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牛市谈信用,熊市谈计算“:为什么说负债是一种认知?

"牛市谈信用,熊市谈计算“:为什么说负债是一种认知?

2022/7/20
logo of podcast 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W
Will老师
听众
无足够信息构建个人资料
Topics
听众:欢迎来到新一期的《文理两开花》播客。 Will老师:每一次市场崩溃,不管是加密货币还是传统金融,都存在过度金融化、过度杠杆和流动性危机等问题。市场下行期间,不符合金融逻辑的DeFi、NFT和GameFi应用,其存在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我对金融创新已经没有了兴奋感,而是总结出了两条规律:证券化和加杠杆。当前金融市场上的创新主要包括证券化(将不能卖的东西卖掉)和加杠杆(让不能长大的东西长大)。DeFi领域的许多做法,可能是穿着“创新”外衣的“伪创新”,或者说是披着“计算性”外衣的“信用行为”。DeFi的创新在于计算性,而与之对应的概念是信用性。区块链体系(包括智能合约和数字货币)是一种计算模式的创新。计算性与认知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块链的创新在于计算性。人类认为有意义的计算是“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的。计算与认知的思维框架可以应用于万事万物,在金融领域则对应计算性金融和信用性金融。计算性属于本体论范畴,而认知性属于认识论范畴。人类对计算的诉求是“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会计学是一门认知科学,它关注的是人们如何认知经济活动,而不是单纯描述事实。金融体系包含计算部分和信用部分,计算对应本体,信用对应认知。我们需要一种机制来了解一个人的负债情况。如果负债过程是计算性的,那么就能通过计算历史记录来确定负债。负债过程并非计算过程,它是一种认知结果。负债存在于纯认知领域,无法被计算领域刻画。信用可以作为计算过程的输入参数,但其结果不会直接体现负债。哈佛大学毕业博士申请贷款的例子说明,信用评估过程是认知参数化的过程,而非计算过程。以信用为输入参数的计算过程一定会产生负债。无法通过计算过程及其结果来判断负债是否产生。信用是认知层面的概念,可以作为计算过程的输入参数,但计算结果不会直接体现负债。未来金融体系应该将计算和信用分开,计算归计算,信用归信用。DeFi的创新在于透明性,这使得人们能够看到加杠杆的过程和清算过程。计算性和信用性应该是对立统一的,既要清晰分开,又必须同时运作。区块链智能合约是计算过程的最佳载体,但信用过程掺杂进来时,区块链并不能使其变得更好。区块链只能提供本体世界的观察点,无法观察认知世界发生的事情,因此无法解决债务透明化的问题。资产负债表是唯一一个同时观测本体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工具。

Deep Dive

Chapters
计算性是指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的模型,与认知模型相对应。在金融领域,计算性对应金融过程中的可计算部分,信用性则对应不可计算的认知部分。
  • 区块链体系是一种计算性的创新
  • 计算的价值主张是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
  • 金融体系包含计算和信用两个部分

Shownotes Transcript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一期的《文理两开花》我们今天的话题是 Crypto 或者算是广义的金融创新领域中吧一个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话题可能也是在现在的这个市场下行期间或者说熊市期间我们必须进行的一种灵魂拷问

最近的市场动荡其实又让我们这些金融科技界的老人们我得给自己这个老人前面加个引号但是 Will 老师肯定是当之无愧就看到了很多很熟悉的剧情或者说是我们都闻到了很多很熟悉的配方

因为每一次的市场下行或者说每一次的崩溃不管是 crypto 还是传统金融领域其实主料只要是跟金融相关的主料都是过度的金融化杠杆流动性危机等等等等就这几位主料是一直都没变的都是一样经不起大跌的市场考验

所以在市场下行期很多的逻辑就会改变可能也是下一次创新的契机那这个可能也是一次集中的筛选不管是 DeFi NFT 还是 GameFi 这些应用呢只要是其中不符合金融逻辑的部分它存在的可能性至少在目前来看会越来越小但是呢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那这个领域的真正的创新到底是在哪里呢

从传统金融这个领域出身的我我还是属于一篇传统金融领域现在呢其实已经对金融相关的创新这两个字没有什么兴奋感了不像几年前我还记得跟 Will 老师很多很多年前在北京见面大家一起聊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聊的这个金融科技的创新还是像 P2P 啊支付啊等等这些方面的创新

但是经过这些年呢我自己是没有什么兴奋感了但是取而代之呢是自己总结出来的两条规律这个可以和威尔老师讨论目前就是当下金融市场上的创新不管你是 crypto 领域的金融相关还是传统金融市场这些创新其实基本上都是两件事一个就是证券化就是找到一种把原来不能卖的东西卖出去的方法

另外一个就是加杠杆就是找到一种让原来不能够长大的东西长大的方法不管怎么说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事情或这两件事用来定义 DeFi 或者 Crypto 领域的创新呢我们目前看到的 DeFi 这个领域的大部分的做法所以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创新还是穿着创新的伪创新或者呢还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他们是穿着计算性马甲的信用行为呢所以今天的灵魂拷问就是 DeFi 的创新它到底是在哪里好 首先呢我们就要隆重地引出这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魏友老师唠叨了好多年的概念

首先呢就是计算性和信用性首先先请魏老师定义一下什么是计算性什么是信用性 OK 好的谢谢小跑小跑刚才从市场的角度分析的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挺

挺有意思的我觉得确实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来讲很多的金融产品新的思路就像小跑刚才总结的就是不能卖的可以卖然后还可以多卖或者多买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一种创新的思路但是确实就像小跑刚才说的

这种创新好像一直让人很受伤但是除了这种创新之外难道金融领域或者金融科技领域就没有创新了吗如果没有创新的话这好像也很让人伤心所以我倒回想起来 Gary Gensler 就是现任的 SEC 的主席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就是说比特币的创新是真实存在的我相信他说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也就是说

他也认为说比特币做出来的这样一套技术的体系就像区块链它是真的有一些创新的但是这个创新到底在哪呢我觉得可能这件事大家深入讨论了挺长时间了但是

我还是希望给出一个概念的框架我觉得这是文理两开花的职责就是要给出一个概念的框架然后这个概念的框架呢往往都是成对出现的我想这一点大家都熟悉了比如说这个身份与契约比如我们现在说的计算与信用

等等这些东西所以我是想说呢重复一下以前的观点就是区块链体系那包括智能合约包括数字货币等等这套体系呢它是一种计算性的创新或者说一种计算模式的创新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理解 Gensler 说的比特币的创新是真实存在的我是认同的那在定义计算性之前我觉得我们首先得给这个概念找一个对应的概念这样才能建立起这个思维框架那其实跟计算性相对应的概念呢我认为是认知

就是计算与认知它其实是两个本质上相差很大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得先说一下现在也有一种观点吧可以认为是一种科学主义的观点也可以认为说一切皆计算就是一切过程都是计算过程某种意义上说也对你比如说天体的运行它也符合牛顿三大定律啊

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等这些东西不管是从宏观到微观这些物理的东西你可以理解为它都是计算过程对吧因为你看它都符合这些数学公式

然后你说生物的生长化学的过程这些分子之间的这种结合你也可以认为它是个计算过程然后再进一步就到了终极问题就是机器人会不会有智能甚至会不会有感情就你如果把人类的思维也可以抽象地认为它是个计算过程因为它就是脑细胞神经元所有这些东西如果你把一切的

东西都归为计算过程的话那计算这个词也就没有意义了嘛因为我们也就没有理由去探索所谓计算的规律因为你探索计算的规律就是探索万事万物的规律那你就去探索万事万物的规律好了就没有必要再把它总结成为计算这个概念了对不对所以我说我们文理两开花也是这个特点就思维框架一定是建立在一个队友的概念上也就是说有计算就有非计算的东西

我们明确了非计算的东西反过来再看计算我们就知道它的特点所以我认为实际上计算的对应方面是认知也就是说至少我们认为说在今天的状况下我们还不能把人类的思考过程或者认知过程抽象为这种标准的计算过程

那在这里就得提出来说那我们想定义的计算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我先用一个标准的定义来讲就是我们人类所能够认为对我们有意义的计算其实就是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的

这样一种模式我们想就精确的把计算我们今天要后边谈到的计算就定义为这种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的这种模型我们就称之为计算模型

除此之外的我们把它称之为非计算模型对于人而言非计算模型我觉得大概就只有一种就是认知模型因为人的认知是无法做到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的对吧如果人的认知全是过程可重复的话那就是人类就是那个机器人大军对吧所有的人的认知的过程都是可重复的你遇到了什么样的外界的条件你就产生什么样的认知那就是把

完全可重复的过程那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结果可检验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过程都不可以重复无所谓结果可不可以检验你两次的认知过程你接受到了同样的信号一次产生了 A 反应一次产生了 B 反应

這無所謂對不對所以你無法通過檢驗的方式說我這次產生的這個 B 反應是不對的然後當初產生的 A 反應是對的因為這是你的一個人的一個主觀認知的過程所以我覺得我們定義的計算就把它跟認知對應開來

从这个角度来去定义计算我觉得这个框架相对而言是大家比较容易认同的其实咱们最早聊过的那个 GEB 说到这本奇书整个这本书差不多其实就是讲计算与认知的这个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聊我相信小康老师肯定也认同所以今天我们所讲的计算的这个定义

是把它跟认知对立起来形成这么一个大框然后紧接着就说到说那这个大框其实简单的说也是适用于万事万物的吧也是那种属于超级框但是把这个框架投射到经济活动或者金融活动上那么这个计算过程指的是

