 OEM 文化然后呢还有这个软体跟硬体的文化其实交融在台湾然后我之前在跟我们那个硬体的最高主管我们就在聊这件事情就是说因为我们今年出公司我们又买了一个新的 XR 的团队在台湾然后就觉得公司

应该是有看到我们台湾的人才的很多优势然后我就发现说在这个软跟硬美式跟台式文化里面的那个交流我觉得有一些很有趣的点是说因为你做台式文化其实我们是非常的这个要着重效率因为你一个硬体时间到你没有推出对然后别的竞争对手就推了所以他其实什么时间要 tie to market 是要很严谨的可是

软体的话呢时间到如果这个东西还有 bug 你可以再 patch 一下就是那个做事情上面的这个哲学其实还是有点不一样然后美国的文化跟台式 OEM 的文化也很不一样因为台式 OEM 文化是你可能很多时候在做的时候你还是会以 OEM 客人啊然后或者是这些的要求然后我可能要在很短的时间然后能够在最低成本下去 deliver 成本就是很少

但是同时间就是说像软体的话你又要讲究说很多这个你了解 user 的功能去设计所以我就发现说我们在台湾我不会说有一个固定说台湾特别文化是我也自己一直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我们这个软跟硬台跟美的这个科技文化会在 Google 台湾有一个什么样的交流跟火花但是我相信因为我们在台湾的团队持续的在壮大

所以这个也代表说我们这个融合在台湾应该还不错不然我们的团队不会越来越大然后我们现在其实台湾的团队也在我们 Google 全球的版图里面其实在不论是硬体上面的发展然后这个硬体可能是从 consumer 端的然后另外一个的话是像我们在台湾其实像资料中心大家常常听到的 TPU 其实也是我们台湾的这个相关的团队去设计跟测试所以就发现说

这所有里面 AI 的 end-to-end 都是我们在台湾的团队所以它就融合了一个就是我们想要有创意但是又要有执行力然后这两个就是元素在台湾有一个很好的交流我觉得另外一个大家可能会好奇的是就是除了 Google 团队本身那因为你们应该会接触非常大量的就是台湾长大的年轻人那你会怎么去看这些人的

比如说优势或者他们可能哪些地方可能会觉得比较挑战的地方我觉得跟刚刚我分享的那个点有点像是说因为我觉得台湾其实我自己也是台湾土生土长长大我就发现说我在这个经历下其实我们是在一个资源比较有限的生长环境所以很多事情在思考的时候我不会去想这件事情我如果要做十倍或二十倍去想那种很大的事情就认知本身就不存在

对因为你很容易会受限你生长环境那我觉得这个也会是台湾比如说你第一个就会说啊这个要多少钱做这件事要多少就是这个事情是一个文化的新朔你已经知道了我想事情的时候都会先去想限制而不会去想说我能够 dream big 去想更大的事那我觉得这个也会是在我们公司里面文化里面会很很有这

这不能说冲突就是你会觉得很不适应就什么事情都要先叫我先 dream big 因为我们都希望说你先想十倍那就算最后十倍做不到说不定还会落到五倍可是如果你是用有限资源的角度就想说因为我现在就做这个

这个或是这个我不会所以我就只有做这个那我就觉得说这好像是我看到呃台湾的人才里面可能普遍会有一种心理状态那我觉得他就进到呃 Google 的工作环境里面可能就会有一点点说啊 Dream Big 什么都是讲大话

但他不是那个意义不是在于要为了讲话而是他是希望说你先很无限可能去想我们可以有产生多大的在机会探寻的时候就是要踩油门就是要踩下去对然后也许最后落道不会是十倍最后落道是两倍三倍那也比你原本就做一倍大这个是我觉得跟台湾一般的这个有什么做什么的那种思考模式是很不一样然后另外一个是我觉得台湾的这个因为台湾很小所以其实社会的同质化还是蛮高

