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所写的小说《到灯塔去》然后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位作家吧沃尔夫他出生于 1822 年然后于 1941 年离世他中年只有 59 岁沃尔夫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
沃尔夫他被誉为 20 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先锋他最知名的小说包括像《打落为夫人》《到灯塔去海浪》等等沃尔夫的一生他其实受制于精神疾病的折磨他曾经有很多次的精神崩溃然后他在 1941 年 3 月 28 日这天沃尔夫预感自己的另一次精神崩溃即将开始
她担心自己永远不会好转于是在她留下两封给丈夫和姐姐的信件后她选择了用石头填满口袋在她家附近的欧赛河投河自尽中年 59 岁
然后《到灯塔去》这本书呢我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它全书一共是 13 万字左右然后这个版本的译者是马爱农他同时也是哈利波特的那个译者大家应该这个的话会比较熟悉然后这本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个译本就是我整体读下来其实还是比较流畅的然后整体来说比较推荐
然后另一个版本然后那个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然后这个版本我也稍微读了一下这个版本它有一个好处就是那个推荐的序言它这个译者写的会更加详细一些然后对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呀这种概括呀然后以及一些阐释方面会写的更加好然后所以说如果有闲暇之语的话其实也挺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的
《飘腾哪去》这本小说它的故事其实讲的是比较简单的它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大家庭就是拉姆齐夫妇他们一家子然后在某年的一个夏天然后他们一家人就是一共有拉姆齐夫妇和他们的一个八个孩子以及拉姆齐夫妇的朋友们他们共同到一个海滨的别墅去度假
然后呢拉姆齐家的小儿子詹姆斯他提出想要乘船去看看海中礁岩上的那座灯塔但是由于这个天气原因然后詹姆斯的他的愿望最终就是没有实现
然后结果在小说中就是十年岁月如梭然后在十几年过后然后那个拉姆奇的这个拉姆奇夫人她已经去世了然后一切都变得无是人非期间呢也经历了这个一战在小说的最后部分然后拉姆奇先生带着詹姆斯带着他的这个子女们重游故地最终到达到达这个灯塔
然后如果单从情节上面来看呢就是整体的发展叙述就是这么样的一个故事
这本小说它总共其实以三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我看到版本名为《窗户的窗》是整本小说中篇幅最长的部分然后它这个部分主要就讲述了就是开篇拉姆齐家的小儿子山姆斯提出想去灯塔的这个愿望然后以及他的父母亲这个拉姆齐先生和拉姆齐夫人
然后以及他们互相家庭成员他们之间朋友的一些关系
然后主要讲了这部分它是整本小说这个篇长最长的一个篇幅最长的部分然后第二个部分呢是名为叫时过近迁在这三个部分中篇幅最少然后这个部分就是很有特点的是它基本上全整个部分全文都是采用的是那种类似于散文化的表述方式很少有
对话呀或者是人物关系之类的一些描述在这个部分中呢交代了拉姆齐夫人然后以及
他们其他孩子因为战争或者其他原因意外身亡然后第三个部分就是名为灯塔然后在这个部分中就讲述的是他们一家人最终抵达到灯塔的最后的这样一个收尾的故事
这本小说如果它从情节上划分其实从开头一直贯穿到结尾的话一共是两条的主要线索第一条主要线索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到灯塔去》就是在讲拉姆齐家的小儿子詹姆斯的一个愿望全书由灯塔而起最终在全书的结尾处以到达灯塔为终第二条主要线索呢是
