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当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五十多岁为什么不能当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只用年轻干部还是有其必要性也确实是现在正在考虑的一个事会找相关的干部去谈话现在是不是在这一块又有一些新的变化 18 号时候中办是印过一个文件是明确要求不能在简单的以年龄划线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向左看齐我是老师本分的小张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小杜今天的嘉宾是我们的一位老朋友和我们一起交流过选调生话题的优秀年轻干部常务老师欢迎常务再次来指导我们播客
大家好 指导不敢大家一起唠唠嗑争取碰撞出多一点思想火花我们今天就交流一下常务自己身份的话题作为一个优秀年轻干部常务老师可以发表一下对这个身份的一些看法我觉得你现在是非常懂体制内商业互吹这一套咱就不搞这一套了其实年轻干部
原来可能是大家的一种印象比较模糊的一个称呼但是这两年随着 60 后一批的原来的中流砥柱这批干部慢慢退下去才有了年轻干部这种印象慢慢的会发现有意义的去强调要加强干部特别是年龄梯次的把握
在选用干部的时候要特别注重选用年轻干部所以年轻干部这个词突然就蹦到大家视野里面了那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定义呢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年轻干部的它其实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级别而言既然是干部那一定在一定的职务层次里面是谈比如说处级处级的年轻干部多少岁算年轻的处级干部呢
实际上我们讲可能 83 后 80 后就已经算是年轻的书籍干部了那怎么讲算比较年轻的厅局级干部呢可能 75 后
就算一个比较年轻的厅局级干部了年龄可能跟大家认知上的还会有一些不同大家会想现在这个 80 后甚至 90 的 89 到 90 的正处级都有了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笼统的概括性的一个比例所以一般来讲年龄层次可以称之为年轻干部
在网上省部级现在见到比较多的是也是 70 后 70 后省部级可以成为比较年轻的干部因为我们知道副部级他一般是
按掌握来讲,10 到 60 岁,如果说是 70 后,还能干满一届一般来讲,从年龄上去定义年轻干部大概就是这样年轻干部它自身存在的一个属性特点可能是比较娇气蓬勃,比较有活力大家都希望,我们在不少工作场合听推荐干部大家都觉得班子老化,就带来一些思维
工作模式上面的僵化如果这个时候能充实一到两位年轻干部进班子进领导岗位可能会把整个局面带来一池活水的这种局面所以大家也希望年轻干部上来
从导向上来说大胆的用年轻干部也能够激发大家这种干事创业的热情所以现在也有不少的年轻干部走上了这个重要的领导岗位可是另一方面从社会面来讲
就是大家对年轻干部还是有一定的怎么讲认识不足或者说是有误解的地方觉得他这么年轻就能走上领导岗位他不是画面有人是吧那肯定是不对的
跟大家传统当中认知要熬年头干部看履历一步一步往上走这个是不对的所以可能两位老师你们平时看到的这些经文比较多一会儿可以听你们分享总而言之年轻干部它是一个必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热门的一个话题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涌现出来大概是我的一个简单的基本看法
我们觉得选拔年轻干部其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不管什么时代因为年轻总是相对的嘛他干部群体要完成代际更替一直是要有提拔年轻干部的需求的刚刚常务老师讲到年轻干部的年龄的问题我想问这个年龄多少最算年轻干部在每个级别您刚刚讲的是现在的这个标准那之前这个标准有变化吗
之前是不是也这样,我感觉到如果 70 后的副部级也算是年轻干部的,其实还是比较夸张的,因为也知道如果今年马上都到 25 年了,我们录制的时候还是在 24 年,马上到 25 年了,如果一个人 55 岁被提拔到副部级,他还是一个年轻干部的,留给他退休之前的时间实际上也只有 5 年了。
就是五年本来就是一个干部在一个职务上的一个一届的这样一个时间难道我的接下来离退休时间还有一届的时间这个都能算一个年轻干部吗
我觉得刚才张老师说的就是年轻干部这个话题就是年龄这个地方我原来看过一个说法是严熙原来中央巡视组副部级的一个巡视员他说他在一个对外的讲话里面还是内部讲话我一点忘了他提到一个说我们地市的党委书记如果从乡县市省四个城级分析的话
最佳的干部使用期限是 40 岁到 58 岁之间也就是乡一级在 40 岁左右县一级在 45 岁左右市一级在 52 岁左右省一级在 58 岁左右选拔年轻干部比较理想的效果是在各层级最合适的年龄阶段基础上降低 5 岁那也就是说乡一级大概在 35 岁左右县一级到 40 岁左右市一级到 47 岁左右省一级到 53 岁左右
