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花地·校园 | 邱锦:韩江锣鼓响

花地·校园 | 邱锦:韩江锣鼓响

2025/6/23
logo of podcast 羊晚·花地·文化

羊晚·花地·文化

Shownotes Transcript

文/邱锦 广东梅州市丰顺县实验中学高中25班 车驶进留隍大桥,侧头望去,韩江蜿蜒在大地上,冲破连绵群山,一直延伸到远方,直至尽头苍茫一片。渐渐地,耳边开始传来熟悉的叫卖声:“菜头粿,菜头粿。” 车已驶过大桥,红褐掺白的古香古色建筑与两侧深绿的满红大道似在给车让行。“阿妹,你在哪下车?”见我迟未回应,司机透过后视镜看我,发现我一直盯着窗外,便又提高音量问了一遍。我反应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司机叔,前面二街口下车。” 下了车,见着二街头商店的奶奶在那扫水,我喊了声“婆婆”。她应声抬头,看见是我,笑着说:“阿妹回来啦!” 继续走在路上,见着年龄稍长的人,基本我都要逐一叫一声、问个好。因为许久才回一次家,有些伯公或婆婆已记不得我了,还笑着问:“你是谁家的妹妹呀?”不等我回答,旁边的叔公或姨婆就会先我一步说:“这是坦克的孙女,在县里读书的。” 走到家门口,看到爷爷正弯着腰、戴着眼镜坐在老人椅上,专心致志地看书。我大声喊:“阿公,我回来啦!”爷爷听了,立刻摘下眼镜,抬头“哎”了一声,然后对着厨房喊:“清芳,阿妹回来啦!”奶奶听到声,赶忙从厨房里出来。我见着奶奶就快喊了声:“阿嫲。”奶奶在围裙上擦了擦手,问:“坐车累不累?快坐下喝点水。”后又朝着楼上喊:“大弟、小弟快下来,姐姐回来啦,准备吃饭啦。” 饭桌上,菜头粿的香味占满了整桌,随后端上来的橄榄鱼味道坚持与其抗衡,一盘西红柿炒蛋则显得温馨。先来一口鱼汤润润喉、暖暖肚,鲜美得很,我心中满是说不出的感觉,就这平常的几道菜,却是道不清的久久思念。 晚上,洗澡出来,奶奶和婆婆们围着张小桌在门口那里打“十三钗”,好不热闹。我上了楼,躺在床上,刷着手机,看到上几周的朋友圈,有人去踏春赏花了,那些图片中的花朵在春风中争相比美。想起回来时在车上看到的那些景象,我想出去赏花的念头愈发强烈,便打电话给我一起回来的朋友,邀请他与我一同去“抓住这春天的尾巴”。 但我刚说去看花,朋友便问我:“五月份还有花吗?”我说:“就当去散散心,去掉这两天考试带来的阴霾。”朋友一听到“考试”二字,先是哇哇一叫,然后立刻认可了我说的话,并约好早上一起去赏花,顺便在外面吃点好吃的。 阳光拨不开云层,却一样抚摸了天地。未能观赏到枝头争艳的花儿是我的遗憾,但还是在树下看到不少刚掉落的花瓣,提示着不久前那场激烈的赛事刚结束,让人仍有身临其境之感。想来今年的春天也不算有遗憾。有风拂面,带着残余的花香,掠过鼻尖。柳絮因风起,点落入韩江,泛起圈圈涟漪,尽显韩江的恬静。在群山多姿的怀抱中,韩江就那样悄无声息地流淌着,一切依旧生生不息。 顺着韩江走,不觉进了街路,一阵黄粿香占据了我的鼻腔。黄粿炒着菜脯,咸香的味道霸道地改变了我们想去吃汉堡的计划,我和朋友一拍即合,顺着香气走进店里点了两盘黄粿。 软糯与生脆相融,真是道不出的美味。店外边的喧哗,来自妈祖庙前的热闹。老板铲锅不离手,黄粿滋滋响。老板娘领着小弟和小妹出来,叫他们赶紧穿好衣服,并对老板说“我们去码头看锣鼓喽”。我和朋友听了,也想凑一凑热闹,于是加快速度把黄粿吃完。 码头里里外外闹腾得很。老人搬了小凳子,找个角角落落的地方坐下,看着小孩子追逐打闹,有小孩撞到了大人,大人便叫小孩“当心点,看着路,别摔着”。道路两旁人头涌动,好不热闹。 天空渐渐暗了下来,韩江与天融为一体。灯光逆着天亮起来,向远处望去,一望无尽的黑暗中如有一团金色从内而外散发着。此刻的韩江像是一位母亲,它在台下静静望着它的孩子表演。 人声吵吵闹闹,锣鼓声渐渐响起,慢慢地,声响越来越大。两声鼓声“嗵”“嗵”起头阵,三声锣“嘣”“嘣”“嘣”随其后,夹杂着夹板的咔咔声,与喧闹的人声混合,形成一阵独特的声势,闹腾而不失节奏,声大且充满了气势,像是要把我们这的热闹闹到天上去,吵到韩江下,闹得玉皇大帝也得派天兵天将下凡查看,吵得韩江的鱼巴不得上岸来与我们一同欢快。 浩大喧天的锣鼓声,竟丝毫不掩饰韩江畔生活的美好,也丝毫不掩盖我们对韩江的感谢。喧天的锣鼓声,将冷冰冰的九重天变得闹腾腾,或真的能感染到玉皇大帝,让我们这里风调雨顺。喧闹的锣鼓声也乐得妈祖会甘心护我们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