拉姆齐夫妇的一个朋友他是一个画家叫莉莉莉莉她为拉姆齐夫人在开头就是在故事的开始她为拉姆齐夫人所画的一幅肖像画
但是因为别人对女性创作的否定以及在自身创作时遭遇的种种的一些艰难的情况导致了这幅肖像画迟迟无法进行一直到十年之后拉姆奇夫人去世后
莉莉和那个在拉姆齐先生他们到达灯塔之时然后莉莉也最终战胜了这个心中的执念勇敢的下笔完成了这幅画作
然后这个是按照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来划分同时这本小说其实也可以以主要人物的不同视角去进行划分整个故事
整个故事呢就是主要人物他主要有拉姆奇先生拉姆奇夫人然后拉姆奇家的小儿子詹姆斯然后以及这个画家莉莉还包括有一些就比如说年轻的学者坎利斯他就是那个拉姆奇先生的一个追随者然后还有一些其他的次要人物
在这几个主要人物之间呢然后我会核心就是重点讲一下这个核心的人物其中首先是这个詹姆斯先生然后他是一个可以说是一个研究哲学方面的一个作家然后他呢同时是一个在小说中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很典型的那样的男性形象
在家庭当中呢他是绝对的权威是至高的真理他面对妻子他是一个具有高深哲理以及男性智慧的英雄他把妻子的话视作为愚蠢的妇人事件但同时呢又需要妻子来肯定自己的天才
面对自己的孩子他奉行的是挫折教育然后孩子经常会对他提出种种幻想美好的一些希望但他总以事实为名毫不留情的去泼冷水让他的孩子最美好的那些向往都化为了泡影
然后詹姆斯的这个形象呢其实就是在小说的开头是非常就是不做好的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那种反面教材的父亲形象因为他就是
就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是只要詹姆斯先生一露面他就会在孩子们心中激起非常强烈的情绪他站在那里受的就像一把刀咧出嘴巴露出讥笑他不仅因为打碎了儿子的梦想和耶谀妻子而心灾乐祸而且暗地里还颇为自己的料事如实而沾沾自喜然后
金子丹在那个群里的时候就是大家在聊那个在间爱人的时候嘛然后我当时其实在读这个小说的时候我就一直感觉到拉米奇先生就像很传统的那种丈夫形象然后就是就和那个在间爱人的那个杨子一样就是感觉他什么都懂然后像一个懂王一样他什么话永远都让他站在道理那个制高点的这一方然后他从来不会
那个就是说谎从来不颠倒黑白就是在那个就在这个小说中写的就是说他从来不会为了取悦自己的孩子而讲一些就是违反事实的话
然后在小说中他这样写的就是说虽然孩子是他的亲骨肉但是那个拉姆齐先生认为就是孩子们应该从小要懂得人生艰辛而事实其实在毫不留情所以说他呢就是很经常会下意识的去否定自己的孩子然后呢同时他又一直拥有很多的大道理去讲
然后表现出来自己就是绝对的权威性质的就是永远无法让别人去反驳他的意见然后但是呢这个拉姆齐先生呢他看似高大专职但其实在妻子孩子看不见的地方他同样
具有脆弱的一面那就是在他的这个事业方面在他的哲学研究上他已经感觉到自己在研究的这个进程上可能再难以突破所以说呢在家人看不见的地方他常常感觉到的是另一种孤独和孤独和无助
但是当又当面对家人的时候他又要表现出来的是绝对的真理和强势他就是这样一个很矛盾的一个人物
然后呢他的这个妻子呢就是拉姆齐夫人他在小说中其实扮演的是一个平衡这个亲子关系然后以及连接维持着一大家子这个生活的一个作用他在小说中其实具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作用
然后在这个故事一开始的时候她就那个沃尔夫就是写到就是拉姆奇夫人她其实非常爱自己的丈夫
然后他对于丈夫的种种专制行为其实他是非常认可并且习惯性的接受但同时呢他因为也自己非常爱自己的孩子面对丈夫在经常否定自己孩子然后去打击孩子那些美好愿望的时候呢他又要去维护自己的孩子
孩子去想要去保护他们所以呢他其实在这个丈夫和孩子中间充当的是一种调解剂的一个作用
然后其实还有趣的一点呢就是说万木齐夫人反而她对于自己的婚姻是非常认可的她并没有觉得婚姻是有哪里不对的地方有哪里不好的地方然后甚至来说她对于就是她每次看到比如说其他的未婚女性的时候她都极力去撮合
那些未婚女性去结婚想让他们赶紧有自己那些幸福美好的生活然后在那个故事的第二部分拉姆齐夫人其实她的这个离世非常的突然然后在她离世之后呢原本一种这种幸福一种祥和的家庭就变得更加的紧张变成了另一种这个模样
