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s stock price surged due to its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GPU market, particularly in AI and deep learning applications. The company's strategic acquisitions, such as Mellanox, and its focus on innovation in AI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cluding CUDA, contributed to its exponential growth.
TSMC's rise as a leading semiconductor foundry disrupted Intel's IDM (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ing) model. TSMC's specialization in chip manufacturing allowed it to achieve cost efficiencies and advanced process nodes, which Intel struggled to match due to its dual focus on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Nvidia's acquisition of Mellanox, a leader in high-performance networking, significantly enhanced its system efficiency, particularly in AI clusters. This move allowed Nvidia to outperform competitors like Intel, which had initially sought to acquire Mellanox but failed to execute the deal.
Jensen Huang's management philosophy emphasizes fla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a culture of innovation. He manages 60 executives directly, fosters a 'whiteboard culture' to encourage transparency, and prioritizes long-term innovation over short-term financial metrics.
Intel missed opportunities in AI and GPU development due to its over-reliance on its CPU and x86 architecture. Strategic missteps, such as canceling the Larrabee GPU project and declining to invest in OpenAI, further distanced Intel from the AI revolution.
Nvidia's 'whiteboard culture' promotes transparency and collaboration by discouraging the use of polished presentations. Employees present ideas directly on whiteboards, ensuring that discussions are based on raw data and genuine understanding, which fosters innov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Jensen Huang's leadership style is characterized by his hands-on approach, managing 60 executives directly, and his focus on fostering a culture of innovation and risk-taking. Unlike traditional CEOs, he prioritizes long-term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over short-term financial gains.
Nvidia faces challenges from competitors like AMD, Qualcomm, Broadcom, and Marvell, particularly in the inference phase of AI. These companies are developing specialized chips for edge devices, which could reduce reliance on Nvidia's GPUs for certain AI applications.
Jensen Huang's 'five-item email' system requires employees to report on five key areas: customer pain points, competitor activitie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project delays, and market trends. This system ensures that Huang stays informed about critical developments across the company.
Nvidia's culture supports long-term retention by addressing employees' material needs early, fostering a sense of purpose, and encouraging innovation. The company's flat structure and transparent communication allow employees to feel valued and empowered to pursue their ideas.
