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學生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並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
許多女學生不敢領取免費生理用品,主要是因為尷尬和擔心被同學議論。部分學校的發放方式不夠隱密,導致學生感到不自在。
台北市在生理用品政策上執行得較好,部分學校設置了隱密的領取方式,例如使用小卡片或自動販賣機,讓學生能更自在地領取生理用品。
高雄市在推動生理用品政策時,部分學校的發放方式不夠完善,導致學生感到不便。此外,部分學生對政策了解不足,也影響了領取意願。
免費生理用品政策對經濟弱勢家庭有顯著幫助,每月200元的補助能減輕家庭負擔,並確保學生在生理期有足夠的用品使用。
部分學校通過設置隱密的領取點、使用自動販賣機或小卡片等方式,讓學生能更自在地領取生理用品,減少尷尬感。
根據調查,約有9%的台灣學生面臨生理用品經濟困難,這顯示免費生理用品政策對這些學生的重要性。
根據2021年的統計,全球仍有51個國家的女性因貧窮無法獲得足夠的生理用品,顯示生理用品平權問題在全球範圍內仍待解決。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也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希望促進月經平權。
當女學生有生理用品的需求時,可以怎麼領取?同學們會尷尬嗎?每座校園的發放方式有何不同?在本集讀報,你將聽到《少年報導者》記者走入校園第一線,實地觀察到的政策推廣現況。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客語節目主持人Tiffany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同步接收台灣值得關注的新聞議題。
📍 讀報文章|教育部年花2億補助中小學生理用品,為什麼許多女同學「不敢領」? https://bit.ly/4h2ZY5c)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