所以张老师刚才说的那 55 岁一个是要考虑到现在我们退休不是延长了吗弹性退休第二个是如果按照李延新这个说法的他觉得年轻干部可能在 53 岁左右的时候是算年轻干部就是进入到省部级这个岗位上来说对那先回答一下张老师这个问题
年轻干部他确实一直有干部更新换代的需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不能清黄不接但是他必然有一个干部年龄群体相对集中的问题比如说现在在一些比较新成立的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就会出现这种年轻的
同一类相近年龄段的干部扎堆的现象这个时候大家就会去思考怎么去拉开干部的梯子所以相对于之前来讲最近这几年可能是有一波退下来的潮所以年轻干部的后备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趋势和变化可能再早它像一个波峰式的峰值阶段可能再早也有这种潮流的阶段
最近可能又是一个临界的潮流的阶段这是一个点再补充一下像刚刚杜老师提到的除了按照级别来划定年轻干部以外其实在全国一整个大盘旗的范围中去讲它还涉及到一个干部本身成长空间的问题就是从乡县市
到省每一个层次的所谓的帽子位置它都是不一样的可能到中央一层你提一个处级退休之前到一个副局级但是你到县里面可能到副处级的退休就是一个天花板了所以这也是一个看待年轻干部的一个角度和视角
对大概是这两点那陈国老师觉得现在干部的年轻化的程度怎么样在全国来看是有存在青黄不接老龄化严重的情况还是说是一个比较健康的局面我自己亲身感受是 90 后一层的干部并不缺可能大家平时看的这个新闻甚至大家会觉得 90 后的干部当领导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有时候常常报道这一类的人事证明新闻,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或者当地的网宣部门,宣传部门都会考虑到这会影响你的干部他这么年轻放上来会不会被大家关注到之前这个我记得是江西山东都出过类似的舆情
所以现在这一层次的年轻干部肯定是不缺的那缺的是哪一类呢?缺的是我个人观点司局级到副省部级这个层面的干部实际上是这一层年轻干部储备是不太够的所以常常有些单位当然是公开的信息大家看这些随便点到一个部委特别是比较老牌的部委你比方说卫健委
是吧不比方其他的你去看这些 4G 机干部的年龄你会发现很多都可能是超龄在岗是吧倒而不退这一方面可能既有这个单位特点本身这个原因也是有年轻干部储备不足的因素在里头所以我觉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如何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都还是一个主持人事部门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刚刚常务讲到可能有些地方它的力度会大一点就比方说好像近期一段时间看到福建提拔的处级的年轻人就特别多我感觉好像和他这个人才引进的规则也有关系前些年他们引进了很多清华北大的博士一到就给了
副驻级那可能他已经干了几年了再往上升他的年龄也比较年轻这样可能就会容易引起关注我比较赞同刚才常务说的这个新局级以上就干部有点缺因为我是看到最近浙江省换了新的省长他其实还是 70 后第一位 70 后省长我觉得这个放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你想这个我们说陆昊他是 67 年的 35 岁北京市副市长 2013 年的时候就是黑龙江省长最年轻的政部他 2013 年的时候他才如果按 67 年来算是 46 岁
我觉得像现在七零后省长现在只有独一位包括最近宣布的这个人事任免里面关哲欧也是 55 岁成为兼任最年轻的部长在国家部委这一层面来说老师讲的这个话题好像现在一直强调提拔年轻干部是不是有点夜工耗笼真正要提的时候其实不太敢提年轻干部现在压力大容易引起舆情
现在年轻干部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很多场合关键还一个问题我们之所以想要聊这个话题也是因为前段时间看到吉林的那个叫李明八五后成为一个政厅是现在已经履行了是共青团吉林省委书记当时他一出来过后因为现在最年轻的政厅级干部了我看知乎上有很多讨论他的履历确实很容易被别人扒了
引发一种情绪他是这样我们去看他这个年轻干部提拔到正常领导岗位可以关注一下他成长的几个简历容易被大家惊天乐道的几个地方你去看他一个是他的基本学历除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里面规定的最低的这个层次那他们走上领导岗位有一些比如说明显的中专或者说是
主流的一些学历层次那它必然就会引起大家的议论
他是这样是怎么走上领导岗位的其实跟一个地区的人才的储备的形式也有关系不是说这样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就不合理这是一个看他的学历你再一个看他的工作经历有两类经历的人可能会受到大家吃瓜多一点一个是过去常常比较热门的团口
