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字体是一种字体技术,允许用户在一个字体文件中自由调整字体的多个参数,如字重、倾斜度、字间距等。它通过定义多个轴(axis)来控制这些参数的变化,用户可以在设计师设定的范围内进行无级调整。这种技术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减少了需要多个字体文件的需求。
可变字体在网页设计、UI设计和平面设计中尤为有用。它允许设计师在一个字体文件中实现多种风格,减少了字体文件的数量和加载时间。特别是在网页设计中,可变字体可以通过减少字体文件的体积来优化网页性能。此外,可变字体还可以用于创意设计,如动画效果和动态排版。
尽管可变字体技术提供了更多的设计灵活性,但它在设计师中的普及度并不高。主要原因包括:1)大多数设计软件对可变字体的支持不完善,导致使用体验不佳;2)可变字体的复杂性增加了设计师的学习成本;3)对于普通设计需求,传统的多字体文件已经足够,可变字体的优势并不明显。
思源黑体的可变字体版本为可变字体的推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思源黑体作为一款广泛使用的中文字体,其可变字体版本的推出可能会引起设计师和开发者的关注,从而推动可变字体技术的普及。然而,由于东亚地区在技术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较弱,思源黑体的影响力可能有限。
可变字体的未来发展趋势是逐渐成为行业标准,尽管这一过程可能会比较平淡。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软件支持的完善,可变字体可能会在用户不知不觉中成为主流。它不会与传统字体技术形成对立,而是作为OpenType标准的一部分,逐渐融入各种设计软件和应用中。
啊
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最新一期的一派 podcast 一派 podcast 是少数派系下的播客节目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设计和字体方面的话题就是关于这个可变字体因为最近这个四元黑体推出了一个可变字体的支持所以可能很多我们的读者和听众会关注这件事情所以我们想今天在节目里跟大家聊一聊这个可变字体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也是我们少数派的老朋友 JJ 老师跟大家打个招呼吧那个大家好我是一个 UI 设计师然后也是应该算有台吧有台 anyway.fm 的主播
平常基本上工作是跟字体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作为 UI 设计师嘛字体也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可能还是会平常关注一些类似的技术或者说东西吧那今天可能只是作为少数派相对来说比较熟的设计师来聊这个其实我也不是非常专业的人士如果有什么错误或者说
有什么其他的不足的地方大家那个也不用来找我反正我也不会改的对反正我找 JJ 老师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和 JJ 老师很熟嘛然后偶尔 JJ 老师还会发文章然后年度总结有 JJ 老师的专业所以我们想还是跟朋友聊一下这个会比较好聊我想先问一下吧就是在我们今天要聊的内容之外
JJ 老师你在看到四元黑体支持这个事情的时候你的有没有一些个人的反应或者你觉得这个事情对你来说重不重要老实说从四元黑体一开始发布的时候作为一个 UI 设计师其实当时是相当相当激动的我记得我当时还在知乎上发了一条说这个激动的都想裸奔了因为
四元黑底这个计划如果大家不熟悉这个字体的话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它是一个由 Adobe 和 Google 两个巨头一起来搞的这样的一个涵盖了东亚 CJK 三个国家的几乎是涵盖了所有主要字符的这样的一个
黑体然后这个黑体其实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他可能会觉得跟微软上面的雅黑啊或者说苹果上面的平方你可能看不大出特别大的一个区别但是对于设计师来说他当时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他是一个以开源的这样的一个授权几乎是免费的让你可以使用到包括进入到系统里面
