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23.人事观察,有哪些新现象?

023.人事观察,有哪些新现象?

2025/4/1
logo of podcast 向左看齐

向左看齐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你能够被选中跨省去交流那就意味着你在政厅的群里面已经是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初步的一个认可的那么现在的广西的一把手当时是从西北一个省到了广西大家这个在群里有讨论说这个到底它属于进一步使用降级了还是什么样现在的媒体对于所有色证的批评的胆量都越来越小了多老师胆子越来越小了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向左看齐,我是老师秉分的小张大家好,我是一本之你的小杜我们今天这期节目准备聊一聊人事观察也聊一聊怎么看官员的履历,看官员的人事的变动也看看其中有什么规律,进行的有什么新现象那么我们今天这一期请来了一个重磅嘉宾 C 主任 C 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大家好我是 C 主任张老师说重量加积比例有点惭愧我也是一个和大家有着可能很多人相同爱好人是观察这个爱好的一个体制外的一个年轻人今天非常感谢张老师杜老师给这样的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感想对我们这期聊的主要是人事其实如果大家对体制内比较了解的其实在生活当中或者说有时候去接触这些部门像组织部是非常难接触的因为涉及到人事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事情

我稍微歪个楼在这一期开始的时候我是这几天特别关注这个美国的一个事情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大西洋月刊报道说他们有一个记者潜伏到了一个群里这个群里他是作为一个记者是以被好像是白宫的国家安全顾问无意中把他牵加到这个聊天群组

该群组成员包括就是副总统万思啦还有中情局的局长以及白宫的幕僚长什么国防部长什么之类的这些人他在里面还潜伏的时间还挺长聊了很多问题我在想微信上这么多官员哪一天哪个官员帮我拉进去一个聊天群组讨论一下人事那该多好想起来作为一个好玩的话题做了是可以投一票

所以后面他们说建议他们用微信这样拉一个人他会提示你这位人连其他的朋友都不是朋友关系就给大家一个提醒

不是他们其实是设置了的说你进入以后有一个相关的密码暗号你要自我介绍什么之类的但他好像就因为那个群里面大概 20 多个人他已经忽略过了也没有管他这个事情也挺我看特朗普有个回应就说这个事情小事情没事我们的领导人用不用微信张老师有家是吧杜老师不是知道吗

那我们这回不闲测是提起人事观察其实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财新他专门有一个写人事的记者就每一个部级干部的变动他都会写叫林韵诗据我所知财新媒体他的栏目点击量是特别高的但是可能在我们朋友圈中可能转的人不多但是在他们的统计当中人事观察的阅读量特别高其实这个也是

一个启发其实大家非常关注这一方面越神秘大家越感到有兴致所以我们这期就主要想去一下所以专门邀请了 C 主任来就这个问题和我们一起聊一聊关于这个问题刚刚张老师也说人事观察的话题大家特别关心我在想其实很多的人是跟咱们日常的生活其实距离是比较远的

那么为什么大家对这个事这么关注我觉得一方面可能就是中国的这种人事的对外的不透明因为普通的群众无法直接参与到人事的选举中来另一方面我觉得可能是源自于人的一个本性对于这种八卦的一个本性因为人事也是一样很重要的一项八卦的一个内容那这种人是怎么接出来听你声音也很年轻是怎么对中国这个人事比较感兴趣的

我说一下历程可能跟很多差不多同龄的人有一个近似的历程因为我们也是 90 后在我们的小时候和中学年代都是在相对平和的两位领导人的治理下从上大学开始长大之后进入了一个我们现在叫做新时代新时代跟旧时代以非常著名的那次换届为线前后其实变化是蛮大的

其实一个方面也是在在这次换届的过程中正好和互联网的一个发展有关这是在 2010 年前后移动互联网更加的为大家所用到信息就这样的一个渠道更加的一个通畅我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点开学之后正好就迎来了一段的反腐的一个风暴这一段的风暴呢重要的换届对很重要的一个换届这一次换届之后的变动是很大的有一个反腐的风暴那个段时间呢经常关注呃

一些这方面的消息看看有哪些人遭遇了怎样的变动而这些变动所发生的人在过去都是不敢想象的这一点可能张老师跟杜老师也是有一个感触的如果说关注时间那 C 主任比张老师还要晚一点张老师从高中就开始关注这些人事问题了经验非常丰富对 高中的时候从高中开始关注杜老师的生前 C 主任你继续在那个时间关注了两三年

其实这一场伟大斗争就进入了一个差不多的一个时间段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发现权力和职务并不是一个概念人事安排和权力斗争其实是一个互为表里的一个关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人事权力分配还有整个社会的一个风向都在 change 都在改变

到了 2017 年的时候又有一次新的环节这一次就对他人事观察的一个兴趣达到了一个新的一个高点结合这次环节也做了很多的梳理做了很多基础的工作也做了一些预测对照实际环节的一个结果检验自己预测的正确率因为我觉得所有的规律如果你总结出来的规律不能应用于下一次的预测那么它的意义是不大的

对过去的事情那 17 年这一次你的正确率有多高 17 年的正确率客观来说比较低对于某些范围内的预测力可能还不到 40%可能就是三分之一左右能预测对很多重要岗位的预测也是不对的后面我想你是包括整个所谓的政治局委员的预测还是什么哪个范围是什么样子的包括最高层的常委会政治局包括所有的副国级以上都做了一些预测当时的预测成功率还是比较低的

后面想想可能还是因为那次预测我所做预测的一个规律基于前几次换借得出的一个规律它并没有充分的吸取从 12 到 16 年尤其是 15 16 年一些新的变化

那我认为做人事观察进而做人事预测一定不能有的一个可求求坚的一个思想很容易犯上一个错误这是 17 年的一个经历 17 年的时候其实当时大学还没有工作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学建筑的建筑师出身但是现在所做的事是产业园的投资开发建设还有产业项目的一些投资培育所以日常工作中和一些政府官员也会打一些交道那么

这样对人事的一个观察一个关心跟自己的现实工作产生了一些联系也因为这些联系我所关注的点从一开始的国家领导人正审部级的逐渐下沉到副审部级以及和我有关的一些区域的正厅级 县处级等等

那二者一结合就是兴趣就更浓厚了到了 2022 年 20 大环节和 14 届全国人大的一个环节继续关注这时候我也做了一些预测成功率比 19 大那次要高了不少因为很多的那些想法和规律做了一些迭代也是在这段时间也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发表一些观点也结识了一些认识的一些朋友也比如说咱们今天陆老师张老师也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机缘认识的还进行一些系统性的一些讨论收获也很大

这是我的一个历程我听了你的这个过程在我看来如果我们去观察人士我们很多的可能更多的依据是会看到信息上

我们获取了一些可能我们觉得比较靠谱的信息比较权威的信息来去放到人事观察中看但是 C 主任刚刚也讲了很多预测通过自己的观察看过往的规律来进行分析我感觉就很像可能炒股可能有不同的方式有的人看盘面看图线看 K 线听信息可能是基于不同的我就想问如果抛开信息来看人事变动过往的规律包括就看它简历去猜它的匹配度您觉得这个

靠谱的程度现在来看就过了你看了这么多年你觉得它的靠谱程度已经非常高了吗这个问题我觉得如果看的越多思考的越深入对内在的规律把握的越深刻通过外在的表现来看它的靠谱程度就越高

刚刚张老师也说有不同的流派有的是信息流情报流有的是从公开信息进行推断的一个流派我觉得傲者有准确的情报那肯定是一手的那最准确的也可以但市面上咱们大家接受的信息其实是鱼龙混杂你很难接收到很多的很准确的高准确度的一个信息另外有的人的信息它其实有一些局限性比如说他某一个领域某个系统的信息比较多比如说

有的人是某一个区域比如说某个市某个省的区域比较多他没有办法推到全国层面各个系统所以我觉得如果说推广到更大层面还是要把握内在的一个规律我觉得这个规律有几个点第一个一定要看的量比较多

就把咱们自己抛开咱们有一种叫身边统计学就是要抛弃这样的一个身边统计学要看一个把自己变成一个大数据处理的一个中书去试图发现里面的一些规律这是我的一个感想这句话展开讲一讲如果我们要看了解多看哪些怎么样去看从哪个角度去看我就说一下看官员履历的今天跟周老师也聊到一下我们看这个履历应该怎么去看我觉得首先还是要理解各个岗位的一个意义

那么理解一个岗位的意义首先还是要了解党和这个国家的一个架构的一个意义我们得知道这个国家的几套班子人大政协两高后面多的监察委以及军队还有党的纪委他们彼此之间的一个关系还有他们内部的一个组成还有相应的行政级别那它就相当于一个树的一个枝干

具体的岗位就像树的各个枝干上的树叶那么每个岗位就像是上面的叶子也就是我们所观察的一个对象我们知道它在这个树中的一个位置

这是一个第二个我觉得要看干部的一个变化要考虑一个历史的一个变迁历史脉络和历史人物是一个密不可分的一个关系了解一个历史的基本的进程才能理解这样的一个官员脉络的一个变迁举几个例子建国后早期咱们政治局里面是有很多军人的因为当时天下刚打下来这些军工卓著的人都是干革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人