如果是团口成长起来的干部那他一个是速度可能确实在感官上会快一点再一个会引起大家很多的联想但实际上从现在机构设置级别晋升的规则上来讲他也是合理的第二个有领导秘书经历的就是现在当然这是过去的事那是八大之前这两位人群他会走的会比
比普通的干部会快一些但是现在据我了解在这两类干部它的使用很容易就会受到更大范围的关注所以用起来也是甚至又甚没有说过去那种大编辑的一个单位大量的使用当过秘书的或者是团口起来的这些都会被纳入使用过程中需要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包括会衡量你这一个时期里边提起来的干部当中多少是有秘书经历的这个都是考核的一个或者是看干部选拔过程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参照再一个我们在看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你看他有没有到一些极难选中的岗位任过职我们讲火线提拔你得真的上过火线
比如说你在疫情初期是真的顶得住比如说你原疆原藏原清原过是吧你在处理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的时候立过功这些表现大家都是能够信服的也是加分项所以这三点主要是
我认为是可以以比较正常的心态去看一个干部的一个角度所以也想听听两位老师平时是怎么看待这些事情刚才常务说到因为救火我印象中很深的一个官员就是费高云他当时上的时候其实也有个标签所谓的江苏地级市里面首个 70 后书记
他当时就是因为救火被提拔现在是江苏省的副省长我对他的印象是比较深的说到救火关于团口这个我是觉得是这样的像刚才我提到的我后李明他是 86 年的调团口之前他其实都是在央企工作工作到在央企其实就相当于解决了处级的身份往团省委调
他当时对先是团绅委去当了一个副书记解决了副厅的级别然后转换成了公务员身份后面又去了一个地级市当一个副市长现在又提升为政厅所以我觉得大概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这些人从央企或者高校往团绅委调的我觉得是
我们常见的一个年轻干部的一个操作包括前不久落马的贵阳市市长马林宇他其实当时也是一个标签就是 70 后的最年轻的团省委书记后面去了贵阳市委
后面也当了市长我看他们的时候我都觉得见怪不怪对他们这个成绩来说的人来说第一个是看他的基础学历第二个是他的两段经历第三个是看他是否在重要岗位或者说他的岗位变动有没有很大范围的他是跨部门跨领域的这样走成长起来的这些就可以从中看出很多端倪和蹊跷
是的特别是像现在一些我们所谓的三青团干部就是李清华本科清华的研究生清华的博士对他们这种一上来就感觉跟年轻之间也几乎可以划一些等号当然这不是完全的等号关系是
再有比如说在一个年轻干部的履历因为现在要求干部的一般干部的履历都会公开跟他的一个成长你就可以看到他从科级干部到级干部初级干部到副厅到正厅的每一段的年限是多少你就会发现确实爬着点上每一步都非常的精准当然有可能是他本身确实非常优秀或者是有实际命运能力
还要有贵人相助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才会产生这样一个这种层次的干部刚才常务最先讲的一个说现在也在提所谓的年轻干部其实放在以前我觉得还是有一个措辞上的变化以前我们叫干部年轻化
这个年轻化我理解这个化的意思它就是一个过程一把什么大家都懂这个中文的语句的意思它就为什么我们刚才最先提到的像陆昊这一批人我都觉得他们是赶上那个时代的同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的绑脚镜拉得更长久一些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我们这个中国当时因为大量的老干部复出以后其实是占据了重要岗位缺乏年纪干部所以当时就提了个说法叫要进行干部的四化所谓的革命化 年轻化 知识化 专业化
这一个就很明显的影响了关于公务员录用提拔相关的一些规定包括在到了 2007 年的时候公务员录用规定实行以后然后原来的这个暂行规定被废止但是它里面调整里面还是保留了一些比如说我们在录取公务员的时候有一些年龄上的限制当然最近因为就业压力形势大过后
35 周岁这个东西有些地方已经没有这个说法了包括像上海浙江可能把年龄已经放快到 40 周岁以下了那之前出于革命化年轻化这个考虑有大量的干部其实是属于提前录用的我理解是这样子这有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发现我看到过一组数据就说大概在 1982 年我刚刚说的提出这个四化方针到 07 年 2007 年的时候
有一个学术统计说省市县领导班子的成员平均年龄是分别下降就是省一级的领导班子成员是下降了 8.4 岁就是市一级 6.8 岁县一级是 5.7 岁这个是 07 年但是 07 年以后你注意看中组部的一些说辞里面其实就没有干部年轻化
我们不一定非要去硬配这种年轻干部当然你要选拔年轻干部这个东西基调是在的但是没有划的相关的做法了包括我们到所谓的十八大以后整个要求年轻干部要下去蹲苗包括我记得当时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一句话祖风说的说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一腰折他是
