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今天 来 个 硬核 视频, 咱们 来说 一个 可以 说是 金融 宇宙 中心 的 话题, 非常 的 有意思, 而且 又 非常 的 复杂, 那就 非常适合 我 讲, 那 就是 国债。 这个 是 过去 25年 美国 国债 比 GDP 的 走势, 可以 说是 一路 高歌猛进, 疯狂 借钱 到 现在 已经超过 了 120%。 包括 英国、 欧元区 还有 中国, 都在 以 看起来 非常 不可思议 的 速度 增加 自己的 国家 政府 债务。 而 这里 头 最 离谱 的, 全世界 最 会 借钱 的 国家, 那 就要 数 日本 了。 国债 比 GDP 260% 冠绝 全球。 这个 数字 是什么 概念? 就是 日本 所有人 赚的钱, 2.6 年 才 够 还 他 政府 的 债。 你 要是 按 日本政府 2022年 财政收入 算 哈那 他 就是 不吃不喝, 完全 不 花钱, 一分钱 也不 花, 18年 才能 还清 这些 债。 你说 这些 国家 政府 难道 都 疯了吗?
这么 大量 的 借钱, 它 背后 的 逻辑 到底是什么 呢? 美国会 不会 出现 债务 违约? 为什么 有 经济学家 说 政府 借 的 越多越好? 到底 借 多少 才 算是 多 呢? 对 吧?
就 这 期, 说实话 我自己 在 整理 总结 的 时候, 我 感觉 含金量 还 挺 高 的。 所以 我也 尽量 把 它 讲 的 就 通俗易懂 一点。 你 要是 听 完 觉得 有用, 你 就可以 放到 你的 收藏夹 里 吃 土, 这样 也能 增加 一下 你 收藏夹 的 含金量。
每个 国家 的 政府 都会 赚钱, 也会 花钱。 这是 美国政府 过去 30年 的 收入, 95% 都 来自 税收。 而 这个 是 支出, 他 就 花钱 去 做什么 公共事业、 国防、 军队、 基建 等等。 你 就会 发现, 他 其实 大部分 时间 花 的 都 比 赚 的 多。
专业点 话 术 就要 持续的 财政赤字, 那 这 多 出来 的 钱 从 哪儿 来 呢? 他 就会 发行 国债 去 跟 全社会 借 的 钱, 来 补 这部分 资金 缺口。 你看 这是 中国、 日本、 英国、 欧元区 的 财政收支 情况, 全都 在 不停 的 赤字。 你是不是 要 单 看 这个 财政状况? 要是 隔壁 老王 的话, 那 八成 是个 败家子 儿。 但 放到 国家 这儿 好像 就 不成立 了。
咱 先来 看看 美国 前两天 吵 得 特别 凶 的 那个 债务 上限 是 怎么回事。 他 就是 为了 控制 自己 政府 开销 不能 过高, 就有 了 一个 象征性 的 债务 上限 这么个 机制, 叫 that ceiling。 国会 会 投票决定 一条线, 财政部 借 的 钱 就 死死的 不能 超过 这个 项。 你听 起来 是个 很 合理 的 限制, 还 想着 自我约束。 但是 我 为什么 说 它是 个 象征性 的 呢? 一旦 这个 债务 接近 这个 上限 了, 国会 就会 赶紧 组织 投票, 一节 进了 就 投票, 一节 进了 就 投票。 就 从 1981年 到 现在, 42年 里 债务 上限 上调 了 42次, 平均 每年 上调 一次。
其实 大家 心里 也都 清楚, 美国 的 债务 一旦 出现问题, 比如 出现 违约 的 情况, 对 整个 美国 经济 的 打击 都是 毁灭性 的。 白宫 自己 都有 预测, 如果 持续 几周 的 债务 违约, 将 会 导致 美国股市 45% 的 下跌, 超 破 800万人 失业。 总之 就是 后果 很 严重, 所以 这个 债务 上限 主要 还是 给 两 党 一个 吵架 的 机会。 就现在 不是 拜登 民主党 执政 吗? 可是 国会 的 众议院 这边 多数 又是 共和党, 所以 这个 众议院 的 议长 叫 麦卡锡, 他 就 想 借此机会 逼 着 拜登 来 缩减 之后 的 财政开支。 那 两边 就 谈 呗, 美国 这套 财政 机制 是不是 也 挺 拧巴 的? 你看 前 两年 拜登 那边 哐 哐 5万亿 下去 刺激 经济 的 时候 你 不 谈, 现在 债务 快 到 上限 了 你 才 开始 谈判。 其实 世界上 有 这个 债务 上限 的 国家 也 并不多, 除了 美国, 还有 丹麦。
