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233:「微醺访谈」丨去山里听,风和每只昆虫的声音都不同

EP233:「微醺访谈」丨去山里听,风和每只昆虫的声音都不同

2025/4/25
logo of podcast ULSUM RADIO

ULSUM RADIO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七堇年
古袅袅
声谷
藤条
Topics
古袅袅:我从秦岭徒步开始接触攀登,并逐渐将其作为生活方式。攀登对我而言是本能,在攀登过程中,我体会到人类的伟大与渺小,从而更加珍惜日常生活中的幸福。自然岩壁与室内岩馆有很大差异,我更希望大家能走到大自然中感受攀登的本真。 七堇年:我热爱户外运动,尤其是滑翔伞和攀岩,这让我找到了精神出口。我对风非常敏感,学习滑翔伞后,我对风的感知更加敏锐。户外运动丰富了我的写作和生活,现在我的主题也越来越偏户外题材。攀登能给我带来心流感,这让我非常着迷。 声谷:我从失眠的设计师转变为大自然录音师,通过录制自然之声来放松身心。在录音时,我会仔细观察环境变化,注意声音的来源和特点。录制昆虫和动物的声音需要耐心,等待它们适应环境。风声和水声在某些频率上是重叠的,所以听起来相似。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播客,你将会听到

OK 那听到什么呢各位这个版头跟之前有点不太一样是是三段白噪音不同的风声来自不同的户外场景 Q 到了是不同户外场景的风声那本期播客呢也是跟风声息息相关的甚至是跟户外联系非常密切的但本期是一期小鬼当家组合跟以往都不太一样我是藤条我是小红啊哈哈

那本次播客的录制现场甚至来到了西安哇 好远所以我们这次要聊的是在户外听到一些白噪音这样的一个话题那当然只有我们两个是完全不够的我们这种小鬼小打小闹的所以我们还邀请到了三位非常重磅的嘉宾他们都是户外的爱好者

来跟我们聊一下风声跟户外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吧大家好我是西安的一个喜欢喷灯玩了很多年的这样一个资深玩家嗯这个姑娘娘玉哥姑娘娘老师您就姓胡吗不是当然是我的花名了呀哦

那你这花名怎么从姓就有了我是这样的我觉得就是有句广告词叫男人是七匹狼应该有七面性但是对我而言的话我觉得我有两面性一个就是生活和工作中的状态还有一个就是在户外的状态所以我有两个身份两个名字所以这个名字叫孤家鸟那当时是怎么取这个名字其实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专属的这样的特例那是因为在高中的时候

已经要追溯这么久当时写过一本小说就是可能跟我们今天另外这个玉姐写的小说不成体谅了您也曾是个作家我是坐在家里的作家哈哈哈哈

就是当时这个情窦初开的时候专门是给女同学写过一篇中篇的小说就是这个主人公就叫姑娘娘然后到了后面这个开始玩户外的时候因为我在西安这个地方大家都知道西安周边有一个非常大的中华龙脉叫秦岭然后秦岭山脉然后我们是到了周六周日的时候会有很多的这种旅行团发到山里去爬山然后费用也很低你可以早上七点背个小包然后你过去现场报名交钱上车走人

管你一顿饭然后有领队带你然后爬完然后但是上山我们这个在大巴上有个这个叫破冰时间破冰时间 OK 大家肯定要相互了解一下那这个时候可能大多数人不会用自己的本名本姓那这个时候必须有一个代表你的这样的名字然后突然就想到这个名字了因为这个古鸟鸟鸟鸟两个字的话大家如果都听过周杰伦的话就是垂涎鸟鸟升起对吧

就是也有这种非常意境的感觉嗯所以当时就是就叫姑娘那个名字开始到了后面可能在一些这个户外论坛自己更多的关注包括一些写自己的一些帖子发表发表些东西然后这名字就叫叫叫多了就成了另外一个自己啊

啊就这样明白那好像有在网络上或者在生活中都有两种两重身份的感觉对要割裂开还要平衡好嗯下一位下一位好的七老师七老师哈哈哈

新中风又大家好我是七景年可以叫我小七我是一名作家但是这么多年来我觉得多了另一个身份就是一个资深户外爱好者吧然后最喜欢的运动从时间算起的话应该是很喜欢滑翔伞 攀岩 跑步跟攀冰 跟户外相关的简直就是其实也是从小打小闹开始但是后来这个坑越入越深越入越深简直就回不了头了

很开心能够见到其实我见过谷连老师好几次了但是就是能这样的聊天还是第一次所以也很开心我有话要说我第一次知道我们今天的录制嘉宾有您的时候

我就觉得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成果你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差不多吧以前写作文的时候拜读过你的文章很多读者都说我是看见你的书长大的我们都是一起长大的那个时候我也是个少年人暴露了你年龄我是非常惊喜因为后面就没有再深入了解过你了所以知道您现在的这个身份的时候我就觉得还

就是挺不一样的就是还很惊喜是的 是的确实我觉得在作家这个刻板印象当中肯定给人是非常非常静态或者非常非常跟户外应该不是太相关的对但其实可能我就是双重身份对对对就是一个就是动静结合的人吧好的其实我觉得她的潜台子里是什么呢就是在她小的时候拜读过你的文章在你的文章中长大

到现在好长时间没有看了是不是因为你这个爱好荒废了你这个本职工作你看这不是正在回避这个话题那我们第三位松谷老师到您了大家好我是松谷你好是一名大自然录音师我也没觉得你很挨啊挺挨的

你们那边范围比较好我这边就一个人那你现在在一个什么环境下呢我现在就是在我的呃声音的一个工作室里面在家里嗯所以也是在离大自然不远的地方我平时还是在城区的就是说需要录音的时候才会去到野外去深山老林啊然后去找那些特别特别安静的一个环境去录制这种自然声音嗯明白在聊天中也带出了自己现在在做的比较特别的事情嗯嗯

所以方便问一下你是怎么去开始从事这个关于大自然收音师这个工作的吗或者是爱好我最早的话其实我一开始是一名就是说正常做班的这么一个设计师那段时间压力比较大经常失眠失眠之后我就去找一些关于治疗这个失眠的一些方法朋友的推荐让我去下载了一款

然后这个 APP 里面就有很多这些自然的声音当时我听了那些声音之后就发现效果还挺好的然后连续有好几个晚上都睡得比较好但是听久了之后我就发现声音很少然后音质又不是很好当时我就想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录制一些比较好

自己比较喜欢的这些自然声音后来呢我就有自己独自旅行的机会去到海边当时听到这个海浪声就觉得非常非常舒服非常非常治愈就想这个声音其实就是我一直梦寐以求一直想录的这么一个自然声音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这是一次偶遇其实不是一个很刻意的去寻找是在哪里的海边呢我可以问一下吗

是在福建的泉州一个叫梅子岛的一个小岛上当时就是听到这个海浪声之后回来就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个海浪声记录下来就去网上找了一些资料看了一些视频然后就慢慢慢慢开始去学习和录制声音了所以您之前从事的工作跟录音有关系吗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之前我还不知道有录音这个行业

通过爱好学习的一门新的技术我能很好奇的想问一下就是那升国老师迄今为止录制到的最特别的一种声音是什么声音因为我录的声音录了很多可能有成千上万条了对啊一下让我抓一条出来可能比较难现在出现在你脑子里的第一个是什么东吧

因为最近录风录的特别多包括上次在云南录风壳的声音也录了比较多的风声春天我也去了录了山顶的一些风声最近的话风声录的比较多那我们也拿到了一些你提前给我们的风声一些素材我不知道你会不会记得虽然你已经帮我们起好文件名了

你们放一下看看我能不能分辨的出来吧对对对我觉得这个游戏比较有意思一个点是我把不同的风声放给声过老师听他自己可不可以辨认出自己到底在哪里录的这段声音哦可以吗我就看你能不能跟你的文件明清对得上试一下吧因为有几条声音他比较接近来喽

放了吗?我听到声音再放了你听得见吗?他那个就是已经完全变成噪音了听不到声音我感觉这个软件他应该是降过噪的就是把环境噪音就给哦对了那我们可以请现场的两位来猜一下我觉得他降过噪了猜不出来哈哈哈哈

现场没有揍别跑别跑因为我们知道谷娘娘老师是看着圣谷老师去收录这些声音的对但是这个风力听着很大现场是这样的感觉吗因为我们其实在现场的环境里面它是不同的环境下面的这个风声就刚才这个风声我觉得这个风声里好像夹杂了水声我感觉有这种海浪拍天的那种风声感觉

所以其实回想起来我们之前去去蒙兹这个地方我们经历了不同的区域比方说我们在瀑布下面还有在岩壁上面还有在一个群山环绕的一个草垫上面其实风都挺大至少我去那几天我觉得风挺大的

