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74 从“上帝代理人”选举到与时俱进的“神”

EP.74 从“上帝代理人”选举到与时俱进的“神”

2025/6/9
logo of podcast Slow Brand

Slow Brand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尹胤
Topics
尹胤:我对教皇选举这个话题感到惊讶,但带着好奇心来分享观察。这次选举像真人选秀,吸引了大量关注。罗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当选新教宗梁十四世,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籍教皇,他的名字“Bob”让人觉得不像拉丁名字,有点出戏。新教皇虽然出生在芝加哥,但传教生涯主要在南美洲,就职宣言也先用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可以考虑去教会工作。对四个教派的关系进行科普。犹太教是基督教的源头,基督教从犹太教产生。基督教随着东西罗马帝国分裂成东正教和天主教。天主教因腐败等问题分裂出新教,新教认为信徒皆祭司。今天主要讲天主教,因为教皇是他们的精神象征和领袖。年轻人对天主教和基督教的讨论度很高,想探讨背后的原因。声明:不是权威解读,只是分享观察,欢迎讨论。这次新闻受关注是因为去世的教皇方济各是一位划时代且受欢迎的教皇。方济各倡导社会正义和关注弱势群体,并在复活节演讲中希望加沙战争熄火。方济各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生活简朴。方济各不住教宗官邸,住简朴客房,出门坐菲亚特,积极用社交媒体互动,形象亲和。方济各任职期间捐赠了自己的年薪给教会,是一个很有创新意义的教皇。方济各缓和与各方关系,包括访问犹太会堂,承认天主教曾犯犹罪行,调停俄乌战争。本笃十六世是六百多年来首个非因去世而退位的教皇,具有创新性。教皇名字中的“多少世”是因为之前有教皇叫过这个名字。教皇在任职时有改名仪式,起源于公元533年,改名被看作是第二次洗礼。教皇改名是为了表达决心和想做的事。教皇改名就像加入阿里或大厂的人取花名。新教皇选择Leo(梁)这个名字是为了致敬历史上的两位教皇。介绍梁一世和梁十三世的事迹,体现了新教皇的野心和愿景。梁一世说服匈奴王撤军,体现了教宗的道德权威凌驾于军事权力。致敬梁一世体现梁十四希望维护教会信仰和结构稳定,希望世界和平。梁十三世回应工业革命后的劳工问题,支持劳工权利,反对极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致敬梁十三世体现新教皇希望用道德和文化回应全球化问题。在不同时代选出教皇是有原因的,方济各当选是全球化的体现。选择南美教皇打破了欧洲中心,实现了地缘突破。新教皇的使命是给动荡的世界带来稳定,给信仰真空的时代带来稳固的思想,并将其现代化。《Two Popes》讲述了本笃十六世在教会丑闻和性侵危机下面临改变,以及方济各接受权力的过程。方济各肩负着改变的责任,改变教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教会也是一个组织,方济各改变的是组织和机构上的变革。梵蒂冈内部事物和贪污问题不断流出。选教皇和高考类似,保密程度很高。红衣主教在西斯廷教堂闭门投票,与外界隔绝,信号屏蔽,只能投票到有结果为止。介绍秘密会议(conclave)的选举方式。红衣主教每轮只能写一个候选人名字,拿到三分之二多数票才能当选,否则选票会被焚烧。选票焚烧冒黑烟,教皇当选冒白烟。看电影《Conclave》可以更形象地了解教皇选举。《Conclave》在年轻观众中受欢迎程度超出预期。《Conclave》拍得很美,展现了宗教的仪式感和权威感,选举过程本身也很有戏剧性。《Conclave》展现的分歧和斗争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宫斗剧本。《Conclave》类似末代皇帝或大明王朝,展现了深宫里的权力斗争,以及高地位的人是如何诞生的。《Conclave》展现的冲突很现代,包括性别平等和教内分裂。《Conclave》中胜出的教皇是一个代表先进的黑马。《Conclave》的胜利者代表进步,支持社会公平和弱势群体保护。新教皇的发言支持社会公平和弱势群体保护。影视作品满足了我们对天主教和梵蒂冈的好奇心,让我们了解他们是怎么选出教皇的。通过电影让我们知道他们是怎么选出教皇的,以及教皇是什么样的人。教皇具有非常大的权力,集精神性、灵性和权力为一体。教皇是信仰的守护者,本质上是位子最高的牧师,指导全球教徒的信仰生活。教皇像老师或译者,根据现代生活解释传统教义,颁布新教规,对复杂道德议题做出教会立场。教皇是引领性的全球化统一象征,连接各地教会。对于非信徒来说,教皇更像倡导道德和社会正义的人,是道德权威和文化偶像。梵蒂冈是一个主权国家,教皇也是一个政治演员。教皇想做很多事,但在做的事中也能看到权利和妥协,会受限于人和事。以方济各为例,看待教皇的政治角色。方济各肯定拉美解放神学的遗产,但不深远支持直接的革命运动。方济各主张通过和平对话和非暴力改革实现正义,默认地下教会存在,努力调停俄乌冲突。方济各努力推动财务透明化,但梵蒂冈仍被视作洗钱天堂。教皇受困于各种洪流,要平衡进步和保守势力,维持教会统一。教皇不仅是道德角色,也是政治角色,要平衡进步和保守势力。教皇用信仰道德和文化影响政治经济和外交,也具有政治权利,像联合国。教皇在意识形态上影响力强大,更像一个符号和文化象征。梵蒂冈像图腾,是现代社会投射想象的文化渠道。梵蒂冈是物理世界的锚点,成为圣地是因为圣彼得在此殉道。科普:基督教的核心一开始在耶路撒冷,因为耶稣在此被钉死和复活。基督教比犹太教更会做人,上帝保佑全世界,群众基础更牢。基督教成功逆袭上位,成为罗马帝国唯一官方指定代表宗教。