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 来了吗 进来聊两句 3 2 1 欢迎光临小房间 我是 Chase 我是 Sanby 小房间是一个关注广州以及大湾区本地青年文化的粤语播客节目每一期我们都会邀请不同的嘉宾来到我们在广州东山口的小房间录音室一起聊天今天这位嘉宾呢都是老朋友 曾经来过的嘉宾不过我发现随着我们节目时间做得越来越多
其實一位嘉賓隔一兩年或隔一定期再過來她的人生軌跡或經歷都會發生不同的改變你們隔了多久沒有來 What's your soul? 是兩年多?
今天這位嘉賓之前上過我們的節目就是我們的二十六期節目也是我們算是第一次上一千播放非常不錯的節目新的聽眾朋友可以找回這期節目來聽聽上次上完我們的節目感覺如何?我感覺上你那期節目應該都頗受我們的聽眾歡迎對 我也很意外因為我純粹覺得好像在聊天誰知最後原來也有人聽我們聊天
我們也要介紹一下今天的嘉賓今天這位嘉賓是我的好朋友 Jean 之前的節目說她在香港那時候是七年
第六還是第七年?那時候應該還未到第七年但那一期的標題是「茶餐廳」阿姨為什麼那麼兇?那期節目就說她在香港生活今天又有一個新的生活這次不是從香港過來這次是從倫敦過來的沒錯半年前我就聽 Sanby 說你本身住在香港然後她說突然聽到她說什麼
Gin 現在搬到英國了我記得你在香港應該是剛剛夠時間可以取得身份 7 年就可以取得香港身份正常人的理解是 7 年就可以取得香港身份證
平穩上岸 可以在香港長住你突然又去了英國生活 去了英國工作所以我也挺意外的可以說回前面一點拿香港 ID 這件事 其實需要準備什麼因為我不知道中間要談什麼流程
其實比想像中簡單你只要證明到因為香港入境處都有紀錄你留在那裡多久只要你證明到
再填表格就可以了就在那裡要蹲七年去了七年,每次更新,每次再簽就 ok 了都是頗簡單的拿完身份之後,生活上或各方面的感覺上有沒有什麼不同呢?都有的,拿完之後就覺得
我是香港人那種感覺但當然我不覺得
如果你現在問我是哪一類人,其實我很難回答現在又在英國,但我從小到大,多一個我都長大之後在香港這麼長時間,好像很難回答我是一個什麼人我已經不用某個地方定義我是什麼人但是拿到香港身份工作的感覺就覺得起碼我以後上回去都容易不用再想要什麼公司贊助我簽署
有條路鋪出來這個問題在香港六七年之後應該不會有那麼多人問你去哪裡反而現在去到英國是不會多人問你你去哪裡?你來自哪裡?這些我回答香港的因為我上一個階段都成八
在香港回答香港如果再深入一點說我是在廣州長大再深入一點再談但是第一次就回答香港感覺上有點難回答很難回答因為不是簡單一個地方就回答到對自己的經歷而外國人見到亞洲綿孔都會禮貌性問你你從哪裡來
就算以前在香港的外國同事也在香港很久他們自己出去旅行,別人問他們你從哪來,其實他們都是回答香港的居住地位主不過香港可以不用簽證,可以去多些地方
如果再去旅行,我知道你們經常去日本不過你去英國之後再去日本又變得很遠了拿完身分證之後就去很多旅行的地方都比以前方便了不用簽證可以說走就走是方便的為什麼會去英國?算是什麼?是移民還是工作的關係?還是為什麼會有這麼突然的選擇?
你會在香港住得好好的,去英國?我又不想說移民,就是我自己不是屬於任何一個地方一說移民就覺得很大件事,但我會說移居純粹都是因為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是天時地利人物的,拿香港身份
算是自由身,我想去到哪裡都可以剛好我工作又有機會,因為我公司上年上上年就重組了以前我們團隊只是做亞洲的項目,之後重組了變成全球的項目都會有組
同时我男朋友的公司也从早了差不多的时间我们不是在同一间公司但同一个时间都发生了上层的结构性变动他在公司和另一间公司合并之后英国就有办公室我们当时就想
是不是可以看看有什麼機會體驗一下新生活我們兩個各自都跟公司談又真是剛好有這些機會當然要爭取了另一方面我跟他有
趁年輕 上算年輕什麼都試一下我們有沒有小朋友 我們有沒有物業所住其實走的話 只要你拿走所有行李就行了輕鬆地走 要搬走的話
其实这件事不是说早就计划好而且你不是一个人去的 你和男朋友一起去你们两个又在不同的公司上班这件事不是计划好的刚好公司有些变动好像可以申请过去但是这些事情怎么说看起来不在计划里面你们是哪一个时刻相当于你们两个之间有了一个
認真的其實我男朋友我和他以前在英國讀書他留得更久,中學就在那裡讀
其實我們兩個一直都覺得,有一點幻想以後是不是可以回英國工作但一直沒有這個契機沒有認真主動去實行這件事真的公司重組之後,我又取得身份了我們就想,如果公司有這些機會就沒理由再等再等之後可能就更加難了現在做得到,為什麼不現在去做呢活在當下
你倆本身在英國讀書的時候有在英國的生活經歷所以某程度上說是有熟悉感你倆公司變動有沒有其他選擇法國 意大利之類的為什麼又要選擇去過的地方呢?也趁年輕為什麼不試試未住過的地方呢?你問得很好啊 因為我們只會英文
如果你懂其他語言,他有其他地方的辦公室其實都不是的,因為我的公司是瑞士公司瑞士也是一個可能性,但始終要講法文,德文又不懂,在那裡生活有點困難講英文國家無非都是,美國不用講,美國現在一定不會去
加拿大我們有怕冷英國我們以前生活開過就已經好像已經是穩妥一點接受過某些考驗就覺得比較容易適應不如就英國