用声音碰撞世界生动活泼科导的听众一定都知道我们的节目一直非常关注 AI 领域最前沿的进展大洋彼岸的科技公司像 OpenAI 和 Google 都在大力探索人工智能那我们国内的公司呢也在基础模型上有所精进就在前两天呀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月之暗面旗下的 Kimi
发布了首个视觉思考模型 K1K1 模型基于强化学习技术一方面有强大的数理化推理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根据输入的图片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回答用户关于图片的问题 K1 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除了能优雅地解决复杂的理工科难题并给出详细的解题思路以外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推理场景
比如上传几代 SpaceX 星舰的设计图它能够通过对细节变化的分析结合工程原理推导出每次迭代的逻辑可以识别科研文章中的原理图在没有标注的情况下分析图的含义另外它还可以根据一桌饭菜的照片来识别其中的食物并且逐步计算这顿饭的卡路里
月支案面公布的信息显示在数理化基础教育学科的基准能力测试中初代 K1 模型的表现接近或超过了 OpenAI 的 O1GPT 等顶线的视觉推理模型目前初代 K1 视觉思考模型已经在手机端和 Kimi.ai 网页版上线大家可以在 Show Notes 中点击链接直接进入体验欢迎来到 What's Next 科技早知道第八季和全球创新第一时间同步
Hello 大家好我是林奖欢迎来到我们 2024 年最后一期的科技早照虽然是今年的最后一期但也是我们这一季的年终系列总结节目的第一期上两周我们就着英特尔 CEO Pat Jelsinger 的卸任我们是聊了英特尔是怎么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断地失去了它有利的一些竞争的地位
我最近也读了刚刚出版的这本书叫做英伟达之道的 NVIDIA way 那今天我们就结合 NVIDIA 再结合英特尔我们来聊一聊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变迁当然了我们也要聊一聊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
黄仁勋正在逼近科技领域 CEO 任职最长的这个记录第一名其实是 Larry Ellison 他是甲骨文的创始人是 CEO 他已经担任 CEO 长达了 37 年了那黄仁勋今天已经担任了英伟达的 CEO 超过了 30 年在标普 500 的指数当中他目前是任职第四长的一个 CEO
所以整个英伟达它不断地在各个科技的创新的不同的时代里它一直是在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所以今天我们也请来了英伟达指导这本书的艺者董世敏 董老师 董指导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当然也有我们的雅贤 科技导指导的监制然后当然也有我们的硅谷徐老师哈喽几位哈喽大家好那董指导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大家好我是英文大知道的译者中文译者董事名笔名叫董指导因为我以前也是在二级市场当时的话就会去看很多海外公司因为做时间长了我们可能就会知道 A 股很多公司其实是美股公司的一个映射或者是上下游的一个关系啊我们会经常做这一方面的一个研究后来呃也是中信出版社联系到我们然后有一个这样的一个机会去翻译英伟达
18 年的时候我们主要是做了一个公众号饭桶代老板的一个公众号还有远川研究所当时也是作为联合创始团队研究所的时候也是担任了一个所长去做我们的一些研究工作现在的话我也是自己重新做一个小的一个公众号然后就叫董指导研究
那这一本书其实是中文和英文同时出版的我还蛮意外的这次也是很提前就读到了这本书我自己其实是获益匪闲并不仅仅是从了解到了半导体行业的这个边迁甚至是可能从一家小企业的创始人的这个角度我觉得自己还是蛮有收获然后有一些他的做法我已经开始在跟团队在沟通想实施起来我们第一部分还是先从整个半导体的角度来聊一聊吧
那在节目的中间呢向大家播报一则消息我们生动活泼一年一度的节目声音时光胶囊已经在声东击西上线了那胶囊中呢收录了过去这一年从个体到时代那些值得被记住和珍藏的声音期待 2024 年的声音时光胶囊说出一部分你的情绪和回忆并陪伴你走向新的生活那大家呢可以直接在播客平台内搜索声音胶囊就可以直接收听了
因为现在我觉得我们也是处在一个时代的交叉口就是前段时间我们刚跟后裔聊了英特尔的衰落随着他 CEO 的辞职但是另外一边又是英伟达的股价暴涨所以不知道董指导怎么看就是说英特尔的衰落它对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影响还有它的一些原因什么的可以跟我们来聊一聊
我觉得去理解英特尔的衰落的话首先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去了解代工厂以及台积电的一个发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台湾开始去发展这个电子产业当时的时候有一个背景就是美国芯片公司其实是被日本整个半导体行业去打压的比较厉害的
所以当时 1980 年在末的时候啊十大半导体公司里面有六家都是日本企业所以美国当时也非常有心去扶持一个新的作为日本的一个竞争对手的一个替代的关系出现所以当时台积电呢当时也是希望说是能够做一个芯片的代工把
专门去做制造这个领域所以后来整个半导体行业也是因为台积电的代工的一个发展然后产生了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变化就在于说原先的这种像英特尔 IDM 这种模式设计制造全做的这种模式和纯粹做设计芯片的这种
芯片设计这种模式我们说叫发展需要做的资本开支和他需要做的投入其实是非常大的一个差别因为有了台积电的出现整个代工厂的供应是在提升是非常快的在 2010 年 2015 年的时候都是相继打开了一个产能的一个瓶颈
像英特尔的话它可能就需要既需要在设计端去大力的投资又需要在代工端去做一个投资这其实是非常大的一个代价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在台积电它可以发挥的就是一个是发挥自己的专业的特长另一个是发挥自己的一个成本优势像整个东亚的人力资本肯定还是要比较便宜的