后面到文革时期革委会取代了各级的党政的一个组织 80 年代成立了顾问委员会从 80 年代实际上是新老交替的一个年代到 92 年也就是十四大之后这个国家的架构基本上稳定了起来但实际上 90 年代和 10 年代之前其实比较强调一个党政分开的一个年代到了新时代尤其是 2017 年之后更加强调党的领导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其实又有一些调整和变化

那么把握这样的一个脉络就能够理解党职政府职务它每个岗位的一些意义比如说在 12 年到 17 年之间成立了若干的小组后面大部分的小组改成了各种各样的委员会那么这些委员会下面又设了这样的办公室这些办公室是什么样的意义它和政府对应的政府部门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所以我们就需要了解历史的一个变化

这是一个第三个系统性的看高级干部的一个履历我觉得从两个角度一个是各个系统一个是各个区域看得多就能发现不同的干部履历的一个情况这里我提一个其实我所看的东西也绝大部分都是从公开的信息比如说国内官员的信息我大部分都是从百度百科上来看我没有别的一些信息渠道一些关于历史上的一些事情和人物我会从一些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或者是维基百科的一些东西去看

我们没有什么特殊的中国经济网上是有比较系统的一个展现它有包括各地的班子成员各个部委的领导都比较详细的简历在讲如果说这块我用谷歌看的会比较多因为谷歌它会前一任后一任它都会有相应的信息点起来它转换也特别流畅特别是了解一些小组或者委员会还像赠烟市这种离到百度上其实去收会很慢谷歌

谷歌可能会非常方便一点对对对刚刚杜老讲的特别对前后的一个接续关系这点谷歌是做得很好的在北都上你找不到这种我想补充一个如果说单看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的官网里面去找它的信息也还是比较好用的比如说你要看某一个部委它的班子成员直接上这个部的官网去看这就比较好

一般来说政府在信息公开上官员的公开会比党职的要稍微好一点就比如说全国大部分地方应该说几乎百分百你搜他人民政府的市长和副市长都是能搜到的在他的政府网站上但是你搜一个地方不管是省市还有县他的党委常委的班子是不那么好搜的当然有些地方也有把自己党委班子全部列出来的这些省应急还好一点有些市和县其实是不太好搜索的

对因为党口是没有政府信息公开的这一套规矩我们可以聊得更细一点刚才其实从 C 主任说的他的整个的观察人士的历程来看他提到几个很重要的点我想先问一下两位我可能印象中以前是没有的在 17 年以前

我们好像对关于中央所谓的中央机关的领导班子中央领导机构的产生是怎么产生的大概在比如说 17 年的时候是有一个计时出来 2022 年那次换过又有一个计时出来在此之前我印象中是没有的我不知道你们两位有没有印象

我说其实它本来一开始之前也不是进入常规操作之类的进入新时代之后的新动作另外我觉得其实其实都是按这个程序给你讲了一遍这个过程给你回忆了一下这个过程其实这个过程它就算不讲它整个系统讲下来的也是根据法律法规那么走

其實也是能看得出來的對 因為它裡面其實說的這個方式還是我們常見的這種談話調研的方式這種決定和拍板還是一把手但是我覺得它比較好玩的事情是它可能我看它這幾次關於它這個最高領導人的選拔的故事它都會去講說什麼成為領導班子的人當然到北京來到了海裡面和見主峰主峰怎麼交流主峰會問什麼樣的問題

其实是为了凸显主风选协议决定大使亲自参与亲自部署这么一个环境我觉得这个新动向是不是也是为了怎么说进入到新时代以后高层想要传递出来的东西我们其实还是想要把这个透明但是又不能太透明的情况下只能搞这么一个形式

这一点我觉得郭老师讲得好想要透明又不想太透明这样一个形式所以其实我个人对于两个计时 17 年换届和这一次 22 年换届分别都有两个计时一个是党的机构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个计时第二个是国家的计时其中党换届和它其实就是包括了政治局层面和书记处以及国务委员然后

到了国家机构的记事它则是确定人大和政协的副职的一个记事这两个文件其实我是比较看重的我认为它的参考的一个价值和意义是比较重的这一点我对这两个文件的看法比张老师可能我更认同它的一个价值我认为我们的国家高层他在对外披露一些信息的时候他可能有些话他不愿意去说出来但是对外披露的东西一定是非常真实和相对比较准确的

因为这个作为其实是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历史文件它本质还是要本质一点对历史负责的一个态度它不能在这个文件上去弄去作假所以它值得一读就我们如何解读这样的一个文件其实如果说你细细去读你是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端倪的我举几个例子很多人

说到七上八下这样的一个事情那么七上八下是否还存在在其实你仔细读那两个记事你会发现在党的记事里面是没有写这样的一个事的在国家的记事里面他是提到了一个人大的这个副职和政协的副职原则上要是 1955 年 1 月 1 号出生的

在 2022 年换件 2023 年的人大换件其实告诉大家还是按照《天上八家》的一个原则去做所以这个纪实还有很多地方可能大家也觉得是废话但是每一句把它细细地去读再对比这样的一些现实中人事变动的一些变化就会发现原来它在纪实里面这样显示这样的一个意思我觉得那件事很值得去读的

尤其是它的两个部分一个是整体环境的人的一个产生过程主风怎么样去跟大家谈时间是怎样安排的谁和谁谈谈了哪些人这是一个第二个选人的一个标准你们可能写了一些什么对政治上忠诚事业上什么有怎样的经历年龄这个在党那一块是没有写的国家机构是写的这些每一条其实都是值得去读的这是我对那两个计时的一个感想我觉得

现在一些官方的文件刚刚张老师也说了有的人是信息流情报流有的人是通过官方的材料学去推断的我其实是比较爱从官方的公开的材料学去思考这些问题就像南京大学某位著名的历史教授写出那本比较有名的书他也是从公开的材料去推断虽然后面被某个

我们为大佬批评是没有看更多的材料但我觉得从公开的材料已经可以分析出很大的一个信息量刚才 C 主任说的这两个人的名字应该可以提吧这么明显也无所谓大家只要稍微对当事感兴趣的应该知道 C 主任说的是那两个我们刚刚聊这个其实刚刚说到情报流或者说信息流或者说分析流我通过去看看这些人事简历的关系来推测大概什么样子

我和张老师肯定信息流会多一点因为信息的渠道可能会稍微多一点第一个肯定就是周围的朋友会说最近有什么样的一些变动第二个包括像我们我们上过我们两期节目的常务他其实也是因为他本身就是组织部门的他可能就对这一块我们经常会打听他最近去哪了他去哪儿可能就有重要的人事任命因为大家其实我们刚刚说到像组织部这一块属于比较敏感其实我估计大家

不是很了解比如说我们就以中央组织部来说中央组织部其实有五个局一局二局三局四局五局那这些局在对外其实你是不知道他到底是干嘛的像我们了解比如说一局是出政策办文件的就类似于办公厅的这么一个角色那二局就是管地方的帽子比如中央干部去了某个地方宣布人事的时候那就是二局的人去就像张老师所在的那个省的省委宣传部部长其实就从中央到了地方去所以当时是二局去的

三局就是中央机关和高校的人事人民比如说地方干部去中央那就是三局去简单来说这个划分它就是人接下来的这个人去哪儿他就归哪儿管比如说四局就是国家部委五局就是企业比如说国企 央企这些人事人民就是中央诸子部大概是这个样子到地方上因为像县里面这种都不下面一科都不叫原来叫一科县都叫一股二股但不二股大概是这么样子的

对所以我们也是把组织部门稍微和大家聊一聊大概是什么样子运作的对上次跟常务聊了有一个印象很深刻他说在实际操作中有了岗位来选人的机会是比有要提拔人之后来给他安排岗位的这个机会更多一些主要是职位找人而不是人找职位是吧

C 主任感觉是怎么样我还觉得是岗位找人会多一点因为给人找职位那可能这个人真的有非常硬的一个上层政治资源那无论如何都要提拔他那为了他去特定的给他找一些岗位去安排他那这种应该是相对比较少一点的但是岗位找人就会非常多因为现在的岗位一般一个官员在一个任赏能够干满五年的实际上是很少的干满四年的都越来越少

很多的岗位两三年一换尤其是主政的岗位两三年一换那自然就会多很多的空缺相应的去找一些适合的人也有一些人为了这样的一个岗位去博弈这种情况就会多一点其实我后来想其实这个事也是个辩证看的你给人找岗位也是可以有时间去培养的把它培养成适合这个岗位的人就好了

我觉得我补充一些观察今天因为这个话题我觉得可能也比较敏感但是我觉得希望大家聊的时候还是聊开一点给人找岗位那免不了会出现那种很多岗位就要为了一些特定人去腾位置导致一些人事变动相对比较频繁这些我举一个例子现在的经济第二大省的省长他在 2018 年 19 年的时候还是上海市一个没有入场的副市长