但你真的認真的,兩間不同的公司大家一起申請沒想過萬一我申請到他申請不到,那怎麼辦?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可能性?那時候也有的,某程度上我們都很幸運我們兩個各自問公司,那時候很多東西都是兩間公司給的回應都是很同步但你們兩個之間有沒有說有個溝通?萬一我申請到你申請不到,就這樣下去了都有的 你自己在那裡
如果兩個人不行,我就不會去,因為太大風險了如果只有一個人可以,我們都會照樣去,另一個人就不再去找工作了
因為起碼有一個人有收入的話整件事安心很多但是從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還要坐十個小時的飛機這麼長的距離我是想像不到的你叫我從廣州搬去上海我覺得這件事是簡單很多至少我們在同一個文化語境裡面但是你說搬到英國西方社會
兩個地方很不一樣我想讀書和移居或者住過去連工作都在那邊應該都是一件非常不同的概念不過我想會不會在香港你們身邊認識的朋友應該都
不少人移民或去英國生活這幾年我看了很多這樣的故事你們會不會從身邊的人的經驗去看做好心理上各方面的準備的確跟讀書很不同
香港的確很多人去了英國工作移居但是可能我們比較幸運就是我們之前都在那裡讀書有些生活上的事情其實都已經即是現在住的地方和你之前讀書是同一個城市嗎還是我和他都在倫敦讀書
現在又在倫敦 同一個地方對我們來說都容易適應起碼生活上都知道有些事情是你不可以再用香港的標準去排便利程度、安全程度香港晚上 11 點下街還有七仔那樣但那裡是沒有七仔的東西
還有香港有茶餐廳,可能在街上吃飯都很容易但在英國的話,差於薯條
英國外出吃飯好像很大件事,加上現在很貴,吃飯真的要有聚餐我們在英國的生活很撲數,因為我們自己煮飯多,要省錢因為英國沒有茶餐廳的選擇,不可能每一餐都出來吃
在香港的時候你們很少自己煮飯嗎?少,而且外賣而且現在很多兩餸飯、三餸飯可以直接吃疫情的時候也沒有令你們自己煮飯沒錯現在去英國之後基本上都要自己煮對,英國也是自己煮而且都是口味,你不可能每一餐都吃西餐
這些都算是去之前有心理準備嗎?也有的你講的物價貴是跟你當時在英國讀書的時候現在明顯比以前貴還是有沒有區別?貴了很多應該差不多十年前我在英國畢業也有接近十年現在的確貴很多已經比我們三年前去英國旅行貴了很多
三年前就有去?對, 很明顯例如我吃過意粉同一個意粉, 同一間餐廳我們三年前去
如果轉回人民幣大概 120 元一個耳粉?三年前的價錢 120 元人民幣?那時候還不算貴因為他的餐廳都挺好的以他的等級,ok 不算貴但是現在是 170 元哇,貴了 50 元即是貴了 5 個?三年的時間
不是說匯率高了很多而是物價真的物價高了很多而電費、煤氣費都高了很多所有東西都高了很多上次我們都說到在香港租屋住其實都貴了你也有說,我忘了多少錢你說一萬多元 30 方例如我們那時候香港租
租金是 50 多平方元,疫情時是 2 萬元香港疫情後當然升了疫情後升了?疫情後升了 2 萬 3 千元突然間升了
反而在倫敦租屋就比較多選擇如果你不是住在倫敦好市中心的話我們現在的租反而比以前便宜很多現在租都是五十多平方左右我想尺寸差不多對,都是一房,就一萬七
都不超便宜對比香港來說便宜很多租樓的確比香港便宜住得舒服點是不是因為地方相對大一點香港沒有太多選擇對 倫敦可以住分區中心一區有些事好像機器人家
你現在那裡是怎樣的地段?你當三區,可能當香港的
沙田?沙田是郊区是吗?是,是郊地但是起码它有很多选择你不用每次都要叫得很贵如果住市中心的话 50 方要多少?市中心我们看都没有看的不是考虑范围市中心应该会更加贵以现在的价格来说是的这些我想去之前基本上心中有数都有的你们具体是什么时候起程出发的?
起程是上年 11 月,現在是半年你們知道對方或你們兩個人都知道自己有這個機會去那邊工作的時候第一件事是做什麼?即是這個準備過程即是知道公司批了,OK 了,兩個都 OK 了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麼?第一件要做?都是大概...認真了,這件事叫做 confirm 已經很認真了
真的要去
那時候就開始找暫時住哪裏住哪裏才容易讓我們找一個長期住的租屋現在香港有很多東西,怎樣搬過去其實我覺得,你剛才說搬去上海好像是很大的事但對我來說,搬去上海的時間長了我覺得走的步驟其實都差不多
要計劃怎樣搬東西到達要住哪一區大概要找哪一區的樓
我本身是想如果是讀書時期其實你就拿著兩個行李箱子放一些很基本的衣服就行了讀書幾個月就回來了但是如果你已經做了很多自己的物品以前又買了很多東西然後你又要想這些東西又要 說的是移居正常情況下
你会预期自己在相对长的时间段都会在那里生活就跟读书不同,读书一两年的事情放假又可以回来几个月一次一两年之后我都要回来,你不会有那么多事情你香港住了七年,很多事情了那么多事情那时候也是慢慢收拾,有整个星期就是我有收拾,他有收拾,整个星期我们就
18 箱大箱在家中慢慢收拾完海運就全部搬過去收到的了嗎?收到的了但其實整個過程比我想像中順利因為你在香港收拾完 18 箱有師傅上來收就不用你再煩什麼了你到了英國之後大概一個月後又有師傅搬上來
其实就算方便 只是你收拾东西和拆东西就麻烦一点这个成本是不是一个很大的成本我不敢想象 18 个大箱因为我们曾经试过有客人问我们你们可不可以帮我把碟子快递过来一般我们都说可以的 谁知道他跟我说我在巴黎