同时呢也可以让你在平面设计以及其他地方去进行使用另外一个重要的一点是说在当时他发布的那个时间点如果要找一个自重非常全的黑体一个正文黑体其实并不是那么的方便然后四元黑体它其实非常的暴力一上来就是
从最细到最粗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选择这其实就是对于设计师或者说大部分开发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一个福音吧算是一个大厂给我们的一个福利所以当时当时是非常激动的但是这次他发布的可变字体版本说实话可变字体其实是一个非常我觉得还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一个技术他对于
做字体的人然后他对于应用这个字体的开发者呀或者说一些大厂来说他提供了一些更多的可能性但总体来说他对于设计师的层面增加的更多的内容并不是那么的让人激动所以说我觉得我个人还是比较平淡的吧嗯
我觉得这就可以跟大家讲一下这个可变字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这个可能也是大家最对这个东西最好奇或者也是最想了解的一个部分那可变字体其实是一个也不算很新的概念了它的标准发布到现在也有好几年的时间了
其实找我来聊关于可变字体这个问题的时候呢我想了很多个比较通俗一懂的比喻感觉我找不到特别精确的那些比喻所以如果我接下来说的这个形象的说法有什么错误的话请各位字体专业的老师不要来打我就是大家可以把
你在电脑上用的这些字体类比为你去优衣库买的一件衣服那这个衣服优衣库会给你提供各种尺寸比如说有 S 号有 M 号和 L 号
那这三个号码它其实在出厂的时候是定死的虽然在它可能不同国家的话它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型号比如说 XLXS 啊等等的但是在你手上你可能你就只能买到这 SML 这三个号那如果你比如说你有时候特别喜欢这件衣服但是希望用这件衣服来搭配不同风格的裤子的时候嗯
有时候你想要一个男友风的一个衣服然后想要买特别大号的那你叫买一件 L 号然后呢有时候你买一件再搭一件小的话那你就得买两件衣服但是可变字体这个技术引入之后它其实就给了用户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自由度去选择在设计师已经定义好的那个范围里面你可以自由的进行选择这件衣服的大小其实是可变的你可以这么理解
你只要买一件衣服它回去之后它既可以变成 S 号也可以变成 M 号还可以变成 L 号甚至你可以在 M 和 L 当中任意挑选你想要的这样的一个尺寸而且更厉害的是说它并不是只是 T 恤的衣服或者说衣服的尺寸可以进行无级变化
只要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提供给你更多的选项的话你完全可以去买到一件领口也能自定义呃尺寸变化的然后袖口的长度也能变化的然后衣长啊然后腰围啊等等全部都可以自定义变化的这样的一个衣服那这就是可变字体它
它相对来讲它给总体来说它给用户就是提供了非常多的一些选择让用户可以在设定好的参数里面去进行调整这样的我觉得大家可能对可变字体最大的误会或者是想象就是以为可变字体只能变字重或者是主要就是变字重但其实就是可变字体能变的东西还是挺多的对事实上几乎你能想象到的一些
参数可以进行参数化配置的那些东西都是可以进行变的因为它这里面的一个概念是说每一个可变化的指标就是一个轴 axis 那这个轴它的范围是怎么样的它的变化的方向变化的步进是怎么样的是由自己设计师来进行一开始设计的时候设定的
设定好之后发放给用户的话如果有五个轴有六个轴分别控制不同的内容那你每个轴都是可以控制的而且这些轴其实在广大的非常创意丰富的字体设计师的使用之下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好玩的这样的一个部分
不同的搭配吧在那个参考链接里面也贴过 vfonts.com 它里面就给大家以可以直接把玩的形式让你尝试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可编字体那它除了字种之外还有比如说倾斜的程度呀比如说它字体的边角的圆角的半径呀或者说它字间距以及衬线的长短粗细等等等等基本上
它是没有任何的限制你设计师有心力有时间有这个意愿去做的话都是可以去实现的就我之前玩过一些这个可变字体我觉得还挺有意思有一些还挺夸张的就是因为它按照原文的那个对它的定义它可以变的是 style 嘛