所以因为台积电的发展使得在代工领域快速的成长芯片公司就可以专注在设计这个领域而不需要去打理制造这一段那英特尔的话它是在前期的时候它是做这种 IDM 的模式现在也既然还是在去做这个方式
但是在做这种制造端的话有一个特点因为它制造虽然我们说它是一个科技企业但它毕竟有制造的属性制造所有制造业的属性其实都是要做到精细管理都是要有这种极致的这种勤奋才可能去实现英特尔就是在格鲁夫的那个时代的时候格鲁夫他写的那个片质狂对吧我看一篇报道就是说他在从老家来到美国的时候当时纽约时报就给他写了一篇文章叫难民领导工程师班名字就讲他是在工程师这方面其实能力非常强的
那他在英特尔刚开始初创的时候当时他们想聘请一批 CEO 的时候当时投资人就说嘛说必须要格鲁夫参与那我才可能给你们投资你有很多这种天才的想法你有很多先进的设计但是你必须有一个极致的管理有一个非常的偏执的这种文化你才可能在把制造这个领域去实现突破因为
它是跟物理去做斗争的嘛要不断缩小那个制程跟打磨那个螺丝是一样的你必须要打磨那么精细要花出很多的这种精力格鲁夫在的时候呢其实英特尔其实发这方面是发展的非常非常强的而且它的营销啊整个做的也都比较好但是随着格鲁夫退休以后当时在 2000 年的时候英特尔其实已经是 CPU 的霸主了那我觉得每个大公司可能发展到一定阶段成为大公司以后都会有一些大公司的病啊
会比较依赖于自己的成功路径也比较喜欢自己的发展节奏不去看市场的新的技术的变化或者竞争对手的出现对英特尔来讲的话最核心的是它的这种高管如果也是产生这种携带的文化的话其实发展是会
是会受到影响的我梳理了一下就是英特尔的 CEO 啊就除了最早的诺伊斯他是英特尔的创始人也是一个极致的这种勤奋的文化然后格鲁夫也是这种偏执狂那在后面的时候比较惨的其实就是在欧德宁的这个时代就第四任 CEO 的时候他担任时间是比较长的八九年在这个时候英特尔就又错过了互联网端 5G 的这种发展包括这种手机端的芯片的这种机会同时呢他的
整个制造工艺呢其实也开始落后于台积电了而且接下来又上了一个呃原来是财务出身的 ceo 他其实在这种工程师文化方面其实比较落后的所以在英伟达知道里面有一句话他讲的就是说在科技公司其实比较合适的还是这种工程师技术出身的单人 ceo 的话可能才会做的会比较好一点所以我觉得就是英特尔他就是在自己成功的这个功劳物上躺了太久之后面临的他这种职业经理人是一些战略
判断的一个重大的失误再加上一个我觉得一个大的一个背景就是美国制造的一个大背景就是他们现在一直在提的这个让美国再次强大就是美国整个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制造业其实是会面临着一定的向外的输出的嘛那他内部的肯定会有出现一些空心化包括像台积电开始去美国那边建厂的时候很多报道也会讲说他招不到工人或者工人这种工作态度达不到半导体的这种精细化的这种高捷径啊或者是高勤奋的这种要求
我们去看台积电的发展历史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阶段他们叫什么十万青年十万干对吧就是那个时候为了赶超三星当时的一个公益整个也是搞三班倒然后不停的去来推行来完成这个公益看英伟达的发展过程中的时候我们也会他们也有这种叫光速的这种文化就是你要按照物理极限的这种要求去不停的去推进不要去过于的关注说我比上次好一点点好就可以了它是每一次你都要推到极限上去
所以我觉得这是制造力里面很要求的一点就是这种极致管理那英特尔当少了这一点的时候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跟这种极致管理的张仲谋跟这种台积电去竞争的时候 2021 年的时候就是格尔辛格上台的时候就他的新一的 CEO 上台的时候其实我当时以为我觉得英特尔应该是会会有一些改变的
对因为因为他是格鲁夫的这个得意门生啊当时在英特尔也工作了三十几年我觉得他回来以后呢又能够把这种工程师的文化发扬出去然后呢又是在这个里约待了这么长时间应该是我们说也有一些自己的嫡系部队吧做改革肯定要有这种嫡系部队给你打这个先锋的嘛结果没想到的是突然就被
解职了当我看到他被解职那个消息出来以后我就觉得英特尔这个真的是很难救了他可能在芯片设计方面还可以去继续的去保持不错的领先地位但是在制造这一段的话我觉得就会甩开很多了其实斗老师这次说的跟我们上次聊的英特尔有很多也 callback 的点第一是说到这个台体件它的制造确实它的这个因为它的客户非常多所以它能从非常高端的制程比如说像三纳米这样它可以先服务苹果
然后比如说稍微粗糙一点的 5 纳米 7 纳米它可能可以服务一些 GPU 的公司然后再往后一点可能可以服务一些 CPU 的公司加上它先进的工艺它整个就可以把它的这个生产线附用起来就极大的摊薄了它生产的成本
所以它在制造方面确实是非常的有竞争力这个是台积电然后另外说到高管的话这种相对比较成熟的公司高管就没有那么上进了对吧上次后裔也说到现在高管们可能力求的就是自保就是我今年待几年又会升职待几年又会升职然后这样的话它就没有那种想要突围然后想要突破那种精神了
对他们做当时做一个总结嘛就是说在这种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不仅仅说半导体了那基本上这种公司要想发展壮大其实难度非常大的因为我们第一代的话就是靠他的创始人创始人一般都是非常拼的这是没问题的第二代的这个管理者的可能就是创始人的重臣当时跟着一起打天下的那也耳濡目染了老大的做法那一般情况下来讲他也有威望还是能够带着公司去发展的
第三代可能就是重城的重城到了第四代就是职业 CEO 了职业 CEO 基本上能保持公司不下滑赶上好的时机市值能再涨一涨拿一点点自己的福利就可以了我们上次提到的很多个点今天董指导也提到了关于企业的文化还有英特尔最近几年的没落也正是最近几年英伟达在往上走基本上是两根曲线是相反的方向在走然后比较有趣的是我也是最近几天在看的他在 2019 年宣布买 Malinois 了
其实 Malinois 就是网络端使得它的系统的网络用 Infiniband 系统的效能就大大的提升这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它整个系统一个 cluster 系统是效能特别好的我最近才注意到其实是 Intel 最先要买 Malinois 它要出 60 亿美元结果英伟达发现 Intel 要买它也过来横刀夺爱花了 69 亿美元把它买下去
其实都是英特尔先在那边买或者说想要买结果是自己执行力没有弄好但是英伟达反而是受益了这是一个蛮有趣的一个现象其实刚刚徐老师提到就是说收购的那个麦洛斯这个公司的时候其实当时
我也是很惊讶就是觉得说我们可能看信息的话都会知道说英特尔至少也在竞标啊那当时我们就很惊讶的就是说为什么说英伟达能够拿下来英特尔没有拿下来其实那个报价差的不多的你折合美股的话可能就差个几美元吧这本书其实提供了比较多的一个增量信息他就提到了一个是
刚才徐老师分享的就是这个事呢是英特尔先看到了然后老黄呢是发现至少来讲就视为是对手的这个要买的东西对手的要买的那我肯定要去复制一下就是一个策略那第二个来讲就是他当时能够拿下来的话这本书里面有讲到就是跟 Starball 的那个基金是关系其实还是非常紧密的诶董老师你说的是什么基金 Starball 的对冲基金