然后故事中第三个人物呢就是第三个很重要的人物呢就是这个莉莉莉莉呢她其实是这个算是拉姆奇夫人的这个朋友
在整个故事中呢他其实扮演的更像是拉姆齐夫人的女儿这样一个角色在故事开始啊因为他是一个画家他很喜欢画画然后他为拉姆齐夫人要画一幅肖像画却遭到了另一个
年轻男性的讽刺那个年轻男性叫做坦利斯他是这个拉姆奇先生的一个追随者他就是对这个莉莉说说女性永远无法创作女性就不应该他就相当于说女性在创作方面是很无能的她就应该女性就应该去类似于相夫教子就类似这种话然后在莉莉听来呢这句话就有点
变成了一个诅咒一直困扰了莉莉长达十年之久同时呢拉姆奇夫人然后一直对莉莉进行一个这种催婚然后盲目的将她和别人撮合然后其中呢就是有一个最开始的就是拉姆奇夫人将莉莉和谁进行撮合呢撮合的是这个拉姆奇先生的一个朋友
她那个朋友好像叫班克斯啊叫什么她那个朋友已经就是 60 多岁了当时力可能也就是二三三十岁左右吧然后拉姆齐夫人将这个一个 30 岁的女性和一个 60 岁的未婚单身男性去强行的撮合在一起并且还说他们很合适
然后这我读的时候是觉得很莫名其妙的撮合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这个因为莉莉在画画然后这个 60 岁的班克斯他可以去稍微的他可以去欣赏这个莉莉的画所以说在这个拉姆齐夫人的眼中觉得他们就非常合适他们就可以在一起
然后所以说这也因此带给了莉莉非常巨大的压力然后也同时就直到十年过后然后拉姆齐夫人离世然后在拉姆齐夫人离世之后呢就是莉莉这时候才发现就是以前拉姆齐夫人曾经撮合过的一段也就是一对这个情侣他们已经结婚了但是在他们的结婚并不如
拉姆齐夫人当初所说的那样他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反而是他们互相就是他们中间出现了这个外遇出现了第三者这样莉莉忽然发现拉姆齐夫人并不是总是对的结婚并不一定会直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幸福
然后呢他进一步的去思考也逐渐打破了就是当时那个年轻男性就是谭利斯对他的那个讽刺说女性无法创作这样的一个魔咒也由此打破在故事最后的一个结尾处莉莉最终画出了自己内心的画作这幅画可以想一下持续画了十年之久
然后在整本这个小说中呢莉莉其实她扮演的这个角色其实和乌尔夫本人其实很像因为大家可以想一下就是当一个作家在
创作出来是他的笔下人物是另一个创作者的一个身份的时候其实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往往就是作家自身的一个想法的一个投射莉莉这个角色呢她主要是作为一个主要是一个以女性视角
然后从这个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拉姆齐夫妇之间的一个生活在莉莉看来呢这个拉姆齐夫人她的生活是处于一种没有自我的然后就完全没有自我生活的很悲哀的一种生活
然后莉莉她试图将她看到的现实在这个画面上表现出来但是在表现的过程中呢她又常常感觉到这个内心的这个创作的想法这个内心的画作
而就是那个实际画在纸面上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样子就在小说中他就是本来想给那个拉姆齐夫人画一个肖像画但他最后只画出来一个紫色的一个三角形他会只画出来一个色块然后所以说当那个十年过后莉莉重新拿起画笔的时候她才
鼓起勇气把它对现实的感悟最终展现在那个画面上最终它其实完成的并不是一幅很写实的肖像画而是一幅更具有现代这种画作色彩的一幅抽象画
然后沃尔夫其实就借莉莉这个角色他表述的就是说一方面是这个在就是这个女性身份就是被站在一个男权中心的社会上一个女性的觉醒需要多么漫长的时间
同时呢他也借由莉莉来表达作为创作者来就是能够真实的创作出心中的想法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然后书中第四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就是拉姆齐家的小儿子詹姆斯在小说刚开始呢詹姆斯向母亲提出了想要去灯塔的这个愿望然后当时母亲她是一口答应的但是这个时候她父亲就是拉姆齐先生却说了一句可是明天天气不会好的
