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的地震預警關鍵字:國家級警報如何更快更精準?為何地震只能速報不能預報?震央在海底的地震如何監測?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的地震預警關鍵字:國家級警報如何更快更精準?為何地震只能速報不能預報?震央在海底的地震如何監測?

2024/8/16
logo of podcast 誰來讀新聞 by少年報導者

誰來讀新聞 by少年報導者

Shownotes Transcript

接連2天的全台有感地震,晃得讓人好心慌,不知道大家都還平安嗎?這集「新聞關鍵字」單元要跟大小朋友談的主題剛好就是地震。

從昨天(15日)下午5點多發生芮氏規模5.7,震央位在宜蘭縣近海,地震深度9公里的有感地震,在宜蘭地區最大震度5弱,花蓮、桃園、新北市最大震度4級。今天(16日)早上7:35國家級警報再度響起,震央發生在花蓮政府東南方的東部海域,芮氏規模6.3,包括在花蓮縣、台東縣、宜蘭縣、南投縣、台中市、嘉義縣、彰化縣、雲林縣地區最大震度達4級,這也是今年編號第447個顯著有感地震。兩起皆為各自獨立的地震事件。

台灣位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一年發生的地震約有3萬6000個,其中會讓人感覺到在晃動的顯著地震,一年平均也有100多個。今年受403花蓮大地震帶動,後續累計的有感餘震就超過300起,因此也讓大家感受到的地震特別多。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將用4個關鍵字 #震度、 #地震波、 #國家級警報、 # 海底地震儀,帶聽眾朋友們了解關於地震預警的正確知識,藉此掌握逃生的關鍵時刻,降低地震帶來的災害: Q.為何地震只能速報,不能預報? Q.理解地震警報發布的原理,為何大地震時,有人收得到國家級警報,有人收不到? Q.你能看懂地震報告嗎?震度和地震規模有何不同?不同震度該如何因應? Q 如何強化地震的偵測與示警?裝設海底地震儀的重要性與困難度有多高?.

這一集,讓我們來理解地震大小事!

客座總編輯|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 製作團隊|楊惠君、邱紹雯、藍婉甄、吳冠伶、陳思樺

📮 邀請小聽眾們來錄音,歡迎來報名:https://forms.gle/t7cp5vBxwFZhs4B97) ✅ 訂閱《少年報導者》電子報:http://eepurl.com/idk8VH) 💰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bit.ly/3Hkt5Tk) 📮 寫信給《少年報導者》:[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