但是 丹麦 那个 上限 就 巨 高, 基本上 是 他 现在 债务 的 三倍, 所以 跟 个 摆设 装装样子 而已。 世界上 还真 没有 哪个 国家 是因为 债务 上限 限制 了 自己 国家 发债。 过去 50年 间 全球 的 政府 债务 都在 持续 不断 攀升。 那 你说 他们 为什么 要 借 这么 多 债, 他们是 怎么 想 的? 是 不 开心 吗? 来, 小林 要 上 点 硬货 了, 咱们 现在 就 来 一个 迷你 经济学 小 课堂。
首先 咱 得 搞清楚, 咱们 先 要 解决 的 问题 是什么。 你 想着 政府 借钱 不就是 为了 花钱。 所以 问题 的 关键 就在于 这些 政府 他 为什么 要 花 这么 多 钱。 现代经济学 的 鼻祖 就是 提出 那个 看不见 的 亚当斯密, 他 其实 是 非常 反对 政府 花钱 的。 他 就 觉得 市场竞争 才是 效率 最高 的。 所以 政府 你 就 管 得 越少 越好, 做到 越小越 好。 你 要是 借 那么 多 钱, 花 那么 多 钱, 是 一件 极其 不负责任 的 事情。
美国 从 18 19世纪 的 时候, 非常 遵循 他 这套 理论 的, 就 鼓励 竞争, 政府 基本 能 不管 就 不管。 但是 慢慢 问题 就 出现, 他 就 发现 你 要是 完全 让 市场 自由竞争, 每隔 一段时间 经济 就 崩 一次, 每隔 一段时间 就 崩 一次, 最 严重 的 就是 1929年 那个 大 萧条。 面对 这么 大 的 大 萧条, 美国政府 当时 依旧 坚持 着 那 套路, 要 老老实实 做自己, 我不要 过分 干预 经济周期。 没想到 这 萧条 一下 就 持续 十多年。 事后 很多 经济学家 都 认为, 这个 萧条 之所以 能 持续 这么 长时间, 和 你 政府 的 不作为 是 脱不了 干系 的。
就是 在 这种 时代背景 之下, 就 出现了 另一个 经济学 大神 凯恩斯。 他 就 提出来 一套 新的 理论, 当时 就 开始 被 各国 的 政府 采纳。 极 简 的 概括 就是说 市场 它 也会 失灵。 所以 政府 你 不能 完全 不管, 你 得 管你 得 刺激 他。 尤其是 在 经济 萎靡 的 时候, 大家 不是 不愿意 花钱 吗? 需求 不是 萎靡 吗? 政府 你 就 把 钱 借 过来, 你 帮 他 花, 以此 来 增加 社会 的 总需求, 避免 经济危机。 当然 凯恩斯 这套 理论 后来 也有 争议, 但是 它的 内核 已经 逐渐 被 各 政府 接纳。
当 经济 面对 危机 或者 衰退 的 时候, 政府 你 就要 大力 的 借钱, 花钱 刺激 经济, 这样 才能 最 快速 的 帮助 经济 走 出来。 所以 你是不是 发现 现在 每次 遇到 危机, 政府 就 开 花钱 刺激 一波。 美国 08年 次贷危机, 20年 疫情, 日本 98年 金融危机, 08年 次贷危机、 11年 大地震, 欧洲 这边是 欧 债 危机 等等。 也 不知道 是 巧 了 怎么着, 最近 这个 危机 它 就 特别 多, 所以 政府 就 积累 了 更 大量 的 债务, 但 也 不是说 这 钱 花 出去 他 就 一定 有用。 你看 日本 过去 30年 那是 持续 不停 的 借债, 但 G D P 趴在 那儿 纹丝不动。 刚刚 我们 说 这些, 它 就是 政府 花钱 的 理论依据。