但从刚才那个风声里我不知道是整个它这个收音设备会更精准的放大这个风音的质感造成我们刚才听觉上这种触动感还是确实是实际情况下就是这样的我解释一下那姑娘老师你听到这个风声实际上它是有一些放大的

另外一个就是说我们在现场拍摄的时候其实因为人员很杂嘛有很多人说话各种各样的噪音其实你就不太很专注去听去听这个环境的风声就当你把所有人清空清场之后整个环境安静下来你再去听风的声音的话你就会发现风的声音很大很大嗯

这个风声是在我们录制的那几个场景下面录的你说的有水声或者你们那边放的是不是那条瀑布下面那条因为瀑布下面那条的话它是有瀑布那个声音的其他几个场景是没有水声的包括岩壁大黑山森林里面是没有任何水声的对你说的其中一个是我刚放的声音但是没有水声这个地方不可能有水不可能有水那只能盲猜了那只能是岩壁上面为什么我从事不了这个职业哈哈哈哈

因为分辨率太低小七老师有什么画面感吗我觉得是在峡谷状态下吧因为听着这个风速会被挤压过的这种风感是这样子吗我们播放我刚播放的是大黑山山顶

风力发电气发电风车的声音我知道我就会有摩擦感所以这个风我觉得是要么是跟岩壁或者跟什么就是一种划破空间的对对对对因为听着这个风它就是很猛的那种风果然是一个发电站那边就是会劲儿大所以所以这个风是山风的声音吗是那个还是那个风车的转动转起来风的声音呢

对,这个就是风车的那个散夜跟空气的摩擦声它是很有规律的这么一遍一遍一遍规律很多啊有变化声音不一样就是风车的声音它是比较有规律循环的嗯明白,那我们再播放下一个这个应该没有规律水声非常明显的用尽了我知道所有的你声次刷刷刷

我们刚播的是两位攀岩者在攀岩的时候的风声为什么听着这么像吸水的声音可能觉得听起来像水声是因为风声它其实跟水的它有一部分频率是重叠的都是那种沙沙沙那种水声

我可能听得比较多所以我比较容易分辨就是很多听众他可能听得少就是一下可能分辨不太出来因为又没有画面感去参考听前面两段音频我也是感觉到觉得说风声跟水声真的很像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说你们可能是手机外放的就是不是用耳机来监听就是听不到这些声音的层次跟细节还有空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手机它的那个外置扬声器它是会丢失很多频率的低频 80 赫兹以下是没有的

但是录这个自然声音它八指以下是还有很多频率的就是低频部分明白好的 圆回来了好 我们再听最后一段声音听个不一样的吧你感觉有布料的存在对 刷刷刷的好像是旗帜的那种感觉就是列列作响就是那种旗帜面料衣服走动的时候我觉得人走动感觉有脚步再听相似的并列的第二段

是衣服摩擦吗嗯嗯我觉得很像这个甚至像裤腿摩擦的对的对的猜到了吗这个因为我我跟深谷一块去过现场所以我现在会有很多先入为主的感觉所以借由先入为主感觉的话会把一些声音去跟相应的场景做匹配那前面两个如果做选择题的话我都猜错了吗那最后一个我觉得我应该能蒙对

应该是就像刚才说的可能有这种布料衣服的布料和这个空气中比方我们在运动中跑步中

这个奔跑的过程中有这样的摩擦声音然后带动的这个布料以及这样一个风声的这样的一个混合声音嘛那这样的话场景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也是在大黑山上面有个草垫嗯可以可以可以徒步可以越野跑就场景下嗯我是这样分析的但不一定是我完全听出来的

小七老师小七老师蒙一个呢我感觉也是人在风中走动的那种声音他的衣服和脚步我觉得有一个脚步的节奏然后也有风和自己衣服面料摩擦的那种声音是一个在行动的人的那种在他周围录的对没错了这个就是这次的主角十足鸟风吹风渴的声音对终于用排除法猜对了哈哈哈哈

别的猜对比重要这个得猜对我是真的是听着就觉得是这个我还是有点应试文化的一种教育我们都有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一般都选 C 不知道选什么选 C 都选 C

那神谷老师这段关于风壳的这一段声音是你在现场风壳是一个什么形态下你去录制它的呢风壳那几条声音是我们在大黑山的那个山顶录制的当时是就那个衣服两个手把它撑起来让那个风吹起来那个衣服它自由摆动产生的那个风的声音

然后麦克风是贴得很近在衣服的下面大概离个 50 厘米到 60 厘米这样一个间距所以录的他的声音很生动可以听到他衣服的那种轻微的摩擦跟抖动还有不停的变化这些细节的声音我听来就像人在走动的感觉

对对我我偏个题我想问一下这种就是吹动衣服的这种声音也可以助眠吗可以助别人眠自己为别人洗澡吧有些人听洗衣机的声音都能睡觉呢因为这种声音就是我在录制无论是视频节目还是音频节目的时候都非常排斥你别动你给我脱衣服对就不要让自己发出声音了但是我们录风壳的现场的时候一起的那个同学大大他就觉得当时看着我录那个风的声音然后在现场去听

就他就觉得很治愈大家的喜好还真是不太一样的嗯就是有时候当你走路或者是在街上的时候你听到规律的冲锋衣好啊褲子好啊这种规律的频率这种声音是 ok 的但是当你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比如说你要进行工作了我就不行嘿嘿

你说这种感觉就是拿那个叉子嗯然后插那个盘子啊不行哈哈啊那种是还有粉底擦过那个黑板是吧嗯黑噪音是吧黑噪音还有黑噪音啊白噪音这种声音不能接受的那是不是就是我理解到可能也是自己自己给他加了个引号的黑黑噪音嗯

就是刺激的你受不了的这种抓狂的这种指甲从这个玻璃门上滑过的声音不行有画面了受不了了鸡皮疙瘩已经起来了所以声音界是有这个专业名词的吗黑噪音黑噪音正顾老师可以吧

你说可以就可以了人对高频的反应都是差不多的都会比较排斥但是人对低频的接受度就会比较高比如说喜欢鼓的声音喜欢重低音的这些声音但是你像很尖锐的这个什么海豚音啊这些声音其实很多人是不是很喜欢的

然后刚才谷老师说的那个用叉子铲那个盘子它其实就是产生了一个很高频很高频的一个声音而且还有艺术家就做那种声音的颜色嘛就觉得所以刚才我觉得谷然老师那个是黑噪音我就想到应该没有那么极致的还有一种灰噪音吧对我就觉得这个

好妙啊就是那种非常能够通感这两者之间颜色和声音那刚刚已经听声谷老师介绍了一下自己是怎么就是开始录制大自然的声音的这个故事还想听听在座的两位是如何开启自己的户外生活呢是被什么人影响了还是怎样呢

小七老师先来我应该是被朋友吧但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天然喜欢我从小就非常虽然是一个城市长大的人但是可能因为小时候是生活在我妈妈大学的那个环境当时那个校园是非常野的周围都是农田山丘就是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在河边啊去跑啊去玩啊长大之后就开始就是旅行徒步就是这些这是非常早期的时候喜欢走路

对特指在自然中徒步啊城市中我是真的一个楼梯爬了都不行的那种所以我其实就是觉得我可能作为一个探机生物可能内心深处有跟自然天然非常连接的成分然后说到这个风呢就是我大概六年前吧就开始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学习滑翔伞所以我对风是非常非常敏感和喜欢的可能因为我真的是风向星座是天秤座日月都是天秤的那种是一个所以我其实是

虽然这个学习以前我都不信但是现在就是觉得有那么几分道理就是一个非常风的意向就非常自由嘛当然你学滑翔伞之后你对风就更敏感了就是可能比如说我一听这个风的声音你就大概能知道它大概几级或者是怎么地道而且我们要达到比如你闭着眼睛站在那山上你面部的这个你都能感觉到风是从哪个方向来的等等而且经常就是因为起飞的时候一定要逆风行

所以有时候风不对你就真的是只能在山底等风来这真是一个也是非常修行的过程我本身是个急性子但是这些等待的过程让我学会跟时间或者跟这个环境从容相处吧有了滑翔伞之后就总归它也是山地运动的一种紧接着随着徒步啊那些就

肯定就不会只满足于光是徒步了随着我又喜欢洞穴探险之后就对绳索技术很感兴趣紧接着就是有开始登山啊这些了之后那你就想着这个登山当中的几个技术环节像攀岩攀冰这些都必须要专项训练所以也就是入了这种更专项的这种坑之后就觉得哇那个世界就更棒了我就发现我很喜欢垂直运动哈哈哈

水平的走路这种我就发现不行了满足不了这种上上下下的运动我就是特别的喜欢对抗重力对就是对抗重力的运动我发现了这个规律整个这片就是跟山地有关的这些运动开启了这个天地之后你就觉得

