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粵語讀報|教育部年花2億補助中小學生理用品,為什麼許多女同學「不敢領」?

粵語讀報|教育部年花2億補助中小學生理用品,為什麼許多女同學「不敢領」?

2025/1/6
logo of podcast 誰來讀新聞 by少年報導者

誰來讀新聞 by少年報導者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Pat: 本集讀報探討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的實際執行情況,以及政策推行中遇到的挑戰,例如許多女同學不敢領取補助的現象。 Pat: 報導中提到,台北市中山國中透過團購策略,成功提高了生理用品的兌換率,達到九成以上,為其他學校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Pat: 然而,台北市以外地區,政策執行方式差異較大,主要針對經濟弱勢學生,從實體發放、紙本現金券到數位兌換都有,效率和公平性問題仍待解決。 Pat: 此外,報導也深入探討了『月經貧窮』的議題,指出即使有補助,經濟弱勢家庭在生理用品使用上仍然面臨困難,也呼籲更廣泛地將免費生理用品提供到更多公共場所,並搭配月經教育的推廣。 Pat: 最後,報導總結了政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學校免費生理用品放置地點不合理,獲取方式不夠方便,甚至存在尷尬等問題,並提出建議,例如將生理用品放置在更方便的地點,例如廁所,並加強月經教育,創造更友善的環境。 吳旭君: 作為中山國中衛生組長,我積極推動學校的生理用品團購,透過與超商合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流程,提高了效率,也減少了浪費。起初,我們只是配合政策宣傳,但看到學生將領取的衛生巾默默捐出來給有需要的人,讓我開始思考如何讓政策的美意發揮到最大,並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 高宇算: 作為中山國中學生,我感受到學校提供方便獲取的生理用品,消除了月經期間的許多擔心,不用擔心忘記帶衛生用品。 林薇: 作為小紅帽協會創辦人,我認為解決『月經貧窮』需要更廣泛的措施,不應僅限於經濟弱勢群體,更需要在公共場所提供免費生理用品,並加強月經教育,創造更友善的社會環境。 劉冠玲: 作為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員,我認為女性在發現有生理用品需求時,最常發生在廁所,因此生理用品的放置地點應更體貼使用者。公共場所的生理用品普及,不應只著眼於『夠窮』,更重要的是『夠急』,不應以防弊心態面對。 阿喬: 作為新北市國中學生,我曾因月經來潮而需要緊急取得生理用品,但學校的免費生理用品獲取方式不夠方便,且老師的回應不夠直接,這讓我感到困擾。

Deep Dive

Key Insights

教育部每年投入多少資金補助中小學生理用品?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學生提供每月200元的生理用品補助。

為什麼許多女學生不敢領取免費生理用品?

許多女學生因尷尬或擔心被標籤化而不敢領取免費生理用品。部分學校的發放方式不夠隱蔽,導致學生感到不自在。此外,有些學生家庭已有其他社會資源捐助的生理用品,因此不需要領取。

台北市中山國中如何提高生理用品兌換率?

台北市中山國中通過團購策略提高兌換率,每月邀請全校約300位女學生在學科雲平台挑選生理用品款式,統一造冊訂貨,並由超商直送到學校。此舉使兌換率超過九成,成為模範案例。

台北市以外的縣市如何執行生理用品補助政策?

台北市以外的縣市主要限定經濟弱勢學生領取,發放方式包括實體發放、紙本現金券和數位兌換。例如,高雄和彰化結合數位學生證,每月發送198元兌換券,學生可到指定超商自行兌換。

什麼是「月經貧窮」?

「月經貧窮」是指因經濟困境無法負擔足夠生理用品或缺乏獲取管道,導致身心健康受影響的社會問題。全球約有5億人口經歷月經貧窮,包括無法獲得適當生理用品和衛生設施。

免費生理用品政策在學校的執行面臨哪些挑戰?

免費生理用品政策在學校執行時面臨資源濫用、管理不便和學生尷尬等挑戰。許多學校擔心放在廁所會潮濕或無人管理,導致學生不願領取。此外,部分學校缺乏明確的公告和取用指引。

如何改善免費生理用品政策的執行效果?

改善免費生理用品政策的執行效果需要更細緻化的思維和做法,例如將生理用品放置在廁所等方便取用的地點,並搭配月經教育推廣。此外,政策應拓展到更多公共場所,如運動場館和交通工具,以增加便利性。

Chapters
教育部推動免費生理用品政策,投入2億多元經費,但許多女同學卻不敢領取。報導指出,各校執行方式不同,有些學校透過團購提高兌換率,有些則因經費限制或標籤化問題,導致兌換率低。台北市中山國中透過團購策略,成功提升兌換率至九成以上。
  •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免費生理用品政策
  • 各校執行方式不同,有些學校透過團購提高兌換率
  • 台北市中山國中透過團購策略,成功提升兌換率至九成以上

Shownotes Transcript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也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希望促進月經平權。

當女學生有生理用品的需求時,可以怎麼領取?同學們會尷尬嗎?每座校園的發放方式有何不同?在本集讀報,你將聽到《少年報導者》記者走入校園第一線,實地觀察到的政策推廣現況。

🗣 讀報人|中央廣播電台粵語節目主持人Pat

《少年報導者》與《央廣》合作,提供中文、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越語、菲律賓語以及台灣台語、台灣客語、粵語等10種語言,讓世界聽見台灣,更服務台灣廣大的新住民以及外籍家庭,讓不同背景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同步接收台灣值得關注的新聞議題。

📍 讀報文章|教育部年花2億補助中小學生理用品,為什麼許多女同學「不敢領」? https://bit.ly/4h2ZY5c)

📮 許願池留言就有機會獲得好禮:https://forms.gle/t7cp5vBxwFZhs4B97) ✅ 訂閱《少年報導者》電子報:http://eepurl.com/idk8VH) 💰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bit.ly/3Hkt5Tk)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