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关于我的上一期节目,其实我是基于财经杂志的一篇报道给大家介绍了在过去 10 年,在我们 A 股市场里面市值增长最多的 10 家制造业的上市公司而对于这一份榜单,有一些朋友是提出一些质疑的主要质疑的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他们指出,上市公司的市值增长不一定都是公司自己创造的财富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是通过蒸发把市值做大的而第二方面的问题,则是这份榜单不完整很多他们认为应该上榜的企业都没有列出来比如说茅台,比如说腾讯等等而对于这两方面的质疑,我个人是完全接受的对于我自己本人而言我其实就是在财经杂志上看到这一份榜单
个人感觉这个观察的角度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所以就把它分享给大家而在这份榜单上当时也写清楚了只是针对 A 股市场中的制造型企业而并不包括其他行业的一些上市公司当然啦,既然有朋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把榜单的统计方式再改一改我们打个补丁也就是说我们既考虑上市公司在这个区间里面市值的增长累计的分红金额
同时也要把他们在这个期间里面通过蒸发获取的资产增加额减掉从而取得一个更加接近于上市公司本身所创造价值的一个金额此外这次我把统计范围扩大为 A 股市场所有的上市公司而并不特指其中的制造业企业当然了我们还是要说在这个范围里面同样是不包含在香港市场上市的那些公司的比如说腾讯等等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筛选出来的 10 年财富竞争涨的石墙或许更能回答一个核心的问题到底哪些上市公司能够真金白银的为股东创造价值呢?其实正如很多朋友所料在不限定为制造业企业这个前提以后排在榜首的公司就是贵州茅台茅台在 9 年的时间里面公司的市值竞争价格高达 19993.4 亿在过去 10 年
它不仅以稳定的业绩推动市值从 2165.45 亿攀升至 19144.45 亿还累计分红了 3014.4 亿亿而且完全没有依靠蒸发来募集资金靠的是核心产品的竞争力与品牌的价值实实在在为股东创造了巨额的财富而排在第二至第五名的是世嘉银行
分别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这其中除了农业银行在这个期间蒸发募集资金 1000 亿元以外其他的几家银行都没有实施蒸发募资而且他们都实现了从 8500 亿到 17000 亿的财富净增加额而排在第 6 名的公司是中国神华 9 年的时间它的财富净增加额达到 7711.45 亿
在过去 10 年,它在煤炭与电力双组业协同发力的基础下累计分红金额超过 3451.57 亿,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其实中国神华凭借它的资源禀赋,一体化运营优势在没有实施股权蒸发的前提下,既保障了能源的稳定供应又以高分红实实在在地回馈了股东把公司资源的价值转化为投资者可见的财富增长
而排在第 7 名的上市公司是我们上市榜单的榜首企业比亚迪作为制造业的代表,它的市值净增加额是 6970.58 亿这其中,比亚迪曾经蒸发募集资金 144.73 亿,累计分红金额是 99.41 亿在分红金额不大,但募集资金金额较大的情况下,受益于比亚迪公司在新能源赛道的价值创造能力
比亚迪人在这个期间为股东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而排在第八名的上市公司是长江电力 9 年的时间公司的市值性增加额是 6376.82 亿作为水电行业的印钞机公司依托长江牛玉的 4 座 TG 电站等等这些优质资产累计实现现金分红 1893.35 亿
在这个期间内蒸发股票 986.34 亿元用于收购乌冬德和百贺滩等电站进一步扩大了公司清洁能源的版图可以这么说,长江电力稳定了现金流,持续分红让公司成为了长期价值投资者的一个经典案例而排在第 9 名的公司是武良业 9 年的时间公司的市值净增加额是 5642.5 而已
在过去 10 年,五粮业不仅以稳定的业绩推动市值从 816.13 亿攀升到 5435.8 亿还累计现金分红 1041.38 亿而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累计蒸发金额仅有 18.53 亿而排在第 10 名的公司是美的集团在我们上期的制造业榜单中它排在第二名美的集团 9 年的时间市值竟增加了 5498.63 亿
从家电制造到科技集团的转型美的集团一边以 1074.82 亿元的累计分红回馈股东一边将蒸发的资金投入智能制造公司的全球化布局等等实现了公司发展和股东利益的双赢而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前 10 名上市公司以外我这次已经列出了前 30 名的上市公司在美的集团之后这份榜单的上市公司还包括了
中国石化、中国平安、中国石油、东方财富、紫金矿业、建设银行、力讯精密、格力电器、海康威视、星业银行、恒瑞医药、中原海控、中国人寿、陕西煤业、山西粉酒、海尔自家、海天味业、交通银行、牧原股份和卢州老教
至于我刚才说到的这些公司具体的市值增加分红以及蒸发的情况我这里就不再一一细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看一下后幅的图就很清楚了好了关于这次要补充的内容就这么多我们下次再见吧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