哇就好像我多了一个精神出口一样就在我平时非常静态的我也会在家工作在家写作这些是非常静态的但那之外我觉得我有了一个更自由开阔的世界所以就非常符合我这种风向的属性所以整个就嗯觉得就是一个被封定义的人吧好好的对抗重力和滑翔伞一定要选一个的话你现在最更喜欢哪一个

哎呀这个好难选啊你知道天生都是有选择困难的对我就是故意的这几周我讲这句我一个星期基本上平均分配的时间就是攀岩和跑步是见差着来因为用不同的机群吧然后天气好的时候基本上保证每周吧然后出去再飞一次

所以这一周就差不多就完了嘛每周分渣对就是你想就是四五天基本上都在都有这种运动就确实如姑娘老师所说荒废也不叫荒废吧就是花了很这个时间是有限的花了很多精力也在这些

写作之外的事情上但是我觉得它整体而言是完全丰富了我的写作跟生活所以我现在的主题也越来越偏户外这种题材跟系列因为我觉得这也是很少被接触过的题材因为大部分作家其实确实很静态的所以我觉得也找到了自己的赛道我觉得你跟顾娘娘老师也是动静都介意而且还是有两种人设的人

对这个接刚才小七说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再看一本他的新书哦虽然我也没有怎么看都不用自己 cue 啊他走进大灯段是吧

红断线红断浪潮走进大红断我就觉得这是成功的因为我已经强调没有看但是我关注到了所以我就知道有这样一本书就是他的这样的一个动静结合兴趣爱好包括生活工作融合到一块的这样的一个非常好的产出品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东西那么完了以后我也会去摸摸看一下拜读起来

那顾老师呢 OK 到我了刚才小七说完以后我也上网查了一下我看水瓶座也是风向星座没有现查的

学霸我觉得我们是山风点火组合我们两个是火象这个东西从知识储备量不能输给小七我们查一下这个水平也是风向星座但是我觉得这个就是经常我去给我们家小朋友我们家小朋友今天上一年级了到他们学校作为家长代表上过两门课嗯

两门课其实最终都是回归到攀登本身了嗯所以给他们小朋友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攀登是人的本能嗯所以归到我身上我觉得攀登也是我的本能但是在我应该充分体现本能的时候我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为那个时候就是像小七一样我们都是成长大的孩子嗯

爬墙

上到平房煤房去掏个鸟蛋都属于我们当时那个年龄做的最为疯狂的事情但是我们现在想想他是不是攀登我觉得是攀登但是他没有爬一个微东风但是他可以找条新线路去掏一个掏一个鸟蛋我觉得现在我可以以此类推到我们现在那我从事攀登呢也是我一个这十几年一直坚持一个爱好

那是在我这个工作之后吧就像刚才我介绍我这个名字由来一样就是既由这个秦岭徒步开始因为秦岭大家都知道秦岭中华龙脉它有 72 个域就是围绕西安周边 72 个域基本上把这个山山玉玉水水口口都走了一遍以后然后正好有这样的一块徒步的朋友他说有这样一个运动叫攀岩我们可以去一块感受一下因为当时十几年前整个中国的攀岩其实还没有发展对

可能集中在北上广但是像西安西北地区的话我们当时全市唯一的一个小眼管是在学校就是我们旁边的长安大学长安大学的一个校队自己用的一个类似于这种

体育场这个座台下面的一个很小的空间做了一个小的报时墙那个时候开始接受了攀登上手也很慢因为我自诩为是没有运动天赋的人像攀岩这种东西它是垂直运动而且是又脱离这种引力的这样的一个运动所以我觉得对我而言上手其实没有那么快乐但是正好有一帮

同道中人就是大家 OK 可以一块去一块去爬好不好不重要但是我们一块去围绕这个攀登的话题做一些拓展的学习讨论甚至相约的去爬一些山峰还有去攀冰因为秦岭里面不光是有岩壁资源还有这个冰壁资源哦

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有介绍过情理里面的这样的冰岩这样的一个资源的一个文章其实这个背靠情理这样的一个大的拥有非常富饶攀登资源的这样的一个山脉我们有很多的这样的攀登事情可以做所以基于这样的一个大前提天时地利人和从那个时候慢慢的慢慢的开始把这个攀登作为这个

工作之外的一种生活方式也就坚持下来坚持到一定时候它就会由这个量变变成质变就会引导你走向更高的山峰攀向更高的岩壁然后去完成更难的线路然后一直到现在我就觉得是这样的一个成长过程明白所以你也是从小小岩管开始的

对小小眼管你有但是承载了大大的梦想因为我现在也是开始就是进行一些就叫爬墙不叫攀岩因为上一次播客我们也在聊这个事情就是攀岩人有在 care 怎么称呼它吗对对对有啊这个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而且既有现在这个

这个攀岩入澳之后整个这个城市的眼馆对起来了一大片然后身边的这种朋友借由各种小平台各种平台媒体平台也都更愿意来这个眼馆去感受报时的魅力甚至报时以后给你产出一张照片的这样的一个媒体的反馈这个东西社交的属性对社交的属性它就非常强烈它其实在某种时候

我觉得就是这个眼管暴食的这种社交感跟滑雪带来社交感是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这个回归自然岩壁和室内眼管的差异

它首先介质上面对吧首先我们在这个攀爬这个人工岩壁它是塑料岩点对吧它可能是合成物岩点但是到了我们这个野外之后真的石头它会变成真的石头有温度的石头可能冷可能热而且在这种石头旁边你还可以感受到一些风的声音就像我们刚才听到这个风的声音是的

这些在石内岩馆没有可能它只有一个空调的冷风或者说冬天的空调的热风但这种风我觉得它是跟这个自然属性是完全不搭界的是的那这种时候呢其实我是更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走入到大自然里面去感受到攀登的这样的本征的感觉对吧因为我觉得在岩馆我们

可以爬得很炫很酷爬得很好但是回归到自然上自然岩壁上面你的这个手蚊的脉络跟岩石的这样的温度融合到一块的时候你就觉得有了诗意就是千年万年的那种感觉会有那种千千万年的感觉因为就是如果你爬得久的话比方说我们之前去这个扎嘎那在甘孜甘南扎嘎那当时我们另外一个好朋友何川他们去开了一条这个节阻线路

你就会爬着爬着你就会发现那岩壁里面好像有这个远古时代的这种古化石这种感觉对吧包括像小七一样他其实也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探洞不同地方去攀岩就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只是简单的攀登资源通过一个攀登资源它可以引生演化出很多地质的变化然后历史万年代这样一个沧桑的一个巨变这种东西这种带给我们的这样的触感

还有这种观感甚至对心灵这种触动感我觉得是眼管是不能比拟的但是我们觉得我们要走向高山那第一步肯定应该从眼管开始因为我觉得眼管给我的感觉就是有一道奥数题给你去就摆在那儿就等着你去解了你这次解不到再是几次可能经过别人的指点你会去解到这个题的感觉

然后在大自然我觉得其实在大自然里面可能它的难度我其实去过那个广西桂林的那个阳朔对阳朔的那个奶酪墙奶酪对就很今年又很好入门的那个对然后我觉得其实在奶酪墙上是比较容易就比盐管容易的我觉得就算 V6V7 是吗嗯

没有它那个奶酪如果说是你出入门过去的话你可能爬的更多的是可能是 5.95.5.7 还有一些 5.10 的线路对对对但是会很经典然后那时候我记得我爬的不是最简单但也不是最难是中等偏高的因为那是我第一次上野墙是挂绳的那种我觉得那种的在那时候的需要你及时的反应就是及时的那种

伸手站起来还怎么样的反应是非常需要的不然你就要掉下去你要判断那个石头松不松什么的在内面墙上给我的难度的感觉是比眼管要好很多的就是我觉得解题简单很多就是你不会上不去

对其实这个感觉是很普遍的因为比如说在眼管的定线难度线的定线它就是那些手点和脚点它相对固定但是同样一面眼壁自然的眼壁它虽然比如定级为 5.9 5.10 但是它毕竟有这么多就是叫所谓的 beta 每个人可能大概是那些点但是每个人你可以用不同的自己舒服的这种方式去攀爬

所以其实我的攀登是从野攀开始的我很长时间就是非常抗拒眼管我是为了野攀攀得更好我回到眼管去训练对就是眼管对我说是就是就像健身房那跟就是我更喜欢肯定是在野外跑步就是在山里边跑步那但是为了训练自己的体能和接近性可能平时上班工作的听众朋友或者肯定很有体会就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每次要去一个很远的眼场或者眼管所以就是更像是一个训练的地方