就是你遇到比如说就算是台北人跟高雄人其实也没有差那么多没有差那么多对但是因为我们的工作环境里面的这个跨文化或跨背景的人蛮多的比如说我可以跟大家分享是我们现在在 Google 台湾其实我们已经有超过 45 个国籍以上的国际员工在台湾工作我们应该

全台湾外商里面最多不同类型国际员工的一个雇主这样子那你可以想象说他就很像是在一个小小联合国连跟不同跨文化的人合作的时候虽然台湾人还是在我们台湾的办公室的比例是比较高

那你要想说这些人他在来了台湾我们一起在做这些 Global 的 Project 我们要怎么样去协作但是我觉得这种经验反而是你一般在台湾反而比较少的对那我觉得这个也会是对于台湾人才要在一个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工作一个需要锻炼的一个技能我觉得我们刚刚聊完了 Google 的文化

接下来我觉得可以来聊聊 Tina 你自己的故事就是我想像 Google 呢它可能大部分都会是工程师但是其实我们在看到资料的时候有发现说 Tina 你是文组出身的这是什么样子的机缘导致你走进了 Google 然后还当上了总经理其实我从头到尾一开始都没有想说我要进科技然后所以一切都是一个因缘实然就是我的职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刚好有同学要创业然后就是做软体相关开发然后我觉得这件事情很有趣

我就加入了这样因为我对商业的跟国际化的东西就是从念书的时候就一直很有兴趣然后后来又进到了这个 consumer 的硬体然后参与了台湾的这个品牌的全球化然后后来又在这个软体公司然后半导体公司然后现在在网路公司这样子对所以我的职涯历程一直来都是比较是在科技产业的不同环节在发展我的职涯的那

刚志祺有提到就是说因为我对我是念文组没错可是我是对于这个研究商业或了解商业这件事情我一直从念书的时候就很有热忱那为什么最后从一开始工作到后来都科技我就发现说科技这个行业有几个特质是我觉得我很喜欢的第一个就是真的每一个礼拜或每个月都有新东西出来一定要有对对对

沒有的話有點可怕是是是然後因為我是水瓶座就是我們就是很細心研究就沒有就是覺得欸一直有新的東西就會覺得很好玩然後你就一直不會無聊對然後你就會一直被 trigger 然後又去研究喔又有這個又有這個然後我就覺得欸

科技业这件事情是相较于其他行业它的那个迭代是一个很快的那我觉得这个是让我觉得我会被 Keep me excited 的一个特性我觉得这也是 YouTube 会让我感到就觉得好玩的就是每次都不一样马上又有一个 Shorts 了 Google 又拿这种东西砸我了他们要教我做什么 Oh

就是他们害我们那么累的但是就会一直持续的进步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好像探索的人生很多不同的样嘛没错没错然后第二个的话就是刚刚前面有提到说虽然我是一个台湾土生土长长大的一个小孩可是呢这个工作环境就科技这个行业的工作环境基本上还是很国际化的

所以虽然我现在在台湾但是我会一下知道什么韩国发生什么事一下知道可能东南亚发生什么事就是它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工作环境然后这个也是让我觉得我很喜欢的一个点对

对然后通常我还讲说另外一个就是我跟人家常常分享说科技也不用穿制服这蛮重要的是是是对就是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让我一直觉得这个行业是让我觉得很有动力一直持续想要在里面学习跟进步的那你觉得自己走到今天最关键的特质或能力会是什么可能要问我老板

但我觉得可能常常我听到其他人描述的话我觉得一个是我的学习力跟好奇心一直来都是蛮强就是我常讲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我不知道可是我可以学就是我不会觉得说像刚刚前面也提到说我算是文组然后我有时候也会觉得说在科技公司上班我们公司里面的工程师会的程式语言这么这么多所以我觉得这一块是在基本上我还是不会是像他们是专家

但是我就可以去问他们然后我不会我就去学去了解那我觉得这块是一个我一直来在刚刚有分享到说不同类型的质押上一直转换我也是一直用这个精神在学新的东西这样子然后就算中间遇到一些挫折的话可能沮丧个两天但是过两天之后我就是会再