那么他是 1965 年的按照 65 年的如果他想在 21 大上能够进政治局可能就需要在 20 大之前安排到政审的一个岗位上当时的时间点对于他来说时间其实已经比较紧迫了那么

那么从上海市的副市长到一个省的省长你到时候留的时间我记得应该也只有两年左右那么有什么样的岗位可以一步到这样的一个地方如果是普通的省委常委你是很难到省长的你只能是这种省里的副书记或者是中央城市的市委书记但是对上海尽管政治地位比别的地方要稍高一点在上海的副市长职业到别的省去当这个省委副书记也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可选的其实就是中央城市的市委书记

我猜测可能为了这样的一个安排把当时长三角一个很重要的市的市委书记当时只当了一年左右调到任到西部某省去当省委副书记这位书记就空出来了给了这位六五后的清新他在这个市委书记任上也只干了一年就在 2021 年的年底上了所在省的省长经济调大省的省长我觉得这种安排就有点人找岗的一个意味在

当然这种现象在全国层面不是太多但这种变化相对比较反常我觉得呈现的这种人召岗的这种意味还是比较强的中途差一个但是如果我们从反过来来看这些同一梯队可能被淘汰掉的或者说没能晋升的那些官员难道是没有适合他们的岗位吗

我的观点我认为岗位怎么都能找得到没有能够晋升因为它上面的推力或者说不太够岗位是好找的刚刚聊完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C 主任一个是您刚刚讲到要梳理规律梳理历史上的变迁我的问题其实咱们现在行程的定制的时间也并不长可能也就这么一二十年

这个规律如果从它维持的时间上看实际上打破它也是特别容易的我觉得首先就是 1977 年 1977 年是世纪大反正从那个时间点开始是一个节点从那个时间点到 1992 年这 15 年实际上是一个新老交替的一个阶段这段时间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比较大同时也有了中古伪的一个产生从 1992 年这个时间点到现在也有 30 年了

这 30 年我认为整体上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它的稳定就体现在党政人大政协还有两高一级委它相对的架构相对比较稳定第二个说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等一个组成相对也比较稳定但是它每一届它有一些调整但这种调整我认为可能 90%85%到 90%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剩下 10%到 15%则是在做一个调整

我认为这一套体系也是比较符合中国的一个发展的一个国情的所以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我认为它打破的再次进行大的调整的可能性不是太大我认为至少这样的一套体系可能还会在维持个 20 年左右现在的这样的一个安排这一点是我认为它会稳定的因为如果说它要改变那咱们这个改变在 19 大到 20 大期间就会进行改变

是有大到二十大没有改变那就是说明现在这一条不太需要可能高层认为不太需要一些大的变动大家刚刚张老师说可能现在体制稳定也就一二十年实际上仔细一看其实已经三十多年了比我们体感比体感的要长时间过得很快还有一个问题您觉得这些规律是中组部他可能就是在用这套规律来选干部的还是说他是一个历史自然的一个逻辑这里的选干部指的是怎么说

它内部有一套程序比方说有两个人选它就会根据这个规律来倾向于某一个比方说它有哪一方面的履历它在过去做了一些事担任过了一些职务这个规律它是可能中组部就是这样在运行的还是说是现实的情况会必然导致是这样一个情况我觉得可能二者都有这里其实聊到一些人事观察的一些现象我觉得

组织部在选人的时候它内部的那些规律对于人的能力岗位的重要性大家其实是有一定的共识的那为了去培养一些人肯定是按照大家共识的这样的一个路径去走如果想把人快速地培养那就把它放到那种组阵难度比较大的这种快快的地方去培养如果想把它

培养成专业侨县的一些干部可能就在侨县内进行一些升迁回到前面一个问题人找港和港找人就二者都是存在的这边就你刚刚分享了这个做人是观察的这个方法你跟我们具体分享一两个案例吧就是你预测准确的你觉得你可以怎么看出来他会走向某一个岗位预测准确的是这样的我举两个关于外交这块的在 20 大之前

其实普遍是认为我们的杨主任和王国伟都是要下的因为他们俩一个人是 50 年的一个人是 53 年的到了 2022 年的时候按照七双八下都是超龄的当时我的一个预测我是认为杨主任会下王国伟会留任并且担任台办对于这个外长的人选我没有预测因为当时比较难预测然后最后发现他确实是留任了

这是一个因为当时我的一个依据我认为外长的这样的外交事务的一个特殊性他是和外国人打交道的你不能光看自己国内的一个政治要求你把已经熟练的掌门人给他换一个新人不一定适合后面的一个工作这是一个第二个在某位现在下落不是太明晰的前外长他当时被提名为中央委员并且在天津当选人大代表的时候大家猜测他担任外交部长的可能性几乎是 90%以上

但是对于他是否会由国务委员兼任问题意见也比较分歧当时我是认为他大概率会由国务委员来兼任理由是这样的进入了新时代之后咱们国家的一个外交的发展他是一个大国外交他的这个任务是很吃重的同时党领导外交的工作党领导政他的格局又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外交他非常需要一个双复国的一个配置

也就是有一个政治局委员或者数据处书记兼任外办主任作为外交领域的一把手再有一个国务委员兼任外交部长担任日常主要的实际外交工作这样的一个二把手这样的一个配置

所以我当时认为咱们这位 66 年的年轻的新外长也会升任国务委员成为六五后唯一的一个副国际干部当时很多人认为他正部的履历才几个月不应该直接不太会升任国务委员但是我是觉得他会这是一个案例还有案例可能得你们引导但是我感觉王毅的这个事情是因为比较好意思还是因为他确实没有培养明显的接班人对 是没有明显的接班人

所以哪怕他这个超龄最后也确实留任了所以我觉得这些规律性的东西都很可能在现实政治面前会转向你比如说刚才说的就是那位前外长突然在部级位置上其实时间不长提升到副国级这么一个位置上其实你刚刚说的是涉及到因为现实政治的变化大国外交的一些情形的变更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就回到刚才我们想聊的规律性的东西里面我一直是这么理解的我们党对人事的安排这个规律它都写在相关的文书上或者正式公开的这种公文上我觉得这些规律都不能称之为规律只能说是一种我们经验性的一个判断大概经验性在这个地方它应该会这么样子了所以我一直长期来看包括一个惯性对对对杜老师

看到有些媒体会说会直接点名会在几几年会举行的 21 大上会怎么样就可能从一个媒体的角度上这个不一定准对对只能因为而且还有什么我们的人事的变化其实它往往受各种因素影响比如说像在上市在 10 年之前或者是十几年前我们那个时候搞公推公选大量的从一个县一个区的副区长或者区长连月两三级进入到这个

人事变动上进入到一个市或者一个区当一个区委书记那这种明显受到当时的这个潮流我们想要去变化这个人事的选拔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一直都觉得我刚刚说的这个观点规律性的东西大概是我们一个概然上的一个判断惯性路径上的一个判断啊

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是我对人事观察的一个思考但也有一些概然性的东西比如说像我们 19 年去关注跨省任职的一些干部的时候你明显就能感觉到这些你现在回头去看 19 年那批跨省任职的大概五六十个人吧大概现在身副部的跨省任职一般都是在厅级这个岗位上进行调整进入到部级岗位上的时候大概率百分之四五十我当时有个统计大概统计下来是百分之五十一点七八七八还是七几

而七还是八我忘了升到副部所以当时你去观察跨省任职的时候你就觉得大概很多副部会从这个名单里面出其实这个就是一个怎么说这个判断我也很难说是规律性的判断只能说这是从对党的人事任命的了解程度上来说大概会副部级会从这一处但你要说哪些一定会升副部这个其实还是蛮看水平的就像 C 主任这样就要你去分析具体的样子

对对这个上我觉得刚刚杜老师也提到了跨省的这种政厅我觉得它之所以深副部的一个比例相对比较高我觉得是背后是有逻辑的因为跨省它一定是中组部组织的那就意味着你这些政厅原来只是省管干部那你这一步已经进入了一个中央的一个视野拉入中央视野对对你能够被选中跨省去交流那就意味着你在政厅的群列里面已经是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初步的一个认可的

那么这些人可能本身的能力也比原来的这些同僚们要相对强一点就是一个但这里我补充一个我觉得那种跨省旅行的这种正听级可能最后副部生的比例比较高但是跨省旅行的副省部级尤其是省委常委级别的跨省旅行因为我关于这点我没有做过统计但是我觉得可能有的省委常委在跨省旅行之后其实是有点水土不服的

你印象中是有哪个领导让你有这么一个感觉这一点我觉得内在的规律可能是因为他原来在一个地方长期的扎根到了 50 岁左右已经是重要的省委常委了他跨省之后他在新的省份是完全没有根基的不管你能力再强下面的人就是不听你

而你到了新的省份你又不是一把手你在政府和党委都不是一把手所以你的处境很被动那这里我想举的例子那就是咱们湖北的那位三把手现在也是相对比较没有存在感作为湖北的三把手从上海过去的这个三把手在湖北都没有能够顺到成长的一个位置这是一个