金融过程或者经济过程当中可计算的那一部分那另一部分是金融过程或者经济过程当中

不可计算的那部分纯属于认知的部分那投射到金融领域其实就是信用这就是今天我们后边我想特别详细来论述的这个过程就是说计算与认知这个思维框架投射到金融领域就会变成计算性的金融和信用性的金融也就是金融当中计算性的部分和金融当中信用性的部分

部分它其实是对应着计算与认知这两个框架我想今天主要给计算下个定义是从这个角度去说非常非常非常清楚这个框编的非常精彩我觉得这个甚至可以和我们之前的某些框可以媲美了现在还暂时没想出来

那些空但今天这个魏老师定义的这两个就是计算性和信用性的定义呢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你之前在定义计算性的时候因为如果是这样成对出现来看的话那信用性和计算性他们成对出现是在这个金融领域的投射但是

根据魏老师刚才的这个论述其实计算性它是一个更大的概念也就是说它可能不只是适用在这个经济领域金融领域它甚至是一个可以跟就是人的认知吗是对应的这么一个概念那我的问题就来了就如果说计算性和认知是相对的那么这个

计算性它算不算是人的一种认知呢或者说它是不是一个人的一种需求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计算性它是不是也算一种认知或者是说人他为什么需要计算呢

对的你说的这个话题就是典型的哲学层面的话题了就是比如说我们讲哲学经常会讲到这个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区别我刚才所说的计算性其实落在本体论的这个话题当中这个因为我刚才没有强调因为要尽快把它落实到金融领域所以用计算这个模型来去框架它

如果你从哲学层面上来讲我说的计算性你把它理解为本体论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这是第一所以说纯哲学的角度你也可以认为说我所讲的计算性和认知计算与认知其实就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这个范畴这是第一个层次然后第二个层次你刚才说到的另一点这是永恒的话题了就是哲学当中的本体论

它叫本體論它不也是人對本體這種東西的認知嗎所以說其實從哲學的層面上來講這個所謂物質與意識的矛盾永恆存在就是人類所謂的物質或者人類所謂的本體或者人類所謂的計算其實也是對這種計算的一種認識

因为我们只能讨论自己脑中的概念我们讨论不了日月行辰我说一句话那个太阳就没了这不太可能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这种矛盾倒问题不大我们所说的计算其实也是我们对计算的认知但是这件事情恰恰引出了我们要讨论计算这件事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在对计算的诉求就是你刚才问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计算其实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需要一种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的这样一种模式对吧这是人类对计算的诉求就我们这个话题可以从一个典型的一个关于未来比如说机器人是不是会替代人对吧这是一个特别热的话题那这个话题其实就精确的落在人对计算的诉求

或者也可以用我们原来说过的概念就是计算的价值主张是什么也就是人对计算的价值诉求是什么人对计算的价值的诉求就是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从这个角度你会发现说几千年来人类做的很多事情其实是那种

過程可重複結果可檢驗的事情所以他們其實都是計算只不過因為技術手段因為科技發展因為人認知水平還不足導致人是用自己的肉體和認知去模擬了這種計算

所以做的还不是那么好经常会出错我们最害怕的人计算会出错因为你本来做的应该是一个完全可重复的并且结果是可检验的只要输入是这样过程没变结果就还是那样但是人一做过程可能就错了那就变成了不可重复所以人对计算的诉求核心是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而这件事人做的并不那么好

所以才會誕生到今天就是說用計算機用這種程序化的過程把它固化下來然後形成這種對應任何輸入就一定會得到相應結果的這個可重複的過程這是人的一個訴求

所以就会慢慢变成说越来越多的这些本质上是计算过程的东西是会由计算机这样一种专门为计算过程设计出来的模式来去实现这其实就是人需要计算的一个最核心的一个理由就是我们说的价值诉求嗯嗯嗯

对这个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这个概念非常非常重要其实它就具象化了所谓人类的一种价值诉求或者说怎么讲呢就是人类历史上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一些原来没有办法说清楚的事情我说没有办法定义到的诉求比如说人类为什么要发明计算机

或者说从这个人类历史来看就是人类的这个计算行为其实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它为什么要算比如说开始用手指头算然后远古的人用石头来算你到底是今天打了多少只兔子或者说什么结绳啦后面就是算筹算盘然后这个帕斯卡加法器到最后就是产生出电脑就这么一种行为有的时候我仔细想有点匪夷所思你为什么一定要发明个电脑出来

但是今天这个魏老师用这个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这个概念其实就把人的这么一种诉求给具象化了我觉得非常精彩而且我觉得这个计算呢它确实是人的一种一个是人的一种价值诉求另外一个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吧社会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扩张的过程中你可能需要的一种加速器

可以说是计算提高了人类生产力吧就比如说如果我们大家到现在还是用语言来互相交流的话那你在语言中的有一些量化的表达是非常模糊的比如说大部分人都注射了疫苗这个少数人重症就人口统计一下一个村大部分妇女都生了孩子

但是这种方法的表述非常模糊而且是不太利于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的但是如果你用数学我们用一些计算的方法它可能就会非常直接和精确而且结果也可以检验或者是重复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提升了生产力对的对的今天可能不能展开聊了后边有

还有两个小的话题第一个就是说就像你说人类的这个活动当中为什么弄着弄着就去搞出计算这个东西来了它跟这个计算的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其实关系非常密切就是我们现在常聊到金融市场的一个话题就是预期因为预期其实也是人的本性但是人的预期当中其实是分两类的就是那种可重复性的预期和不可重复性的预期嗯

不可重複性的預期比如說哎呀我那個未來什麼找到我心目中的愛人對吧這種預期可能是那種不可重複性的預期這個預期其實對於人類的經濟活動而言它可能有另外的意義但是可重複性的預期就像你剛才說的我今天打魚那我得記個數因為我明天還要打魚

我后天还要打鱼就是这种可重复的过程我对它的是有预期的我今天我如果打到了特别多的鱼我能够至少把它记下来然后明天我打了少一点的鱼那也许我就可以有个对比比如说是不是今天的某个动作更好明天的那个动作差了一点所以就少了一点如果连这种基本的数量概念都没有的话预期这个词本身就根本建立不起来

就是我说的这种可重复性基于可重复性的预期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点然后另一个点就是可能还是要回到以后我们说的这种 GEB 的这个话题了严格意义上说人的这种计算的这种模式其实是他的一种本性这个是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从

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證明出來的就是說人的計算的能力跟他的邏輯推理能力其實是平行的計算是人的本性而不是第二性這個就以後我們去聊我就延伸出來這兩個話題就是說計算其實這種或者說這種過程可重複結果可檢驗的這種行為模式是人的一種本性好

好好非常好那我们就直接是进入今天的讨论的重点就是如果说我们把这个计算性和认知这个对把它直接聚焦在金融领域就是我们用金融的视角来仔细看一下计算性和信用性的话这里边的计算性它是怎么在金融视角中具体体现呢这个话题我觉得就挺有意思了就是

我们要想讲明白计算性在金融当中的重要作用就先讲一下认知在金融当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先从哲学开始对就你得把对面也讲明白嘛对吧就还是回到我们说那个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挺关键的就是你还记得我们多次聊计算性的时候

我们也跟很多的朋友或者嘉宾聊到过这个事其实我能够从直观的感受当中能知道大家对这个事并不真正理解我说的不理解不是指的说理解力或者说是什么认知的问题而是说大家隐约觉得说我们现在看到的金融的一切都是计算

你能有这种感受吗就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都是计算你跟我讲计算性然后你还跟我讲什么区块链最适合计算那难道计算不是应该是一个超级计算机最擅长计算吗对不对为什么是应该放到区块链这样体系当中计算呢就是对计算性的定义大家达成并不一致那我觉得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啊我也是挺长时间反思了就是因为没有把它的对立面强调到同样重要的程度嗯

所以大家会误以为说我们的整个金融活动都已经计算了这还讨论什么计算性呢所以这里边我就先给一个小引子就是我们先讲一讲会计学我想从会计学的这个角度啊来告诉大家说其实这个计算跟认知在这整个一套经济或者金融体系当中其实它的作用完全都是同等重要只是大家以前没有意识到而已

这个会计学当中有个很简单的概念叫折旧我想你肯定听说过但就是我不知道你对这样的概念有没有感兴趣反正要我啊我认为说

几乎所有的人一听到会计当中折旧这个就想到说什么是我们公司小会计有跟我说买一把椅子说是可能什么还要折旧三年什么之类的就是好像都是那些特别小的这个会计或者出纳管的这些事情对吧这概念有什么意义呢对不对就是好像说我买了一个东西然后他一定会越用越旧

然后呢就发明出折旧这个概念好像就是说会计上要给这个一个东西越用越旧来找到一个对应的一个规则就大家可能是这么去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很搞笑就证明大家其实对于会计学这门科学的认知很成问题我觉得这恐怕是我们教学体系就是教会计的老师他们自己就不明白这个概念我想先举个例子啊

假设说有一个企业它每年的利润比如说是 5000 万人民币我们可以这么说那么呢然后呢这个企业呢它在今年比如说 1 月 1 号它决定呢说我要建一个新的流水线去扩大生产嘛这好理解吧然后呢这个流水线呢从今年年初开始建一直到年尾呢要建成那么明年就投入生产了然后呢这个流水线呢它的总投入呢一共就是 5000 万对吧这好理解

然后呢你会发现说我们正常的一个朴素的理解呢会认为说一个企业的一年的利润呢就是它的收入减支出对吧

这我觉得是很朴素的一个理解对吧嗯嗯我可以那么如果你用这种朴素的角度去理解呢你会发现说因为这个企业今年花 5000 万买了一条新流水线所以他今年底你去用收入减支出因为他其他的活动没有变对不对他只是花 5000 万买了一个新流水线