我们再想个方法这样子对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在帮助我在这些职业上经历不同事情的一个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景象

那这过程应该其实也会很繁忙吧现在的这个职务不管是刚刚讲到说 Google 现在人超级无敌多然后还有不同国的文化这感觉职务就是非常的忙那怎么样在工作跟生活当中找到一些平衡会有一些自己的体悟或者是一些管理的方法吗我觉得就是先想好什么事情对自己最重要那

有一个说法叫做大石头跟小石头理论嘛就大石头理论就是说假设你的健康假设你的家人是最重要的那你可能一个礼拜或一个月你就是要先把这个时间空出来给他对然后这个事情就是不要因为别的事情忙就牺牲这件事那这些大石头就是你要先把这些大石头先安进去的那

那小时候的话就到后来就发现说有一些事情其实它没那么重要你就拒绝它对但不是说你不愿意帮忙而是说你就是精力有限你就是要先把你的大时候找到

然后把有品质的时间先投资在大石头上面那比如说虽然工作很繁忙但是我可能觉得我要花时间学习所以我可能每个月投资在学习的时间对我来讲也是大石头可是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说我把时间先花来做事但是我如果没有先对这个事情有了解我先投资我的学习那我有可能做事情是四倍公办吗

对啊就是等于说我把我要投资的大石头先理出来之后然后我要很 discipline 的很自律的把那些大石头先顾好那当这些东西做好其他事情就是可有可无那现在在工作上面的大石头有哪一些工作

工作上面有大事我现在主要在公司在台湾我主要有三个角色一个角色就是我们这个数位广告业务相关的开发的带领这个团队然后另外一个的话是因为我们在台湾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产品跟生意所以我也是很像串联这些不同产品生意的一个对外的代表发言人然后可能有时候会需要去跟政府啊或者是生态系伙伴有一些接触或洽谈合作然后

对内的话因为我们现在有很多跨部门的这个同事在台湾那他们有的人可能是他主管在美国有的主管在新加坡其实他们是不同的部门单位那我就会跟他们在这个台湾相对应产品的这个主管我们会去确保说台湾的办公室的文化然后或者是一些相关的这个员工关系就是对内的同事的这个沟通跟整合也是我的一个任务真的很忙

那因为我觉得很难得请到 Google 总经理然后前阵子的 Go.io 超级精彩我觉得一定要聊一下 AI 我的 Google 回来了等了好久那我好奇听着你自己个人平常是怎么用 AI 工具的有哪些是你觉得你真的很常用都真的很有帮助的东西吗我前年其实开始有在学习使用很多 AI 工具的时候然后我们公司有一个目前应该蛮多人在用的一个工具叫 Notebook LM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用因为我现在其实有在做一些自己的学习自己的学习你就是要阅读非常多的资料然后但是因为上班还有别的事情要读然后这个有所以 Noble LN 是一个我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很天才耶

AI 工具然后他真的是节省了我非常非常多的时间然后另外一个是就刚刚前面有分享是因为我也不是一个 English native speaker 所以有时候我们在写一些内部的信的时候以前呢就是写的时候你就是会一句话写得很绕对那但是呢

因为像有 AI 之后一堆子具对然后或者是说或者是说今天写了一个大概有个结构之后我就说我想要用什么语气然后就丢给 AI 然后他请他再帮忙认识一下然后在就是以前因为你在学习这个英文的时候你就变成是有一个协作的小帮手去帮你做这些事情那不然以前就会觉得说这个好花头脑我不知道这样表达好不好那他才会给你三个选择

对强硬的口气然后这个 action oriented 的口气所以我觉得哦他真的就是在这些事情上帮助我很多

因為我是每天都在用 Gemini 的對 就是剛剛我有分享到那個比如說我在寫那些 比如說英文回信的時候其實我就是跟 Gemini 有非常多的互動的討論現在有時候偶爾會想想說沒有他之前我的日子是怎麼過的那種感覺就是他真的對提升工作上面的生產力是非常有幫助的然後我覺得在這過程當中就會覺得