就整个字的风格都是可以变化的所以我也见过那种可能默认初始状态是一个 sense 一个黑体字然后变完之后变成 serif 的那种就特别夸张的那种甚至我看到过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是说他最对于某一个单个的字符进行了一个设计然后沿着那条轴你去嗯
拖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字符就像动画一样动起来了它就变成一张 GF 图一样的类似的了当然就是在 2021 年这个年代你用网页技术啊或者其他什么技术要做动画其实是一件非常非常简单的事情用可变自己做动画这是一个成本非常高同时也不是有什么特别优势的地方但总体来说它还
它还是给你展现了可变字体非常多的一些包容性以及它的一些潜力应该说现在有默认预装了可变字体的比如说设计工具或者字库什么的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悲观的一个现状就是从我们应该是从底层开始说起就从操作系统上来讲其实对于可变字体的支持程度是相当相当高的
尤其是 mac 和 mac os 和 iOS 这边
我们现在系统里面用到的西文的默认字体就 San Francisco Pro 那个它是完全全是一个以可变字体来进行封装的这样的一个格式然后在国内的一些手机厂商比如说是小米或者好像 OPPO 不太确定但反正应该至少这两家他们预装的系统默认字体也都是可变字体
然后在设计软件方面总体来说我觉得支持度一般吧 Adobe 旗下的全家桶其实都没有全部支持只有那些跟图形设计特别相关的比如说 Photoshop Illustrator 和 Indesign 这种可能是有比较好的支持那像其他的一些做动画的什么的也不太支持然后跟 UI 设计师相关的那些软件里面 Sketch 它是支持的然后
现在更主流的图形软件 Figma 它也支持的并不太好
那其实对于更普通的用户来说他们经常用到的一些办公软件比如说 office 啊或者说其他的一些写作软件你能想到的一些写作软件基本上都对他不怎么支持所以说总体来说对于普通用户他能接触到可变字体的这个机会不是特别的多除非比如说除非你是直接装了那个 Adobe 的全家桶然后他会给你预制一些
相对来说实验性质或者说是给你体验的这样的一个以 VF 进行后缀的那些可变字体其他的情况确实可能会比较少一点我感觉这个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矛盾点就是像比如虽然黑体这个东西本身就是 Adobe 和 Google 自己在推的
Adobe 也参与了设计和制作而且 Adobe 还是一个专门就是主营这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公司还都是专业工具但它自己对于这些新特性的支援的程度也不是很全这个情况非常非常复杂啊
那个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参考轮件里面另外一篇讲述那个参数化字体设计的一些过程就是在早在几十年之前吧就完全还没有可变自己这个概念的时候其实各个厂家都在做类似的事情
包括 Adobe 它有那个 Multimaster 多模版的那种技术然后苹果这边也有相应的一些技术来尝试去用一个字体或者说少数的几个字体涵盖不同各种各样的 style 比如说它的粗细比如说它的衬线等等的
那这个东西其实相对来说因为它技术难度还是非常的高所以在应用层面上一直都没有普及一直到可能 2016 还是 2017 年的时候 OpenType 1.8 那个版本的 spec 出来之后可变字体才成为了一个可能是一个事实上的一个标准而事实上它用的这套技术是基于当时 Apple 的那套技术而并不是 Adobe 自家的那套多模板的那个技术
所以从底层上来讲其实苹果就更有优势一点因为如果你去打开他们的那个文件的 spec 里面会看到很多的一些东西其实是沿用了苹果当年那种概念和想法不是 Adobe 的然后再说回 Adobe 自家的那些软件吧因为我个人觉得就是可编字体这个概念它并其实对于普通的用户或者说对于设计师以及其他的一些艺术家来说也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那么的必要比如说在
图形图形软件里面如果你有一个可变字体给你非常丰富的选择那你去设计海报呀或者说设计 UI 界面的时候你去拉一些层次啊或者说做一些对比啊那肯定会更有利一些但是呢但在其他的一些比如说视频软件里面它的必要性就没那么强
