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08: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大开眼界还是大跌眼镜?|对话任晓雨x陆鑫

Vol08: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大开眼界还是大跌眼镜?|对话任晓雨x陆鑫

2025/4/30
logo of podcast 赛博对话

赛博对话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任晓雨
陆鑫
高飞
Topics
陆鑫: 我在现场观看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深刻感受到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期待与实际技术水平的巨大落差。虽然机器人表现不佳,甚至摔倒,但现场观众依然给予鼓励和加油,这体现了人们对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关注和期待。然而,许多机器人依赖遥控操作,引发了人们对其是否为‘大号遥控玩具’的质疑。这场比赛更像是一个‘去魅’的过程,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人形机器人技术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与科幻电影中描绘的完美形象相去甚远。 任晓雨: 我认为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展现了该领域的技术积累。人形机器人技术集成度高、难度大,能够完成马拉松比赛本身就证明了其技术实力。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高期待源于科幻电影的影响,而目前的技术水平与科幻作品中的超人类形象存在差距,这需要一个过程。人形机器人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其拟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尚未全面超越人类。 高飞: 我认为马拉松比赛主要考验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包括耐疲劳性、散热性能和整机稳定性等。比赛中,机器人需要在长时间运动中保持稳定,这对于机器人的本体设计、运动控制算法以及散热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任晓雨: 我认为人形机器人比赛应该综合考量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和运动行为能力两个方面。单纯的智力比赛,例如数学题竞赛,并不能完全体现人形机器人的综合能力。而马拉松比赛,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举重、格斗等比赛,则能够更全面地评估人形机器人的软硬件一体化能力,从‘大脑’到‘小脑’,从智力到体力,进行全方位的考验。 陆鑫: 我认为整理家务是一个更能体现人形机器人综合能力的比赛项目。它既考验机器人的智力,例如处理突发情况和复杂任务的能力;也考验机器人的行为能力,例如完成多种多样家务活的能力。一个能够出色完成整理家务的机器人,其软硬件一体化水平必然很高。 高飞: 我同意,整理家务是一个更贴近实际应用场景的测试项目,它能够更全面地展现人形机器人的综合能力,包括智力、行为能力以及与环境交互的能力。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当人形机器人在马拉松赛道上踉跄摔倒、被人类陪跑员“保驾护航”时,观众惊呼“终结者还早得很”!但这场看似滑稽的比赛背后,隐藏着运动控制、散热耐久的硬核技术挑战,更揭示了人形机器人从“遥控玩具”迈向“通用AI载体”的进化路径。

本期节目,赛博对话官高飞与两位重磅嘉宾——动易科技CEO任晓雨、资深科技媒体人陆鑫,从马拉松现场趣事聊到机器人“大脑与小脑”的融合之争,拆解人形机器人如何跨越科幻幻想与现实落地的巨大鸿沟。

赛博对话官:至顶科技总编辑高飞@高飞)

本期嘉宾:

任晓雨:动易科技CEO @任晓雨_动易科技)

陆鑫:资深科技媒体人 @i陆三金) 时间轴

00:01:03 马拉松现场实录:人机同时起跑,人类给机器人加油

00:01:48 科幻电影害人不浅!为什么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期待“严重超纲”?

00:04:42 马拉松考验的是“机器人运动性能极限”

00:05:55 遥控≠低端?揭秘指令集背后的通用AI运动控制技术

00:07:29 阿尔法狗之后,人形机器人的“里程碑式比赛”该是什么?

00:10:58 做饭、刷碗、带娃才是人形机器人终极测试?

00:15:50 机器人门派之争:算法派vs硬件派,谁更接近“全能保姆”?

00:20:08 大语言模型+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奇点临近?

00:24:11 像哪吒一样,用AI灵魂“捏”出适配的硬件身体

00:29:51 朱啸虎“批量退出”引争议:行业泡沫还是战略误判?

00:32:38 为什么非得是人形?“移动+操控+交互”的效率最优解

00:38:25 养老刚需场景:当人类身体衰老,硅基替身如何接管生活?

00:42:45 遥操作:阿凡达照进现实

00:50:11 若机器人数量超过人类,社会将如何重构?

00:58:04 世界机器人发展全览

观看视频版:微博/微信视频号@赛博对话

加入听友群:sinacyber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