他不是当时的时候是买过英伟达吗买过老黄的那个公司吗然后这公司的一个惯用的做法找到一些看起来被低估的公司然后进去以后通过改组董事会然后呢使得这个公司的价值再次得到彰显他们不是买过英伟达的吗买了英伟达的股票以后呢老黄他们其实还是很紧张的嘛因为当时时间点应该是在也是在他们投了库达一段时间以后当时呢华尔街的想法都是说你现在把库达马上剥离的话你的毛利率会改善的非常的快
你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地方投入一个这样目前来看大家也看不到什么效果的一个吃大家这个资金的毛利率的这个事情那当时斯大报的进来以后呢也是整个英伟大的高管还是比较紧张的很担心说他们进来以后就使得公司在库达上的投资呢被终止了所以老黄呢也跟他们做了很长时间的沟通
然后这个基金呢就后来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那我觉得他肯定是大家是聊的还是比较畅快的他后来就买了麦洛斯这个公司他就开始推动麦洛斯的改革然后麦洛斯当时就迎来了一轮竞标要把自己卖出去一开始英伟达呢是没有在里面的那后来英伟达进来了再细节的事情呢就是书里面就没有披露的那我觉得我们猜测的话可能是跟斯大报的这个基金在中间去做种穿针引线还是离不开的嗯
再给大家补充一下这个是右旋价值基金它其实之前做过很多快进快出然后把整个的管理层全都换掉了这样的一些案例最著名应该就是这个达登饭店它是一个连锁的一个集团然后他们下面有美国人比较熟知的一些系列的这种连锁餐馆吧然后有什么橄榄花园然后红龙虾这个 red lobster
因为这些品牌它们有一些在运营上面是不符合大家的预期的但是这些餐馆其实是应该还是有蛮大潜力的所以右贤价日基金其实它在 14 年做过这样的一个事情它发布了一份近 300 页的 PPT 提出了自己怎么样能够把达登饭店拯救回来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然后后面他们真的就把这个事情做成了然后直接把这个管理层完全挤出去了
所以也是为什么一开始他们关注到英伟达的时候也是让英伟达的整个团队进入了这个紧急状态不能让他们来接管整个公司就这样的一个背景故事
因为 Starboard 就像你们刚才聊的 Starboard 是一个你可以说是比较著名的也可以说是臭名昭著的根据不同的上下文你都可以说它其实也帮到过很多的公司因为就像刚才董指导说的他如果说是当初去买了 Malinois 的话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刚才聊到英特尔因为收购 Malinois 失败然后就是它布局 AI 和 GPU 也失败了我看了一些资料就是他们内部其实一直都
有想要研发 GPU 和布局 AI 的计划的但是我觉得可能也是他们太过于执着于他们以前的那个 CPU 和 X86 的架构以至于他们每次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打了退堂鼓然后一直没有在这上面有非常系统和执着的投入吧开发的几个架构比如说他们这个 Larabee 架构他们曾经是想要用来支持 GPU 的也是好像是把 CPU 作为他们这个架构的一部分 Intel
好像就是没有办法舍弃他们在 CPU 这一部分所拥有的江山然后在 GPU 上好像又畏首畏尾好像 Larrabee 取消的时候派凯西尼第一次离开英特尔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当时就戈尔辛格上台以后就一直在抨击就是欧多宁当时做这个事情就把这个架构停掉是非常非常错误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个架构也是戈尔辛格也是付出了很多但是我觉得对于某些职业经理人来讲的话
他其实比较关注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这个 KPI 的回报嘛如果当他的 KPI 是跟股价跟这个市值去挂钩的话那他其实就不太愿意去尝试很多短期会受到压力的这种事情对尤其像欧德宁在的时候他可我估计他其实也是一个是可能也不太懂这种到底的是每个某个技术的核心的这种战略高低或者是卡点应该怎么样的另一个的话他也是比较在意
所谓的毛利率所谓的给华尔街带来这种回报的这种 KPI 的考核吧其实不光是他发布的这个 GPU 的架构了包括当时他跟苹果的合作当时苹果发布的这个第一代 iPhone 的时候也是先找到英特尔嘛英特尔就觉得说苹果报价就很低就觉得这个生意没什么可赚的后来就拒绝了结果你看现在来看的话如果他当时能够搭上苹果这个赛车对吧他自己的移动端呢
地位肯定是跟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就是在欧德宁的这种财务导向市值导向的这种 KBI 的考核机制下的话很多大的战略他其实是不敢执行的因为他肯定就还是比较短视吧当时给的苹果给他的一个价格他是说没有办法 cover 他的成本但他其实在 2013 年接受大西洋月刊里面的采访就说如果做了一段生意事业就不一样了就肯定还是非常非常后悔的
其实我看之前董指导他也梳理了就英特尔历任的这些 CEO 吧从欧德宁开始有些是职业 CEO 有些可能虚位有一点工程师背景但是多多少少都做了一些让人后悔的决定就 OpenAI 向他们想要得到他们的投资但是后来英特尔也是拒绝了如果他们能有机会投中 OpenAI 的话可能现在他们在 AI 方面的布局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对 我觉得新的市场的机会都是由之前的一个老大哥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而导致了新的市场的机会嘛那比如说是刚刚讲到这个 Wintel 的这样的一个联盟其实当时也就是 IBM 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 IBM 其实当时是觉得自己的在创建了个人电脑的这样的一个市场他觉得第一选择就是英特尔作为他的这个 8088 芯片作为处理器然后另外就是当时还特别小的这个出版公司微软
把他的这个 solution 拿来做操作系统所以他们就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就是把没有用英特尔和微软的产品给他们谈一个独家的这样的使用权所以他就很快就像戴尔惠普这样子个人的这种电脑的公司就成长起来了所以也就造就了整个是 Windows 和 Intel 的双足鼎立的 Wintel 的这样的一个时代但是后面我们刚刚讲了这个 Intel 不断的后面做出不同的错误的角色