而且 Adobe 是非常著名的说他自家的那些全家桶软件虽然非常的多吧但应该但因为他们的来路都非常的不明不能叫不明应该说应该说有些比如说是他们自己开发的有些是半路收购的然后在长久的发展以来有很多软件它的底层的结构都是非常老化的
或者说是他们也没有特别积极的去改动的而这些底层的技术其实不同软件之间并不是那么的一致所以说一个像字体排版这么基础的东西他也没有办法做到说一家支持了另外几个软件也支持所以对于 Adobe 这边他有很多软件还没有支持可编字体老实说我还是非常理解的
你刚才提到了一件事情我觉得很值得讨论就是在没有可变字体这个事的时候各厂商是都想要这个东西的但真等标准出来了大家好像积极性又不是那么强了那就是在没有这个东西之前大家拼命想要它是想要什么呢这个东西有什么优势吗这我只能说说我的理解因为我的见识可能也比较浅薄
因为我感觉可变字体对于对那些那些大厂来说它的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优势是它可以用一个字体文件就涵盖多种比如说假设我们现在以自重作为一个例子的因为这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那如果是一个字体文件就可以涵盖多个自重的话那它就可以减少那个 webfund 它的一个下载的一个量或者说加载的这样的一个量
但是其实对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实还是非常快的当年我们网络可能都是以什么 56kb 的猫什么的这种年代走过来的大家对于字节是非常珍惜的但是现在随着什么 http2 什么各种各样的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个字节好像没有像以前那么的珍惜了
同时呢另外一个方面是说新闻字体说实话它本来的它的那个字体文件的大小就没有那么的夸张对而且从普通用户的普通哪怕是从普通设计师的角度来讲你去做一套那个不管是你去做一套设计还是说在网页上去显示一篇一篇正文一般来讲本来也不太需要太多太多的字体
对于一个主流的西方的一个网站一个媒体的网站来说它可能正文可能需要一个普通粗细的字体然后它的着重的版本它需要有一个加粗的一个版本同时用来显示名词以及其他的地方的时候可能需要一个协体的版本那可能它的标题需要一个更
粗壮一点的一个显示效果更好的那可能有一个 display 的一个字体你这样算下来其实也就是三四个字体而且这三四个字体里面有时候设计师他故意会去做一些搭配那各种情况你看下来就会发现其实用上可编哪怕用上可编字体之后
这个整体的情况也没有得到特别大的一个感谢因为就像前面说的它总体来说这个尺寸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观了对于下载一个网页来说可能就没有那么夸张而在其他的软件里面可能情况就更明显了就是说你在如果你在 Photoshop 里面一个字体你可以无疾的去挑它的粗细化那当然是非常的好的但是你
对于一个普通设计师来说其实可能有两三个字中也就够了而且对于普通的平面的印刷或者说平面的出版来讲它对于字节对于字体文件容量这个事情可能就更不关注因为你在你的电脑上装个两三集的那种字体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硬盘本来也现在也越来越不值钱了嘛
所以说可能总体来讲大家在这个事情上的推动或者说渴求并没有那么的一个强烈吧
我有一个观察就是我感觉好像 webfont 在对可变字体的这个支援度上会相对比较高而且也会相对比较积极对这个是不是也跟它这个体积小有很大的关系呢对这个我觉得肯定是这样的一方面这个可以介绍一下现在的话你除了 IEIE 这边因为有了 edge 之后它基本上版本号到 11 就没有再升了嘛那 IE 这边全线应该都是不支持那个可变字体的
那其他的那些主现在你能找到的主流的浏览器基本上都有非常好的支持而且基本上这个效果都是非常不错我觉得这个可能一个是说它本来在 web 技术上就是对可变字体的需求会更强烈一些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可能对于 web 技术来讲虽然我们以前比如说有各种 W3C 的那些标准从起草到推行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但是在实验性的接纳各种新技术上其实各家浏览器厂商都是不遗余力去做这个事情的你能看到很多有各家浏览器自己潜坠的一些实验性的属性满天飞在那个 CSS 文件里面 HTML 里面那可变字体这种相对来说比较时髦同时它也有一定实用性的功能各个厂家肯定还是比较愿意去尝试的而且就相对来讲也呃