那次真的是第一次,我们很想尽可能完成客户的希望专门帮他找,然后又找到一些跨国运输跨国快递一只碟也只是几百元,我们一般一只碟是一只中文歌,所以他需要在这里买才记得过因为是中文歌,所以他想在这里买
賣完之後寄過去 沒問題的誰知最後那一隻碟的運費應該都有六七百元那個點是最後他沒有收到因為發覺那一期罷工
不是 是後來郵局打電話給我說去到巴黎之後打那個收件人的電話沒有人接所以就把那個收件又退了回來即中間我不太知道反正中間又有罷工期間然後又有各種各樣溝通上我又不知道怎樣溝通即是中間有很多問題後來反正就退回來了應該花了超過一張碟的錢六七百元如果我記錯的話
用了可能也有两个月时间,是回来的,去到法国之后又回来的很羁屈,怎样经历了很多然后我就想,就这样写一件事而已
令我超乎想像的一個費用我們有沒有那麼誇張的可能那間公司專做海運最後 18 箱收了我們沒有 2 萬一定沒有 2 萬還是 2 萬多點,不太記得但是圍起來好像一個箱是一千多元這樣還可以還有箱子真的很大
很难比,但起码能装 50 多件衣服你单看一个箱子,费用也很可以 1000 元一个箱子,好像也合理只是数量有些多,加起来一两万
差不多了我很好奇,你認真完事後就立刻開始做這些具體的攻略找房子,怎樣運行自己的家當過去你有沒有打電話給你家人跟他說我原本去英國當然有,這個早就打定了我真的早前有跟家人說跟公司說起這件事之前就一定要跟家人說家人的反應
一開始當然不自私了你搞什麼?你已經在香港這麼久你還不回廣州也算了,你還要去這麼遠很不容易拿到身份證,又走這麼遠搞什麼?一開始他們也不支持也知道我這麼大個人控制不了但也挺驚訝,也令我感動我之後去了英國也有定期跟他們視頻
現在他們反而挺支持我看到我也很驚訝什麼事發生了改變現在住得舒服過以前我視頻也有給他們看公園他們覺得環境挺好的我現在可以半年來回家其實也算快定期有聯絡視頻他們也覺得沒想像中
那麼艱難沒有那麼遙遠
我超乎意料之中,他們竟然過了半年就由這個極度反對變不是極度支持,但起碼是樂觀對這件事會不會是對於家人,特別是對於父母來說你在香港住,還是在家旁邊我們去英國,去住,不是讀書,兩年回來就很棒
感觉好像是死了不知何时才能见到女生的确是有我明白这种心态加上独生是很理解的所以我尽量半年一次最少要几天不知会不会是因为这几年可能疫情中间几年很多对于外界的信息没有那么跟得上世界变得越来越分裂
會不會在家人的角度上覺得這件事是去到英國的地方她想像中的英國是一個怎樣的生活環境呢?不過我覺得在家人的角度,他們最終覺得只要開心就可以了
平時去旅行,吃東西都會跟他們分享他們覺得我可以照顧自己,其實他們都可以說回去英國之後的生活,去到英國後就立即上班
或者说一下你下机后的一两天到哪一刻你觉得自己 settle down 了我们下机后第一周就请假那周就争分夺聂妙地找房子那周其实已经在计算工作的时间是的
可以這樣說 因為都是在同一間公司所以中間不會計算給你多一點時間 他們沒有這個計請假 要扣錢其實那次應該要改正 那個星期還未算上網因為英國和香港合約要分開來處理
所以那星期就是一个区别相当于是一间大公司但实际上你是签约了两间不同的公司香港的公司叫做 contract 到期中间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可以飞过去处理私人问题隔一个星期之后再开始和英国的公司签约工作你总结得很好
就是這樣 你倆都是合得來的那一星期沒有了 我們連第一天上班都合得來是那天上班的所以真的很感人 天衣無縫
第一個星期就要爭取時間找房子找房子是在網上找還是到那裏才開始真正找先住酒店我們第一個月就是住 Airbnb 的住宿第一個星期就要開始找長租的地方因為我們去的時候剛好那邊快放聖誕
放聖誕的話 其實那裡完全沒有人會工作那時候也有點緊張 怕找不到因為找不到要等一個月 現在住這裡很貴那怎麼辦呢 所以第一個星期每天都在看房子這個看房子的可以分享一下 它的玩法也是跟香港很不同
首先在倫敦的房子是很難的你看到一間房子,如果第一次看,你不說 yes 可能第二天已經被人做出去了這麼快?
而他上网标价说这间屋有很多钱但是他的形式是租客要给他一个 offer 意思是什么叫 offer?offer 就是你可以给多少钱租他
好像是「勁标」一样我写了一万,你可以给我两万如果是旁边的,但他说要给三万,他就可以做给他他就可以选另一个人,他是这种玩法的当然,如果市场不是很急促的情况下,正常给的 offer 是合适他的标价是 ok 的
當你好像我們這樣緊張 我們會害怕我們是不是要比高一點 她是玩你這些心態而且你倆會不會看下去 我不知道你對的是中介還是房東中介會不會看下去你很急 差不多聖誕了還不是水月
我們很幸運地按照他的標價租,他接受了我們的提供但中間有些崎嶇的地方,找租屋真的比建工難我給了他一個提供,我跟他的標價合作,然後他要做背景調查
你們兩個做什麼工作,你們收入多少你們是什麼職位,你們在這間公司多久逐一找第三方專做背調的公司做這系列的調查還要打給我上司問這個人是不是在你的團隊上班他在這裡做了多久,這樣去調查
當你知道有這樣的步驟的時候你的感覺是因為你不是針對我吧?一定不是,以我所知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做的整個行情就是這樣很搞笑,突然間我想分享一件事我曾經在上海租屋的時候有一次房東問我做什麼
