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14:精準醫療新挑戰,腎損傷為何難偵測?  Ft. 新穎生醫曾錙翎總經理

EP14:精準醫療新挑戰,腎損傷為何難偵測? Ft. 新穎生醫曾錙翎總經理

2025/3/13
logo of podcast 智能新賽道

智能新賽道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曾志玲
Topics
曾志玲:單一生物標記在預測疾病方面效果有限,需要多個生物標記結合才能達到理想的診斷和預測效果。尤其在腎移植後器官再度失效的預測上,單一生物標記結合臨床指標可以顯著提高預測準確率,接近百分之百。然而,慢性病的檢測需要長期監控,檢測方法過於複雜或費用過高會影響臨床應用。因此,公司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產品開發策略有所不同,即使單一生物標記已獲批上市,也會持續改進,追求更精準的檢測。數據科學家團隊是公司持續創新的重要來源,生物標記開發需要強大的運算能力,數據科學家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生物標記檢測技術有潛力跨越人種差異,但未來可能需要微調。說服全球醫療界接受創新產品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需要周密的策略和鋪墊。要讓產品被接受,首先需要讓大眾了解臨床需求,並證明現有檢測方法無法滿足需求。現有的腎臟疾病檢測指標(肌酐和尿白蛋白)不足以滿足臨床需求,需要新的生物標記來強化檢測。台灣科學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學術型人才對產品開發流程不熟悉,導致產品開發效率低下。醫療器材公司應採用同步工程的理念,在產品開發初期就進行跨部門協作,避免後期出現問題。公司持續改進產品,縮短檢測時間,並強調跨部門協作的重要性。在產品上市許可申請過程中,需要對AI演算法進行嚴格審核,以確保其可靠性。公司內部跨部門合作密切,避免了因產品銷售不佳而導致的部門間衝突。將ESG視為嚴肅問題,並將其視為提升公司體質的關鍵。公司未來將開發更多複雜的癌症檢測產品,利用已有的經驗和技術積累,提高開發效率。公司正在開發一款與腎損傷用藥相關的產品,但由於尿液中複雜結構的存在,研發過程面臨挑戰。公司致力於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這才是其工作的真正價值。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集非聽不可:02:35 預防腎失效!生物標記結合臨床指標精確預測。09:08 監測白蛋白、腎絲球過濾率難防惡化,未來解方在此!18:42 生物標記新挑戰:為何腎損傷難偵測?你知道嗎?腎移植後,器官仍可能衰竭!白蛋白與腎絲球過濾率又難有效預警,未來該怎麼辦?本集節目,為您剖析生物標記趨勢與挑戰。歡迎收聽!