的确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在还是能够在网页上找到一些例子那除了可变字体的这些优势之外它有没有什么缺点是导致它这个东西推行不下去的一些原因呢其实我们之前好像也采访过国内某某那个字体厂商的那个设计生我就不报名字了那个
他在我们节目里面聊的时候以他个人的身份也跟我们聊过一些关于可变字体的这个槽点吧当时发布的时候其实大家还是有一些小兴奋因为这个确实是很长时间以来缺失的这样的一个功能但是你想从 1617 年到现在也已经好几年下来了就他的这个标准一直可能并没有非常的完善然后就因为可能前述的一些原因吧
很多厂商在推进的时候并不是那么的积极所以导致了可变字体这个技术他没有很好的推广开来然后还有一个嗯他的一个问题是说不管他这个技术再怎么样的先进他
它在移植或者说普及的过程当中总归还有需要各个厂下去不断试错然后去采纳然后完善的这样的一个过程但是呢在现阶段你会发现很多厂家他哪怕在自己的软件里面支持了可变字体其实最后效果还是并不见得那么的好比如说 Photoshop 一旦你用上了它的那个可变字体那个操作面板去进行拖动啊
就很常是你会发现它会过程非常的卡甚至还会有一些崩溃的现象导致你可用度就没有那么的高了所以用户的本身的积极性其实也是会被他去给打下掉一些的那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呃
从厂商比如说那个 Adobe 或者 Apple 这边他们没有去强烈推行的这样的一个意愿然后呢再从自己开发商来讲他可能也没有觉得特别的有意思因为毕竟来说
可以跟你聊一下就是简单的聊一下以前那些字体的一个定价嘛就是你你如果去一个比较健全的西文字体售卖的网站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字体都是按照字重呀都是按照比如说他的那个 style 进行分开售卖的比如
比如说如果你只用 normal 或者 bold 那你可能就买两个就可以了如果你买全的话那是一个打包的价那如果你买多少个 style 他肯定就会按多少去收钱嘛但如果有了现在一个可变字体这样的一个格式出现之后其实对于用户的选择来说是会产生一些困扰的因为可能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他也不需要那么多的自由度那买了这个成本更高的可变字体对他带来的收益会相对比较有限有时候甚至效果还不是那么的好因为他一开始版本可能比较的粗糙那他可能也会产生对自己厂商来说他也会产生一些就是一些一些顾虑吧然后对于用户来说可能这个感知就更弱了因为对他们来讲很多时候
字体的粗细其实可能就是一个文本软件里面 BIU 那个三个连起来按钮当中的一个部分它甚至不会有感知说那个粗体和 normal 或者说 heavy black
light 这种这种不同粗细它还是分不同字体的它它其实是没有这种感知的所以可变字体可能就到了今天这种状态吧就是其实技术本身是好的然后它也有一定实用性但是总体来说每个环节都差那么一口气导致它现在还是有一些不温不火的那种感觉吧
我其实就在这两天在准备我们节目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也是想听听你的想法因为虽然黑体这个或者说四元系列的这个黑体和宋体这两款字其实有点特别因为在他们之前中文
汉字其实没有特别好的这种不管是高品质的黑体还是宋体而且又是免费的所以在他们之后大众开始很广泛的用了一套很不错的很漂亮的字
然后也让四元这个系列就是拓展的非常远就现在走在街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广告牌什么都是用这个字做的对那如果四元黑体它这个就我们所谓的流量这么大的话那它会不会能帮可变字体带一波流量就是让大家也关注到可变字体这个事情我觉得这肯定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
因为其实就像你说的这个我觉得确实挺重要的就比如说其实之前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字体的可变成的可变化这个这个这个动词应该叫什么来着就是把把现有的某种字体进行可变化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其实是 mac os 和 ios 这边他们在某一年我其实我忘了是哪一年了叫
因为苹果其实也是推行可编字体技术的一个标准制定厂商之一然后他们其实是把 San Francisco 这个西文默认字体是给它进行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可编化它可编的那些量还是挺大的但是因为苹果这边向来是不希望把它的字体暴露给用户的所以你去看不管是在那些软件里面完全就看不到 San Francisco 这款字体同时甚至对于开发者来说它还是