微软就不太一样了那可能从 2014 年这个萨提亚纳德拉接任 CEO 之后他就开始转型了然后他就积极压住于这种云服务啊然后订阅制的这种服务云计算所以他现在其实是仅次于亚马逊成为了第二的云科技公司然后包括他在 AI 上面投资然后跟 OpenAI 的这样子一个系列的合作他其实又把自己从衰落的这样子的一个趋势上面又拯救回来其实并不是说这个 CEO 他就不行不一定说是只有 Founder 才行对我觉得有可能是一个 counterpoint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英特尔跟微软也是比较像的就是欧德宁的时代其实对标的是这个鲍尔默的时代嘛鲍尔默在的时候微软也是这个混招频频嘛就是收购这个手机做这些东西收购了诺基亚是吧
对对然后也是在移动端其实发展的也是比较缓慢的嘛当时的时候书里面有个细节他里面讲到就是说这个作者他当时去跟乔布斯去聊天嘛然后乔布斯就问他说你最近是不是还跑了微软然后呢微软内部是不是鲍尔默还是说了算然后那个说对还是鲍尔默说了算然后乔布斯说嗯那就好那就好这样子我们精力量就小很多对嗯
刚讲的就是 CEO 然后得力助手变成下一代 CEO 再得力助手再变成下一代 CEO 我不知道萨提亚纳德拉他是什么样的一个成长路径他是怎么被选过来的他在微软也干了很长时间
原来也是负责云当时鲍尔默也不是很重视他这个部门的话去发展也是也是减缓的然后当时是在内部去筛选的时候准备选一个新的 CEO 的有时候跟他聊了很多次他自己写那个刷新那本书的时候里边也有讲到说他自己是比较有同理心的知道目前公司的这种状况在哪里第二个呢就是他又是一个印度裔嘛
其实在当时的时候整个公司中印度的员工大家也比较多印度人他也能够比较抱团大家也能够互相的支持所以当时的时候就把他选上了他选上来以后就做了几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恢复他的云的重要性其实就跟英特尔的戈尔辛格上来以后要去重新重振这个工程师文化是比较像的
那德拉他上来以后也是重振自己的这个工程师的那种创新文化然后希望微软内部呢更有同理心站在用客户的角度去想问题啊不是站在自嗨的模式里边就想要说好我这个软件就是很棒就是市场第一你就要怎么样的啊他就说你要站在大家的需求上如果我们现在需求的就是一个云的一个战略一个移动的这种便利性的话那我们现在就应该尽力的去做到这些
包括他也投资这个 open air 的时候也是做了很多这种变化就是他上台以后其实做了包括去跟 linux unix 去和好啊去站台其实都是表达了一种宽容的文化那就是当时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逆转那就是这种文化其实激起了员工的重新对未来的这种信心嗯
丁教你说的是对的就是并不是说一定要是创始人但是我觉得我自己的总结是即使不是创始人但是他的风格他的对一个公司的掌控力他的魅力他的格局其实就已经跟创始人差不多了你看纳德拉他其实是 1992 年大约加入微软作为一个
软件工程师然后后来越做越好他自己的格局是非常不错的他的执行力非常果断他看问题的深度广度其实都是非常不错的
当年微软选择他做 CEO 其实这个决定是很不错所以说我是觉得应该给微软的董事会一个好评同样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英特尔我觉得把 Pierre Gessinger 给解支我觉得这个董事会就一塌糊涂对就不仅仅只是 CEO 这还董事会的好大的锅
我觉得可能是不是最大的差别就还是在于创始人他的这个危机感一直是比较重的因为从英伟达一开始拿到了最早的红杉的投资的时候他们其实做了几款芯片都不是特别的成功而且每一款芯片他们自己在内部总说这个距离破产只有 30 年确实也是对的因为当时你做一款芯片最早其实得两年的时间才能出来
一个芯片然后你基本上是全公司的身家性命都压在了一代的芯片的这个研发上你只要一出这个市场然后这台芯片做错了不受欢迎那你这公司就完蛋就是创始人的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或者他对自己的这种危机感是特别特别强的
我觉得丁教你说的这点特别好危机感是黄教主跟英特尔过去几任 CEO 是有很大区别的我其实比较好奇的是一个点即使是有危机感即使是自己有一个格局看到未来的时间应该怎么走他是怎么能够把这个公司的人能够凝聚在一起的因为毕竟这个公司将近 20 年的股票
15 年吧至少基本上就是一条平的线但是我就比较好奇它是怎么能够 15 年如一日把大家凝聚好的我不知道这本书里面有没有让你们有一些体会的
我感受下来有几点第一点来讲就是英伟达呢他在早期的那个创始团队那个核心团队他们其实是早早的也基本解决了财富自由了因为我们可以从那个书里面其实可以去看到的一点就是黄仁勋他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他很大方里边讲了一个故事嘛有一个员工他们在跟微软合作的时候说这个员工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就黄仁勋也知道他很重要嘛就把他给他的激励就翻了一倍嘛
普通人就可能觉得就是要很感谢他的结果员工就跟黄仁勋说如果你觉得我真的很重要的话在这个项目里面很重要做的还挺不错的话你给我的不应该只翻倍啊然后黄仁勋然后呢也当时没有表态但是事后呢就是你看他那个奖励就又确实就又比那个翻倍又增加了因为他们之前也裁过员嘛裁过员以后又留下来那批人我相信
因为在他们发展的前十年除了几次重大的危机之外其实其他时间其实发展还挺不错的因为整个游戏市场其实一直在增长的公司股价也都有过非常强烈但它的波动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你在早期的时候让这些人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的需求就是后院基本上就是有家庭的不需要再担心家庭的这种生活开支等等的那我相信到后面的时候大家发展其实会压力就会小很多
我一个朋友他前段时间从湾区回来他也跟我说他说现在大家碰到英伟达员工都会问说你们怎么还在公司按照市值来算的话三万亿三万人那每人都是一亿美金的这种市值了但是呢就是当他解决了物质的这部分需求的时候那我相信很多人他其实就开始追求的是自我内心的这个成就感的实现了这一点的话其实跟我们后面去聊到整个英伟达的管理文化是非常有关系的
有关的他的公司的文化使得所有在这里边工作的人能够享受到自我追求的快乐那你物质上的压力又会很小那这个时候当然能我觉得就很容易在这个地方持续干了他们也有员工分享过说从因为他走了以后去了另一家公司就干的很难受因为他这个文化不一样你没办法在这里自我表达对吧你没办法在这里去追求一些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实现所以我觉得
就是两点第一点就是人非圣贤大家都还是有物质需求的你要早期的快速的让大家能够得到物质的满足第二个就是持续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司文化其实这一点也是老黄比较牛的一个地方他是持续把公司的文化就不断的去矫正使他保持在一个让优秀的人才能够发挥自我能够享受到自我追求的
