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茂贤在疫情期间经历了家人的离世,尤其是外婆的去世,让他对生死问题有了深刻的思考。他观察到香港殡葬行业的从业者对待死亡的态度较为冷静和商业化,这激发了他从殡葬行业的角度探讨生命意义的想法。他希望通过电影提问: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陈茂贤在创作剧本前,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跟随一位殡葬行业的顾问,参与了多个葬礼的全程,包括从医院领取遗体、整理遗体到葬礼的各个环节。他还亲眼目睹了遗体腐烂的极端情况,这些经历让他对殡葬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将这些细节写入了剧本。
陈茂贤认为死亡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他希望通过电影严肃地探讨生命的意义。尽管许冠文和黄梓华曾建议将电影拍成喜剧,但陈茂贤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认为死亡不应该被轻描淡写,而是应该通过电影让观众深刻反思生命的意义。
陈茂贤首先将剧本的分场大纲发给黄梓华,黄梓华虽然一开始犹豫,但在看完大纲后决定出演。随后,陈茂贤通过监制联系到许冠文,许冠文在看完大纲后也同意出演。黄梓华还在与许冠文的会面中帮助陈茂贤说服许冠文,最终两人都接受了这个严肃的题材。
电影中的“破地狱”仪式不仅是为逝者服务,也是为生者解开情感上的心结。导演陈茂贤认为,生活中的各种困境都是“地狱”,而通过电影中的角色,观众可以看到如何破除执念、放下心魔,从而获得心灵上的解脱。电影的开场和结尾都通过破地狱仪式,象征了从困境中解脱的过程。
陈茂贤是佛教徒,他希望通过白居易的诗表达佛教的众生平等观念。电影结尾的镜头中,黄梓华饰演的道生开车穿过隧道,象征着从个体的视角跳脱出来,看到自己与众生无异。白居易的诗“即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斗首构碎,衣渡脱生死轮”进一步点明了电影的主题,即生命的短暂与众生平等的观念。
导演陈茂贤在调研殡葬行业时发现,南音在道教仪式中占有重要地位。他选择了《刻图秋恨》中的“今日天隔一方难见面”作为电影中的关键歌词,表达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生死离别的主题。黄梓华和许冠文都对南音有深厚的了解,他们的表演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深度。
陈茂贤认为文哥儿子的行为并不自私,而是他对自身生活的一种“破地狱”。文哥儿子没有宗教信仰,他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家庭和儿子的幸福。导演认为,家庭才是他的信仰,他的选择是为了让家庭生活更好,而不是出于自私的动机。
电影中的四场殡葬仪式分别象征着道歉、道谢、道爱和道别。导演陈茂贤通过这些仪式探讨了家人的意义,即什么才是一家人。他认为,家人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关系,而是那些在生活中相互理解、照顾的人。电影通过这些仪式,展现了不同角色对家人的情感和执念。
陈茂贤认为,好的故事是电影创作的根本。尽管《破·地狱》涉及死亡这一沉重题材,但剧本的扎实和深刻吸引了黄梓华和许冠文等大咖的参与。他强调,影视行业或内容创作行业,只有耐下心来写好故事,才能吸引观众和投资,使整个创作过程顺利进行。
进群:jackielygt 本期节目提供抽奖,规则如下: 点赞+转发+评论+关注者将有可能收获电影《破·地狱》电影票两张,一共抽取5位听众。 获奖名单将在29日更新的常规节目中公布! 希望大家踊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