咱 再 稍微 拓展 一下, 最近 这个 理论依据 又 升级 了, 它是 流行 一个 更 颠覆 同人 三观 的 经济学 理论, 叫做 现代 货币 理论 M M T。 他 就 认为 你 政府 就 应该 理直气壮 的 借债。 因为你 政府 这边 花 的 越多, 非政府 这边 的 市场 他 就 赚 的 越多。 政府 的 信用 本质 上 就是 钱, 只要 没有 通货膨胀, 那你 就 应该 使劲 借钱, 使劲儿 花钱, 这样 才是 对 经济 最好的。
当然 这套 理论 现在 还没 被 主流 经济学 接受, 只是 最近 真的 非常 火, 所以 跟 大家 提 一 嘴。 好, 那 你说 就算 政府 他 可以 借钱, 花钱 可以 促进 就业, 刺激 经济, 难道说 你 就 这么 无止境 的 而 借钱 这么 花 下去 吗? 对 吧? 这 听着 肯定 不合理, 度 肯定 是 有的。 但 这个 度 就 跟 你我 借钱 肯定 不一样 了, 因为 它 具备 一个 你我 都不 具备 的 能力, 就是 印钱。
那 可能 有人 就 抗议 说, 小李 你说的 不对, 政府 哪能 印钱? 央行 才能 印钱, 政府 就能 借钱。 没错, 理论上 确实 是 这样, 现在 大部分 比较完善 的 体制 也 把 政府 和 央行 给 分开 了。 政府 你 不能 赤裸裸 的 从 央行 那边 直接 钱 出来 还。 但是 实际上 怎么说呢? 政府 他 还是 有 办法 可以 变通。 就 最简单 的, 央行 它 确实 不能 直接 印钱 给 政府 花, 但是 他 可以 去 市场上 买 国债, 对 吧? 这 不就 量化宽松 干 的 事儿, 只不过 他在 市场 中间 多 倒 了 一手 而已。
本质 上 不就是 政府 管 央行 借钱 花。 这个 其实 就是 内债 和 外债 的 区别。 刚才 咱们 说 的 这种, 就 一个 国家 用 本币 发行 的 国债, 它 就是 内债。 可能 以前 金本位制 的 时候 对 政府 还 确实 有点 限制, 他 不敢 无限量 的 印钱。 可是 现在 政府 就 比较 容易 通过 印钱 来 规避 债务 违约 了。 而 从 海外 借 的 钱, 一般 都 是以 美元 计价 的 债, 这个 就 叫 外债。 除了 美国 以外, 你 又 印 不了 美元。 要 真 出现 现金流 的 问题, 那你 就 只能 去 找 别人 去 借, 这时候 就 非常容易 出现 违约 的 情况 了。
如果说 内债 属于 经济 活动 的 缓冲期 的话, 那 外债 就 相当于 是 经济 活动 放大器。 这 也很 好 理解 为 债务 本身 就是 杠杆。 你好 的 时候 资本 一窝蜂 全都 过来 投资 你那 你 就可以 通过 借债 来 放大 你的 优势。 但 一旦 出现问题, 资本 咵 全 撤 了, 那 也会 加剧 你的 崩盘。
实际上 你 要是 看 历史, 史 上 很多 那种 国家级 的 经济 崩溃, 各种 债务 危机, 其实 都 源于 外债 的 违约。 你 比如说 上个世纪 七 八十年代, 拉美地区 本来 发展 很快, 也 吸引 了 大量 的 外部 投资。 结果 80年代 两次 石油危机, 美元 要 加息, 那 拉美 这边 就 不得不 也 跟 加息, 就 导致 债务 越来越重, 外债 越来越多, 最后 阿根廷、 巴西、 墨西哥 全都 债务 违约, 美国 这边 投资人 也 亏得 血本无归。
包括 我们 看啊 欧 债 危机, 它 为什么 会 持续 这么久? 这个 其实 就是 欧元区, 我 个人感觉 非常 拧巴 的 一个点。 我在 之前 希腊 欧 债 危机 这 两期 视频 里 都 提到 过, 你看 欧洲 这些 国家, 大家 一开始 抱团 取暖, 就合 起来 用 一个 央行 负责 印钱, 但 财政政策 这边 又 各 管 各 的这 就 相当于 大家 一起 把 内债 它 给 变成 了 外债。 结果 希腊、 意大利、 西班牙 这些 国家 就 出问题 了, 国债 都 面临 违约 的 风险 了。 欧洲央行 也 不能 因为 就 你们 几个 成员国, 我 就 去 买 你们的 国债, 坏了 规矩 对 吧? 这些 国家 就 只能 伸 着手 找人 借钱。 那 像 欧盟, I M F 是 借给 你 钱 了, 那就 逼 着 你 紧缩, 就 导致 这些 国家 本身 经济 就 很 萎靡 了, 你 还 不得不 又 紧缩。 你说 这些 财政政策 本来 应该 是 经济 的 调节 期, 但 反而 加大 了 经济 的 波动, 这个 就是 外债 的 问题。