所以在今年底你会发现如果用收入减支出的方式这个企业的利润是多少呢 0 是 0 对不对 OK 了所以如果这个企业是一个上市公司它过去三年两年每年利润都是 5000 万然后今年财报出来说这个企业利润是 0

那你会想想这个公司会怎么样我估计股价就像现在这样对不对就直接崩盘暴跌了嘛说一个企业你看哇每年都 5000 万所以他的股票值多少钱然后今天企业利润是零这企业完了死了对不对就直接退了嘛但是实际上呢实际上这个企业夸大再生产了呀

他不但没有完蛋他还越发展越好了否则他为什么会多买一条设备去生产新东西证明他发展了然后呢然后明年我们到了明年因为这个新的生产线投产之后他的利润会增长嘛嗯

那么比如说因为这条新的生产线增长了就少说点就说 1000 万的利润好了那么它明年的利润是多少 6000 万所以你看这个企业的利润是 5000 万 5000 万零 6000 万 6000 万 6000 万所以你看这符合这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吗完全不符合但是你说从一个经济活动的事实的角度来讲

它確實就是今年花了 5000 萬它利潤就是零啊就如果你認為利潤這個詞是這樣表達的話那它就是零啊所以你會覺得說

这个企业的所谓经营状况跟这个企业的资金流入流出的事实它是完全两个概念不相同呀所以这就取决于一个什么问题就是我们会发现说我们如果是站在一个企业的纯粹事实的角度来去看待的话那么它今年利润就是零而如果我们从一个企业经营发展

的状况这个状况这个词怎么定义我们先不说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不应该是这样相反它是欣欣向荣社会正在发展那你怎么去体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呢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事就是以前旧的会计学叫做什么叫做收复机账法你还记得吗

不记得你可能没有学过就是后来变成了富士级账法就是基于借贷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富士级账法以前传统的会计学是叫做收付级账法就是我今天收了多少钱然后我又付出了多少钱就跟流水账差不多所以其实你就会发现说

事实是一个角度但是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另一个角度那哪一种角度更合理呢你觉得就是对于看待一个企业而言尤其是这个企业是个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讲那显然是后一种更合理对吧就是因为我看一个企业的价值我是要看它发展共诚证的状况我不是看它某一个时间点增加了 5000 万还是减少了 5000 万因此会计学就定了这么一套规则

规则就简单的说就是利润其实并不是大家简单想象的收入减支出那么简单收入减支出会体现在第三张表大家可能都知道现金流量表企业有三大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不说了资产负债是什么呢你花了 5000 万得到了 5000 万的设备所以资产负债是没有变然后现金流量表呢变了你就少了 5000 万这是事实那么利润表呢利润应该怎么来计算

你就会发现说利润其实是人的一种认知它并不是事实的反应它是一种认知的体现这就引出了会计上所谓折旧和贪消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会认为说你买了这个设备你今年是花了 5000

但是这 5000 万是在未来你生产的过程当中持续起作用的对不对就是你未来的机器都是你未来的这个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所以不应该把这部分成本当做 5000 万在今年减掉它

而是要变成比如说 20 个 5000 万 20 个 250 万因为最长周期一般是折旧可以到 20 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认为这件事情它在未来 20 年中持续起作用所以这个成本应该是未来 20 年持续发生每年只发生 250 万

我是可以这么认为的这种认为是合理的这个细节很微妙就是我会从一个认知企业经营状况的角度得到未来 20 年每年发生 250 万成本这和你一个机器真正未来是不是用了 20 年以及到了 20 年就坏了这件事实其实是没有关系的

你能理解吧这就是人们对会计学最头大的地方就是大家以为会计学也像经济学物理学化学一样是描述一个事实的运行规律但其实不是会计学是一个描述别人应该怎么认知这件事情的一个学问所以他会计学其实是一门认知科学

它是把认知作为研究的目标也就是它是原科学这就回到你刚才说的计算和信用也好计算与认知也好本体与认知也好你会发现说本体论其实也是人的认知但认识论是关于认知的认知也就是一门原科学我们可以这么说

主题已经说完了这是铺垫信用的主题我想跟大家说一句就是说听了我这段话之后我希望大家如果有兴趣的去看一看会计学如果你以前学了会计学学得一头雾水觉得死活就是讲不明白什么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什么玩意儿为什么我收到一笔钱还要一个借一个贷这什么意思可能是教会计学的老师其实他自己也没明白

就是他没有告诉大家会计学其实是一门认知科学你把它当成本体科学来去学你就死活学不明白它的道理当你把它当做一门认知科学去学的时候所有事情都豁然开朗对然后如果是大家没有学过会计学的我建议大家按照我说的这个思路找一本会计学的书

翻一翻看一看哪怕就是看前一段对看前一两章也可以就是你就会明白说会计学是一门这样的科学所以这就回到我们刚才说的问题大家我相信不会有人反对说会计学在经济在金融在货币领域中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说的其实认知这件事情在经济学在金融学等等所有这些活动当中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跟计算两者是一个平行的关系有共同的作用这才是我们说下一步我们要引入计算与信用这种

来解答金融体系的这么一个原始的框架非常有意思就是首先先上升到哲学层面把这个事讲清楚其实我之前学会计的时候就包括考 CFA 后来又学一遍的时候其实他在前面是有提醒过你的就是会计学他可能是一门认知科学如果大家还记得学会计的时候他前面都会提醒你去有一个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就是企业是持续经营的

企业持续经营原则大家如果还记得基本上每本会计书或者 CFA 的考纲它上面都会有这么一个原则但是后面学的内容就跟这个原则就没有人再去关心它这个原则为什么出来这么一句但是今天从魏老师这个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讲就忽然间让我就是

听的时候我的思维就有一个提升我觉得当年如果我考 CFA 要是先听听这个可能就会更容易一点而且仔细想想其实会计还真的是挺社会科学的或者是它甚至有一定的哲学的原理在里面比如说我还记得很清楚原来学

就是它会有那种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基本的哲学理念在里面比如说我们的存量和流量是这个不断发展运动变化的就是现金流和这个资产负债表然后还有静态和动态的是不断转化发展变化的比如说这个资产负债表就是静态的然后就是这个利润就是这个

现金流量表就是运动变化的还有一些比如说什么量变引起质变的比如说如果我们用这个货币单位面积核算的时候如果你没有 inflation 的情况下我这个记得很清楚因为我考 CFV 的时候我考过这么一道题就是在你物价变动不大的情况下你用这个 current 就是 notional value 就是

货币的面值单位核算然后呢这个是没问题的你可以用历史成本来这个计算但是现在发生了一个持续的严重的通货膨胀就是每年的通胀达到了 30%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我还记得有这么一个问题

这个其实就是一个量币引起质变的这么一个反应因为这个时候你肯定要换了嘛你肯定不能用历史成本因为你的这个用户币面值来计价的话你肯定是不符合会计逻辑的或者说会计这个原则是不能够 handle 的所以你这时候要从历史成本就变成了这个 current value 现价成本现行成本就是当时当地的这个时点的成本然后你要不断的去变动它

就想到这个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对其实你刚才补充的这一点很好我想说一点还是要这个更加用一些激烈的言辞就是说你刚才所描述的这个过程你会发现它就是一种特别典型的以本体论的叙事方式来描述认识论的一种模式

就是你说事情就是这样的对吧这个面质变了所以这个你不能再这么用了等等等等这样的话他是用一种特别典型的本体论的方式去描述但实际上描述的是一套认识论的规则所以就会觉得特别的违和你知道吧你会发现一点就是用本体论来描述认识论的规律会有一个特别典型的感觉就是一切东西都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是的对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对吧因为他其实是告诉你说别人会怎么认知这件事他不光是你应该怎么认知这件事如果你应该怎么认知这件事这其实是本体论的描述方式

我告诉你日月星辰是这样运行的我现在告诉你这个事实而认识论是说人类会怎么认知这件事你研究是他们认知的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原科学的一个描述方式所以你就会发现绝大部分的会计学教科书如果他一开始铺垫一下说

会计学习你们认知科学可能就要好很多因为你看每一句话你都会从认知的角度去看而你刚才所说的比如说企业持续经营这其实是个假设对吧但是你看这个假设也是用本体论的方式

描述的对不对就是他好像是企业作为一个本体的一种规律但其实不是啊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难道第一反应不是说世界上哪有持续经营永远经营的企业对不对假设对吧所以实际上他在告诉你一件什么事呢是说所有人想要去看一个企业只能去假定它是持续经营的对

这前半句话没放出来他只把后半句话放出来说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假设那你就会觉得非常违和为什么要这个假设你就强加给我这个假设然后讲后面那套东西嘛那你这个假设如果不成立你整个会计学是不是就废了是的其实规则应该是说我告诉你的是这世界上的任何人看待企业如果他不采用这个假设那他能怎么办呢

那就不要讨论了对不对不要会计学确实没错你看什么财务报表对吧你今年这个样子明年就不一定是这个样子你看财务报表干嘛那你就不要去评价一个企业了你还有什么上市吗股权这都没有意义了所以它其实某种意义上说会计学的这种描述方式又要讲 G1B 了其实就是一个 strange loop 它把自己放进去了哈哈哈

他其实没有跳出来他把自己放进去了你知道吗是的这个话题我们不展开了原来其实咱们聊过好像这个博客说过我希望有机会详细讲一次会计学也是可以的

是的我们今天确实不能展开但是一聊到这一点我就真的是挺激动因为这个就是我一直很关心或者很想研究的事情今天是魏老师用本体论的方法来描述认识论这个概念来把它描述出来我觉得非常棒因为它不只是会计的问题而且也是整个金融甚至是经济学的问题金融经济学他们现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就是一个后现代的产物就是这个后现代产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