所以就是为了野攀攀的更好而去眼管训练当然了这种可能更暴食的朋友他就更多倾向于社交属性的攀爬但是我觉得他做一个运动只要自己喜欢就好我的感觉是这样子的对因为今年刚好我的新的这个小说集因为它是个小说集但每一篇关于一个户外运动所以就是因为我长期也知道这些言语当中有这种野攀派和这种暴食派之间的这种微妙的大家

玩的不太一样的这种感觉因为可能报社很多的演有可能不太野攀那非常痴迷野攀的朋友可能不太那么喜欢就是在演馆但我的教练或者是我接触的朋友们就觉得这个兼具起来因为各有所长嘛

就可能比如在城市生活如果想去感受一下或者是想去入一下门这些我觉得报时也是在严管里面或者去爬南渡爬报时都是一个很好的去入门对喜欢上了之后你可以再去野攀是但虽然我是反着来的对其实这个话题我觉得引申的很好去年我们在这个阳朔的时候就是石头鸟我们搞过一个国际攀登课堂就是很综合的邀请了全世界顶尖的这样石头鸟的运动员过来我们一块在一块有个大 party

然后上面有个讨论的环节就是如何让更多的人从眼馆走到野外在这个话题当时我算是半个主持人吧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反过来说那为什么这些人要去野外呢就是攀登对他而言是让他开心的事不管是在眼馆也好还是在野外也好只要让他开心就可以了因为我们中国的这个攀登人群的基础还是很小很小是的如果你要把它

专门的割裂出来这样的一个暴食派或者说这样的一个野蛮派我觉得它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对吧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壮大这样的基础人群在壮大基础人群的同时自然就有人他觉得我可能天生对这个野外感兴趣有人觉得眼管能带给我更多维度的快乐嗯

那我们就去爬就好了嗯我就记得当时这个我们当时请了这个呃狮鸟的一个资深的运动员就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大大神对他在那个讨论里他就说的很直白我们

我们为什么要去引导他们呢他们喜欢爬什么就爬什么呀一定是这样的每个人对这个事物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各个维度都不一样然后回归到刚才你说的这个野外难度跟这个室内难度的问题刚才其实小七说的我觉得很精准了因为同样一个难度的线路在野外它不是固定守点但可能是我是觉得应该这样说在一定的难度等级之内

比方说是 12 以下的线路它可能这个野外的这个岩点或者野外攀爬的组合方式很多元对但是到了一定难度之上以后可能岩壁上就那么几个固定的点那可能β是固定的就跟室内一样但是反过来说同样低难度的这种

岩管的线路它的岩点是组合一条线路的方式对吧我们爬只能用这几个固定的岩点所以你的贝塔的变种可能一种两种三种但是同样难度放在野外可能变成七种八种九种总有一款适合你的身高适合你的臂展适合你的力量所以我觉得真的野外的游好很多对所以说从难度的定解而言我们不说这个野外比岩管难还是岩管比野外难只是说 OK

它的定级而且这个定级这个东西我觉得也偏于个人化因为每条线路的难度的定级是由开线者甚至第一个首攀者对但是第一个首攀者的这样的一个能力和后面重复复攀者的能力它其实不一定是一样的是不同环也不一样就会出现野外有这种情况就是这条线路定的比较软对吧你说是个 13 线路我觉得可能只有 12AB 的体感但是我觉得你不能把人家 13 的这个定级线路你就否定掉嗯

这也牵涉到一些这个攀岩的伦理攀岩的一些一些基本的礼仪嗯所以这个东西我觉得同时还比方这条线路我们刚开始爬的时候它有很大的手点爬完以后不掉掉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可能因为风化原因爆掉了是的但是线路还在嗯那你如果线路是比较升级是国内也有过这线利包括我之前去四川那个我开始拿就是去你们江游那个腰悬岩腰悬岩腰悬岩爬墙很有意思

它像一个大补丁你知道吗就是爆点很多但是为了让线路不变等级拿一个红色的胶又粘回去就是下次有机会去好多地方都有这种对要去看你会注意爬着爬着感觉这个石头下面怎么有个红色的口香糖一样的东西就把那个岩点又粘回去了但是很牢固然后线路的等级也不会变有这种情况包括一些国外的一些就是经典线路比方说是 14 级别的线路关键手点爆掉了

为了不让这个线路不挖攀然后他会把这个岩点重新再粘合回去保持恢复到他原来的现状美丽家园计划美丽家园这个也是就是有这样的一个先例所以我觉得这个话说回来就是说是岩管也好或者说是这个野外也好我觉得去爬就行了只要你能从中收获快乐

开心最重要当然我也希望更多朋友能感受到这种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快乐因为我觉得我们的本性应该是回归到原野里头对因为我觉得这个攀登对我们来讲其实就是

人类跟自然甚至是跟自我的一场对话尤其是像刚才我们说的有风的时候有雨的时候有很多你不确定对你这个攀冬造成很多潜在的风险或者说障碍阻止你去攀冬的时候你依然要攀冬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东西就可能体现出人类最伟大的本质就是一个是探索精神还有你的坚持不拔这个东西我觉得是其他的生物物种

不一定能体现出来的我觉得这个东西包括还有团结去对吧因为攀登这东西我是一直觉得它是一个团队运动包括前面的那么多年比较网上传的那个 free solo 我觉得这个东西其实在攀登中我是我觉得它是一种方式但是属于那种不被我接受和推广的方式 ok 但是不能否定它的存在那我觉得练的 free solo 或者是爬墙或者是可能看起来是个人的运动但是我觉得

我老师说的很正很对的一点他也离不开团队因为我觉得很需要有人在下面指导或是给你一些鼓励啊我觉得这些是很能给到攀登者本身一些信心的我我到你对你这个话我觉得是反对一点因为我觉得服务员所有那个状态是完全在他当时爬的那个状态下面他所有的耳边的声音都没有对连风声都没有

就在练习成为这种阶段的时候

也会我叫你攀登为什么我不知道古年老师为什么入迷但对我来说攀登入迷就是给我带来那种心流感嗯就是只有你从事非常 challenging 的那种事情的时候那种专注感其实他跟比如说谷爱玲在滑雪的时候他也提到过就是那个时候他如入化境就是在那个 in the zone 就是他其实完全听不见什么声音了也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就这种状态这种心流感就是不管从事什么运动啊就但凡你体现过一次

很容易上瘾所以我经常是觉得是这个状态很吸引我而像其他一些运动可能它的强度和密度没有那么高的时候它更像是一个你可以想一些事情也可以不想一些事情是一个更松弛的状态但是攀登很容易尤其是当你挑战一个路线的时候那种时间消逝的感觉我们言友经常开玩笑说一上岩壁就跟进了赌场一样就是白天进去晚上出来就是时间完全不知道了就是那种状态太迷人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大家能够体验下那种心流状态你会知道他们的快乐从何而来就像古年老师说的就是攀登是个本能我又非常类似的这种感受把它形容为反祖的快乐对

那就是下一个阶段了进入到自己心流的状态嗯 OK 那我们聊完现场的两位的一些户外入门以及进阶的故事了我们到深谷老师那你来说说吧你在户外的一些运动或者是进行一些采集的过程中嗯哼

会有什么入门的故事吗其实我户外的运动会比较少然后比较多的可能就是去骑个电车然后偶尔爬个山更多的就是说我去户外录音的时候去感受这些

自然环境带给就是身体上的一个放松跟愉悦感刚才两个老师说的其实不管是攀岩也好徒步也好火山伞也好就是这些运动都是非常注重体验感的然后通过这些体验感能够获得快乐获得放松

像我在野外錄音的時候我會更多的會把就是自己的狀態調整為一個去觀察環境的一個變化比如說我在錄野外的聲音的時候我會去聽這個聲音是從左邊來的還是從右邊來的在聲音裡面可能會突然串出某一個聲音然後讓我特別吸引我然後我就重點去觀察這個聲音是什麼樣的一個聲音比如上次我在錄這個

去錄這些昆蟲的時候就會發現每個小小的昆蟲牠們身上發出的這些聲音都是有一些細微的區別的比如說這個蜜蜂牠是身上有蜜的跟沒有蜜的這兩種身體狀態牠發出的

发出来翅膀的震动声它也是不一样的真的啊天哪是因为重量了吗它脚上带着蜜就变重了然后就有点马力要加大点我的推断也是这样的因为它两个脚上粘着那个蜂蜜之后身体变重然后翅膀拍起来它的频率就会变慢所以翅膀慢了以后它的频率就会变低听起来就会闷一些然后那些身体轻盈的话它的翅膀扇动的就会快所以就会变得更加高一点

我好奇的是你得离这些昆虫夺近对离它们夺近你才能听出来这个分别以及你眼睛得多锋利才看到它有秘没秘哈哈哈哈

就是要靠得很近眼睛要靠得很近身体靠得很近然后最主要是话筒要靠得很近这算是比较难的一个点吗而且你话筒靠得很近也不会打扰到它们就是用身体慢慢地去靠近就是路野外的这些昆虫也好动物也好就是特别特别需要耐心等一段时间让这个自然环境恢复它自然的一个状态没有什么干扰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可以听到很多平时听不到的一些