他用这句话来其实就是说我觉得他是对从 80 年代到 2007 年之间这种干部年轻化的一次字路上的一次纠正但是还有一个很出圈我不知道常务会遭到什么印象说 40 岁为什么就不能当乡镇的主要领导干部了 50 岁为什么就不能当县市区的主要领导干部了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感到有干头有奔头没有道理吗
所以一定调过后其实在 18 大以后的这段时间我们基本上能看到很多时候其实是对年轻干部的任用和任免我觉得交停了一段时间后面又开始做了一些调整大概是这样子一个背景 18 大之后中办是印过一个文件是明确要求不能再简单的以年龄划线不搞领导班自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和一刀切的做
陆老师刚才讲的也不会对每个领导班子搞硬性配备像之前换届的时候可能要求必须班子要有几个几几后来把换届的提名年龄作为干部调整的一个年龄界限但是好像
近些年又变了回去对我刚刚说的我最近即使变回去我也没看到有一个所谓的主导方针要干部年轻化也只是说的是要包括一些大立体一些年轻干部从事领导班子有这样的说辞没有看到说原来的那种说你要把它作为一个基调来进行运转下去这样一个说法
是之前还有全国层面会开一个全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座谈会好像这几年也没有召开了是两位老师政策储备都非常的强我上了一堂深更的政策课我的感受跟你俩也是差不多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公开的去提包括你说的开年轻干部的会但是一直从各个层次都有做这种
所谓优秀年轻干部的调研或者是掌握但是这项工作一直是比较内部甚至是密集比较高的所以没有做对外的宣传当然我现在讲也不是泄密内情是细节
比较敏感的但是这个工作其实随着开展大家多多少少心目中是有数的我们也看到有这个新闻现在各地都在学习他对这项工作的批示是那么为什么要搞这个工作一个并不是说现在特别缺特别紧了还是着眼于
长期的大势能明显的感受到可能中间出现了一些断层可能现在还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在未来五年十年可能就会放大出来所以现在及时的开展这种调研或者是掌握这些优秀年轻干部的人头会对未来的工作有帮助在一个只用年轻干部还是有
有其必要性也确实是现在正在考虑的一个事一个是从形式上来讲有优秀年轻干部的身份或者说是优秀年轻干部这个群体他们的思路确实比老一辈的干部打得更开或者说是在干工作的时候我们就讲一句不恰当的比例叫什么年轻人整顿职场
那优秀的年轻干部也能够把一个单位整个老气沉沉的状态很快的扭转和改变过来所以这是从干部本身的素质上来讲的在一个从形式上来讲我们有时候比如说去一些像档案馆或者是工委
这样的单位,他如果说年龄层次比较老化那么他在开展一些活动或者说是着眼于进行一些改革的时候他可能跟不上现在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这种背景和思路所以他体现了一个必要性再者,现在这个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确实很快锻炼的渠道特别多
你看从刚进单位开始各种交流轮岗 挂职 锻炼到集存参加选调你可以说人在世上年龄现在的干部跟过去的干部他们锻炼的机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是特别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看现在的年轻干部整体的水平和素质是要更高的基于这些需求或者说是背景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比较无奈的现象就是干部的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往往两三个比如说两位老师年龄比较相近那这个时候岗位只有一个如果说把一个人选上来那另一个人他可能就白白的浪费了错失了他可能一等就是几年他从一个年轻干部就等成了一个老干部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需要系统性的去化解的当一些优秀的年轻干部扎堆而岗位缺口比较少的时候这个时候组织上会有意识的去对他进行调整先解决他的级别问题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中央机关的干部他们比如说机关到事业单位先解决一部分或者说是从所谓的重要职能部门中层去交流提拔到一些看似是这个闲职部门副职领导
那这样他先把他级别提上来就不会说干部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落后了浪费了本身也是一种历练他最后再统筹的用起来这也是一种年轻干部的成长的方式当然这个过程有时候很多人
就会被误解为这个人是不是被边缘化了或者说这个人怎么成长路径这么奇怪他是一个只字形的先从这再到那再到这是吧但实际上这些都是有这种系统性和结构化的考虑的