大家的生活或者说这个认知是依靠很多假设来实现的这个前现代社会大家是用经验来完成你的这个社会的活动但是在后现代社会其实经验并不是很重要但是这些抽象的规则规律然后这些符号反而变得更加重要

所以说我们很多的认知包括这些金融经济活动其实都是建立在一个默认的抽象机制的规则上所以你平时感觉不到因为它已经直跟在你的整个这个思想体系或者说社会商业金融秩序里了就像这个电脑这 Windows98 什么 Windows20 默认的出厂设置一样

所以说像金融里面尤其是像比如说货币它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这种后现代的概念但是大家的认知都是用一种非常规则就像一个定理一样让你认识到这件事不是钞票它可以花人民币可以花但它其实只是一张纸但我们默认这个纸有价值有信用它可以换东西就不会仔细去追寻这张纸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会计规则其实也是一样就是一切的经济啊金融活动量化的一些基础但是这样就把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抽象带来的后果就是大家都要依赖假设就是程序的合理性对对这个就岔开这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们下次以后可以专题再讨论一次对对对专题讨论一下嗯然后魏老师继续嗯没事就不说一小句嘛就是叙事经济学不是很火吗对吧

希勒教授还拿了诺贝尔奖我们现在聊的这个话题其实很深入就是用本体论的叙事方式来描述认识论就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状况对对对是所以下边我觉得就该进入主题了就严格意义上说刚才两个是都是铺垫就是第一我们先定义一下计算的价值主张或者价值诉求或者说计算的定义

第二个我们就是说那认识或者认知其实也在经济活动当中尤其是金融活动当中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下边我们就得讲这个计算与信用就是我一直特别希望来聊的这个话题

我就先说一个观点吧或者叫结论其实计算与认知投射到金融领域呢就是我希望提的计算与信用也就是说这两个概念呢实际上在金融领域当中就构成了一个队友的概念的一个框架简单的可以认为说金融体系就包含这两个部分就是计算的部分和信用的部分

其实也就是计算本体的部分或者认知的部分然后这里边呢那我们得先讲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因为计算和信用这个关系啊它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我的后边再讲

我还是想先举个例子啊

这个是个八卦的例子前两年吧大概我估计 1819 年还是 20 年我也记不清楚了这个 crypto 圈子呢有这么一段公案有两个大 V 一个呢应该是 crypto 领域的大 V 另一个呢应该是 web2 领域的大 V 嗯

这个他们各自领域里其实都很牛这个 crypto 领域呢应该是最早的这个大 V 之一了然后 web2 领域的大 V 呢应该是也做过创业也很成功后来又做投资但这两个人名字我肯定不说了我说这个故事就是传说当中呢那个 crypto 领域的这个大 V 呢他有一次曾经给别人看过他的比特币钱包大概里边呢是两万个比特币具体数字我记不清了就是大概是两万个比特币

那因为这是上一段时间发生的事就是按照上上一轮的比特币高点的话 2 万个比特币那也很厉害了大概 4 亿美元吧可以这么认为吧就是如果按 2 万美元一个算的话这确实很有钱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个人财产它不是说一个上市公司的市值或者说一个独角兽企业的估值这不一样还没有税对啊这在你钱包里的你控制的私钥这叫个人财产个人资产 4 亿美元那肯定还是很厉害的对吧

我要说富可敌国其实不差为啥因为萨尔瓦多政府现在一共有多少比特币我还不知道但是也未必有两万个这八卦了估计不到八卦了然后后来这两位大 V 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吵起来了吵架反正就是各种观点不同吵架然后后边 web2 的大 V 就揭露了一个事实说那两万个比特币实际上是他基金的钱

就是别人给他比特币让他去理财或者让他去投资去赚钱的我想这概念很好理解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那 2 万个比特币并不是他的个人财产那是什么其实是一种对应着一个负债因为你基金的钱你将来还给别人 OK 这个故事讲完了然后呢我们再讲讲今天的市场暴跌

大家前一段时间已经发现了这一轮的市场暴跌其实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上次我们 AMA 也聊过就是有些中心化系统的黑箱石仓它可能根本就是负债别人给了他几亿美元然后他去理财然后亏光了现在形成了风险敞口这个也是这一轮暴跌当中的一个诱因所以这里边不得不让我们产生一个想法我

我觉得是很合理的想法就是如果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看出来这个人的资产是不是对应着负债嗯那不是很好的一件事嗯

我觉得对于一个企业的信用对个人的信用我觉得这恐怕是金融领域的老生常谈的问题对吧就是我们到底有没有手段去看一个人他的负债是多少很简单这个例子呀就是这个人现在他拿出他的钱包来这个就是他的钱包他甚至可以输一个密钥给你转账

0.0001 个比特币证明这个钱包是他的然后这个钱包里边真的就有 2 万个比特币请问你你能相信这个东西一定百分之百是他的财产而他没有负债吗如果他的负债是 3 万个比特币呢

那他现在不是净的负资产一万个比特币吗所以也就是说我觉得最合理的想法就是我们有什么机制能够知道一个人的负债是多少有没有然后这就回到我们刚才说的那个人类对计算性的诉求嗯

就是如果负债的过程及其结果是一个计算性的过程的话那么负债的过程是可重复的并且结果是可检验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当然就可以通过这个人的所有的计算的历史记录重现他的过程并得到计算出来他负债的结果从而我就知道他的负债是多少

所以我觉得人对于想要知道负债是多少的这个诉求很容易得到满足就是只要负债过程是一个计算性过程那么

我相信就回到你最早我们聊智能合约那一期当时你不是提出过问过吗说智能合约能不能解决俄罗斯债务的问题还记得吧所以这个答案其实我觉得很简单的就是如果负债过程是个计算性过程的话那么我们只需要把这个过程放到区块链上放到智能合约里去实现我们就可以知道每一个人的负债状况那这世界就完美了嗯

那么我们就得想一想这个事能做到吗或者说负债过程是计算过程吗我们想一下这件事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所看到的计算过程

全部的计算过程都只是资产的计算过程我借给你一万比特币在区块链上也好在任何的计算体系包括银行账户的体系它的计算过程只体现为一个就是一个资产转移的过程负债形成的那一边只有在资产负债表里才有记录

除此之外在任何计算体系的其他地方都是没有痕迹的嗯所以实际上整个的计算体系就回到我们刚才说的它处理的是本体的那一部分它处理不了认知嗯

而债务是什么呢债务是你我双方就是债权人与债务之间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共同的认知是一种共识是一种纯认知层面的共识就是我承认我欠了你一万块钱你也这么认为

而在整个计算体系下在整个本体论的体系下你能够观察到的和你能够复现的那些过程都是本体的计算过程是没有认识的计算过程的这回到我们最开始的话题就是我们怎么定义计算如果认识也是一个计算过程它跟本体只是两个平行的计算过程然后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计算体系把这两个计算过程在一起

能够同时跑那么世界就完美了嘛就是这两个计算过程都这样但实际上没有其实我们结论很简单啊就是说负债其实是一种纯认知的结果我们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我举个例子我转给你 9000 块钱然后实际上你欠我 1 万块钱这个正常吗很正常比如说因为你向我卖了一个灵犀债你卖给我 9000 还给我应该 1 万呀 Zero Coupon Bump 不就这个意思吗

就是灵犀债就是把利息扣掉的那一部分本金但是债务是等于本金加利息所以当你在资产世界里观察一笔转让 9000 块钱的资产的时候你甚至都不能根据它直接判断出会形成一笔 9000 块的负债它形成的是一笔 1 万块钱的负债

请问这样的认知过程在哪一个计算体系当中能描述呢 OK 那我们再进一步推演说那你说可能不对呀那我们可以我们把这个负债的合约也签在这个智能合约上也签在区块链上然后智能合约是文字描述说你欠我 1 万块然后那个 1 万呢它是个变量值是个自断值

从这个角度来讲说那么这个东西不是就进入到计算过程了吗我们不就可以看见它了吗但是很遗憾这个过程跟那个我们刚才说的本体的转移过程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因为我刚才讲了你这写的 1 万那转移的是 9000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知道说那我问你个问题我转给你 9000 之后这个债务关系成立了吗我到底是应该用发了一个灵犀债的方式给你 9000 你应该还我 1 万呢还是说我这会儿只给了你 9000 过一会儿我再转给你 1000 那个债务关系那个 1 万才成立呢这一切的过程最终的确认的那个过程其实是取决于认知

当然这里边你还可以再往下推演比如说我们把那个智能合约的东西再做个签名你收到 9000 以后你在那个上边去输入一个签名说我确认这个东西是我签了 1 万了这是不是可以呢但是很遗憾如果再往下推仍然是不行因为你这个确认的动作

不是你主观的认知的一个体现吗现在如果我写了那一万并且我把 9000 转给了你这个债务关系已经成立了对不对所以你确认不确认影响这个债务关系成立吗当然不影响

因为你钱拿走了所以如果我要以你的确认来判断这个债务关系成立那你不就可以直接赖账了吗不确认了对啊计算性体系就帮助你直接赖账了所以我们经过这多轮的推演你就会发现说最终负债值存在于纯认知领域

它是不能够被计算领域所刻画的也就是说我们刚才所讲的我用刻画这个词表达的就是负债过程并非一个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的

一个模型对这就是我们要对资产和负债这件事做定义所以我们把整个这件事串起来就是你不管讲计算与认知还是你讲说会计学对应的是什么认知科学那它最关键的点就是它 cover 了认知那一部分

