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77 布尔迪厄《区判》:文化资本、品位与区隔

Vol.177 布尔迪厄《区判》:文化资本、品位与区隔

2025/3/27
logo of podcast 文化无限

文化无限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懒残僧
Topics
我阅读布尔迪厄的《区判》后,发现书中对文化资本、品味与社会区隔的论述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阶层差异和文化霸权。我自身也存在小布尔乔亚的习气,这促使我更深入地思考社会阶层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首先,书中指出,品味并非纯粹的审美判断,而是与社会阶层、教育程度等密切相关。不同阶层的人对艺术、音乐、文学等文化产品的偏好存在差异,这并非偶然,而是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体现。例如,上层阶级倾向于欣赏那些具有象征意义、需要专业知识解读的艺术作品,而下层阶级则更倾向于欣赏通俗易懂、情感化的文化产品。 其次,教育在塑造个体的文化资本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个体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从而决定其在社会中的文化地位。高学历者通常拥有更丰富的文化资本,更容易理解和欣赏那些被视为“高雅”的文化产品。 再次,艺术家的创作与艺术学者的解读之间存在张力。艺术家追求创作的自主性,而艺术学者则通过提供解读的逻辑和密码,将艺术作品纳入学院派的体系,赋予其意义和价值。这种解读过程本身也体现了权力关系和文化霸权。 最后,上流社会通过构建一套独特的审美体系,来维护其特权地位。他们强调“无私”和“淡定”,以此区别于大众的“粗俗”品味。这种审美体系并非天然存在,而是通过长期积累的文化资本和社会关系网络构建起来的。小布尔乔亚阶层则往往对这种文化游戏感到焦虑,试图通过模仿上流社会的行为和品味来提升自身地位,但这种努力往往徒劳无功。 总而言之,《区判》一书揭示了文化资本、品味与社会区隔之间的复杂关系,提醒我们对社会阶层和文化霸权保持警惕,并鼓励我们发展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审美判断。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区判》,欢迎收听!

主播:懒残僧

《区判》出色地阐明了现代世界中产阶级的自命不凡,该书出版于1979年,是一部当代法国的庞大民族志,也是对社会阶层思想的深刻剖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在「我们认为具有美感的事物」和「我们认为俗气或丑陋的事物」之间做出抉择。品味并不纯粹,这些不同的审美选择都是「区判」,也就是「与其他阶级的选择相对立的选择」。世界同时倚赖权力关系系统与符号系统运行,而品味的细致区别,便成为社会判断的基础。

【作者简介】

皮埃尔·布尔迪厄 Pierre Bourdieu (1930-2002),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思想家和文化理论批评家。1954年他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56年应征入伍,在阿尔及利亚服役两年。1964年回到巴黎,于1975年创办《社会科学研究行动》(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1982年成为法兰西学院唯一的社会学教授,社会科学高等学院 (E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学术总监。主要著作有《实践理论大纲》《艺术的规则》《帕斯卡式的沉思》《男性统治》《区判》等。

【猜你在找】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区判》(台版)

【进群】

文化无限听友群:Tanya_0523(微信)

【合作】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