那时候在广告公司中介和房东第一次说租客做广告房东想想也是 为什么呢我觉得很奇怪 然后问中介中介又去跟房东聊天原来房东以为我是街边的广告印刷店
房東對這個說話的認知有點閒逸純粹是一個笑話你們在找房的時候看過多少間房都看了很多,那時候已經想不到一個星期看了多少但一天起碼看兩三間
我們那時候很緊張,因為看的房源都很參差有些房屋很漂亮,很現代又有健身室,又有會所,但可能地點又一般另一些地點是好的,但你一進去是舊樓,一進去就覺得為什麼整個是爛文營
就是那種地板走下去有聲音的那種對,走下去有聲音,然後廁所又很骯髒,很參差那時候已經覺得,為什麼看這麼多間都沒有一間適合的看到最後租的這間,所以那時候就很急切
第一次就觉得这间房子一定要下来那一刻就已经跟中介说我们就要立刻被提供那时候看到现在那间房子可不可以描述一下它的状态它是什么吸引了你觉得这间房子可以下来
這間屋的地方好,而來也算新淨而且那時已經去到十幾間都覺得不行去到這間就覺得面積有事而那個心態就是
很難再找到那麼好的了 要立刻下樓了是不是那些有很多年歷史的建築之前我去歐洲的時候看到他們很多屋你用中國的角度來講就好像剛才描述出來的
大致十年三百年的建筑但其實裏面都是新的很多人住在裏面還是那些很新的現代公寓我們這個都算新的都十幾年流利在英國來說已經算很新了那時候就覺得要立刻訂了不然就沒有了你們那時候選房子的時候你們首選最重要的一個點是什麼那時候覺得錢
这个一方面是重要的钱要在预算范围还有地区也很重要因为英国不同区的安全性可以差很远最重要是安全我现在这个区大概在英国的三区伦敦三区
以前我聽住過的朋友說以前那裡很複雜以前都蠻雜的但現在我們去看樓的時候覺得其實都還好,挺正的現在我們那一棟樓原來都很多日本人住
因為隔壁開了一間日本學校整個社區都覺得是可以的盡量不會選擇就算很便宜也不想住在不安全的地方你們去看房子的時候會不會因為你們是華人會不會有其他中介或房東會不會想其他東西
我們的感覺是沒有的,可能我們的中介也不覺得你是華人,可能有什麼額外的條件但我覺得他對所有租客的條件都是可下的,都是要做背景調查沒有特別因為你的國籍或者什麼,有什麼特別的如果像你這樣說,一個新到倫敦生活
還沒有工作,找工作也不是很穩定的工作狀態就很難找到工作了你講得很好,這個就是另一個點因為我們剛剛到達了,我們是出不到英國的工作證明
未入職,租屋就一定要看工作證明所以才要做這麼多背景調查我們還未出道,他給我們的條件是我們要給半年的租一次一次過給半年的租?是多少錢?兩萬一個月一岩就十幾萬五了是,很痛
但是很多… 是不是接下來的半年可以扣回那些錢就不用再交了?就不用再交了,純粹提早給半年做先因為他很怕,特別你剛剛到埗他又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安定很怕你走了,所以就要你先交半年
都要交押金押金也要我之前看有一些去香港讀書的學生其實好像他們在香港租屋也是這樣都要先付一大筆錢差不多可能一年他確保你一定會有這筆錢給你是很多人都是這樣做
哇,這個真的很難看我相信如果我們說不的話,他那裡也有很多租客會租他某程度上是不優租的局主?沒辦法吧?是啊,被他綁緊了因為就算我去找其他一盤,我相信他們也是要我們交半年或一年租
你后来几个月都可以慢慢扣回,开始出回粮,有几个月的时间不用每个月都交租,慢慢都可以调节回来我们之前也知道有大概这样的情况,预料到有钱被人绑住交租
除了住的方面呢?找到房子之後還有什麼其他事情要解決的?那星期找到房子,解決了之後上班,我記得上班前一天
也不是前一天,上班前一個星期我也很緊張因為我始終沒有試過,雖然我的團隊還是同一個只不過我的同事去了英國,其實都是同一班之前有聯絡,在網上有對接的但始終也是一個新地方,我也有點緊張,在英國上班
不知道有什麼可以期待而我男朋友就好一點因為他在英國工作過那星期我記得找房子的事情已經做完了我就一直在想怎麼辦我要上班我要怎樣跟同事溝通
他就在旁邊一直跟我說沒事的 跟之前差不多但自己始終有很多未知在那裏畢竟你說之前認識英國的朋友認識英國的同事
和大家一起在一个城市里面生活要有面对面的长期接触甚至不要说长期就算你现在下楼你可能都会看到一些新的英国的社区里面不同的人怎样和他们打交道怎样打招呼听说英国人是不是也会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是不是真的这样
他們也是的,這也是我現在要學的東西就是我每個週末的週日晚上我準備好明天如果有人問我你的週末怎樣,我要回答什麼?就算沒有什麼做了,我也要做一點也不是做的,起碼要說出一點細節要有,最重要是細節星期六出完太陽之後又下雨,誰知道晚蝦又開始冷
很細微的細節都要分享但頭幾次有這些情況,人家問我 How was your weekend?然後我就 OK,終結了話題我覺得很尷尬現在就釀成了一個習慣週日晚上內心有一點點總結我大概做了這個做了那個就算我沒有做,我煮了什麼飯我煮飯的時候有什麼錯字
都有一點這樣的總結好像那些一個星期的週報問天氣是真的問的天氣其實比較少因為如果是同事之間就很少天氣
新人就會問 因為同事問天氣就有一種大家就很熟悉的感覺就有一種是因為我們已經不熟悉到你要跟我說天氣那種不成問的感覺如果是同事已經比較熟悉的就說什麼都可以 最好不要說天氣因為反而那一刻有點尷尬 對方就會覺得
你沒有話要跟我說?對,沒有話要跟我說,要乾到天氣你入職又或者新見到這班同事的時候跟在香港工作有什麼不同?