再比如说从江苏的常务到安徽的常务的某位也 70 后的一个干部据我了解他在安徽干的也不是很顺心在一个新的地方他的权威也没有竖起来下面的官员对于他的政策的这种执行的一个反馈也不是太理想

这是我一个观察说到这个的时候我其实想的是另外一个已经跨了两第一任省委常委的政法委书记了现在在内蒙古我感觉他的仕途也是不是像大家想象的这么顺畅

这个可能也是一个佐证而我们能不能稍微再说的具体一点比如说刚才 C 主任讲的就是我们国家第二经济大省的二把手比如说你看他的简历的时候你 C 主任能不能分享一下我们很多听众朋友说我们和你们一样也是去百度百科去看他的履历你会去着重看哪些时间点或者说哪些点你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吗

我觉得通过公开的能够看一部分通过一些相应的渠道也能够看到一部分我这里举个例子这位经济调达省的二把手他是福建人组织的地级市的曾经的某一任市委书记现在也是非常重要在经济领域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那么这位人物在几年间在 17 到 22 年间是国家发改委的主任以一个副国级的身份兼任国家发改委的主任这个

这个经济大省的二把手也是从发改委一个重要的司长的位置下放到上海去当副市长这两人可以说肯定是认识的一方面是在发改委的共同经历第二方面在家乡因为这位大佬可以说是这位年轻省长的父母官了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又去阅读了一些信息才了解到原来这位省长的哥哥曾经也是这个地级市的一个县的县委书记

那么可以认为在当年咱们这位大佬在地基市当市委书记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认识了咱们这位六五后的这个信心了通过履历一些交合的一些点进一步去看更多的一些相应的一些记录一些记实然后就能发现彼此之间的一些联系那我们经常在看新闻的时候就会有人说什么速度很快什么年代就已经进入到什么中管干部这种你是怎么去看履历里面的快和慢的

我觉得履历的快和慢第一个就是看相应的级别和相应的年纪算不算快比如说你 40 岁在 40 之前解决的附厅肯定还是比较快的如果说到了 40 岁还是附厝那肯定不算快一个是绝对值这是一个第二个在某些历史一些时间段的一个晋升的一个速度

咱们进行具体的组织部的规则我不太清楚但一般来说政处到副厅 政厅每个梯队至少要两到三年还要经历一些隐形的一些台阶

如果说每一步到点就提并且跨越了一些隐形台阶我认为那肯定就是能够算快的在一个岗位上或者说在同量级的岗位上反复的徘徊每个岗位都干的时间比较长这种可能可以认为它不快至少在那个时间段上曾对它的把主没有太大的一个兴趣这里就引入了一个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的一个概念隐形的一个台阶

同样的级别不同的岗位它的含金量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一次提码能够跨越多个隐形阶梯在组织这块可能应该也是符合条件的但肯定能够感受到上层对它的一个偏爱我觉得这种就能算快这个

这个东西并且有的时候甚至能够忽略绝对的年龄比如说你在 40 岁还是正初但是你在后面的几年快速地一下提到政厅甚至到副省在某个时间段快可以弥补你前期的一些落后也就是先快不算快关键的时候关键的点快才叫真的快其实咱们这一点看现在某些国家领导人

在 2005 年的这个时间点的一个进度都不算太快有好几位正国在 2005 年都还只是正听甚至是刚刚或者是刚刚提到复审这样的一个节奏就是刚刚说的这快和慢这种辩证的思考对所以说刚刚其实用了几个

關鍵詞比如說像拔卓我們看組織人事任命裡面經常會有一些詞就所謂的提拔還有進一步任用那像進一步使用或進一步任用現在叫進一步使用其實這也是一個蠻新的詞以前在黨的文件裡面其實一般都用的是重用現在就是進一步使用我原來就這個問題是問過組織部的一些官員的就說你們是這個進一步使用到底是什麼樣的含義他其實說他覺得因為是一個地廳級的第四級的一個組織部的副部長

我想说他去理解现在我们写的文件里面的进一步使用是比以前说的干部的重用的范围是更广的他包括勤急转岗就职务级别不变我们所谓的但转换到重要的岗位所以叫进一步使用那提拔肯定大家想的从职级上你升级了或者说你的相应的级别上往上升了大概是这么一个划分对我也想到一个关键词可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对是这样的就像现在你从政府的副职提到党委的副职

你也是进一步使用从高上比如说从校长提到书记也是进一步使用这些都算对岗位上的一个变化对对对其实这个也是我们观察履历当中你会发现一些就像之前我们一起共同的在群里现在的广西的一把手当时是从西北一个省到了广西大家就在群里有讨论说这个到底它属于进一步使用降级了还是什么样虽然都是一把手这个我也觉得也是人事观察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所以这一块 C 主要有什么样的观察吗

这一块我觉得毫无疑问就您刚刚讲的那个案例我觉得毫无疑问肯定是进一步的使用因为同样的省级行政区它的战略的重要性管理的难度中央对它的重视程度和实际的分量大家也心知肚明是有一些区别的从一个相对次要一点的位置到一个更重要的省份的这种同岗位的调动毫无疑问也是进一步使用但是因为是同级别

在各地都是一把手你不能说是深切否则你就坐实了各地不平等的这样的一个现实为了借这个机会就说一下咱们从西部某省调到南方某自治区的这位领导有一些朋友通过观察觉得他这一步走得不算太好

因为南方的自治区在全中国的版图里面来说也不算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地方由这样的一个岗位去进入咱们的政治局是有一定困难的从历史的过去的经历及案例来看是有一些困难的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不能太看轻这个不能一棒子打死不能一棒子打死因为你是要跟同年龄段的梯队做一个对比的

他在他所在的年龄梯队也就是 65 到 69 梯队他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第一个他是经历了多个的正部级的岗位他是从中央部委的一个正部级到下面直接是一个省的一把手现在又到另外一个省自治区当一把手是进了两省的一把手第二个他在升任正部前其实也经历了多地的副部级的岗位其中有两段都是主政的

一段是在贵阳一段是在雄安大家可能也知道这两个地方虽然不能算是绝对意义上的大城市但是也有相应的一个重要性比如说贵阳这个地方它在大数据产业其实发展度是不错的雄安就是亲自指挥亲自谋划的这种千年大计重要性也是很高的

他早年还在北京干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可以说是东南西北都干过经历比较丰富比较扎实我认为这样的一个履历即便他最后的一个岗位不是传统意义上最重要的几个东部大省的一个一把手的一个位置他仍然适配中央的政治局的某些岗位举个例子比如说他从自治区党委书记去升任同产部长是否合适我觉得也是合适的

这是我借这个机会讲给个人的看法 C 主任这个回答我感觉像是主风来找 C 主任谈话了合不合适 C 主任说我觉得是合适对他刚到广西的时候就说广西不能错过 AI 这个机会我感觉都觉得很好笑他去了新的岗位活跃度很高还有一个最近让我觉得他的活跃度太高的一个是就是青海省的省长董川嘛

我感觉他最近先南下到了深圳去华为和大家聊了最近又去了北京我感觉他是我上任以后因为我梳理了一下他的轨迹我发现他真的还挺平凡的也是两会的时候也提前进行像是这个汇报之类的进入到在 4 月份 3 月底我看他最近又去了北京

我觉得他很活跃的我说到南部省市自治区的我突然想着一个问题当时大家其实不太看好他的仕途因为他当时去了科协我印象中是在科协待了一段时间总工会总工会待了一段时间大家可能会觉得他是不是和大家想象的这种履历可能不太一样这个 C 主任怎么看包括我们有一期和张老师聊到就是原来的财政部部长

刘坤又回来过后感觉又得到了重用这种感觉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你有观察这种现象吗我觉得这位书记到总工会当书记可能这个岗位听起来不是太重要但是有的时候可能就是为了一些官员解决身不及解决级别所采取的一个措施一个谋划自从他从总工会的书记到的地方去当省委书记从这一刻开始就应该意识到上级还是偏爱他的还是重用他的

这是一个说明这条路其实也可以拉入到我们以后观察人士的一个路径转化里面来对对以前可能大家一下到这个岗位就觉得好像他怎么突然这样好像被闲置了这个情况没想到很快又到了一个省份去有的时候一些变动在当时的时间点就下这个定论会为时尚早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现在对于中国人事格局影响极大的某位主风的好室友他是 1953 年的

那么他在 2013 年他不就是到 60 岁了吗因为副部级你不到副部级不升正部级 60 岁就要退休那么他从清华的书记到招议部当副书记又到辽宁去当副书记最后又到科协去当书记

几经辗转才终于解决了这个正部事实上后面大家才发现这些只是主风为了让日后自己要重用的这个人赶紧找机会解决这个正部做的一些操作而已在解决了正部之后他还是非常重用这位曾经的一个好兄弟所以对有些东西的一些安排的判断要隔一段时间才能看清楚包括正部级这样的操作其实是比较多的包括副国级层级我认为操作也还是比较多的