然后你最后会发现会计学当中最重要的甚至是经济金融学当中最重要的资产和负债他们恰恰一半是计算一半是认知这是这个领域最神奇的一个地方这

这大概又是一个铺垫了在这个铺垫完了之后我们才真正可以去讲计算与信用是怎么回事 OK 先说这些我就简单的评论一小点我觉得这个逻辑就非常清楚了就

刚才魏老师用灵犀债来做比喻我还想到一个就是我们的房贷嘛你和银行之间的一个债务关系你借房贷肯定是管银行借钱但是你这个债务关系或者说你形成了一笔房贷其实是体现在你们两个的合同当中的

那那个合同当中这个东西就是你和银行之间他跟你的信用然后你们俩签字就是你愿意借我愿意还的一个 contract 一个合同但是呢我每个月的还款呢就体现为银行可能每个月直接往我的这个房地产开发商打钱

这个动作它是一个很机械的动作但是如果你从来不知道我和银行之间的这个房贷合同的话那这个动作就好像银行每个月在给我打钱一样但是这个动作却是怎么讲呢就是每个月的还款就是打钱这个动作它其实是一个可重复的也可以计算的但是我跟银行签的那个房贷却是这个一切的源头那个东西

是放在我们家抽屉里的感觉确实是分开的对的对你举这个例子我觉得挺好因为等会我就要用这个例子来说计算与信用了但是在此之前我还想再重复一下就是回到我们对计算这件事的认知上就是有太多的人他会认为说像你刚才举的例子就是你与银行的合同

那么也签在区块链上也作为智能合约是否就把负债这件事纳入到了计算体系呢我认为这是问题最最关键的点我们刚才通过几轮推演告诉大家说这件事是不可能实现的你并没有一个手段能够把负债纳入到计算体系当中它永远存在于认知体系当中

这是最关键的这点我确实要强调因为当我们举很多具体例子的时候你就会不由得得继续往深入想就像你刚才说的我跟银行的合同是在抽屉里那马上大家就会说那你跟银行签个智能合约用 solidity 写在以太坊上那不就已经上链了吗那是不是就行了其实不可能

我们刚才举各种各样的例子这个过程就会证明这一点就是你表面上看你好像是把负债的这种协议、文本所有的这些东西你都可以放到一个计算性体系内但是很遗憾对于计算、对于负债的认知并没有被放上去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简单插句我可不可以理解就是如果说负债是认知它没有办法变成计算性其实也是因为它不是一个当时当下的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继承的事实它其实是有一定的时间差也就是说它其实并不存在于当时当下的这个状态中它是一个

对于未来的一个承诺或者说大家对于未来的某个动作做出了一种协定那如果它有时间差的话可能这中间就会有一些认知的成分或者说不是能够可重复的纯计算的成分在里面吗某种意义上说你从时间的维度是能够解答这个点对但是认知相对而言比时间可能更宽泛一点比如就像我们刚才说的

负债关系的形成是在哪个瞬间达成的呢我们先不说你未来会不会还钱因为我们刚才举例子就是负债关系这个形成实际上是当下的至于这个负债的内容我们可以往后放但是负债关系的形成是当下的

但是我们刚才已经说了你并没有一个计算性的手段来告诉大家哪一个瞬间就是一个计算的结果证明了负债关系已经形成了像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如果我让一个债务人去给一个合同签名证明这个负债关系形成那他不签是不是负债关系就没形成

实际上有这么个问题所以我觉得确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因为负债是涉及未来的这一点确实是认知论的一个最核心的一个点这个如果以后聊我们确实可以聊到这一点所谓的计算就是回到拉普拉斯对计算的定义就是他说你给我一个公式我能算出未来宇宙的任何一个时间点的状态那我们普遍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而我们刚才说了就是如果你认为一切皆可计算所有的计算都是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那其实你就可以预知未来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可以这么认为正好我后边我们就举这个例子因为绕了这么一大圈终于回到计算与信用了

我先说结论然后再展开就是信用是什么东西某种意义上说其实跟你刚才提的这个问题非常相关信用本身它其实跟负债有着一种复杂的关系我觉得这件事挺有意思就现在大家经常会把信用与债务混起来讲就是有人说我信用扩张有人说我叫债务扩张

有人说什么信用货币化有人说债务货币化就经常会混淆所以我们这里先给出结论就是围绕着计算性的模型的话其实信用是可以作为计算过程的输入它导致的输出仍然是本体世界的这点不用质疑啊

因为我们刚才说了负债并不是计算的结果所以以信用为输入的那种过程它所产生的资金或者资产的转移的行为应该会对应着一个认知领域的

负债我不知道这样讲是不是合理啊就是信用是个认知领域的东西等会我们要解释但是你可以把它做某种程度的量化变成一个计算过程的输入这个计算过程产生的结果呢仍然是本体世界里的状态变化就比如说资产转移了或者钱转移了因为信用输入之后它如果没有一个对应的输出的话它就等于

它就湮灭了用物理学的话来讲就是信用输入了一个计算过程但它却没有产生对于认知领域的影响那它不就湮灭了吗理解吧所以信用作为一种认知它输入计算过程中之后它在计算过程当中当然会有一个影响但它同时在认知领域会形成另一个影响就是债务关系

信用与负债其实是这样一个关系就是信用与负债都是认知领域的概念但是信用是可以作为计算过程的输入然后在认知领域产生一个负债的我们想强调的只是说认知领域产生的那个负债并不是这个计算过程的结果这个计算过程的结果永远只是本体世界

或者资产世界的状态变化非常同意因为这个是符合金融逻辑的现在的金融市场上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就是用信用品之后魏老师会再提就是用这个信用评级的作为你的这个债务额度的一个输入嘛一个因素现实世界中确实也是这样没错我想强调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下面来说信用的特点它也是认知我觉得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举个例子我们还用上次讲 SBT 的那个概念因为等会我们应该可以聊一聊 SBT 了就是假设你是哈佛大学毕业的一个博士你到银行去说我要房贷

就像你刚才说的银行会有一个模型你的收入你在哪个公司你年龄多大以及你的学历等等等等这些东西他会把它都放进去然后经过一个大数据分析的模型判断判断出来说哎

我应该给你一个比如说 70%的贷款额度这个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个什么过程呢我们要注意这个过程其实不是我们刚才所说的计算过程就它从宏观层面上其实不是我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

它从微观层面上肯定是有计算过程的比如说你把那些数字输入到一个函数里边去它的学历什么年龄然后它得出了一个 70 万的一个结果 70%的一个结果然后你如果把另外一个与刚才这个人完全相同的一个参数输入进去它当然也会得到 70%的结果也就是说从微观的层面上来讲这是一个计算过程但是从宏观的层面上来讲

这样的一些条件为什么能够得出 70%的贷款额度呢这其实是你的认知就是银行的认知它不是一个基于客观状态不是一个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的对吧为什么呢比如说过了几年经济形势不好了这个人的条件全都没变他输入进去但是你程序里边的参数变了你得出的贷款额度就不一样这是第一第二

同样两个人完全一模一样的此时此刻都来申请所以你给他们批的贷款额都一模一样

但是其中一个人还钱另一个人没还钱违约了所以你能够用任何方式说检验一下说我当初给这个人贷款是对的给另一个人贷款是错的吗都不是所以我们的这种所谓的计算这种大数据分析模型来判断贷款额度的这个模式它其实是一个你的认知参数化认知量化的过程

它并不是我们说的广义上的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的那个计算过程而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想回到刚才我们说的就是有太多的人没有理解我所想讲的把他们俩当成一回事计算性核心就在这里就是这个过程微观层面上

它是一套计算机程序所以当然符合计算性的规则但是它在金融层面上注意我们说的是在金融层面上这个过程并非一个计算过程它跟我给你一笔转账或者我支付水电费这样的计算过程在金融层面上的含义完全不同恰恰是这样的一些过程就是这些模型这些所谓的评估模型它是认知

参数化的一个过程这些认知被参数化以后它再投入到一个更广义的计算过程当中可以导出资产状态发生变化就是银行带给你了 500 万最有意思的是就是这样就是信用与负债的关系就是这么个过程信用是可以被量化并且作为计算过程的参数输入的

那么他所得出来的计算性的结果当然是本体论的也就是资产状态的转移但是他在认知层面会产生另一个结果就是负债就是这个负债关系的建立这里面会有一个更加有意思的话题就是是否一切以信用作为参数的计算过程一定会诞生负债呢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有没有问清楚啊

这是李克称的思辨逻辑其实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刚才已经讲了因为如果你以信用为参数输入一个计算过程但是他却没有产生负债的话那么这个信用在里边就湮灭了因为他没有意义嘛就是能量不守恒

对吧,我们可以这么说,这就是开脑洞了所以实际上我可以说一个结论就是恰恰一切以信用为输入参数的计算过程它一定会对应负债只不过等会我还会说

已经说到这么完美也没用你照样无法通过计算过程及其结果判断负债是否产生因为如果你能够通过这个东西判断计算结果判断负债是否产生的话那不就又回到我们刚才说的问题那你就有了手段通过计算过程去检验负债了吗这个有点抽象了我举个例子

就我们还回到这个 SBT 这个例子假设我们看到有两个过程他们都会读取你的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这个状态假设你这个状态上链了然后呢这个智能合约留学我读到你的这个哈佛大学的毕业状态然后经过一些 if else 对吧

我们计算机的术语啊如果那么哎反正这个计算过程起作用了哎然后呢这两个过程的输出呢都是给了你钱一个是给了一千块一个是给了一万块比如说啊这我举个例子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认为说这两个过程一定分别对应着一千块和一万块的负债呢其实不是我举个简单例子

第一个过程一万块的那个是个银行放贷计算额度的程序然后放给你了一个贷款第二个程序呢是个招聘临时岗位的程序他的临时岗位要求是哈佛大学博士毕业然后检测到了你哈佛大学博士毕业的状况所以给了你临时岗位工资 1000 块你干活了你哪怕就是去看代码