这个时候年仅六岁的小儿子詹姆斯他的想法竟然是如果当时手头有一把斧子或者任何一件武器能够把父亲的胸膛捅开一个窟窿让他当场毙命詹姆斯准会毫无迟疑的动手
当时我看到从我的角度来看我感觉一个六岁的小孩子仅仅因为父亲扫兴的话而暴虐的想杀死自己的父亲让我感觉非常的吃惊让我就不
从这个故事一开始的时候我就在想父子的关系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不过在小时候呢这个詹姆斯的他也仅仅是有这个想法罢了因为在当时他其实正在拿着一把剪刀正在剪纸但是他其实也没有勇气我也没有真的去对父亲做任何实质性的举动
然后对于詹姆斯而言呢他非常爱自己的母亲然后他说他认为这个母亲要比父亲好一万倍然后在他的形象父亲就是一个俨然是一个暴君的形象然后母亲呢就是一个非常慈祥慈爱的形象然后这一点其实如果套用那个弗洛伊的精神分析法是一个非常典型的
就是这个杀父取母式的这样一个人物形象非常那个詹姆斯他就是对于自己的父亲就非常的那种痛恨然后感到压抑感到被父亲的强权所压抑
然后但是母亲的对他是一个这种非常思想完全站在他这一方的一个形象但是呢母亲他又无法真正的去反抗父亲所以对于这个弱小的詹姆斯而言他渴望的就是能够这个杀死自己的父亲然后去帮助自己的母亲去实现母亲的自由
然后在故事的最终就是最后的部分就是他的母亲已经离世了然后父亲就是詹姆斯对父亲依然满怀仇恨然后他始终认为他们当初没有能够去到达灯塔是因为父亲的反对而并不是真的因为天气不好导致的
最终呢当詹姆斯真的到达了灯塔的时候他发现原来灯塔不过只是一座孤塔将之的站立在光秃秃的岩石上而已然后这和他最开始那个脑中幻想的那样美好不断的闪着光摇曳的那样一个就是不断的在旋转的那样美丽的灯塔完全不一样但是呢
在他们到达这个灯塔的时候父亲因为詹姆斯他驾驶船非常平稳而对詹姆斯说了一句干得漂亮詹姆斯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现原本苍老暴君专制的父亲形象此时变得真正的高大挺拔了
然后他没有想过原来父亲是会真的夸奖他的他等待父亲的一句夸奖等待了十年然后在此时呢这个时候他和父亲其实真正实现了内心的和解然后他跟随自己的父亲然后一起上了这个灯塔
然后书中还有一个人物也是比较有典型性的就是之前讲的反对那个就讽刺莉莉的年轻学者叫谭丽丝谭丽丝呢她就是一个年轻的学者她因为就是想要去跟随拉姆奇先生然后因此就是她就常常就是那个出现在拉姆奇他们家庭身边
他非常具有才华但是他非常的贫穷他们家庭中一共具有这个兄弟姐妹九个人然后全靠他父亲一个人然后工作养家所以说他对这个自身的贫穷对金钱非常的敏感然后他感到
其实他自己常常感到自鸣不凡然后他呢其实爱慕比他年长二三十岁的拉姆齐夫人就是有点类似于那个鱼脸形象一样就是自己贫穷但是非常富有才华然后爱慕一个这种有权有势的一个家庭当中的一个这样贵妇人就有点类似于这种感觉然后
但是呢他其实和拉姆奇先生又很像的一点就是他其实也是一个无意中表露出来的也是一个这种很专制强权的性格然后在那个詹姆斯提出想要去登塔的时候是那个拉姆奇先生先说明天天气不太好然后之后呢这个坦利斯又对
詹姆斯说说你明天去不了灯塔了然后因为明天肯定会下雨的就种种之类的话然后也因此呢然后本身对这个坦尼斯有好感的拉姆奇夫人然后也因为这个原因然后而对这个坦尼斯产生了厌恶之情因为他无法接受这个年轻人竟然对自己的孩子经常说这种很扫兴的话
然后以上呢就是全书的这样几个重要的角色然后其实就是整本小说中呢其实就是围绕着这么几个重要角色然后去讲述他们之间的一个关系然后在那个聊完小说的主要人物和内容之后呢然后我想接着分享一下我想接着分享一下这本小说
我接下来分享一下这本小说的一个重要标签意识流然后意识流呢它其实本来的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它其实表示的就是就是思想或者说人物内心的这个意识的不断流动的一个过程我们都知道呢就是在 19 世纪这个以及之前的小说其实作家是很少
大篇幅的去使用心理描写这样的一种文学技巧的像传统的那样写实小说他其实推崇的是很真实如实的去描写环境人物就恨不得把现实生活中的那些环境怎么样历史事件怎么样就是去真实的去反映到这个小说当中