举几个例子比如说现在的文威副总理他在上一届是由政协的副主席兼任的当个委主任因为他是 1955 年出生的他在 2017 年的时候如果说不挂一个复国他在 2020 年就得退休了因为他 65 岁正不如 65 岁退休那么他就撑不到 21 大所以就给他加了一个复国籍延迟他的一个退休年龄所以岗位他有的时候只是为了操作的一个相当于是抓手这样一个含义在里面

刚才 C 主任又跟我聊了这么多为了解决所谓的年龄上限的问题岗位的一些调整我们既然聊到这儿我们其实也可以说一说你刚刚说这两个例子其实都是 2012 年之后大家比较常见那我们进入新时代以后这个人事调整上的一些新现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也可以请 C 主任来做一个分享其实我可以先说一个我比如说我可能 10 年前去关注省会城市的一把手这样子

書記會去看就是說他們大概怎麼會進入到省會城市的書記做過一些梳理就發現一般來說去任省會城市的書記他在之前其實已經進入到常委班子而且他幾乎是大概我那時候算了一下大概百分之六七十是從省委秘書長這個位置上進入到

省会的城市的一把手这么一个位置先要进入到省委常委班子肯定是为了适应这个常委班子的一些情况常委到底是怎么开展工作的是什么样子我们这儿再可以往外散看一下在省委常委这个调整问题上中央其实有两个很重要的权利了一个叫提名权一个叫批准权

提名权比如说我们要把一个省委常委从一个省调到另一个省提名基本上这个权利肯定在中央你不可能有比如说广西自治区我们来提一个我们的省委常委的人其实从外省来的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央在这个位置上提名权还有一个批准权批准权就是说我们其实省委常委的班子的时候省委有些领导实际上是可以出建议的

他提出建议然后经中央考察批准任命然后进入省委常委连长岔开了刚刚说的但我最近又看了一下我们现在的一些所谓的省会城市书记其实他的来源就更加的丰富化了比如说现在的成都市委书记因为这个比较熟他就是在副省长的位置上到了绵阳当市委书记因为绵阳其实市委书记就是省委常委了然后他是从这两个位置上到了成都市委当的成都市委书记其实你看现在的

很多港文其实都是这样的比如说副省长进入到省会城市人一把手之所以以前可能在省委常委里面是省委秘书长可能会比较常见一点的是原来有些人聊说因为秘书长对条块的工作都比较熟所以进入到省会城市他有先天性的这么一个优势但是在这后来我看这几届我就换感觉有个变化没有这么明显的一个规律了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分享看其他两位老师有什么分享

周老师说的我还没有发现这个规矩真的你十多年前你去看省会城市的很多的一把手他其实是从省委秘书长过来的现在没有这么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了我今天特意还又去翻了一下发现很多都只是说副省长直接去了省会城市当一把手这个一个是常务副省长的副省长副省长就是他没有先进常委班子

就像直接是提拔的以前他可能还是需要一些先到常委班子去历练一下知道一下常委到底是怎么工作的班子是怎么开会的才进入到省会城市比较重要的地方我的一个观察我觉得这都是所谓的十八大以后新时代的一些新现象

两位老师可以分享一下杜老师讲的这个和刚刚 C 主任讲的挺相反的我还没有去查这个具体的资料现在 C 主任刚刚给我们提到过现在省会城市的书记越来越重要了很多是让这个常务副省长去接省会城市的书记

对对对这块我跟杜老师的观察有一点小的区别我觉得您提到的由秘书长转任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的一个现象现在还是有一些的我觉得这里的一个原因在于秘书长很可能是省委书记对于新任的一个人那么如果说中央对这位省委书记新任的话那省委书记在省委班里面往往最先优先推的就是他的秘书长去接任省委书记大管家对对去接省会书记这样的一个位置

其实这一点省会书记的这个安排党军一把手的安排也是我平时想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我觉得首先有一个基本的情况背景省会书记一把手的一个重要性在过去这些年是增大的这一点不是由于我们的领导人想要怎么样或者组织部想要怎么样而是客观的一个需求因为现在的这种城市化速度现在全国的城市化已经接近 70%了应该是六个接近 70%的一个程度那么

大省会城市都具备着在省内区域的一个极强的一个政策优势所以它对于省内各项资源的一个红袭效应是越来越强的仅仅从人口和 GDP 的一个比例来说它可能增加的还不那么明显但是从其他资源比如最重要的这种科教文威的资源来说它的强度是越来越高的

对于这种省会城市主政的这种重要性和对主政官员能力的一个要求也是逐渐提升的另外一个就是对人的培养的能力也是逐渐提升的这是一个背景所以省会书记的岗位的一个重要性我认为它是

非常他在增加的时候那我们跟其他的这个常委进行一个对比我认为他已经隐隐接近于一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副书记的一个岗位了他的重要性是明显高于宣传统战等别的

政法当然政法现在很多时候是由副书记兼任的就不太好比到于这些岗位并且我认为在大部分时候是超过了纪委书记和常务的一个重要性想被提拔为省委常委如果说你只是这个城市的市长你是进入不了常委班子的

那么你在转任省会书记的优先级上其实省会的市长的优先级应该是低于省常委班子的优先级因为常委班子毕竟已经是党委的班子成员这是一个其实在过去新时代之前其实很多时候是市长能够顺到书记的但新时代之后市长顺到书记的案例不是太多如果说能顺到可能是中央对于你这个地方的发展非常满意对于你整个班子的评价都很高市长可以顺到还有一点可能原因就是因为过

过去大城市的重要性相对没那么高而已这是我的一个观察另外一个观察对于省会一把手的一个安排我现在发现如果说是省内的常委转任那么这个常委往往不是本省人他已经是现任常委但是他其实也就是来到这个省没几年可能也就三五年时间

他说到跟自己他其实还是一个外省干部那为什么要这样我觉得可能中央对于地方的一个把控为了加强这样的一个中央集权他在安排省级党阵一把手的时候除了自治区以外一般都是外地人哪怕是自治区虽然是用本民族的干部但他其实也是喜欢用一些出生和履历在省外的本民族干部

我这么说可能大家也能理解比如说蒙古自治区的主席他其实是外地的状态对对对就这个意思他是辽宁的蒙古族人

但是喜欢这样去用人这样你在本地的这种势力这种连结会相对少一点对于中央政策的一个贯彻会更加坚决一点不会不是更多的给作为本地利益的一个代表跟中央形成一个对抗在过去的历史上是有很多的教训的当然扯远了对于省级行政区是这样的一个把控同时对于重要城市的就这样的一个思路也适用于重要的城市这反映起来就是说在几乎所有的副省级城市所有的省会城市的一二把手的选用上

中央也喜欢把这个权力抓在自己的手上派一些从外省派一些人去到这个地方去当省会的书记去当副省级城市的书记那因为大部分的省会它的市长其实还是正厅级这个权力有的时候还是能够在本省内产生整理的意见就比较重要可能中央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啊

所以举个例子说以现在的江苏省其实在这一次女书记退休之前很多人是传这个市长能够顺位的结果又是从海南空降了一个省委常委到了江苏省以省委常委的身份兼任南京市委书记南京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一个城市最终也是没有能够从本省产生市委书记

所以另外他相邻的任期大使浙江省随着杭州市委书记升任省长之后空缺的市委书记的位置能否由市长能够兼任的应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但是杭州最近的一些表现又比较好表现好的对于市长能否升为书记肯定是有一些益处的是一个有利的背景这是我的一个观察

我稍微补充一下其实刚才说的就是说到省会市书记我是赞同你刚刚说的就是说从市长去接书记的班现在这几年实际上是情况比较少了最近的一个我的想我脑海中没收想到了一个就是广州市委书记他去市长接的班对

郭书记当时我刚才想表达以前这个省会城市书记一般都是要从常委班上那常委班上哪个职位一般来说转省会城市书记我原来有个统计就是说实际上是从秘书长这个位置上去当省会城市书记是比较多的但我发现这近几年来说你再去看这个书记一把手的接班的过程

就是它的來源是更加廣闊的剛剛初仁你剛說的像空降從其他省空降到這個地方來當省會城市的書記也有從常委班之上另外一個非秘書長的位置上進入到這個省會城市的書記一把手裡面是這樣一個表達對對對我同意這點而且我發現轉崗省會書記的這種位置往往是省政府的常務和組織部長

这两点比较多我觉得这两点可能因为省府的常务还是政务这一块比较重要的一个岗位组织部长又是党务这一块最重要的一个板块这两块的干部还是要着重培养的他们做的是条线的工作再把他们放到快快装的省会书记的位置上培养的意味就比较重基本上由组织部长加省会书记或者是省府常务加省会书记的努力他们去直升省长都是没有问题的

哪怕没有经过没有经过省委副书记这一个隐形的阶梯现在这种例子也是比较多的其实从十九大之后因为这一点我没有做过细的统计我觉得副省级城市或者是省会城市市委书记升任省长的数量可能已经不亚于这个省委副书记升的这个数量了嗯