我觉得他可能这一点上跟马斯克是有一点类似他其实是追求的产品是不是极致的炫酷他并不是跟其他 CEO 一样老黄自己说是我们没有投资回报率的规划也没有盈利目标这都不是我们追求的对象我们其实是愿意冒险甚至让自己出丑才能创新我觉得这个就是有一个特别远大的构就像马斯克他一定要我们要去 occupy mars 要去占领火星
是一样的大家其实是为了一个特别远大的一个 go 然后大家去不断的去实现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才有了刚刚这个董指导说的其实很多的是自我实现的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出来了财务激励只是一方面
而且我觉得这样子这种表达其实反映出来的也是 CEO 他其实是一个比较务实或比较踏实的一种心态就像马斯克说如果有其他公司做的车比特斯拉更好那他也很开心我觉得这是一个对必然发生事情的一种坦然接受你特斯拉再厉害那你不可能说是永远长青下去
先率先去接受了这种情况的时候当那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就比较坦然了能够带着一种我觉得比较真实的这种感觉去做事情的话其实员工也能够获得这种感觉那大家即使说将来出丑了偶尔说有一次两次失败了那大家也会接受的比较坦然一些那你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再去修正这才是伟大企业所必备的这个要素嘛
而且在管理上面他好像直接是管理 60 个人这比一般的 CEO 要多很多对他是同时跟 60 个高管开会他们高管团队全是一起开会不是一对一的那种对老黄的管理肯定是非常独特的之前我也怀疑过我现在看他的结果还是很不错的包括我们刚才提到跟伊朗马斯克
他的风格有很不一样但是都是比较独特的我觉得最终这两个人都是在没有去跟寻大众的思维一般来说一个人管八个人怎么样他就觉得我怎么样对我这个场景下面适合是的他就这么去做有一个问题老黄在把人赶走这一个地方你们
从书里面有些什么那个误导什么东西好像他只有一个地方讲到了他把他其中的一个 co-founder 赶走了因为那个 co-founder 在某一个时间之内他其实就拒绝和团队合作然后很多事情他就拒为自由特别是自己有的就把这个源代码自己又改掉了然后不跟别人去沟通这个其实他也不能算是赶走了吧因为当时普利姆当时的时候遇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
他还没有转变成一个公司化的一个运作方式他对自己的架构是非常的尊重他觉得这是我的架构所以黄仁勋也纠正到说不是你的是我们的因为只有一个架构是不行的他中间包括书里面也提到他有些做法就自己觉得不爽了就把这个架构就改完了然后其他的所有的员工都傻眼了然后都开始跟黄仁勋抱怨但黄仁勋后来就是说说你一定要去做这方面的一个心态的一个改变
第二个事情是当时的时候书里面有记载说当时的时候他也遇到了一些家庭的危机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平衡或者说去处理那一台生意如果说你的家庭这个不稳定的话其实是也很难在工作上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成绩第三个来讲就是普利姆自己觉得自己
没办法做得更好了他觉得自己好像技术已经落伍了那黄仁勋对他的评价是说说根本不是的说他其实非常非常聪明是一个天才他只是自己不愿意学习了但是呢对于经营一家公司来讲的话如果你的一个核心高管尤其是作为联合创始人的你持续在公司里边任凭己意的去做一些事情或者是这个长期的不出现在公司里边那员工总需要一个说法的
你到底是离开公司了还是说在外面有其他的事情呢他需要有一个答复所以黄仁勋就当时就跟他说说你去你现在需要去做一个选择了在对待人的这个情况上老黄也是这个心态就是说他在英伟达内部来讲一般情况下他不太容易去直接开一个人他会希望说用老黄的说我会折磨一个人使得他能够满足公司的要求他的意思就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呢
你一定要尽可能的去战胜这个困难一旦你战胜了那你获得的成绩都是非常强大的而不是说遇到不合适的遇到挑战了你马上就撤退但他们开除员工的话也有一个标准就是说如果一个错误上你连续两次都犯错误他就会认为说你是
不愿意在这个事情上去花精力那这个时候你就没办法跟上组织的发展了因为他在招聘前端就已经卡紧了他的人数其实也不多他在招进来的那个人才的时候他做一个收购他觉得这些人应该都是合适的是个优秀的人那我在发展过程中呢我再去帮助他
他里面还有一个文化就是说没有一个人是单独失败的就是说如果你这个时候在工作中遇到压力了遇到困难了你要及时的跟大家去说那这时候其他同事就会帮助你而不是说挤兑你或者是把你这个事情看热闹看笑话大家一起帮助你把这个事情完成的时候
他其实就是说公司的使命客户的评价才是最关键的而不是说你个人的成败和得失在这种文化下即使一个人他短暂的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那因为最终他的结果是在公司的帮助下实现了那这个人也不容易被开除
一个人管 60 个人你们从这个本书里面是有些什么体会对吧有一个段子我当时的时候跟我朋友分享过我在翻译的时候看到英伟达管理 60 个人说他里边有一个场景就是说老黄去跟他的员工解释为什么我要管理 60 个人而不是说在这 60 人里边再选出就像国内的常规的做法我就依托四或依托八他说我觉得在座的各位都没有办法像我一样获得这么多的
信息视野没有这种做出高质量超高质量决策的这种能力所以呢就是没办法在你们这个里面去在中间再拔一层而是大家所有人都向我汇报大家在一起平起平坐我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马上想到周星驰那个电影那个断水流大师兄他当时那个大师兄就说嘛说对不起我不是针对你说是垃圾而是针对在座的所有人不是啊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当时就看到那个桥段就觉得很好玩就是老黄其实他能够去跟这些员工在一起去管理 60 个人我觉得这个也比较有一个观点就是说这个组织结构不是强硬的形成的不是说你一开始就要给自己筛选说我要管 60 个人而是在打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因为你持续的带领大家去打仗然后你能够又能够打胜仗那大家是这时候对你的权威对你的幸福就会慢慢建立起来了那在这种情况下的话你管理 60 个人也好管理 40 个人也好大家觉得就是很顺其自然了没有人会怀疑你的管理半径了我觉得他管理 60 个人的这个