尽量的用什么 dynamic text 以及更新的一些我也不太熟的那些技术字体的那些参数都给隐藏了起来让你直接用 body texttitle 啊
caption 这种字体直接去设置它的一些相关的大小或者说一些字典句行句等等的所以其实这个字体可变不可变用户是完完全全没有任何感知的但是思源黑体它就像你前面说的它现在真的是不管是安卓本身的系统还是说其他的一些应用软件里面它在至少在设计师和开发者这个层面来说变得非常非常的通用吧
如果他的可变字体的版本诞生那我觉得还是会有非常大的一个意义的但是呢我觉得换言应该分说两头吧就是思源不管是思源黑还是思源宋虽然他们是
包含在你可以说交叉在 Adobe 和 Google 两家的那个全球化的字体计划里面的但是思源黑思源送这两款字体总体来说还是更偏着眼于东亚字体的它的 CJK 然后它的中
中国各个地区以及日本韩国这些版本那一个非常非常明显但是呢可能我们会不太愿意字节伤疤的一个话话题就是说在包括各种技术标准的制定上其实东亚并不是一个话语权非常重的一个地区所以对于思源黑的他的一个可变字体的一个推行是不是能给可变字体带来一些比较大的一个突破呃
我还是持比较保守的观点吧嗯就你观察来说现在有没有你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应用这种可变字体用的比较好的场合或者是呃在你看来用这种东西比较合理的一些方式呃这个其实我大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一个非常非常著名的字体设计软件那这个字体设计软件是一个应该说是相当相当专业的一个软件了它
几乎对于普通周边的设计是灵感制的所以估计知道的朋友可能并不太多吧那他的名字就叫那个 Glyphs 就是 G-L-Y-P-H-S 然后他是来自于应该是来自于欧洲的一家非常小的一个工作室几乎就是两个人写出来的一个非常专业的一个软件然后他们最近更新的一个大版本之后
同步推出了一个官网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字体设计软件嘛然后可变字体也是他们这两年更新的一个非常
大的一个卖点所以说他们自己的官网在这次新的改版里面就全面的应用了这个可编字体的它的一个设计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尝试一些它上面的不同页面因为它用了可编字体所以说它很多的那些导航蓝牙菜单或者说正文它都用了一些非常平滑的一些动画的一些过渡的一些效果
让你能够更明显的感知到可变字体它的一个优势吧如果我们的听众还有包括一些设计师开发者朋友他想体验一下或者感受一下这个可变字体的话他应该怎么做会比较好或者去哪找或者是去哪玩一下会能直接的感受到这个可变字体的变化一个是我前面提到过的那个 VFont
它上面列了一些广大设计师上传的自己做的那些可变字体然后另外一个更大的一个字体库也就是我们用的非常频繁的那个 Google Fonts 也就是 fonts.google.com
它上面现在也增加了一个可变字体的筛选项也就是说你勾选了之后可以在上面直接找到那些可变字体然后点进这个字体的详情页之后你可以看到这个字体的设计师为这个字体设计了多少
可变的一些轴然后在这个轴上你可以拖动那个滑块去看看它不同的一些效果那当然我觉得 Google Fonts 因为它对于入选的那个字体的标准是非常非常高的而且可能相对来讲偏正文或者说偏正经的那些字多一点所以说可能之前在前述的那个 vfonts.com 里面你能找到那些好玩的不同的场景下能适用的那些可变字体可能会更多一点就比如说你嗯
你看你刚才也提到的那个它甚至可以让一个字体在有称性和没称性之间进行一个无极的变化然后包括它的那个效果甚至是变成一个点证的一个字体你都可以在上面找到一些例子至于这些字体你能不能自己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场景这个可能另说但是
至少我会偶尔上去看一看我会觉得挺有意思挺 inspiring 因为他们在玩这个轴的时候我能想到其实背后的工作量是不小的但还是让大家能够看到说这个技术的一个魅力吧
呃 OK 那我们今天主要想聊的内容其实就到这里就差不多了那我们最后还可以再总结一下就是因为可变字体这个事情可能对于大多数我们听众也好还有包括甚至一些专业的设计师朋友来说都是相对陌生甚至是第一次听说的一个概念呃