这是我的一个感受我想到一个故事其实他说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比如说年龄同批次的年龄到同时可能要提拔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年轻干部和可能比他稍长几岁其实也该到调整的这个年龄了然后因为要提拔年轻干部相关的比他年龄稍长几岁这个干部就没有这个机会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刚才常务讲到的调整到所谓的边缘部门去解决待遇的问题还有一个是这些干部主动提出来
我举个例子贵阳是搞了 09 年是搞了一批公推直选公推直选的结果是一批可能四五个年轻干部上来了他直接可能是越级的
越上来过后他原来的老干部比如说你是某个区的原来只是一个副区长这回公推直选把你解决了这个区的区委书记一把手那原来本来是要当这个区委书记的人觉得我怎么被后面的人还给超过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在原班子待下去又觉得自己脸也挂不住那就主动申请到其他地方去了这也是一个常见的大家对年轻干部这里面要系统化解决的我觉得这个也是一种非常难
难搞的一段关系年轻干部和中老年干部的关系的问题张老师接着说我补充刚才这一个故事感觉好像之前其实也是接触到地方的组织部门的人都会觉得几把年轻干部的时候会非常谨慎关心一公事就招来非议什么的但是感觉好像之前在旧时代好像没有那么怕舆情特别是现在有一个现象刚刚杜老师一直说陆浩在各个级别层次他可能都是全国最年轻的正部
但是好像现在应该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了那当时最年轻的 70 后的副部级石光辉那等到提拔 70 后的第一个正部级的时候可能就不是他了现在是不是这个话题会更敏感一些啊
也不会说让一个人一直在这个最年轻的位置上包括张老师提到这点我也想请教一下常务就像这种可能在一个位置比如说我们最近看到一个人事任免像丁小强 32 岁赴厅 35 岁正厅也是带有一系列年轻化的标签他 35 岁到现在已经在正厅这个位置上待了 12 年了
这种组织部门在一个职位上长期待的时间过长的时候会有一些什么样的考虑从我们这个经验来看
一个干部他在同一岗位他是不能超过十年这是有个硬性的规定的所以十年他肯定得调到地方可能两届是吧大概是这个概念对我说的只是他在正厅这个位置上不是说他在图老师的意思就是一个年轻干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提拔过但他后面一直蹉跎大家都会怀疑他是不是出事了
刚才张老师聊的陆部长这个事你其实也遇到这个问题不能让你一直在长期在年轻的标签里面成长起来我们有见到过太多这种案例了他当年可能是最年轻的处长但是一当处长就当了 20 年
这种例子也是比较多的那像你说的大家会不会引起一些讨论他是不是怎么样是工作做得不好还是得罪人了还是怎么着的这个实际上是很考验他的上级领导他那个部门的主要领导的魄力的一个是他不用而用后面的人
这个事本身是会引起一定的议论的哪怕说这个事经得起推敲但是本身引起这样的议论已经是一次不太成功的人事调整了让大家有一些非议所谓的所以一般这种情况下所有的领导都会尽力的把这个人要么在本系统内用起来要么把它推出去因为他如果
不解决那后面的所有的人事任命都会觉得心里就卡了一个钢了一下什么时候会大家会稍微觉得没有那么在意这个事了你可能到了一个司局级
大家就会觉得因为到年龄也比较大了是吧所以大家就不会觉得你一个人再不往上走是怎么样了可能大家心里多少有点数了已经到这个级别了再一个很有关系的是可能在中原系统行政岗位系统因为有职务职级并行的存在让这条路线它一直是畅通的你走领导职务走不通你可以走职级
但是在事业单位这个系统还是见到过比较多的这种蹉跎的特别是我还见到过一些比较可惜的例子面临机构改革
他在当时到底是选择机构单位被拆分了吗他可以选择跟着这边他也可以选择留下往往这种一念之间的选择会让他整个一生的毕业生涯会发生天差地别我们再看一个干部的任免表或者是档案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当时可能跟他一个批次可能走的都特别慢如果留下的都升得特别快
或者也有单位是走的就升得特别快留下的就特别慢所以这种事情也是时也命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解决办法有的还是你自身
不管是运作的能力还是工作的能力如果说过得去存在感强那一定会被人家看到的常务说的这个让我想起 18 年国家机构改革的时候我知道有一批因为机构调整指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就有一批干部解决不了比如说原副司级的解决不了正司级这个岗位去了大厂的这也挺好玩的然后和杜老师做同事了真有几个都是宣传口的大家都知道宣传口当时变化还挺大的出来过后发现解决不了就干脆出来出来后就在杜老师手下干活了我倒想