然后呢并且像那个写实小说一般都主要会通过比如说外貌呀或者动作去表现人物然后以及使用这些对话或者是一些事件的冲突来推动情绪的发展但是呢当小说从 19 世纪进入到 20 世纪后作家们开始探索就是将心理分析运用在小说当中的技巧
所以小说中呢也不像原来那样按照线性的时间这就是很单调的从头讲到尾然后就是这个其实主要原因呢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呢就是因为 19 世纪之后的很多这个作家就认为
作品当中其实不应该将作者的主观的这个意识过度的投射在小说当中就比如说尤其像那种批判线主义的小说经常小说整本的
主要的内容其实是要比如说批判呀或者反思呀或者是表达作者的哪些观点然后小说中的所有的人物都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典型性另一个词语就是非常的可能说脸谱化或者是非常的这种标签化
就是类似于这种黑白分明呀或者是能够看出作者的这个思想的那个好物倾向的但是到了现代小说中呢就是更多的作家就是比较倾向于体现这个作者呀或者小说的这个更加丰富性而并不希望将人物写的那么的
刻板或者片面所以意识流其实就是作家邀请读者走入到不同角色的内心通过这种内心独白或者视角的转化然后很大篇幅的心理描写然后去倾听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
在意识流小说中呢最重要的第一点呢就是时间以及第二点呢就是这个内心独白第三点呢就是视角的转化然后在意识流小说中呢内心像这个
首先就是第一点就是时间的跳跃性因为意识流它主要的一个体现就是通过人物的不断它的比如说人物对于某件事情的感觉或者某件事情的这个印象激起了人物的回忆然后通过回忆呢就可以使这个小说的事件就是这个时间不断的
就是进行穿梭有可能穿梭到多年以前或者到某个人物的小时候然后穿梭到那个时间然后再去作者就可以再去讲述到就是那个时间线的发生的种种的事情所以说在意识聊小说中呢这个呃
整个故事的节奏就通过人物的不断的回忆联想然后使得时间性时间线就会完全的打破
然后以及人物的内心独白然后像内心独白往往是和这个现实中的行动都割裂开来的然后所以说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其实意识流小说毫无疑问的是提出了这个更高的要求更高的门槛
然后需要读者们在阅读意识流小说更加的认真有耐心有更强的感受力因为可能稍不注意错过一句话然后就会发现它的时间线已经不知道变成了哪一刻所以对于在这个阅读过程中的意识流小说可以说是每一句话有可能都是一个重要线索
所以我对于该如何阅读意识流小说的一些建议呢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逐字逐句并且进行反复阅读因为作家在使用意识流的过程意识流的方式呢其实就是希望借此来延长作品的感受力
其实相比那个线主义小说我觉得意识流小说的文学性审美性其实会要更强的所以说大多数的意识流小说都会同时也会被称呼是比如说一些诗意更具有诗意性更具有或者是散文性或者更具有这种审美性一点然后所以说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就是一种
能够感觉到非常这种审美会不断很愉悦的一种过程然后同时呢可能会发现就是在这个重读过程中常常就会发现以前很多的就没有注意到的一些细节然后就是这部分就是我关于如何阅读意识流小说的这个一些建议那么再回到
《到灯塔去》这本小说本身呢然后其实如果说《到灯塔去》它是关于它是一本关于什么内容的小说我自己感觉到它其实关系主要是关于比如说这个家庭夫妻亲子之间关系的
一个讲述的一个故事同时呢也是关于压抑与成长之间的一个探索然后并且他也表达了沃尔夫自己对于创作家庭的这种自传性质的感悟然后在那个道德塔去这个小说这个故事的背后其实
如果我们从性别视角来看其实能够看得出来吴尔夫在这篇小说中他毫无疑问地写了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这样一个家庭然后在他们这个家庭中女性无处不在但是我们会发现在这个
故事最后呢其实当那个拉姆齐夫人然后离去之后也能看出来一点就是说就是虽然说女性在
