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新旗舰手机的清晰度真的有很大进步吗?-摄影早自习第2432天

新旗舰手机的清晰度真的有很大进步吗?-摄影早自习第2432天

2025/3/14
logo of podcast 摄影早自习

摄影早自习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叶梓
Topics
叶梓:我认为现在手机摄影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期,不同品牌和型号之间的拍照效果差异已经非常细微,普通用户很难通过肉眼分辨出高端旗舰机与入门级手机在清晰度上的区别。 我最近评测了小米12、13、14和15 Ultra系列手机,发现即使将照片放大十倍观察,也很难看出不同机型之间的清晰度差异。这种细微的差别在日常使用中,例如在手机屏幕上观看或分享到朋友圈后,经过微信压缩,更是难以察觉。因此,我认为过度关注手机镜头的清晰度并没有太大意义。 相较于单纯的清晰度比较,我更看重手机或相机的使用感受,包括重量、握持感、操作便捷性以及外观设计。例如,一个相机或手机是否美观,是否方便携带,操作界面是否直观易用,曝光补偿是否灵敏且易于微调,屏幕亮度是否足够高,在阳光下是否清晰可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我的使用体验。 我将手机拍照体验比作骑单车,我不关心单车的齿轮和变速细节,只在乎骑行是否舒适。同理,手机拍照功能也一样,入门级到高端机型的功能差异并不大,普通用户无需过度关注参数细节。 选择手机时,我更关注镜头数量,镜头数量越多,拍摄的自由度越高,例如长焦镜头和微距镜头的缺失会限制拍摄场景。屏幕亮度和电池续航能力也十分重要,毕竟拍照过程非常耗电。 总而言之,我认为现在手机的拍照功能已经足够满足日常需求,不必盲目追求所谓的‘清晰度’提升。我们应该更关注手机的使用感受和拍摄的创意,而非一味追求参数上的极致。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32天。

Xiaomi 15 Ultra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前两天小米不是又发了新手机吗,15 Ultra,然后也看到网上有大量的评测。其实我也有一条,但是我那条所谓的评测是针对12、13、14 Ultra,整个这个系列的产品我的使用经验给小米的建议,我使用起来觉得有什么问题的告诉他们。我看反响还不错,在b站上新增了很多新的粉丝。 但是呢,我自己在做这种评测的时候,我其实也是比较纠结的,我不知道你们看过很多这种评测的视频没有,你发现了吗?手机摄影好像已经卷到头了。就是大家的产品都差不多,你说我比那个好多少,是吧?新一代比旧一代好多少,品牌之间有多大差异,博主们都是绞尽脑汁在比,但真的很难比出区别来。就比如说常见的一种评测,就是用同样的焦段,比如都1倍拍摄一张照片,然后左右两台手机来比较,看哪个比哪个清楚那么一点点。说实话,大部分情况下我都看不出来它到底有什么区别,你放大10倍我也看不太出来它有什么区别。或许专业人士是能够一眼看出它俩差异的,但是咱们老百姓真的没必要去关注这个事了,因为都已经那么细微了,你平时拍照也不会放那么大去观看它,对不对?你无非就是在手机屏幕上观看它,或者你就是发个朋友圈,再经过微信这么一压缩,你再清晰它也不清晰了。所以去比较一支镜头的清晰度,我觉得意义是真的不大的。 那我们还能关注点什么呢?在关注器材的时候,我自己更关注的其实是它的使用感受。

Photo by NordWood Themes on Unsplash 如果以相机为例,就比如说这个相机重不重啊,拿在手上抓着舒不舒服啊,然后我的操作方不方便啊……这些事对我来说特别特别特别重要。当然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这个相机好不好看。我就是个颜控,相机好看的话,我就愿意天天背着,徕卡呀富士呀这种的,相机不好看我都不愿意带着出门。

Photo by Arnel Hasanovic on Unsplash 如果是手机的话呢,我也会关注比如说它的拍照界面按钮的位置合不合适,操作方不方便对吧,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比如说有的手机曝光补偿特别灵敏,小太阳往上一拉瞬间就变亮了,没有办法细微调控它就很麻烦。还有屏幕的亮度也确实是很重要,如果屏幕亮度不够,你在阳光下看不清那个屏幕里的东西。过去苹果手机在过热的时候还容易降屏幕的亮度,这点也让我非常烦恼。就这些使用的体验上的东西对我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这个就有点像说我骑个单车,这个单车有多少什么齿轮、什么变速,这东西我都不了解,我也不关注它,只要能变速就行了,我骑得轻松一点。关键是我坐上去舒不舒服,这个车架是不是太大了对我来说,对吧?你屁股是不是难受,这个车凳舒不舒服,这是对我来说特别实际的。因为单车对我来说主要也不是什么很深度发烧的爱好,无非就是个代步工具,所以我就不太关注。 当然了,有发烧友可能会特别关注里边的所有细节,但是我想跟大家分享这个道理就是说现在的手机的功能啊,从这种入门级的到中端的到高端的其实都差不多,大差不离。你拿入门机和旗舰机去比,在不放大观看的基础上,你基本上是看不出什么区别的。

Xiaomi 15 Ultra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那么你唯一需要关注的还是那个镜头的数量,就是手机背面镜头数量多一点全一点,那你拍摄起来可能自由度大一点。比如有的手机只有一支镜头的、两支镜头的,它没有长焦可以用,那确实是有点遗憾。有的比较远的景就拍不着了。如果是有长焦又没有长焦微距的,确实你拍小东西的时候也会少一种效果,这个东西你需要重点关注一下。 然后刚才说的屏幕亮度关注一下,电池的大小关注一下,是吧?我们总不希望拍照的时候拍着拍着没电了嘛,因为拍照毕竟是一个非常耗电的事情,或者你还有什么特别在乎的事情要重点去看一下。至于镜头到底有多清晰这个事呢,我想这是最不打紧最不重要的,因为再便宜的手机都已经能拍出足够清晰的照片了。 好了,今天我就简单分享一点我对现在层出不穷的新手机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我也把我对小米的建议的视频放在了下方,大家有空可以观看一下。稍微有点长,而且讲的不是最新款的手机的事,但是你依然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一是看到我是如何去看待手机这种创作工具的,我在乎的是哪几个参数。另外你也可以看到大量的我用这些已经不是最新款的手机所拍摄的照片、样片。还是那句话,我们凭审美拍好照片,手机的器材其实早就够用了。也欢迎你关注我的b站账号,也是叫做“叶梓玩摄影**”,跟视频号抖音都是一样的,梓是木字旁辛苦的辛,“叶梓玩摄影**”。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32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