还可以到处吹了副司机在我手下干活对其实刚刚杜老师提到的对于这个年轻干部的心态他一旦踩上了第一次年轻的点之后他后面踩不上对他的心态还有对他手底下的人的心态应该都会有影响所以这个我就想和两位可以讨论一下刚才我引用的那句话 40 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当乡镇主要领导干部 50 多岁为什么不能当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了
就是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出现在我们的干部任免里面我自己先抛一个想法我觉得在中国这样一个选拔体系里面你如果四十多岁你还在乡镇当领导干部那确实容易在
体制内外被人看不起就觉得你不受上面重用如果大家的逻辑其实非常单线条的说那你那么重要为啥还在基层干着其实这个我觉得首先是一个大的环境第二个是你整个的选拔机制上是一个所谓的由上到下的在体制内去做干部也好去做事务也好其实想的方法就是被上面看见往上走它的整个的评价体系也是对上负责
在这种对上负责的体系下你如果四十多岁你还在基层当一个乡镇的主要领导干部确实容易引起一些心态上的失衡当然除外的是一种一些乡镇干部他把自己就定义为一个有点类似于事务官我干实事的我就想在乡镇去做这些事情这种心态上的出来其他的我觉得确实是存在这么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你们两位是什么看看这个问题就是导致了一个比较现实的情况为什么老说公务员躺平
不干活他可能错过了提拔的时间节点之后也知道后面的使徒不会有进步了过了那个年龄他也不会工作上用心了可能都会把生活的重心转向星辰大海之类的对确实两位的讲的都很有启发很有思考我是这么理解这个事我们在讲杜老师说的这个其实也是一句老话一步慢步步慢我们会对什么样的人形容
用这样的话去形容肯定不是所有的干部我们虽然在体制内工作的人都叫干部但是领导干部是少数所以领导职务当然也是少数一个单位那么多人能走上主要负责领导的就一个那走上副职的那么就三到五个大一点的是吧到六个到八个所以肯定这句话不会贯穿到每一个人的印象当中
肯定是有一些人我们觉得他是不是一步慢了步步慢了所以我们要首先区分这些群体他肯定是在初期成长比较迅猛或者是在早期特别受到重视重用大家看好的人
那么才会对他这样去形容如果一个人从进体单位开始他就是比较稳健的他可能不是说自己不求上进可能也没有太多的机遇机会大家是不会觉得你这个人怎么 50 岁了还在跟科研科长可能这种人不是在我们的讨论范围我是这样理解的可能他很快的
就承担起了一定单位可能大放光彩承担起了比较重要的工作很快的走上这个初级的领导岗位又被派去各种锻炼是吧在舞台上展露自己存在感很强但是突然某一天他在一个职位上就待了很久我们要讨论的是这种问题是吧这个问题大家就会在想他为什么之前这么受关注突然不受关注了很有可能几种原因第一个
他当时特别看好他的那位领导交流了或者是出事了那么他这相应的进度会被卡一下这是很自然的那也有可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
他自己逐渐成长过程中发现了更多问题或者他自己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不该经受的诱惑没经受住考验没扛住有比他更优秀的人在后续就展露出来了他被别人比下去了这是一个现实的有比他更强的那领导自然就用更强的了
这是第三种情况就是一步慢步步慢他刚好的卡上一波干部的提拔的节点他本身在这一批里是很优秀的但是这一批因为某种原因可能该开的会没开该走的这个程序没走或者是主要领导可能是不是长期空缺导致这个单位整体的人事部门冻结这个叫什么停滞了很久
就硬生的把他节奏就拖下来了就也会让大家产生这种感觉他后面就一直没走起来这些把棒号原因还有很多这一类人我们怎么去正确的看待他首先他如果是自己过得硬他自己应该不能受这些心态去影响当然我现在我们也不是说提建议提要求他如果自己
能够正确的去看待这些事情继续的去在工作当中想办法他自己去化解这些问题那还是有可能被用起来的
但是像那个张老师说的如果这个时候他自己被打击了士气那组织上自然也就没有再他再也不会进入组织上的视野了这是一类人再有的像杜老师说的他可能会主动要求交流动一动走出去这种也是一种年轻干部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他已经明显的感知到了这种困局向组织上提出来提要求
这种行为是被接受被允许而且是特别欢迎的是你主动跟组织坦诚一下你个人的这种规划和发展一定是会被领导纳入考虑当中的如果你自己本人都提出这种要求那你肯定在本职岗位上这个思想有风洞了这个时候如果这个领导他真的把控全局能力很强他肯定会推动把你交流走的
这是一种再一个那就躺平了那你可能在这个岗位上就觉得提拔无望了那就从一个优秀的年轻干部可能变成一个普通年轻干部再变成一个老干部可能中期一生混到点混一个待遇就退休了
我觉得这种比较可惜的那至于如何去优化和解决这个问题组织部门有没有去做一些努力和尝试我想肯定是有的每一层级的组织部门对他这个层级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掌握的干部肯定都是非常了解的换句话说一个地方的组织部长他对哪些人