因為我覺得就算不是跨國我從這間公司去另一間公司我自己都會很緊張因為畢竟整個團隊都不同之前好像我講我在香港的時候已經跟這個大團隊是同一團隊對我來說那個轉變又做事的方式不會太大
對我以前在內地實習過,或者香港,以我所知朋友在香港一些本地公司工作的文化我覺得英國那邊大致上,職場上是比較沒有階級的關聯的所有事情,無論你是一個剛剛職場新手,很年輕的人,和一個年輕人
對答都很平等不是你做事的,幫我做事那種對答你溝通的而是他們都想知道
你的意見是什麼,可能你帶來新的視覺這樣的態度,我是很欣賞他們這種職場文化扁平化管理對,對,對還有我覺得在英國,他是很注重你有沒有個人的觀點這個也是我自己慢慢要學習的東西就是以前可能接受的教育,就是內地接受的教育令我覺得我是很自然地做一個執行者做一個乖乖的
沒有那麼多機械的你講什麼,我做什麼可能那種教育方式一向都是上課,單一的輸入到我輸出做功課老師說做這個,我做這個老師說做這個,我做這個好像少了那種討論的空間少了那種我有什麼新的觀點可以應用到我覺得在英國工作就是
可能上司要我做一件事而他不會預期我要跟著他的指示去做而且很多時候那種指示是很虛無的之前 Zambie 你在英國讀書你也感覺到他給你的 brief 是很寬闊的對 我根本不知道他想我交些什麼給他沒錯 以前我在英國讀書或是在這間公司
你想我怎樣才做得好我覺得當時我都很迷惘因為通常他會給你一個模板或一個樣本給你你可以做成這樣但通常
也不會有這個情況而且他下的任務很虛無他只會給你幾個關鍵事 沒錯一些東西給你所以會非常迷惘究竟我要交些什麼給你又或者怎樣的標準是符合他們的要求我想就是我們以前的教育令我們覺得好像要有很詳細的指引我才知道我怎樣去執行
而我覺得在英國或西方,他們不會手把手抓住你一定要這樣做而是給你一個大的議題,怎樣去執行就要你自己想,你自己想哪一種方法好
回到職場上,上司下屬的溝通是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反而會不會令自己有點困惑,有時不知道邊界在哪裏絕對有,但我覺得一開始我自己也很緊張而且你知道英國人,我沒去過英國表面的虛偽
他说有趣的时候就不有趣了很多这些叫虚伪也行 礼貌也行我和老闆都没有什么边界感觉那边界在哪里?什么时候他真的不开心?那怎么判断?
對我來說,我會去調節心理以前的我會去習慣做什麼適合的事情去迎合他但現在我的心態要轉一轉因為他們很開放對你的意見就算你做的事情不是他們期待的事情但他們都會了解你的思路是怎樣可能他們會被你的思路影響到,都說不定
不需要有對與錯的標準去設定這些條條框框
而且職場如果是一個很大粒的人,也是直呼其名你不用叫他什麼種,現在是否流行叫撈鼠?沒有這些稱呼的名字我想最基本的溝通已經是直呼其名的時候,你所有事情就馬上輕鬆很多
以前讀書的時候去過倫敦如果你在下班的時候就會看到下班在街邊喝酒站在那裡整群這種社交方式是否必須的或者你有否遇到這樣的下班有 我記得我去年 12 月剛回英國的工作因為平時在辦公室工作就只會講工作的東西好像少了社交的機會
我有同事說去喝杯啤酒,然後下街就像你剛才所說的,站在街邊拿著杯啤酒我記得那時候很冷,我穿著大羽絨,啤酒又冷,我的手都僵了但我覺得這些都是必需的社交場合如果你沒有了這個,你真的很少跟同事熟
而且他們一有酒精的影響下,就不斷說自己的事有時平時要收藏的東西,都會爆發出來當你跟他有過這種深層次的溝通之後自然會比較容易熟悉
所以下班喝一杯是一種很普遍很重要的一種跟朋友同事互相認識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沒錯因為我覺得有些不同的不如說回到香港
就算你平時不會跟同事外出但起碼午飯時間都有多些聊天的機會但是我想說五憂文化在英國很不同香港呢?不如我先說一下內地內地我自己上學的時候知道五憂睡覺是很正常的五歲是很正常的
上班也很正常我們會關燈我沒有特別說這對我來說有什麼衝擊但我很記得我男朋友跟我分享過他是香港人他之前有一次去深圳當日出過小差我記得他說他那天吃完午飯一回到公司
為什麼全部人都倒下來了
為什麼燈又不開 為什麼全部都睡覺但這其實是廣東特色來的上海不睡的起碼北京上海應該沒有這個習慣但廣東這邊是特色來的中午吃完飯後還會關燈然後全部都在這裡睡覺因為上次跟她去上海的時候 也認識了上海朋友然後她說中午不會有吳悠這件事我也不知道 我以為內地也是這樣
原來是這樣 當時我男朋友跟我說這件事我就覺得如果你不熟悉文化的話你吃完飯突然看到整個辦公室都倒下了 挺大的衝擊那在香港是怎樣的香港一定沒有五歲的 有時間是一個小時嗎多數公司是一個小時 但我們有時候去到兩個小時都有這麼開心的嗎
香港是一大群人吃飯,我試過每一餐十幾個人一起吃飯這麼多人一起吃飯?很隆重,每天都這樣?那邊找這麼多餐廳,塞十幾個人吃飯?是很難的,很難找位
我覺得那個機會就是同事催促的機會多數是你可以去吃飯的人都一起吃飯之後你坐下來慢慢聊天,說些八卦話,很正常的坐了下一個小時,每一個小時都一個半小時,兩個小時可以吞噴一點那是一個在香港來說很重要的社交場合
但到了英國,我發現很多英國同事對午飯的要求是有東西咬就可以了是不肚餓就可以了
他們不會坐下來大家一起吃飯你說的有東西咬他們比較通常大家吃得最多咬得最多是什麼?你當是可能去買個三文治三文治就 OK 了放兩份放兩份就 OK 了做個貝果做個三文治這件事是一件很過癮的事那邊很普遍他們買完
吃午餐買三文治就是自己找個地方坐下或者在一個位置咬完就算了他們都有少數的情況是兩三個人我今晚會去買我們一起去買但他們沒有那種概念午飯是要大家一起坐下慢慢吃慢慢聊天完全沒有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買三文治然後就自己在桌上吃
吃完就繼續工作不會睡覺不會睡覺就肯定不會睡覺中間和沒有休息的時間差不多有沒有一個官方的休息時間?都有的,都是一個小時我覺得他們對午飯的要求真的很低
或者是那種要坐下來吃的質素跟同事聊天都完全沒有這些需求我覺得他們因為這件事我很早已經感受到這個震撼就是我第一次去讀書的時候我那時候是先學語言班的語言班的課是從早上上到晚上它不是沒有什麼課表你就一直在上課中間就是一個小時休息
我還要回宿舍煮麵食時間很短有一天我實在太睏了我就在課室外面坐下的位置躲起來了然後我在睡覺 趴在那裡睡覺然後我的教授走過來拍我他問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然後我說沒有 我只是不休息他就問為什麼你這個時間要睡覺大家都可以在這裡吃飯我說我已經吃了
他們對這件事都是一個文化購物對 而且他們吃飯很快三文治有幾次可能三四個人一起吃都是大家下街買三文治或者去食物市場買我看電影電視劇是否坐在公園等我們也有試過坐到我的屁股濕透了坐在草地
如果天氣好就坐在公園我試過有一間叉雞飯,香港人開的我就買,跟他們一起坐在公園吃,那天真的很曬而且他們吃得很快,不是故意快,是由小到大的習慣午餐填飽肚子就行了,然後我就繼續工作重點是在晚餐?
