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段让我觉得有所警醒的话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作者、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在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华裔的规律》中提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科技三定律他说:任何在我出生的时候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
是世界本来秩序中的一部分任何在我 15 到 35 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而任何在我 35 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治安规律要遭天谴的我们初看这个科技三定律似乎带着几分调侃的意味但当我们认真回味一下
这段话就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面对新的技术革新时候的一些本能反应。我本人作为一个已经渐渐游历的中年人,刚好在这个时间段遇到人工智能的大爆发,看到这段话真是有点深有感触。我作为数字移民的一代,我经历了拨号上网的滋压声到互联网时代的无风切换,我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正如我们的下一辈可能会认为,
汽车天然就没有必要再找一个人去驾驶一样我们这代人眼中的一些魔法到了他们那一代不过是日常的操作系统而已回想我们人类的商业史我们就会发现科技如同一条隐秘的线索反复穿梭其中成为一代代人认知局限性的生动助脚回溯上个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的曙光出照中国大地
那个时候第一批创业者大多数生在 1960 年到 1970 年代在他们长期形成的商业认知里实体店如入商业世界的基石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那个时候不是有一个说法吗所谓一铺养三代传统的商业模式交易流程在他们的眼中都是天经地义的存在
然而马云携淘宝横空出世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巨石激起了千长浪彻底撕开了传统零售坚固的缺口那些曾经坚信实体店不可撼动的创业者在面对互联网电商带来的冲击一时之间手足无措这正是代际认知错位的鲜明体现时光流转到我们今天人工智能的浪潮汹涌来袭
当校园里的学生已经熟练地使用各种 AI 工具撰写论文将 AI agent 作为他们辅助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的时候某些传统媒体的主编还在内部的会议上严持激烈地严令禁止 AI 工具的使用给出的理由竟然是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破句讽刺意味的是,这位主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因为使用电子邮件被前辈批评,丢掉了手写信件的温度。从电子邮件到 AI 工具,相似的场景,不同的技术,却折射出相同的认知困境。这种认知割裂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科学依据。我们人类的大脑对技术接纳是有时间窗口效应的。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25 至 35 岁是大脑突出可塑性的黄金时期。这阶段,大脑如同一块具有高度可塑性的黏土,接触到新的技术会形成深刻的印记,影响终身的认知框架。以 1995 年 Windows 95 系统发布为例,
那个时候正值 7 年的比尔盖茨借助敏锐的洞察力把自己公司的产品做成了划时代的重大突破而当时 55 岁的 IBM 高管却认为图形界面只是华而不实的点缀无法看到这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而在手机行业这种差异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2007 年的时候 iPhone 震撼面世
他以全新的触摸屏加护方式开启了这种手机的新时代但那个时候洛基亚的工程师平均年龄是 47 岁他们长期沉浸在物理键盘的设计理念之中执着于物理键盘所谓的触感优势对触摸屏技术的颠覆性创新视而不见而相反那一年 32 岁的安卓系统创始人安迪鲁宾却精确地捕捉到触摸屏将带来的巨大变革
为安卓系统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我们的商业世界向来是残酷的认知了之后往往伴随着实实在在的经济代价 2014 年一位银行高管在内部会议上延迟激烈地痛批二维码支付用照片怎么就能转账了这简直是金融安全的灾难然而仅仅两年以后这家银行就不得不耗费数亿资金奋力追赶移动支付的浪潮
这些案例都清晰揭示了一个现实当技术突破某个关键临界点之后曾经被视为异端的新技术会以雷霆万钧之势重构行业的规则留给迟疑者的只有转型过程中的剧痛与艰难不过在这个时代的浪潮之中也有人能够突破年龄带来的认知主众比如说雷军在 41 岁的时候创立小米
当时功能机在市场上仍然占据主流的地位但雷军极具前瞻性他深知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为了让团队跟上时代的步伐他采取了一系列近乎暴力的措施他强迫高管团队每日体验最新安卓系统让他们亲身感受新技术的魅力与优势甚至规定 40 岁以上的管理者每周直播三个小时
通过与年轻用户直接互动打破年龄造成的认知隔阂撕开认知的屏障这种自我驯化的策略在字节跳动也得到充分的验证字节跳动要求产品经理每月深度使用年轻人的社交平台以深入了解年轻用户的需求和喜好正是凭借这种向下兼容的思维抖音从最初的一款简单的对口型软件逐步进化成现象级的生态平台
在短视频领域占据了绝对龙头的地位正如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所说我们雇了大量的大学生教育 70 后的高管了解砍一刀有时候年轻人不是用户而是老师这生动体现了年轻人在新技术认知和应用上的优势以及企业向年轻人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人类的技术发展如同滚滚车轮永不停歇不会为任何人或事而驻足
当 70 后的企业家开始理解直播带货这一新兴商业模式的时候新世代已经借助 AI 数字人实现了 24 小时的五阶段直播进一步拓展了直播行业的边界当中年的投资人还在努力试图搞懂区块链技术的时候 95 后的创业者已经在虚拟世界中热火朝天地买卖数字土地探索全新的商业领域
2023 年,OpenAI 的创始人奥特曼在斯坦福演讲的时候展示了一张对比图。1900 年,纽约街头满是马车,然而 13 年以后,汽车数量就超过了马匹。他深刻地指出,真正的技术颠覆发生的时候,反对者往往不是坏人,只是被固化在某个时间的欺骗里。回顾我们人类历史的长河,
电报刚出现的时候,曾经被很多人视为魔鬼的发明,认为它破坏了传统的通信方式。计算机诞生的初期,一度被认为全球只需要五台,严重低估了它未来的发展潜力。互联网在初期更被视作短暂的流行玩具,不被大众所重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被贴上反自然标签的技术都逐渐融入了人类文明的激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或许亚当斯的定律更重要的启示并不是在于揭示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而更是在提醒我们那些当下令我们感到不安的新事物在未来终将会成为下一代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底色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应当对未知的领域保持敬畏之心而并非恐惧与排斥特别作为一名投资者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新技术的敏锐感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学习探索去理解它们潜在的价值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的技术勇敢跨越认知的边界在科技与认知的交织之中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投资机会
好了我们这次的内容就这么多我们下次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