这点可能大家也都观察到了你比如说说的像成都市委书记到四川省对对对这个确实也是我们可以聊关于人事观察现象其实我们有一期节目就是在要选拔联席干部那这里面就有个问题就是说可能近些年来关于破格提拔这个现象总体是减少的否则我们也不会专门出一期来聊联席干部的这么一个话题我不知道在这个问题上 C 主任有什么要一些观察

我也认为破格提拔的现象总体是减少了的我觉得这是从严治党的一个表现和刚刚咱们说的认知更加严格的执行我认为也是从严治党的一个表现其实对于破格提拔这件事来说是要担一定的政治责任的

因为你风险比较大因为你即便满足即便表现优异你也可以按照正常的途径给他一步步的进行提拔不一定非要破格那如果说你真想给他加担子也可以让他比如说以副职的身份去主持更重要的工作而不是迫切的把他提到提级别因为

就这样的一个操作张老师对这个什么感觉我说刚刚那个话题我感觉我的印象当中现在其实专职省委副书记兼的职务能看得出来吗现在我感觉主要就两个职务一个就是省会省市台兼一个是政法委书记在兼也是看得出来这两个岗位现在是最重要的两个省委常委的岗位还有想补充一下杜老师刚才讲的

一个是中央批准常委班子的这个问题其实省委是有决定这个省委常委兼任什么职务的权利的这是内部分工的调整你说的是

对啊就兼任省委职务的权利我们一般看到一个新的常委的任免都是可以看到第一句是中央批准第二句是省委决定在这个权力上来说是中央来批准一个干部担任省委常委他具体的分工是可以省委来进行决定的是的所以我刚才说中央其实就对人事任命上就两个非常重要的权利一个是提名权一个是批准权他提名就涉及到跨省的这么一个问题他就提名会比较多你如果是省委自己来解决这个犯

班子的人选一般来说省委他有相对的权利是可以向中央直接提的还有哪些新现象我们可以再稍微展开聊一点那我提一个简历的黑箱化这点可能大家也发现了过去的官员往往简历的比较详细精确到每一段履历精确到月份然后进线年各层级各系统各个区分分简化官员的一个过往的一个履历仅仅保留年龄学历先生的职务等等等等少量的简历

一般一个网页也就一两句话过往的东西是看不着的包括百度百科很多大家也发现前几个月似乎还很详细现在一搜就几句话了有的时候这种变化就发生在一些调整在调整前比较详细一旦宣布调整马上就变得简单了

我觉得可能内部有一些文件规定可能内部执行的时候当达到什么级别之后就应该进行相应的一个简化这个对于咱们的观察来说其实增添了一些难度的上级之所以这样去做可能也是不想公布的太详实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一个麻烦这是从观察角度来看发现了一个小的一个现象杜老师对这块应该很敏感对这块我也想听杜老师的一些解读什么敏感你说我没太懂这不是一个现象吗敏感是什么

你会捕捉到的比较你的体感会比较强烈你说的是简历黑箱化这一块吗对这我是经常看到一些县政府县委现在很多官员都不上简历了

就感觉或者简单的一句话这个体感是比较强烈的这个有个问题我们再去想要聊观察这个人比如说和谁搭过班子这个是我们长期以往观察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他和谁搭过班子谁和他一起共事过在什么任期内任命而且我们比较敏感的是什么比如说我们看一些干部落马以后不是会他那个纪委一旦被查证实的话然后出一个通报通报里面就会提一些人大搞政治攀附

那你肯定就要去想他搞政治攀附是攀附什么样的人那你怎么去判断他攀附哪些人那你肯定看他的简历你不可能去问他你攀附了谁或者你当然从信息或者从他比如说一些靠近他的权威人士来获得这个信息那大多数从公开取的话就只能从比如说他和谁

我们说贵阳市落马的市长陈燕她里面就有句话现在已经一送其数了她上面就有句话攀附那她大搞真实攀附谁怎么判断没有人对外说好我当然一个判断就是说那肯定是孙子刚为什么孙子刚因为你看她从安仁到贵阳位置上踏这一步的时候你会很多人觉得莫名其妙她怎么会突然从安仁一下到贵阳当市长去了这个问题就和你再去看结合时间点

去看是什么样子的包括像这回我看贵阳市关于贵州关于整个的不是有一个专题片出来点了说大搞政治攀附的几个人其中有一个人姓叫安安什么我搞忘了他之前没有通报之前我大概是能猜出来而且是在相关报道里面是写出来的说他实际上是攀附的政治干那他其实他之前还和李在勇有一段非常

强关系的一段时间但他这会怎么变成孙子冈呢因为到六寒水的时候其实他的安的权力基本就对接到孙的这段关系上去了在和当时的一些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就明白了他原来在哪个时间段然后和孙搭上了这条线

大概就这样子所以我觉得简历黑箱话对我们来说观察人士就是一个你发现一个你不好去对应纪委里面说的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对对否则他简历公开的时候你就可以通过一些公开的信息推断出更多的公开信息而你推断出来的这些东西往往是组织出于一些原因不太想公开或者至少现在不想公开的一些信息是的

其实这也说明了这个简历的信息量对对对不过我是有一个觉得我是觉得这个倒不是统一的部署我感觉是某些个别这样弄了之后没有受到批评之后

这是一个后面大家都会学着去干的地方上自主来做我也感觉应该不会是从中组部口子上要求说大家要怎么样大家互相看那样也没事我也写少了以前老有媒体批判批评就是什么现在官员建议我觉得这几年也很少了但也不太较真就这样这种感觉我觉得现在的媒体对于所有设政的批评的感量都越来越小了

杜老师胆子越来越小了没办法保命你看我们今天聊的这里面几乎没有提任何一个人名但我觉得应该听我们这些节目的人应该会有这个需求或者说有好奇心愿意去搜一下我们所搜的这些人到底是谁我觉得 C 主任在点的时候已经算点得比较清楚了具体的职务还是说虽然没点人

我看和这个 C 主任聊的时候 C 主任还提到一个新现象我也想请教一下你所谓的上一级层级对下一层级组织权力的渗透在强化这个是你是什么一个在观察的角度在讲这点思考我觉得每一级的政府都有这种原始的为自己扩权的一个原始的一个冲动

他扩权他把更多权力握在自己的手上让他对全局有更强的一个掌控能力我觉得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一个事让他表现我举几个第一个就是重点高效的一些班子成员

那我们也知道那 985 的这个高校书记和校长是副部级那肯定是中管那过去的常务和普通的常务副书记和常务副校长那是中管是正厅那普通的副校长和副书记是副厅那下面除了一二把手之外他的管理悬线应该如果是部署高校是相应的教育部或者其他的部委的

现在我们发现很多的高校部署高校它的副职也就是说副厅这个层级都是由中央来中组部来进行统一的一个管理我觉得其实因为这些高校它虽然是有自己的属地也有自己相应管理的一个部门但它产生了一些影响它的社会影响是全局性的是全国层面的

中央把这个权力握在了一个自己的手上第二个呢是审级层面那审级层面的过去可能审管干部就是以副厅为县也就是说各个市的市领导层级是由审管现在其实已经实行很多年了就是县一级的党政的主官那

过去是先把一把手县委书记纳入省管干部的常联里面现在把很多的省份具体有多少省份比例有多大我不太清楚很多的省份的县长这二把手也纳入了省管干部的一个要求里面但是与此同时市里面各个部门的各个局政处级的局长

他并没有纳入到省管干部其实这里也反映了快快状比乔乔状的一个重要性要大一点还有一个国企条件我们知道中央的当行他的正职副部副职中管政卿都是由中央进行管理的在一些省份里面

神属的国企不管是正听级的神属国企还是负听级的神属国企那他的正听级他的正副职那副听都是神管那负听级的神属国企副职是正处他也是神管正处每一层级吧他会把自己的权力进行一个扩张向下一个渗透这样也是他扩权的一个表现那么未来这个趋势会怎样发展

我觉得大家可以观察那两点第一个以后中央会不会把城市的地级市市委书记的权限也拉得到中组部所有的市委书记全部是统一中管政厅有没有这个可能我觉得可以观察第二个地级市层级会不会把所有乡镇的党委书记拉入到市管干部我觉得这个也可以观察但是具体会怎样的不太好说

我觉得可能的一个进程每个省可能有部分的重要城市的社会书记需要报中组部进行一个报备我觉得可能有这样的一个要求因为现在很多省除了自己省会的一把手是固定进省委常委这肯定是要中央批准的还有一些少数一两个城市也会进省委常委班子或者是由其他的副省级干部来兼任这些其实中央也就依托管理副部级干部这样的一个抓手管理到的这样的一个城市

未来这个范围会怎样扩大我觉得值得观察说到这个我也特想问一下比如说县委书记归省管干部这个是有文件直接是出了的是有明确规定的关于县长一个县的二把手进到省管干部我是没有收到具体的文件职称的