想想他們吃東西有沒有什麼重點可能是吧 可能週末比較重點我覺得他們平時吃東西比較… 比較吃得很飽等下 正常時間上班都一到五你們一般是幾點開始上班
9 点多 10 点?9 点 9 点上班所谓的午餐其实是没有规定的时间?12 点当时就是你到 12 点自己在袋子里把三文治放出来下街买我们叫做「透下气」
通常收工後大家會說可以喝一杯但那不是吃飯 不是的先喝一杯好像 Happy Hour 不一定每天都是這樣可能一個星期一兩天
晚上通常大家是怎樣解決吃飯的問題通常幾點鐘下班到吃飯的時候是大家比較喜歡自己一個人回家煮飯吃還是有一個文化叫做一起吃飯 幾個人一起吃飯固定一個月或者一個星期聚餐真的比較少但我們團隊
就盡量一個星期有一次聚餐馬克收工後一起出去吃飯對 很有趣的 這個玩法也是有點不同剛才你說站著喝啤酒就真的站著喝啤酒他們連小吃都不會點一人一罐 喝完就拜拜我回家了一個月一次聚餐那次他們喜歡找些東西玩一下再吃東西但玩是喜歡的那些粉絲團
酒吧裡面有其他東西可以玩的那種例如迷你迷你高爾夫球 扔錶他們覺得一天人聚在一起
我覺得他們覺得吃飯不是一種團隊建築他們是要大家玩這些遊戲又分組一組有種競爭的感覺你可以認識一下你的對手如果你們平時工作沒什麼溝通的話又可以趁這些機會認識一下大家平時比較少溝通的同事說真的吃飯真的不是很重要吃飯絕對不是重點
就算到現在我跟他們一起吃飯 吃三文治我都永遠是最慢的那個很多時候他們很快吃完 之後就看著我我又很快吃完 但那一刻就好像人家在等我收拾東西那種感覺
會不會有社交壓力?沒有太大壓力如果他們真的沒空,他們就走我也無所謂我認為那邊,特別是午餐的地方他們沒有說大家一定要一起吃
你沒空就先走 默認的模式是大家自己吃的可不可以說是相對地尊重大家的私隱 隱私因為他們覺得那不是一個社交時間 他們覺得沒有需要
喝酒的时间应该算是大家交心交得最细有没有什么事到那个时刻大家不会问不会接的地方你知道在中国大家的边界感没那么强有分别吗?在家里怎么样?这方面大家对于什么可以谈?那个隐私的边界会不会有不同?
如果談到某程度,他們問你有沒有結婚,都自然會問沒有說千萬不要問這些,又沒有的當然最基本的不可以問你賺多少錢我想這裡也是這樣,比較敏感的就不可以問但我覺得其他話題好像都差不多,沒什麼特別要注意或不可以問
我覺得你在香港已經習慣了有些問題不能問對比這裡就有點不同有什麼你們覺得這裡是太...不是的 問人工的問題可能同事之間真的不會問但不是同事的人可能真的會問真的嗎會啊會啊尤其是...
反而不太熟悉的就喜歡問這些那邊一定不會尤其是在公園見到阿姨一定會問或者他們會問你真活做什麼的問題我現在覺得很煩的一件事就是我現在的工作可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算特別熟悉又覺得好像挺有意思的工作 開唱片店幾乎每認識一個新朋友都要問問到錢嗎
我是真的不想回答的但好像每個人問的都是三句之內就要說這句「兩張錢嗎?」特別是當他不熟悉公眾的話 他會這樣我相信在英國是不會的因為你剛才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和男朋友聊過在香港也挺普遍
做那件事不是一個穩定的工作的時候或者跟大眾不太相同的時候第三句就問你賺多少一個月
在香港也很好變但在英國我就覺得不會因為英國很多公眾範圍已經很廣闊了如果你是說 怎麼說呢可能任何職業對他們來說已經覺得不是太特別所以他們也不會好奇你賺不賺錢再來就是他們這些位置
不应该在那一场问你维持你自己的生活就 ok 了,也许是多少钱反而我觉得他们好奇的位置不是在钱上会是什么?比如说你们做卖碟的会买什么碟?听过什么歌?几乎没有人问我这些的
如果在外面社交認識的人幾乎沒有人問這些都是問你能不能賺到錢?能不能生存?多不多人買碟?在英國他們比較沒有物質他們比較好奇的東西是做那件事的文化
你嘗試做什麼 我相信如果我跟英國同事分享我的朋友開拍檔號 接著有 podcast 他們一定會問 怎麼做的 為什麼兩樣東西可以共存會問這些問題我記得你之前有跟我分享過 你現在上班的時間他不需要一直在辦公室 這個在英國是比較普遍嗎現在不用上辦公室嗎
也要,但現在有兩天可以從家工作在家,不一定要回辦公室上班你本身在香港是否一個星期都是五天香港其實也是這種形式現在香港也是這樣?五天有兩天可以從家工作?我們公司疫情之後開始變成這樣?疫情之後可能都是看公司,很多公司一定要你回族
但是外企會好一點是外企 歐資會好一點去到倫敦之後的政策都是一樣的都是有兩天自己在家裏處理好了是的 還有我覺得現在趨勢都是大公司都不想租太多地方了因為既然大家可以做一家工作為什麼我要出錢租這麼大的地方呢所以我們現在的辦公室是不夠位置
所以他要我們每天都不能回家你們可能要再合一合時間你明天回家 我不回家不是說這間公司固定有兩天大家不回而是說大家可能錯風輪著過來所以可能我們公司
但我可能租的办公室只有七八十个位置,永远都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人是在家工作的,只不过大家要排一下时间,刚刚好大家可以坐下来,尽量利用空间就完成了。换言之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自经位置。甚至有时候你要争位,因为我们有一个系统是让你 book
