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未婚青年对婚姻中爱情含量的期待降低,父母在婚恋关系中的介入上升|刘汶蓉 一席

未婚青年对婚姻中爱情含量的期待降低,父母在婚恋关系中的介入上升|刘汶蓉 一席

2025/7/2
logo of podcast 一席YiXi

一席YiXi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刘汶蓉
Topics
刘汶蓉: 我认为,要理解大城市青年人的婚恋趋势,必须将婚姻置于家庭的场域中进行考察。当前的晚婚、不婚现象,并非简单的个人选择,而是青年人在社会结构变迁、代际关系影响以及个人价值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理性选择。我发现,一方面,青年人对婚姻的期待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将婚姻视为人生的必经之路,对爱情的期待也在降低,甚至出现了“新包办婚姻”的现象,父母的介入程度有所上升。另一方面,青年人面临着个体化浪潮下的自我实现压力、婚姻风险化带来的经济和协商成本,以及代际关系中隐性的情感操控等多重困境,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他们对婚姻产生疲惫、拖延和无力感。因此,所谓的“懒婚”并非简单的“懒惰”,而是青年人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刘汶蓉: 我还观察到,虽然青年人对父母的期待很高,但对亲子关系的满意度却在下降。这反映了中国家庭制度在社会转型中承载了过大的压力,代际之间在经济、情感和劳务等方面相互支持,但也因此面临着“关系贫困”的问题。在东亚文化圈中,我们普遍缺乏与陌生人交往和建立个人支持网络的习惯,过度依赖家庭导致青年人的社会发展空间受限。因此,要解决青年人的婚恋问题,需要关注他们的生命体验,创造新的婚姻家庭文化脚本,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变迁,实现个人发展。

Deep Dive

Chapters
近年来,中国青年的初婚年龄不断推迟,结婚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数据显示,2010年后,中国人的结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男女平均初婚年龄在2010年到2020年间都上涨了近4岁。2023年的调查显示,北上广青年人的理想结婚年龄已接近31岁,与生育率低迷的日本和韩国接近。青年女性不再将婚姻视为人生幸福的必然归宿,对婚姻的看法也更加多元化。
  • 2010年后,中国人的结婚模式发生巨大变化
  • 2010年到2020年,男女平均初婚年龄都上涨了近4岁
  • 2023年,北上广青年人的理想结婚年龄约为31岁
  • 青年女性不再将婚姻视为人生幸福的必然归宿

Shownotes Transcript

刘汶蓉,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现在大家对原生家庭的讨论那么多,也是因为大家对父母的期待非常高。很多人会把自己的问题放大地归责于父母,认为如果父母好一点,我就会好一点。这也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关系太少了,能够投放情感和需求的地方好像只有家庭,只有父母。 这其实反映了青年人社会网络和社会发展空间的一种逼仄。

“妈宝”“全职儿女”“不婚不育保平安”等等,年轻人们或主动或被动贴上的标签越来越多。流行的话语,某种程度上也遮蔽了真实的生活。青年人到底在面对着怎样的生活?家庭在他们的生活中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刘汶蓉从不认为年轻人在各项人生选择上的状态是消极被动的。她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代际关系的处理,还是婚恋与否的抉择,年轻人除了情感维度的衡量,还会进行理性的计算。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年轻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稳定性,中国的家庭主义传统也使得他们缺少除了家庭以外的社会正式支持资源,家庭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真正的“避风港”。与之相对的,婚姻成为一项风险投资,他们谨慎地计算着成本和可能的回报,不敢轻易投身其中。 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仍旧紧密的代际纽带影响着青年生活的不同侧面。随着研究的展开,刘汶蓉也开始好奇,青年人的婚恋趋势又将给中国的代际关系带来怎样的变化? 【时间轴】 00:09 把婚姻关系放在家庭的场域中,重新看待青年人结婚难、结婚焦虑和晚婚不婚等现象。 00:51 中国人结婚模式发生巨大变化是在2010年后。结婚年龄的推迟,是导致终身不婚率上升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05:15 “如果对方符合您的择偶要求,但您还没有爱上他,您是否会和他结婚?” 06:50 “新包办婚姻”——中国9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青年人的婚恋自主,但21世纪,父母的介入似乎又在上升。 11:53 “以前是一个人过日子难,现在是一家子过日子难。” 16:41 隐秘的爱的操控,让孩子习惯了这样的状态,没有动力走出家庭。 19:52 当无条件接纳的爱在婚恋关系中得不到的时候,青年人似乎把对这份爱的期待又转向了父母。 23:24 中国的家庭主义传统提供了紧密的代际支持,但青年人也因此面临更严峻的“关系贫困”。 �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都上涨了近4岁,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上扬。

�二孩政策的三次调整都伴随着后一年生育率的上扬,但2021年三孩政策出台的时候,生育率不仅没有上扬,反而一直下滑。

�2023年,男女都有超出两成的人明确表示他们会和不爱但符合标准的人结婚,远远高于2001年的数据。

�2023年,认同“谈恋爱和结婚是两回事”这个观点的比例已经上扬到了40%以上,女性达到了46.5%。

�“新包办婚姻”

�2023年在上海的调查数据显示,30岁及以下的未婚青年,特别是未婚女性,有五成左右都没有信心能自己找到满意的结婚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