这是我们怎么来断定他其实现在已经属于省管干部实际上是从比如说干部提拔的时候某某省决定要进一步使用某些干部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新闻出来的时候我们才说这个人原来是属于省管干部还是说还有其他的什么渠道供我们去了解这个属于省管干部而不是市管干部这里在某些干部的任用的公告里面比如说由市局的局长或者说某些县区的副书记提拔为县区长的时候

他说公告中会提到由省委批准

有这么一条大家通过判断县长奥巴首也是纳入了省管的一个范畴里面有一些省是这样但具体哪些省我没有把中国 31 个地方都梳理一遍我还没做这个工作它是不是里面也有可能比如说有些干部其实只是归省里报备报备的时候后面在任命的时候可能就进入到具体在说有什么时候批准这个有个特殊情况我和张老师之前有讨论过为什么一个省纪委的副书记是中央纪委在查

这个也是我们当时因为你按我们的理解来说中央纪委来查的都是中管干部但是沈纪委副书记按道理来说不属于中管干部但是为什么是中纪委来查呢这个 C 主任有没有自己的思考这点我觉得很好理解他虽然不是中管干部但是你让沈纪委去查自己的副书记这显然不现实了这个是我刚刚说的我们实际上是从一些非

非公开文件上去做的这么一个判断只能说因为我觉得从我们来说好像直接说这个县里面是二把手就是政府一把手是省管干部好像从文件上来说我觉得是没有支撑的这是我的一个看法是这样现在是有些地方的省委组织部发前公示的时候它的标题就写了是叫省管干部任前公示里面公示的这个县长是从这个能看出来但是我是看到有一些连区长都是省管干部了对对对

也是没有对张老师讲到这一点有的地方就是线肯定是省管但是区和功能区不一定有的地方区和功能区都不是省管有的地方区是但功能区不是区里情况是有一些区别的对所以我特别想上回和张老师聊到这个事我们就说我们特别想找到一个

谁能够拉到一个条文跟我说现在这些确实真文有个明确的划分我们现在大概只能从这种任前公事或者说刚才 C 主任讲的说经审委批准大概从这些角度去做一些零星的判断是的

我最后还想和我们刚刚说的七上八下是十分重要的党内约定这一块我刚刚其实提到一个财政部的前部长现在又是财政部的党组成员了其实他是五六年 69 岁了其实在我们的领域他八的时候一定往下的但是现在又重新得到任用这个是不是属于 C 主任说的是特殊领域没人用的情况还是什么我觉得可能他所现在全国社保基金扎手这个位置你要说没人用肯定不现实肯定是有别人能用的

让他属于那种干

能力和精力还能够干又是相应领域的负责人最受信任的最熟悉的那种人就想把它再捞回来再继续发挥一下热就是属于这样的一种情况说到七上八下这个事情我觉得其实这一点可能是所有关心人事话题的人都会听说过的一个概念那么这个概念在党内应该说应该也是没有明确的文件的但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约定的一个东西这两次的换件其实很多人说七上八下是不是已经被打破了

我对这个概念的一个理解我觉得它咱们可能还是要准确的理解它一个含义我觉得它还是一个限纠战比较重要的一个党内的一个约定我觉得更准确的理解是如果到了换届年就是党代会开的年份是 68 周岁一般情况下是要下的除非你是一些特殊领域没有别的人用比如说二十大换届的军队和外交但是各有一名高级官员留任了这是一个

两个 67 是不是一定要上那根据事业的一个表现升转退 67 岁的复国籍或者征部籍如果你事业表现得好你可以升政治局委员或者其他的复国甚至升政治局常委如果表现不尽如人意就是咱们主风的一个个人判断你不行你转同级别的岗位同级别但是重要性次要的一个岗位如果更不满意那就是退

我觉得是可能这样理解更加的准确一点因为我们即便是认为打破的比较多的 20 大这次宽建真把所有名单拉出来你会发现其实大概还是有 90%85%到 90%的人是符合这样的一个规律的所以我认为咱们在做观察和思考的时候还是要认真的参考这样的一个约定

正好这样的一个规律我理解这个问题就是换个角度来看就是说其实它也不算什么约定我们现在讲实际上更加灵活你在干部的人事任免上就是更加比如说取决于这个岗位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还有你的事业真的表现是什么样子的刚才 C 尊说的可能升转退根据你事业的表现

这个我觉得可能把以前我们默认为好像说是一个铁规之类的变得一个更加软化的更加灵活使用的这么一个规矩大概是这么样的对对一个规矩执行的过于到位可能也不一定是个好事留有一定的灵活的空间可能会更好我也认为现在这样的一个改变是有一些好处的感觉全世界都进入老人政治的这么一个情况下对的是的但这个话题这个现象比较有意思

是的 拜登最年長的總統所以確實是我感覺好像可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些保守主義勢力抬頭可能也確實給一般來說年齡越大它相對來說是更加保守的那一種立全球化這種形式下使用一些相對保守化

那么你下台的时候就是 72 岁

那在这个年龄段大部分的人还是能够保持一个比较好的一个工作状态的那如果说整体的打破那这些人可能在经验上更加的丰富但是个人的体力和工作的能力其实是会下降的另外就是做决策过程中的一个保守会更加保守所以这可能是一个隐藏的一个风险我觉得有利有弊那我们最后还聊不了这个关于延迟退休这个还聊吗张老师延迟退休事关我们每一个人

可以可以那我们先回到这个吧现在因为这两年关于延迟退休其实已经从原来的幕后现在走向台前了那么在大家讨论当中也比较多这个是不是对我们长类干部高层干部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也请 C 主任做一个他的分享我觉得延迟退休影响可能没有那么大对于高级干部来说因为刚刚我也提到咱们现在是正不及 65 岁退复国级的身转退是以 17 上 8 下

副国级是上包下副部级一般来说是 60 岁到点退二线现在男女的退休年龄是延迟了三年用这个好像是十年还是十五年的时间退休了三年每四个月往后延一个月其实退休 15 年其实是让副部级层级往正部的退的年龄更加的一个顺滑了所以我觉得影响不是特别大

过去可能在 60 岁你腹部就要退的一个年龄你现在因为退休年龄的延迟你是 60.5 岁或者是若干年后变成了 61 岁或者 61.5 岁它都没有超过你正部级的 65 岁的线那过去你 60 岁没有到正部级就得转好线现在多了一年半或者两年甚至三年的一个机会那其实是更好的

这是一个点张老师怎么看我觉得其实就刚刚聊到这个七上八下的话题就在我看来如果有一个个例打破它其实就是打破了后面如果再有案例也可以找新的说法来解释为什么来打破所以我觉得也是在年轻退休和老龄化未来的一个过程趋势当中的一个必然的一个东西人的健康也更长远了他以后新的岗位他也可以说我用一个老人去工作嗯

所以我一直都是刚刚说的这种所谓的约定就我看来其实它就不是一个正式的一个什么东西它就是拿来打破的我现在组织人士任命我想怎么来考虑这个问题我就会带着我的思考去考虑这个问题不会再把这个约定放在最前面作为我考虑这个问题第一要律或者第一定律我是首先考虑我在这个领域需要用什么样的人

我可能后面才会去考虑这个约定是不是还在我觉得它的顺位实际上是下降了我觉得我是这么理解的对对如果说严格从定义上你说它有没有打破那我认为可以说它是打破了但是在后续的工作中要不要参考就算我对它的重要性我觉得我对规律的一个重要性我认为它的重要性是的看法比两位老师更加重要一点

我认为还是要认真参考这个定义的因为在咱们纪实的文件里面也是明确的说明了在人大和政协的关键里面也说了袁德上要在 1955 年 1 月 1 号以后出生的

适当的比如民族地区的或者是其他的领域的可以适当放宽这个是在党政这块国家机构写的党这块没有写但我认为在考察的过程中还是把这个东西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要素那是不是第一不好说但是我认为最后形成的这个班子的一个年龄梯队我认为毫无疑问肯定是认真参考了这样的一个要求的因为我们可以发现 1960 年以后的政治局委员一共是 10 名左右

其实这里可以发现一个现象 1960 年也是一个现因为我们的党代会的年份结尾是二或者七所以年龄梯队的五年一届 60 到 64 是一个梯队 65 到 69 是一个梯队 70 到 74 又是一个梯队我们现在观察到的一个情形来看我觉得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几个例子第一上一届的政治局委员有 10 名是 60 到 64 梯队 65 后一个都没有 65 到 69 梯队有 20 名中央委员政部级也有十几位

但是 1970 年之后的正部级一个没有现在目前在台面的 70 后的正部全部是 20 大之后才成人的然后 1975 年的副部级以上在 2022 年这个节点几乎只有那么两三个现在的 T 队 80 到 84T 队正厅已经有一些了但是绝对数量不是太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团省委书记这样的一个岗位 85 后的副厅已经有一些了

数量比较少正厅现在应该只有一两位所以我认为现在干部的一个踢靶一个节奏还是很大程度上按照年龄踢队每五年一个踢队以 05 为界为什么这样去安排所以我认为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最高层你在遵守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七上八下的这样一个原则