到了这个点还没提哪些人该提哪些人有什么问题记录他是最清楚他向领导汇报参考建议人选的时候他自己心里是有感触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会去想如果说这个人年龄太大了他不用起来会不会是别人会讲他这个组织部长工作没有干好特别是领导所以他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去找原因他必须要为自己没有用他或者是用了更年轻的人这个组织上是会有一套评价和标准和系统的
我想起刚才常务说的到了年龄本来应该要动的或者要进一步的我原来也是前不久给一个组织部门的朋友聊就说你看有些人在这个位置上待了很长时间没有掉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党史他的人一下可能自己就被调走了
那你可能在解决他的提拔问题就比较麻烦另外一个是什么到该他调整的时候就有大量的举报信出来举报他他还说到一个观察说像那些村民比如说年纪轻轻就是一个地级市市长省会城市的市长对他们来说他们其实自身腐化的风险是很小的他当时说到一个观察就是说他们其实当时的想法就是能够既然自己都这么年轻就是一个地级市市长是一个省会城市的市长了
那肯定就是想更进一步原则性的问题基本不会再犯那在这种时候容易出问题的往往就是他的近亲属出现问题比如说他的婚姻关系比如说他的妻子或者说他的那些兄弟举报他这种也会影响到他该到比如说在职级上待了很长的时间没有调整的原因他是这么一个概括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我感觉我们还是对现实的数据应该有个比较其实一开始是想让常务讲一讲
不知道方不方便就讲讲现在的统计和历史阶段上咱们现在的年轻干部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水准因为之前杜老师是带我梳理过一些地方的年轻干部的年龄上的体现之前浙江我们是当时统计了 11 年和 16 年两次县级党委换届就浙江一个省份它有 161 个区县的党政一把手一共就是
161 个人当时是公示的换届的人选当时换届上党阵虚线党阵一把手的人中 11 年的一批出生于 70 后的就有 33 个人最年轻的是 78 年出生的
一个县级市市长他当时 33 岁等到五年后浙江的县级党委换届的时候新提拔任用了 115 个县级的党人主官那个时候就过了五年上一次换届是 70 年代的有 33 个人但是过了五年之后 75 年后出生的就只有 18 个人了相当于这一批是少了有将近一半当时 16 年的一批最年轻的是
1977 年出生的一个区的区委书记也就是说在五年后这一批新就任的县级的党政主管中最年轻的一位已经五年前那一批最年轻的年龄还要大一些了
我们没有统计 21 年的那一次现在这个情况有没有好一点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像两会的时候记者对组织部讲题可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问题我还真不能妄议从体感上来讲现在年轻干部用年轻干部的
风气越来越好的年轻干部成长手上重要岗位是越来越多的大家对年轻干部的认知肯定在未来也会越来越深入的所以你看我们主要聊两个话题年轻干部是什么
我们从各个不同的层次去讨论了如何去划分年轻干部年轻干部他是怎样成长的他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哪些经历问题刚刚我们也都有聊到可能接着张老师刚刚那个话题就是聊未来国家对年轻干部的政策走向大众对年轻干部的认知会是什么样的我们还是要从干部
你不光从现在这个好干部标准里边有很实在的业绩突出叫什么斗争精神强这些都是很有指向的那随着国际局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这种需要专业性的人才和干部
从职业生涯开始他必然就会受到很高的关注度和对待这种符合当前形势需要的懂经济懂技术懂外交他必然是会很快的就成长起来因为是时代的需要那再一个从背景上来讲干部的缺口或者说是流动转换在加快
一个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老一批干部马上现在正在经历的是退下来的潮 60 后就马上一大批面临的走向会空出一些位置再一个是高压反腐的态势下
你说不准大家就经常讲的你可能领导开着会就被带走了这种会带来很多的人员的变化和机会对于后面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机会所以这种交流空缺补位越来越多那对年轻干部的成长也是越来越需要的那从补充来讲
现在跑空潮一波又一波为公务员队伍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在这个过程当中能比出来的优秀年轻干部肯定是过去没法比的是越来越多的因为这种竞争优势在同样的 90 后说句大句不道的话是不是比他们现在的领导
有一些想法或者是创造力执行力上都还要更先进的刚刚我说提拔年轻干部是不是夜工号龙如果真的是鼓励提拔年轻干部的个体应该也不会觉得我提一个年轻干部是一个舆情如果把提拔年轻干部当做政绩的话
应该比着提拔年轻干部他要回应民众的关切可能民众有时候不太了解这个政府他运转的内情这个人港相似的情况下就只有这个人可用了或者是比来比去除了那种有内幕的大部分是这种情况比来比去确实这个人最合适最可用那么就把他选上来