动物啊鸟啊也困顿的声音就会慢慢进来就声音会变得很丰富而且特别是当你在去录野外的野生动物的时候像我之前去录野生战火的时候就是一开始你是很难靠近他的就是相处了几天之后他慢慢接触就是他的周围有这样的人的存在的时候你才可以去慢慢的去靠近他你靠的越近你录到他的声音都越真实就越好我好像知道那些动物世界怎么拍的了这就是申古老师的心流状态

对我刚想说他在慢慢靠近动物的那个状态那整个窒息静止的状态就他进入心流的过程我对昆虫唯一的这个我对昆虫唯一的心流状态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哈哈哈

有一只蚊子你刚才说的那个睡觉其实我以前我以前录音的时候就是在录制的过程中就是被催眠过就是有一个夏天嘛气温也比较舒服大概 256 度这样子去录那个水声水声的流流速非常非常缓慢就自己在录这个水声的时候被这个水声一点一点催眠后面就直接蹲这里就睡着了然后录下了自己呼吸声

真实体验非常非常神奇就是那种体验哇而且就是刚才国亮老师听到那个我们对昆虫的感知是夜晚的那个蚊子声我突然想到可能蚊子吸了血之后那个翅膀震到了身上就没吸血了挂血了不挂血的对

你是不是可以甚至可以录到文文子丁人的声音真的真的声音他跟那个蜜蜂声音是不一样的真的丁人那一下也是可以采集到的吗就那这个啊丁人那一下声音大对对对那个会有啪的一声哈哈哈哈

爆表了一件但说到自然界声音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就是最近这一次去了因为去一个冰川之旅嘛就专门到处去找冰川然后听到那个冰川在就是冰面在底下裂出做一个南方人啊就是真的是安静下来听到那个呼啸的风声当中我觉得有雷声然后我们都跟小伙伴就我们觉得雪崩了还是雷了怎么怎么地的但是一听结果其实是冰面下的那个冰就是冰川正在裂开的那种声音是很大的很厚的那种

挺厚重的那个声音好好听很像一种鼓声当我放下就是警惕了之后不是雪崩了之后然后我就发现它像鼓声加上我搭档他自己是个艺术家所以他就当时立马就开始录这个声音因为他也带了录音器但可能不像声鼓老师是这么敏锐的那种器械但是就我们就很安静地在那录了一阵那个我就是形容为冰川的鼓声然后就好

其实就是回归到大自然有很多你在平常生活中感受不到的声音刚才小七说的这个我如果放大而言的话对我们看是哪一年可能是 2021 年去去玉树玉树登山的时候就是然后在我们攀登线路的右边然后整个一大片这个岩石石壁垮塌可能我估计有成千吨的嘛哇

就成千吨的那种整个岩壁垮塌下来整个砸到冰川因为我们已经过去那段线路了我们在这个冰川顶上然后在可能离我们有个五六百米的地方整个砸了一个冰川加岩壁的垮塌我们那天完成了一座微灯风的手灯然后下起之后然后还掉了冰裂缝了然后当天晚上我们在营地睡觉休息的时候第二天我们另外两个搭档爬旁边一个岩石山

然后我记得是晚上九点多他们还在山上没有下来可以看见这个灯光然后我们先回到帐篷里睡觉帐篷里刚躺下就听见闷雷的声音闷雷的声音就是因为整个岩壁有一大块垮塌了岩壁垮塌下来岩壁跟主岩壁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就是那句话就是挥起菜刀砍电线一路刀光带闪电就是你脑袋刚探出去听见声音探出去以后你就发现整个岩壁上就一连串的就像彗星一样你知道吗

巨大的轰隆声然后带着那种满是那种硝烟味的那种火光你就可以看见是有火光的是有火光就是岩壁强烈碰撞天哪好壮观啊感觉不是壮观的问题吓死人了哈哈哈哈

就是离我们旁边两三百米的地方又壮观就没有壮观的感觉就是个恐怖因为你既要担心山上的同伴要担心会不会冲击波波及到你们这个对对对对啊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在我的攀登记忆中可能这两个声音是特别深刻的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我觉得比起这个可能要小屋见大屋的感觉但这两个声音我觉得在我的这个记忆深处可能已经留下阴影了

其实我刚刚想问声务老师您在采集声音的时候有没有就是哪一种声音是比较难以采集的或者是遇到什么天气恶劣的情况你有遇到过什么比较难题吗这种有对于我来说最难录的可能就是风暴雷雨这两种声音了因为

因为这两种声音它一是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二就是对录制的环境要求也比较高还有就是像雷雨这种很看天气吃饭就是你可能想录的时候录不到可能遇到了就没带设备这种声音有很不确定性还有一种问题就是带了设备以后我们想到了弗兰克林当时的那个引雷的那个实验

因为因为我在现场看过深谷录音嗯他是有很长的碳杆出去哦不是下碳雷吗碳升来对他要收雷的时候我觉得会不会引雷哈哈哈

远离是的这种情况在那种高原的草原上其实真的很恐怖的因为头顶很可能就是三五百米就是乌云了这种情况下你再去录这种风暴雷雨真的有可能被击中因为你伸出那根杆子是最高点了对因为我在云南跟深谷我们俩聊天的时候我就讲当时去爬圈山一个四川 6000 米的山爬到山顶的时候然后上面有层云

它云里面有电离子电离子然后你身上的这个金属物品会发生一种共振系然后你感觉自己的毛都立起来了其实就是被雷劈了你知道对就是被雷劈真的是被雷劈真的是被雷劈了因为现在有看到很多在户外野外的突然头发炸起来了对那就是因为有电离子那是危险的有电离子对对对所以当时的话整个东西都撂一边然后自己趴到那块那这种时候你让生活老师拿个碳杆去取这声音完了哈哈哈哈

这头发现炸了这就是向天再见五百年太有画面感了

所以我想我想问我想替听众朋友们问一下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应该怎么做呢就是把你身上的金属物品撂一边去你整个趴着然后等那个云层过去以后趴地上对要趴地上因为你要降低嘛你就不是当地的那个最高点不是最高点对还有一个是双脚一定要并拢如果你双脚分开会容易形成跨部电压所以那个时候蹲着跳着像僵尸一样跳着走

就是双脚并在一起然后自己的像橡胶面这些就是可以保护身体的但如果那个时候你在车里就一定待在车里因为车壳会是一个导流体哦就是一定不要出来你出来很很容易触电对就这种明白小七说这个很专业了我觉得肯定当过电工是吧哈哈哈

就是因为徒步还是有风险的要从很多基本的防止失温啊或这些触电的这些要支持对对对话重点了朋友们

其实户外还真的有蛮多那些场景就是你可能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到危险中了我被那个叫什么红火蚁你们知道吗那个虫子哇那火烧火燎的痛死我去年被咬得好惨我去年咬的那个腿都肿了一个月就是在以外录音的时候没注意到就录音录得太专注了腿上扒了好几只那个红火蚁天哪对所以到户外特别是丛林里穿长袖长裤真的很重要对青林里面也有青林里面是这个

一个是马黄嗯二一个是牛蒙哦对这越野跑对对对永远会遇到马黄因为牛蒙这个这个物件的话你想连牛皮都能咬破何况何况人呢所以在情侣里面特别是容易诱发这个虫咬性皮炎而且我这次跟深谷我们一块到云南就是他在我旁边他我觉得完好无损完好无损然后我对因为我俩都穿着短裤然后我基本上 20 多个包包被当地小咬就是很小很小咬

我知道北方会叫那种很小的虫子叫小咬在云南哦云南小咬就是就是你就像个小芝麻粒一样的然后咬完以后然后就会起这么大一包就咬了二二三十个然后还有就是这个河谷里会有马黄嗯包括我们当时去那个莫托莫托的话当时莫托攻略里标注在前面前三位第一重要就是防马黄嗯

对吧一个是这个你要穿雪套然后整个要尝一尝酷包括马黄被咬的时候怎么怎么着让领队抽根烟就冷静一下然后拿烟把那块烫出来都有很多的这样的一个道听途说也好或者说是这个实际经验转化的一些问题也好其实野外的这个昆虫特别

特别是一些这个以动物血为生的这样的一个昆虫的这样的一个危险危害其实我觉得很大包括还有人头蜂我们前两天去我们这个秦岭的盐厂还专门清理掉了一个人头蜂的蜂窝因为人头蜂它是

我们一直觉得这个蜜蜂和人头蜂有什么区别然后我那天专门百度了一下跟你人头一样大吗人头蜂不是人头蜂的蜂巢是比我头还大但是有可能成千上万只人头蜂在里面住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人头蜂跟蜜蜂的区别蜜蜂是采蜜的人头蜂是食肉的