这个家庭中本来是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这个历史的叙述之后呢女性往往被男权的历史边缘化最终变成了一种沉默的声音然后我分享的内容就差不多就结束了因为其实今天准备的来说比较仓促一点
然后大家有想关于这本书有什么想提问的一些内容也可以在评论区交流一下非常感谢分享但是大家有什么想要和是搭配着沟通的吗因为那个一十九小说其实我读的不多但是我读过那个就是整套的那个追忆似水年华就是 Bruce 的那套
然后读的时候就是非常的屈立因为他的主线是非常悉散的其实主线就是主角他作为一个犹太普通人犹太普通平民往巴黎的社交圈或者说法国的社交圈通过沙龙一些社交活动一步步往上爬的那个过程
但是读的时候就觉得非常的散因为像你说的那样它其实很多都是它那个主线其实是不重要的它很多时候是过程是重要的所以说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构成了对小说的一种
就是对小说的一种怎么说呢就是构建吧因为你如果读传统小说的话你有时候可以跳读的就是你跟着主线你读下去但这个话你没办法跳读你每一句话其实它就是每一句话构成了它自己对的就是像《追思水年华》这种作品就是我现在都不敢尝试因为它的就是
就是他的量就是篇幅真的是太长了他就七卷本我觉得就是确实就是在尤其我们在阅读现代小说的这个过程体验中啊就常常
就是因为小说就是作家认为小说的记忆应该不断突破然后尤其是在就比如说我们在这个追求文学性的过程中啊在这种文学性在不断发展不断的那个到达极限的一种过程那它一定是要求就是对读者有越更高的要求
然后所以说呢这种要求就变成我觉得也有时候会变成对读者的一种类似于折磨一样的一种感觉吧就是因为就是你读的时候你必须需要可能需要全神贯注然后不敢轻易的去忽略某一句话
然后同时呢因为我们在因为在其实阅读比如说传统的那种小说或者我们习惯性的那种小说我们对于小说整体的意义感
或者是说作者本身的思想倾向是有非常重要的这个我们需要去把握比如说作者想通过这本书要表达什么或者是整本小说要表达什么或者在细节来说我们恨不得想去把握这个每一个人物他说的某一句每一句话或者作者在
哪怕是刻描写这个环境他的每一句这个描写内容我们都恨不得去想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或者这句话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什么的含义我觉得可能这个也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带来的一种本能一种反应吧所以说在阅读意识流作品的时候
当我们如果还按照这样的想法去阅读的话那我觉得就会非常非常的痛苦因为很多的内容我们就我读的过程中我就会觉得这样一句话那个比如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或者这样的比如说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一个物品它有什么象征含义呢我就会不断的这样想但是想来想去你会发现好像没有什么含义或者说
好像它有很多重含义而不一定说我能去把握到就是作者他的那个他单一的或者说一定有权威性质的一个思想含义那么这个过程呢我就会其实会感觉到很痛苦
所以说那就是在阅读这类的其实相比起来《道灯塔》去是一个比较容易入门或者比较容易大多数读者去体验的一个作品就是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的篇幅很短 13 万字我第一遍逐字逐句读完的时候差不多花了 6 个小时左右然后后面我又
反复复就读了几遍后面现在一共可能读了十二三个小时左右吧就是微信读书记录上面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呢就是我会发现就是你单纯的读一遍其实是很快的但同时呢你多读几遍之后呢你又会发现有很多很新的之前没有发现过的一些线索在这个过程中呢也是很有趣的
所以说我觉得在这个读的过程中中确实可能需要我们少一些功利化的一些想法就多一些就当是那种看一个你不文艺片一样就是有种很治愈或者是可以很沉浸式的一种感受然后发现哦原来小说也可以
这样写呀然后也可以很随心所欲自由自然流动式的就像那种做一场心灵按摩的那种感觉一样然后如果我这样读的话就可能会觉得挺舒服的