97年 的 亚洲 金融危机, 98年 俄罗斯、 乌克兰 的 违约, 01年 的 阿根廷, 包括 去年 的 斯里兰卡 这些 崩盘, 直接原因 其实 都是 外债 还 不上 导致 的这 也是 为什么 有人说 内债 不是 债, 所以说 这个 说法 有点 极端。 内债 肯定 也是 债, 但是 它 可控 的 范围 要 大 很多。 各 国家 政府 在 紧急 的 时候, 他 就可以 比较 舒坦 的 去 借债, 而 不用担心 短期 违约 的 问题。 所以 从这一点 上 来看, 美国 它 就 确实 有 它的 特殊性。 他 也 不用 管 什么 内债、 外债, 因为 对他 来说 全都 是 内债。 当然 美元 又是 另一个 话题 了。
好, 我们 刚才 分析 了 政府 借钱 跟 咱们 借钱 逻辑 不一样, 限制 政府 发债 的 不是 钱, 也 不是 债务 上限。 那 这个 真正 的 限制 它 到底是什么 呢? 小林 就 深入分析 了 历史上 比较 大 几次 债务 危机, 总结 下来 两大 原因。 首先 就是 利率, 利率 是 金 市场 的 核心, 而 国债 又是 利率 的 核心, 因为 它的 价格 决定 了 无风险利率。 你 会 发现 所有 公司 发 的 债, 比如说 微软、 亚马逊、 中国石油, 它的 利率 跟 国债 利率 都是 高度 相关 的。 因为 它的 定价 就是 靠 国债 利率 决定 的那 你 想 国债 要 发行 多了, 供给 就 增加, 价格 就 下降, 对应 的 无风险利率 就会 上升, 整个 经济 对应 的 利率 都会 跟着 上升, 那 这个 效果 就 跟 加息 差不多 了。 加息 是什么 效果? 相信 大家 肯定 都 比较 了解 了, 就是 一直 消费, 一直 投资, 一直 经济 就 抑制 一切。
可能 有点 把 你说 蒙 了, 你说 加息 不是 央行 控制 的, 怎么 跟 国债 都 联系 上了? 这个 咱们 在 另 一期 视频 其实 分析 过。 简单 来说 就是 央行 它 控制 是 短期 利率, 国债 控制 是 长期 利率。
这 利率 上升, 除了 抑制 经济, 它 对 政府 来讲 还有 个 更 直接 的 后果。 就是 他 发行 债务 那个 成本 直接 就 上升 了。 之后 再 想 借 新债, 那 就得 付 更高 的 利息 了。 这就 好像 你 车 撞 多了, 那 保险 就 贵 了。 政府 这 发 多了 利率 就 高了。 那 如果 高到 政府 收 的 税, 连 利息 都 不够 富 了, 你 还 刺激 什么 经济, 对 吧? 那就 甭想 了, 政府 就 纯纯的 橙 一个 给 全球 债主 们 提供 固定收益 的 一个 基金 了, 那 就会 陷入 到 一个 债务 漩涡, 就 无法控制, 越 借 越多。
你 可 千万别 觉得 这个 想法 有点 太 极端 了。 你 比如说 日本 的 债务, 如果 他 政府 的 平均 利率 高达 5% 的话 哈那 他 政府 就 所有的 收入 连 利息 都 不够 付 了。 当然 日本 实际情况 不是 这样, 虽然 他的 债务 冠绝 全球, 但 目前 财政收入 居然 只有 11% 是 花 在 付 利息 上了。 而且 过去 几年 虽然 他 这个 钱 是 越越 多, 但是 付 的 利息 真是 越来越少 了。 这 其实 因为 政府 有 一招, 它 可以 对抗 利率 的 上升。 咱们 说 很多 东西 要 慢慢 连 起来 了, 这 招 又是 量化宽松。