嗯那有没有一些就是能最后跟我们聊一下的包括大家想要去了解这些或者是包括你对于这个可变字体的未来是怎么看的都可以在这儿再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个我不得不给那个迪台做个广告那个其实是有一档其实有一档非常专业的啊 aka 非常无聊的那个专业播客那个
自弹自唱啊他们的 slogan 叫什么用声音的方式聊字体聊视觉艺术聊视觉艺术对他们的立足点其实相对来讲更硬核一点因为他们的听众相对可能是偏平面设计师甚至跟专业的字体设计师更多一点所以对于普通用户来讲相对硬核了一点但如果你真的对这
这方面有兴趣的话非常强烈推荐他们的博客以及他们的官网的 type.com 老实说我对于很多字体技术字体知识以及信息的早期的来源都是从他们网站上面能够获得一些东西的我觉得只要你感兴趣这方面的知识可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然后关于这个东西的未来怎么看其实我前面也提到就是
至少从我能接触到的那些设计师包括自己行业那些人来说我感觉对于这个字体的技术它并没有特别的
并没有特别的乐观而且相对来讲接下来可能它会变得更平淡吧我说的平淡不是说这个技术去消亡而是说可变字体其实它并不是跟普通字体是分道扬镳说我要么走这个标准要么走那个标准并不是像以前那种两个技术去进行 PK 的这样的一个过程事实上可变字体
可比自己本身他就是非常正统的 open type 这样的一个相对来讲很正统的
一个字体方面的一个行业标准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它将来可能慢慢的就会变成一个事实标准它对于用户来说甚至可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也有可能将来在你还没有意识到什么是可变字体的时候它就已经成为一个事实标准在你所有的软件里面都可以去进行物极变换的操作去选它的一个粗细或者说其他的一些 style 这样种这种事情所以我觉得总体来说它的未来
是非常光明的但是可能是非常平淡的这样的一个情况 OK 那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我们再次感谢 JJ 老师给我们做这样一个分享其实我觉得可能我们今天聊的东西对于专业的字体设计师或者从业者来说还是相对比较入门比较皮毛的但对于我们听众特别是我们手机派的大部分的听众来说这些字体知识其实也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或者去理解的
也希望未来有机会我们再找这些老师来聊聊设计或者聊聊字体或者相关的一些话题我们多做一些这种科普的内容把一些基本的概念带给大家对对对下次最好找一些能够给我们自己台做广告的一些内容好可以没有问题
不过其实我们这个相互友台我觉得就是关注设计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Anima FM 吧其实还是挺感谢少数派的我记得反正在以前很多的少数派不管是官方文章还是其他的文章里面经常能看到我台的露出这个还是还是那个要商业互吹一下谢谢谢谢谢谢
主要是我们确实就是在保持这种关注嘛我今天下午还在看那个 anyway 的那个新闻的那个板块看了半天因为我最近也在研究 Figma 虽然我不是设计专业但是因为我们做一些标题图什么的偶尔也要用我现在主要在用 Sketch 嘛
然后我同事都基本上转飞格马了然后大家就天天吹然后我就有一点我靠你们到底在到底在吹什么的感觉所以我也去研究一下然后在上面扒了一些插件什么的之类的还你看聊飞格马就挺好的嘛这种就可以很容易打广告了
对好其实飞格马我真的想找机会聊一下尤其是我感觉飞格马可能会能让一部分对于设计有观望的人进到门槛里包括其实有些图是可以用 PPT 做的但是那些能用 PPT 做的图是可以用飞格马来做的更轻松的
而且我听说他们应该会去应该甚至好像已经在测了他们会做一个白板的应用类似于 Mirror 那样的所以可能对于将来来讲普通用户对于 Figma 的感知或者说使用的场景会更多一些 OK 那我们就定了在线约选题好
好那我们就聊到这吧这个总而言之还是感谢我们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也希望大家这个对于字体也好设计也好还有刚才我们像我们提到的这些设计软件 Figma Sketch 什么的如果有大家有兴趣有问题的话也欢迎给给我们留言我们也会针对性的收集一下下回我们再找 JJ 老师聊的时候就会更有侧重一点那感谢收听拜拜好谢谢大家拜拜
by bw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