那么七上八下的原则为什么要这么制定我认为它也是有一个原因的因为你常委会因为你党的政治局它是两个层级的一个是政治局一个是政治局常委会一般来说升任最高的这个常委会你得是由政治局委员来升任那如果说你想在 67 岁的时候升任政治局这个常委也就是说你进入政治局的时候你得在 62 周岁级以下

那只要到 2022 年你就得选 1960 年之后的一个人所以你得选择一定数量的年龄低于小于等于 62 岁的人有一个八到十名你才能在下一次选常委的时候有足够的人去换相对应的人大和政协的副职则没有这样的一个要求大家直接从政审部级提为人大和政协的副职就可以了

所以正是因为有政治局和常委会这两个层级所以我们需要在政治局的这个环节中维持一个怎样的比例说能够连任两届的人大概占总人数的 40%左右只能新进的人里面有 20%左右是只能连任一届的剩下的 40%是上一届连任下来的那这样就形成了政治局层面的一个有序交替

我认为政治局层面的有序交替对政权的一个稳固还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全国人大和政协则没有这块的一个需求整个班子十几个人一次性换的一个都不留或者只留一两个问题都不大这是我的一个观察

影响不大很容易犯证书我们突然想到这个其实这个也和我们党代会刚才李主任说的一个重点我们其实每年的党代会一定有二期对一批干部出身我觉得影响太大了你如果换一个年份当初定的时候那可能样子又不一样那像在文革前党代会开会时间是非常的散乱的

就没有什么规律可学也确实是和我们这个年龄对接上也比较丝滑的这么一个考量对所以我们现在的很多观察还是基于现在年龄梯队和现实来进行讨论的举个例子比如说你的年龄尾数是 4 另外一个人是 5 那可能提拔的时候又考虑到你是下一个梯队的就不提拔你

我想请教 C 主任一个问题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或者说是体制内的一个普通的干部就是观察员是对大家有什么实际上的用处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因为我现在是一个体制外的一个观察者曾经也有一个机会进去体制内某个省的一个定向选调当时成绩还可以没有进入就是觉得自己性格不太适合这个体制我觉得如果体制内的人想追求进步进行人事观察

还是有一些必要的因为他能从中发现一些升迁密码我们看了电视剧《填风意义》总结的全权量公式我觉得那种过于投机的也不是很好但是如果说在政治上有一些理想有一些追求的可能还是要思考一下怎样选择自己的一条路比较好一点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新入体制内的年轻人其实有的时候也了解的东西也挺多的举几个例子你在更高的平台你在初期的升迁就是要比别的地方要快很多

同样的你省级比中央和省级比地市县区那要强得多同样的城市里面城市层级你在副省级城市比普通的地级市要快得多因为副省级城市我们知道它其实卡了一个 bug 它的街道和区里面的各个局办都是正处在普通地级市它的层级都是正科那么

那么你在复审级城市你面临的初心你面临的坑位就更多了升到副科和正科的一个几率也会更多这是一个其他的我因为不是体制内的人士我不太知道怎么给他们建议这点我觉得可能杜老师跟张老师会有些想法体制内的这种人士对体制内的人来说观察人士肯定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理解自己的职业路径这个是最显然的

第二个比如说你的领导的一些升迁可能也会对你有影响比如说我知道像沿海新基地大省到自治区去当一把手以后很多干部都想到那边去借调挂职其实这个也是你去观察人士可能会去注意的一些东西那对体制外的人来说我理解像我们其实比较多来说也算体制外不是在组织系统里面去理解了解这个人士其实一个是

我是觉得有重要性的在于是中国其实城市发展太受组织人士的影响了特别是这个新来的一把手的影响他可能会直接决定这个城市几年的发展的方向或者说路径什么之类的特别是在前 20 年可能这种感觉是更大的特别是在满城都是挖的这么一个年代那观察一个地方来新来一个领导到底是什么样的作风对体制外的人来说可能是生活上的一个影响会比较大一点

对其他的我觉得我们最先开始说的还是一个黑箱式的这种操纵所以给了大家更多的这种茶余饭后聊天的这么一个空间大概是对我觉得特别好对因为很多人说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背景不适合进体制内实际上很多的干部他也不是你一开始就有政治资源能够决定你的一个高度的很多的干部日后能升都是靠跟出来的

你判断你的这个领导他有没有前途他如果有前途你又是他很得力的一个兵那么你以后的前途也会很好因为领导生的过程带着你一起个人的一个路径的一个另外一个我觉得可能刚刚周老师提起发了我跟着一些熟悉的有前景的一些领导

到外地去那不为了个人的前途为了一些事业的一些发展跟着他一起去做一些项目我觉得也是一点当然这个事可能有的人觉得不太好觉得是依托原来的资源有官商勾结这样的一个意味在我觉得

大可不必完全从这个角度来想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中央让不同区域的官员进行一个跨省的交流其实某些时候也是希望交流的官员能够带一些自己原来区域的一些资源到新的地方去或者是进行这种支援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一些交互比如说东部的那些省份的官员到几个自治区西部自治区的交流其实还是比较多的

每一个就我的观察每一个官员在交流过去之后做了很多的事很多的项目推进了很多事情都会求助于他原来所在地区的一些资源那么我觉得这种东西应该也是中央所乐见的它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转移支付是资源方面的一个转移支付一种人力资源

所以我现在就仅仅跟着杜老师张老师你这话总觉得可真好其实我非准说的这一点其实也是我们最后想表达我们做人事观察反而聊八卦也罢还是去观察中国这个城市的一些发展也罢其实都是想看一个什么我们在简历当中会注意的一些点比如说他在某个地方任市长的时候他的一把手是谁比如说我们刚刚说的

第二大省会城市的二八省的时候我们其实往前回溯它是中央空降下来的中央空降的时候它在中央的那一部分它的领导是谁这个也是我们经常会观察的时候会特意去看的一个角度所以我经常看人事的时候我会打开我不是两个手机买个电脑我会交叉来看

就来看他大概是和谁共事过在什么年龄阶段这个可能就是我看履历的时候会比较重视的一些这一段也可以说一下看简历的时候你可能会看哪些点最后也是给我们听众朋友们的一个彩蛋其实我的方法跟东方老师也挺像的打开多个端口把电脑一起有的时候我是从同样的一部手机里面

看多个平台打开多个网页我觉得看履历的时候我觉得有几个东西可以值得注意一下一个是籍贯我觉得籍贯这个事可能有的时候被大家所忽略了拥有相同籍贯的一些人在一些新的区域这种老乡的这种连接的情节其实它是比较重的

他能够带来一些初始的一个信任第二个就是教育经历学校校友他们如果说又是校友又有职场上的一些连结那么这两个人很可能也是认识的甚至关系怎样也不太好说这里我插一句话说到学校因为我们之前聊节目的时候其实也聊过有些地方官员你去看他的履历也会发现他的

比如说本科做事博士都在清华叫三青团或者叫三青帮不管怎么称呼说这么一个点是吗我到下面去我才发现其实这些校友会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比如说清华的某个领导要来这个地方来考察工作也罢或者说来学术交流也罢那他对应的他的学生或者说这些官员一般来说都是会去出席的

那在出席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一个交流的好的机会这个也是不可避讳的这么一件事情就刚才 C 主任聊到习惯也是一样的对对我觉得习惯和校友关系这一点其实本身并不能够给两个人之间关系的连接带来什么样的意义但是我这里想的一个观点也不一定对人和人之间在于我是在找和一个人的共同点至于这个共同点是什么并不重要

但是我需要一个这样的理由让我去跟一个人一群人或者某一个人进行一个连接它其实提供的是一种抓手的一个意义我是这样去想的

好 除了籍贯和学校籍贯 学校 教育监理还有在系统内的一些有些人是在同一个系统内同一个系统内或者说同一个区域内的任职在日常工作中很可能也是相互在比较早的时候就会有一些打交道的一些经历张老师有啥补充的没有主要被我们两个巴拉巴拉说完了是吧

受益匪浅我们张老师今天好谦虚有点那我们今天也两个小时了快基本上差不多了录的最长的一期节目了如果这期能发出来我们应该能够破这个一万的粉丝所以也很有幸邀请到 C 主任来

今天特别特别有幸张老师跟陆老师邀请跟大家去谈因为之前没有做过播客对这个节奏也不太知道怎么把握觉得跟两位的沟通还是很愉快今天讲的东西我很多东西其实逻辑上也有一点乱也没有思考的充分希望后面还有机会跟人聊没事我们先闲聊

你说有机会其实有这马上不是离 21 大还有两年吗借着调整这个确实也是下一步我们比较重要的一个人事观察的一个动向倒是如果有大量的比如说常委班子进行换更换调整我们到时候再请谁准来和我们聊一起他最近的一些观察这个话题很好我也是感兴趣的因为我也在想临近 21 大的时候就大家关心的政治局常委和局委做一些分析和预测怕预测的成功率低一点但是我觉得敢预测就是好看

好 感谢

天道长别一云树寒霜长白在人梦无过其中沦长浮在世端为你我想

爱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