君士坦丁大帝在圣彼得墓上修了第一座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成为基督教新的圣地。基督教成为唯一合法宗教后,教会和政治权力深度绑定,主教有司法特权和财税特权。公元756年,教皇和法兰克国王做交易,法兰克国王帮教皇扫荡敌人,把抢回的城池转赠给教皇,教皇给法兰克国王做合法加冕。法兰克国王想上位,但没有合法理由,于是和教皇做交易。教皇和法兰克国王做了一笔生意,用地换了名分。罗马教皇不仅是精神领袖,还变成了意大利的世俗君主,直到1870年意大利统一,教皇失去了土地,后来和墨索里尼签了拉兰特条约,梵蒂冈才真正又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快速概括了梵蒂冈的历史。基督教在GenZ中好像又开始复兴,为什么?基督教在存量国家的回潮主要是由年轻人驱动的。美国70后基督徒占比63%,80后53%,90后小于一半。美国00后基督徒占比与90后差不多,男生增长速度最快。年轻的美国男性正在引领美国的宗教回潮。法国接受天主教堂洗礼的人数创20年来最高,英国圣经销售额几乎翻倍。这些数据超乎认知,增长快速 天宇:新教皇的使命是给动荡的世界带来稳定,给信仰真空的时代带来稳固的思想,并将其现代化。本笃十六世是第一个主动退位的教皇,可以看电影《Two Popes》了解这段历史。方济各肩负着改变的责任,改变教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教会也是一个组织,方济各改变的是组织和机构上的变革。梵蒂冈内部事物和贪污问题不断流出。选教皇和高考类似,保密程度很高。红衣主教在西斯廷教堂闭门投票,与外界隔绝,信号屏蔽,只能投票到有结果为止。介绍秘密会议(conclave)的选举方式。红衣主教每轮只能写一个候选人名字,拿到三分之二多数票才能当选,否则选票会被焚烧。选票焚烧冒黑烟,教皇当选冒白烟。看电影《Conclave》可以更形象地了解教皇选举。《Conclave》在年轻观众中受欢迎程度超出预期。《Conclave》拍得很美,展现了宗教的仪式感和权威感,选举过程本身也很有戏剧性。《Conclave》展现的分歧和斗争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宫斗剧本。《Conclave》类似末代皇帝或大明王朝,展现了深宫里的权力斗争,以及高地位的人是如何诞生的。《Conclave》展现的冲突很现代,包括性别平等和教内分裂。《Conclave》中胜出的教皇是一个代表先进的黑马。《Conclave》的胜利者代表进步,支持社会公平和弱势群体保护。新教皇的发言支持社会公平和弱势群体保护。影视作品满足了我们对天主教和梵蒂冈的好奇心,让我们了解他们是怎么选出教皇的。通过电影让我们知道他们是怎么选出教皇的,以及教皇是什么样的人。教皇具有非常大的权力,集精神性、灵性和权力为一体。教皇是信仰的守护者,本质上是位子最高的牧师,指导全球教徒的信仰生活。教皇像老师或译者,根据现代生活解释传统教义,颁布新教规,对复杂道德议题做出教会立场。教皇是引领性的全球化统一象征,连接各地教会。对于非信徒来说,教皇更像倡导道德和社会正义的人,是道德权威和文化偶像。梵蒂冈是一个主权国家,教皇也是一个政治演员。教皇想做很多事,但在做的事中也能看到权利和妥协,会受限于人和事。以方济各为例,看待教皇的政治角色。方济各肯定拉美解放神学的遗产,但不深远支持直接的革命运动。方济各主张通过和平对话和非暴力改革实现正义,默认地下教会存在,努力调停俄乌冲突。方济各努力推动财务透明化,但梵蒂冈仍被视作洗钱天堂。教皇受困于各种洪流,要平衡进步和保守势力,维持教会统一。教皇不仅是道德角色,也是政治角色,要平衡进步和保守势力。教皇用信仰道德和文化影响政治经济和外交,也具有政治权利,像联合国。教皇在意识形态上影响力强大,更像一个符号和文化象征。梵蒂冈像图腾,是现代社会投射想象的文化渠道。梵蒂冈是物理世界的锚点,成为圣地是因为圣彼得在此殉道。科普:基督教的核心一开始在耶路撒冷,因为耶稣在此被钉死和复活。基督教比犹太教更会做人,上帝保佑全世界,群众基础更牢。基督教成功逆袭上位,成为罗马帝国唯一官方指定代表宗教。君士坦丁大帝在圣彼得墓上修了第一座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成为基督教新的圣地。基督教成为唯一合法宗教后,教会和政治权力进行深度绑定,主教有司法特权和财税特权。公元756年,教皇和法兰克国王做交易,法兰克国王帮教皇扫荡敌人,把抢回的城池转赠给教皇,教皇给法兰克国王做合法加冕。法兰克国王想上位,但没有合法理由,于是和教皇做交易。教皇和法兰克国王做了一笔生意,用地换了名分。罗马教皇不仅是精神领袖,还变成了意大利的世俗君主,直到1870年意大利统一,教皇失去了土地,后来和墨索里尼签了拉兰特条约,梵蒂冈才真正又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快速概括了梵蒂冈的历史。基督教在GenZ中好像又开始复兴,为什么?基督教在存量国家的回潮主要是由年轻人驱动的。美国70后基督徒占比63%,80后53%,90后小于一半。美国00后基督徒占比与90后差不多,男生增长速度最快。年轻的美国男性正在引领美国的宗教回潮。法国接受天主教堂洗礼的人数创20年来最高,英国圣经销售额几乎翻倍。这些数据超乎认知,增长快速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近期举行的教皇选举,以及新任教皇莱昂十三世的当选。这次选举吸引了全球关注,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流量巨大。节目探讨了这次选举的独特之处,以及新教皇的背景和意义。
  • 新任教皇莱昂十三世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籍教皇
  • 选举过程如同真人秀般引人注目
  • 社交媒体上讨论度极高