那第二个就是说在公司文化的这种保持上面的话我就问了我去英伟达的几个师兄我说你们现在是不是还是这样子他们反馈给我的说其实还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的包括他们的白板文化他们是不鼓励 PPT 嘛希望大家用白板马克笔去做汇报做演示的老黄的意思是说你用 PPT 的话你很多数据修饰过的你是不是真实这么想法你大家也不知道你躲在那个
PPT 的这个后面你自己去表达的时候那好像看起来是很厉害的但有可能你并不是真的这么想的或甚至来讲你可能都没有参与这个项目那用白板的话你就可以杜绝这种风格了对吧你在上面去做演示做展示的时候包括大家去做这种思想沟通的时候我就可以很清晰的知道你在哪个地方上你的想法和我是不一样的你在哪个地方上前面的想法是和我一样的我们的分歧点在哪里那用它通过这种白板文化的话
他当时虽然是为了做这种大家这种推演这种推导的这种更好的这种交流但我觉得形成的另一个结果就是防止了打工人的这个功劳被占取啊就是很好地保护了有才华的这些牛马你上去你有没有真的做过这个业务啊有没有真的理解你是一目了然的对吧这种情况下的话
你的成果是不太可能是被其他人去霸占的所以这也是他们保持这种非常好的这种公司文化的一个特点那他这种文化的话其实我那时候他们在内部也一直在用的包括我在跟一个人聊的时候他给我提了一个点我也是我一个师兄在很早大厂里面就工作过他当时跟我说他说这个文化其实白板呢当时我们一开始创业也是这么用的 200 几年的时候那一批公司
他说我们也是这么去用的他说因为这个就是工程师的文化工程师就是喜欢在草稿纸上去演示在这黑板上去画画写写的那只是
发展到后面的时候公司就不用了他跟我聊完的时候我就觉得因为他在这一点确实厉害他能够把这种文化保持到现在你刚才也提到了他为什么说要管 60 个人是觉得他另外一个选择就是选一个人来把一些信息给发布出去但是这个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暴露点成为不能够有效的把这个
这个我觉得是深有体会的因为你就想一个公司不管是从 CEO 到底层每一层其实都是让信息的流动其实是阻断了减缓了其实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情大家都应该要有更多的信息所以说它这个就是从一个信息的发布的角度虽然说有点你讲了一个段子但我觉得其实是蛮有道理的
但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问题就是它自己会不会成为 bottleneck 成为瓶颈我不清楚书里有没有提到因为它比如说它跟它的手下部怎么开 one on one 一对一的没有
没有这种机会或者说是他自己什么事情都要经过他肯定有些缺点这是必然的是怎么去思考这个缺点这一块的我觉得我想分享一个他其实有一个叫做五大事项的电子邮件法这个也是我觉得也可以在我们公司里开始执行起来的哈哈哈哈
对因为它其实是要求每个层级的员工向他们的这个直属上级和高管发送邮件然后汇报五个事情最近在视频上看到的一些状况包括客户的痛点竞争对手的活动技术发展和项目延迟的潜在可能性大概是这样的邮件它基本上每天要读 100 封这种邮件它其实是非常怕 miss 到一些这种基层员工或者其他高级员工或高管就还没有察觉的一些市场的趋势所以它把这个
看成是一个重要的反馈的一个渠道所以他就在晚上然后就会比如说周日他就会喝上一杯这个威士忌然后一边喝然后一边就看这样的一封邮件这种管理体系是高度依赖于黄仁勋的个人这种特质那我觉得他的
这个也是不可复制的一点吧就是它是比较保持了东方的极致文化的这种特色然后呢同时呢它又有这种西方社会里边的包容或者是创新的这种特点在里边那黄仁勋他肯定不是一个万能的人一个全才确实刚才就像丁教主讲的就是他通过这个邮件经常能够捕获到很多重要的信息包括他们 2013 年去做这个深度学习的这个战略的时候也是
他的员工先提出了自己的特点然后呢我相信他的优点其实就是他不断的自我学习他一直在保持自我学习这个状态那他当员工提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就开始去听他在书里面讲说当时他很多员工的会他可能就听个十来分钟但那天呢他足足听了快一个多小时吧听完了以后呢就开始通过自己的渠道去进一步加深这个趋势的一个验证那当他验证出来说这个确实是 OK 的时候那就是 all in 了
所以黄仁勋当时对他的联合创始人离开的时候他也不是说你的家庭的这个事情会怎么样的他就觉得是你失去了继续学习的这个状态他觉得这一点是比较惋惜的是不太适合再继续担任公司高管的一个原因了但你要想所以这一点的话包括你看他跟马斯克也是一样的马斯克也是非常勤奋但是马斯克还会经常会有一些抽个麻的这种各种各样的比较去约会一下对
对就爆炸的这种非我们普通人就是常规能想到的一些事情但是你看老黄目前来看他至少来讲生活还是非常规律的包括他的婚姻包括他生活的作息这些的他就其实是尽可能的把自己的这种其他的这种干扰向减少从而保持自己有一个不断学习的状态他其实在我记得在香港分享的时候他也提到其实自己也很累并不是说不累但是他也有使命对啊也有使命同时他也能够从这个过程中享受到自己的这种成就感
所以包括我那个师兄在聊他们公司就是国内有一家也是最早也是用白板文化但现在完全是不用了现在我觉得就是已经是有一些上头主义还是比较严重的这种公司来讲他觉得一个很重要一点就是他的一把手公司的创始人已经是杀手掌柜了不太愿意再去解决这种问题了也不太愿意去花更大精力去保持自我学习而不仅仅说你学到你技术上的或者你自己感兴趣的而是要学你甚至不感兴趣但你不得不学为了让公司做得更好的这种东西
深度学习刚刚出来的时候他其实是经常去这样子的行业的会议去交流去学习然后人家问他你来干嘛他说我就是来学习的 17 年的时候合伙人徐涛老师在采访黄仁勋的时候就已经是在不同的 AI 领域的应用然后包括他们跟李飞飞然后资助整个这样李飞飞他的有一个 AI for humanity 这样的一个组
它其实已经是在布局了很多在非常早期的时候它就已经让所有的这种科研人员都已经用上了 GPU 然后用上了他们的 CUDA 系统所以其实它是非常的在前年的技术上不断地在学习然后不断地跟技术的工程师跟他们在保持的一直是在这个同频共振的我觉得这个非常的难得
刚才我们也讲了很多其实皇教主的一些管理的风格他的文化其实就像你刚才也说到了其实不可复制的或者说是很难复制的至少对吧这一点我非常同意最近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在跟一些朋友在聊这个话题的时候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
像比如说马斯克他做了很多个公司 SpaceXTesla 反正 Neuralink 就感觉这个人做什么成什么就是说他能够把自己的成功复制在不同的公司上面你觉得黄教主的成功能不能去复制但是假设他又去做一个
另外一个公司然后怎么样或者说做另外一个公司的 CEO 你觉得他是一个做一个成一个的人还是说因为达这是一个非常 unique 非常特殊的一个情况换一个公司不一定成功我想听听懂知道有没有什么想法