真的是一个很万用的帮手就是他可以在各个层面上面好像都帮助你把原本你要投注 100%的精力变成现在是 70 分然后就可以把剩下的 30 分凑一凑之后你又可以去做一些新的挑战或新的学习对我觉得情绪价值超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不会还口骂不还口

太过分了等到以后 AI 来投入世界的时候你是那个会被秒掉的那我好奇就是刚刚讲的是个人嘛那 Google 的团队呢因为我们有听说就是目前 Google 可能有 25%的产出都是有 AI 协作的那团队爱用的 AI 工具有哪一些你们有调查过吗当然

刚刚有分享像 Notebook LN 也是蛮多团队有在使用的然后我觉得那个也比较不是说是从 AI 工具而是说像公司它会针对不同部门的一些任务我们第一个会先去思考说这个东西可不可以用 AI 做或者是说我可不可以透过 AI 让这个流程更有效

就是这个好像变成是一个必问的问题就是说以前可能会觉得要用人力去堆积生产力但是现在都会觉得先去检视说借着工作流程里面有哪一些是适合用 AI 去帮助的然后我可以把省出来的人力放在一些一定是要有人去执行或是有人去立的事情然后去做这个工作流程上面的

调整那这个是一个我们这几年一直公司内部有在找到这些可以去透过 AI 优化的一些工作的流程那另外一个的话是因为这个可能是从上面从组织需求的一个角度然后从下面的话其实公司也是非常的鼓励就是说比如说我们去年我们有一个内部的活今年也会我相信今年也会有就是

你如果帮客户用 AI 解决一个客户的问题的话我们就给你两万美金的对一个奖励基金那他就会让大家去提案嗯

然后提案完之后可能就有竞赛然后最后就这个人提的这个 idea 是大家都会用得到的而且这个 idea 很好然后最后这个 idea 它就会被 commercialize 给变成是大家可以用的一个工具然后那个团队就得到两万美金的奖金对刚好最近因为那个去年赢得那个的团队然后他们今年的那个 idea 已经变成是大家要用的一个工具了所以我们就是有上说怎么样从既有工作流程去找到 AI 优化的空间

然后 bottom up 的话也是透过像这样有点像 cloud sourcing 的感觉去鼓励大家说用 AI 去帮忙不论是团队或客户解决问题你觉得未来十年的职场跟之前最大的差异会是什么其实老实说我觉得我根本如果你要问我个人我很难去想象未来会是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但我会觉得说不会学习使用这些新工具的人就会很辛苦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明确的

而且节奏又变得越来越快了对节奏越来越快然后另外一个是我前阵子也很喜欢跟大家举个例子就是说今天有可能 AI 比你情商跟智商都比你高的时候请问一下你到底你的价值在哪里那我会觉得说

好像还是回到人的本质就是说你怎么去找到你自己真心热爱做的事情然后你可以把你的精力集中在这个然后 AI 变成是你的助手去帮助你完成那我觉得你就不会把很多心思花在去做那些事情而是你可以去真的花心思去找到你真心热爱想做的事然后我觉得反而当

那些事情 AI 都能做你要去找到自己真心热爱做的事情反而变得是一个蛮大蛮难的题目怎么找到自己的热情跟北极星变得非常难对所以我觉得这个未来我觉得是会越来越因为你可能以前都会觉得说我要会会计我要会法律不好意思会计跟法律现在 AI 可以帮你而且做超好对那其实它变成不是说你会这些技能

对啊那你要怎么去找到那些你这辈子或是你现在这个阶段你想要热爱想做的事情那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要问自己心里很诚实去问说我现在到底想做什么我觉得这个让我想到的事情是之前我们访问另外一个韩正文制作人叫罗皮迪他也一直强调说你要找你有热情你真是喜爱的事情因为我有这样子你才可以去面对那些在成长过程当中的痛苦

