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以科學的角度來說,學外語最高效的方式有哪些?|《如何科學學外語》

以科學的角度來說,學外語最高效的方式有哪些?|《如何科學學外語》

2024/11/10
logo of podcast 文森說書

文森說書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V
Vincent
Topics
Vincent: 本期节目主要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及如何利用科学方法高效学习外语。该理论认为,学习语言只能通过自然的学习方式,有意识的学习方式只能使语言成为第二语言,无法成为母语。学习母语是自然的、无意识的,而学习第二语言是有意识的,追求的是外在利益,因此无法达到母语的水平。要将第二语言掌握到母语的程度,必须在10-23岁之前身处该语言环境中学习。年龄超过23岁后很难将第二语言掌握到母语水平的原因,与大脑的节能机制和社会环境有关。即使成年后学习外语,也能达到很高的水平,母语水平并非学习外语的唯一目标。克拉森的“输入假说”认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于大量的输入,而非输出。“输入假说”以儿童语言习得中的“沉默期”现象为例证。将“输入假说”应用于课堂教学,结果表明,只要输入量足够,输出能力也能得到提升。“输入假说”并不完善,学习语言还需要“输出的需求”。学习语言需要大量的输入和输出。学习外语需要输出练习,并保持耐心,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家教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外语输出练习。学习外语需要大量输入,最好能模拟身处外语环境。学习外语时要谨慎选择信息来源,避免使用非正式或不规范的表达方式。背诵对话是学习外语的一种有效方法。背诵对话比背诵句子更高级,可以提升预测性理解能力。学习外语不要依赖翻译,要尝试用目标语言进行思考。

Deep Dive

Key Insights

為什麼自然學習方式是掌握母語的唯一途徑?

因為母語學習是透過語境、肢體語言和實際使用來理解的,而不是透過有意的學習方式,如背單字或文法。這種自然學習方式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語言的文化脈絡和實際應用。

為什麼第二外語無法達到母語的程度?

因為第二外語的學習通常是有意識的,例如背單字和文法,這與母語的自然學習方式不同。這種有意識的學習方式無法讓語言達到母語的流暢度和自然度。

為什麼年齡超過12-13歲後學習外語會變得困難?

因為大腦在12-13歲之前有更多的語言學習細胞,超過這個年齡後,這些細胞會逐漸消失,導致學習新語言的效率降低。此外,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年齡越大,越容易與同質性高的人混在一起,減少接觸新語言的機會。

克拉森的輸入假說是什麼?

克拉森認為,學習語言的關鍵在於大量的輸入,而不是輸出。他指出,孩子學習語言時,會透過大量的聆聽和觀察來理解語言,而不是立即開口說話。這種輸入假說強調了聆聽和閱讀的重要性。

為什麼輸入假說後來受到質疑?

因為有研究發現,即使孩子有大量的輸入,但如果沒有輸出的需求,例如與他人溝通,他們仍然無法自然地掌握語言。這表明,輸入和輸出兩者都是學習語言的關鍵。

如何透過科學方式高效學習外語?

首先,要有大量的輸入,例如閱讀外文書籍、觀看外文影片。其次,要有輸出的練習,例如用外文寫日記、發文或錄音。此外,背誦常用句型和對話也能幫助提升語言的流暢度和理解能力。

為什麼背誦句子和對話對學習外語有幫助?

因為每個語言中,大部分的日常對話和句型都是重複的。透過背誦這些常用句型,可以更快地掌握語言的結構和用法,進而提升聽力和口語能力。

如何避免透過翻譯學習外語?

可以透過閱讀母語版本的國際新聞,然後再閱讀外文版本,這樣可以幫助你直接用外文思考。此外,使用音音詞典而不是音中詞典,也能避免透過翻譯來學習外語的過程。

Chapters
本章节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两个主要结论:学习语言只能通过自然的学习方式才能达到母语水平,以及只有在十二十三岁之前接触目标语言环境才能像母语一样掌握。成年后学习外语的可能性和挑战也进行了讨论。
  • 学习语言只能通过自然的学习方式才能达到母语水平
  • 只有在十二十三岁之前接触目标语言环境才能像母语一样掌握
  • 成年后学习外语并非完全不可能,但需要不同的方法

Shownotes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