我觉得张老师说的这点还有一个就是长期干部的人事任免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事情不公开所以你很容易他将两权相较取其心他可能觉得舆情可能对他的影响是更大的反而他可能不是但是如果真的是成批次的他现在你担心的舆情是一个人突出吗对
但是各地都在提他其实也不会有那么突出了对刚刚老师讲这个干部任用很敏感但一个是任前也有公事任后也有公事我插一句听沈立元一个讲说现在组织部去任免干部的时候都不会去谈话了就比如说
以前他可能要对你职位要提拔或者要调整的时候要找你谈谈话问问你身体怎么样我听说前段时间有一个任免是一个沿海的他说当时调整的时候组织部先就看这个人身体不好然后
也都没有去问他本来打算是要把他弄到地级市去当一个市委书记的最后也没有去找他谈话我记得以前在做这种事情之前组织部都会找相关的干部去谈话现在是不是在这一块又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你说的他肯定是不是一个制度上的改变只是他一种认为我猜测你那个情况可能是那样他还在酝酿阶段
就很明显的察觉到他身体有不适那就没把他摆上人选的位置现在对于一个干部的考察原来讲繁体 4B 现在甚至多了一笔叫繁体 5B 体检报告是必须要出的
近一年的体检报告他的所在长委需要给他出一个背书根据他的体检报告或者是体检部门认定他的健康状态对工作是没有影响的这是一个硬性的制度机制你提到的谈话也是一个制度性的要求不管是前面的考察谈话还是他任前谈话对
对于老同志退下来的免职谈话这一套是每一个组织部门都是很繁重的工作随着童年制党形势越来越紧那说不定以后会有什么 5B 6B 7B 是吧这都是有可能的
他是不是怕把抑郁症提上去了感觉是怕意外死亡的越来越多对又引发一波舆情考虑的东西都是非常全面我觉得刚刚通过跟两位老师聊年轻干部也是有很多的收获和启发可能未来我们还能继续聊的感觉
更深入或者是借着这个话题去开辟像刚刚说的那繁体几臂那个话题接着聊下去我觉得对大家互相交流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常务又发福利了听众朋友如果觉得我们聊的这个话题有你非常感兴趣的地方你可以在下面留言然后我们可以找机会再把这个话题深入的再聊一下其实我们今天是带有一个面上的一个讨论因为年纪干部还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但我们可能是想着先从面上把这个
话题给展开就像我们做了一个植物犯罪的系列一样就是先从一个面上展开然后再去细化每个锤类的领域我们可以聊什么其实我觉得年轻干部也可以采用这么一种思路对但是常务的分享确实很受教我最后想说一下是刚好前段时间我暂时看到了聂辉华和冯军奇有个聊天
没有彭俊琪大家应该都知道她之前好像也当过公务员后面下海去了也比较下海她不是做学者去挂职吗挂职是专门现在是政法法大的副教授我记得她在聊天里面提到一点其实他们稍微也说了一下年轻干部的话题里面就提到说年轻干部被提拔的就是这种
我们看到什么带有年轻化标签的这种干部肯定是少数很多人其实都只能一步步来他们当时就说应该怎么给那些在体制内的干部给了七个武器我也可以读一下这回说出来不会觉得有就可以像上回说那个十六字方针一样
他说了七种武器他说第一种武器叫笑就是体制内的干部你得会笑这是一种本事他说他做不到这点我理解他这个笑就是说你得分清场合在不同的场合你应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第二种武器叫夸他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说的就对就你会夸人人就会很舒服第三种武器叫担你得有担当腿脚比较勤快第四种武器叫胜
他当公务员或者广义的体制内需要你做事比较谨慎比如说你可能需要手快脚勤嘴严这种武器叫忍你肯定会碰到一些委屈的事情或者不能理解的事情比如说被上司无端的骂了一顿你就得忍第六种武器叫混有时候你面对一个大的环境你可能个人是没有什么太多的改变的空间的这个时候你只能合光同尘说白了就是要随大流
我把它称之为混但这不是混日子你要给大家形成一个混同均衡第七种也是最后一种武器叫敖实在不行你就只能敖因为有的时候你其实就是看谁能敖到最后所以他说除了情商智商之外在官场其实敖商也很重要大概就是这七种武器
给大家做个分享其实刚刚杜老师说到多少岁不能当厢长厢长书记其实现在全国五十多岁的五六十岁的就快退休前当书记的职质的也是一大把也没有说存在多少岁不能当局长他后面有句话说的是说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感到有干头有笨头
说很多人 50 多岁当县市区他其实心里可能是觉得委屈的我觉得大部分还是很有获得感的是吧他退休前能有不停的奔头也很有奔头常务说的好像现在在 40 岁提的年轻的很普遍你到真正到不及了其实没几个年轻的所以我觉得像刚才说的刘杰这样的 70 后分长我觉得在以前真的一抓很多的现在真的你都能成为新闻
好了行那今天就先这样那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听我是老师本分的小张我是一本正经的小杜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