或磨難然後或者是你才會有熱情去發現原來這個東西很有趣所以你可以比別人有更高的視野去看待很多事情做出更有趣的節目但另外我也就想到的事情是如果我把自己設身處地的想為是一個現在的學生我好像會很無助就我今天突然要工作我想到的是以前在 COVID-19 的時候大家的無助是我的工作沒了不見了我該怎麼辦然後現在他們是

我的工作好像也要沒了就我比不上 AI 我比不上這些然後我又沒有像一些已經在公司裡面的這些既有的人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基礎的人脈或者是基礎的展現實力那我到底要怎麼樣證明我比 AI 好他們要怎麼樣的特質他們才可以加入或者是成長你會怎麼樣去看待這樣的事情

我其实反而会觉得刚要进入职场的学生跟已经在职场的人来讲其实我反而我自己会觉得他们的进入门槛反而是比较低的哦怎么说因为我觉得我现在其实遇到蛮多学生他们其实用这些工具都用得非常好很多人用得很好然后

反而是你已经在既有公司工作的人因为有习惯了对然后所以我反而会觉得说其实对于新世代的学生他们在运用跟善用这些工具我反而觉得他们是更没有包袱因为他们不会有已经既有的一些习惯然后去限制他去学习这些新的事情

然后另外一个是我觉得就是要告诉自己说我的学习不是止于说我毕业之后我就停止学习了对我觉得这个观念很重要那这些要踏入职场的学生就回到刚刚前面在聊的事情说我想做什么跟我能够怎么样透过这些 AI 的工具能够更有效率的去完成这些任务我甚至不认为这件事情它会比已经在职场的人不好

对因为我其实真的遇到一些新世代他们在怎么运用 AI 比如画图啊他在做一个企划书我都觉得有一些人已经在公司里的可能都不见得有他们的这个创意所以我觉得反而不用用这个角度去想那当然你今天是去大公司上班跟中小企业上班可能公司的这个接受这些 AI 的新的氛围可能会稍微不太一样但是我觉得对于年轻世代使用新工具这件事我反而是觉得比较没有包袱

Google 台湾有因为 AI 的出现而减少或是冻结一些 job 吗刚刚前面有提到就是说我们会去分析说现在既有的工作里面有哪一些它可能是可以透过 AI 可以更加的自动化但同时间因为我们持续在台湾是增加更多产品任务的

所以我们其实对于这个人才上面的需求是在增加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现在那个这个 Jobs 上面网站的应该还有 200 多个职缺还带这个大家赶快上网可以看一下我帮人资部门宣传一下好那我们拉回来讲 Google AI 本身

就是我看到蛮多的讨论是说 AI 的出现可能对 Google 搜寻会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因为据我所知就是 Google Search 一直都是 Google 很重要的一个产品那现在这些 AI 插播大爆发之后大家可能会觉得我直接问比较快啊那 Google 搜寻会越来越少人用我好奇 Tina 你会怎么去想这个问题然后 Google 是怎么去处理这样的两难呢

其实我们是在 2016 年的 IO 我们的 CEO 就已经对外说我们其实是一个 AI first 的公司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也会听到那个 AFAGO 啊一些 AI 的应用其实 Google 是很早就投入在 AI 相关的事情那

搜寻的话跟刚刚讲到可以 AI 直接给答案这件事情其实我们是把搜寻的精神透过 AI 的力量让它可以被更强化那我觉得有分成两块一个是说今天你身为用户你

的所谓的搜寻可能大家以前可能会认为说我可能就几个关键字因为大家都会想关键字可是大家知道因为现在在多模态的状况下这所谓的关键字有时候是几个字可能是一句话或是一个声音它可能是个图片甚至是一个影片