里边的 if 和 else 逻辑都是一样的对吧一个是说判断了这个可以给一万块那个可以给一千块但是你得不到的是什么信息呢是你并不知道这个计算过程把哈佛大学毕业这个信息状态是当作了信用还是没有当作信用

所以这里边也部分回答了你刚才问的那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没法从时间维度去精准刻画这件事而只能从认识论的角度去刻画这件事它就算都是未来发生的事然后你还有可能说房贷我后来还钱那这个 1000 块还可能是我发错了你后来还退款我说不好意思发错了你给我退回来所有的这一切最后还是归因为说你计算过程它

并不能刻画认知过程对吧所以总体上来讲其实就是我们想说的一个悲观的一个结论就是说你不管对计算过程做什么样子的完善以及多么细致的观察你都不可能从中得出关于这个计算过程是否对应着认知领域的一个负债的问题

就是我希望想讲的就是我们要把计算跟信用拆开把资产与负债的对应关系拆开的一个核心的逻辑就是信用是认知层面的一个概念这是第一第二是它可以作为计算过程的输入参数第三是这种计算过程的结果一定会对应着认知领域的一个负债

这个一二三步这件事就是计算跟信用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这就是他们的这个特征对我刚才听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但是部分已经被魏老师解答过了这个其实很清楚因为我在听的过程中我是把整个这个过程就是从信用到负债以至于他们中间是信用和计算的分类这个过程把它想象成银行

我是在脑子里在想银行中或者我们这个金融行为当中什么是计算性的部分什么是信用性的部分就是我把它想象成一个大机器就是一架机器然后呢这个输入端传送带上是信用但这个信用从哪来的也可以是从一个机器来的但也可以是从一个认知比如说有一个操作者就有个操作者然后在那写了一个参数然后输进去的这个大机器中输出的结果就是负债

但是刚才我在想这个输出结果的时候我确实也是在想他一定是负债吗他有没有可能输出点别的比如说我的信用就是回到哈佛刚才那个例子如果我说我这个哈佛这个学业证明输进去然后出来给了我比如说给了我 200 块钱然后后来发现这 200 块钱是比如说这个哈佛给了我一个什么奖之类的奖学金之类的

这个其实好像也不太能算是债务不太能算是负债所以这件事就不可能在银行的体系内发生我刚才是在想就是什么样的输入和输出才能够在银行体系里或者金融体系里发生就比如说类似刚才这个哈佛进去 200 块钱奖金出来这件事不太可能在金融体系里发生

我其实刚才在这么想如果说信用和负债这两个端都是属于认知层面的话那确实是因为现在其实市场上大家也都在想怎么能够才能够把整个这个债务过程或者是金融的过程完美地用这个机器人复刻出来就是说里边绝对不掺杂任何的这个人的观念或者是人的判断在里面但是

如果说这样来想的话至少是刚才听吴岳老师的逻辑来讲的话我确实是认同信用端和负债端两个都是目前为止没有办法脱离人类的判断当然当然当然我当然最希望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我还在找我现在还没找到思维不如你的快我不知道你想找的是什么就是如果是想找到脱离人而

认知存在的负债那当然找不到嘛因为不然我的结论不就被推翻了对吧

对我想说的就是这个就是银行端其实可以发生很多事比如说哈佛大学请一个银行代发奖学金因为我们所有的货币都在银行里边所以哈佛大学想给你发奖学金也是通过银行然后你银行当然就会去查这个人的比如说学位号假设他是一个很负责的银行不然的话他根据哈佛大学的指令就跟你核对身份证号就发给你就可以

假设这个银行还神经病他愿意去查这个人是在哈佛大学毕业了他才发用于确认这件事情的正确性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你会发现一件事就是在此时他对你哈佛大学的毕业的毕业证的状态的使用仅仅是用于确认一个事实

所以它是一个纯计算层面的东西所以这个里边它虽然使用了同样的信息但它没有产生债务而如果你是提交贷款的时候它去用你同样的信息其实是把这个信息作为了刚才我们说的认知的参数化的一个输入然后形成那个就对应负债所以这两件事当然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我的结论是说你在计算体系内你并无法区分这两者这其实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嗯嗯我再补充一点就回到刚才那个银行那个大机器就是我其实是在想就是什么东西一定要在银行这个大箱子里边去输出来因为刚才哈

哈佛的那件事如果说是哈佛根据我的这个哈佛学位给了我 200 块钱奖学金其实这件事你不用放在银行也可以做太对了对对它就是一个怎么讲呢 operational 的就是机械化操作就是过程可重复结果可验证的东西对的对的对的这东西就不用往银行里面装但是如果说这两头必须一个是信用一个是或者是另外前面那个都不一定是信用后面如果说一定是个负债出来的话那我估计

这个可能还得往银行的那个大箱子里面装对的对的对的没错你说的太好了虽然里边也有计算的成分但好像还分不太清楚对对对你的问题可能我一开始没听明白如果你是说的这个话题的话我觉得确实就是一个完美的引入下一段的一个逻辑我自己认为的就是说未来的金融体系应该怎么发展然后

然后我用我自己的话一句就是说计算的归计算信用的归信用引用古人的经典这里还有个小八卦正好可以说一下就是传说中耶稣他当时回答罗马帝王的问题的时候提出来的叫做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对吧这个事情其实还有个小背景因为当时其实耶稣的原话

就是翻译过来其实叫做上帝的还给上帝凯撒的还给凯撒就它不是一个所有权的一个单纯表达而其实是一种过程的表达因为当时的语境恰好就是这样关于这个货币因为你要遵从这个国家的法律你需要给国家交税这还真是货币领域的问题

然后当时就有人问这个恶意陷害耶稣拿出一枚货币来因为那上面印的是凯撒的头像你知道吗世界各国的货币不都是印领导人的头像吗那么那个人恶意的来跟耶稣说说这个东西你应该给谁呢那么因为大家都知道基督徒讲的是说一切荣耀归上帝对吧我们一切都是上帝的所以他就在凯撒面前来陷害这个耶稣

说你要是说这个应该给上帝那你就是不交税了对吧你就是钱不给凯撒了那你如果说归凯撒那你不就自毁教义吗耶稣当时等于是用一种哲理的话又是个本地的对就是说你看这个上面印着凯撒的头像他是当时凯撒发出来的

货币对吧这回到我们灵魂三问的问题了这是凯撒发回来的货币所以我们作为交税呢我们是把凯撒的东西还给凯撒而已我们的荣耀对吧我们的心灵那它是归于上帝的它不属于凯撒所以那些东西是归于上帝因为我们人是上帝创造的嘛

所以我们信上帝我们把心灵奉献给上帝只不过是我们把自己还给上帝而已所以他用这套逻辑讲的就是凯撒的东西我们还给凯撒上帝创造的东西我们还给上帝我们用这个八卦引出来其实计算跟信用就是这样一个特点

回到我们刚才说计算的定义就是我们人类几千年几十万年来我们不过是用我们的肉体和我们的认知去模拟一个计算过程当这个计算过程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更好的体系能够去实现它的话我们其实不过是把这个计算过程还给那个更适合于计算的那个主体同时因为信用

包括负债是我们人类的认知范围内的事情

所以它永远继续由人来掌控是不可能交给一个计算体系去掌控大的逻辑其实就这样所以刚才我们在强调说所谓的那套什么信用评分计算模型不过是把你的认知具体量化的一个过程而已而把你的认知怎么量化不是还是来自于你的认知吗所以信用负债

永远是人掌控的那就还给人但是计算过程是机器更擅长的是机器可以做的那就还给机器对就回到你刚才说的问题那我们前面聊货币都讲了谁负责根据信用创造负债呢就谁负责根据信用创造货币呢商业银行灵魂三问嘛银行和央行二元体系

我们就抽象成为银行两个字好了因为银行这个东西它就是帮助人根据信用创造负债的所以它就继续负责根据信用创造负债那件事

而其他的东西就像你刚才说的那我根据哈佛大学的一个指令给你 200 块钱的这个过程那支付宝也能干呀 PayPal 也能干呀那区块链那更简单了哈佛大学直接输密钥给你转 200USDT 咯所以

計算體系是完全可以由一套本質上就設計出來就是為了我們過程可重複結果可檢驗這個模型的那麼一套東西去完成不管是區塊鏈還是機器人還是大機器無所謂

但是跟它平行的有一套根据认知创造负债根据认知创造货币的那样一套体系他们两个加起来才是整个金融体系那回到刚才说的问题就是老生常谈我们聊过很多次了那就是现代的金融体系是什么是这两套东西被装在了一个黑箱里这就是计算性金融和信用性金融的关系问题

所以理想的金融的体系我一直认为今天也是还愿了就是理想性的金融体系就是信用性的模型和计算性的模型他们是分离的然后你在这个分离的体系下你会精确的看到信用会作为输入的参数进入到计算体系当中并且在计算体系当中产生结果唯一的一件做不到的是计算体系当中的结果

是看不到负债的但是恰好这件事情是由把信用作为输入参数的那个主体在那一瞬间在那个认知结果的瞬间做到的甚至没有时间的概念甚至无所谓先后你上次不是我们聊过这件事吗就是美国政府管美联储借钱到底是先有钱还是先有债对吧我们甚至不用关心这件事就是我们只关心一件事就是那个主体他同时负责这两件事嗯

就是信用参数化以及负债状态的记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金融体系就清晰了然后那些黑箱我们是有希望让他们无所遁形的就是那些隐含的高杠杆啊

隐含的负债我们根本看不到就那天我们说的嘛每个月给你很高额利息的一个主体突然到某一个月跟你说对不起没了因为你当初以为它好像是个计算性的过程挺靠谱的呀对吧你看每个月给利息那就证明这个是什么回到我们刚才说的就是它给你创造了一个假象这件事情是过程可重复并且结果可检验的这是它伪造出来的一个计算性的假象