那些桌子 要預約工作位置你要兩個星期前預約工作位置不然之後就不能再上班了 這樣嗎?還有會議室是不是很搶手?對呀 完全是 如果今天可能要開會然後那個同事在家裡直接都是視障 算上是不是很少人是實際的
其實是,真的很少,我自己合作的同事,之前香港的一班,所有事情都是在線上我試過跟英國同事,但他不是坐我那一層,可能是兩三層樓他說他那天已經很忙,所以他不能走過來見我,或者我走過去他又懶得動了,然後也是在線上
你現在還是要跟香港的同事對接只是換了時差的空間沒錯其實工作還是那些人主要都是那些人 主要的人都是同一班但對我來說特別是冬天 8 小時時差我有時候 7 點就要回辦公室早上 7 點因為要遷就香港的時間早上 7 點 香港還是下午
在他們下班前我就要回去交代有什麼事沒錯 沒錯小早 7 點回到辦公室 天還未亮所以我試過冬天 特別冬天應該很早天黑我試過有一個星期是我上班時 6 點出門口 還是天黑如果我上班我也可以早點下班或者 4 點我就下班
但四點下班的時候已經天黑了所以我試過那星期五天還沒看到太陽這個也是最難受的時刻對 到星期六才發現原來太陽是這樣的你現在住的地方來上班遠不遠
我坐九個字車哇 六點要出門了五點要起床了九個字車對於英國人來說通勤時間算快了算快了我坐地鐵
我也是先發覺原來很多人都是住在倫敦教區的很多人是坐火車上班有點像廣州坐深圳上班的模式其實是很普遍的甚至多過坐地鐵的人因為英國的話當你有小朋友有家庭的話其實你是很少會住在倫敦
市區因為一來所有東西都貴學校又沒有那麼好所以他們很多有小朋友都是住倫敦外圍的教區就每一天貨車通勤我聽過有一個比喻跟倫敦地鐵有關
就说在伦敦坐地铁的时候你会经常看到很多人在看书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在地铁里面拿着书出来看另外一方面就是说有些人尝试去研究为什么到现在科技那么发达英国人坐地铁的时候还要看书有人说其实是因为伦敦地铁的手机讯号太差是没有的 是真的
不如說信號,我十年前在英國讀書是沒有的整個地鐵你一進去手機就完全沒有信號如果你跟你的朋友約定你在某個地方等你要進地鐵之前跟他說好,我們幾點幾點在哪裏等,哪個位置要不然你去到之後就完全沒有信號
但這次我回去時發現市中心有幾個大站是有信號的那一刻我就想為什麼我可以上網
看書的人明顯少了很多 比讀書時少了很多因為他可以用手機可能少了一半 以前的確很多 以前是人手一本書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了訊號之後就立刻少了很多現在也開始刷 TikTok 了很多很多 基本都是 TikTok
所以短視頻在英國也是很熱門的而 TikTok 也是很熱門的全球趨勢特別在 Gen Z 來說 TikTok 是很基本的東西反而他們覺得你用 Facebook Instagram 會很老病 Instagram 也算老病
除了刚才说的地铁、讯号,在伦敦,现在回到伦敦,十年前在这里读书,三年前也去过玩,这次真的叫做长期生活了,在这里工作了,除了地铁和刚才提过的这些之外,还有没有什么你自己感受到的在伦敦?
你覺得倫敦發生了多大變化的地方其實倫敦市中心的位置不會有太大變化因為它的樓都是保留以前舊樓可能 100 年前跟今天其實樣子都是差不多的但反而是二三區比較少少開設外圍的區變化很大
特別是東倫敦 例如以前 Brick Lane 那些位置再外一點 那些位置就真的很大變化那些位置有些區域是不太安全的 以前你會避免去但是現在有些地方是漂亮了很多重新開發了 今次我過去也學到一個新字叫 Gentrification
我特意今早查了這個劍橋字典中文譯名是貴族化貴士新化 是不是差不多意思我想是 貴族化 因為現在沒有說什麼貴族但是它的意思就是把那一區原先比較窮沒有整理得太好現在引入了很多新的發展我覺得有點像珠江新城的前身是城中村
現在慢慢發展到一個很現代化的地方 或者好像東山口一樣以前是屬於居民區 現在有很多漂亮的商戶、餐廳我覺得在倫敦多了很多這些發展項目我記得東倫敦 以前我上學的時候有些地區是聽人說一定不能去 超不安全
有點像工廠,還有很多比較文化聚集的地方還有比較多所謂的公屋,即是政府房屋我們叫廉租房之類的廉租房,可能本身是一個英國的字眼來說是工作級的地方現在慢慢產了重建一些新樓慢慢引入一些中級的住戶進來
社區也比較自然 引入很多小店、咖啡店、餐廳這也很大爭議性 變成原先的居民迫不得已要搬走因為再也承受不到那裡那麼貴的租金和物價基本上我們曾經有一期跟 Rebekah
商業性 商業街區 街區商業有提及到類似是日本的 像是私生化的概念所有東西都變成商場 變成改造完之後的大牌子的店鋪跟著小的本身的小店
本身比較原始的,生長於社區的東西慢慢消亡或者搬到更遠的地方是,很明顯我覺得倫敦二三區特別有這種趨勢好像我現在住的地方以前住過的朋友說以前那裡很雜架,完全跟現在不同但是現在我住又覺得很正常完全是感受不到原來以前可以亂成這樣
你自己是怎樣看這些爭議?對於你來說,你自己的觀感是偏向積極那方面還是覺得比較可惜?嘩,很難啊但是我想
我會偏積積那方面,因為倫敦的商業化不是很多連鎖的餐廳發展得來,也有很多獨立的商戶在那裡,也不是大集團變成社區接收到的文化也多了,也多了人願意去那一區探索
但的确对本身的地区有些不公我觉得是看政府如何安置他们如果他们付不起这么贵的物价租如果给他们另一个选择,应该跟他们可以预算的东西差不多有没有比较代表性的项目?