它是食肉动物食肉食肉动物 OK 对所以有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些真的是采人的小视频里面当地的采蜂农如何拿人头蜂去找它的蜂窝就抓人头蜂以后在它的腰上

然后摔一个这样的一个红色的塑料袋这么大还可以摔到塑料袋就塑料片子就塑料弄了一个红色塑料片子摔到他腰里面然后你就看他飞然后就可以找到他的这个但他的蜂巢里没有蜂蜜人头蜂的蜂巢是没有蜂蜜的嗯全是他的这个口水弄的一些这样

这样的一个类似于蜂蜡这样的东西但是它的这个这个危害性其实挺大的太吓人了我就替这个特别恐虫的我特别怕虫应该有一个高能预警在这里对对对我们我们转换一下话题吧听众朋友们有没有会听到我们既然都说到防护了

所以在户外穿正确的装备还是非常重要的对嗯哼古娘娘老师是攀登类的然后我们小七老师应该是在呃山地跑啊然后徒步啊这些运动上就是移动的运动上会比较呃专业所以你们在各自的装呃装备上会有什么最喜好的

特殊需求吗分场景分类型就是比方说基于我们不同的场景你需要带的装备和穿戴的这样的服饰穿搭的服饰都是不一样的对比方说像我们刚才引申出来这个野外攀岩野外攀岩如果去一个成熟的岩场的话我觉得需要准备的东西其实不是太多可能就是除了攀登装备之外那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衣服或者是一个裤子

那我觉得天气热的话如果当地没有太多的这个蚊虫的困扰的情况下我觉得穿短裤攀险的很多啊还有很多喜欢把它腱子肉露出来的也可以啊赤裸上身穿个短裤也可以爬呀对吧还有其实我还知道很多国外有裸攀的

这个能聊吗裸到什么程度这是晚上十点以后的话题吗黄金档是裸到什么程度全裸只穿戴攀登装备然后人家当地会专门给这些裸攀者就是定一个区域他们可以在这个地方进行裸攀就是国外专门有这种就是彻底回归到人类攀爬本身除了攀登装备就是维持自己生命之外的东西所有东西都赤裸了

但是我这话题扯远了就是我们怎么穿的问题还是要穿还是要穿对这个穿的话就说是还是要看延长但是比方说到了我们那个秋冬季或者初春的时候可能在攀岩的时候可能要长裤会有一定的弹力对吧比方因为我们会有很多的上高脚的动作或者这样的一个开跨动作所以弹力对吧像我觉得像小七肯定会会被选择一条瑜伽裤

有些还真是是吧会选择因为暴食我觉得很多的女孩子穿一条瑜伽裤既能体现自己身形而且非常方便于这个盘灯暴食动作更容易舒展那上装呢我觉得就是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我觉得还是这个舒服舒适有弹性 OK 了那其实再转化出来我觉得更强调这个着装的这样的需求的话可能要牵扯到攀冰因为

因为攀冰这项运动首先我们知道它肯定在冬天温度在零下的时候因为我们知道零下这个水才能变成冰冰才成为一种非常坚固的介质可以进行攀爬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要更接近于这样的一个高海拔攀登的这样的需求首先是里面有个排汗的因为你在运动会出汗里面会有一个排汗的内衣透气非常重要但我们的三层法的大家都知道肯定不能是棉质的

一定要是这个 Qmax 或者说是可以透气可以排汗的那中间层我们会穿一个保暖的棉服或者一个抓绒那外层的话可能需要防水因为如果说是这个冰壁然后还有水的话我们需要一个这样的一个 Gotex 这样的一个防水的衣服比方说我们的 SV 我觉得很适合或者说软壳那么 Gama 也可以适合做这样的一个攀冰的这样的一个外层防护

那在我们静止过程中打保护或者在休息过程中如果温度持续低那我们还需要穿一个高蓬松的羽绒服所以这样的三层穿衣法则在攀冰这项运动中我觉得是体现在淋漓尽致的

剩下的我觉得小七可以从她的这个女生的这个角度介绍一下自己的 OOTD 对 因为其实我最早开始徒步或者是跑步的时候说最早那意味着至少快 20 年前因为我最早我是从一个反装备这种体验者开始的因为我觉得你到一定境界你才需要就是讲究这些东西我更想是先把自己的这个体力和水平这些接近起来

所以那时候我真的我最早开始比如说喜欢上在野外跑步就在加拿大的班夫公园那是真的快 12 年前就是忍不住在那个山地上就跑了起来但是后来在徒步就是真的是稍微入点门之后我就发现其实它真的是一个大自然放过了我或者我足够幸运的问题嗯

这叫后来这真不是一个你讲不讲装备的问题这是一个隐藏的安全性的问题了就是关于这个其实比如说我我会最强调的一个是这个素干的排汗还有就是外层的这个防水以前我是完全不在意这些的但是你真的会知道当你跑步

湿透了之后你是很幸运的很顺利的下山了如果那天你遇到了一点杀人洪或者但凡就算低海拔环境我们都不说高海拔环境了就是遇到点天气突变或者你自己受伤的突发情况那个湿温的那种感受但凡你体验过一次你就知道什么叫教训了我不希望任何就是啊

爱好者都因为这样的教训才开始注意到这一点所以这个素肝功能性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就是这个防水最近的事情想着带一个朋友去一个随便走一个什么山我想再怎么低的肯定都下来了吧但是

但是没有想到真的就是雨淋的全身湿透我是能很快下山但是这个朋友他实在是就是因为不适应走那样的路就没法下山我们整个天也黑了头灯也没带什么样的情况我当时有这个警觉性我马上就就开始上来了开始思考该怎么办嗯

所以有时候是大家足够幸运或者说没有遇到那样的情况而我们不要去考验这种运气和概率的问题所以这个素肝千万不要穿什么牛仔裤什么棉的这些就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这是在城里边啊哈哈哈

对一旦到了自然环境我觉得就是素干和这个内层的素干和外层的这个防水是很重要的还有我自己觉得其实有时候穿脱随时穿随时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为我非常能知道大家跑着步或者登着山是很烦去脱衣服或者加衣服的

是的对这个就是但我的体质是那种稍微走一下很容易出汗稍微站一下又很容易觉得冷的人所以一定不要嫌麻烦我们像硬壳啊这些装备它当然非常能够防水但是它的透气性也要注意如果是暴热的情况下你要赶紧把它脱下来或者拉开它的这个

散气孔啊这些因为如果闷到了他其实就是你内层湿掉了嗯所以同样就达不到保护你的效果也不就是勤穿勤脱我觉得是一个很专业我确实在前年对前年一次登山当中我的同伴因为没有及时的加衣服他下山之后就失温了那是我真的是第一次看到同伴失温中度失温吧嗯

就是如何缓不过来那种非常危急的情况所以就希望大家都不要因为我们没有亲历过这种事情所以没有警觉它不是一个你讲不讲装备而是一个基本的常识的问题就好像你要先知道比如在雷雨天万一遇上了呢你该怎么处理你不能不知道对就是这样的本质明白那圣姑老师呢你在大自然的时候你一般会有什么穿着的讲究吗介绍一下你的 OOT 在被红火蚁咬过之后

我其实就是户外穿着一开始是比较随意的就是最主要是最主要以穿这些比较柔软材质的这些衣服裤子为主因为录音的时候需要保持安静嘛所以这些柔软的材质它不会容易产生噪音因为经常会可能你在录一个声音的时候会控制自己的呼吸的节奏包括你的手上动作都会很轻很缓的这样去移动所以最尽可能的让自己不产生噪音

这样露出来的声音还比较干净但是在野外的时候其实有时候你要考虑到安全像今年我在年初的时候去登山去露山上的声音当时我是很少攀登经验的所以穿的也比较随意然后里面穿了保暖内衣外面穿了雨中衣但是爬上山顶之后出了汗出了汗以后这个衣服就湿了湿了以后就很难干然后就在山顶风又很大就在这种情况下

我就感觉到身体很冷后来我下山之后就感觉全身发抖然后坐进车里面赶紧吹暖风回来我一查才发现有失问症这个问题这就属于先长的教训再再开始学会穿衣服所以在户外因应各种场景去准备相对应的装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对的嗯我觉得轻量化这个也很重要吧就是是你也不想在自己的就是突破自己的成绩的时候

被衣服啊这种重量影响就是这样对那我们古老师跟圣谷老师之前就去录了十足鸟风起风可这个宣传片也体验体验了一下我们风可的产品你们感受怎么样对于你们在户外的需求来说能满足能满足吗我觉得看场景就像刚才小七说的那个就是首先我们在野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这样的穿衣法则嗯就是三层法则之外有个叫是

