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的播客节目探讨了音乐类型的演变,以及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文化和商业逻辑。从民歌的古老根源到爵士乐的震撼崛起,再到流行音乐的席卷全球,音乐类型始终与特定人群、消费行为以及社会地位紧密交织。
榜单:消费行为的镜像
Billboard 等音乐榜单的出现并非偶然,它们是人为建构的产物。这些榜单并非单纯反映音乐的客观质量,而是特定群体音乐消费行为的精确镜像,其目的更是刺激特定人群的消费行为。例如,早期 R&B 榜单实际上是“哈莱姆热门榜”,直接反映了纽约哈莱姆区黑人社区的音乐消费偏好。 在没有网络和条形码的年代,Billboard 的记者需要挨个打电话询问唱片店销量,向电台索取播放清单,这种费力且近似的统计方式,也决定了哪些音乐会被纳入哪些榜单。如今的流媒体时代,虽然统计方法发生了变化,但其本质仍然是捕捉特定群体的音乐消费行为。
民歌:民族主义与文化认同的载体
民歌的出现并非音乐史上的自然演进,而是伴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而产生的。它将特定的音乐风格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紧密捆绑,成为构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工具。然而,民歌的“纯粹性”(authenticity)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主观建构的。民歌的收集者和出版者往往会根据当时的价值观和种族偏见进行筛选和修改,赋予民歌新的意义。例如,一些民歌收集者会刻意强调其与特定民族血统的联系,甚至带有明显的种族主义倾向。
古典音乐:个人天才与普世价值的追求
与民歌强调集体创作和传统传承不同,古典音乐的出现则强调音乐家的个人天才和艺术性。它试图将民族性与普世价值相结合,将音乐提升到“纯艺术”的层次。这一转变与社会阶级的变迁密切相关,中产阶级的兴起为音乐家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和创作动力。古典音乐的理论框架,也为其文化地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使其更容易获得社会认可和经济回报。
爵士乐:挑战与突破
爵士乐的兴起,直接挑战了民歌与古典音乐的二元对立。它最初被视为低俗的、黑人的音乐,受到主流白人社会的排斥。然而,Paul Whiteman 等白人音乐家通过将爵士乐与古典音乐元素融合,并引入乐谱和编曲,成功地将其提升到主流文化的地位。Whiteman 的 Aeolian Hall 音乐会就是一个经典案例,他精心设计的曲目安排,旨在证明爵士乐也可以被“升华”成艺术音乐。这其中,钢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能满足古典音乐对乐谱和音准的要求,又能保留爵士乐的节奏感和即兴性。
流行音乐:商业与大众化的胜利
流行音乐的出现,进一步打破了民歌、古典音乐和爵士乐之间的界限。它强调商业性和大众化,并重新定义了音乐的价值标准。流行音乐工业高度专业化和规模化,依靠成熟的音乐消费市场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源源不断地输出新作品,满足大众的音乐需求。
钢琴:时代的见证者
钢琴在整个音乐类型的演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作为一种既能满足古典音乐对乐谱和技巧的要求,又能适应流行音乐对大众化和商业性的需求的乐器,见证了音乐类型从精英走向大众的历程。
结语
音乐类型的划分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人为建构的,它与特定人群的消费行为、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感紧密相连。榜单、民歌、古典音乐、爵士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这些音乐形式背后所反映的文化、社会和商业逻辑,构成了音乐史上一场持续不断的角力。 理解这些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本质,以及音乐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从类型音乐榜单引出的关于音乐类型的话题:
《talich 闲侃》,有闲得聊,关注美国流行文化史
参考阅读
Gary Trust and Keith Caulfield, How the Charts Have Evolved Across Billboard's History: The Hot 100, Billboard 200 & More
Gelbart, M. (2007). The invention of "folk music" and "art music": emerging categories from Ossian to Wagner.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ilene, B. (2000). Romancing the folk: public memory & American roots music.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Taruskin, R. (2005). The Oxford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ald, E. (2009). How the Beatles destroyed rock 'n' roll: an alternative history of American popular musi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njek, R. (1988). American popular music and its business: the first four hundred years. Vol. 2.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RNOLD-FORSTER TOM. Dr. Billy Taylor, “America's Classical Music,” and the Role of the Jazz Ambassador.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 2017;51(1):117-139. doi:10.1017/S0021875815002662
A Celebration of Paul Whiteman's Historic Aeolian Hall Concert of February 12, 1924
Jessie Wright-Mendoza, When Jazz Was a Public Health Crisis
相关录音:
Goodnight Irene, Hudie Ledbetter-Alan Lomax 词曲,Gordon Jenkins and his Orchestra and the Weavers 演绎, 1950 年 Decca 发行
Chattanoogie Shoe Shine Boy, Harry Stone-Jack Stapp 词曲,Red Foley 演唱,1950 年 Decca 发行
Maple Leaf Rag,Scott Joplin 作曲和演奏,1899 年自动钢琴录音,Midi 复现
Livery Stable Blues,Ray Lopez and Alcide Nunez 作曲,Original Dixieland Jass Band 演奏,1917 年 Victor 发行
Whispering,John Schonberger 作曲,Paul Whiteman and His Ambassador Orchestera 演奏,1920 年 Victor 发行
Alexander’s Ragtime Band,Irving Berlin 词曲,Arthur Collins and Byron G. Harlan 演唱,1911 年 Victor 发行
Kitten On The Keys,Zez Confrey 作曲和演奏,1921 年自动钢琴录音,Midi 复现
Rhapsody In Blue,George Gershwin 作曲,Ferdle Grofé 编曲,George Gershwin 钢琴,Paul Whiteman and His Concert Orchestra 乐队伴奏,1924 年 Victor 发行
Changes,Walter Donaldson 词曲,Paul Whiteman and His Orchestra 演奏,其中人声 Bing Crosby,Al Rinker,Harry Barris,Jack Fulton,Charles Gaylord,Austin Young,短号 Bix Beiderbecke,1927 年 Victor 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