或者街區,在這方面又或者說是以前大家去倫敦的時候不曾知道的地方但現在你發現這個地方很棒,你身邊有朋友來倫敦玩的話你會帶他去看特別是東倫敦,再細節一點就是一個區叫 Hackney
Hackney 以前是很混亂很不安全但是我這幾次週末都去那邊首先公園是整理得很漂亮它有很多食品市場是多元化的也有很多好的咖啡店又有黑膠店你當是一個放大版的 break link 而且是整理過版的 break link 是不是相當於藝術規模
但現在 break link 已經開始轉化到太遊客區的感覺所以 hackney 就少一些主流但你又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東西
除了這裡之外 你們平時週末還喜歡去哪些地方玩不用上班的時候 你們週末日常是怎樣的呢我覺得我們現在週末的活動跟香港很不同因為香港始終走到哪裡都是商場商場商場很多時候消遣的活動都是要消費的而倫敦反而玩的東西不一定每次都要消費例如我們現在很喜歡做的就是睡公園
因為太舒服 可能倫敦又不是像這裡比較潮濕特別是出太陽的時候 但又未到夏天那種感覺是最爽的現在我們很多時候就是隨便做一些野餐的食物然後拿著一張箭 一開就直地移了其實我們現在出門都帶著一張箭 無論那天是否去公園
因為有時候差不多倫敦你可能走幾百米就有個公園有時候天氣真的好你一攤開就坐我那時候也很喜歡做這件事還有我那時候開始流行一件事叫 Pokemon Go
然後公園就多了很多人躺著玩 Totem and Go 或者只是躺著在那裡曬太陽除了逛公園尾有時也會看展展是很多開給公眾不用錢因為它提倡不同文化的東西越多人看越好不一定每次都要付錢才能享受
跟香港的生活節奏不同,尤其是週末很不同對,而且香港始終是你出到旺區真的太多人,但週末就是你想放鬆的除了倫敦,你們會不會到處逛逛?我們去歐洲也比較便宜,我們前陣子去葡萄牙
我們去葡萄牙有一種香港人想深圳的感覺為什麼?因為東西很便宜因為習慣了倫敦的物價會比較貴去到葡萄牙就覺得
吃東西也不是差很遠 但也一定便宜一點原來葡萄牙的坐的士也可以很便宜突然間就好像港人上深圳的感受立刻出來了而且應該有比較多假期 是的現在是不是比在香港還多?是啊 香港本身我們也算多的但現在我們就 25 天連假了
一個多月不用上班了還有我們有一個機制是你可以買假期的但我好像最多買十天所以有些同事可能有小朋友想多點跟小朋友相處他們會買足
十天 然後就三十五天假期就可以跟小朋友去度假去度假 你真的找不到他好搞笑 我昨天看了一篇新聞你千萬不要找別說英國
在香港 內地同事抱怨香港同事說下班後連電話都不接聽說他沒有責任心在香港和英國 如果同事放假千萬不要找他你一找他 那就是邊界感的問題別人放假你不可以打擾他 如果打擾他
是很不禮貌的一件事你可以留言但你不能預期他會立刻回覆你放假再回覆你建議推廣沒錯 沒錯我覺得他們那邊比較注重跟家人一起的時間特別是有小朋友的時間
對有小朋友的人比較通用可能我有一個同事另一樣東西跟香港很不同就是在英國請工人很難普通人不會像香港請到費用或印債因為英國的薪金很貴所以很多東西都是自己來我有一個同事自己上班但每天都要送小朋友去幼稚園
可能下午三點就要接小朋友所以他可能上班七點 之後兩點多就回家接小朋友就下班了這些都是上班的時間其實差不多但是因為他有小朋友大家就要通用一點 走一走他的時間所以其實公司是 ok 的 是 ok 的是 ok 的 是很好啊 比較人性化這樣才可以促進三月六的嘛
是嗎?是嗎?是呀好了,差不多最後了其實你也去了那裡差不多半年時間了你覺得你已經適應了那裡的生活嗎?也算是,因為比我想像中都適應得快可能也是因為之前讀過書很多東西都已經知道跟香港有什麼不同知道是否能夠接受
去到英國生活之後,目前對你來說還是一個需要克服的或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很多都是自己來的,譬如我們租了這間屋之後第一晚洗衣機已經堵塞了然後我們兩個人抬起洗衣機,把水通了這些位置就是以前你在香港習慣了什麼都要叫師傅,師傅又可以馬上到
搞衛生也是,以前有空就有姐姐上來,現在不會的,現在全部這些雜務都是要自己下手下腳這些事情就要慢慢習慣我記得之前好像聽過一個說法,如果你在那邊安裝空調,你找師傅上門幫你安裝這件事是比你買空調貴
你這個想起我就是我們買傢俬的時候,買二加傢俬,很基本的買那些東西香港的收費制度就是你買這麼多件傢俬,有一個 200 元包送和包裝,但在英國是逐件計
可能那張椅子很容易裝,兩部就裝好了,他都照計算錢而裝的費用比傢俬貴,沒錯就是這樣所以什麼都是自己來的這些都好,當學多點東西,技多不壓身可能遲些我可以做裝修師傅
這期節目我覺得差不多了解很多這次回來多久?說真的一個星期 已經在香港四五天了下一次就半年之後聖誕節可以回來久一點
好啊 到時候可以說說聖誕聖誕整個辦公室都沒有人了消失了他們都找不到的了 別找他們了到時候跟我們分享一下英國人是怎樣過聖誕的可以啊那就半年後見吧好啊那這期節目就先錄到這裡
到此為止大家記得在我們今期節目的評論區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如果去經國又或者有朋友在英國的生活經歷又或者你如果喜歡今期節目記得分享在社交平台又或者分享給你的朋友聽也可以的如果你在英國看到那些會聽廣東話的朋友你跟他說在 Spotify 在 Apple Podcast 都可以聽到的是喔 我們有物料給你可以可以
在國內的話 Max 小宇宙 喜馬拉雅 網易雲音樂等等的音頻平台都聽得到基本上你在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可以聽到我們的節目那期節目先到這裡了 跟大家說聲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