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Tim Challies展开了一场环球之旅,通过十二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追溯基督教从公元一世纪至今跌宕起伏的历史。这次旅程并非仅仅是学术研究,更是对信仰、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探索。
旅程始于古罗马。奥古斯都普里马波塔像(Augustus Prima Porta)矗立在梵蒂冈博物馆,它展现了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的盛世——和平时期(Pax Romana),为基督教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尊雕像并非仅仅是艺术品,更是那个时代社会政治的缩影,也为新约的诞生提供了历史背景。
随后,我们找到了彼拉多石(Pilate Stone)。这块刻有彼拉多名字的石头,有力地证明了圣经中人物的真实性,驳斥了那些质疑彼拉多历史存在性的说法。这块石头,如同许多其他考古发现一样,印证了圣经所记述的历史并非虚构。
亚历山大涂鸦(Alexamenos Graffito)则展现了早期基督教面临的嘲讽和迫害。这幅简单的涂鸦,是现存最早的耶稣受难图,却以一种讽刺的姿态呈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基督教的敌视。这幅涂鸦无声地诉说着信仰的艰难,以及早期基督徒所承受的压力。
教义石棺(Dogmatic Sarcophagus)则代表了公元四世纪基督教教义的形成时期。这件石棺上雕刻着最早的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的图像,反映了尼西亚会议后基督教教义的巩固,也象征着与阿里乌斯派争议的结束。
旅程继续,我们来到了爱尔兰,亲眼目睹了凯尔斯经书(Book of Kells)的精美绝伦。这本公元六到八世纪的福音书,以其精美的插图和华丽的装饰,展现了中世纪修道院文化对圣经传播的贡献,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圣经的珍视。
廷代尔新约(Tyndale New Testament)则代表了宗教改革时期对圣经翻译的努力。廷代尔将圣经翻译成英语,打破了教会对圣经的垄断,让普通民众也能直接阅读上帝的话语。他的牺牲,也为英语语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信仰战胜异端雕塑(Triumph of Faith over Heresy)则反映了反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对新教的回应。这件雕塑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了天主教试图压制新教运动的决心。
我们跨越重洋,来到澳大利亚,看到了第一舰队圣经(Fleet Bible)。这本圣经见证了澳大利亚早期基督教的历史,也反映了基督教在殖民时期对澳大利亚社会的影响。
艾米·卡迈克尔的铭牌(Amy Carmichael's plaques)则展现了基督教在印度的传教活动。艾米·卡迈克尔在印度创办的孤儿院,至今仍在运作,她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这些简单的铭牌,记录了她对信仰的坚持和对孤儿的关爱。
然而,基督教的历史并非只有光辉的一面。奴隶圣经(Slave Bible)揭示了基督教历史上令人痛心的黑暗面。这本删去了可能引发奴隶反抗章节的圣经,反映了基督教在奴隶制时期所扮演的复杂角色,也提醒我们反思历史的教训。
奥拉·罗伯茨的祈祷之手(Oral Roberts' Praying Hands)则代表了当代基督教中存在的“成功神学”现象。这尊巨大的雕塑,象征着这种神学所带来的争议和问题。
最后,我们以YouVersion圣经应用(YouVersion Bible app)作为旅程的终点。这个数字时代的圣经应用,象征着基督教在信息时代新的传播方式。
这次旅程的意义远不止于欣赏文物本身。 它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基督教的历史,看到了其辉煌与阴暗,也让我接触到许多虔诚的基督徒,他们才是真正的历史见证者。这些文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帝拯救灵魂的工作以及各地教会的存在。这让我更加渴望去世界各地探访教会,与那些受历史影响或因历史而归信基督的人们一起敬拜。
基督教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它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令人痛心的错误。但正是这些高低起伏,才构成了基督教丰富而复杂的历史图景。 我们应该正视历史的全部,从中吸取教训,以更好地推动基督教的未来发展。
The story of Christianity is full of wonderful highs and terrible lows. It's truly an epic - and it takes an epic round-the-world adventure to tell its story properly. Thankfully, we have a man who's done just that. This is the story of Christianity, from the crucifixion to the modern day, told through 12 key ob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