就是那个资料的格式跟资料的长短已经跟以前认为的几个关键字早就已经不一样了所以大家可能一直在想到搜寻可能都还以为只有几个关键字但搜寻在过去几年其实我们已经进化成是一个多模态的搜寻的格式比如说你也可以是用 Google Lens 照个这个东西诶

这个东西是什么啊它其实也是一个搜寻然后另外一个事情是说我们现在会把在 user 同意的状况下我们会把更多的 personal context 放进这个 user 的这个理解的答案里面因为有时候你找这个东西我们如果不知道你的意图你可能会给的说哦我可能要买一个这个什么枕头然后但是其实因为买枕头原因是因为我脖子酸对我觉得我脖子酸它其实是个后面的意图

那如果我可以透过在了解 user 的这个 personal contact 状况下我可以为给他更多帮助他的讯息的话那这个所谓的搜寻结果它其实也是一个被 AI empower 的一个搜寻结果我在看到网路上面一些讨论的时候很多人会提及到一个 Google 的创新的两

就在讲说如果今天把 AI 这个东西做得更好可是他们现在的这种 Chapot 型的这种 AI 它就可以商到了 Google 的这个广告搜寻的这个广告量的这个收入但是好像又不得不做你会觉得这个创新的两难是真实存在的吗对就是很多人在讨论所谓的创新两难但我们现在在看的事情就是说今天如果这个使用者行为在变化我们认为所有的产品服务我们必须要先 serve 使用者行为

因为当没有使用者在使用这个服务的时候你就没有什么其他商业化空间这样那但是呢当使用者他觉得这个东西好用我们就可以在这个中间过程中找到其中可以商业化的可能性因为毕竟这很多东西它是不可能全部都是免费所以它可能会透过像比如说付费广告啊或是其他的模式去

支持这些活动所以所有的事情还是先从我们让 user 去演进使用我们的服务为先然后之后再去找到商业化的可能其实我们这次在 IO 大会上有跟大家分享一个我们有个最新的这个搜寻里面结合 AI 的叫做 AIMO

那它就会是在我们现在既有的搜寻里面的一个分页它是透过 AI 的方式去产出那些更长然后更直接的这个内容那它也会让我们的使用者有个选择就是说你想要看到各种类型搜寻的结果或者是你到 AI Mode 的分页去看到一些被 AI 整理过的一些更直接

其实我们都有提供这些新的使用者的界面目前的话它是在美国已经有开始推出接下来也会在各个市场跟国家也会陆续推出然后可以提供 user 有一些更直观更方便的一些使用的体验这样子你觉得 Google 的产品跟其他大家可能知道的例如说 OpenAI 的产品或者是现在有一大堆百花齐放的产品 Google 的优势是什么如果是

从我看的话我觉得 Google 优势有几块就是我觉得是我们是水平整合跟垂直整合两道水平整合是我们本来 Google 就有各式各样的应用比如说我们有地图有 YouTube 就是我们有很多很多面对 consumer 的不同生活形态的应用其实我们现在本来就已经在透过这些应用去服务我们的使用者那现在 AI 串进这些不同类型的服务它其实是可以更赋能我们这些服务让 user 更好的使用

那垂直的部分的话就是说当我们要 AI 用 AI 去服务用户服务得更好的时候它其实是需要有很多资源去支撑的比如说算力的资源那我们也是自己有自己的比如说像资料中心的运作然后我们的资料中心里面的这个运算的这些技术也是我们自己团队去设计然后甚至是

成本便宜前面的终端我们也还有自己的手机等等就是我们的这个垂直的这个 end to end 的这个闭环是我们有我们的 end to end 的开发去支持那横向有这些不同的使用你觉得在 AI 加入的这个过程当中未来五年内大家生活会发生什么样子的变化

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因为今年 IO 里面其实讲到蛮多就是我觉得之前可能有时候你在找资讯或思考然后现在可能他还可以帮你行为代理对然后我觉得这个事情很有可能就在接下来的这一两年他应该会有蛮大的变化