冷了就穿热了就脱这个其实就是我觉得表达了什么意思呢就是首先你要通过这个穿衣或者剪衣来控制你的体温因为在野外这个体温的变化很容易造成你中暑或者说是这样的一个失温这两个问题到达极限之后就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那这个时候我觉得一件合适的衣服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在机油这个保暖防水防风的前提下一打理

比方说是我这次去云南蒙自我跟胜古一块在不同的场景下比方说是我们去过他这个大黑山的草垫也去过他的竹林还去蒙自的这样的一个我想想那个盐厂叫什么来着那个错摸底这个名字好像有点拗口错摸底盐厂然后我们其实在不同的场景下面其实对这个身体温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为当时我去之前查了一下当地的温度基本上在

15~26 度左右那还蛮舒服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跟这个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差异体感上也不太一样包括是起风了以后的温差是不一样的我印象里特别深的有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的话就是在这个滴水瀑布但是那个不叫滴水我以为那叫泼水瀑布哈哈哈就是它那个高差高差 30 多米我到到的时候我还跟另外一个朋友说另外一个朋友我们心落我说哎这到了冬天如果这温度够低这爬起来我估计会很开心

就是高插三十多米的一个瀑布但是它没有温度条件变成瀑布然后我们去当时拍摄的时候是在瀑布下面瀑布下面的话其实离瀑布还有一个十来米的距离这个时候我觉得穿了个短裤然后穿了苏干衣我觉得很 OK 但是来了一种风风直接把这个瀑布上的水吹散了

然后全朝我这地方吹散过来然后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瞬间这个机体上会被这个水滴凉到浸满然后你这样的温度会随着这水滴这个滴走带走然后这个时候我觉得一个风壳的用处就体现出来了

然后瞬间就就就就从我随身带的这个小包里把我们这个小风壳拿了出来小风壳的风壳变身开始变身对然后其实当时穿上以后就体感会非常好然后继续了下面的拍摄嗯这是一个第二个的话就是去这个大黑山高山草店因为当时的海拔应该到了 2500 到 2600 左右

一个非常漂亮的一个草垫上面还有很多的牛嗯然后这个时候就是风就是那种典型的高山风因为我们所在的草垫是在一个山谷的一个安部地区嗯然后正好前面有个有个凹口感觉是整个这样的一个风全刮进来了那这个时候就会有风寒效应就是我们在这个户外中包括刚才小七说湿润了以后最可怕什么不是湿身了湿身只是一方面这时候再来一阵风

风寒效应会叠加你这种吃参以后带来的这样的室温感会加速你的室温所以这种时候我觉得一件具有外层防风处理的这样的一个风壳我觉得是当时最好也是最直接的这样的一个回暖装备

所以当时又迅速从我们的随身带的背包里取出我们的风壳然后穿到身上完成后面的拍摄然后基本上在拍摄完成之前这件风壳就没有离身因为这个风壳相比我们穿的平常的硬壳或者软壳而言的话会更轻薄因为其实那个地方的温度它不是很低但是就是有了风以后带来这种风暗效应

会放大你身上这样的室温感所以在当时的那个外界环境的温度和风的这样的一个叠加的情况下我觉得有一件非常好的这样的一个风款的这样的轻薄的风壳我觉得是当下

最好的一个选择那其实十足鸟风格也因应场景分了三个不同的系列的我可以场外援助一下吗他们当时穿的是哪一款 Nodding 和 SquamishOK 那你记得在瀑布的时候穿的是这件十足鸟风格吗 Nodding 在大黑山的时候就穿了另外一件也是 NoddingOK 然后在岩壁上穿 Squamish 为什么为什么攀登的时候会穿 Squamish 因为 Squamish 我觉得它最方便的几点嗯哼

首先是它有一个非常好的胸兜就是我们在攀登的过程中其实我们穿安全带的安全带上会挂很多快挂主锁保护器之类的装备这个时候你要再从你的传统的插兜口袋里取东西对是很不方便的而且在攀爬过程中

你的攀爬的动作也会对你这个口袋插头口袋的东西会造成损害比方我们手机是我们之前有个朋友在攀爬过程中把这个手机塞到屁兜里头结果一次保护冲锐保护他作为保护员保护冲锐的时候这个攀爬者很 OK 结果他一去就坐在地上然后就损失一千块钱一万吧

损失 1000 块钱修屏幕修外屏幕我觉得整个废了对啊但是但是我们这个苏丸妹是为什么非常偏爱偏爱这个这个衣服他首先他有耐磨性弹力嗯然后还有就是他的这个大胸兜我觉得可以那个放手机放手机还可以放一些能量胶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就是在刚才说到我们那个扎嘎那就是干这个这个甘南去爬一个 450 多米的一个节组的时候

因为扎嘎那属于赵尔巴尼的高原地区整个线路应该是在 3600 米的海拔以上天气变化很快就是你叫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爬之前还是这个风和日丽结果爬到第四个神剧的时候就开始下小雨然后这个时候还有小风风雨交加然后这个 Squamish 的这个非常好的匹配我们头盔这个兜帽就体现出了它的这样的一个非常极致的用处

包括后面就是攀爬过程中你可以随便取拿手机然后跟搭档随时拍照然后还有当时我口袋里印象里还放了一个头灯就是很方便拿取一些必须携带的小物品保证你能随用随拿是随用随拿而不是说是你这时候再翻你的背包去找这时候有时候很多东西就错过了所以 SquareMesh 我觉得是我在截组过程中

必穿的一件装备也是我最偏爱的一件装备是因为我看到刚刚有提到这个小兜帽这个功能因为平时我们比如说穿卫衣穿冲锋衣我们其实不太关注到帽子这个功能的但是其实在你说在攀登的时候会戴上帽子可能会怕头部失温很快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对因为我觉得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在这个冬帽的强调冬帽的作用性对一个是在这个雨水环境中对吧首先是这个很直观我们戴帽子以后可以防止雨水第二个就是说是它这个冬帽包括它的这样的一个颈部的上拉链设计可以有效的保持我们防止我们的颈部湿温因为人体湿温其实湿温几个点你的腋下

还有你的腋窝不是腋下和你的颈窝脖子是室温的最重要的地方所以就是说一个有效的冬帽我觉得可以防止风的倒灌也可以防止内部温度的散失所以这个时候的冬帽的用处就体现出来既能防雨又能防风还能保温明白所以一件冲锋衣一件风壳每个地方的设计都是有它的原因的那一定是这样的嗯哼

ok 那我们最进阶的一款风格会是小七老师会传到的吗去年拍摄对去年参加拍摄的就是那个山地跑对那天的拍摄就是我印象非常深刻我第一次参加这个拍摄宣传片的拍摄对对对对对而且拍摄的搭档是刘洋老师我是上午就开始拍摄了嗯

我当时是在云南的老药山我好美啊那一年赶上了杜鹃花的大年所以就是漫山遍野的就是燃烧的那种杜鹃而且天气好到不行体验就是那种你到了山上会忍不住的想撒鸭子跑起来的那种感觉但是那一天的拍摄刘洋老师是下午才开始拍摄的所以我就基本上从早上一直搞到了晚上那时候天已经黑了所以其实整个温差你就明显感觉到是很大的当时海拔是 3000 米嗯

就是在海拔就是刚才我觉得鸟儿老师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可能我们作为户外小白我们出去体验等等我们可能了不起了看一眼天气对吧就是这个 APP 里面的天气但你没有注意到其实这个风海拔不一样对 海滴海拔还有就是风和雨这种湿度不同

同一温度下同样是 20 度如果是刮上个七级的风你会觉得简直冷到不行了整个人也很不舒服那下了雨就更不一样了这是为什么同样的温度可能北方更干燥你不会觉得那么的冷但南方你会觉得很湿冷所以就是说这个体感的温度是很不一样的

那天坚持到晚上之后就是能把这个帽子给拉起来就是哪怕是薄薄的一层你都会觉得有很大的不一样后来我会觉得这些装备被归为功能性的这些衣服它的每一款细节确实都是有用心之处我后来穿着这个穿着 Norban 爬了一个大概是甘孜那边吧也是一个七两海高海拔的山那天也是非常的就是风很大其实温度我们看了都还好但是没想到在山上风那么大

把衣服全部拉起来很方便的就在于像女生的润唇膏啊这些小物件在这个衣服上

这个手臂上是有拉链的就是你可以这些非常方便的随取随拿的东西你想象这些东西如果是在你的包里它一定会滑到包底下而你走着是很难很烦去把包取下来既不安全又不方便而当你随时能够取用到这些其实很关键的小物件的时候防晒霜啊像那个润唇膏啊这些不仅能让你的这个体验更舒适我觉得它又是其实增加安全性的有时候你去卸一个包或者去想去干一个什么