而他实际上完全做了那些信用是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些债务哪去了就这个问题所以实际上我想的是从未来金融的发展体系当中我是觉得应该会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嗯

这可能也是区块链和 DeFi 最大的价值或能发挥最大作用所谓创新的点所在我是非常同意的因为这些年来其实银行体系或者整个金融体系它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印证这一点回到 N

N 年前当时像没有支付宝的时候整个这个支付这个动作和这个贷款啊还有银行的其他所有的业务其实都是由银行来完成的但是这些年来其实慢慢的发展出来首先支付这件事可以让别人干了然后呢现在银行体系里它也分成了就是信用就是传统的 credit 信用部门以及一个叫做 transaction banking 的部门就基本上所有大银行它都会分出这一 part 出来

那这个 transaction banking 里边呢其实大部分就是一个实操性的东西就是我们市场部门如果说分银行的部门它就是 operation 部门就它里边包括的什么现金管理啊什么转账支付啊它其实就是一个怎么讲呢就是银行的核心银行体系大部分都能够胜任的工作是不太需要人的判断来介入的部分

比如说看银行的这个发展过程其实它自己也是在慢慢的分离就是说哪一些是一种实操性的操作性的你可以用一些系统来完成不太需要人判断的哪些部分还是必须要有人的信用来完成的

非常同意魏欧老师如果说把这两件事情清晰的分开而不是说一个黑箱或者说不是一个人都干了甚至不可能是就是大家的期望值好像是区块链或者是系统应该做信用这件事的话那可能就会避免很多的问题

上次我们 AMA 的时候我也举了例子就是 2020 三月的时候我们遇到的一些紧急状况就是一些 margin call 的问题这个 margin call 我们也讨论过很多次了其实它的这种就是清仓货或者说 liquidation 这个行为呢它其实也是一个算法来的就是如果大家严格遵守这样的规则就是什么时候该 call 多少它就很多时候可以避免那些流动性的危机或者说突然间爆仓的行为

大部分时候都是因为临时变正因为市场出现了危机大家都要这个 VAR 就是开始上升他就要减仓所以说大家在那个时候都是集体的人为的判断都是在同一时间同一时刻把对手方的这个额度都给减掉了那这样的话就是恶性循环越没钱他就越减额度所以就很多这种事情也许可以避免是因为可能还是信用和计算的

东西混在一起而且刚才似乎也解决了一些问题因为很多时候我还记得魏老师和刘行长还有我们曾经之前的一些讨论的嘉宾也都聊到过就是大家持续在质疑你的问题就是说规则不都是人定的吗你怎么能够保证这个人定的规则是正确的我觉得持续用这个问题来 challenge 就是大家的这个他其实还是觉得

你们想把这两件事都一起做了但其实你的意思是这个凯撒的归凯撒嘛就是说你们做的好的你们去做然后计算性该做的或者可以提升的可以交给计算性来做对的对的我觉得你说的这段特别好正好引出了我想说的最后一 part 非常重要的一 part 对对就是要回归到说这个计算性的体系应该怎么构建以及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在里边起到什么作用

因为我刚才觉得你刚才举的这两个例子其实都特别能说明问题我就先开始说关于这个计算性体系的问题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区块链与智能合约它特别有意思的体现了两个特征就是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

也就是说你看到区块链的记账方式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他记了一次账之后有无数的节点会把这笔账重复记一次把这个过程重新执行一遍然后他得到的结果呢跟你得到的记账结果再对比一下发现它是正确的然后这件事就 OK 了这个就变成了本体世界当中的记成事实了然后呢就这么记下去了所以你会发现说过程可重复和结果可检验

它是一个完全面向计算过程的一个定义你不能把它理解为是信用评估的一个定义那样的话就会回到我刚才说的你给两个人评估一样的信用你看上去过程也是可重复的然后得出的数也是一样就是给他俩都是 500 万贷款结果到最后呢一个还了一个没还所以那个过程它其实并不是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所以整个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体系

其实就是为了过程可重复和结果可检验这套体系建立起来它的整个的记账它的账本都是完全公开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不公开怎么检验呢

如果过程不由多节点记录那就没有重复嘛所以实际上过程可重复结构可检验是指的计算层面的概念包括我们现在说到零知识证明大家可能知道零知识证明是说有可能在某些账本不公开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验证结果

所以这典型的是一种计算性的创新啊因为他告诉我们说过程可重复和结果可检验也未必是百分之百需要公开账本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会发现说其实公开账本未必是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第一性原理而过程可重复和结果可检验才是区块链与智能合约的第一性原理

所以它区块链与智能合约就是一个完美的体现计算过程的价值主张的这么一套体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实际上就是回到以前我经常唠叨的结论就是我认为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它就是金融体系的计算性那一部分的一个最佳载体

这个具体的技术是不受限的你想要保留一些隐私那你可能还有深入的技术比如灵知识证明啊等等等等这些这个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它的基本原理不能变就必须是过程要重复结果要能够检验然后这里边就说到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我们就来引入一个关于区块链领域循环杠杆之牙包仓的这个话题

这件事情其实大家往往会形成对 DeFi 对区块链的诟病说你们这是这个循环杠杆质押也是很多的这个伪创新这个烂操作在里边吗但是当你上升到计算性体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说这种循环的杠杆质押它并没有引入信用它并不是黑箱式的引用信用因为它整个的计算过程

都是在计算性框架范围内决定的我们举个例子就我们用这种质押借贷比如 compound rv 这种平台你感觉说我这也是加了杠杆比如说 BTC 是 5 万美元的时候我存入 10 个 BTC 我就相当于有 50 万美元的资产抵押那么我就按 70%的质押率我就可以借出 35 万美元来然后我自然把这 35 万美元投入

又去买 BTC 所以 BTC 价格就上涨嘛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杠杆加杠杆的一个过程但是你会发现这个过程当中没有信用的创造因为我放了 50 万价值的 BTC 放进去只拿出了 25 万

我其实是所谓缩减了世界的流动性这是经常 DeFi 领域一个所谓的创新点或者叫伪创新点就是说我怎么提高资产利用率我能不能拿 20 万的 BTC 借出 30 万的钱来那就是信用创造的过程了而这个抵押借贷的过程并没有信用创造过程

那它的杠杆是怎么夹进去的呢它实际上是依赖于 BTC 当时的价格信息就当时 BTC 的价格这是一种本体论的信息它不是信用它是当时市场的成交价是一个本体世界的事实所以当你把这个信息纳入到一个可借贷额度的时候它只不过是把一个事实量化了

变成了一个参数这个参数可以是 70%你希望控制风险多你就只允许他借 50%甚至你可以再控制风险所以这种杠杆就是我称之为那种计算性的杠杆就它并没有引入任何主体的信用在里边

当然你抽象的会说这是不是隐含着说对于 BTC 形成了一种信用它的价格也是认知对呀它的价格也是认知那这件事怎么解决呢那这就回到我们前面说的最哲学层面的事了就是本体论和认识论不也都是认知吗

所谓本体论实际上是人对本体的认知形成的理论对于 BTC 而言价格是一种认知没错但它不是信用注意我说的这个意思所以这抽象理解就是我们说逻辑必须要不能正反两方面说我们可以认为说除了信用之外还有其他认知是可以作为计算过程的参数输入的

但它并没有形成认知世界当中的负债

这个是我们讲逻辑上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问题我们说信用是作为认知输入到计算过程当中的参数可我们没有说信用是唯一的一种计算过程输入的认知也就是还有其他的认知比如价格然后你会发现说你对价格的认知和你对于质押率的评估是一个综合体价格是没有变的比如说

BTC 今天都是 5 万美元但是你会发现两个借贷平台有一个质押率是 70%另一个质押率只有 50%那个平台它的所谓对信用的这种评估是建立在它的主体上的也就是说什么呢也就是说我认为过来借钱的人

他是不是不会把这个钱还给我们我觉得他可能是有这种风险那么我把质押率调低这实际上是我对于他的这种未来行为的预测建立起来的认知所以我放成了质押率还有一个价格就是当时 BTC 的价格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这个人能拿走多少钱但是这两个认知都不是基于信用的评估

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借贷平台当中持有了它真真正正的 5 万 BTC 我是可以清算它的资产的所以我这两个认知都不是基于对它信用的评估参数化的结果

是我对于另外的两个认知一个是关于价格的一个是关于未来市场价格涨跌预期的认知这两个认知放进去所以我们要说的是这个要绕一点啊就刚才说的那个话就是信用是一种认知输入

但是不是说只有信用才是认知这种情况下你就会发现说借贷平台同样会有循环质押同样会有杠杆爆仓但是所有这些都是计算体系内的

可以看到的结果它的基本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有质押进来的那种真实的 BTC 作为这个计算过程的输入所以这种特点实际上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真正的把那两个认知结合着一个被智能合约控制的实体资产形成了一套计算体系

这套计算体系是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的所以它并不针对认知世界里形成一个负债是因为这个底层资产是完全在计算体系当中被控制和刻画的

我们刚才说的那个话一定要只能正面理解理解我说的意思吧就是你只能正向的理解说信用是一种认知这是第一第二它可以作为计算过程的输入第三它会在认知领域产生一个负债除此之外我们不能说说只要认知掺杂进计算过程就一定会生成负债或者一定会有问题

所以认知过程会有多种方式掺杂进计算过程但只有信用那种认知才会在另一个领域一个平行世界里生成一个负债

其他的认知是不会的它是被计算过程控制的这里面就得一个结论就是为什么我会说杠杆其实也是可以分两类计算性杠杆和信用性杠杆它们两个的特点就是一个可以被计算过程所刻画和控制因为你可以看到杠杆率嘛就我们这段时间网上传很多小图不断地贴各个借贷平台哎呀哪个大户它又有几万个 ETH 然后在哪个价格会被清算对不对