我个人是觉得是可以成功的因为公司本质上来讲是人驱动的你只要能够有足够多的优秀的人才的密度你的战略上只要不出大问题我觉得大家觉得就是没有问题老黄他目前的这种特质能够使得他吸引到非常多的优秀人才而且他能够管理到很多好的优秀人才无论是我们讲的白板的文化还是讲的这种五大事项的邮件包括他对员工的这种高度的激励他其实又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
打破公司的这种官僚主义嘛你使得每个优秀的人才都能够在公司里面被看见你的特质你的成绩都能够被看见第二个就是当然不仅是被看见而且是被激励那我觉得只要你做到这两点的话那只要有足够多的人才进来那很多事情都能够成功了因为老黄座英伟达成功也不是说是很多节点其实不是靠他他的最初的那个产品的成功是这个
普利姆他们的架构包括当时讲到说他们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能够实现芯片的快速的设计这因为是普利姆的架构里边留了一个叫资源管理器的一个功能那是能够使得硬件的功能在软件上先被去模拟试用一遍就是即使我硬件上的功能可能不够的时候通过软件能够实现一个效果
这个其实是普利姆的能力包括他们去做库大的时候他们当时的时候有一个实习生意外的去说把英文达这些几个芯片组起来能不能去做一个通用计算的东西然后后来就开始去做包括他做 13 年的深度学习也是他的员工先提出了
这个想法甚至来你看在人工领域的时候当时星盾人工领域的这个也是星盾他们开始去用 GPU 然后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成绩以后大家才意识到说这个东西特别好用所以在很多点上的那个直接判断或第一线索其实并不来自于黄仁勋但是黄仁勋能够把这些优秀的人才集聚起来使得这些优秀的想法爆发出来然后同时呢他能够结合自己的优势自己的信息优势和自己的资源然后把这个想法能够迅速的扩大化
0 到 1 你靠一个人去不断的去产生很多 0 到 1 的想法我觉得这个太不现实了也很难但是能不能看到那个 1 同时把那个 1 扩大变成 100 这是黄仁勋现在是很我觉得是他现在能够去保持一个优势的一个点所以他只要能够保持公司的文化
还在这个地方能使得优秀人才寄居和被看到大家愿意发挥作用那我觉得做什么应该都可以我觉得成功概率还是挺大的他跟马斯克还是两种不同的创业者的这种性格我觉得马斯克还是一种天外飞仙的天马行空的感觉
老黄他还是更加的忧患意识非常内敛非常勤勉的这样子一种状态都是非常成功的创业者但是他们归根结底最后做的事情还是会很大范围内的只是不太一样的我觉得这个性格使然是不是可以聊一聊英伟达的竞争者还有如果老黄离开了以后这个英伟达可能会面临一些什么样的挑战是
书里其实有一段其实是在想说老黄如果离开了英伟达还能不能保持这样的创新能不能保持这样子的发展速度书里是说不知道没有办法设想
因为英伟达现在大家讲老黄的管理 60 个人的结果就是英伟达内部没有二号人物我想他如果退休从选下一任的话有可能是从这 60 个人里面去选你能不能成为一个比较让大家幸福的一个状况其实不太好说我觉得虽然我们都要承认说
这个英伟达的这个他的高管都是优秀人才都是我们那边常规的所说的这个优秀人才是不在意自己的自尊的对吧他是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使命感和成就感但是我想那大部分人面对说你的同事突然变成一个领导然后
我觉得可能心理上还是会有波动的吧这个就是因为他能不能继续去去做了那我觉得从产业上来讲的话就是因为他的这个竞争对手的话那我们看最近这两三周吧尤其是随着马威尔和博通这两家公司的股价大涨了大家就开始去重新思考了因为在这之前可能再往前推半年大家觉得说因为他的竞争对手可能就是 amd 和
高通对吧因为高通它在移动端它有很强的通信技术的专利它可以去把处理芯片和基带芯片能够做一个很好的结合而无论是英特尔还是英伟达在移动端要想做出一个好的产品的话它都绕不开基带芯片的处理
那基带芯片因为它涉及到专利这是比较难以绕过去的包括像英伟达 2011 年的时候其实也买过一个手机基带芯片厂商但是大概就四五年之后 2015 年的时候就把这个都关闭掉了因为在基带领域去跟这种通信的这个霸主高通去挑战的话确实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在第一阶段大家觉得说
英伟达的精锐对手可能就 AMD 和高通但是到了目前来看呢大家又突然发现说好像博通和马威尔就是做这种推理端芯片的可能是不是更加有优势一些因为英伟达的强项其实在训练端因为它的芯片具有无论是它的 IB 架构还是采用 HBM 的这种高速的内存的这种产品
它其实都保持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数据的吞吐量但是在推理阶段的时候大家可能更加关注的是一个实时互动然后我对你模型的这个参数可能要求也不会那么高了那这时候大家就会觉得说可能我们采取一些定制芯片采取一些在端侧更加适用的芯片比如说我在眼镜上我要
想用这个 AI 功能的话我的处理器可能就不能用这个英伟达了因为我必须要涉及到这个信号的这个传递我就要用高通的我可能另外的话我可能还要涉及到它的这个体积它的功耗对吧不能够发热啊或者是它的这个功耗的这个消耗到底是多大那在这种状态下的话英伟达的可能芯片就没办法用上了所以大家现在的想法就是说在推理阶段明星应该是能够在端侧落地的这些公司而不是在训练侧的
当然另一个想法就是说那你推理测当然也就是 AI 开始普及应用起来之后呢那你的这个模型可能是不是又不够用了或者是又不够好了你还要重新再去训练可能又说要激发但是这个故事呢可能就是第三趴了至少来讲目前站在这个节点大家都会觉得说我看前段时间有一篇报道讲就是说对英伟达就是说长不动了嘛第一张啊你的乐曲已经结束了那现在这一张就是
普及推理那就是别人的玩法了我觉得我们今天后面提了特别多非常好的问题啊然后我们可能从这个英特尔的衰落开始啊聊了聊英伟达是怎么样兴起的以及老黄作为 CEO 他的一个优化意识还有他对公司这个扁平化的管理还有他的很多独特的这个公司管理的文化啊
也特别感谢董老师还有后尉我们也很少推荐书当然我觉得这本书其实是大家马上要放假了可以买回来读一读我觉得还是多个层面上面都还挺有收获的好的谢谢大家拜拜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节目了欢迎你订阅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这会对我们非常有帮助 2024 年我们还制作了两档全新的付费节目不止金钱和跳进兔子洞第三季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和深度的内容另外欢迎你加入生动博波胡同会员计划支持我们的内容创新还能接送我们所有的付费节目每周会员通讯和线下活动详情可以查看单击简介好的那我们就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