小姐一下或者怎么拿一个什么东西呢一脚没踩住对吧我觉得其实是背后就是有很多隐含的安全性所以整个攀爬会觉得很舒适所以这些功能的设计有时候你用到它了你会嗯心里暗暗赞一口就觉得很棒对大家在不同的场景下去穿我们的风壳那你们在做这些专项的运动的时候听到的风声会有不一样吗

就比如说在平地跑步的时候跟高山跑步时候的风声太不一样了太不一样了我觉得在比如在城市的那种跑步更到了山上其实山呢我觉得那种变化是在于

它太多面了它的这个天气不一样朝向不一样晨昏这种时间不一样你看到的每一面都不一样我经常其实因为我是一个来自成都的人我们是很方便进到大山的但去了那么多次几十次是有了上百次是有了但是每一次都在惊呼哇就跟从来没见过一样

就是因为他很多遍很不一样而这种新的感觉每次都像跟他交了一个新的朋友山上那种风的风感我飞滑翔伞或者是跑步那些时候就太不一样了你会觉得他好像流进了你的血液里那样就是小时候不是有那种风一样的男子哇我就觉得可能我是风一样的孩子吧就是那种自由感和呼啸感

还有包括它就是气流挤压过什么树体它擦过树尖我最喜欢听的声音是就是不知道生谷老师有没有录过这种声音就是风跟那个树梢摩擦的声音当然这个在城市也能听到哇 它太不一样了跟柳树跟松树跟那种橡树然后摩擦过的那种声音是最好听的对 我觉得这是山中的风环境给我的感受在大自然里会更沉浸式一点

更纯粹一些吧是的是的尤其如果如果是有滑翔伞伞有的话你会知道你在地面起飞的时候比如海拔只有 200 那时候你是很热的但当然你一不小心很幸运的挂上了热气流一下子就可以飞到海拔 2000 就 2000 米高空那个垂直温度降低就是是非常非常明显的如果那个时候因为那些越野飞的是有能够方便加衣服的这种就会很方便而我有一次就是因为

没有戴上就是厚的羽绒好不容易飞上那么坚持了一会儿实在是冷到不行是只能下来所以像这种当时就非常的后悔没有一个轻便的可以随取随穿的一个衣服可以加像这种体验都会让我觉得功能性衣服的这种设计真的是太棒了而且很重要是古老师吗你会有什么声音想分享这个其实我觉得回归到这个风本身的话

就像我第一次建深谷然后了解到他的这个爱好一样我就在问他我说你这个采集丰生你最终有什么样的用途只是满足你的收集屁他就说

睡眠需求了还是有其他的他告诉我这个东西我有一个网站网站上他很多白噪音可以用于失眠可以用于瑜伽房可以用于这个普拉提我说好我知道了然后后面我们分开以后我还专门咨询过他因为我父亲现在有失眠我说你这啥白噪音也给我分享一下推荐一条我看我能不能把我爸这个失眠治好那其实回归到这个户外本身的话其实我对这个风声

对风的这个感受很深但是对风声的感受我觉得可能没有像深宫老师这么强烈因为它可能是收集风声不同的风声但是对我而言的话不同的风声代表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户外场景对吧其实对攀登而言的风你说它是好还是不好

我觉得是一分为二对吧比方说是我们前一天岩壁下雨了湿润但是一晚上刮风第二天岩壁又干了我们又可以去爬了这个时候的风对攀登长远是好事好风好风凭自立是吧另外一方面就是在我们在攀爬过程中突然来风了这种感受我觉得又是另外一个维度的感受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去爬一个大岩壁杰祖在下降的过程中来风了

然后自己就在岩壁上就像一只脱线的木偶一样被吹来吹去那种感觉很坏很坏的风这个时候没有风声只有自己的心跳声对吧你就像一只离线的木偶一样在岩壁上被吹来吹去那种感觉

这种感觉我觉得就很强烈嗯还有就是这种高山风高山风就像我之前说的我们去记得我应该是去甘孜爬孟哥冰川的时候嗯当时我记得零下外面 20 多度然后又来了一阵风而且这个风是持续刮的加的白毛雪那这种时候风对于而言对我们而言它感觉就像死人的帘兜嗯

这种风声带给你的没有美感只有无尽的恐惧可以先避一下吗找个地方在帐篷里我们觉得是在帐篷里被死神收割等待被收割因为在没有人的帐篷整个帐篷被吹沸了好几顶天哪是的对在那个环境下帐篷不是你的避难所帐篷可能是你的果实部真的所以这个风这个东西

就是就像我刚才回到我们那个爬杰祖一样嗯哼就是爬到就是我们杰祖爬到顶以后我觉得人类好伟大呀嗯可以通过攀登这种方式达到这样的一个高点嗯然后在下降过程中又被风吹出去我觉得人类好渺小呀哈哈哈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觉得人有大自然摆布嗯所以有的时候你就觉得你这个基于攀登这样的一个一个一个这样的运动你可以感受到人类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是的是的从而放大你在

普通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嗯比方我们今天中午去吃了葫芦泡馍我就觉得真的好香啊对喝一个冰封咸本地的饮料我就觉得好幸福啊对啊在山上的时候你喝的什么呀我们去甘孜那边去登山画的雪水因为你不可能背太多东西上去你画的高山的那个冰川溶解之后的雪水什么味儿老师它不是什么味儿它是什么颜色它像牛奶一样的颜色我要

因为整个都是矿物质啊都是矿物质嗯好喝吗好喝吗哈哈哈然后还有一次最近就是前年去西藏登山的时候就是

这个带着可乐上去的然后最后是最后快登顶前可乐喝完了然后就拿煮过方便面的锅化了一锅血水然后倒到可乐的瓶子里面假装是可乐然后喝一口吐一口就是因为高海拔以后你会大口的喘气对吧因为你高海拔反应完了以后必须大量的摄入来增加你体内的血氧能力嗯

你就长时间在那种寒冷空气中大口呼气你的呼气道是被灼伤的所以这种时候需要东西浸润它但是来了一口刷锅水就是喝一口吐一口就是喝一口吐一口但是你还必须要喝润拿机器到我身上走所以真的是大自然我觉得真的是为什么说是人与自然的对话人与自我的对话然后会放大你生活中的小幸福嗯是的所以在这个时候风声只是

大自然刺激我们众多教训的一部分教训因素连接的一部分还有还有还有各种各样的嗯感受感受对大自然的感受古老师落地好好呀还有就是这个风声雨声读书声这是我对风声的最直接的了解好嘛那我们

也接近尾声了这个播客我们最后也来总结一下吧小琴老师对于自然的一些感受或者是未来对她的向往你还有什么想挑战跟征服的呢我觉得不能用挑战跟征服这样的词我觉得更多的是

它赐予我快乐和心流就像那种体验同样一个攀登你在野攀感受到的是一个全然全方位的真正的 VR 不能代替的那种湿度空气岩壁的气味然后你背后吹过的风那种太阳晒着你肩膀的感觉这种丰富的你作为一个

碳基生物你天然的就是回到自然母亲怀抱这种快乐反祖的快乐吧因为我觉得城市多多少少还是异化了人的生活为什么大家有这么多失眠或者焦虑有时候真的我相信为什么古人就有登高望远这一说我就生活当中那些不快乐但凡站到了高山上被那种强风一吹或者站在海滩边看见那种海水激浪击打岩石

哇你会觉得真的都不不足一体人是非常非常渺小的而你身上那些烦恼就更加渺小了所以我真的觉得古人就懂跟登高望远这种道理是非常果子里的东西所以我就只能说更加感谢自然的馈赠然后对我来说走更远的路跟

去爬一些对自己来说更难一点的岩壁吧就很开心我还有个问题想好奇顾娘娘老师你说就是当然就是探索新的地方这种但是比如说同一个山你有那种没有登顶的那种时候吗执念执念那那个还是会再去一次吗会有这种执念吗就一个山上次没有登顶真的保持遗憾吗但一般其实很多登山者有这种执念的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放弃哈哈哈哈又哈哈可以得到了吧呀哈哈因为我觉得时间很时间很有限嗯山风很无限为什么要在一座山上死磕呢嗯对吧嗯而且山风上不去不一定代表你的能力不够嗯

而是说明山峰可能在此时此刻或者那时那刻没有接纳你嗯对那就何必再再去呢攀登人的自洽不是不是非自由攀登者的无奈哈哈哈哈太妙了好那我们聊的也差不多了今天

今天很谢谢大家参与我们的播客的录制那我们这期播客结束之后呢会在评论区继续期待一下大家的户外故事欢迎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你精彩的深刻的

有难度的在户外的一次经历也可以分享一下大家听这期播客的感受我觉得我还是感触颇多的起码开拓了一些我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一些视野和看法吧对一些急救的技巧也学习到了是干货满满那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拜拜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