Shownotes Transcript

全视角注目的教皇选举后,随着美国籍红衣主教罗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的当选,社交媒体上#Christian话题突破了千亿流量。与此同时,从梵蒂冈的教堂到线上弥撒,信徒们也在日新月异地革新与追随。猛然回首,现代的基督教正经历一场静默的载体革命。本期播客我们将试着探讨基督教的发展历程与教皇这一角色,以品牌传播的视角看待当信仰脱离石砌教堂,寄生在算法、流媒体与消费符号中,神圣性能否保持灵魂的重量?

00:12 新任教皇的选举05:21  方济各与良十四的突破性11:38 从文艺作品窥见教皇选举19:30 教皇的职责与角色29:14 基督教在GenZ中的复兴33:32 实用主义的宗教37:48 物理空间上的梵蒂冈39:27 如何成为美学权威?50:37 信仰和载体的矛盾性60:50 从神说到我说

新任教皇良十四世

上一任教皇方济各

《Two Popes》-教宗的继承

《Conclave》-秘密会议

《尼禄的火炬》

圣彼得广场

丕平献土

《天使与魔鬼》

《达芬奇密码》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美国每周参与宗教活动的性别差异变化

|延伸阅读|

《基督教史》- Justo L. González《基督教的本质》- Ludwig Andreas Feuerbach《基督教信仰》- 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解放神学》- Gustavo Gutiérrez Merino

Young men are leading a religious resurgence)‘Conclave’: Is it anti-Catholic propaganda or an Oscar-worthy film? - THE OTHER CHEEK)The Impact of Catholicism on the Arts - Catholicism)Why do Catholics have a Pope? - Christianity)

Music by Antonio Vivaldi - Concerto In F Minor for Violin, String Orchestra and Continuo, Op. 8, No. 4, RV 297, L'inverno (Winter)Allegro non mo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