这不就是我们所谓的结果可检验的计算过程的特征吗就我们所有人都提前知道这个人他的那些 ETH 会被清算不还钱就会被清算对不对这是一个标准的计算过程所以认知在里边是可以存在的这个没有问题那这种认知过程的掺和你就会发现非常有意思这个事就是就像刚才我们说的如果你交水电费那是完全不掺和认知过程的

那它就是那种完全安全无害的金融过程这种所谓抵押借贷的过程实际上是有认知在里面所以它也同样会有害但是没有问题它是完全被计算过程可刻画可描述可重复的可验证的所以它仍然在计算过程里面只是它的参数存在认知然后另一种就是我们说的那种只要你有信用进去

那个计算过程是无法百分之百刻画它结果的因为它有一个在认知领域生成的结果计算过程看不到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整个计算过程的这种跟信用过程的那种拆分其实看上去可能还挺复杂的但是我们钻进去我们就会看到说

抵押借贷这种过程它其实是一个标准的计算过程它并不是信用过程最早康胖的总法律顾问他当初曾经专门写过一篇长文我以前好像提到过就是他系统性的论述说我们不是做借贷因为人们对于借贷的认知是绑定在信用这个概念上的而如果你是跟信用相关的借贷

就是要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管的因为你创造信用嘛所以康胖的说我这个其实是个利率市场这个细节我就不说了但是我们明确可以认为说康胖的这套体系里没有创造信用所以它不需要被信用的监管这就是我们说的 DeFi 的所谓真正的创新的来源就是它只在计算领域做了各种创新就像你刚才说的

包括上次 AIM 说的比如说我可以什么逐级清算这是因为什么这是因为智能合约可以控制数字资产以及数字资产是可以拆分的所以 compound 里会有各种逐级清算暴露风险场口让各个机器人来买卖设定一个清算的一个 waterline 然后怎么怎么做这些都是纯计算性体系的所以我们会看到说你想一下就会知道如果这里边有信用

刚才所说的这一切清算机制都不可能出现对不对它的信用现在降到多少程度你怎么清算它财产那财产都不在你手里控制你拿什么清算呢那是另一个世界的那个平行世界的东西你清算不了这个说的有点多但是总体上这个结论就是说区块链智能合约它的这种特征就是过程可重复结果可验证并且还要加上我们上次说的智能合约的核心特征就是

智能合约是由代码可控制他所掌握的数字资产也就是这个金融过程的标的物因为这个特征导致它变成了一个完全的计算过程而不是信用过程所以大概就是这么一套逻辑非常详细一听就是真不愧是李科生的逻辑推演就是要这么详细这么细节

但其实整个推演过程确实是严丝合缝的论证了就是 DeFi 的创新之处在哪里那我最后以文科生的角度来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大家如果刚才听完了 Will 老师的整个推演最后应该会有一个感觉就是说 DeFi 的创新之处呢你要跟现实情况来做对比

这就是为什么我上次在 AMA 中我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呢就是说必须得是真实在这个金融行业中或者是你真正在做金融所有这些事的时候你才能够体会到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就是所谓的中心化传统金融以及这个 DeFi 如果你只看结果只看新闻标题当然确实就是现有的金融世界它经常会出现爆仓啊崩溃啊危机那 DeFi 世界呢也会出现这些 drama 是都会出现的

但是你真的要看具体的过程他们两个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就像刚才威尔老师讲的就首先对我来讲 DFI 给我的一个最大的这个跟传统金融认知方面的颠覆就是让我觉得哎这个事情还可以这么做的有几个点第一个点就是在于整个的加杠杆的过程你真的是可以看见的像威尔老师说的我们在这个 STE

eth 就是这个 sosius 爆仓的那个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大家也应该能看到就是所有人在追的都是他那个清仓的价格图你真的是可以看到他在哪个点有多少量他会清仓就是会被 liquidate 这件事你还原到现实世界中我们现有的这个体系

我们就拿那个彪黄的那件事他借了摩根斯丹利就是投行那么多钱他整个的清仓过程谁知道可能只有那几家投行的交易员大家互相打电话就是在抽屉底下通气才知道他到什么线他会报仓清仓

所以你所知道的只是一个结果就是蓬勃的头条这个币欧黄金整个基金爆仓了你只能知道这个结果但是整个过程你是不知道的只有这投黄的这几个在里边的人他们才能够在互相电话联系才能知道这是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另外一个呢就是刚才魏老师提到的就是这个清仓

它甚至可以你都不用自己清仓它是让集合大家群众的力量就是用一个价格的 incentive 你可以自己做一个小机器人你就天天在网上扫这些触及到平仓线的这些仓位然后你就可以去在里边做一些套利比如说你把抵押品先收回来然后到时候再赚取这些差价那么在现实世界中这种情况只能让那些秃鹰基金来做

所谓突赢基金就是我们在每次金融崩溃的时候都会看到出现大量的比如说当年的奥克税相数资本等等他们都是这些突赢基金做的非常好的也就是说以非常低的价格在市面上大量扫这些资产然后在市场好的时候再卖掉但是

这些动作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你一定要和这些银行啊或者说就是个负债人要有非常深的关系甚至是法院有非常真的关系然后你才能知道他的真实底价是多少就这些都不是一般人就是我们自己可以参与的那这个就是我觉得 defy 的一个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的事情当然其中还有很多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的东西

但是我觉得他的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呢可能这么说起来有一点听起来好像也不是很成立就是说我们要想象一个没有 defi 的世界和一个有 defi 的世界那这些事情呢在没有 defi 的存在的这些市场上他可能会更严重就是我们报的这些仓

比如说什么 3 ac 这些可能到现在你都还不知道当然这么说好像在为某些事情辩护但是归根结底所有的这个市场崩溃以及市场的一些风险的事件的发生其实到底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一些天性这个又回到人的天性就是像这个 grade 或者是 fair 这些东西在人的天性里面是没有办法根除的那金融活动要发生所以用什么样的工具它的结果

可能相似但是它的过程呢可能是非常不一样的这是我觉得 DeFi 的一个非常创新的地方最后总结成三个字就是我觉得透明性是一个非常非常创新的东西而要实现透明性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我大概加了两点嗯

对的我觉得就简单总结一下就是说我始终是认为计算性和信用性他们应该是对立统一对吗这个比较古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用语就是他们两个既应该被清晰地拆分开但是又必须同时运作就是我们不能强调乌托邦式的说那个

都没有信用那最好了就比特币上次我们聊过货币灵魂三问其实是说我们为信用货币做了辩护货币的创造还是应该基于信用的否则的话它没法匹配人的这个社会的发展所以过于强调这个计算性的价值也是不行的

但是最好的就是他们两个 cooperate 信用的归信用计算的归计算这是第一第二是说反过来也一样就是既然区块链智能合约它是一套几乎可以说是为计算过程量身定做的这么一套体系

那么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说当一个信用过程掺和进来的时候其实区块链并不一定会让它变得更好因为现在事实已经证明了因为信用都在黑箱那边藏着它的操作资产标的是区块链智能合约和数字货币并没有用它还是符合信用的规律该黑箱还黑箱而且有可能放大它的风险对对对该爆仓还爆仓因为它的全局作用大了这个我们等会再说所以说我一直是觉得

区块链他做他擅长的事情就可以了就是当你把信用的东西引入的时候区块链几乎帮不到他这是我个人的认知啊因为我刚才做了很强的逻辑推演意思是说区块链因为有透明性在所以按理说他的可观察点更多了对吧因为他一切资产都是透明的但是很遗憾的是区块链给你提供的一切观察点都是本体世界当中的观察点嗯

没有认知世界当中的观察点你可以观察到因为认知世界是在人脑子里存在的你没法通过本体的角度去观察到认知世界发生的事情而债务在那个里边这件事情是意味着说其实区块链并不能够帮到那些领域那些角度我觉得这实际上是我作为区块链的悲观论者的一个观点

因为有太多人会认为说区块链也能够帮助负债是不是能够解决债务透明化的问题那这种可能性我刚才花了这么大力气就是在论述这件事其实并不可能这里引入第三个角度就是大家还是要重视资产负债表

就是资产负债表是唯一的一个把本体世界和认识世界放到一个框里的东西就是这一个框这个表格左半边是本体论右半边是认识论这个角度很有意思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哲学层面最伟大的工具

就是用一个表把他们两个展现起来而且还告诉你他们两个是匹配的是相等的对不对有借币有贷借贷币相等然后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不管你从哪个角度来讲他们都是相等的所以资产负债表是唯一的一个我们能够同时观测到本体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这么一个工具我觉得这个它的伟大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所以那天聊天的时候有说到哎呀资产负债表都不想努力吧我觉得这个角度其实挺好的因为资产负债表它是同时观测这两个世界的一个工具所以资产负债表不想努力的时候你得要看一看到底是本体世界出了问题还是认识世界出了问题大概有这么几个点吧以后找个机会再聊吧我觉得开脑洞更好玩

是的这个脑洞肯定很有意思就是计算与信用或者计算与认知这个话题跟这个货币灵魂三问这个话题其实都是多年以来一直考虑的这个问题

把这个说出来也还是很开心对相当于是只要把这个框先抛出来了可能时间会长一点但之后我们用这个框来解释其他的问题应该就会很简单了会容易一点好那今天非常非常感谢魏老师又开了巨大的脑洞要消化一下好的好的谢谢小炮好谢谢魏老师谢谢大家大家辛苦了我们下次再见好拜拜好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