日本 不是 从 2013年 开始 搞 安倍 经济学, 要 大量 借钱 刺激 经济 吗? 但是 他 也 怕 国债 借 太多 导致 利率 升高。 好办, 那 央行 你 就 负责 印钱 来 买 我的 国债, 这样 需求 增加 了, 价格 抬高, 利率 就 被 压下去 了, 最好 还是 能把 它 压 到 几乎 是 零 附近, 这样 政府 之后 就 放心大胆 舒舒服服 借钱, 也 不用担心 利率 升高。 直到 2020年 的 时候, 日本政府 压根儿 就 装 都 懒得 装 了。 我 就 跟 你 摊牌 了, 我 现在 就是 要 搞 无限量 的 量化宽松, 目标 就 放在 明 面上。 我就是 要把 十年 期 的 利率 压 在 0.25 以下 这条 线上, 经过 一番 资本 斗争, 现在 是 提高 到了 0.5%。
但 还有 那个 项, 你看 从 2013年 之后, 日本 的 央行 国债 持有量 涨 得 有 多 猛, 就是 因为 央行 持续 不断 的 买 国债 来 压低 利率, 这 才能 让 日本政府 虽然 钱 是 越 借 越多, 但是 利息 越 付 越少。 所以 你看, 你 可 别以为 央行 印钱 就是 为了 纯粹 让 经济体 的 钱 多一点, 它 有一个 可以 说是 更 重要 的 目标, 就是 压低 长期 利率。 不光 日本, 就 美国、 欧洲 量化宽松 也都 有 类似 效果。
每次 有人 质疑 美国财政部 是不是 借债 借 的 过多 的 时候, 那 财政部长 耶伦 奶奶 都 和蔼可亲 的 出来 说, 我们 虽然 这 借 的 很多, 但是 利率 非常低, 我们 现在 付 的 利息 还没有 9 50年代 高 的。 言外之意 就是 借钱 成本 这么 低, 又能 刺激 经济, 那 我 干嘛 不借 呢? 所以 你看 这 限制 借债 的 第一个 点 利率, 他 其实 可以 通过 政府 和 央行 相互 打 配合, 然后 绕过去 的。 可是 天下 哪 有 免费的午餐, 对 吧? 有一个 限制 是你 就 政府 永远 不可能 绕过去。 这也是 政府 央行、 经济学家 谈 之 色变 的 一件 事儿, 就是 通货膨胀。 巧 了, 这 两个 点 咱们 说 都 单 做 一期 视频聊 过了。
通胀 真的 是 让 政府 非常 头疼 的 一件 事儿。 经济 需求 不足 我可以 花钱 拉动, 就业 不足 我 也可以 花钱 刺激。 但 通胀 一旦 来了, 这就是 头号敌人, 其他 所有 经济问题 先 都 靠边站, 央行 你 也 没法 继续 人为 的 压低 利率 了, 政策 上 那些 小聪明 也都 不管 用了, 无数次 历史 经验 表明, 唯一 的 解决办法 就是 紧缩。 这个 就 有点像 化疗 一样, 就是我 不管 你好 的 细胞, 坏 的 细胞 就 全给你 杀死。 通过 抑制 整体 经济 来 给 物价 降温。 当然 也有 一些 政府 就 狠不下心 来做 化疗 的话, 那你 就 继续 借债 继续 刺激, 那 这样 很有可能 就会 陷入 恶性 通胀, 比如 前几年 委内瑞拉 就是 这个 情况。
说到 那 你是不是 想 问 了, 美国 现在 通胀 都 这么 高了, 他 怎么 还要 提高 债务 上限 呢? 那 还 不是 因为他 这 钱 早就 花 出去 了, 没办法 吗? 美国政府 要 早知道 21年 刺激 会 引来 这么 高 的 通胀, 美联储 疯狂 加息, 全球 经济衰退, 你看 他 敢花 那么 多 钱 了。 好, 理解 了 这 两个 限制, 我们 再 来看 一些 国家 它 到底 发 多少 债 是 好的, 算 正常 的, 就 很 清楚 了。 只要你 不 触及 到 这 两条 红线, 发 多少 债 就是 政府 在 增长 和 稳定 之间 做 个 权衡 取舍。 你可以 有 自己 不同 的 策略 或者 不同 的 风格。 有些 国家 比较 稳健, 比如说 像 丹麦, 即使 有 个 债务 上限 也 根本 用不上, 债务 比 GDP 就 一直保持 在 50% 以下。 像 什么 瑞典、 荷兰、 瑞士 也都 差不多, 我 也不 追求 你 经济 多么 高速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