就是以前你可能是透过 AI 比如说帮你写东西但是你写完之后你要采取行动现在你也可以去赋予你的 AI 代理人帮你去做行动比如说像我们这次在 IO 大会里面有跟大家分享是比如说我们可以透过因为我以前常常要在一些比价网站上面去找我要买的东西

但是我就可以请我的 AI 直接帮我找找到最便宜的帮我顾然后我可能就是设了一些条件请 AI 代理人帮我看等等然后如果觉得他有符合我要的条件之后他甚至还可以帮我下单对所以我觉得这个会是接下来这一两年会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一个行为就不只是只有在找资讯然后思考甚至是他还可以帮你做行动

我每次想到這種比價相關的事情的時候我就覺得啊我創作者的這個煩惱到底算什麼呢那些大公司現在就要想說哇萬一我公司不是最便宜的之後可能大家都直接用 agent 就把它解決掉那我根本賣不掉我該怎麼辦呢那個煩惱好像比我們還要更大

欸谷谷真的是全面都在我在想有地图了然后我们鱼类也在然后我们工作也会需要就基本上全部笼罩那另外我看到的一个主流的讲法其实是来自 Ben Thompson 那边他在讲说过去的这个创作者生态不管是创作者读者然后搜寻引擎等等的广告商啊大家的生态其实是蛮稳固的

可是随着 AI Chabot 这样子的东西的出现其实创作者会成为最后受伤的人因为直接变成有点像是 end to end 的状态创作者的内容可能会被直接的读取掉但是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分润那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就是 Google 这边会怎么样看待这样的事情

我觉得现在 AI 的工具的加入它可以帮助创作者在产制这个内容的流程上可以更快不论是你要收集资料甚至是产出影音配音等等其实就有蛮多 GenAI 的这些新的 AI 工具可以帮助像我们这次 IO 大会里面有提到的一些像 Vio3 等等的一些新的产品都是可以帮助创作者在这块就让它产制流程能够更效率化

但是当大家所有人都效率化的时候那我的内容要怎么样可以突出这件事情就会变得更快因为所有人都做得到那它就会变成是它把所谓的这个门槛降低了对 平均上调了对 但是

可能要能够优秀的表现的话它的那个门槛其实是变更高的那我觉得这个会对于这个创作者怎么样让自己的这个内容能够有它的独特性然后甚至是品质上面不会是随随便便的一篇内容因为随便便一些内容谁都写得出来那我觉得这个要求其实是会变高的

我每次在想到类似这样子的讨论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还好我们已经先做到这里了因为我觉得它其实是一个信任积累的过程它不管是你让你的相信你的人变多了或者是你让相信你的程度变深了其实创作者在做的事情的这个商业模式的核心其实就是这个东西当越多人愿意相信我们你的影响力就越大

那我现在就会感觉到哇一个新的人他要在他懵懂无知的这个过程当中去累积足够的信任然后这个信任还要超越 AI 他变得超级无敌难得我觉得我自己根本做不到我会觉得因为我觉得其实内容还是有蛮多分重的就是像前面我们聊到是说到底找到那个热爱的点是什么

我觉得还是很重要可是当如果你今天就是因为这个题目很流行大家一窝蜂去做那我就觉得这件事情就是不会 work 因为这种一窝蜂大家去的那就会是里面会有龙头里面他做的比他更快更好更便宜他就会胜出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刚开始做的人如果你没有你自己的独特性嗯

好那今天非常感谢 Tina 总经理精彩的分享那最后有没有什么话想要对我们观众说的呢如果要跟各位观众分享的话我觉得以我自己在这几年在经历这个 AI launch 上面最大最大的心得就是学习跟尝试然后再调整就是千万不要觉得说啊我不是专家我不会用我觉得就是就学了然后就去试了然后试的时候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应用这些工具

那這集就先到這邊如果大家喜歡今天的影片呢,別忘了把它分享出去或是可以點這個地方,看更多的相關影片那麼,今天的志祺七七就到這邊告一段落我們就明晚再見囉,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