然后包括因为这本书其实核心它的另一个就是写的很好的地方就是沃尔夫对于很多的这个比如人物讽刺呀然后对于一些性别方面提出的一些观点真的都就是非常那种一针见血似的那种感觉然后就读起来就像那种就是他所写的海浪呀就是
一重一重的然后不断的拍打你那种感觉就感觉读的过程其实还是非常愉悦的
然后最后还可以就分享一下这本书的一个从性别视角来看待然后因为乌尔夫本身他也是大家在讨论乌尔夫的时候他有一定有一个标签就是女性主义然后如果从女性主义看的话其实这本小说
就只能很好的从性别视角来去看待首先呢就是我们可以把它就是按照比如说传统的这个父权制社会啊如果我们传统来看一方面呢就是他是很强具有很强势专制的这样一个男权男性视角他最体现的就是这个首先是这个丈夫就是拉姆齐先生
然后同时呢还有这个年轻的学者谭利斯然后另一边呢就是同时呢这个像这个拉姆齐夫人她是又是相当于是这个男权社会的一个受压抑的一个身份但是同时呢她又很认同
她丈夫的种种行为并且她也在以一种这种很强势的方式又去压抑她的其他的一些年轻女性
然后在这本书中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相对来说受压抑的一方这个比较弱势的一方就像那个这本书的画家莉莉她不管是从创作还是自身的生活上来说她都是一个不断被否定不断被人认为你应该去结婚然后因为她一直到后面三四十岁还是处于
按书中所写他一直处于老处女的这样一个身份并且他也因此多次自嘲然后最终呢他其实是实现了自我和解因为其实在书你可以把莉莉理解为沃尔夫本人的想法的一种映射吧
然后同时呢像那个詹姆斯小儿子他虽然是男性身份但是呢他就像我所说的一样他这是一个很具有弗洛伊德的那个厄迪普斯情结他是一个从男性的一个身份但是他因为自己自身的年幼然后他也是又受到了传统父权的这样一个伤害然后
也是因为这个所以说导致了他不断被压抑但是最终呢他其实又理解了自己的父亲又和自己的你可以换一种角度来说如果从这个小说中你可以想再远一点就是说在小说的最后是
自己的母亲当初支持自己去灯塔的母亲去世了反而是当当初没有那么支持去灯塔的这个父亲带着自己的这个儿子抵达了终点最后实现了父子之间的一个合计那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来看呢很可能就是感又会感觉你会感觉
原本被压抑的这个小儿子或许最终也在男权社会实现了成长和认同最终又可能会成为像自己父亲那样的一个身份
然后再岔开话题聊一下就是那个之前就是大家最近不是讨论的很火那个再见爱人吗他其中的几对嘉宾就是像杨子啊那个然后那个刘吉手刘爽他们就是一个很传统的
或者是很难全的那样一种一种身份感觉然后他们的所有所作所为然后所有表现的话所说出的话然后也同时都是比如大家所说的爹威十足然后非常擅长给自己的行为找合理化然后呢另一方呢就是像那个麦琳和
李航亮他们又感觉又是一种就是反过来的这样一种身份在他们这个家庭中其实那个麦林是相对来说比较强势的一方然后呢他其实麦林和杨子他其实有很多相同的一点他们都是希望那个自己的伴侣可以对自己进行这个无条件服从
然后在读这个小说以及在看到这个节目之后呢其实我一直想的就是说原来就是一段这个亲密关系的终结原来是会这么的难因为在电视这个节目中啊你会发现这个男性对
女性非常容易的索取呀或者是指使她们去做任何的家务呀或者是怎么怎么样对她们的各种的一种压抑她们的另一半都是都是竟然可以接受的然后这个就让我觉得还是很震惊的然后同时呢
像麦林对李航亮的种种的行为就是抛开是否是剧本的前提下然后李航亮也都是可以接受然后所以说就是在小说中也是拉姆齐先生就是这种类似专制式的暴君式的这种行为反而对于拉姆齐夫人他也是一种我可以
就是我也可以认同也可以接受的一种行为反而让我去那个就是思考就是说有可能就是说性别就比如说那个个人的独立这样的行为就比如说女性独立呀或者是说有自己的思考可以这个好像说的有点不太好可能
就是比如说女性独立什么的是可以让帮助自己摆脱很多的枷锁束缚但是其实有时候对于具体个人来说他并不一定会直接帮助并不一定会直接让个人觉得这样会让他的生活会过得很幸福所以有时候可能这只是就是
个人选择的一些不同吧这段话好像说的有点乱吧那我就先不展开说了好我的分享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